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癌症别急着开刀连载

癌症别急着开刀连载

举报
开通vip

癌症别急着开刀连载 1 《癌症,别急着开刀》 目录 译者序(1) 前 言(5) 第一章 两位天皇与“知情同意”(9) “搁置·观察法”是正当的对策之一(11) 昭和天皇的癌没有手术切除(14) “知情同意”的必要性(16) ……….. 第十章 与癌症共生(169) “与癌症拼搏”是不近情理的想法(172) 癌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173) 医学数据不能证实癌症筛检有效(176) 共生的概念无须刻意破坏(179) 后记(181) 译 者 序 1995年近藤氏出版名著《病患诸兄,请莫与癌症拼搏》(日本文艺春秋社出 版;繁体中...

癌症别急着开刀连载
1 《癌症,别急着开刀》 目录 译者序(1) 前 言(5) 第一章 两位天皇与“知情同意”(9) “搁置·观察法”是正当的对策之一(11) 昭和天皇的癌没有手术切除(14) “知情同意”的必要性(16) ……….. 第十章 与癌症共生(169) “与癌症拼搏”是不近情理的想法(172) 癌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173) 医学数据不能证实癌症筛检有效(176) 共生的概念无须刻意破坏(179) 后记(181) 译 者 序 1995年近藤氏出版名著《病患诸兄,请莫与癌症拼搏》(日本文艺春秋社出 版;繁体中文版更名为《抗癌革命》,时报文化出版;以下提到本书时皆以中文 版书名为主)。由于他所主张的崭新的癌治疗理论,与当时的概念几乎完全相反, 因此在整个日本社会掀起轩然大波而声名大噪,成为重新评估癌症治疗法的一个 中流砥柱。相隔 10年后,他写下此书。诚如作者在序文中所述,他的著作对日 本人的癌意识的变革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不少癌患者继续受着过当的大 手术后遗症的煎熬,或是因化疗而丧命。为了尽量减少这些无谓的伤害,他专意 为集中阐明医治癌症的真谛而著作此书。 可是,这 10年来保持不变的是,近藤“讲师”的头衔。因为他致力于公开 医疗咨询及维护患者权益,常因此公然指名道姓地谴责不尊重患者权益的各科教 授及权威过度的诊疗行为。这种直言不讳的反骨精神杜绝了他晋升的机会。但是, 他的自我牺牲却在另一方面开了花结了果——近年来,患者在医院的地位显然有 了很大的改善,这变化不能不说与近藤氏的努力大有关系。但愿,明智的读者不 会介意讲师的头衔,请务必继续读下去。 近藤氏的主张可概要归纳为下列四点: 2 (一)癌病灶的成长速度超乎意料的缓慢;比如转移病灶的直径要增大一倍 的话,推估平均约为 6个月的时间(第二章)。因此,在被告知罹患癌症后,仍 然有充分的时间来努力理解自己的病状,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法。千万不要贸然 开刀吃药,招致悔恨不已的失败。 (二)化学药物治疗可能医好的癌症不超过 10种,约只占癌症种类的一成。 反之,除此特定的癌症以外,几乎不能以化学疗法医治好(第五章)。 (三)动手术切除病灶的效果很有限。尤其是动辄切除内脏器官的手术,非 但没有延长生命的效果,反而徒令患者承受额外的副作用、后遗症的折磨。手术 以外的其他侵入性少的治疗法也可能得到相同效果;比如,子宫颈癌、食道癌、 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等的治疗,放射线治疗法常可提供比手术更好的效果。就算 是决心动手术,也应该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第四章)。 (四)癌症筛检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能发掘多少早期癌,而是能证实减少癌 症的死亡数或死亡率。一般都认为,尽可能的早期发现是克服癌症最有效的方法 之一。但是,找遍全世界迄今为止的研究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都找不到能确实证明癌症筛检有 助减少死亡数的证据。鉴于早期发现、治疗之后不能减少癌症的死亡数字等事实, 近藤氏创立假说,主张临床上癌症种类可分为两种:成长到能被发现之前,已经 发生转移的“真正的癌症”;以及没有转移或侵入周围组织能力、成长也缓慢的 “疑似癌症”——这是所谓近藤理论的一端。 十几年前,当近藤理论发表后,常在学会中遭受奚落或围攻,其后才逐渐获 得理解和支持。今天已经没有学者能公然否认近藤理论,而论点已经转变为“疑 似癌症”到底占有多少比率的条件斗争论。如此,虽同是“癌症”,实际上包括 了性格这么不同的东西。究其原因之一,可归咎于至今还不能确立“癌”的定义。 现在癌的最终诊断,委任于病理医生以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面相”来做判断。因 此,今天的癌诊断,尚处于不能完全避免病理医生个人主观判断的阶段。 近藤氏在评估各种治疗法或检查法的效果时,特别注重世界医学界认为最具公信 力的“随机临床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结果。反之, 如果不是经过随机临床对照实验的结果,不论其结果如何引人注目,都不会受到 学术界的重视。顺便一提,在本书中他提起随机临床对照实验的次数多达 40余 次,由此也可见,他如何努力以客观的立场,慎重地写下本书。近藤氏在书中举 出一个很具启发性的好例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乳癌治疗中心,美国的MD安 德森医院对进行性乳癌有一套标准化学疗法。但是,信不信由你,该医院的乳癌 患者治疗群的存活期,竟然与百年前乳癌患者的对症疗法(搁置·观察法)群之 间没有什么显著差异。不仅如此,在对症疗法群中,甚至也有人存活 10年以上! 此一资讯警示我们,所谓直觉、常识,往往都不可靠,唯有根据统计与严密的对 照比较,才能看出事情的真相(第五章)。 无视这严肃数据存在的事实,仍然对进行性癌患者使用大量化疗药剂,这是 为什么呢?近藤氏屡次直截了当的批评,主要原因是在于,医疗界意图隐匿医学 咨询的体制,把维护自己组织的利益置于优先,而不是那些伸手待援的病人。因 此为了自保,我们对癌的本质必须更加注意学习。比如说,尽管面对没有治愈希 望的癌症,医生还是可能向患者、家属大肆宣言化疗“有效”或能“奏功”;可 是只要真正了解了癌的本质,就不难看透所谓“有效”、“奏功”的真正含意(第 五章)。 3 近藤氏所强调癌的重要本质是:虽说是癌细胞,它与正常细胞仍然保持很多 共同的性质与机能,所以,对患者来说,癌细胞并不是“非自我的”,也不是“异 物”,它依然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第三章)。他认为身体本身存在着癌细胞的本 质,所以今天化疗不能医好的癌症,很可能在将来也解决不了。不幸,今天我们 都错失了方向,认真学习癌的最基本性质的努力,却是把癌症视为不共戴天的瘟 神,动辄掀起歼灭癌细胞的作战。这不就是古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 写照吗?近年来盛大的扑灭癌症运动热潮,不就像是同根之萁豆相煎,不明就里 的互相仇视之举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斟酌得失呢? 人生自古死生有命,如何自主地凝视生与死,是每一个人的重大课题。近藤 氏就自己的观察,与癌症一决雌雄的战斗后果,不仅往往徒然无功,而且会给患 者、家属招致更多悲惨的境遇。因此他提倡,只要拿出勇气,并认识到癌毕竟是 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就能了解与癌症共生的道理(第十章),从日夜与病魔的纠 缠中解放出来,而享有安然自得的余生。他还告诉我们,只要坦然包容癌的存在, 癌症将会引导我们在静谧安详之中瞑目。 在此,为了慎重起见我不得不强调,近藤氏绝不是怂恿我们放弃治疗的失败 主义者。可惜,这项证明还非得先请各位读完本书不可。此外,我还深信,这本 书在你的人生中,一定会有机会提供给你自己或他人宝贵的癌治疗选择知识。虽 然癌症的治疗法日新月异,本书却掌握了癌治疗的真谛,因此只要你珍视此书, 我想它一定会持续成为你重要的癌治疗指南。 如果本书能给敬爱的读者带来对癌症耳目一新的看法,那将是译者最大的安 慰。 前 言 已逝的日本昭和天皇动了胰脏癌手术,现任的平成天皇动了前列腺癌手术。 两位天皇先后罹患癌症,仿佛象征着日本社会罹患癌症比例很高的现实。但是从 手术的目的或意义上来看,两位天皇所接受的手术,却存在着许多争议空间,这 些我将会在本书中加以讨论。一般而言,昭和天皇的手术可评估为处理妥当,但 是平成天皇的手术则颇有疑问。 假如读者诸君对这两项手术所代表的意义还不很清楚的话,那么,一旦你本 人或家属被宣判罹患癌症时,就可能做出遗憾终生的决定。 首先,让我们设身处地的以癌症病患的立场来说,任何人得了癌症,都希望 能够接受最必要、最好的治疗,免除不必要的治疗,而不希望做出令人悔恨的抉 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历治疗过程或治疗后,因备受折磨而后悔自己判断 错误的人,绝不在少数。为什么会招致这种不幸的后果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 一般民众对癌或癌症的治疗法所抱持的想法与观念。 一般民众对癌症的认知可归纳如下: 若不积极采取对策,肿瘤会很快增大,因而一命呜呼。 4 若不赶快采取治疗,癌细胞会迅速转移。 即使是早期癌症,也须分秒必争地及早治疗。 动手术务必彻底,斩草除根才是上策。 虽然化疗有副作用,却也同时有延长寿命的效果。 因癌症而病死实在是痛苦不堪。其实,以上的这些看法几乎都不正确。本 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阐明这些错误观念。如果不改正错误的看法,当你面对癌 症治疗的重大抉择时,免不了要做出终生遗憾的选择。 所幸,过去这 20年来,由于资讯的发达,许多人对癌症的认知有了很大改 变。一来,医生不再对罹患癌症的病人隐瞒病情。再者,社会对癌症末期医疗的 关怀也日渐重视。我想,这些变化可归功于下列几个大事件: 日本自由撰稿人千叶敦子,生前远在美国陆续发表文章,叙述自己罹患乳癌 和治疗乳癌的过程。 山崎章郎的畅销著作《死在医院应有的觉悟》,描写癌症末期治疗的悲惨情 况,广博同情,震撼人心。 隐瞒昭和天皇病名的行为,引起国民的疑虑。 名电视主持人逸见政孝,在电视上面对观众,公开自己的胃癌复发。其后, 有关再次手术的妥善处理与否,引发整个日本媒体的大争论。 化疗引起多数患者死亡,屡次被媒体大幅报道等等。这些事件确实影响和改 变了一般人对癌症的看法。同时,我也听闻拙著《抗癌革命》一书也发挥了很大 的影响力。 拙著出版已经过了 10个年头,在这期间,传统的癌症治疗法确实发生了不 少改变,但是也有一些方面仍然原地驻足。各种癌症的治疗法中,手术以外的治 疗法虽有长足进步,但是,向来被医生偏爱的大手术,依然独占鳌头,使很多病 患继续饱受手术后遗症的煎熬。而且,因化疗药物的毒性而丧命的病患也接连不 断。 为了让癌症患者及家属不会因选择错误治疗而带来懊悔,我继续执笔著作本 书。唯有真正了解癌的性质,并且深入理解各种治疗法的优缺点,人们才能在面 临癌症的紧要关头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由于先前的著作《抗癌革命》一书,旨 在抨击向来的治疗法,论述范围不免广泛些,妨碍了读者的理解。因此,本书尽 量采用系统性的记述,并力求接近教科书的水准。 今日的医疗环境存在着很多争论点,如果把各个关系数据、证据详细地一一 列举出来的话,反而会成为更复杂难懂的内容。因此,我把以前著作中提过的数 据简化;原则上,就连以前提到的典故出处也省略了。如有想要特别深入了解的 项目,还请各位读者参考附在卷末、加有简单注解的拙著一览。本书是把重点放 在初次被宣告罹患癌症的患者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上。因此,对于复发、癌细胞转 移的相关事项,也请参考卷末的拙著一览。 对癌或癌症治疗法所抱持的错误想法,不是导致错误抉择的唯一原因。患者 本人或家属对克服癌症的过分期待、对癌症的过度恐惧和不安等等因素,也都可 能错失正确的选择。不幸罹患癌症时,若想要能从容以对,不仅要多方面吸收知 识,而且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和涵养,不逃避、不消沉,保持冷静的思考力,并 拿出坚强的毅力。 5 本书若能鼓舞读者的勇气,缓和对癌症所抱持的恐惧和不安,那将是笔者最 大的安慰和欢喜。 第一章 两位天皇与“知情同意” 在这一章,你将充分认识到: 医生的医疗行为是基于与患者之间的诊疗契约。医师在行使医疗行为之前,必须 给患者提供充分的治疗资讯,一直到获得患者的了解与同意为止。 本章的内容是以两位天皇为题材,概略地讨论手术本身的问题与“知情同意” (informed consent)informed consent通常译为“知情同意”或“告知后同意”,在医疗工作 上则简称为“同意书”,这是一个“在得到充分而且正确的咨询之后,表示同意”的概念。 在医疗方面特别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行为(用药、手术、检查等)之前,充分获得说明, 并且理解(informed)之后,对其医疗行为的方针表明同意(consent)之意。说明内容应包 括:医疗行为的名称、内容、成功率、预后、副作用、费用,此外,如有其他可能的代替治 疗法,则要对各方法之间的优劣做比较说明。)的意义。 首先,有一点必须先说明清楚,一个针对私人的手术,当然不容他人任意加 以批评。不过,一旦本人在媒体上公开自己的治疗经历,如果这份公开的报告中, 含有使社会一般大众发生误解的情节,那么医疗界的专家就负有积极厘清问题所 在的使命。况且,天皇是典型的公众人物,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很大,其所接受 的治疗内容,自然对社会和其他患者具有重大意义。这就是本章要来验证两位天 皇所接受的手术恰当与否的缘由。 “搁置·观察法”是正当的对策之一 平成天皇于每年定期身体健康检查时,被发现“肿瘤标记”(tumor marker) 中的 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数值上升超过正常值范围,医生疑其罹患了前列腺 癌。经进一步用探针、穿刺前列腺的组织做切片检查之后,终于确认为前列腺癌。 其后,2003年 1月,天皇在东京大学医院进行根除性前列腺切除术(以下简称 “根除性手术”)。手术后的病理组织诊断是局限在前列腺的 Stage B,性质比较 温和的“高度分化腺癌”。天皇的术后恢复过程很顺利,不久即回到工作岗位执 行公务。 看到这样的报道,可能很多人认为“前列腺癌”的最理想治疗法是根除性手 术。但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对策,大致可分三种: 根除性前列腺切除手术。 放射线治疗。 只观察病状而不治疗,但是当必要时,则施行对症治疗(以下略称“搁置· 观察法”)。 过去在美国,采用根除性手术的治疗方式占绝对多数,但是,经由 PSA发 现的癌症,在实行根除性手术后,常遭遇复发的问题。事实上,天皇的 PSA值 6 也在 2004年 6月再度上升,而被诊断为复发。关于根除性手术常引起性功能障 碍等后遗症的问题(见第四章“根除性前列腺切除术”一节),后面会再谈到。 至于放射线治疗,基本上对于前列腺是原封不动,所以总是令人感到有点靠 不住。其实,目前已证实了其复发率或存活期与根除性手术不分上下。因此,接 受放射线疗法的案例近年逐渐增加,2002年,美国采用放射线疗法的患者终于 超过根除性手术了。 搁置·观察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对策,在北欧举行的随机临床对照实验(见附 录一)证明了这一点。下面以局限在前列腺内的,高度分化、中度分化腺癌患者 695人为对象,分成两组,一组施行根除性手术,另一组采用搁置·观察法,两 相对照比较,其中观察最长病例达 12年之久。 结果两组的总死亡数相同。上图的横轴是表示观察时间,纵轴是总死亡率。 总死亡数中,包括前列腺癌以外的所有死因,比如其他癌症、中风、心肌梗死、 意外事故等等。因为试验结果的总死亡率相同,即表示两组人的平均寿命没有什 么不同。 若把死亡数限定在死于前列腺癌来讨论的话,根除性手术组似乎稍有减少的 倾向。但是,就算此差异不是统计上的误差而是事实,然而根除性手术组中由于 中风、心肌梗死等其他疾病而死亡的患者,为数却多于搁置·观察法组,所以就 算前列腺癌的死亡数较少,事实上并没有意义。 要判断一个人的死因,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若硬要严格鉴定死因的话, 反而会纵容了学者趁机做出过于渲染的解释。但是,如果判定基准只限于“生存” 与“死亡”两项,就算学者有其他意图,也没有操作机会。所以,评估癌症的治 疗成绩时,一般说来,以总死亡数或总死亡率来比较其优劣为妥内文中加粗体的 语句,为译者所强调的重点。以下全书皆然。。因此,依照前述随机临床对照实 验结果,以局限性前列腺癌而言,不论采用根除性手术或搁置·观察法,结果都 没有影响到寿命的长短。 2002年,美国放射线疗法的案例数开始超过根除性手术。根除性手术与搁 置·观察法的随机临床对照实验结果,也发表在 2002年,而平成天皇的根除性 手术,施行在其后的 2003年。到底手术之前,医生对天皇做了怎么样的说明呢? 昭和天皇的癌 没有手术切除 那么,对于昭和天皇接受的手术,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估呢? 昭和天皇在 1987年 4月 29日生日那天,把吃进的东西都吐出来了。之后, 诊断结果为胰脏头部癌堵塞十二指肠,阻碍了食物的流通。因此,同年 9月施行 开腹手术。 手术方法是,不切除肿瘤的绕道手术。那就是在十二指肠堵塞部位的前端开 一个孔(比较接近胃部的部位),由此改道而连接下端的小肠。这么一来,吃下 的东西可以不经过堵塞部位而直接进入小肠。手术后,天皇又能跟以前一样吃东 西,并恢复办公。 但是,毕竟胰脏癌整个地被留下来,天皇的病情当然会慢慢恶化下去。实际 上,翌年起病灶的出血增加,虽然屡次输血抢救,天皇最终还是在 1989年 1月 去世。那么,免不了让人产生的疑问是,采取绕道手术到底是不是妥当? 天皇死后,皇室公布其病症,就有一些外科医生对绕道手术表示异议。各大 报也发表意见说:“天皇的胰脏癌本来是有可能切除的,为什么不动手术?”事 实上,在日本,对类似的胰脏头部癌病例,只要能切除者,几乎都实施切除手术, 7 就算是和天皇一般年老的患者也不例外,都是采用手术治疗。 不过,胰脏癌切除之后的临床预后很不好。不但常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因 手术而死亡的患者也很多。因此,昭和天皇选择绕道手术的判断是正确的。 日本对胰脏癌的基本态度,目前仍然与当时相同,还是优先考虑动手术。所 有胰脏癌的患者之中,动切除手术的人数所占比率之高,放眼世界一枝独秀。 在癌症治疗上,过去一二十年间最守旧不变的,可能是执刀医生的想法与行 为模式。近来内视镜治疗或放射线治疗等保留内脏器官的方法,逐渐受到患者的 欢迎,这些我们后面会详述。但是,这现象并不是外科医生主导的,而是因为患 者知道有这种保留内脏器官的治疗法之后,主动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的结果。总之,今天的外科 医生仍然明摆着是一有机会就想要开刀的态度。 昭和天皇接受绕道手术的姑息疗法,平成天皇接受根除性前列腺切除的治疗 法,其决定的过程,想必都是受御医团的重大影响。平成天皇的御医团几乎全由 泌尿科医生组成,其中并没有放射科医生。当我看到这个御医团的成员名单时, 就觉得天皇已经命中注定将采用根除性手术了。 昭和天皇的情况则略有不同,御医团是由手术慎重派所组成。担任执刀的东 大外科教授在回忆录中曾提到,前御医长对他说:“老兄,不许切除!”这么一来, 昭和天皇的御医团同时扮演了守护者的角色。 “知情同意”的必要性 然而,一般老百姓罹患癌症时,并没有靠得住的守护者。一旦被内科医生转 介到外科,之前与内科医生所交换的意见或同意事项,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治疗方针必须重新与外科医生研拟。虽说今日是人权思想高涨的 21世纪,但在 诊察室里,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知情同意”显得益发重要,意即主治医生必须对患者提供十分充足 完整的治疗资讯,一直到获得患者的了解与同意为止。在日本有人称为“信服的 诊疗”,不过这说法并不能充分表明“知情同意”的意义与内容。 “知情同意”一词及其概念,在 20世纪 80年代传入日本之后,迅速蔓延全 国。本来它的施行是为了保护患者的权益,但不幸的是,患者并未能因此充分享 受到“知情同意”的保护。有一点堪为明证,那就是我们在社会上仍屡见患者在 手术后,打官司指控医生在手术前的说明不充分。法庭上,主治医生当然会反驳 说已经充分说明过了。因此,争论的焦点常集中在,到底什么是医生必须清楚说 明的。 最高法院也感到有必要结束这一类争议,于是在 2001年裁定了一个重要的 判决。诉讼起因是一个乳癌患者控诉主治医生没有在充分说明保存乳房的治疗法 的可能性之前,就为其动手术把乳房全部切除掉。关于本诉讼,最高法院裁示如 下: 除非有特别理由,否则基于诊疗契约,在手术之前,针对以下事项,医生有 对病患说明清楚的义务: 该疾病的诊断(病名与症状)。 预定实施的手术内容。 伴随着手术的风险。 如有其他治疗法,其内容与利害得失以及预后等。 8 本判决即是宣示“知情同意”的必要性,并明文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应该说明的事项包括其 他治疗法的说明义务。这真是划时代的判决。而且这个判决的法理通用范围,包 括了手术以外的任何治疗行为。 保护患者权益的目标,当然不可能因此一蹴而就。诊察室里依然故态,患者 的地位远不及医生。不过,一般说来,当然不能否定在上述判决之后,稍微提高 了原告患者胜诉的几率。但是能鼓起勇气控诉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 患者虽然感到委屈,也只能忍受后遗症的煎熬;就算他们打赢官司,对其余生也 无多大意义。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知情同意”的内容,对患者可能有利,也可能不 利。举例来说,任何患者都有可能因手术的并发症或化疗药物的毒性而死亡,因 为医疗行为本身就具有风险,就算是很优秀的医生,还是有一定的几率发生难以 预料的事故。因此,如果主治医生事先没有言及可能死亡的危险性,一旦出现诉 讼时,则会对医生不利。反之,则是对患者不利。换言之,“知情同意”同时也 启动了责任分担的机制。 在日本开始癌症告知之后,没有出现什么坏现象,一般说来,在知道真相之 后,患者都变得更积极的接受治疗(出乎意外?),而且,患者、医生之间的关 系也改善了。 何谓诊疗契约? 2001年后,在日本,除非有特别理由,否则基于诊疗契约,医生在手术之 前必须尽说明义务,说明内容必须包括: 该疾病的诊断(病名与症状)。 预定实施的手术内容。 伴随着手术的风险。 如有其他治疗法,医生则负有义务将其内容与利害得失、预后等说明清楚。 在癌症告知成为理所当然之后,不料竟在主治医生之间出现了告知态度和内 容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告知病人罹患癌症,而且把还能活多久也包括在内,更 糟糕的是,还用一种很笃定的口气说出来! 在癌症告知还是忌讳的时代,医生通常要跟家属说明患者还能活多久,当时 如果还可能动手术的话,医生所宣告的余生一般都以 6个月为主,而不说 3个月。 在那个时代,听到宣告的家属虽然不免会一时惊慌失措,但终究会劝说患者接受 手术,很少人会因此改换到其他医院。 但是,在癌症告知的“知情同意”好不容易上轨道之后,却可能由于被宣告 的余生长短,在医生间出现不同认定等等状况,而造成患者的流动性逐渐增加; 患者或家属常提出要求,希望征求其他医生的意见而转去其他医院。因此,面对 流失病患的情况,医生大为焦急地想出一个对策,就是将余生由“6个月”改成 “3个月”。如此一来,善意的告知竟摇身一变成“酷知”酷知:日语的“告知” 与“酷知”同音。作者拿“酷知”来揶揄不合情理的“告知”。。这现象可以说是, 把告知的对象从家属换成本人而旁生的负面效应。 我在 20世纪 80年代前半也很积极地推广告知的普及化,因为我深信这对维 护病患权益很重要,但是万万想不到会节外生枝,在发展途中竟然遭遇到“酷知” 的伏兵之险。 一旦主治医生有开刀或进行化疗的意图,患者常看不穿而把“酷知”当真, 9 以致越来越恐惧、越来越不安,思考力锐减,因而焦躁地要求立刻开始治疗,这 时患者只能完全遵从主治医生的方针进行治疗。如此一来,将来后悔的可能性当 然会升高! 为了对抗“酷知”,我们必须充实对癌症的正确知识。在此,我为读者准备 了两道题目,请各位考验一下自己对癌症的认识程度(解答在第二题后面)。 【第一题】大肠癌、乳癌等会形成肿瘤的癌症(又称固体癌),当发生转移 时,其转移病灶的成长速度到底有多快呢?如果采搁置·观察法,请问其直径成 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平均)是多少? (一)0 5个月 (二)1个月 (三)3个月 (四)6个月 (五)1年 【第二题】本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但是在做胃镜检查时,发现直径约 1厘米的早期癌。在搁置·观察法之下,其直径成长到大约 10厘米,所需的时 间平均是多少? (一)1年 (二)3年 (三)7年 (四)10年 (五)15年以上 第一题的正解:四。 第二题的正解:五(原因会在第二章详述)。 两题都答对的人,若不是本身具有相当的知识,就是有出色的直觉。如果两 题都答错的人,一旦面临“酷知”很可能丧失正确的判断能力。也因此,接着的 第二章我们就来探讨癌的成长速度。关于治疗法,诸位读者在后面的章节自然会 读到,如果想先了解一下,也可以先把最后两章浏览一遍。 …….. 第十章 与癌症共生 在这一章,你将充分认识到: ◎ 癌症治疗法每天都在进步中,唯有认识癌的本质,才能思索出正确的行动。 ◎ 与癌共生并非要你放弃治疗,而是希望你能回复从容的心境,找出一帖真正 适合人生的良药。 ◎ 面对癌症时请思考搁置·观察法的重要,不要贸然将脏器切除,保有精神与 生活上的品质,也是与癌共生的概念。 10 本书已经提到种种癌症治疗方法。但是,治疗法日新月异,即使再怎么详尽 地列举出来供读者参考,恐怕不久之后就会落伍。为将来设想的话,不如从基本 道理来理解才最重要。本书针对癌症的本质及性质不厌其烦地讲解,原因就在于 此。 最近,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说:“现在是自我做主的时代。”然而,一旦罹患癌 症,自己一个人往往无法做出决定,事关重大,当然必须征求家属或朋友的意见 作为参考。如果家属或朋友的看法与本人不同的话,这样的情况真是让人伤脑筋。 试想一下,假如自己被宣告罹患癌症,又不满意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此时, 家属中有人说:“求求你去接受治疗。”“希望你尽可能多活一天!”听到这些话时, 你将怎么办呢?家属对于癌症的认知基础往往建立在传统的看法与主张上,认为 癌症只要动手术,使用化疗药物就有延长生命的效果。请读者务必认识清楚,并 不是自己对癌症有了深入的了解,就能使事情如愿地进行。因此,在平常与家人 的谈话中,就应该针对癌症的知识或想法,努力达成共识。 假如读者是单身,没有与家人商谈的机会,将来商量的对象是朋友的话,情 况也相似。因为大半的朋友,也常常会以逼迫的口吻说:“应该那么做最好!”在 被告知罹患癌症,陷入苦恼的深渊时,如果身旁有看法相近的朋友可以商量,将 会成为最重要的支持。 在被告知罹患癌症后,除了思索正确的治疗方法外,如何应付医生也是一项 重要的课题。在急救医疗的救命处置上,医生确实是非常可靠的人物,但是,在 治疗癌症时,医生有时反而会成为讨厌的存在。“不赶紧动手术会死掉!”“不接 受化疗药物治疗?!简直不可想象!”这类带着威胁语气的话,常常会接二连三地 从医生口中说出来。假如这些话是出自关切患者的好心,那还情有可原,可惜很 多时候却是为了掌握患者的诱导手段!癌症治疗本来就是危险的作业,常有医疗 事故发生。考虑如何克服病魔前,还必须先盘算如何应付医生,来保卫自己!这 是今天日本令人心酸的现状。 “与癌症拼搏”是不近情理的想法 “与癌共生”的言词,已渐渐遍及社会,这个言词虽然很引人注目,但是似 乎失之空洞。一旦谈到如何具体的坚定信心或付诸行动,才是履行共生之道,诸 位读者的脑海里会产生什么概念呢? 关于与癌共生的概念,乃是人类利用近代医学或现代医学与癌症搏斗的过程 中,自然而然萌发的想法。医学在部分领域中,虽然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对医 疗癌症的领域而言,大部分还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非但如此,治疗后饱受后遗 症或毒性折磨的患者绝不在少数。基于这些事实,人们终于产生了疑问,开始认 为“与癌症拼搏”的观念是不近情理的做法,而与癌共生的概念就是基于反省的 立场出现的产物! 请注意这概念并不是提倡放弃治疗。举例而言,小孩如果有急性白血病,针 对这种治愈率高的疾病,当然应该积极地接受治疗。但是,虽是同样的急性白血 病,老人不仅医治不好,而且由于治疗的强烈副作用或毒性,还会造成生活品质 极度恶化。即使幸运地治好白血病,仍有 99%会复发。复发造成的绝望,可能 比当初放弃积极治疗时更强烈。胃癌或肺癌等固体癌的治疗,也同样经常发生复 发的悲剧。 笔者个人认为,与癌共生的概念是让患者、家属可以回复镇静心境的一种平 衡装置,借此尽量让患者不至于在人生的最后,还得遭遇到悲惨的状况。但愿在 11 与病魔埋头拼搏中,就算时间短暂,还是能让患者、家属试着沉思自然或生命的 道理。换言之,共生概念即是使每一个人回复从容安详心境的良药。 因此,对于与癌症共生概念的意义有了理解之后,即使继续维持传统治疗癌 症的概念也不会造成妨碍。只要在与癌症的苦斗挣扎中,偶尔反思一下与癌症共 生的道理,从中截取优点作为参考。但是,非强调不可的是,此共生概念本身是 一体成型的思想,因此从被告知癌症之后,可以用来当成一套行动指南。以下部 分是笔者对与癌共生所持的看法,读者可以根据这种共生的概念,试着思索一下 如何付诸行动。 癌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与癌共生的概念始于对癌症看法的改变。迄今为止,社会一般的共识是,癌 是体内的异物,是威胁生命健康的仇敌。根据这样的看法,引申的结论当然是对 癌瘤展开彻底的歼灭战争。但是,秉持着这样的看法,如果最终不能克服癌症, 或不幸死于癌症时,就沦落为一场战争的失败者!人生的最终一幕,却带着失败 的心情含恨而终,这样岂不是相当悲哀吗? 共生的概念并不是把癌视为仇敌,而是将其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第三 章已经提到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两者的构造和机能有很多共通点,而几乎没有 相异之处。虽然被冠上癌的称呼,实际上却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此,身体内 发生癌瘤,不如说是自然的现象。让我们从死亡统计来讨论看看。 癌症的发病会随着年龄而逐渐增加。小孩的癌症成因,因包含着畸形的要素, 情况略为不同;而成年人的癌症很明显,几乎都是随着年龄急骤的增加。如把年 龄作为横轴,疾病死亡率作为纵轴画出图表,癌症的死亡率曲线与心血管疾病(大 部分是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脑溢血)、肺炎等诸病的死亡率曲线,都呈现出 急剧上升的图形。因为这些疾病的主要发生原因相同,所以相互的死亡率曲线呈 现平行状态。所谓相同原因亦即老化。虽然都是属于疾病,但是本质上是老化现 象随着年龄增加的一个现象。 癌症与心肌梗死或中风也有不同之处。后两者发病后就算能够幸免一死,常 会半身不遂,或是行动不便。日常生活会感受到相当限制,生活品质因而恶化。 但是,如果是罹患癌症的话,经常到临终前为止,仍能保存健全的思考力,身体 的行动也与平常差不多。因此,还有能力处理完一些剩余的工作,或是出门旅行, 留给让家属追思的回忆。 本来癌症患者在自然状态下临终时,并不如一般人想象的痛苦。在欠缺癌症 治疗方法的时代,很多胃癌或子宫癌的患者,都被认为是“老死”,也就是安详 地去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渐渐认识癌症的存在,种种治疗法开始普 及,老人的癌症死因逐渐被发掘出来,因而老死的人口也就逐渐减少。动手术或 接受化学疗法之后,受尽折磨死亡的人口则骤增。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人的身体从太古以来就有罹患癌症的历史,从漫长 的经验中,身体也学会了与癌症打交道的要诀,这可能就是自然地面临癌死时, 不生痛苦的理由吧!相形之下,手术或化疗药物是最近才发明的东西,身体无法 适应,也还没有学会应对方法,难怪会引起患者的痛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癌症可以说是使人能安详辞世的一种上天的巧妙安排。 基于这个观点来说,特意遭受治疗的痛苦,或因后遗症而牺牲余生的生活品质, 或因复发又再度饱受痛苦,直至去世,这一连串的选择实在是太可惜了啊!假如 在知道癌症之后,坦然接受与癌症共存亡的命运,也是一种临终的态度。 人们对癌症虽然有种种的不同看法,但是必须看清楚一个不容争辩的严肃事 12 实。虽说是患者与癌症拼搏,事实上大部分搏斗的对象并不是癌症本身。比如由 于转移癌发生的疼痛,以镇痛剂或放射线治疗法来治疗时,能充分达到目的,这 种治疗方法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拼命格斗。但是,时常有医生劝说患者以化疗药 物抑制疼痛。其实,化疗药物不但镇痛效果少,而且会遭受副作用或毒性的反击。 遭受反击时,患者一般都误以为是身体在与癌症搏斗,但其实这痛苦是因为使用 化疗药物的结果,所以患者战斗的真正对象不是癌症本身,而是副作用或毒性! 再来举手术为例,初期胃癌的患者动手术切除全胃后,会留下并发症、后遗 症的困扰,使日常生活充满不便和痛苦。这种痛苦也常被误以为是与癌症搏斗的 现象。其实,手术之前,这些痛苦和不便完全不存在!这些苦难都是因为动手术 所带来的后果。 那么,为什么社会上还热烈提倡“与癌症战斗”的观念呢?理由颇为简单, 因为患者不再与癌症搏斗的话,就会有一大群人的生计受到威胁,包括医院、制 药厂商、医疗器材厂商等等。 医学数据不能证实癌症筛检有效 今天日本的社会深受资本主义原理的影响,朝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方向 迈进。商人利用媒体宣传商品,激起群众的消费欲望,促成实际的购买行为。医 疗界也不能例外地伺机提高营业额。但是不同的是,不生病就不会来看病,只宣 传医院或药品也不是好办法。如此一来,该如何是好呢?答案是利用媒体大肆强 调疾病不趁早治疗的危险性来煽动群众的不安。其中,最重要角色的就是癌症。 最近,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的危险性也开始受到强调。 另一方面,医院备妥了癌症筛检的项目或住院身体检查中心,尽量收容对健 康感到不安的人接受检查。只要检查,不只有检查费的收入,发现异常时,冠上 病名加以治疗,就有更大的营业收入。医院的收入就是立足在这套结构上。 癌症的治疗金额相当高。如果有一个癌症患者说出不愿意治疗,又该如何? 即使医生本人也对治疗效果抱有疑问。但是一想起院长要求提高收入的压力,最 后还是不由得鼓励患者:“与癌症搏斗吧!”“请加油!” 这样的说法太过火了吗?不!最起码对癌症筛检的效果不这么说的话,就无 法把现状说清楚。关于肺癌、大肠癌、乳癌,如果是以早期发现为目的的筛检或 定期检查结果,经过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检定,证实了没有减少总死亡率的效果请 详见卷末作者著书一览《你还是要接受癌症筛检吗?》。。尽管如此,日本不但没 有废止癌症筛检的动向,反而还想把早期胸部肿瘤X光摄影检查(mammography) 套入乳癌筛检的项目之中。这些癌症筛检的效果找不到医学根据的支持,只得依 靠社会学、经济学的观点来加以说明。 既然筛检不能证明有效,亦即代表由筛检中发现的癌也没有治疗的意义。 何况更说不出摘除整个脏器的道理。但是,医生常劝说患者:“把整个脏器连同 癌瘤摘除掉吧!”结果,摘除脏器的绝大多数是“疑似癌症”,既然不是真正的癌 症,当然手术患者不会因癌而死亡,因此癌症治疗成绩在统计上会提高起来。结 果,医疗界再把这些治疗成绩当作宣传材料,声称“改善了 5年存活率”,鼓励 患者“进一步与癌症对抗”。 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在“与癌症搏斗”的 口号 管理印章的关于负责的工作口号抗洪救灾口号体育运动口号宣誓口号公司企业文化口号 背后,居然隐藏着这么一幕 内情。正因为有这般结构存在,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以资对抗,这即是标榜 与癌共生观念的价值所在。体会了与癌共生的意义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 何以具体行动来实践呢? 13 首先,如果身体没有什么难受、痛苦的症状出现,请不要接受健康检查或 住院检查,尽可能避免接近医疗设施;不仅是癌症,高血压或高血糖等症状也一 样,一旦开始治疗,反而有缩短生命的危险。 在芬兰实施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的论文可证实笔者的提议。把心肌梗死 发病率偏高、同时又身居管理职位的中年男性分为两群,一群定期的检查血压、 血糖值等,另一群只在身体出现异常时才检查。定期检查群又同时施行饮食生活 等的指导,如果指导不见效果时,才开始给予降压剂等药物治疗。观察 15年之 后的结果,定期健康检查群总死亡率反而偏高(内容详见《成人病的真相》,日 本文春文库出版)。 言归正传。癌细胞潜伏在胃、甲状腺、前列腺、乳房等部位的可能性非常高, 仔细检查的话,恐怕在过半数人的身体中都能找到。因此,只要改变看法,事实 上我们已经与癌在共存、共生的状态。如果无视这隐然存在的事实,铤而走险, 彻底地大肆挖掘癌组织,恐怕就会小事化大、弄巧成拙。 但是,如果身体出现痛苦等症状,应该到医院检查,如果可以治愈的话,当 然要接受适当的治疗。一旦出现令人感到痛苦的症状,现代医疗技术通常可以帮 忙解决问题。这时为了慎重起见,一定会同时追加检查其他脏器有无异常,经常 由于这些顺便检查,而发现无症状的小早期癌,而医生有时就会提议切除发现癌 细胞的器官,所以请注意尽量减少检查项目。无论如何,请千万不要同意接受消 化器官的内视镜检查,或是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的数值。 由症状而发现癌症时,自然会到病院看病治疗。关于各种治疗法的优点和缺 点,各种治疗法的比较斟酌,先前都已谈过,在此不再重复。但是,原则上还是 要尽可能保存脏器机能,才是最恰当的做法。因为脏器的机能非常复杂、奥妙, 一旦切除掉,等于永久丧失这些生命活动上珍贵的机能。虽然有再建术可以作为 补救,但是其机能与原本的脏器之间的差距,还是有天壤之别。 症状威胁生命时,癌症的治疗行为并不会和与癌共生的观念相矛盾。因为与 癌共生的观念并非主张是以癌细胞为优先考虑。即使从癌细胞的立场说,与宿主 共存才是本身能存活的前提条件,当前提条件即将崩溃时,不用说当然要采取人 命优先的措施。 但是,一旦接受治疗时,应冷静地认识清楚,癌症治疗的效果往往不能尽如 人意。对固体癌而言,化疗药物不能医好,免疫疗法也没有效果,这样的例子已 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如前所述,其原因在于癌细胞的本质与正常细胞差不了多 少。 即使满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标,在转移出现后还是会死亡,这是癌症治 疗上无可奈何的现实之一。因为,真正的癌就算早期发觉,之前就已经开始转移 了;相反的,当癌瘤长大之后才被发现的疑似癌症,因没有发生转移,届时治疗 就行了。 共生的概念无须刻意破坏 任何人都免不了一死,何时?何处?是归天命!不同的一点唯有死亡时间或 早或迟。如果拼命想把死期尽量地推迟,则须忍受治疗带来的后遗症或毒性的折 磨,反而会招来更凄惨的结果。如果能有达观的人生,接受命运,那么在罹患癌 症后所遭受的痛苦,就会大幅减轻。 癌症常常在没有任何病状下被发现。这时,如果有能保存脏器的简单手术疗 14 法,不能否定动手术也是一个对策。因为,一旦被打上罹患癌症的烙印,虽然心 想了不起是疑似癌症,但是决心以搁置·观察法来对付时,确实没有有坚强的意 志力是办不到的。 万一治疗法说是需要把整个脏器切除掉的话,请暂且停下来想一想,试着寻 找能够保存脏器的其他治疗法,如果没有其他办法的话,笔者建议不妨采取搁置· 观察法。因为没有症状,不如改变观点说,这正表示与癌的共生正处于良好状态。 这么一来,是不是有必要勉强破坏这安定的共存共生关系呢?能抱持这疑问是很 重要的。 当癌一步步地侵蚀身体,或因复发而死期渐渐迫近之时,患者将面临人生中 最严峻的考验。那时候会想些什么事情绝对是因人而异吧。面对癌症有人会坚持 到最后,绝不放弃战斗,无论如何都忍受不了死亡,不能接受死亡。这种心境并 非不能理解,只是从现实的观点来看,拼命的结果对本人、对家属都可能会造成 精神上相当的痛苦。当领悟到没有治愈的机会时,但愿患者能调整成镇静从容的 心境。 癌细胞在自己的身体内,实际上已经存在几年,甚至几十年了,已经是自己 身体的一部分。只要拿出勇气面对现实,一定能在生前有机会承认癌症的存在, 接受它的存在。与癌共生的理念并非意味着不老不死。如果能放弃与癌症一决雄 雌的斗争,那么与癌共生的达观,会引导我们得到安详的临终。与癌共生、与癌 同灭,这不就是与癌共生的真谛吗? 后 记 笔者立志献身于治疗癌症,同时致力于推动保全脏器的治疗法以来,迄今已 经过了 1/4个世纪。现在日本社会确实朝着这方向在变动。 但是,变动速度的快慢却随着癌症种类而有所不同。以女性癌为例,乳癌的 乳房保存疗法得到广泛的支持,现在已经超过半数患者保了留了乳房。但是以子 宫颈癌而言,尽管子宫保存疗法的存活期(率)与子宫全摘术相同,而且造成的 后遗症要少得多,然而子宫保存疗法仍然委屈地待在冷宫里,根除性子宫切除手 术依旧还是主流疗法。 这些不同的结果可归结于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的态度。先从医生方面来说:就 算是采用乳癌的保存疗法,仍然需要外科医生动手切除部分的乳房,因此外科医 生不会有很大的排斥心理。甚至许多外科医生抢先宣传:“保存疗法比较好。”借 此吸引患者。 相较之下,子宫颈癌如果要想保存子宫,放射线医生将一跃成为主角,而外 科医生则沦为配角,手术件数会急剧减少。如果一个妇产科医生公然向患者说: “放射线疗法比较好。”就会受到同事的制裁。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经过乳房保存手术的患者,为了宣扬乳房保存手术,组 织了一个团体,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展开各种活动。对于推广保存乳房运动,她们 的活动立下了很大的功绩。 但是,子宫颈癌的患者一向保持沉默,偶尔有人发表经验,也都限于陈述手 术的现状为主,而听不到批评手术内容的意见。如此一来,当然就难以引起大家 15 注意到子宫癌治疗法受到争议之处。所幸,现在保存子宫的经验者已经逐渐开始 在社会上发声,因此,笔者预感子宫癌的治疗也会渐渐开始变化。 癌症的治疗法会随着时代变化。但是,不见得所有专门领域都会往理想的方 向改变。笔者由衷地希望,读者在紧要的关头,不会受到医生的误导,结果往往 事与愿违。 时间会改变人品。当笔者决心推进乳房保存手术时,拜托同窗的 A医生执 行手术,两人共同齐心协力从事治疗。万万想不到,他在工作岗位上,过去 10 年间,从数千名乳癌患者中,违法加收了治疗费,媒体也大肆报道。本事件并不 是由于事务上手续的失误,而是总计达数亿日元的诈骗事件,而 A医生竟然是 主犯! 为了患者的幸福,笔者费尽心血为乳房保全疗法奋斗,为何非得遭受这般凄 惨的下场呢?回顾过去苦心经营的努力,不由得心酸落泪。但是,反省事件的始 末,笔者也逃避不了责任;在拙著中盛赞 A医生,并且介绍新的患者给 A医生, 种种行为使很多患者遭受无妄之灾。笔者郑重地在此向大家表示歉意。 从此事件后,笔者几乎陷入不信任任何人的状态,深深认为很多医生是心术 不正之辈。但是,世间还是有不少为人诚实、足以信赖的医生。可是只看外表, 就算是笔者自己身为医生,也不知道谁正派,谁又是心术不正之辈,而患者与家 属更会感到心中没底。既然如此,当被告知罹患癌症时,只好不先完全的信赖医 生,而从医生提示的治疗法或说明的举止,来判断其人格。 本书中包含笔者当医生之后种种思考的精髓,但有时扪心自问,记述这一类 的内容,时间尚早。但是,由于出版社的再三鼓励,终于完成了这本拙著。 虽然时光不停流逝,但生命的美好仍是永远不变的价值。只要能活着,生命就有 意义。但是过分贪恋生命,反而可能遭遇想象之外的悲剧。关于如何圆满地完结 自己的人生,假如本书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头绪的话,那将是作者无上的荣幸。
本文档为【癌症别急着开刀连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858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7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3-28
浏览量: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