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哈军工 各系概况

哈军工 各系概况

举报
开通vip

哈军工 各系概况1953年到1960年,军事工程学院的系和专业全部是按各军兵种兵器、装备建设的需要设置的。主要任务是为各军兵种培养维护、修理现代化技术兵器和装备的军事工程师。随着兵器、装备的更新、发展及新兵种的建立,学院的系和专业也逐步进行调整和充实,增加了一些按学科设置的系和专业。1961年后,学院的任务改变为主要为国防研究机关培养国防尖端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人才和各军兵种所需的技术干部。 .     1953年9月1日,第一期学员入学时,全院设5个系24个本科生专业,计有:     空军工程系 设航空工程、航空兵器、电气和特...

哈军工 各系概况
1953年到1960年,军事工程学院的系和专业全部是按各军兵种兵器、装备建设的需要设置的。主要任务是为各军兵种培养维护、修理现代化技术兵器和装备的军事工程师。随着兵器、装备的更新、发展及新兵种的建立,学院的系和专业也逐步进行调整和充实,增加了一些按学科设置的系和专业。1961年后,学院的任务改变为主要为国防研究机关培养国防尖端技术的研究、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制造人才和各军兵种所需的技术干部。 .     1953年9月1日,第一期学员入学时,全院设5个系24个本科生专业,计有:     空军工程系 设航空工程、航空兵器、电气和特设、无线电工程、机场建筑和气象6个专业。     炮兵工程系 设炮兵兵器、步兵兵器、炮兵弹药、火药与炸药、炮兵射击指挥仪、炮兵雷达和火箭兵器7个专业。     海军工程系 设海道测量、舰炮与弹药、鱼雷与水雷、无线电通讯和造船5个专业。     装甲兵工程系 设坦克和汽车2个专业。     工兵工程系 设部队工程、筑城、工程机械和电气机械4个专业。     1954年9月,从第二期学员入学起,海军工程系增设雷达专业。     1955年9月,从第三期学员入学起,海军工程系增设舰炮指挥仪、有线电通讯、舰船 内燃动力装置、舰船蒸汽动力装置、舰船电气设备5个专业,将鱼雷与水雷专业分设为鱼雷、水雷2个专业。     1956年9月,从第四期学员入学起,海军工程系的造船专业分设为水上、水下2个专业,增设声纳专业。     1957年9月,从第五期学员入学起,空军工程系增设导弹专业;炮兵工程系增设防原子、防化学2个专业;海军工程系增设消磁专业。     1958年,空军工程系成立第七科,培养导弹、原子弹专业人才。1959年2月1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在空军工程系七科的基础上成立导弹工程系。     1960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原子化学防护系。     1960年,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学院进行分建和改建。到1961年,学院的炮兵、装甲兵、工兵工程系和原子化学防护系先后迁出,共带走26个专业。同一时期,学院进行新专业的建设和老专业的调整,于1961年8月,先后组建了原子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并对空军、海军、导弹3个工程系的专业进行了由常规兵器专业转变为尖端兵器专业的调整。     1961年9月,第九期学员入学时,全院有新建专业35个,从老专业分出的专业14个,老专业15个,共有专业64个。     1962年,根据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中央军委批准的《国防科委关于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规模、专业调整和精简整编问题的报告》,把64个专业精简整编为45个,其中六年制20个,五年制25个。1965年,根据国防科委《关于国防高等院校技术干部培养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和专业调整问题》通知精神又将专业调整为33个.     从总体上看,按军兵种设系,按装备设专业,针对性强,综合性强,所设专业基本上覆盖了各军兵种先进武器装备的专业面。从五十年代我军各军兵种迫切需要大量维护、修理和使用人才的实际情况来说,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从学院毕业生的质量来看,效果也是好的。     学院毕业生分布面较广,到各军兵种工作的,由于专业对口,学用一致,工作“上手快”,很受部队欢迎到国防研究部门从事总体工作的,由于专业知识面广,又有一定的军事素质和武器战术技术论证知识,在设计方案的论证过程中,能够根据部队的需要提出见解,很受好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①按军兵种设系,使各系专业存在设置上相似或重复的问题,如空军工程系和海军工程系各自设有雷达、通讯、导航方面的专业;②按兵器装备设专业,学科性不强,或者主干学科不突出,内容杂,学员学习基础课程不够扎实,后劲不足,当需要转移工作领域或跨专业流动时困难较大。这些问题随着我军备各兵种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对研究设计人才逐步增长的需要,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专业进行调整和充实势在必行。因而在1961年后学院新设置的专业中有些专业带有明显的学科性,如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微波工程专业、电子计算机专业;新建的电子工程系基本是按学科设置的。但大部分专业仍然是按兵器装备设置的。而且这一时期,专业一度上得过多,有些专业面过窄,调整次数过多,不够稳定,影响了专业建设和发展。     第二节 各系概况     一)、空军工程系     空军工程系是学院成立时设置的五个工程系之一。空军工程系的任务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培养空军武器及技术的工程师;在指挥方面培养业务长。学员毕业后,分配到空军各有关技术部门任专职工程师,或到空军领导机关任工程技术干部,或任空军驻工厂军代表,或到国防科学研究部门、空军技术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1953年空军工程系成立时设有6个专科(相当于专业),同年11月组建了27个专业教研室。1957 年增设导弹专业,当年全系有教学人员505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8名,助教152名,工程师4名,技术员127名,实验员127名。1953年到1958年建立各种实验室98个,专修室12个,陈列室14个。翻译苏联教材139种,自编教材150种。系图书室存有苏联军事机关出版的机密图书8300余种。     1960年到1962年,学院分建和改建,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空军工程系把机场建筑专业和气象专业分别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学院和空军气象学校。1962年,专业再次调整后空军工程系有飞机设计、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航空冲压喷气发动机、空气动力学、航空武器装置、航空火控系统及瞄准具、飞机自动化、飞机电气设备、空空导弹控制、空空导弹弹体发动机等10个专业。1965年调整为8个专业。即飞机设计与制造、航空发动机、飞行器空气动力学、航空武器设计、航空武器控制、航空自动驾驶仪、空空导弹、航空电气设备专业。     空军工程系是军事工程学院学员人数最多的一个系,第一期招收本科学员278名,共招生13期3900名,毕业2990名(含哈尔滨工程学院时期毕业的学员)。     空军工程系教学科研力量较强,1954年到1958年共完成66项科研成果。突出的如马明德教授负责研制的1.5米开口单回流和闭口单回流式风洞,是我国建国后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1.5米量级的低速风洞。利用它不仅完成了学院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还完成了大量的飞机、导弹等型号的低速性能试验任务,对我国建国初期的航空空气动力试验作出了贡献。1956年罗时钧教授撰写的《在亚音速气流中薄翼的空气动力》论文,在中国科学院技术列刊上发表。     1958年8月,在国防科委和空军的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最大速度为2.5马赫数、升限为25公里的高速歼击机的方案论证和总体、部件的草图设计。1959年12月为东风-113飞机火控系统研制成功的计算机,是国内最早的机载晶体管计算机;为给东风-113飞机自动驾驶仪创造地面模拟试验条件,研制了132型飞行模拟设备,包括三轴转台和模拟计算机。全部设备于1964年调试合格。     空军工程系在空气动力实验室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1963年8月23日试车成功的八号低速风洞,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3米量级的低速风洞。1964年5月,空气动力实验室七号和八号风洞经国防科委第114次办公会议决定列为国家级实验室,主要承担国家型号试验任务。     空军工程系自1955年到1964年先后招收研究生10名。为满足空军建设的急需,1956年到1961年该系为空军举办过机务干部训练班两期,学员260名;机场建筑干部训练班一期,学员14名,学制均为二年。举办机务老干部训练班一期,学员13名,学制一年。同时,还开办过空气动力、射击原理等短训班,每期两三个月。此外,还接收不同专业的插班生、旁听生67名。     曾任空军工程系领导的有:主任唐铎、沈伯英,政委于达康、沙克,副主任葛燕璋、戴其萼、李锦涛、沈伯英、王廉清,副政委倪伟。     二)、炮兵工程系     炮兵工程系是学院成立时设置的五个工程系之一。它的成立是与炮兵技术建设和军械技术装备的发展相适应的。其任务是为炮兵部队、总军械部和其它有关军事科学技术部门培养7种专业的工程技术干部。     炮兵工程系成立时,设有5个专科、7个专业、9个教研室,有干部、教师、教学辅助人员111人,其中教师51名,教师中曾担任过大学课程教学的12人。1953年调入应届大学毕业生19名,由部队抽调的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技术干部20名。大多数教师均缺乏所任专业教学的技术知识。     至1957年全系有教师127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8名,讲师43名,助教64名,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工程师10名。已建成实验室和专修室41个,系的各项教学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各专业教研室实施教学的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     1958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化学兵部所属化学兵学校工程系并入军事工程学院组建防化系。1959年5月,经学院和化学兵部商定,在正式建系前将各专业暂并入炮兵工程系,设3个专科,3个专业,后改为5个专业。1958年,遵照中央军委决定,军械部所属军械科学研究所全部人员和部分设备也迁来学院,并入炮兵工程系。合并后的研究所设9个研究室,共有研究人员104人。     1958年下半年,通过教学改革,该系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设置与专业发展的方向,设炮兵兵器、步兵兵器、弹药机械、火箭武器、火药炸药、侦察仪器、射击指挥仪、炮兵雷达、化学防护、原子防护等12个专业。     1958年3月,在开展勤工俭学和技术革新的运动中,师生自己动手试制和修复了许多教学仪器器材,并制作了一部分支持工农业建设的产品。其中试制成功的电子模拟计算机,曾参加过1958年北京国庆献礼展览,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在教学器材方面还试制成功了磁控制实验台、模拟探测器、乙丙射线指示器、百位进位电子计数器等较贵重的电子仪器。在大搞科学研究,猛攻军事尖端技术的技术革命中,根据军委及国家十二年规划“大力加强射程远、威力大、机动性能高的新型火炮的研究”的要求,系里提出了以双37高炮、240迫击炮、130加农炮、152加农炮、指挥仪的研制为重点,攻克难关,带动一般科研任务的口号。全系各级领导干部、有关教师、毕业班学员、研究员、技工和实验员等300余人投入研制工作。经过全系同志的努力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协作,到1959年10月1日共完成科研任务15项,技术革新29项。其中性能优良的技术兵器装备器材有160增程弹、橡胶火药、三无枪等。     炮兵工程系第一期招收本科学员180名。1960年分建迁走前累计共招本科学员8期1483名,毕业3期520名。1956年到1960年招收研究生7名,1956年和1959年为总军械部举办训练班,培训学员100名。     曾任炮兵工程系领导的有:主任赵唯刚,政委贺振新,副主任沙克、刘吉林、任新民、沈正功、刘君杰、祝榆生,副政委赵阳。     任军械科学研究所领导的有:政委贺振新(兼),副所长李政潭,副政委倪伟。     三)、海军工程系     海军工程系是学院成立时设置的五个工程系之一。其任务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培养海军武器及技术装备的工程技术干部,在指挥方面培养业务长。毕业学员分配到海军领导机关和各有关技术部门任工程技术干部、各海军工厂任军代表,或到国防科学研究部门、海军技术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海军工程系成立时设5个专科(相当于专业),1954年9月增设雷达专业,设16个专业教研室。1955年后,专业几经调整,到1959年全系设:测量及航海设备、海军兵器、海军指挥仪与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舰船设计、雷达与水声通讯器材、舰船动力、舰船电气设备与消磁8个专科,17个专业(实际招生12个专业),19个教研室,35个实验室和11个陈列室。     1954年各专业教研室成立时,全系共有教师65名。到1959年全系共有教师19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49人、助教130人。     海军工程系第一期虽只招收学员90名,但以后发展迅速,共招收本科学员13期2858名,毕业1992名(含哈尔滨工程学院时期毕业的学员)。1955年到1964年共招收研究生14名。1956年起,为海军开办过海军通讯业务长、海道测量、水鱼雷干部训练班,学员共45名。     1960年到1962年,学院进行分建、改建。海军工程系对专业作了调整。舰炮、指挥仪、鱼雷、水雷和消磁5个专业移交给海军工程学院;导航、电子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对抗、雷达等5个专业调给新组建的电子工程系;反应堆工程专业调给新组建的原子工程系;航海设备、弹药、有线电、海道测量4个专业停办。     经调整后,海军工程系设有6个专科、10个专业:舰艇设计科设水面舰艇设计与潜艇设计2个专业;舰艇动力装置科设内燃动力装置、核能蒸汽动力装置2个专业;舰艇导弹发射装置及电气设备科设舰艇电气设备、舰艇导弹发射装置2个专业;舰艇综合导航科设海军综合导航专业;水声物理及水声设备科设水声设备、水声物理2个专业;海军导弹指挥仪科设海军导弹指挥仪专业。同时,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专业面貌和教学内容得到更新。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工作也有新的发展。1961年全系共开出实验226个,其中不少设备是自己设计制造的;图书资料仅秘密级以上就有8000种,7万余份。到1965年,海军工程系有专业7个,它们是船舶性能、船舶结构、船舶内燃机、船舶电气、船舶核能蒸汽动力装置、潜艇综合导航、水声工程专业。     1958年8月1日,学院的科研成果在北京展出,其中有海军工程系的35项。1959年,海军工程系完成和基本完成的科研试制项目有磁致伸缩铁氧体电声转换材料、水翼艇、鱼雷快艇导航与攻击用电子计算机及海军62护卫艇防摇自动装置等99项,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怀。     曾任海军工程系领导的有:主任黄景文,政委邓易非、张景华,副主任邓易非、穆栋材、慈云桂、刘恩兰、雷立德,副政委张景华、王松如。     四)、装甲兵工程系     装甲兵工程系是学院成立时设置的五个工程系之一。设坦克和汽车两个专科(相当于专业),下设坦克、坦克武器、坦克(汽车)发动机、坦克(汽车)修理、汽车、电气设备及通讯、坦克(汽车)使用等7个教研室。1958年9月,设立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     到1961年,装甲兵工程系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共26名,实验员122名。共招收本科学员8期1382名,毕业3期302名。1956年到1960年共招收研究生3名。 1958年后,为装甲兵举办过两期训练班,每期三年,学员共67名。     装甲兵工程系自1958年到1960年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坦克电台、坦克火炮自动装填机构、水陆两用坦克、轻型坦克、装甲运输车和新型坦克发动机等的设计、试制。     曾任装甲兵工程系领导的有:主任徐介藩,政委江洪涛、赵敬璞、赵阳,副主任安守田、吴生敏、胡翔九、唐本庆,副政委张国良。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徐介藩(兼)、宋坤,政委赵敬璞(兼),副所长陈捷夫。     五)、工兵工程系     工兵工程系是学院成立时设置的五个工程系之一,任务是培养工程兵的工程技术干部。1953年设4个专科(相当于专业),计有部队工程科:培养部队的工兵主任,学习筑城、爆破、地雷、道路、桥梁、渡河、伪装等的组织指挥和工程技术;筑城科:培养国防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的技术人员,学习科目以防御阵地掘开式和坑道式工事的设计为主;工程机械装备科:培养工程机械设计维护和使用的技术人员,学习科目以筑路机械、筑路挖土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建筑机械和特种机械的设计为主;电气装备科:培养国防工程和一般军用固定电站、移动电站和输配电等的设计、维护和修理技术人员,学习科目以设计技术为主。     根据教学需要,工兵工程系专业先后成立了14个教研室。它们是:筑城、建筑施工与施工组织、军事地形与测量、工程机械、道路桥梁、军用电工、非防御建筑、爆破与地雷障碍、建筑材料与工艺、伪装、工程结构、水力水工、工兵战术、卫生工程。先后建成了建筑材料、土壤力学、水力水工、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工程机械、电机、电站、高压、输配电实验室;爆破地雷、伪装、工程地质专修室和工兵战术与筑城沙盘室等。实验室中配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兵器材。     到1961年5月,工兵工程系有正副教授5人,讲师27人,助教44人。共招本科学员8期1247名,毕业4期395名。1956年培养研究生2名。1959年7月到1961年6月举办工程兵在职师、团、营干部进修班一期,学员25人。曾先后研制成功冻土破碎机、沾染地域边界指示仪、自动平路机等。     曾任工兵工程系领导的有:主任唐凯、薛克忠,政委南敬之,副主任吴振挺、赵本源、殷之书,副政委文立。     六)、原子化学防护系     原子化学防护系成立于1960年6月。1958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在军事工程学院组建防化系。随后,北京化学兵学校刘君杰副校长带领工程系30多人到达哈尔滨参加建系工作。1959年5月,组建了3个专科(专业),后改为5个专业。1960年6月,原子化学防护系正式成立,设4个专科,9个专业;后调整为5个专科,7个专业。     1958年,原子化学防护系成立前仅有专业教师30多名,经不断补充,到1960年9月共有教师72人,实验员73人。     为了及早培养防化干部,院党委于1958年决定从其他系57级中抽调两个班60名学员改学防化专业。从1958年起每个专业每年招一个班。到1960年,全系有学员19个班,共330人。     曾任原子化学防护系领导的有:主任刘君杰,政委赵阳、张星灿,副主任李民。     七)、导弹工程系     军事工程学院的导弹工程系正式成立于1959年2月15日。1957年9月10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在空军工程系建立导弹专业。1958年,中央军委批准学院空军工程系成立七科,培养导弹、原子弹专业人才。系主任唐铎兼任七科科主任,马明德教授任副主任。不久任命周祖同为主任,高天炎为政委,苏克为副政委。学院从空军工程系各专业和基础课教研室、各兄弟系抽调张良起、张寿宝、周曼殊、陈启智、曹昌佑等一批骨干教师主持导弹专业的建设。同时,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留苏的导弹、原子弹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和地方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抽调一批科技人员到学院导弹专业担任教学、科研工作,很快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导弹工程系设有弹体发动机、自动控制、无线电遥控遥测、飞行力学和射击原理、特种武器5个专业。同时,学院将炮兵工程系的火药炸药专业调到导弹工程系筹建原子弹内爆装药设计、核装药设计、引爆装置、核爆炸测试分析、核爆炸产物分析、炸药化学工艺等专业。学院从空军工程系第一、二期毕业生中留院一部分做导弹工程系的教学工作。经总参谋部批准,学院还从空军、海军技术兵种的老军士中选调100多人成立导弹训练教导队,为教学实习服务。1962年专业调整后,导弹工程系设6个专科,8个专业。到1965年,导弹工程系设7个专业。即:弹道式导弹弹体结构设计、带翼式导弹弹体结构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飞行原理与测试、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带翼式导弹自动控制、导弹无线电控制专业。     导弹工程系的设施比较先进和完备。不仅有一批在国内采购、国外进口的先进试验仪器、设备,而且有上级拨给的供教学使用的实物。如542、543、544、1059、1060、V2、东2等型号导弹(含解剖弹、教练弹、测试弹)10多枚及导弹加注、测试、装填、发射等专用车辆20多部。     导弹工程系有一支较强的科研队伍,仅1958年到1962年,他们与空军工程系合作,完成了15项较重要的科研项目。如导弹控制系统磁带马达被列入了国家序列,导弹静态测试系统设备、液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台、火箭发动机喷嘴试验台、火箭发动机减压器试验台、单元燃烧过程试验台、导弹武器绝缘电阻的自动测试、地空导弹单通道模拟台、舰艇导弹控制系统检查设备以及军、师、团用12公里战术火箭,有的已装备部队、有的为基地、院校实验使用。此外,还完成了火箭等离子体喷注研制、高射导弹舵的硬式操纵系统设计、两级中程火箭的空气动力研究、导弹摇摆发动机和摇摆结构设计、地舰导弹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设计等。     早在1956年,火箭专业即开始有本科学员。导弹工程系正式成立后,又从其他系的不同年级调入一批学员改学导弹专业,还从全国各重点大学调入约200名二年级学生到导弹工程系插班学习。导弹工程系共招收本科学员10期2823名(含该系成立前招收的学员),毕业2455名(含哈尔滨工程学院时期毕业的学员)。     曾任导弹工程系领导的有:主任戴其萼,政委李开湘、王坚,副主任戴其萼、黎觉亭、王俊,副政委祝玉璋。     八)、原子工程系     1961年8月,学院以导弹工程系有关核弹头的几个专业与海军工程系的反应堆工程专业为基础组建了原子工程系,设内爆装药设计、炸药化学与工艺、核装药设计、引爆装置设计、核爆炸产物分析、核爆炸杀伤因素测试分析、核动力工程、核动力装置自动控制8个专业,3个教研室。到1965年调整为6个专业,6个教研室,即内爆装药设计、炸药化学与工艺、核装药设计、引爆装置、核爆炸测试分析、核爆炸产物分析。     到1965年,原子工程系的科研成果主要有:被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采用的4种核测量仪器和核武器起爆控制系统设备、模拟核爆炸用力学激波管、反应堆结构的热变形问题研究、核爆炸光辐射高温测量装置。     原子工程系共招收本科学员9期1032名(含该系成立前招收的学员),毕业1015名(含哈尔滨工程学院时期毕业的学员)。     曾任原子工程系领导的有:主任祝玉璋,政委贺达,副主任朱起鹤、姜国华,副政委邹起。     九)、电子工程系     1961年8月,学院以空军工程系和海军工程系的电子类型专业为基础组建了电子工程系,设雷达、导航、无线电通讯、军用电子计算机、微波工程、电子对抗6个专业,6个专业教研室和无线电基础教研室。1962年调整为9个专业。到1965年有雷达、雷达侦察干扰、无线电通讯、无线电导航、电子计算机5个专业和相对应的5个专业教研室。     电子工程系的科研成果主要有3公分波导测量装置、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潜艇导航“长河二号”水下接收机、多波道侦察接收机、空军回答式电子干扰机、海军水声通信机、441-B晶体管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舰用远程对海警戒雷达等.     电子工程系的一些专业在1956年(建系前)就有学员,到1965年共招收本科学员10期2494名,毕业2150名(含哈尔滨工程学院时期毕业的学员)。     曾任电子工程系领导的有:主任杜鸣柯,政委赵阳,副主任张杰、慈云桂,副政委李廉泉
本文档为【哈军工 各系概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63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11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