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读促写的教学契机与实施路径

以读促写的教学契机与实施路径

举报
开通vip

以读促写的教学契机与实施路径以读促写的教学契机与实施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写作的素材,都是写作的模板,都是学生写作的训练场。所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生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是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侧重以下三个方面的作文教学元素: 一、典型题材 写作文是很多学生头痛的一件事,写作能力强的同学能够文思泉涌,但是很多学生...

以读促写的教学契机与实施路径
以读促写的教学契机与实施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写作的素材,都是写作的模板,都是学生写作的训练场。所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生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是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侧重以下三个方面的作文教学元素: 一、典型题材 写作文是很多学生头痛的一件事,写作能力强的同学能够文思泉涌,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在题材的选择上不知如何是好。学生在这方面的困境主要有两种:一种情形是找不到可写作的题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专题是《从生活中找米》, 米 就是写作材料,就是题材,其侧重点就是尝试解决学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写作困境;另一种情形是学生能找到题材,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例如有些学生写作文要么平铺直叙,要么情节累积。日常的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启示学生积累并选择作文题材。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在对课文写法的探究过程中,其仅仅抓住背影这一细节,多角度刻画并反复渲染,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了父亲的背影蕴含的浓浓深情。另外,王愿坚的《草》这篇课文,以草为线索,将不同的情节串联起来。虽然事件并不简单,但是因为有线索贯穿始终,就给读者带来清晰可读的感觉。叔本华说: 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 在日常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对写作题材的把握实际上是对心灵深处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提取的过程。发乎于心,诉诸于文,一篇阅读课不仅是一种题材,而且可以成为我们提炼心灵体验的触发点。 二、立意构思 当下学生写作的普遍现状是俗套、陈旧,即使是创新的尝试也有做作之嫌。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方面,学生被所谓的写作方法束缚,片面追求结构的完整和技巧的完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侵蚀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另一方面,学生被一些高大上的主题圈住,看似积极健康的主题,实际却是缺乏个体体验的空洞文字。教材中的很多篇目可以在这方面给学生带来启发。 例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甜甜的泥土》和《明天不封阳台》这两篇课文。虽然前者是一篇小小说,但其以甜甜的泥土来承载浓浓的亲情这种新颖的构思使得文章在立意上就高人一筹;后者同样如此,表面上看是封不封阳台的问题,实际上这一举动包含了人与自然这类深刻的主题。只有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千里之外。在立意方面,对文章整体布局,并能从新颖独特的角度切入是写作成功的重要因素。空洞的讲解和说教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只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的渗入写作的相关技法,并有典型的文本得以参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写作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任何一种写作到最后终究是语言的游戏。所以,锤炼语言便是每一个写作者必须经过的一关。不同的写作者有不同的风格,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语言风格,这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教材当中,编者选入了不同语言风格的文章。在课堂教授环节,让学生在赏析语言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写作风格,这对学生自己今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苏教版语文七下的《幽径悲剧》和八下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就是两种不同语言风格的代表。前者在对幽径美景热情描写中倾诉了以此产生的沉重的悲情;后者在对男子汉的故事的轻松叙述中呈现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前者优美而不失凝重,华丽而不失内蕴;后者轻松而不失稳重,诙谐而不失严肃。不同的语言风格承载着不同的书写内容,不同的语言风格烘托着不同的情感体悟。写作是语言的艺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诵读和分析的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对学生在不同题材的语言运用上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在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契机的发现,语文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该侧重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从而将写作契机转换成写作能力。 一、文体特征的归纳与总结 虽然文体特征是语言文本的总体性的特征,但是文本之间的共同性和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共同的特征不仅可以成为学生认识文本价值的有效切入点,而且对写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行的苏教版教材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主题单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文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体不重要,反而恰恰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提炼和补充。学生明确了文体特征,就可以在总体性的范式中进行写作,从而使得写出的作文兼具共性与个性。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 道德修养 单元虽是以内容为主题,但同时兼顾了文体特征,即以议论为主。在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以知识目标作为基础,只有对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深入文本,才能实现 道德修养 方面的熏陶。 二、写法方法的提炼与运用 每篇文章的写法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经典篇章更是与众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提炼写作方式已是教学常态,但是将其有效的运用还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在赏析中能够说的条条是道,但是一旦到了自己的运用上,仍然显得蹩脚。可见, 学会 并不等于 运用 。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地尝试运用,由小到大,由点到面,最终的运用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例如在《背影》中,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上有所发现,在《白杨礼赞》中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在《紫藤萝瀑布》中学习景色描写以及由物及人等等。 三、语言风格的借鉴与运用 语言风格因人而异,学生亦是如此。在日常的阅读中,每个学生喜欢不同类型的作品,其呈现出来的自身的语言风格也受此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语言的时候,一方面要品析出文本语言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写作关联。在日常教学中,仿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般而言,仿写有两种,一种是内容上的仿写;另一种是句式和语言上的仿写。其中后者对锻炼和形成学生自身的语言风格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海燕》中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这句话的仿写;《白杨礼赞》中 难道 ?难道 ?难道 ? 这一句式的仿写。 华罗庚先生说 我们要善于总结及利用前人的经验,再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地提高――发展性或创造性地提高,更为后人开辟道路 。在语文课堂上,对每一篇课文的分析都包含了作文的写作技巧;对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凝聚了学生思维的力量;对每一个词语的鉴赏,都锤炼了语言的功力。阅读和写作应该如同两姐妹,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本文档为【以读促写的教学契机与实施路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档
千万精品文档模板,下载即用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29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