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2006080117希望最后

学生2006080117希望最后

举报
开通vip

学生2006080117希望最后 清 华 大 学 综 合 论 文 训 练 题目:从色彩词讨论的张爱玲作品 系 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姓 名:姜荷睍 指导教师:彭迎喜 副教授 2010 年 6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清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该论文。 (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 名: 导师...

学生2006080117希望最后
清 华 大 学 综 合 论 文 训 练 题目:从色彩词讨论的张爱玲作品 系 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姓 名:姜荷睍 指导教师:彭迎喜 副教授 2010 年 6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清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该论文。 (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 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中文摘要 色彩是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一种视觉反映,由不同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因素等的原因产生不同的内涵。色彩语言在张爱玲作品中具有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张爱玲运用隐晦或刺激性的色彩来展示作品人物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本文选取张爱玲有代表性的作品《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 第一炉香》、《倾城之恋》,来分析她使用的颜色、性质与配置效果,探讨她笔下色彩所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与体会张爱玲独特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张爱玲;色彩语言;《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 第一炉香》;《倾城之恋》 ABSTRACT Color is a kind of visual reflection of human eyes derived from the spectrum of light. Therefore,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s, cultural background, personal factors, including many others, have provided various connotations. Color language in the works of Eileen Chang reveals a unique way of expressing feelings. Chang show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ental activities of characters in her work using obscure and provocative colors.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Chang’s use of color, nature and disposition effect from her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Golden Lock", "Red Rose and White Rose", "Chen Xiang xie first Incense," and "Fallen." Color that Chang engages presents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s and unique expression of her writing. KeyWords: Eileen Chang; Color language; Golden Lock; Red Rose and White Rose; Chen Xiang xie first Incense; Fallen. 目 录 1第1章 引 言 1.1 研究动机 1 1.2 文献综述 2 第2章 色彩词与色彩意象分析 4 2.1 汉语色彩词与中国精神文化 4 2.2 色彩词的义界 5 2.2.1 显性色彩词的描写 6 2.2.2 隐性色彩词的描写 6 第3章 张爱玲作品中色系的统计与分析 8 3.1 关于《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 第一炉香》, 《倾城之恋》的简介及选取理由 8 3.1.1 作品简介 8 3.1.2 选取其作品理由 11 3.2 显性色彩描写 12 3.2.1 红色系 12 3.2.2 白色系 19 3.2.3 黑色系 23 3.2.4 黄色系 28 3.2.5 青色系 33 3.2.6 其他色系 36 3.3 隐性色彩描写 36 3.4 同时使用多种颜色时产生效果 39 第4章 张爱玲作品中色彩意象的表出 41 4.1 色彩词运用与象征作用的配合 41 4.2 色彩冷暖与景物悲喜的配置 42 4.3 从不同角度看的色彩词 44 4.3.1 关于肤色 44 4.3.2 关于服饰 45 4.3.3 关于房间陈设 46 4.3.4 关于自然景观 47 第5章 结论 49 插图索引 51 表格索引 52 参考文献 53 致 谢 55 声 明 56 第1章 引 言 1.1 研究动机 要分析很复杂的文学作品或者社会文化时,以最简单的方法,最基本的角度来看待它是最真实的。我们一般通过眼睛看事物,要分辨的时候常常用色彩来分辨,在事物上加了颜色就变成了精彩的世界。而我们看颜色的时候,重看喜欢的颜色,轻看不喜欢的颜色。文学作品也是一样。文学作品透过作家的眼,还加上作家的直觉与经验创造出另一个世界。在这世界中,色彩当然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色彩是最自然地反映出作家的心理活动的成分,情思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其中,感染了整个作品的风格。回过头来以色彩词看看文学作品,知道色彩词在作品中的价值,不只是色彩本身的外表功夫,还可以透视作家的内心世界。作家的心理活动不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作者也不是从一世界闯入这个世界的,由此可见作者心理活动都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以及文化。 色彩因它承载着人们的生活体验,所以能展示人的情感。色彩本身具有丰富的内蕴,在文学中有着神奇的表现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技巧,可以增强读者的感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以她独特的经历和视角把色彩投入到文章中。女性对色彩的敏感和喜爱似乎是天生的,对于张爱玲来说这个受过中西方文化影响的女人,更擅长于女性衣饰的色彩运用之道。她的文章中那些色彩词的出现给这些文章着了色,比如运用艳丽的色彩人物或事件便有了热烈的性格,运用纯净的色彩便绝不会出现热情奔放的个性等等。 颜色影响着我们,一个人对颜色的喜好可以间接的向我们展现他的内心世界。因此不少的作家运用色彩一般习惯于采用社会约定俗成的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让人喜悦,绿色让人纯洁、希望,黑色让人恐怖、罪恶,灰色让人消极。可张爱玲不习惯这种单调的色彩运用,她以极端敏锐的眼光把传统性和自创性结合起来,把自己独到的对色彩的理解倾注到小说中的人物身上,让我们真正认识了色彩运用技巧。在张爱玲的笔下,色彩就是感情,感情就是色彩,交融色彩和感情,她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不同情感。 通过使用色彩词张爱玲构造了自己华美而又悲哀、绚烂而又苍凉的文学天地, 描绘出的景物与个人之心境、感悟,更不能不让人感动于其中自然散发出的美。这美,呈现了独自的文学风格。进一步说,通过色彩词不仅仅代表一篇文学作品的风格,体会她的作品里因色彩词的存在便产生了特殊的效果。还表露出中国当时时代风格以及产生的文化。色彩词确实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1.1 文献综述 关于张爱玲颜色词的研究相当活跃。在不少学者的研究下有了新的拓展,对张爱玲颜色词的研究工作正在不断扩大、深入。 下面简述本文重点参考的相关文献。 关于汉语颜色词的研究,笔者所见的主要有:张雯华《坡词色彩意象析论》(1992)它主要讲在东坡词作中找出色彩词,就找出的色彩词予以分类、统计。依据色彩词所呈現之意象,作進一步的分析,并結合东坡的生平,以统计的数字,结合色彩心理学之色彩意象探析东坡之內心世界,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1996),林秀君《汉民族色彩崇拜意识与色彩词的等级观念浅探》(2006),颜昆阳《苏辛词》(1998),远征《汉语颜色词研究》 关于色彩语言研究,笔者所见的主要有:(日)淹本孝雄/藤沢英昭《色彩心理学》(1989) 它是一本色彩心理学入门书,评价色彩、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色彩原理、色彩理论发展史、色彩表示法以及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远征《汉语颜色词研究》它主要讲汉语的颜色词也与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林书尧《色彩认识论》(1997),唐诺《文字的故事》(2010),郭幸妮《东坡词与〈世说新语〉》(2007),芦影《视觉传达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欣赏》(2002),任世雍《小说与色彩的关系 川端康成与狄更斯作品中的色彩词运用》(1980),叶鹏《色彩博览会》(1999) 关于张爱玲的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张爱玲 《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2009) 关于张爱玲的研究,笔者所见的主要有:刘刚《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解读》(2004)分析张爱玲独到的思想与更多的在于对传统和现代以及由传统意识和现代思想冲突带来的婚姻困境的种种反思,马建高《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2004),汪宇慧《黄金枷锁下被压抑的人性 追寻〈金锁记〉与〈呼啸山庄〉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2006),陶宏《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独创性》(2008),苏丹洁《“金锁”实为“情锁”——论文本<金锁记>之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可能》(2007),汪宇慧《黄金枷锁下被压抑的人性——追寻<金锁记>》与《<呼啸山庄>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2006) 第2章 张爱玲文章中色系的统计与分析 1.1 汉语色彩词与中国精神文化 自古至今色彩的应用自然而然的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大自然里的色彩本身没有上下、高低、喜哀、贵贱之分,但经过人们的加工,给这些颜色有附于特殊意义。色彩词往往具有文化内涵,它的多重内涵都在国家或民族精神上表现出来的。因此色彩词像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展现出其丰富精彩的生活画面。这是因为颜色的刺激会使人产生心理反应,根植于民族心理深处就可以反映这个民族浓厚的特色,自古至今人们积累的文化中的色彩词跟精神世界有密切的相关。色彩词不但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而且它还沉淀着人们对自然万物特有的领悟体验,审美情趣,伦理观点,较深的文化内涵。所以色彩词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既有颜色刺激带来的心理联想,又有多重文化的投影。通过色彩词,可以解释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有利于促进精神文化的建设。 我们知道,中国是悠悠文明古国,传承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重礼仪,讲文明,拥有太多灿烂不朽的文化,如色彩词这样涉及深广的文化意向,它不但丰富了汉语语言的魅力,还曾强了中国文化底蕴。汉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借物呈色”、“意向性”、“取象类比”的思维方式在造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思维方式作用于词语的构造和含义是文化影响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国人,尤其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中色彩词形成了内在的脉络。在现实生活中描述事物、人物的表情、情节时使用色彩词是带有象征、暗示意义的。因此不了解中国人的文化是不容易明白中国人内心深处。例如,中国人在传统思想上受“天人合德”价值观念的影响,黄色和红色成为汉民族最为崇尚的颜色。黄色以为皇王的专宠颜色,它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红色则无孔不人的渗透进汉民族的各种文化领域,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它以热烈、奔放、鲜艳、温暖的视觉感受扎根于汉民族内心深处。 使用色彩词领域确实很独特的,而且色彩词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世俗生活中不可缺少。因此色彩词本身带来的妙趣可以使我们产生很多感悟。 1.2 色彩词的义界 作家跟读者之间有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很多时候读者不容易理解作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要表达的最深层的内容。所以透过作家的文字符号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的内层世界。可只用文字符号是有限制性。虽然作者在文章中强调过,读者没有感受到特别的影响就容易忽视作家的信息这样会造成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失败。作家可以直接把色彩的视觉影响传达给读者,读者可以直接感知作家所表达的色彩、思考与思想、情感。这就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真正的沟通。 (图2.1) 图 2.1 读者,社会,作者关系 色彩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是透过文字,犹如颜料的涂染,透过文字符号,作者将他感受到的色彩印象转成文字叙述,读者藉由阅读,透过记忆、思考与想象,感知作者所表达的色彩。文学虽不似绘画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它是透过文字唤起读者的记忆,引发读者的联想,激发读者的想象,由此可见色彩的成分在文学的空间无疑是很重要的。运用语言雕琢出的色彩画面,予人明快、清新的感觉,唤起的美感情绪也是彩色的。文字形成色彩意象效果的方式,不一定皆采直接在字面上清楚呈现,有的隐含在物象中。唤起读者色彩意象的文字称之为“色彩词”。把“色彩词”呈现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字面上直接有色彩字的语句称之为“显性色彩词”;透过物象呈现色彩的语词称之为“隐性色彩词”。 1.1.1 显性色彩词的描写 红、黄、青、黑等等直接呈现在字面上的色彩语言,我们称之为“显性色彩词”。 《红玫瑰与白玫瑰》: 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金锁记》: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行的是半新式的婚礼,红色盖头是蠲免了,新娘戴着蓝眼镜,粉红喜纱,穿着粉红彩裙袄,进了洞房,除去了眼镜,低着头坐在湖色帐幔里。 《倾城之恋》: 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地上。 《沉香屑第一炉香》: 雪白的脸上,淡绿的鬼阴阴的大眼睛,稀朗朗的漆黑的睫毛,墨黑的眉,油润的猩红的厚嘴唇,美得带点肃杀之气;那是香港小一辈的交际花中数一数二的周吉婕。 这些语词中的红、朱、绿、黄、黑等字,色彩是直接呈现在字面上的,透过这些基本色彩语词,读者可以一清二楚地明白作者所欲表达的内心世界。 1.1.1 隐性色彩词的描写 除了在字面上直接呈现的显性色彩词,隐性色彩词则随读者的联想、思考、想象而丰富起来、渗透进作家内心世界。描写中的色彩唤起读者脑中一系列基本色调,然后跟着作家的节奏想象作品情节,使他风骨精彩。隐性色彩是不仅仅具有光泽、层次的基本色调,而且丰富了文学内蕴中神奇的表现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增强话语的情感效果,给读者以视觉艺术般的美感。 例如, 《金锁记》: 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这就是他所怀念着的古中国……他的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是抽鸦片的!他坐了起来,双手托着头,感到了难堪的落寞。他取了帽子出门,向那个小厮道:"待会儿请你对上头说一声,改天我再面谢罢!"他穿过砖砌的天井,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磁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淡黄的雏菊。 《红玫瑰与白玫瑰》: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凸的粉紫古装人像──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 《沉香屑 第一炉香》: 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第三章 张爱玲作品中色系的统计与分析 3.1 关于《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 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的简介及选取理由 3.1.1 作品简介 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最为杰出的女作家,应该把这称谓送给张爱玲是最为适合的。在美国忽然离世的张爱玲她一人生有着独特的背景。她出生于显赫之家,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张爱玲是旧贵族大家闺秀,又因母亲是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现代女性,所以在她的思想中深深的埋下了新旧文化两种不同的种子。她以真实的感情体验生活,对人生冷眼旁观。此外,她最了解没落贵族的人生尴尬,半封建女人的心态。因此她凭借着特有的视角,表达出了对人生的特殊感悟。 《金锁记》 青春年少的七巧嫁给了谁都不敢想的骨痨残疾丈夫,成为了门第颇高的姜家二奶奶。但七巧是因为姜季泽的原因才嫁到姜家的,“为了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和季泽相爱” ,她熬过了多少个空虚的日子,时间的流逝和无情的现实最终使七巧变成了另外一个七巧。 可惜七巧嫁入姜家后,没落的姜家失去了权力只剩下了钱。而丈夫身体不便的缘故则使她正常的情欲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乖戾,但这些不满并不能阻止她去爱一个人,越是压抑的人生越是要通过反常的方式寻求出口。七巧因得不到情欲的满足而导致她对金钱疯狂的追求,并以此来弥补感情上的亏损。七巧的人生从此开始只认钱,只念钱,只为钱。尽管她一辈子忍受着姜家的种种磨难,但这人性中最柔弱的一部分最终还是死掉了。 她用美好的青春年华换来了一笔金钱,但同时却毁掉了她及其周围人的幸福。而她的一生则被黄金的枷锁套牢住。她的悲剧是无可奈何的,却又不值得人同情。这就是《金锁记》中所透露出的无限悲哀的故事。 《红玫瑰与白玫瑰》 首先要提到的是,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彻底的坏,或者彻底的好。虽然这作品背景是隔了一个世纪的上海,可是那些人物的心态却仍旧给人那样熟悉的感觉。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红玫瑰,另一个是白玫瑰;一个是热烈的情妇,另一个是圣洁的妻。在振保无数次感情的漂泊以及缺乏男人责任感的经历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红玫瑰娇蕊的热烈奔放、艳俗,白玫瑰烟鹂的苍白、无力,这一副副的图画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无奈和苍凉以及无尽的叹息。 在结尾,已经历过所有彷徨的振保“改过自新,又变成了个好人” 。这似乎意味着振保想成为自己与周遭环境的主人,但却始终很难做到。其实,仔细思考后便会发现,振保的周围不存在任何制造压抑的问题,实际上问题在于他自己那颗浮躁又不想付出真感情的心。他的爱是自私的,因此他的人生过得颇为吃力。他抵挡不住异性诱惑的行为实质上是抵挡不住自己情欲诱惑的表达,巴黎的妓女、玫瑰、娇蕊、烟鹂的出现不过是满足了他的情欲而已,他并没有真正付出他的爱。而他那无法定下的心也使他最终无法成为世界中的正常人,只能是“又变了个好人”而已。 《沉香屑 第一炉香》 燃烧的是沉香,而残留下来的是灰烬。《沉香屑 第一炉香》像那短暂燃烧之后的灰烬一样只是一场华丽的悲剧。薇龙是个单纯天真的学生。她去姑妈梁太太家最初只是为了能将只剩一年的学业继续下去,但她那份心思太天真了,认为自己即使陷入淤泥也不会被玷污。但世界上没有白来的午餐,结果是总会为所得到的付出代价。她付出的代价则是为梁太太吸引男人并供梁太太娱乐,但她却不能付出真感情,这就好像长三堂子 里的一个交际花。 乔琪乔是上流社会的浪子。她和乔琪乔的事败露之后,薇龙决定要回上海老家,而后去买船票途中因淋雨的原因却生了一场大病。她又因此怀疑生这场病“也许一半是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地不肯回去,有心挨延着……” 最后薇龙不得不留下来了。留对她的意义明明就意味着她将自己留在了“鬼气森森的世界和淫逸的世界” 里。 薇龙也结了婚养了家,她自己的一生却只是换来了一纸毫无实际意义的婚书。天天只忙着给梁太太弄人,给乔琪乔弄钱。而那唯一的快乐就是在湾仔和乔琪乔在一起共度的时光。剩下便是无尽的寒冷和黑暗,因为物质生活的世界充满了诱惑,女孩普遍都憧憬着奢侈的生活。这也许便是人性的弱点。薇龙因她自己都没想过的无耻的贪欲与虚荣使她成为了梁太太的色诱工具,这便是堕落的危险。天真纯洁在诱惑面前却是最苍白无力的。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这题目应该称它为“倾城倾国之恋”。倾城倾国的故事是汉朝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长安发展,在李延年进入皇宫乐府后,经由他向汉武帝推荐他妹妹是个绝世佳人。于是有了汉武帝对她一见倾城,再顾倾国的故事。直到小说的结尾都跟“倾城倾国”密不可分。 “传奇中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结局。” 他们的开始也是如此,范柳原本是凭借着他的财富和地位以及本身具有的风流倜傥的外表吸引了流苏,而流苏则是需要经济上获得安全和要摆脱白家的目的以及寻找终身的依靠才去接近他的。这样一个利用和被利用的结局本来应该是悲剧的,可他们的结局却很圆满。至少,香港的陷落最终却成全了流苏,也成全了柳原,这让两人的情感再次被激发出来并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实际上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仅仅存有那“一刹那的彻底谅解” ,如果不是香港的战乱极其偶然地成全了白流苏,那么她最好的结局也不过就是成为范柳原长期而稳定的情妇而已。 3.1.2 选取其作品理由 张爱玲因特殊的成长背景,所看到的中国视角确实与别人有所差异。即使在描写同样的东西,成因也会是一面受着中国传统影响,另一面受着西方影响的。她的作品里颜色词也许会有一百种,一千种,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她,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对人的深远影响,所以在她的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色彩词实际上都是基于中国传统颜色的红、青、黄、白、黑(五行五色)基础上发展的。而《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以及《沉香屑 第一炉香》,这所有的作品中都存在着多种的色彩系、体现着丰富多彩的中西文化、并都带有着众多中国传统浓厚的含义,再加上当时社会背景的自然融入,使之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的作品。多种的色彩系,例如:“她不知可是才洗了澡,换上一套睡衣,是南洋华侨家常穿的沙笼布制的袄,那沙笼布上印的花,黑压压的也不知是龙蛇还是草木,牵丝攀藤,乌金里面绽出橘绿。衬得屋子里的夜色也深了。这穿堂在暗黄的灯照里很像一截火车,从异乡开到异乡。”(《红玫瑰与白玫瑰》)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金锁记》) 等等;中西文化的丰富多彩——中西交融的婚礼品的,例如:“行的是半新式的婚礼,红色盖头是蠲免了,新娘戴着蓝眼镜,粉红喜纱,穿着粉红彩裙袄,进了洞房,除去了眼镜,低着头坐在湖色帐幔里。”(《金锁记》) 等等;附着中国传统浓郁色彩与受西方影响的建筑的颜色的,例如:“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满盛着喜,帐檐上垂下五彩攒金绕绒花球、花盆、如意、粽子,下面滴溜溜坠着指头大的琉璃珠和尺来长的桃红穗子。”(《金锁记》) ;“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玻璃窗也是绿的,配上鸡油黄嵌一道窄红的边框。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地下铺着红砖,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白石圆柱,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沉香屑 第一炉香》) 等等。 三十年代的上海、香港,在满眼的繁华中衬托着一丝丝的荒凉、无奈、颓废,那是因为这些繁华的城市里沉淀下暗淡的色彩。 色彩词是张爱玲自我确认的独特感觉表达方式,运用着各种色彩来展示作品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并在她的笔下,色彩通过许多种独特表情呈现出了传统和西方冲突与融合,透露出她作品中的感伤情调和苍凉心态,勾勒出了中国传统色彩概念的变化,抒发出人性中最为真实的一面。 3.2 显性色彩描写 3.2.1 红色系 《说文解字》第十三卷糸部:“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现代我们所认为的“红”在古代称它“赤”。“红”表示赤色至晚开始于汉代。又如唐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红杳渺以眩愍兮。”索隐引晋灼曰:“红,赤色貌。” 现在“红”表示红色使用相当普遍,经常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语素使用,如“绯红”,“绛红”等。 《说文解字》里“红”是属于形声字。根据甲骨文的写法“红”字左边是戈,右边是丝制品。古代有时为祭祀杀人或者杀动物,大部分是战争的原因,红色是杀了人后,流的血染到绑在戈上的丝制品的色彩。 因此,可以说真正的红色就是血红色。甲骨文赤字的造型是由上面大字和下方火字结合的形象。因此可以说赤的色相是大火时的色相。 因此大体上红色系给人温暖、热情、激情、喜悦、希望的感觉仍是一致的。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各类: 1. 富贵:紫榆百龄小圆桌上铺着红条、银红衫子,红砖等《金锁记》;那黄地红边的窗棂《沉香屑 第一炉香》;红木大床《倾城之恋》。 2. 中国传统:红色盖头、粉红喜、粉红彩裙袄、水红软缎对联等《金锁记》;红的边框、地下铺着红砖红绫子窗帘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 3. 健康、活力:鲜红的腮颊、发髻的心子里扎着一小截粉红丝、脸色也红润等《金锁记》,新的红嫩的嘴、红男绿女等《倾城之恋》。 4. 激情:红玫瑰、热烈的情妇、红衬裙、红色的内衣、小红月牙《红玫瑰与白玫瑰》。 5. 安慰、希望:烧红的火炉《金锁记》;象牙红《沉香屑 第一炉香》;火红的小小三角旗、红艳的小旗杆、火辣辣的下午等《倾城之恋》。 6. 纯朴、朴素:太阳光里红得可爱的桃子式的磁缸《沉香屑 第一炉香》。 7. 暗淡、悲哀:大红细折绸裙《沉香屑 第一炉香》;荔枝红的灯《倾城之恋》。 8. 恐怖:蛇信子《沉香屑 第一炉香》。 9. 艳俗:红色的内衣《红玫瑰与白玫瑰》。 10. 其他:红灯、红的星《金锁记》;鲜亮的虾子红、那灼灼的红色《沉香屑 第一炉香》等。 《金锁记》的作品里到底是如何运用中国这传统的红呢?下边就来看一下例子和分析。 《金锁记》: 举行的是半新式的婚礼,红色盖头是蠲免了,新娘戴着蓝眼镜,粉红喜纱,穿着粉红彩裙袄,进了洞房,除去了眼镜,低着头坐在湖色帐幔里。闹新房的人围着打趣,七巧只看了一看便出来了。 中国的红色寓意着吉祥喜庆,并且是汉族传统婚礼上首选的颜色。结婚时,新郎和新娘都要穿上娇艳欲滴的红色礼服——红盖头、红衣服、红鞋子。此外根据中国的民间传说,月下老人在一男一女的脚踝上拴上一根红线,上天便为两人定下了姻缘,以後无论两人相隔多远,分离多久,最终都会喜结连理,因此使很多中国人也随之认为传统婚礼也是要用红色来结缘的。所以说中国传统婚礼里边的红色是不可缺少的。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中式的婚礼中也难免会产生出东西文化的冲突,在此作者就是通过“红色盖头是蠲免了,新娘戴着蓝眼镜,粉红喜纱,穿着粉红彩裙袄”这一着重的描写,通过运用传统的红,自由的蓝,以及欣喜的粉红这多种绚丽的色彩揭示出社会的变迁,人们对于突破传统的渴望以及想要打破自身枷锁的期盼,并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新进门的新娘子与主人公七巧的矛盾对立。 “激情”是最可以表达红色所代表的内涵。作者是怎么使用“激情”的红,并且她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红玫瑰与白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这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作品的开头篇章,在这里作者通过一系列对立色彩更加完善地诠释了主人公振保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这两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便是白如冰洁的烟鹂,另外一边则是红如炽火的娇蕊。这一白一红两种色彩的背后分别塑造着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两朵“玫瑰”。红玫瑰热情如火,但拥有后也只是“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般地被淡化甚至遗忘;“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的情形却是在与白玫瑰对立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出久远的记惦。 这众多运用鲜明色彩的描画从更深层次剖析了两个人的人性本身,使读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红玫瑰与白玫瑰》: 娇蕊的床太讲究了,振保睡不惯那样厚的褥子,早起还有点晕床的感觉,梳头发的时候他在头发里发现一弯剪下来的指甲,小红月牙。因为她养着长指甲,把他划伤了,昨天他朦胧睡去的时候看见她坐在床头剪指甲。昨天晚上忘了看看有月亮没有,应当是红色的月牙。 这里描写了振保和娇蕊发生性关系后的情景。先是运用“小红月牙”这一描写表现出主人公内心仍为那摆脱了理智,充满激情与无限热情的情感而缠绵悱恻。那一晚,好像喷射而出的山洪,一发不可收拾的。而之后的“红色的月牙”则是以更加鲜亮的更加深邃的一个红色再次鲜明地刻画出了那令人激动澎湃的夜晚,在那个时刻情欲掌控了所有,他们热切的拥抱着。此外,“红色的月牙”跟“印象派绘画 密切相关。人们原来对色彩的认识一直只是停留在单色的层面上。而所谓单色,在绘画方面主要是指色彩的固有因素,表现事物时也只是呈现自身的色彩而已。几个印象派画家能跳出这种思路,注意到色彩之间的冷暖问题,这就说明他们真正的目的不是在自然中寻找光的魅力,而是在强调自然景色下的人文情怀,并且开始从画家的主观来看事物、画世界。张爱玲也是如印象派画家一样,用新奇的语言构造了主观的彩色世界,但跟印象派不同的却是缺少了光亮,她的色彩总是处于阴暗中的描写,这也就造成了其色彩语言苦涩的华丽。 《倾城之恋》: 流苏和宝络住着一间屋子,宝络已经上床睡了,流苏蹲在地下摸着黑点蚊香,阳台上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可是她这一次却非常的镇静,擦亮了洋火,眼看着它烧过去,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风中摇摆着,移,移到她手指边,她噗的一声吹灭了它,只剩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旗杆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 这里描述了宝络跟范柳原相亲之后的情节。首先说,由于人们通常以太阳和火获取温暖,火的运用自然形成一种直觉的心理反应,红色系带给人的温暖感。 在此,灯火的红与长夜的黑形成了对比强烈的意象,在漆暗的夜里,灯散发出温暖、光明、希望的意象 。 虽然她抢了宝络的机会,还被别人说,可眼看着它烧过去,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却在某种层面上凸显了主人公扬眉吐气的得意之处,而只剩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却是又将她带回了残酷的现实,剩下的也只是那对爱情的向往。最后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中使用了极为对立的暗色系来揭示出人生灰暗失落的真面目。 《金锁记》: 七巧道:"天哪,你没挨着他的肉,你不知道没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她顺着椅子溜下去,蹲在地上,脸枕着袖子,听不见她哭,只看见发髻上插的风凉针,针头上的一粒钻石的光,闪闪掣动着。发髻的心子里扎着一小截粉红丝线,反映在金刚钻微红的光焰里。她的背影一挫一挫,俯伏了下去。她不像在哭,简直像在翻肠搅胃地呕吐。 对于嫁给了残障丈夫的七巧来说,那多年那压抑心中难以言喻的痛楚以及长久以来对于姜季泽的种种难以言表的情愫,都在丈夫的逝去以及一系列的波折后变得更加强烈的冲击着她原本单纯的炽热情感,“发髻的心子里扎着一小截粉红丝线”预示着七巧内心深处的种种情怀,通过粉红色彩的运用很好地渲染了她对于季泽持久地纯纯地热恋与丝毫没有放弃的向往,但那局限于一小截的粉红却又着重突显了拘于冷酷现实的无奈与悲伤。“反映在金刚钻微红的光焰里”而是从推翻前者的局限后倒映出充满希望的光焰,这金刚钻般坚硬的光焰又一次辉映了文章前段的回忆种种,在被迫嫁给那样一个有着富裕背景的却身陷残疾的丈夫使得七巧本人多年来陷于财欲与情欲的压迫,欲爱却又不能爱的窘境。然而,七巧却从未放下对于季泽感情的追逐。尽管这份执着仍旧像那一小截粉红丝线般被拘于微红的光焰中,这也就如同那不能绽放开情感的粉红色彩一样,最终预示着要被现实吞噬的厄运。 红色本来具有强艳的吸引力的颜色,风尘女子就运用这种颜色去更好的招揽嫖客。悲观的红是作者非常主观的感受和配置。她对红色主观的理解是作为无奈的冷色调。其中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凉意,给人从心里往外慢慢地被冻住被凝固的感受。作者眼前冷色调的红表达的是透出冷漠、透出严酷、透出孤寂更折射着冰雪般的无情。下边是对几个代表性的红细致地分析。 《沉香屑 第一炉香》: 不过十三四岁模样,瘦小身材,西装打扮,穿了一件青莲色薄呢短外套,系着大红细折绸裙,冻得发抖。 这段描写了薇龙过春节时在街上看到一个年轻妓女的情节。作者用鲜艳的红映射出了主人公沉浮多年的心境,以及当年那段炽热的恋情。然而这强烈的色彩与当下寒冷的天气却又形成了一股震撼的对比,带给人无比的悲伤与感慨。 《金锁记》: 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她抬起手来揾了一揾脸,脸上烫,身子却冷得打颤。 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的“白”和“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的“红”是强烈的色彩对比,而这“热”与句尾的“冷”又是从色调上形成了对立 ,从而更加深刻地突出了七巧内心对现实的无奈与哀伤。丈夫的死对她来说,并不是获得了解脱,而是使她陷入了更难的处境。 《荀子·正论》“杀,赭衣而不纯。”杨倞 注:“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杀之,所以异於常人之服也”。意思是,定死刑的罪人穿“赭色的衣服。后来“赭衣”成了罪犯的代名词。因此令人产生了恐怖,死亡的联想。 《沉香屑 第一炉香》: 薇龙一抬眼望见钢琴上面,宝蓝磁盘里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子,四下里探着头,像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吐出的蛇信子。 这是薇龙在梁太太家看见盆景陈设的细微描写。“一棵仙人掌”只是一种植物而已,而仙人掌开花也是自然的事情,但是在薇龙的眼里仙人掌是很可怕的、很厌恶的。这就直接说明了薇龙并不喜欢这里,这种厌恶的情绪使她看到的东西都扭曲变了形。尤其是“枝头的一捻红”更被它看成是邪恶的根源,因此这里的红色就代表着无限的恐怖,这恐怖便是活生生根深于主人公生活中无法逃避的现实。此处的描写是作者非常主观的描写。作者对“仙人掌”的描写跟卡夫卡 《变形记》很相似。在那里,卡夫卡把主人公变成虫子,如此变形的荒诞与夸张,反映出了厌恶人被异化被当成机器的生活。而且两个作者都在注重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孤独感与陌生感。让人的心境极度悲凉。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图表(表3.1)(图3.1) 表3.1 红色出现次数统计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沉香屑第一炉香 倾城之恋 性质合计 富贵 5 2 1 8 中国传统 8 4 2 14 健康、活力 4 2 6 激情 1 10 7 18 安慰、希望 1 1 5 7 纯朴、朴素 1 1 暗淡、悲哀 1 1 2 恐怖 4 4 艳俗 1 1 其他 4 3 7 合计 23 10 17 20 68 图3.1 红色性质 3.2.2 白色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是摈弃和厌恶,一个基本的禁忌词。在中国古代的五行五方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象征死亡。比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白色),没有生命的。而在张爱玲笔下,白色呈现出了许多种独特表情,表现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伤感情绪,性的丑陋和荒凉,尤其展示了女性的悲剧性身份。通过下边的例子可以看到张爱玲赋予白色的厌恶、嘲讽的表情。 《红玫瑰与白玫瑰》: 她的白把她和周围的恶劣的东西隔开来了,像病院里的白屏风, 可同时,书本上的东西也给隔开了。 她抱着胳膊站在一边看振保包扎银瓶,她脸上像拉上了一层白的膜,很奇怪地,面目模糊了。 烟鹂得了便秘症,每天在浴室里一坐坐上几个钟头──只有那个时候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做事,不说话,不思想,其余的时候她也不说话,不思想,但是心里总有点不安,到处走走,没着没落的,只有在白天的浴室里她是定了心,生了根。她低头看着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皑皑的一片,时而鼓起来些,时而瘪进去。 这里都在描写烟鹂的形象。张爱玲笔下的烟鹂不是纯洁、甜美和清新的,而是苍白、无力、柔弱甚至肮脏的。没有一丝的生机和活力,散发着阴森森的死亡的气息。作者不断地将白色突显其中,其目的也只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为读者烘托出一种浓重的悲戚的氛围,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了主人公的无奈。 《金锁记》: 七巧的儿子长白,女儿长安,年纪到了十三四岁,只因身材瘦小,看上去才只七八岁的光景。在年下,一个穿着品蓝摹本缎棉袍,一个穿着葱绿遍地锦棉袍,衣服太厚了,直挺挺撑开了两臂,一般都是薄薄的两张白脸,并排站着,纸糊的人儿似的。 张爱玲不仅仅善于用颜色描绘人物的外貌,还善于用颜色来展示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这里是对长白和长安初次的外貌描写。描写长安,长白生活在冰冷的深宅大院里,缺少了正常的父爱和母爱,甚至欠缺了所有爱的两个孩子,因此没有一点孩子似的活泼可爱之处。通过不正常的白色的脸与两个人身上原本孩童般的青春色彩的反差揭示出了长白和长安“黄金枷锁”般无法逃脱的悲剧性的命运。 下边“白的性质比率”图表中“纯洁、朴素”的性质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四篇作品里边出现次数是17次,相当于占了32%。 《红玫瑰与白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白色给人一种纯洁安静安定的感觉,但白色又容易被别的颜色熏染。所以白色往往代表着不可抗力的颜色。而时间久了就会给人乏味无力单调的感觉。它虽然意味着一种美好纯洁,但一旦过时了就会带来乏味的忧伤。如在汉文化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说的是留不住的曾经,反衬人生的短暂,虚无。白的美消逝在一瞬间,给人一种人世虚幻之感。“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便是对这一理论最好的体现。   白玫瑰烟鹂对一般男性来说是理想的妻子形象,因此作者把她描写成“圣洁的妻”。可结婚以后,她有传统美好的道德品质,但是由于她的丈夫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不欣赏,所以在她丈夫眼中贬值成了一个一文不值的女人,乏味的女人。振保则在外面公开跟别的女人玩,烟鹂面对男性的放荡与无情最终使自己也突破了传统女人的形象,并做出了偷情的事情。 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白玫瑰的悲剧,即便是在面对红玫瑰后,也只是温暖男人的月光而已,这与心口上的朱砂痣是永远不能同日而语的,但在这篇故事中,尽管红玫瑰的优势略强,其实也只是男人玩弄的悲惨人物而已。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白玫瑰的悲剧是由于传统意识过重造成的话,那么红玫瑰的悲剧则是因为现代意识过重而最终形成的。无论是红是白,都只是突显了生活的悲哀而已。 《沉香屑 第一炉香》: 想起它,便使她想起人生中一切厚实的,靠得住的东西──她家里,她和妹妹合睡的那黑铁床,床上的褥子,白地红柳条;黄杨木的旧式梳妆台;在太阳光里红得可爱的桃子式的磁缸。 这是薇龙生病了想念老家的情节。家乡的气息是陈旧古朴的。中国自汉代至唐宋代,“庶人以白为服”,因而平民的衣服不能施彩,故称平民为“白衣”,白色是平民之色。 家里的陈设虽然平常而且并不华丽,但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出卖色相去勾引男人的任务,这里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熟悉的气息与相互之间所给予的温暖,这里的白色给人一种平常、恬淡、安静的感觉。与梁太太家华丽充满金钱气息但缺少温情的家庭的陈设形成鲜明对比。此外,白中带红,红中有白的独特渲染似乎又在向读者传达着主人公最初的纯真。 《沉香屑 第一炉香》: 那时正是初夏,黄梅季节的开始。黑郁郁的山坡上,乌沉沉的风卷着白辣辣的雨,一阵急似一阵,把那雨点儿挤成车轮大的团儿,在汽车头上的灯光的扫射中,像白绣球似的滚动。 这是司徒协送梁太太和薇龙回家的情节,作者运用的白色象征加上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薇龙心情的变化。作者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本来应该是视觉描写的雨变成了味觉描写,“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雨下得急下的大,“辣辣”更是说明了雨急的程度。而当时薇龙的心情极度郁闷压抑,想爱的不能去爱,根本不喜欢的人却要逢场作戏去应付。这所有的忧愁与烦恼却不得地去发泄释放,这急迫的雨正好是对她内心翻腾的最鲜明的体现。雨下的越发的大,主人公的内心也随之释放着,心中寄期望于这场雨能够带走她所有的烦闷,“白绣球似的滚动”的进一步描写通过环境来实现主人公绝望的期盼,愿这暴风骤雨般的情境能够冲刷人们的灵魂,将一切的肮脏、矛盾、烦恼净化干净。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各类: 1. 中国传统:白房子、白石圆柱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 2. 健康、活力:雪白的手腕《金锁记》。 3. 洗干净、透气:白辣辣的雨、白绣球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 4. 光亮、希望:白太阳《金锁记》。 5. 纯洁、朴素:白玫瑰、白煮卷心菜、雪白的波鬈等《红玫瑰与白玫瑰》;白净的皮、白凤凰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 6. 冰凉、悲哀:冷冷的白色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 7. 油污、朦胧:一片蒙蒙乳白、白雾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灰白蜷曲的鬼影子等《倾城之恋》。 8. 艳俗:白腻中略透青苍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 9. 无力、不健康:白脸等《金锁记》;白屏风、白的肚子、白蚕似的身躯等《红玫瑰与白玫瑰》。 10. 其他:白色的大船《沉香屑 第一炉香》等等。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图表(表3.2)(图3.2): 表3.2 白色出现次数统计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倾城之恋 性质合计 富贵 2 1 3 中国传统 4 4 健康、活力 1 1 洗干净、透气 5 5 光亮、希望 3 3 纯洁、朴素 11 6 17 冰凉、悲哀 1 2 1 4 油污、朦胧 4 2 6 艳俗 2 2 无力、不健康 1 8 9 其他 2 1 3 合计 8 19 26 4 57 图3.2 白色性质比率 3.2.3 黑色系 黑色产生的贬义跟黑色的客观对象有密切的关系。比如“黑夜”、“黑洞”、“乌云”,这些不仅仅说明了夜的寂静,还有黑色的深沉、失温的意象。表达了压抑低沉、凄凉的意思。而黑色客体给人的感受是凄凉、恐怖、哀伤等等。因此人们惧黑的心理反应大概是由此产生的。 《沉香屑 第一炉香》: 秋深了,一只鸟向山巅飞去,黑鸟在白天上,飞到顶高,像在刀口上刮了一刮似的,惨叫了一声,翻过山那边去了。 “黑鸟在白天上”描写了薇龙生病之后精神虚弱的景象,表达了她呼唤自由却又不能实现的沉痛心情,揭示了由于黑色的沉重使得她更加无力从凄凉残酷的现实中挣脱出来的事实。但假若挣脱出来以后发现现实更是暗淡可怕。回上海还是留在香港,回上海的话还能适应那清贫而乏味的生活吗?留在香港又能做什么?还是以前的事吗?还是别的?种种问题萦绕心头,无法释怀。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她那皮肤的白,与中国人的白又自不同,是一种沉重的,不透明的白。雪白的脸上,淡绿的鬼阴阴的大眼睛,稀朗朗的漆黑的睫毛,墨黑的眉,油润的猩红的厚嘴唇,美得带点肃杀之气;那是香港小一辈的交际花中数一数二的周吉婕。 黑色本有着神秘感,同时又有莫名奇妙的荒凉感、恐怖、梦魇、无尽的意象,而在此更多的则是强调与黑的深邃与沉重。稀朗朗与漆黑、墨黑明显地构成了一种对立,但却不是单纯的对立,而更多的是融合的色彩的对立统一,用来最终确立周吉婕给人带来的那种恐怖的美。黑色除了恐怖的美以外还有其它美。 《金锁记》: 玳珍出去了,那姜三爷姜季泽却一路打着呵欠进来了。季泽是个结实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脑后拖一根三股油松大辫,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下坠着一点,青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穿一件竹根青窄袖长袍,酱紫芝麻地一字襟珠扣小坎肩,问兰仙道。 人们为什么认为黑眼珠能带来一种天真无邪、明朗、活力的感觉呢?因为黑眼睛蕴藏着美丽的童年。先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眼睛是器官之一,是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长大的。换句话说,眼睛的大小,在死的时候和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大的。所以儿童的眼珠比例相对其头部就显得比较大了,因此小孩子的眼睛就会格外显大。成年后,头部变大,眼珠大小却不会有变化,所以相对看去会认为是眼睛变小了。 而从人们主观的角度来看“水汪汪的黑眼睛”这一表达却是感情丰富、未被社会污染并隐藏着童年天真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季泽描写揭示出了七巧对他的好感,衬托出了像儿童般对爱情的坚持与执着,以及要永远保持天真不愿受到沾染的期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口,透过人的眼睛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季泽的眼睛则反映出他的内心是一个没有城府年轻而健康的人,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内心像孩子般喜爱玩耍作乐,缺少责任感,这也就暗示出他对七巧的感情只不过是一时的热情罢了,不会长久。 此外,黑白对比是张爱玲常用的人物外貌描写手法。色彩的黑白对照使黑色更黑,蕴藏的情感更为深沉,并且使之更具有纯粹的质感。使用黑色更道出了张爱玲对人与社会所理解出的孤单与凄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金锁记》: 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她抬起手来揾了一揾脸,脸上烫,身子却冷得打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死后死者的亲属要披麻戴孝。 “白衫黑裙”颜色的搭配一方面强调了七巧替婆婆戴孝新丧的身份,突显出中国传统的色彩。另一方面她胭红的脸色也借对照的色彩强化了她在家产抢夺战中兴奋紧张的心理。她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因为终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家产,这是七巧这些年在姜家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此外,这戴孝的白与兴奋的胭脂粉在黑色的映衬下又进一步加深了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对于七巧这样一个有着众多复杂背景的可怜人的抒发。 《金锁记》: ` 长安悄悄地走下楼来,玄色绣花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这是对懦弱无力的长安的服饰描写,借着日色昏黄的楼梯背景,黑鞋白袜的对比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了长安不安的心理状态,突显了她的无助与凄凉。这绣花鞋原本就映照着因母亲被迫多年来束缚的生活,再加上被母亲破坏的幸福,使得她第一次的恋爱就成为了最后的恋爱,这玄色进一步描绘出了主人公的沉痛与悲哀,最终也只能是“一级一级地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金锁记》: 七巧回到起坐间里,在榻上躺下了。屋里暗昏昏的,拉上了丝绒窗帘。时而窗户缝里漏了风进来,帘子动了,方在那墨绿小绒球底下毛茸茸地看见一点天色,除此只有灯和烧红的火炉的微光。长安吃了吓,呆呆坐在火炉边一张小凳上。七巧道:"你过来。"长安只道是要打,只是延挨着,搭讪把火炉边的洋铁围屏上晾着的小红格子法布衬衫翻了一翻,道:"快烤糊了。"衬衫发出热烘烘的毛气。” “方在那墨绿小绒球底下毛茸茸地看见一点天色,除此只有灯和烧红的火炉的微光。”说明大片的漆黑伴随微弱的光照,也就变成了朦胧。朦胧当然不是一种色彩,但它反映了色彩的明度。朦胧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功能就是引起压抑、凄凉与恐怖。在此,也就是呈现出了主人公内心中的苦苦纠结。 此处利用黑白的影像呈现出来更能产生冲击的效果,让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像。在文中黑夜里“一搭黑,一搭白” 的自然笔触却意味着七巧刁乖自私和母爱的双重人格,喜怒交叉的频繁。“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则意味着她被压抑的枷锁的人性。“面具底下的眼睛” 则说明了七巧的心肠恶毒。 “他走得快了,前面的一个黑衣妇人倒把脚步放慢了,略略过头来瞟了他一眼。她在黑蕾丝纱底下穿着红衬裙。他喜欢红色的内衣。”(《红玫瑰与白玫瑰》) ,“薇龙这才看见她的脸,毕竟上了几岁年纪,白腻中略透青苍,嘴唇上一抹紫黑色的胭脂,是这一季巴黎新拟的‘桑子红’”(《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所描写的时尚与奢华是老上海的金粉梦,也是张爱玲的华丽缘。她的文章中“黑蕾丝纱”、“嘴唇上一抹紫黑色的胭脂”、“一季巴黎新拟的桑子红”、丹琪唇膏与翡翠胸针都带着黑色的暧昧。但同时也表达了梁太太因那已经流失的青春所带来的无限哀伤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浮躁。浓妆艳抹的流行透着俗气还给人一种抑郁感。这是华洋杂交的华丽情景,也是华老上海风情和香港殖民的悲哀,这就注定了她华丽苍白色彩的文学天地。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各类: 1. 中国传统:黑裙子、玄色铁线纱裙、一搭黑等《金锁记》。 2. 健康美、活力:水汪汪的黑眼睛等《金锁记》;漆黑的长发《倾城之恋》。 3. 隐藏:黑暗等《红玫瑰与白玫瑰》;黑夜《倾城之恋》。 4. 无力、暗淡:她穿着一身黑等《红玫瑰与白玫瑰》。 5. 凄凉:黑暗、青灰团龙宫织缎袍等《金锁记》;黑沉沉的破阳台、山阳的是黑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黑影子《倾城之恋》。 6. 失落、纷乱:整个的世界黑、天黑《倾城之恋》等。 7. 肃杀:整个的世界黑《倾城之恋 》。 8. 压抑、低沉: 黑漆的天等《金锁记》等。 9. 艳俗:黑蕾丝纱《 红玫瑰与白玫瑰》;紫黑色的胭脂《沉香屑 第一炉香》; 10. 其他:炎热的黑暗包《沉香屑 第一炉香》;黑点蚊香《倾城之恋》。(图3.3)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图表(表3.3)(图3.3) 表3.3 黑色出现次数统计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倾城之恋 性质 合计 中国传统 2 2 健康美、活力 2 2 1 5 隐藏 3 4 7 不健康 1 1 无力、暗淡 2 2 凄凉 4 5 1 10 失落、纷乱 1 3 4 肃杀 1 1 暧昧、阴森 6 6 压抑、低沉 3 2 5 艳俗 4 1 5 其他 1 1 2 3 7 合计 13 11 16 15 55 图3.3 黑色性质比率 3.2.4 黄色系 黄色是中华民族特别重视的色彩。看到紫禁城的黄屋顶、黄袍就会联想到悠久古老的中国。据《易经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黄帝、尧、舜穿衮服是为了治理好天下,这种衣服的颜色是特定的。衮服的上衣为玄色代表天,下裳为黄色代表地。而黄色象征着中国黄土高原、黄河之水等特有颜色。尊黄、敬黄的感情也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慢慢产生了。黄色由一个民族所尊敬的颜色演变成了中国封建帝王的尊色。宋·王懋《野客丛书》第八卷《禁用黄》:“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 由此可见到唐代黄色已变成封建帝王所占用的颜色,臣民禁止用黄色。 《金锁记》: 姜家住的虽然是早期的最新式洋房,堆花红砖大柱支着巍峨的拱门,楼上阳台却是木板铺的地。黄杨木阑干里面,放着一溜篾篓子,晾着笋干。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 文章描写姜家的“金”也是跟前边提到的一样,有钱财富的象征。但敝旧的太阳,短暂的残虹给人一种陈旧、腐朽的感觉。出现在小说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 意味着人物的灰暗、没落心绪的写照。此外,原本耀眼的阳光变成了“敝旧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这一描写也从侧面烘托出富足家庭所充满的不为人知的种种枷锁正在逐步窒息着人们。而其后的“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则是将象征财富的鲜明的色彩描绘成了迷惑人们思想的肮脏的灰尘,这也是进一步为文章后面的一段段悲剧埋下了金色的伏笔,揭示了财富背后的空洞与悲哀。 《倾城之恋》: 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地上。朦胧中可以看见堂屋里顺着墙高高下下堆着一排书箱,紫檀匣子,刻着绿泥款识。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珐蓝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两旁垂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住一个墨汁淋漓的大字。 两方黄色的灯光,闪着金色寿字团花,前一个黄以及通过黄所映出的书箱匣子都透露着主人公内心无限的孤寂,尽管她生活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富裕的大家族里。后面金色首先给人一种醒目的视觉效果,再次强调了这个家庭的传统地位与富足的财富,即便是时间停止,就在这毫无生机的氛围中,人们依旧为了那份充裕麻木而生活着。这样的描写反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于时代变迁的反差,让人不禁感到无限的伤感。 《金锁记》: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家人团圆、思念、希望等等。在中国作家对月亮的描写也是绝不可少的。却在张爱玲的笔下写的月亮是有所不同。 月亮又大又圆,虽是晶亮的满月,但张爱玲却看到月亮里面的“死寂的蓝影子”。在夜晚同一个三十年前的月亮,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眼里,月色是大不相同的。虽然月色偏重了黄色,不过月亮被铜钱沾染了,因此这黄色是不透明的、不明亮的、暧昧的。这是在封建旧式大家庭中被金钱锁住而消耗掉一生的七巧眼中的月亮。 张爱玲用“红黄的湿晕”和“月亮大,圆,白” 对照传达她对人与人之间生活的见解是一种有距离的见解。因此衬托老少两代人的心思来说明两个时代的感受和美好的憧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以同一个月亮为中心巧妙的传达了两种情调的乐与苦。此外,借助月亮这一景观以独特的角度进一步审视了月亮本身所赋予的色彩。这色彩也是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文章中多次使用月亮来间接呈现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的故事的发展走向。月亮的作用不仅仅用在故事开拓,七巧本身,更作用于她的女儿身上。她的女儿也是借由月亮从而抛开内心的苦闷,但却摆脱不了现实的残酷。用月亮的明净与现实的凄凉这种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故事更为深刻的蕴涵,使读者可以进一步的联想。 《倾城之恋》: 吞吐淡黄的沙。冬季的晴天也是淡漠的蓝色。野火花的季节已经过去了。 流苏刚到香港的时候描写是“好容易船靠了岸,她方才有机会到甲板上看看海景,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 而此时的表达则是展现着本是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香港在太平洋战争之后便消失了鲜艳的色彩。曾经的诱惑,曾经的热情也已随之逐渐褪色,那最初的炽热的暧昧也早已随着时间流逝了。 《红玫瑰与白玫瑰》: 浴缸里放着一盘不知什么花,开足了,是娇嫩的黄,虽没淋到雨,也像是感到了雨气。脚盆就放在花盘隔壁,振保坐在浴缸的边缘,弯腰洗脚,小心不把热水溅到花朵上,低下头的时候也闻到一点有意无意的清香。 前边情节是振保把门关上之后只有一个人在浴室里,这时候还是哗啦哗啦地下大雨,忒啦啦打在玻璃窗上。一朵无力的花虽然在浴室里,隔了一个世界被保护着,可它的无力是谁都保护不了的感觉,永远不可避免的伤害。外边的下雨和娇嫩的黄强烈对比着残酷的现实和人的无力,更让人凄凉寂寞。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各类: 1. 希望、光亮:月亮才上来黄黄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 2. 中国传统财富:黄杨木阑、金的灰尘、淡黄的雏菊《金锁记》;黄杨木《倾城之恋》 等。 3. 陈旧、暗淡:红黄的湿晕等《金锁记》;淡黄白的浴间《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4. 孤单、冷清:赤金的脸盆《金锁记》。 5. 暧昧、不明亮:一双深黄的眼睛等《红玫瑰与白玫瑰》。 6. 诱惑:蓬松的黄头发等《红玫瑰与白玫瑰》。 7. 无力、不健康:晦暗的酱黄脸、脸色苍黄等《红玫瑰与白玫瑰》;几丝金黄色的阳光《沉香屑 第一炉香》;萨黑荑妮黄着脸《倾城之恋》。 8. 混乱、绝望:黄土崖、吞吐淡黄的沙《倾城之恋》等。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图表(表3.4)(图3.4) 表3.4 黄色出现次数统计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倾城之恋 性质合计 希望、光亮 1 2 2 5 中国传统财富 3 6 9 压抑 1 1 陈旧、暗淡 3 1 3 4 孤单、冷清 3 1 4 暧昧、不明亮 4 1 5 诱惑 2 1 2 无力、不健康 4 1 4 混乱、绝望 4 4 合计 10 14 10 9 43 图3.4 黄色性质比率 3.2.5 青色系 《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青”在中国古代其色分类不大明确,它可以分为黑色、也可以表出绿色、蓝色及灰色。“蓝”指的是蓝草色的,从蓝草中提炼的青色是比蓝草更蓝的颜色。“一发青丝”中的青是具有浓度的接近黑色的颜色。 《倾城之恋》: 流苏前一天下午已经用望远镜看了看附近的海滩,红男绿女,果然热闹非凡,只是行动太自由了一点,她不免略具戒心,因此便提议进城去。他们赶上了一辆旅馆里特备的公共汽车,到了市中心区。 “青”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意味春天的回归、草木茂盛、生机勃勃。李白的诗歌《江南春怀》中就有“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这里“青春”指的是春天。 由此可见古人把春天叫做“青春”。还认为在人生中最美好、富有生机的阶段叫做“青春期”。清·舒位《修箫谱传奇》里也提到“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给人一种活力的感觉。 对从老上海来的流苏来说香港这城市是具有生命力的、自由的、热闹的地方。因此引用“红男绿女”此来说明她就在自由眼前,即将解脱一直被压迫着的枷锁,马上进入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 《金锁记》: 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随天空(青)深浅度的变化,人的情感反应得也很敏锐。这说明色彩透过人的情感不断循环而产生。 在丫环眼中“那扁扁的下弦月”,“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这时描写的天色变化是“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房”。从这里可以看出,既然是“赤金”的月亮,但将被“蟹壳青”,“黑漆漆”的冷漠的背景而掩盖沉寂下去。此处勾勒出了一副苍凉、阴森、恐怖的画面,暗示着一个家族的衰亡,同时注定了七巧悲惨的一生。 《金锁记》: 有时在公园里遇着了雨,长安撑起了伞,世舫为她擎着。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的星。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在水珠银烂的车窗上,汽车驰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营营飞着一窠红的星,又是一窠绿的星? 作者写道长安订婚后第一次与世舫单独出去却适逢下雨,这是长安人生中第一次最幸福的时间,也是最后的一次。运用红绿色彩的交映,作者描画出了在雨中的晶莹闪耀,以及表达出了长安的心情是如何的喜悦。可红绿的交映本不是一个色系,因此必然是刺眼的不规律的结合 ,这也就意味着刁乖的母亲七巧接受不了女儿的幸福甚至要加以破坏的伤感结局。但也因此刺激了读者的视觉与感官,形成了醒目的变幻多端的人生色调。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各类: 1. 很普通、一般:沙蓝棉套子、蓝夏布衫袖《金锁记》。 2. 富裕:珐蓝金蝉打簧表、蓝摹本缎棉袍《金锁记》;蓝宝石《红玫瑰与白玫瑰》;翡翠鼻、斑竹小屏风《沉香屑 第一炉香》。 3. 中国文化:仿古的碧色琉璃瓦、石青漆布《沉香屑 第一炉香》。 4. 西方文化:蓝爱国布的校服、新娘戴着蓝眼镜《金锁记》。 5. 有生命力:绿油油的海水、红男绿女《沉香屑 第一炉香》。 6. 荒凉、暗淡:蟹壳青、青莲色《金锁记》。 7. 陈旧:霉绿斑斓的铜香炉《沉香屑 第一炉香》。 8. 肃瑟、忧郁:蓝影子等《金锁记》。 9. 压抑、低沉:雪青闪蓝《金锁记》。 10. 暧昧、肮脏:眼睛的蓝、蓝到眼下的青晕里去了、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淡蓝磁的假眼珠《红玫瑰与白玫瑰》。 11. 厌恶、可怕:青痣、青蛇《沉香屑 第一炉香》。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分为如下图表(表3.5)(图3.5) 表3.5 青色出现次数统计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倾城之恋 性质合计 很普通、一般 3 3 富裕 2 1 2 5 中国文化 2 2 西方文化 2 2 有生命力 2 2 荒凉、暗淡 2 1 3 陈旧 1 1 肃瑟、忧郁 4 4 压抑、低沉 1 1 暧昧、肮脏 3 1 4 厌恶、可怕 2 2 合计 14 4 8 3 29 图3.5 青色性质比率 3.2.6 其它颜色 《倾城之恋》: 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高极高,望不见边。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她的脸,托在墙上,反衬着,也变了样──红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张脸。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死的颜色”不偏重于白色系,也是不偏重于黑色系,就是中性的灰色。一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另外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张爱玲这时候并没有偏重谁,就在对谁都冷而粗糙的中立的灰墙上“托”着流苏的脸,使其变成有力量的、有思想的、有观点的人。范柳原的最后一句话象征着张爱玲的心理主题。这死不仅仅对于战争造成的迫害的灰暗,还对两人彼此间情感距离的灰暗,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充满希望的反差的灰暗。 1.3 隐性色彩 色彩词具有代表性。以往多是显性色彩词,但作者对其隐性色彩词的使用较少。以作者的透视力以及其心灵之眼对自然与人生,作者的特色与情感反射到人物与情节上去,投入更高的存在状态之中。 因此隐性色彩词在某些方面更能显示作者心态、情感、作者的主观,并扩展了崇高意蕴的文学天地。隐性色彩大部分不能单独一个象征抽象的观念、情感、与看不见的事物,因此不直接予以指明。 (图3.6) 图3.6 隐性色彩出现次数统计 《金锁记》: 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这就是他所怀念着的古中国……他的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是抽鸦片的!他坐了起来,双手托着头,感到了难堪的落寞。他取了帽子出门,向那个小厮道:"待会儿请你对上头说一声,改天我再面谢罢!"他穿过砖砌的天井,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磁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淡黄的雏菊。 与直接运用色彩甚至是强烈的色彩来描绘主人公内心活动的手法不同,作者在此通过对于事物的独特笔触反而更加突显了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本身暖热的炕头却随之加着冷色彩的黄藤心子。而本身香甜浓烈色彩的柚子却又突显着凄楚的寒香。这一切再加之随后热烈色彩的“姨奶奶添了孩子了”环绕着一种暖冷。强弱的色彩对立中以冷色调的几处描写深深盖过了本应浓烈的色彩渲染,更加突显了主人公冷漠中的凄凉与悲哀。 《红玫瑰与白玫瑰》: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未世的时代哀音!……在这种时代哀音中,流溢着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凸的粉紫古装人像──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 也许每个人都过得凄凄惨惨,一辈子为生存奔波忙碌。振保事业成功如此,他在爱情方面和红玫瑰娇蕊只能“大胆地爱,小心地偷情”。可和白玫瑰烟鹂同床异梦,夫妻感情也是如此。和红玫瑰娇蕊在一起很激烈却给人一种不安,又和白玫瑰烟鹂在一起给人安全感却乏味无力单调的感觉。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的《桃花扇》故事是这样。侯方域李香君是相爱关系,共订婚约。阉党余孽的阮大铖知道侯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的方法来拉拢侯方域,结交复社。香君识破阮大铖的圈套,坚决退还阮大铖的妆奁。阮大铖诬告侯方域暗中正打算背叛朝廷,迫使他逃离南京。他们还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可香君誓死不从,她的血死的时候粉到白扇面上。红血溅得像桃花开满似的。她朋友杨龙友再扇上血迹点染成几枝桃花,这就是“桃花扇。”桃花扇是侯方域和李香君悲剧爱情象征。一把纤巧的扇子,在作者孔尚任描绘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暗示出他们破灭的必然性。 张爱玲通过这里想说普通人的人生也会有像鲜血飞溅到扇面一般留那么美好的伤痕。同时强调振保却没有撞破过头的。在他的那把“桃花扇”上画的是一个空白的,只有他自己。不过在那留白处看到 “粉紫古装人像”的 淡淡凹凸的影子,这是最起码的痕迹吧。绯红暧昧的那痕迹一个大概是巴黎的妓女,也可能是英国的初恋玫瑰。最可能的是映衬着他心底无穷欲望的痕迹。 《沉香屑 第一炉香》: 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首先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突出了梁太太家的浮华,映射了梁太太内心的寂寥的澎湃;而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则是在暗示着日后这如同虚应般的春逐渐将自己原本单纯的心慢慢浊污。“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这一春轰轰烈烈的延伸,不但没有停止却一味地继续下去无尽头了,便也是为故事的结尾做了铺陈。即便是出于无奈到最后也只是就此沦落了。而此段结尾的描写仍旧突出了作者本身所给予的希望,并进一步加深了此时此而主人公的洁净与纯真。 3.4 同时使用多种颜色时产生的效果 《金锁记》: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作为开头的段落,一切颜色的运用都在起着铺垫与暗示的作用。“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预示着日后纵有再多的财富也换取不来的情感以及最终悲惨的结局。“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暗示着本身就是悲剧的开始与最终也逃脱不了这一厄运。“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将原本和谐的晓色结合上多种鲜艳的色彩,这一手法揭示出了故事复杂的情景以及混乱现实的真实性。一切的色彩描绘都旨在揭开这悲剧的篇章,就像是暴风骤雨来临前的极度平静。 《红玫瑰与白玫瑰》: 可是娇蕊仿佛匆促间摸不到电话机,他便就近将电灯一捻。灯光之下一见王娇蕊,却把他看呆了。她不知可是才洗了澡,换上一套睡衣,是南洋华侨家常穿的沙笼布制的袄,那沙笼布上印的花,黑压压的也不知是龙蛇还是草木,牵丝攀藤,乌金里面绽出橘绿。衬得屋子里的夜色也深了。这穿堂在暗黄的灯照里很像一截火车,从异乡开到异乡。火车上的女人是萍水相逢的,但是个可亲的女人。 通过穿插的复杂色彩来表达出振保矛盾的心理活动。尽管娇蕊充满着极大的诱惑力,但黑压压的仍旧制约着振保。这一系列的色彩使得整个空气中弥漫着暧昧的情绪,冷暖色调的交替也间接的交代了主人公内心的感触,是打翻五味瓶的感觉。 第四章 张爱玲文章中色彩意象的表出 4.1 色彩词运用与象征作用的配合 色彩联想随着时间流逝出现了固定它们的专有意义的符号,这种深入固定色彩的符号逐渐建立起它们各自象征的地位,于是原来是具体的色彩能代表并抽象出无形的主观观念。林书尧曾说:“任何色彩现象经过了大脑一次以上的体验,它的意义就可能有一次以上的不同改变。” 这说明色彩运用与象征有密切的关系 。已分析过的4篇文章里边有太阳、月亮、火、白玫瑰、红玫瑰、绣花鞋等。 下边是分析作者怎样把月亮运用色彩象征以及其配置。 例如,《金锁记》: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乌云里有个月亮;《红玫瑰与白玫瑰》:小红月牙等;《沉香屑 第一炉香》:那月亮越白、月亮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一套月白色的睡衣等;《倾城之恋》: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等。 月亮一词本身意味着一种宁静,一种恬美,从古至今,通常多用于描绘对家乡家人的思念情怀,当然也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祈祷的作用。月亮的光是独特的光,是能够照透人心灵的纯净的光。月亮的色是特有的色,是能够映衬人心灵深处的洁白。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几千年文化中,纵有多少文人才子借以月亮一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暗示命运的种种。但在这杰出人士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舍其真,取其精?而且在现今社会又有多少作者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月亮本色之外的炫彩?传奇人物张爱玲,月亮在她的笔下俨然被赋予了新的意象。它所代表的意象是一种意识流,能使得读者通过对月亮的细微观察从而领悟到故事本身更深层次的见解,以及人物命运的发展。这一切正是因为张爱玲本身生活的写照与月亮不可分离的。她的清高独断通过月亮最能使人心领神会。 张爱玲始终对生活有着独到的见解,这见解是一种比较有距离的见解。但这也正是能成就人性经典描写的独特之处。像在《金锁记》中的七巧在开头写道:“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如此运用月亮对两代人的感慨就在不轻易间随之流露出来。同时凸显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残酷现实的悲哀。这便是以月亮为中心巧妙传达情感的一大表现手法。 除此之外,七巧的名字也与月亮有着不可分割的巧妙关系。因为据小双说:“七月里生的,就叫七巧”。 而古人有云:“妇女对月穿针,谓之乞巧” 。这个生于七夕节原本应该有着美满幸福生活的女子,却在故事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确实是让人无限遐想。而在七巧这个人物在那传统年代里注定因着日后因贪恋钱财逐渐精神扭曲,甚至破坏家人幸福而最终轮回到自己身上的悲哀命运。在那个时刻,月亮不再是明净的亮,也不再是纯洁的白,而是呈现着一种淡淡的黄,这黄便代表了那使人甘于堕落的金钱。最终如行尸走肉般守着那点“得来不易”的家产,虚无的度过被人唾弃的余生。而这时的月亮也只是成为了黑暗的替代品。 而小说中依靠月亮指引自己的悲剧角色就是七巧的女儿了。她延续着母亲寄托孤独与灵魂的方法——看月亮,始终认为月亮便是自己的心,便是最能读懂、指引自己的所在。就在受尽母亲对自己炽热的感情进行百般阻挠破坏、对自己的精神身躯折磨之后,她选择对着月亮凄凉地吹着口琴,飘扬的音乐。传到了月亮之上,于是自己也就飘飘然了,并将那种种不堪的景象统统丢到了九霄云外。当幸福再次降临时,作者又通过对月亮不同手法的描绘,彰显出主人公久违的幸福情感,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官以及一系列新的思索。此时月亮就如同故事中的一条暗线,指引着人物的命运,人物的心理动态以及他们所有的表现,让读者通过品味月亮就能更真实地领悟主人公的内心,有着身临其境的奇妙。 4.2 色彩的冷暖与景物悲喜的配合 冷暖色彩给人带来很丰富的心理感受。色彩本身并没有冷暖的温度变化,人感觉冷暖变化的原因是人的视觉对色彩冷暖引起了心理联想。人一般通过暖色调里的红、橙、黄等等颜色之后,马上联想到火焰、太阳、炉子、热血等,感觉到温暖、热烈。人看到冷色调里的草绿、天蓝、深蓝等之后,很容易联想到草地、太空、冰雪、海洋等产生自由、寒冷、理智、恐怖等的感觉。 《金锁记》: 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满盛着喜,帐檐上垂下五彩攒金绕绒花球、花盆、如意、粽子,下面滴溜溜坠着指头大的琉璃珠和尺来长的桃红穗子。偌大一间房里充塞着箱笼、被褥、铺陈,不见得她就找不出一条汗巾子来上吊,她又倒到床上去。月光里,她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她想死,她想死。她怕这月亮光,又不敢开灯。 张爱玲本人擅于运用强烈的色彩来烘托内容的本身,从而增强文学的感染力。在此,原理亦以相同,首先是“月光里,她脚没有一点血色”中,显现出本是明亮月光却辉映着失去强烈色彩的血色,以及“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中映出的冷色调尸身与充满丰富色彩的反差。这一切都处处充满了矛盾与对立,处处体现着主人公内心的强烈冲突。其次,在本段前半部分中出现一系列耀眼色彩更加使“月光里,她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突显了整体的暗色调与凄凉感。这暖中带冷,亮中带暗的描写,其结果是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步深入理解着主人公处境的凄凉与绝望。 《红玫瑰与白玫瑰》: 有天晚上他开着车送她回家去。他常常这样送她回家,可是这次似乎有些不同,因为他就快离开英国了,如果他有什么话要说,早就该说了,可是他没有。她家住在城外很远的地方。深夜的汽车道上,微黑白色,轻轻拍在脸上像个毛毛的粉扑子。车里的谈话也是轻飘飘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英国式的,有一下没一下。玫瑰知道她已经失去他了。由于一种绝望的执拗,她从心里热出来。快到家的时候,她说:"就在这里停下罢。我不愿意让家里人看见我们说再会。"振保笑道:"当着他们的面,我一样的会吻你。"一面说,一面就伸过手臂去兜住她的肩膀,她把脸磕在他身上,车子一路开过去,开过她家门口几十码,方才停下了。振保把手伸到她的丝绒大衣底下去搂着她,隔着酸凉的水钻,银脆的绢花,许许多多玲珑累赘的东西,她的年轻的身子仿佛从衣服里蹦了出来。振保吻她,她眼泪流了一脸,是他哭了还是她哭了,两人都不明白。车窗外还是那不着边际的轻风湿雾,虚飘飘叫人浑身气力没处用,只有用在拥抱上。玫瑰紧紧吊在他颈项上,老是觉得不对劲,换一个姿势,又换一个姿势,不知道怎样贴得更紧一点才好,恨不得生在他身上,嵌在他身上。振保心里也乱了主意。他做梦也没想到玫瑰爱他到这程度,他要怎样就怎样。可是这是绝对不行的。玫瑰到底是个正经人。这种事不是他做的。 整段的色彩运用始终停留在冷色调中,由此构造出故事背景的忧愁与悲伤。开始的微黑白色的深夜描绘出了绝望中的一份宁静,这也是不可违背命运的体现。之后的银脆又显示出主人公对她的怜惜与不舍,同时也表达出了主人公内心一度的脆弱与自我屈服,这直到最后他明白了“玫瑰到底是个正经人。这种事不是他做的。” 4.3 从不同角度看的色彩词 上边是以主观的性质来分析颜色的含义,这里是以客观角度找个对象类来分析的。下边以人物的肤色,服饰,房间的陈设以及自然景观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作者使用了哪些颜色,在客体上配置这样颜色来反映出的是什么? 4.3.1 关于肤色 皮肤是人体敏锐反映的器官,因此在人体上最容易看出人的心理状态、感受、温度变化。因此作者常常通过肤色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例如,《金锁记》:瘦骨脸儿、玳珍先红了脸、脸气得雪白、胀红了脸、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两张白脸、脸色也红润等。(出现数次17次);《红玫瑰与白玫瑰》:晦暗的酱黄脸、棕黄色的脸等。(出现数次12次);《沉香屑 第一炉香》:脸上却一红一白、薇龙把脸胀得通红等。(出现次数3次);《倾城之恋》: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黝暗的脸、她的脸色黄而油润、脸气得通红等。(出现次数7次)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她的脸是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现在,这一类"粉扑子脸"是过了时了。她的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里去。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也许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这呆滞,更加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她对于她那白净的皮肤,原是引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于新时代的健康美的标准。 在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古书中常用“玉体”、“索心”、“索手”、“如花似玉”来形容细腻洁白的皮肤,美丽的容貌,贞洁的品德。 根据古文可以得出白色象征的意义是高雅、纯洁、纯真、无邪。薇龙是来自上海的一个普通女孩,虽然来香港一段时间了,但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她并未受到香港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的污染,在没有认识自己的姑母梁太太之前,她只是一个简单纯真的人。所以这里通过薇龙肤色的描写传达出她仍未被污染的本身,通过白净的肤色描绘出主人公此时仍是一个恬淡朴素纯真的女孩,突显了她所自认为出淤泥而不染的心境。而之所以在此特意的着重在肤色之上也是为了描绘主人公的整体形象,为她逐渐自甘堕落,逐渐卸下这一身原本洁净的形象打下了伏笔。因为只有开始极致的白才能更加突显日后被现实生活所诱惑而染色的“身躯”。 4.3.2 关于服饰 《沉香屑 第一炉香》: 那印度女人,这一次虽然是西式装束,依旧带着浓厚的东方色彩,玄色轻纱底下,她穿着金鱼黄紧身长衣,盖住了手,只露出晶亮的指甲。 此处色彩的配置与文章别处不同,作者均选用了极为考究的色彩词置于段落之中。例如:《金锁记》:银红衫子、粉红丝线、蓝夏布衫裤、玄色铁线纱裙(出现数次13次);《红玫瑰与白玫瑰》:黑蕾丝纱、红衬裙、红色的内衣、蓝宝石、橙红条子的绸衫等(出现数次8次);《倾城之恋》:金鱼黄紧身长衣、指甲上涂着银色蔻丹、蜜合色衬绒旗袍(出现数次4次)为这段文字增添活力,使其背后的韵味更加浓烈。作者旨在体现出人物身份的矛盾。虽然被包裹在无限财富之中,展现着无与伦比的富足感,但人物的内心深处却依旧是浮夸的。虽然躲藏在包裹严实的财富背后,但人物内心深处仍旧闪烁着某种不安与悸动。作者将色彩词巧妙的置于词语之间,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被感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出了故事主人公某些相似的悲哀之处。 4.3.3 关于房间陈设 《倾城之恋》: 仆欧拿钥匙开了门,流苏一进门便不由地向窗口笔直走过去,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镶着窗子里一副大画。那澎湃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 此处,通过色彩在房间陈设中的运用,作者巧妙地配置而隐现着主人公的情感状态。例如《金锁记》:紫榆百龄小圆桌上铺着红条、花红砖大柱、黄杨木阑、阴暗的绿粉墙、水红软缎对联等(出现数次13次);《红玫瑰与白玫瑰》:暗黄的灯、灰赭色流线型的大屋、白铁阑干、淡黄白的浴间、小红房子等。(出现数次4次);《沉香屑 第一炉香》: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白石卍字阑干、白石圆柱、翡翠鼻、斑竹小屏风、一色大红绫子窗帘、那间蓝色的客房、白地红柳条、黄杨木的旧式梳妆台等。(出现数次20次);《倾城之恋》:红木大床、两方黄色的灯光、朱红对联等。(出现数次10次) 上边的文章表达出了人物所处环境的不安与暗淡。“暗黄的画框”加深了画框本身所带来的束缚,使得人物的所处的氛围被笼罩上一股更加抑郁的色彩。而“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却又是在传达着主人公内心的那一小撮向往,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是对于自己幸福生活的期盼。但这也在反面映衬出了日后现实的所真正能给予她的“独特的自由”。 作者的选色极为精准到位,淡淡的几笔便描绘出了复杂的心理动态以及故事的中心思想。色彩的配置被巧妙的结合在文章中,这也同时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4.3.4 关于自然景观 《沉香屑 第一炉香》: 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坚持以自然里面的红、黄、绿、黑白描写是张爱玲作品的艺术特色。例如《金锁记》: 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白色的寒天等(出现数次8次);《红玫瑰与白玫瑰》:蓝天上飘着小白云等。(出现数次2次);《沉香屑 第一炉香》浓蓝的海、扇子里筛入几丝金黄色的阳光、一片蒙蒙乳白等(出现数次10次);《倾城之恋》: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淡蓝的天、黄土崖,红土崖等(出现数次12次)这里她用颜色强烈的对比描绘了墙里和外边的春。墙里边的春是被包围着的春,红略带着黄,不是彻底的红,这说明墙里边是微弱无奈的春。在包围的春里边的红是鲜艳的“虾子红”,透着红强烈的春。可是被关在墙里边的春是虚应个景儿,不是真的。墙里边的微弱的春轰轰烈烈地“烧”到窗外去。用“烧”这个动词说明,大红漫山。“灼灼的红”是鲜亮的,一堆大的房子就“哇” 摧枯拉朽。红色强烈的力量不可阻挡的。窗外的旺盛的春“摧枯拉朽山坡子去了”。在此,作者并不是用单纯的色彩来描写某一个独立的景色,而是使用了一连串鲜亮的色彩从而牵引出多处自然景观。以此来突显主人公此时单纯洁净的心,以及日后被这一系列躲藏在鲜亮景观背后的“艳丽多姿”所诱惑而堕落的心。景色的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那个社会动荡的背景。并暗示着主人公变幻多端的日后生活。作者在此凭借着对景观的细腻笔触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故事本身的核心以及她本人对那个年代的众多感触。 通过这次分析色彩配置作者颜色用意不是随便的,而是非常有意义的象征。张爱玲文章里边颜色是为整个作品服务的,隐藏在她的心底、她心里面有所考虑的。 第五章 结论 通过下边的图表可以得出张爱玲偏重用了“红色系”、“白色系”、“黑色系”。而她偏重用于红色系的“激情(26%)”与“代表中国传统”(20%)性质,白色系的“纯洁(32%)”与“无力(15%)”性质,黑色系的“凄凉(19%)”与“隐藏(14%)”性质。由此可见颜色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感知。在作品的象征意义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往往不同程度地带有尊卑、褒贬、善恶、美丑等。 而同时使文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达到语言所无法表达出来的独特效果。通过四篇文章的分析得出张爱玲认为五彩缤纷的华丽的生活是带给人无尽的苍凉。同时可以看出张爱玲对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体验移植到文章里的色彩语言中描写出悲哀的表情。她不仅仅用色彩来描绘当时的中国,还构架了另一种自己生存环境。 (表5.1)(图5.1) 表5.1 四篇作品里个个色彩出现次序统计 《金锁记》中的各个色系比率 《红玫瑰与白玫瑰》 中的各个色系比率 《沉香屑 第一炉香》 中的各个色系比率 《倾城之恋》 中的各个色系比率 四篇作品中的各个色系比率 红色系 23∕68 11∕68 217∕68 18∕68 68∕254 白色系 8∕58 19∕58 26∕58 4∕58 58∕254 黑色系 13∕55 11∕55 16∕55 15∕55 55∕254 黄色系 10∕43 14∕43 10∕43 9∕43 43∕254 青色系 4∕29 4∕29 8∕29 3∕29 29∕254 其它颜色 1 1∕254 图5.1 在四篇作品里色彩出现比率 为此,张爱玲透过隐晦或刺激的色彩词引出繁花似锦的表象,其背后是她无尽悲哀凄凉灵魂。因此她作品里边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一种文化积淀,使我们更生动的感受在她作品里色彩的巧妙,并且通过她独特的色彩配置获得新的形象、新感受和意义。 总之,通过所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色彩在传统文化和人们心目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写照中西习语中色彩词的内涵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作品既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同的地方,也有个人独特的见解,奇妙的交叉性,展示了作品的丰富性。 插图索引 图 2.1 读者,社会,作者关系 5 图 3.1 红色性质比率 18 图 3.2 白色性质比率 23 图 3.3 黑色性质比率 28 图 3.4 黄色性质比率 32 图 3.5 青色性质比率 35 图 3.6 隐性色彩出现次数统计 37 图 5.1 在四篇作品里色彩出现比率 50 表格索引 表 3.1 红色出现初次统计 18 表 3.2 白色出现初次统计 22 表 3.3 黑色出现初次统计 27 表 3.4 黄色出现初次统计 32 表 3.5 青色出现初次统计 35 表 5.1 四篇作品里个个色彩出现次序统计 49 参考文献 [1] 黄师庆萱《修辞学》:台北三民书局 ,1989.03增订三版 [2] 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04期 [3] 林秀君《汉民族色彩崇拜意识与色彩词的等级观念浅探》: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期 [4] 林书尧《色彩认识论》:台北三民书局,1997 [5] 张雯华《东坡词色彩意象析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92.06 [6]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 [7]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 [8] 唐诺《文字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03 [10] 马建高《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19202118.htm ,2004.12 [11] 清竹《解读张爱玲》: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21092853.htm,2004.12 [12] 苇公子《深刻的悲剧 分析〈金锁记〉》: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19202852.htm,2004。12 [1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0第1版 [1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08 第4版 [15] 谈崇莹《〈红、赤、朱、丹〉台湾美术》:台湾艺术学报第44期,2006 [16] 安琪拉萊特《色彩心理學》:台北县新形象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 [17]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欣赏》:湾安安丁丁图书影音城 ,2005.06 [18] 汪宇慧 《黄金枷锁下被压抑的人性 追寻〈金锁记〉与〈呼啸山庄〉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http://www.xici.net/main.asp?url=/u9938364/d35204536.htm ,2006.03 [19] 淹本孝雄/藤沢英昭《色彩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05 65页 [20] 苏丹洁《金锁”实为“情锁”论文本〈金锁记〉之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可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0 [21] 叶鹏《色彩博览会》:台北业强出版社1999.01 61页 [22] 刘刚《一道永恒而苍凉的风景线〈红玫瑰与白玫瑰〉解读》:湖南商学院文学院,2009.07 [23] 颜昆阳《苏辛词》:台北台湾出版社,1998.03 [24] 芦影《视觉传达设计欣赏》:台湾五南出版社,2002 [25] 任世雍《小说与色彩的关系 川端康成与狄更斯作品中的色彩词运用》:文艺月刊,1980 [26] 陶宏《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独创性》: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11期 [27] 远征《汉语颜色词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05 [28] 吴璟《英译汉中颜色词的翻译方法》:英语辅导报,http://www.sina.com.cn,2004,01 致 谢 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本论文是难以想象的。 最初,彭老师、张老师、赵老师在开题报告时就指导和鼓励我撰写本论文。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彭迎喜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彭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还要感谢我所参考的文献的作者,是他们精心研究的成果给了我启示。 最后我还要感谢含辛茹苦培养我长大的父母,还要感谢中文系和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四年来对我的栽培!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签 名:____________ 日 期:_ ___ 读者 社会 者 作者 � 黄师庆萱《修辞学》,台北三民书局,1989.03,337 页。 � 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1页。 �《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色彩词的影响》,http://www.59165.net。 � 林秀君《汉民族色彩崇拜意识与色彩词的等级观念浅探》,� HYPERLINK "http://www.ilib2.com/P-QCode~stdxxb-rwkxb.html" �汕头大学学报�,2006.3期,1页。 � 林书尧《色彩认识论》,台北三民书局,1997,12页。 � 张雯华《东坡词色彩意象析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92.06。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51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 ,216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 ,224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66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4页。 � 唐诺《文字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0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259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52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1页。 � 刘凌《读张爱玲》,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20150209.htm,2004。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16-261页。 马建高《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19202118/htm,2004.12。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23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51-95页。 清竹《解读张爱玲》,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21092853.htm,2004.12。 马建高《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19202118.htm, 2004.12。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95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53页。 《〈沉香屑 第一炉香〉读后感》,�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mengfei1987327"�http://blog.sina.com.cn/mengfei1987327�。 � “长三堂子”就是晚清上海一带的高级青楼,是指豪华精致的妓院,又称书寓。书寓里的姑娘称女校书,又称艺妓,有较高的文化和技艺素养,懂得琴棋书画。 来长三的客人不论饮酒、过夜、听曲,一律先付大洋三元,故名。长三堂子这种高等的妓院,姑娘未成年是不接客的。这不是老板心善,他们的目的是要等。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47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3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60-201页。 苇公子《深刻的悲剧:分析金锁记》,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19202852.htm,2004。 � 马腾《成语300则》,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01。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01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99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68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19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16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48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页。 � 清竹《解读张爱玲》,http://www.frostar.com/newweb/htm/20041221092853.htm,2004.12。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0第1版。 � 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8,第4版。 � 曾启雄《谈崇莹<红、赤、朱、丹>台湾美术》,台湾艺术学报第44期,2006,84-89页。 � 安琪拉萊特《色彩心理學》,台北县新形象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 ,86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16页。 � 李戎 《中国80后流行汉式婚礼 青睐传统“红色婚礼”》,http://bbs.tiexue.net/post2_3215286_1.html ,2008.12.02。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51页。 � 刘刚《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解读》,湖南商学院文学院,2009.07。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71页。 �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78851.htm" \t "_blank"�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2.htm" \t "_blank"�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64741.htm" \t "_blank"�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的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32.htm" \t "_blank"�马奈�的《�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435.htm" \t "_blank"�草地上的午餐�》、�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7359.htm" \t "_blank"�莫奈�的《�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419671.htm" \t "_blank"�日出·印象�》、梵�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41261.htm" \t "_blank"�高�的《�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5644.htm" \t "_blank"�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71页。 � 张雯华《东坡词色彩意象析》,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92.06,45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26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26页。 �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欣赏》,湾安安丁丁图书影音城 ,2005.06, 230-231页。 � 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第4期。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9页。 �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20世纪德文小说家。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人言人殊,其作品很有深意地抒发了他愤世嫉俗的决心和勇气,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判决》,《饥饿艺术家》。 � 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 HYPERLINK "http://www.cnki.com.cn/Journal/H-H7-YNZZ-1996-04.htm" \t "_blank"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51-95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40页。 � 汪宇慧《黄金枷锁下被压抑的人性——追寻〈金锁记〉与〈呼啸山庄〉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http://www.xici.net/main.asp?url=/u9938364/d35204536.htm ,2006.03。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51页。 �《论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特点》,http://www.wenmi114.com/wenmi/lunwen/xueshulunwen/2007-07-25/20070725108812.html。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47页。 � 林秀君《汉民族色彩崇拜意识与色彩词的等级观念浅探》,《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第3期。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32页。 � 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 HYPERLINK "http://www.cnki.com.cn/Journal/H-H7-YNZZ-1996-04.htm" \t "_blank"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4期。 �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47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4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24页。 � 《为什么小孩子的眼珠又黑又大又圆呢?》,http://www.haining.com.cn/viewthread.php?tid=26514,2010。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32页。 � 《披麻戴孝》,http://baike.baidu.com/view/249100.htm?fr=ala0_1_1。 � 汪宇慧《黄金的枷锁,人性的桎梏——〈金锁记〉》,http://blog.stnn.cc/sanersbook/Efp_Bl_1002475626.aspx,2010。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59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41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46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53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6页。 � 王懋《野客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05第1版。 � 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 HYPERLINK "http://www.cnki.com.cn/Journal/H-H7-YNZZ-1996-04.htm" \t "_blank"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21页。 � 苏丹洁《金锁”实为“情锁”——论文本〈金锁记〉之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可能》,� HYPERLINK "http://all.zcom.com/mag2/shehuikexue/wenkejiaoti/31836/"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0。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66页。 � 同注,216页。 � 白菊《谈中国传统的月亮意象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启迪》,科技经济学报,2008年,第10期。 � 戴尊杰《〈金锁记〉月亮意象》,剑南文学·经典教苑学报,2009,第6期。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97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44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92页。 � 荀子《劝学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148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74页。 � 李兆振《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的论文》, http://www.shifansheng.com/lunwen/wenxue/hanyuyan/200810/12-16199_2.html,2008。 � 张雯华《东坡词色彩意象析》,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92.06,58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19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253页。 � 叶鹏《色彩博览会》,台北业强出版社,1999.01,61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79页。 � 叶航《美的探索》,台北志文出版社,1988,81 页。 � 黄师庆萱《修辞学》,台北三民书局 ,1989.03增订三版,337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259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52页。 � 颜建《论孔尚任对历史人物侯方域的改造》,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刘刚《一道永恒而苍凉的风景线〈红玫瑰与白玫瑰〉解读》,湖南商学院文学院,2009.07。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1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219页。 � 颜昆阳《苏辛词》,台湾台北出版社,1998.03,42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67-68页。 � 芦影《视觉传达设计欣赏》,台湾五南出版社,2002,230-231页。 � 芦影《视觉传达设计欣赏》,台湾五南出版社,2002,230-231页 。 � 任世雍《小说与色彩的关系 川端康成与狄更斯作品中的色彩词运用》,文艺月刊,1980。 � 陶宏《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独创性》,� HYPERLINK "http://www.qikan.com.cn/MagDetails/1672-3996B.html" \t "_blank" �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11期。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216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217页。 � 这是一种针乞巧方式。 � 陈蓉蓉《月亮构筑的永恒传奇 试析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5068_1.html,2006。 � 顾群业 《冷暖色彩对人的情感表达》,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4c5f4010007xq.html,2010。 淹本孝雄/藤沢英昭 《色彩心理学(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05, 65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248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 ,61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03 ,1页。 � 马腾主编《成语300则》,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 林秀君《汉民族色彩崇拜意识与色彩词的等级观念浅探》,2006.第3期。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60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3,175页。 � 郭幸妮《东坡词与〈世说新语〉》,http://tieba.baidu.com/f?kz=186270455 ,2007 ,253页。 �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 倾城之恋》,北京十月一文出版社,2009.03,1页。 � 启麦《论张爱玲小说中传统性与现代性意》,http://hsryxc.blog.teacher.com.cn/logtag/228.aspx,2007。 � 远征《汉语颜色词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05,14页。 � 吴璟《英译汉中颜色词的翻译方法》,英语辅导报,http://www.sina.com.cn,2004,01。  1 47
本文档为【学生2006080117希望最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90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9-09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