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

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

举报
开通vip

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篇一: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1.情绪abc理论:如果有人问你,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吗,你可能说:情绪怎么能随便控制呢?有高兴事就乐,有伤心事就悲。这是人之常情嘛。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艾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

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
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篇一: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1.情绪abc理论:如果有人问你,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吗,你可能说:情绪怎么能随便控制呢?有高兴事就乐,有伤心事就悲。这是人之常情嘛。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艾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2).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3).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4).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5).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6).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7).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8).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9).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10).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2.简易表情系列:愤怒、焦虑、害怕、悲伤、厌恶、高兴、兴趣、放松、希望、惊奇3.消极情绪的例子:a.小刚和小强是同班同学,平时体育课100米跑的速度一样快,参加学校运动会时,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小刚心里十分紧张,害怕跑不好,而小强则是轻装上阵,结果到终点时,小刚落后小强两米多。小刚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能力的发挥。b.小李未完成值日工作,按班规课后要重扫,重扫时小许叫他的外号,并嘲笑他,小李一怒之下打了小许而受处分。小李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易冲动,自控能力降低,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理智有影响。c.曾有这样一例子:一个粗心的医生,将两个病人的诊断报告弄错了。原本没有癌症倾向的病人因为错误的诊断报告,而极度的伤心、痛苦、焦虑,并且情绪极不稳定。没过多久,在医院的再次检查中,果真发现了癌症的倾向。而那位本应有癌症倾向的病人,由于拿到了没有癌症倾向的诊断证明,情绪变得高涨,心情变得愉说,病情渐渐好转。不良的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调节,可能诱发生理疾病。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战胜悲伤,起到治病的作用。所以说,消极情绪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假设情境:a.有人偷了你的自行车;b.打饭的时候有人插队;c.在拥挤的公车上,被人踩了脚;d.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比预想的低好多;e.买到了过期食品;f.第一天穿上新衣服就被弄脏;g.被喊自己非常不喜欢的绰号;h.与朋友约好做某事,却被放鸽子了;i.失去一个好朋友;j.丢了一件自己珍藏已久的物品。4、其他有效方法:a.转移注意力。b.合理发泄情绪。哭--适当地哭一场;喊--痛快地喊一回;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动--进行剧烈的运动。c.学会控制情绪。控制情绪就是要做到“喜怒有常”和“喜怒有度”。5、课后延伸作业:1.如果有个同学少了东西,他怀疑你,你很气愤,并想揍他一顿。这时你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怒气?2.一向活泼开朗的小阳,这段时间一下子沉默了许多。上课时无精打采,平常总是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她在周记中写道:这些日子以来,我觉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疼爱已远离我而去。他们整天在闹,吵着离婚,留给我的只有悲伤与烦恼。我好羡慕身边那些有父母关心、疼爱的同学,我真想离开这个令人伤心的家。3.不良情绪检查表:【篇二: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心灵乐园情绪abc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一、单元名称:改变想法,战胜非理性信念二、单元目标:1、协助学生了解情绪表达和宣泄的方法2、学生了解情绪abc的基本原理3、尝试战胜自己的非理性信念三、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王某从小乖巧听话,成绩优异,自己比较要强,父母对于学习没有过多管教。父母均为农民,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性格较内向,文静、不善交际,朋友不多,无不良嗜好。上半年因中考考试没有考好,所以来到现在的学校读书,这本不是她的愿望,可想既来之则安之,在这儿好好学也许会更有出息,因此在学校成绩是名列前茅,备受老师的关注。可是最近学校要举行阶段考试,一听到这个消息后,王某发现自己觉得烦躁不安,非常郁闷,看到或听到同学讨论有关考试的问题就紧张、难过,平时小测验手心发汗、头脑空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近两周来,由于开始准备阶段考试,害怕、焦虑情绪更为严重,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心不在焉,根本不知老师在讲什么,前几次自己的小考试成绩也不容乐观,比自己好的同学有蛮多。今由同学陪同前来咨询。其它学校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只要不涉及与考试相关联的事情,都能正常参与。(二)情绪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了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看法、评价所引起的。而a是指诱发事件,b是指在这一诱发事件下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四)挑战非理性信念因此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可以消除相应的情绪困扰。产婆术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首先由求助者说出不合理观点,然后咨询师沿其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三)分析案例通过abc理论,指出其由于考试失利(a),引起了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c),但是产生这种负性情绪的真正原因是来访者的“我应该一直非常优秀”、“我不可能不及格”和“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错误认知,而不是考试不及格这件事情本身。而她的负性情绪持续至今是由于她自身所存在的这种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对于这一点,她自己应当负责,并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即产婆术)来帮助来访者者认清其信念之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王某产生某种认知层面的改变。最后帮助王某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自己对考试产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要千方百计挖出来)]: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是糟糕透顶;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门门都得好成绩,我的人生才有价值;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这表明,我的思维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糟糕透顶。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一样,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样呢?天又不会塌下来!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能表明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说明不了更多。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我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我也不例外,我并非全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考试既然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自己每次考前复习得相当详细、深入,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担心才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考试中又神经紧张、思维迟钝,结果导致失败。这种无根据的担心使我自我挫败,必须清除。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偶然的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我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不管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如果不是我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严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我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要紧的是恢复自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e: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我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后的考试,我不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而稳定。上考场时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考试的结果令自己十分满意。这使我信心大增,害怕考试的情绪被有效地遏制了四、总结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可以形象具体的掌握情绪abc理论,并学会和非理性信念作斗争,战胜非理性想法,学会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来与非理想想法进行辩论,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的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学会理智的情绪表达和宣泄方式。让我们都能成为情绪的主人!五、每课一言王某从小乖巧听话,成绩优异,自己糖伏【篇三: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什么是abc理论abc理论(abctheoryofemotion)是由美国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自己应比别人强,自我价值过高;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逃避挑战与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不合理观念的特征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三是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基于abc理论的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的一种,因此采用了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埃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情绪abc理论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有一个年轻人,自我感觉很有才华,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于是便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个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嚷道:“你什么意思,把我捞起来干什么?”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是治怀才不遇的专家,我帮你治治吧。”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老渔民说着,顺手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拣过来,然后我就告诉你。”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拣了过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拣过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是无数沙子中的一粒,跟旁边的沙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自己是一颗珍珠,那么伯乐就会更容易地发现我们。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伯乐,而是因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万马丛中能够让别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千里马。【案例二】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想?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积月累,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比如,同样是失恋了,有的人放得下,认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却伤心欲绝,认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会有爱了。再比如,在找工作面试失败后,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次面试只是试一试,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有的人则可能会想,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这两类人因为对事情的评价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当然不同。对于上面这个失恋的年轻人来说,失恋只是一个诱发事件a,结果c是他情绪低落,生活受到影响,无法专心工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正是他的认知b--他认为自己付出了一定要收到对方的回报,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假如他换个想法--她这样不懂爱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现在她离开可能避免了以后她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他的情绪体验显然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案例三】我认识一个女孩小丽,她大学时学的是中文,后来,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年薪。按说,小丽应该过得不错,不会有跳槽的念头。一天,小丽为老总写一个活动的演讲稿,怎么也不能让老总满意。小丽硬着头皮改了七八次,可总被老总批得体无完肤,还说她完全不是搞文字的料。委屈的小丽不停地哭,想到了要跳槽。她认定是老总有意为难她。自己怎么碰到这么个挑剔的老板呢?真是命苦啊!一连几天,小丽都陷入这种痛苦又无法摆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当然,老总的也没再让她写,而是让比她早一年到公司,跟她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师姐代劳了。对此,小丽很不高兴。一方面觉得老板针对了她,另一方面又觉得师姐代劳她的工作伤了她的自尊。我劝她说,工作上的困难,谁都遇到过。遇到了困难谁都不会高兴,关键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困难。没有一个老板会无缘无故地处处为难一个员工,他大不了可以开除你。这对你倒是一个磨炼的好机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本领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逼迫学到的。你不妨这样想想,并虚心一点跟你的师姐好好学习一下。她听从了我的意见。
本文档为【abc理论调节情绪例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bookss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22-04-10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