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举报
开通vip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 2006年第 3期 � � � � � � � � � � � � � � � � �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No. 3, 2006 ( 第 8卷第 3期 ) � � � � � � � � � � � � � � � Jou rnal of L iaon ing Adm in istrat ion C ollege (Vo.l 8. No. 3 ) 教育研究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周树江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济南 111000 ) [摘 � 要 ] � � 跨文化语用是...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 2006年第 3期 � � � � � � � � � � � � � � � � �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No. 3, 2006 ( 第 8卷第 3期 ) � � � � � � � � � � � � � � � Jou rnal of L iaon ing Adm in istrat ion C ollege (Vo.l 8. No. 3 ) 教育研究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周树江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济南 111000 ) [摘 � 要 ] � � 跨文化语用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 是指语言的跨文化应用。跨文化语用研究包括诸多方面, 就跨文化交际的本 质而言, 话语的得体性应是其最高原则。礼貌原则是跨文化语用的核心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跨文化语言 运用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运用这种能力进行有效、得体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 ] � �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 H 319.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 4053( 2006) 03 0095 02 � � 言语交际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制约着语言的选择 使用, 这就是语言的文化因素。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学语 言必须要先了解文化, 这已经是语言教学领域的共识。而对 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学习一门外语要学习语言知识 ,更要提 高语言运用能力, 要学以致用, 用学到的语言来作为对外交 流的工具。当今社会, 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英语作为一门国 际语言而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学习、运用, 来自不同 国家、不同文化的人用英语来建立人际关系、交流信息和服 务, 因此对英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 势下, 英语教学重点也应由传授和掌握知识转为培养跨文化 语用能力。 一、跨文化语用的定义 跨文化语用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 是指语言的跨文化应 用。跨文化语用学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近 20年来 发展起来一门专门研究语言应用现象的科学。它通过比较 不同文化之间各语用原则的差异,使语言学习者在掌握语言 知识的同时, 熟悉外语的使用规则, 从而能够在异国文化中 准确、有效地进行交流。而要解释跨文化语用学, 首先要看 什么是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英语为 ! cross- cultural comm un ication∀, 主要指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它研究跨 文化交际的各种类型, 不仅包括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 还应 有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属于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 群体之间的交际, 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 不同教育背景等人之间的交际。这种跨文化交际应用于政 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 跨文化语用研究包括诸多方面, 像文化背景知识、语言 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等, 就跨文化交际的本质而言, 话语的得 体性应是其最高原则。这是因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 在交际 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 考虑交际双 方的社会、文化、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合理地 使用语言, 即人们常说的 !言行恰如其分∀。 二、跨文化语用包含的内容 在研究跨文化语用过程中,我们主要要涉及到会话中的 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语言哲学家 H. P. G rice提 出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他认为, 在所有的语言交际 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 着一种默契, 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这种总的原则就是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下面有四条准则,即, 数量准则、质量准 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不同的文化遵循这些准则的方式 不完全相同。何兆熊 ( 2000)举了发生在印度的一个例子:在 印度, 当你问到某一地点由多远时, 你得到的很可能是一个 过分乐观的回答,如: !不远,走路只需一小时 ∀, 而事实上可 能要走一整天。外国人不知道当地人在这种情况下回不遵 守 !质量准则∀, 只按字面意义理解,这样就会被误导。 H. P. G r ice还提出了违反合作原则的场合及其语用功 能。在交际中, 人们有时会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从 而产生会话含义。在解释人们的这种行为时 ,语言学家提出 了礼貌原则 ( Leech, 1983)。礼貌原则是跨文化语用的核心 内容, 和合作原则一样, 它也可以具体体现在一些准则上,这 些准则具体为 :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 致准则和同情准则等六种。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条重 要原则, 在不同的文化中, 其各项准则会有所侧重, 其重要性 是不尽相同的。Leech指出: !东方有些文化社团 (如中国和 日本 )比西方国家有更重视谦虚准则的倾向; 操英语的文化 社团 (尤其是英国 )更重视策略准则和反语准则; 地中海国家 更重视慷慨准则,而不大重视谦虚准则∀ ( P. 150)。 在我国, 近年来有不少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礼貌原 则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进行了专门研究 ,提出了一些很 有价值的看法。顾曰国 ( 1990, 1992)对 Leech的相关礼貌准 则进行了修订, 认为, 礼貌在汉文化中有四个要素: 尊重他 人、谦虚、态度热情和温文尔雅。杜志卿 ( 2001)认为, 影响我 们与西方人进行有效交际的语用因素很多, 如含有不同意义 的数字、颜色; 形式各异的日常生活用语 (如称呼、问候、介 绍、寒暄、告别、请求、道歉、提议、邀请、拒绝 ) ;独特的禁忌话 题 (如西方人的工资收入、年龄、肥胖、宗教信仰、购物、花销 等 )等。这些都是由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民族性格、思维方 式等引发的跨文化语用差异。 所有这些语用原则和理论为我们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 提供了指导。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输入足 量的跨文化语用知识,包括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产生这 些差异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 利用各种场合, 设计各种 训练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意识,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 语用能力。 三、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 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 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因此, 语用能力 (包括跨文化语用能 力 )的培养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融于语言学习其他 各环节的学习和训练之中。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首先要 (下转第 97页 ) 95 � [收稿日期 ] 2006- 01- 02 [作者简介 ]周树江 ( 1966- ) ,男,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2006年 3月 第 8卷第 3期 王 � 伟:教师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 M ar. 2006 Vo.l 8. N o. 3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良好教育能力的基础。面 向 21世纪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 基础知识、专 业知识、新兴学科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基础知识中有专业 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 )、人 文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中有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 (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学等 )、教学实践经验; 新兴学科知 识, 即围绕教师从事的专业形成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 叉学科知识。总之,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更加广博而专精, 融会而贯通。优化知识结构必须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观点, 抓好岗前培训和在职培养并使之规范化、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 只有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改善知识结构, 才能适应 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高速化, 适应未来社会职 业岗位变换对培养人才知识更新和知识补充的需要, 适应未 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拓宽的需要。高职院校 的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要特别加强教育理论知识 尤其是最新的理论成果的补充 (如情绪教育、信息素质教育 等 ) ,成为知识结构完备的教师。 三、应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考入高职业院校的学生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依赖性很强, 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 !满堂 灌∀,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学习主动性不强, 有不少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不善于问问题, 有些学生甚至不敢提问题 ,学习处 于被动地位。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 师应善于调动学习积极性,要组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教学全过程, 而不应该像中学教学那样教师讲学生听, 一问 一答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向教师 提问并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要鼓励学生向教 材挑战, 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通过质疑问难, 促进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应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是使受教育的学生成 为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这就要 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基 础知识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 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机会, 如实 验课、社会实践活动等。给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让 学生在动手中增长智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这样, 学 生才能更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变 !学会∀为 !会学∀。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今天, 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 育面临着机遇 ,也面临着挑战。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大力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只有 在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以 满足社会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 五、要具有网络意识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 ,知识更新的速 度之快, 远非 20世纪初甚至 20年前可比, 如果不及时更新 自己的知识贮存,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所以教师要具有网络 意识。教师要想站在时代的前沿, 必须懂得怎样最快捷、最 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因为会使用网络基本技术是在 网络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条件, 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 提。%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教育的智慧∃� 北京: 开明教育出版社, 第 54- 71页, 1999. 1 2� 袁振国 � #当代教育学∃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 ,第 82- 90页 3� 钟祖荣 �#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 版社, 2001. 12,第 153- 192页 [责任编辑 :一然 ] (上接第 95页 )文化教育。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 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 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 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 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 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 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者在目的语学 习中的 !正迁移∀ ( positive transfer)。但是, 由于不同的民族 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会有 着不同的编码; 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 也导致了他 们独特的笃信, 崇尚和忌讳心态; 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 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 传说轶事, 所 有这些导致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在英语教学中, 可以将日 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 这对学生进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李辉 ( 2005)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谈的禁忌归纳为四 个词: I, WARM, w here, m ea l。 I代表 incom e; 第二个词中 W 代表 w e ight, A代表 age, R代表 re lig ion, M 代表 marriage。由 此而引出 !七不问∀: 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 不问年龄, 不 问宗教信仰, 不问婚姻状况, 不问 !去哪儿∀, 不问 !吃了吗 ∀。 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 解。 其次,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和运用 一些活动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语用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外 语教学领域非常注重教学环节的任务型、活动型, 提出了语 言学习的 !任务型教学∀模式。Nunan( 2001)将教学中的 !任 务∀定义为: !一项课堂活动,它指的是语言学习者运用目标 语来表述意义、生成言语、理解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这个 过程的目的是传递意义和情感而非仅仅为了生成语言形式 ! ( P. 25)。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把 活动设计成一想要学生来完成的任务, 这种任务要力求真实 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使学生在完成教师所设计任务的过程 中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比如, 我们训练学生在西方文化中 如何发出和应对邀请, 可规定一个特定语境, 让学生通过讨 论的方式逐步形成较为符合西方习惯的对话 ,然后再变换另 外一种语境让学生进行表演, 看看又是怎样发出邀请、怎样 应对邀请, 如此不断变换, 直到学生基本掌握这一话题表达 习惯为止。 四、结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跨文化交际, 培养跨文化语用能 力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关键,也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在 英语教学中, 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形成, 无疑 将是 21世纪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英语教学界 应该顺应历史潮流, 摈弃错误观念和作法, 英语教师要自觉 加强中外文化修养, 不断拓展文化视野 ,提高对本民族文化 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断提高东西方不同文化交际的意识 和能力, 以完成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 1] L eech, G. P rinc ip le o f Pragm atics[M ] . London: Long� m an , 1983 [ 2]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 ing [M ] . Be ijing: Fore ign Language Teach ing and Re� search P ress. , 2001 [ 3]杜志卿 �!论跨文交际的语用问题∀ [ J]. #洛阳师范 学院学报∃ 2001( 3) [ 4]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 M ]. 上海: 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 1999 [ 5]李辉 �!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 [ J]. #中国科技 信息∃ 2005( 19) [ 6]何兆熊 . #新编语用学概要∃ [M ] � 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2000 [责任编辑 :文哲 ] 97
本文档为【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061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31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