首页 施向东自选集7黄侃古韵闭口六部与俞敏古韵闭口六部之异同105页

施向东自选集7黄侃古韵闭口六部与俞敏古韵闭口六部之异同105页

举报
开通vip

施向东自选集7黄侃古韵闭口六部与俞敏古韵闭口六部之异同105页62 黄侃古韵闭口六部与俞敏古韵闭口 六部之异同 谈起黄侃先生在古韵学上的成就,人们常常说到他集乾嘉以来古韵学的大成,分古韵为廿八部云云。但是,黄侃先生另有一篇文章《谈添盍帖分四部说》(黄侃1918),主张廿八部中的添、帖两部可析为谈、添、盍、帖四部。这样,闭口韵就有覃、谈、添、合、盍、帖六部。按这一说法,黄侃的古韵分部就一共是三十部了。但出于审慎,黄侃未在他的古韵表中加入谈、盍两部。 他本人常说到:“我的古韵二十八部仅仅是综合乾嘉古韵学家之说,不是我的发明。我自己对古韵分部倒有一个设想,就是覃、添、合、帖四...

施向东自选集7黄侃古韵闭口六部与俞敏古韵闭口六部之异同105页
62 黄侃古韵闭口六部与俞敏古韵闭口 六部之异同 谈起黄侃先生在古韵学上的成就,人们常常说到他集乾嘉以来古韵学的大成,分古韵为廿八部云云。但是,黄侃先生另有一篇文章《谈添盍帖分四部说》(黄侃1918),主张廿八部中的添、帖两部可析为谈、添、盍、帖四部。这样,闭口韵就有覃、谈、添、合、盍、帖六部。按这一说法,黄侃的古韵分部就一共是三十部了。但出于审慎,黄侃未在他的古韵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中加入谈、盍两部。 他本人常说到:“我的古韵二十八部仅仅是综合乾嘉古韵学家之说,不是我的发明。我自己对古韵分部倒有一个设想,就是覃、添、合、帖四部应当离析为覃、谈、添、合、盍、帖六部。可惜这些部字数太少,用诗经押韵无法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希望将来能有更新的方法来证明它”。 俞敏先生在《汉藏韵轨》中首次运用汉藏比较的方法证明了黄侃古韵廿八部中覃部、合部可分为覃甲、覃乙、合甲、合乙,连同添、帖可得六部。 在《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中,俞敏重申了这一观点并用梵汉对音方法又给予新的证明,但改称为侵甲、侵乙、谈、缉甲、缉乙、盍六部。 在《汉藏同源字谱稿》中,他再次坚持将古音闭口音分为六部,韵目定为侵、覃(冬)、谈、缉、合、盍。 陆宗达先生生前曾说:“时隔几十年,俞敏教授用汉藏比较和梵汉对音的方法,确实证明了闭口韵应析为六部,与季刚先生的结论是一致的”。②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并不完全一致。虽然两者都将古韵闭口音分为六部,但具体的分划并不相同: 表一 黄侃《音略》 覃部 添部 合部 帖部 黄侃《谈添盍帖分四部说》 覃部 谈部 添部 合部 盍部 帖部 俞敏《汉藏 韵轨》 覃甲 覃乙 添部 合甲 合乙 帖部 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 侵甲 侵乙 谈部 缉甲 缉乙 盍部 俞敏《汉藏 同源字谱稿》 侵部 覃(冬)部 谈部 缉部 合部 盍部 如此说来,两者又有较大的不同。那么,古韵闭口韵分六部的主张究竟是否合理?两者的理据各是什么?是否可靠?两者的异同又应如何看待?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正于知音君子。(下文为了叙述的便利,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将黄侃谈添盍贴四部写作谈1添1盍1帖1,以区别于廿八部的部目)。 一 黄侃将添帖两部分为谈1添1盍1帖1四部,第一个理由就是《广韵》中谈、盍两韵(举平声包括上平声,下同,不再一一加注)也符合“古本韵”的条件,即在这两韵中没有十九个古本纽以外的声纽。关于古本韵的理论,自来多有非难。但我们认为,对这种理论决不能简单地扣以“循环论证”的帽子来一笔抹杀了之。这里必须分清两件事,一是拟音,一是古韵分部。如果说古本音理论在拟音上具有某些主观色彩的话,那么在古韵分部上应当承认它的确反映了客观事实。古韵廿八部均非黄侃杜撰,它们都能在相应的古本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这一理论是经受了检验的。黄侃能以经过检验的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指出古韵谈1盍1应当独立,的确具有理论上的勇气与自信。传统语言学重实证,能够提出一种理论,进而自觉地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学术研究的学者并不多见。黄侃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位突出的代表。事实证明,在古韵研究中,理论指导给学者增加了洞察力和判断力,使他们明于鉴别,敢于取去,而不至于拘守故纸,兢兢无敢出入。在《谈添盍帖分四部说》中,黄侃还正确地指出,与《广韵》谈韵相应的上声敢韵中的审纽字“㶒”,入声盍韵中的照纽字“谵”,都是增加字。因为谈敢阚盍诸韵是洪音,于理不容有照组声母字。这个判断完全正确。黄侃写此文时尚未见到的《切三》、《王二》、《王三》等早期韵书上,敢韵、盍韵中果然没有照组声母字。 考古结合审音,是黄侃区分谈1与添1,盍1与帖1的另一个出发点。江永在《古韵标准》序言中曾说:“凡著述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若不明音理,不善审音,面对纷繁的古韵语料,就很难做到精审,尤其不能正确地识断。《诗经》押韵字的分析历来是划分古音韵部的最主的依据,但并不是唯一的依据。如果纯依诗韵,不但添1与谈1、帖1与盍1很难分别,就连覃部、合部也可以与它们系联起来。《卫风·氓》三章“甚耽”为韵,《陈风·泽陂》三章“萏俨枕”为韵,甚声字在覃部,臽声、严声字在添部,冘声字无论归入那一部,都能把两部系联起来。“及”字在诗经押韵中五见,四次与合部字相押,但《大雅·烝民》七章“业捷及”为韵,业字捷字在帖部,则合部与帖部亦可系联。无怪乎宋郑庠、清顾炎武的古韵分部都将闭口韵字合为一类,不再分析。江永批评顾炎武“离合处尚有未精”,这是因为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古韵标准》序) 江永根据等韵中内转、外转的区别,根据发音的侈弇,将闭口韵分为两类,与收舌诸部也分为两类相呼应。闭口韵分为两部(按江永舒声与入声不分部),在《诗经》押韵上仅有个别字出入于两部之间,而在音理上则可以很好地解释上古到中古闭口韵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收舌诸部与收唇诸部(按即闭口韵)的平行现象。江永的分部得到了学界的赞同。这是考古与审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取得的成功。段玉裁近一步将收舌诸韵分为三部,这一点也得到了学界的曾遍赞同。但是这就打破了收舌诸部与收唇诸部平行的局面。段氏对这一点是无可奈何的。他给江有诰写信道:“九韵(按即闭口韵)古人用者绝少,既难识别;其可分者,又犬牙错出,莫辩宾主:可勿论其短长也。”(《经韵楼集·答江晋三论韵》) 黄侃完全明白这一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却步。他同江永、戴震一样,既重视《诗经》及其它先秦押韵材料的考核,也特别重视对《广韵》一书的音韵系统的条分缕析和对等韵理论的研究。黄侃考古之精核不逊于乾嘉以来任何一位学者,而他审音之精细,比起江、戴来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发现,在《广韵》中,收舌诸与收唇诸的平行现象十分显著: 表二 收舌韵 真谆臻 文欣 元 魂痕 寒桓 删 山 先 仙 收唇韵 侵 凡 严 覃 谈 衔 咸 添 盐 相应的韵无论在性质、内部结构和同邻韵的关系上都有一系列共同点。既然《广韵》的收舌诸韵在上古可分成三部(舒入分开共为六部),那么相应的收唇诸韵为什么只能分为两部?与魂痕相应的覃韵、与先韵相应的添韵,皆为古本韵,都有与之相应的独立的上古韵部,那么与寒桓相应的谈韵,既然亦为古本韵,为什么不与一个独立的上古韵相对应呢?将添、帖两部分为谈1添1盍1帖1四部,加上覃、合两部,共为六部,正好与收舌六部对应,也与《广韵》中两者所表现出来的平行关系密合: 表三 收舌六部 没部 曷部 屑部 入声 痕部 寒部 先部 阳声 收唇六部 覃部 谈部 添部 阳声 合部 盍部 帖部 入声 他指出:“覃谈添合盍帖与痕寒先没曷屑六部相配,彼六部收舌,此六部收唇,故此十二部字,几乎无一不通(不同声、即同训),覃等之旁转、对转,与痕等之旁转、对转,亦相应”。“知覃等六部实为寒等六部之收唇音”。 此论发前人所未发,一语道破了闭口音古韵之所以可以分为六部的音理上的根据。 谈1、添1、盍1、帖1四部分开之后,诗经押韵的情况如下: 谈1部:槛菼敢(《王风·大车》一章),萏俨枕(《陈风·泽陂》三章),岩瞻惔谈斩监(《小雅·节南山》一章),涵谗(《小雅·巧言》二章),甘餤(《巧言》三章),蓝襜詹(《小雅·采绿》二章),岩詹(《鲁颂·閟宫》六章),监严滥(《商颂·殷武》四章)。 添1部:玷贬(《大雅·召旻》三章)。 帖1部:叶涉(《邶风·匏有苦叶》一章),叶韘韘甲(《卫风·芄兰》二章)、业捷(《小雅·采薇》四章),业捷及(《大雅·烝民》七章)、叶业(《商颂·长发》七章)。(“涉”字、“甲”字属盍1部,“及”字属合部)。 《诗经》押韵舒声无相混处,入声略相出入。参考《楚辞》,盍1部押韵情况为:甲接(《九歌·国殇》),接涉(《九章·哀郢》),与帖1部毫不相混。按黄侃所分,谈、添、盍、帖四部在《诗》《骚》押韵中界限是清楚的,即使有些出入之处,也不比它们与覃、合相混的情况严重多少。 历史语言学理论中有一种所谓“空格”(shot)的方法,是指通过观察语言系统中结构的不对称现象去发现未知的语言事实。这一术语传入中国较晚,但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汉语史的人却早已有之。黄侃可以说是运用这种方法的第一人。 二 《诗经》押韵涉及谈1、添1、盍1、帖1四部之字仅二十六字(此按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据王力《诗经韵读》则为二十八字),涉及谐声符仅十五个(据王力则为十七个)。如果仅在此范围内划分四部的疆界,那意义就太有限了。从段玉裁开始便以谐声符为纲来考定古音的归部。段氏《六书音均表》古音第八部(大致相当于黄侃谈1、添1、盍1、帖1四部)包括三十八个谐声符,王力《诗经韵读》谈部和盍部(亦相当于黄侃上述四部)共五十三个谐声符。 当然除了归字不同外,还有对谐声符的分析层次的不同,兹不具论。黄侃在《谈添盍帖分四部说》中也将原属添帖两部中的谐声符分配到谈1、添1、盍1、帖1四部中去。各部包括的谐声符如下表: 表四 帖1部 𦔮声 疌声 劦声 帇声 喦声 業声 枼声 聶声 法声 㘝声 聑声 乏声 陟声 𦥘声 欻声 盍1部 夹声 臿声 盍声 甲声 妾声 涉声 巤声 添1部 占声 𢦜声 冉声 奄声 佥声 兼声 忝声 欠声 㚒声 闪声 㐁声 㶣声 焱声 凵声 𡕢声 燅声 谈1部 甘声 函声 詹声 炎声 监声 斩声 臽声 甜声 猒声 毚声 𢎘声 竷声 广声 㸉声 这些谐声符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不见于诗经押韵。正因为如此,古韵分部的确不能单纯依赖考古,而必须求助于严密的审音。也唯其如此,才能理解古韵家们在分部与归字上何以会有这么多的分歧、差异。从黄侃之区分谈1与添1、盍1与帖1上,我们可以追寻出他的思路。 第一,凡段玉裁归入第八部,朱骏声亦归入谦部(相当于黄侃添帖部)者,黄侃多归入谈1、盍1部。符合这一条的谐声符有:甘声、函声、詹声、炎声、监声、斩声、臽声、竷声、毚声、广声;夹声、臿声、巤声、甲声、妾声、涉声、盍声。不符合的有𢎘声、甜声、猒声、㸉声。符合的占81%,不符合的占19%。 第二,凡段氏归入第七部(相当于朱氏临部),而朱氏归入谦部者,黄侃多归入添1、帖1部。符合这一条的谐声符有:占声、𢦜声、冉声、佥声、兼声、㚒声、闪声、㐁声、𡕢声、燅声、乏声、劦声、喦声、聶声、㘝声、𦥘声。不符合的有:奄声、欠声、焱声、凵声、𦔮声、帇声、業声、枼声、法声、聑声。符合的占61.5%,不符合的占38.5%,另外,疌声的情况正好相反,段氏归第八部而朱氏归临部,黄侃归入帖1部。 第三,黄侃谈1、盍1部谐声符衍声一等字较多,且多在《广韵》谈韵、盍韵,而添1、帖1部衍声一等字较少,且在《广韵》覃韵、合韵者居多。谈1、盍1部“甘詹炎监斩函竷𢎘盍巤甲臽”等十二个谐声符衍声一等字共218字,分布在《广韵》谈、盍韵者147字,覃、合韵者71字。添1、帖1部“占奄冉㐁疌劦業㘝”等八个谐声符衍声一等字共34字,分布在《广韵》覃、合韵者20字,谈、盍韵者14字。 第四,黄侃添1、帖1部谐声符衍声二等字较少,且多在《广韵》咸韵、洽韵,而谈1、盍1部衍声二等字较多,其在《广韵》衔韵、狎韵者略多。添1、帖1部“占𢦜奄佥兼欠乏疌聶㘝聑”等十一个谐声符衍声二等字共58字,其中79.3%(46字)在《广韵》咸洽韵。谈1、盍1部“监斩猒毚詹炎函臽臿盍甲夹妾”等十三个谐声符衍声二等字共154字,其在《广韵》衔狎韵者占52%(80字)。 第五,黄侃谈1、盍1部谐声符衍声三四等字较少,三等字主要分布在《广韵》盐韵,绝少见于侵、严、凡韵。而添1、帖1部衍声三四等字较多,且三等字除分布在《广韵》盐韵外,亦多见于侵、严、凡韵。谈1、盍1部“甘詹炎监斩臽甜猒𢎘毚夹臿广盍巤妾涉㸉”等十八个谐声符所衍四等字43字,三等字175字,其中在《广韵》盐韵者157字,严凡韵16字,仅2字在侵韵。添1、帖1部“占𢦜冉奄佥兼忝欠㚒𦥘闪㐁𡕢焱凵乏𦔮疌劦帇喦業㘝聶法枼聑”等二十七个谐声符所衍四等字117字,三等字304字,其中在《广韵》盐韵221字,侵韵11字,严凡韵72字。 根据以上四部的分野,可以看出谈1、盍1部与添1帖1部的区别大致在于音之敛侈。添1、帖1、近于覃、合,故于段氏与第七部多混,故其所衍一等字在《广韵》覃合韵者多;其音敛,故其所衍三四等字多,一二等字少,其三等字亦与《广韵》侵严凡韵多牵涉。 谈1、盍1远于覃合,故与侵严凡极少牵涉;其音洪,故其所衍一二等字多,三四等字少。详见表五: 表五 古韵部 《广韵》 谈1盍1部 添1帖1部 衍声字在一等韵者 总字数 218字 34字 在谈韵盍韵者 147字67.4% 14字41% 在覃韵合韵者 71字32.6% 20字59% 谈1盍1部与添1帖1部所衍声字各占% 86.5% 13.5% 衍声字在二等韵者 总字数 154字 58字 在衔韵狎韵者 80字52% 12字20.7% 在咸韵洽韵者 74字48% 46字79.3% 谈1盍1部与添1帖1部所衍声字各占% 72.6% 27.4% 衍声字在三等韵者 总字数 175字 304字 在侵韵缉韵者 2字1.1% 11字3.6% 在盐韵叶韵者 157字89.7% 221字72.7% 在严韵凡韵业韵乏韵者 16字9.1% 72字23.7% 谈1盍1部与添1帖1部所衍声字各占% 36.5% 63.5% 衍声字在四等韵者 总字数 43字 117字 谈1盍1部与添1帖1部所衍声字各占% 26.9% 73.1% 衍声字在一二等韵者总字数及所占百分比 372字63% 92字18% 衍声字在三四等韵者总字数及所占百分比 218字37% 421字82% 黄侃“古本韵”学说观点之一就是认为“凡韵但有正声者,读与古音同”。按照这一观点,谈盍既为古本韵,则其古韵亦为洪音,添帖既为古本韵,其古读亦为细音。两者的区别与我们上述的分析正好是一致的。这也足见黄侃的古本音理论与他古韵分部、归字的实践是一致的。 三 考古只能解决古韵的分部,韵值的构拟需要许多其他语言知识和手段,审音只是其中之一端。俞敏先生则从完全不同的另一角度来解决这一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汉藏比较和梵汉对音的方法是一条认识上古韵部音值的新途径,它把汉字与某种音标文字直接联系起来了。即使梵文、藏文所代表的语音在千百年的长时间中不能不有所变化,但通过对语音变化规律性的研究,这种比较仍足以使我们了解汉字在较远的古代的读音的基本面貌。其直接有效性与传统方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举一个音韵史上最典型的例子:上古韵鱼部的音值,从陈第,顾炎武一直到章太炎、黄侃,都以为是[u](从他们对鱼部音值的描述得知)。但是从戴震开始,认为鱼阳两部是对转的韵部,诸家亦无疑议。阳部的主元音是[a],向无异说。主元音不同,何以得对转?直到三十年代王力的《中国音韵学》对此仍表示困惑,因为作者当时仍认为鱼部的音值为[u]而不是[a]。 梵汉对音和汉藏比较则明白无误地揭示出鱼部的上古音值是[a], 现在,鱼部的上古音值为[a]这一结论已被学界普遍地接受了。尽管至今仍有一些人对梵汉对音和汉藏比较的方法持有异议,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种方法,相信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俞敏的《汉藏韵轨》将汉语上古韵部与古藏语作了全面的比较,按黄侃古韵二十八部的格局将作者认为汉语和藏语同源的词两相对照地排列出来。在闭口韵那儿,覃部被分成了覃甲、覃乙两部分。作者特为加了注解:“请看黄侃《谈添盍帖分四部说》。这儿的覃=段七。” 可见俞敏自己认为他将闭口韵分为六部(覃甲覃乙添合甲合乙帖),与黄侃将闭口韵分为六部,即使不能等同,至少是可以比拟的。在《汉藏韵轨》中,以及在《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汉藏同源字谱稿》中,俞敏通过汉藏比较和梵汉对音给闭口六部所拟的音值是:侵(=覃甲=侵甲)im、em,覃(冬)(=覃乙=侵乙)um、om,谈am,缉(=合甲=缉甲)ib、eb,合(=合乙=缉乙)ub、ob,盍ab。此六部的拟音给人以一个深刻的印象:闭口韵舒声入声各分为三,其主元音分别为前高(次高)元音、后高(次高)元音和低元音,各占据了元音图上的一角,鼎足而立,确实分得开。 俞敏古韵闭口六部与黄侃古韵闭口六部有以下几点异同。 一、俞敏将收唇诸韵(闭口韵)划分为三类六部,与收舌诸韵划分为三类六部正好相配,见表六。 表六 收舌六部 质部(屑部) id、ed 术部(没部) ud、od 月部(曷部) ad 入声 真部(先部) in、en 谆部(痕部) un、on 元部(寒部) an 阳声 收唇六部 侵部 im、em 覃(冬)部 um、om 谈部 am 阳声 缉部 ib、eb 合部 ub、ob 盍部 ab 入声 将表六与表三相比较,就可以发现,俞敏闭口六部与黄侃闭口六部虽然名称不同,但在音系结构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完全一致的。两者都消除了古韵中与收舌诸部相对应的收唇的空格。 但两者有一个最明显的不同:黄侃以添1、帖1部与先、屑部(即俞敏真、质部)相配,而俞敏以侵、缉部(黄侃覃、合部之一部分)与真、质部相配。这一差别在实际上没有象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严重。通过深入分析两家各部归字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一差别部分地是可以弥合的。比如俞敏侵部有闪字、窆字、砧字、坎字,缉部有嗫字、协字、䈎字、堞字,闪声、占声、欠声都是黄侃添1部字,聂声、劦声、枼声、乏声都是帖1部字。可见俞敏的侵、缉部与黄侃的添1帖1部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当然,两者并不完全重合,差别还是存在的。 二、俞敏对闭口六部的拟音,谈、盍部主元音为低元音,音最洪大;覃(冬)、合部主元音为后高、后次高元音,其音弇于谈盍而侈于侵缉;侵、缉部主元音为前高、前次高元音,音最细。黄侃未用音标拟音,但他在《音略》“古韵”一节采用了钱玄同的韵摄名称来描述他的古韵音值。 该古韵表只列二十八部,若参照《谈添盍帖分四部说》的观点,则谈、盍部为谙摄、姶摄的开(am、ap),覃、合部为恩摄、麧摄洪音之收唇者(əm、əp),添、帖部为谙摄、姶摄之齐撮(iɛm、iɛp)。(括弧中的音标为笔者据黄侃文意所拟),如此,则谈、盍部音最洪大,覃、合部次之,与俞敏完全一致。其添、帖部音细,与俞敏以侵缉部音为最细不同。其差别亦如上述。但是,两家以收唇六部与收舌六部相配,在音之侈弇的对比关系和相互配合上是完全一致的。 三、黄侃像乾嘉以来的古韵家们一样,是以谐声符(黄侃称为“声母”,源自朱骏声)为纲来进行古韵分部和归字的。而俞敏则完全根据汉藏比较和梵汉对音的结果来分部归字。以谐声为纲分部、归字的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段玉裁在《六书音韵表》中提出的“同声必同部”。“同声必同部”说大体上反映了上古时代字形与字音的关系,但也有很多例外,如函从𢎘声,段玉裁𢎘在第七部,函在第八部(据《六书音均表》);枼从世声,世从卅声,而卅在第七部,世在第十五部,枼在第八部;纳从内声,而黄侃内在没部,纳在合部;莅从位声,古立位同字,而立在合部,位莅在没部,等等。因此严格说起来,同声未必同部。乾嘉学者心知其意,为此采取了一些补救的做法,如把立与位、卅与世与枼等等算作不同的“声母”归入不同的部中。但诗经以及其他先秦韵文押韵涉及到的字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形声字的归部情况一一验核,所以,按“同声必同部”的原则归字,乃是一个不得已的做法,尽管有了一些补救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仍不免会有例外的情况,清儒的“通转”、“合韵”说就是为了应付这种情况而提出来的。俞敏直接根据汉藏比较和梵汉对音分部归字的结果,恰恰是出现了“同声未必同部”的现象,分韵归字有了新的依据,新的参照系,就不必再绝对地以谐声符为准绳了。如侵部有林字、罧字,覃(冬)部有霖字、淋字;覃(冬)部有醶字,谈部有佥字、验字;缉部有䈎字、堞字,盍部有牒字,等等。 汉藏比较使过去一些难以确切解释的“通转”、“合韵”现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如“莅”,古藏语作sleb、slebs、bslebs、这可以解释这个字从“立”得声的读音;再后加字-s影响前边的-b-,使之同化成为-d-,这就说明了“莅”字转入没部的机制,-s尾也解释了这个字后来如何又变成了去声。 汉藏比较也可以较好地解释某一个字在归部上何以会出现诸家分歧的情况.。如“叠”字,朱骏声归入临部,段玉裁归入第八部,俞敏归入盍部。在古藏语中,“叠”的现在时、自动词作ldeb或ldab,将来时、被动词作bldab,其命令式则作ldods。藏语以元音的交替来表示动词不同的形态。汉语是否也有这种形态的交替呢?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自败(蒲迈反)败他(补败反)之殊,自坏(乎怪反)坏撤(音怪)之异,此等或近代始分,或古已为别,相仍积习,有自来矣。”这里提到的都是声纽的交替。我们不能排斥上古汉语中也有元音交替的可能性。如王力《同源字典》认为陷(动词,陷落、落入陷井)与坎(名词,所陷之井)同源。 按黄侃陷在谈1部,坎在添1部,这是词义分化,字形也分化的同源字。也有字形不变或谐声符不变的,如盍字与盖字,盖是盍派生的名词,在借作疑问代词时两字在先秦是通用的。古藏语vgeb或dgab“覆盖”(比较:说文“盍,覆也”),bgab“所覆之处,下面”(比较:易豫卦“朋盍簪”,虞注“坤为盍”)。vgebs“所以覆,翅”,khebs“所以覆,盖子,罩子”(比较“盖”,荀子大略注: 盖,所以覆物者。)这是很明确的存在着元音的交替。所以“同声不必同部”是很自然的。这是俞敏闭口六部归字的一个特点,也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黄侃与俞敏古韵闭口六部的划分,虽然使用的方法迥然不同,对各部的拟音有所差别,具体归字也有一些出入,但它们在音系结构中的地位、相互关系,与平行的韵部的对应关系是完全一致的。两者的差别是局部的、次要的、两者的一致是本质的,主要的。黄侃以他创立的“古本韵”的理论为指导,用传统的方法,得到了与俞敏使用现代科学方法所得到的同样的结论,应当说是相当了不起的。俞敏曾这样评介道:“章黄不愧是乾嘉学派的精华浇灌出来的奇葩。他们虽然用弓箭射,可比戴着折光眼镜片握着现代步枪瞄准的人打的离靶心还近哪!” 当然,前修未密,后学转精,俞敏先生的出色工作,已经超出了黄侃,使古韵闭口音分六部的结论建立在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实现了黄侃当年的遗愿,这是音韵学界的一件胜事。 音韵学在不断地进步,从黄侃对古韵闭口六部的划分到俞敏对这一问题的新的论证,所涉及的问题已从古韵部划分、拟音扩大到梵汉对音、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汉藏语的形态音位学(morphophonemics)、汉藏文献学等一系列新的领域(俞敏1991), 我们的视野大大地扩展了,音韵学研究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回顾这一段历程,黄侃先生对这一问题所作的开创性的研究及其杰出贡献,仍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原载《中国海峡两岸黄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 许嘉璐《黄侃先生的小学成就及治学精神》,《训诂研究》第一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 陆宗达《我所见到的黄季刚先生》,《训诂研究》第一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 俞敏《汉藏韵轨》,《燕京学报》37期《汉语的“其”跟藏语的gji》附录,1949年。 � 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1979),见《中国语文学论文选》,日本东京光生馆,1984年。 � 俞敏《汉藏同源字谱稿》,《民族语文》1989年1 - 2期。 � 黄侃《谈添盍帖分四部说》(1918),见《黄侃论学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 � 王力《诗经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黄侃认为侵凡韵为覃部所转,见黄侃《谈添盍帖分四部说》(1918),《黄侃论学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王力《汉语音韵学》,商务印书馆,1935年。中华书局1980重版。 � 见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国学季刊》1卷2号,1931年;俞敏《汉藏韵轨》(1949),《燕京学报》37期《汉语的“其”跟藏语的gji》附录。 � 俞敏《汉藏韵轨》(1949),《燕京学报》37期《汉语的“其”跟藏语的gji》附录。 � 黄侃《音略》(1923),见《黄侃论学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俞敏《汉藏同源字谱稿》,《民族语文》1989年1 - 2期。 � 俞敏《汉藏文献学相互为用一例》,《语言研究》1991年1期。 �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 � 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1979),见《中国语文学论文选》,日本东京光生馆,1984年。 � 俞敏《汉藏文献学相互为用一例》,《语言研究》1991年1期。 62 112
本文档为【施向东自选集7黄侃古韵闭口六部与俞敏古韵闭口六部之异同105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4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7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4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