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篇 饮食与保健

第三篇 饮食与保健

举报
开通vip

第三篇 饮食与保健第三篇 饮食与保健 第三章 饮食养生方案 第一节 中医饮食养生的概念与历史 中医饮食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中医饮食养生在历代文献中多称之为“食养”、“食治”、“食疗”、“药膳”等。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在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故有“医食同源”之说。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其中的“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治疗作了非常系统的阐述。《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

第三篇   饮食与保健
第三篇 饮食与保健 第三章 饮食养生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第一节 中医饮食养生的概念与历史 中医饮食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中医饮食养生在历代文献中多称之为“食养”、“食治”、“食疗”、“药膳”等。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在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故有“医食同源”之说。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其中的“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治疗作了非常系统的阐述。《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讨论了饮食对人体的益处,而且认为药物应与饮食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此外,战国时期的医家都很重视饮食疗法,当时的名医扁鹊曾说:“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这个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秦汉时代,中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许多食物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例如薏仁、枣子、莲藕、山药、蜂蜜…等等,皆被列为是有特殊功效的上品药。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亦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据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载,至隋唐时期,我国已有食疗专著约六十余种,惜多散佚。 唐宋时期,药膳得到全面的发展与应用,是药膳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一书的第二十六卷“食治篇”是现存最早的药膳专篇,其中详细地介绍了食治理论和具有食疗作用的肉、果、菜等食物。其弟子孟诜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增补了许多食物药,写成了《补养方》一书,后来又经孟诜的弟子张鼎改写为《食疗本草》,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药膳食疗著作。 至宋代,王怀隐等编辑的《太平圣惠方》论述了许多疾病的药膳疗法;陈直的《养老寿亲书》是我国现存的早期老年医学专著,在其所载的方剂中,药膳方约占70%。该书强调:“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 元朝药膳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御医忽思慧编写了药膳和营养著作《饮膳正要》,书中记载药膳菜肴94种、汤类35种、抗老药膳处方29种。特别记载了少数民族常用的食物,不仅介绍了烹调和饮食的合理搭配,而且也提到了饮食中加入中药对人体的帮助。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 明清时期的饮食养生学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明代著名的医药大师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里,介绍了众多药膳,仅是可以治病又可以养生的药粥就有42种,药酒多达75种。明代高濂的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也载有不少养生保健药膳。清代的药膳专著各有特色,如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介绍了药用食物七门三百余种,章穆的《调疾饮食辩》所涉及的药用食物更多,袁枚的《随园食单》介绍了多种药膳的烹调原理和方法,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中则列出老年保健药粥百余种。 现代药膳的品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正不断增加,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制成的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饮料,品种繁多,且各具特色。中国饮食养生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不少药膳罐头和中药保健饮料、药酒等已销往国际市场。有的国家已经开设药膳餐厅。国际上一些学术界和工商界人士十分关注中国药膳这一特殊食品,希望能开展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国饮食养生文化将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长寿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节 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理论 中医饮食养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需要遵循中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现将这些理论分述如下: 一、药食同源论 中医对于饮食的概念与西医迥然有别,中医理论认为,食物与药物起源相同,并且同样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四气又名四性,即寒热温凉,反映药物作用的性质;五味反映药物的具体作用,如辛、酸、甘、苦、咸;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归经反映药物作用的靶向或部位;毒性反映药物的毒副作用。任何一种食物或药物都有性能,如生姜味辛辣,性温,药性浮而发散,归胃经,无毒。而之所以药物与食物不同,乃是因为食物与药物相比偏性较小,且大多无毒,其实二者并无显著差异。所以中药中就有许多所谓“药食两宜”之品,即既可入药,又可作为食物者如薏米仁、山药、百合、莲子、绿豆等。 二、天人相应论 中医学认为,不仅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对人体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规律也被称为“天人相应”。科学的饮食养生亦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正如《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体要顺应昼夜和四季阴阳变化而变化,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天人相应”是中医科学饮食的基本原理,科学的饮食不仅要顺应昼夜子、午、卯、酉四个阴阳交替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要顺应天地大自然四季春生升、夏浮长、秋降收、冬沉藏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人体的阳气随着昼夜和四季的变化也同时产生了升、降、浮、沉的变化,这种变化十分微妙,难以觉察。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总结出这种规律,并注重调整日常饮食以顺应自然的变化,例如民间谚语中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晨起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之说。因冬季热在里在下而外寒,故需要吃萝卜以清热,夏季热在外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而体内尤其是胃中虚寒,故需要吃生姜以温胃散寒;晨起吃姜以鼓舞阳气升发,而傍晚阳气潜藏则又需要吃萝卜以降阳生阴同时可帮助阳气之潜藏。中医将其形象地概括为“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夏季不可因体热多汗而贪凉饮冷,冬季又不可因体寒肢冷而肆意温补,这已成为中医饮食养生的不二法门。 三、辨证施治论 中医学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奇恒之腑、气血津液、形体官窍,通过经络联系内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五脏六腑对于食物或药物的四气五味等性能的需求并不相同,即有所谓苦欲补泻不同,如“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在《黄帝内经·藏器法时论》中又明确记载了“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以甘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以辛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以咸泻之。”不仅五味对五脏有补泻,四气也对五脏有补泻作用,如肝温补凉泻,心热补寒泻,脾温热补寒凉泻,肺凉补温泻,肾寒补热泻等。 可见气味的不同配伍会对五脏产生不同的补泻作用,而科学饮食即要在对人体的五脏六腑进行辨证,得出寒热虚实的结论以后再进行合理配伍,方能有效达到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效果。 辨证施治包括辨证施药和辨证施食。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呈动态变化的,一种疾病可随病因、体质、年龄、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变化而表现为不同的证。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中医饮食养生强调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因时制宜,是指饮食要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其实这也是天人相应的一种反映。因为食物的摄入本身就是自然界对人体气血阴阳的直接干预,是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统一的重要因素。正确运用不同性能的食物可以使人体顺应气候变化,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因地制宜,是指要根据不同的地域选择适合的饮食。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差别较大,其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不尽相同。如东南沿海地区潮湿温暖,适宜清淡利湿的饮食;西北地区寒冷干燥,适宜温热甘润,长于散寒养阴润燥的食物。 因人制宜,是指因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随着年龄的变化和体质的不同而有明显区别,应根据不同体质,有选择性的摄入食物,则可起到防病治病,保持健康的作用。如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宜选用性质平和,易于消化、又能健脾开胃的食物,而应慎食滋腻峻补之品。老年人气血阴阳渐衰,宜多选用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凡过寒过热及难消化的食物均应慎用。 所以,中医饮食养生始终将人体视为有机系统,并将人体置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大系统中统筹兼顾、辨证施治。 四、治未病论 一般人多不重视疾病的预防,而重视既成之病,更重视急危重症。中医学认为,高明的大夫能治病而未发,水平中等的大夫可治疗病之已成,而水平低劣的大夫只能挽救急危重症,即所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已乱”。中医强调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就要给予积极防治。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可见中医学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对于已经出现的病症不仅要防止其进一步加重,还要防止出现并发症或其他严重疾病,此即所谓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另外,为了积极防病,就要精神内守,少私寡欲以养心,小劳锻炼以养身,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可见治未病,不仅要从生理上积极防御,更要从心理上掌握平衡,这才是最好的养生。中医的饮食养生更要遵循这一理论,注重平时的身心调养,如见鼻流清涕、喷嚏等感冒风寒初起症状,就可以内服生姜大枣汤辛温解表发汗则愈;又如对于秋冬易发的咳嗽、哮喘等疾病在夏天未发病时就采用饮食、针灸等方法积极预防,即所谓“冬病夏治”。 五、阴阳平衡论 中医认为万事万物皆可分阴阳,人体也不例外,一个人的阴平阳秘,乃是养生之要诀。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中医饮食也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律,权衡人体本身、人体生理与心理及人与自然环境的阴阳盛衰之情而合理配伍。而平衡阴阳,逆从标本,泻实补虚,乃是养生和治病之道。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为防止出现阴阳的偏差,为保持阴阳的平衡,应尽可能食用多种食物,而使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避免偏食。谷物、动物、蔬菜、水果,在膳食中均尽可能占有适当比例、以保证机体的需求。嗜食某种食物可致使体内某些食物缺乏而引发疾病,如过辛辣温热性食物,即可产生口渴咽干,腹痛便秘等。我国古代医学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曾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诌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可见尽管食物都有营养机体的作用,但因其性能不同,偏嗜不仅起不到营养作用,反而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乖戾而危害健康。 另外,还要饮食有节,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唐代孙思邈谓“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并告诫人们“夜勿过醉饱”。还有的医家认为应茹淡食,即饮食宜轻清甜淡。如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朱丹溪甚至强调吃素食,认为素食不仅可以养身,而且可以陶冶性情,少私寡欲,对于健康长寿大有裨益。《菜根谭》中也认为“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可见古代医家已将清淡饮食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总之,平衡膳食是食疗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原则。 第三节 中医养生常用饮食及其分类 为维持人体的健康和长寿要注意饮食中营养的合理搭配,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还要先熟悉一下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可将饮食分成如下几类: 一、按四气分类 食物,按照中医学四气五味理论大多可分为寒、热、温、凉四性,以及介于温凉之间无明显偏颇的平性,但通常只是将食物的四性分为温热和寒凉两大类。 1.寒凉类食物 性寒凉的食物大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生津、凉血、解毒等作用,可以保护人体阴液,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如葡萄、西瓜、黄瓜、冬瓜、甘蔗、番茄、藕、梨、苹果、桑葚、香蕉、萝卜、橙、柚等。 2.温热类食物 性温热的食物大多具有温经、散寒、助阳、活血、通络等作用,可以扶助人体阳气,改善阳虚体质,减轻或消除阳虚体质相关疾病如风湿、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如羊肉、狗肉、生姜、高良姜、小茴香、蒜、大葱、辣椒、花椒、胡椒等如生姜大枣葱白汤可以祛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3.平性食物 平性食物的作用缓和,无明显副作用,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症见神疲乏力、大便稀溏、水肿、小便不利、带下量多等。如茯苓、薏苡仁、莲子、芡实、白扁豆、山药、豇豆、黑豆、木耳、百合、花椰菜、马铃薯、鹌鹑蛋、猴头茹、胡萝卜、大白菜、无花果等。 二、按五味分类 按照中医学基本理论,所有的食物均可分为酸(涩)、苦、甘、辛、咸、淡等六大类,但习惯上仍称为五味。不同味的食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分述如下: 1.甘味食物 甘味食物具有补益虚损、健脾养胃、缓急止痛等功效,用于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状态以及五脏六腑虚弱、气血不足、运化无力等所导致的诸多病症。如用大枣健脾补血、甘蔗补阴生津、冰糖润肺止咳等。 2.淡味食物 淡味食物具有健脾渗湿、利尿消肿等功效,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脾胃虚弱等病证。常用淡味食物有薏苡仁、粳米、白扁豆、莲子、芡实、山药、冬瓜、茯苓、葫芦等。 3.咸味食物 咸味食物具有泻下通便、软坚等作用,用于治疗肿瘤、症瘕积聚、便秘等。如海带、海藻、海蜇、紫菜、淡菜、海虾、海参等。 4.酸(涩)味食物 酸(涩)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泻、涩精止遗等功效,多用于肺失肃降、肝阳上亢等所致诸症如眩晕、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带下等证,常用食物如乌梅、五味子、橘子、苹果、葡萄、核桃皮、芡实、石榴等。 5.辛味食物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化湿、开胃等作用,多用于感冒、气滞血瘀、纳呆或纳差、水肿等症。常用食物如大葱、生姜、芫荽(即香菜)、荆芥、薄荷、藿香、橘皮、洋葱、大蒜、花椒、胡椒、桂皮等。 6.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具有燥湿、止泻、止咳、平喘等功效,多用于咳喘、泄泻、便秘、口疮等病症。常用食物如金银花、菊花、苦瓜、莲子心、蒲公英等。 三、按功效分类 (一)补气类 大枣、百合、花生、山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手掌参、黄芪、蜂蜜、粟米、黄豆、栗子、冬虫夏草、粳米、番薯、山芋、白扁豆、樱桃、牛奶、牡蛎肉、南瓜、甘蓝、香菇、马铃薯、无花果等。 (二)补血类 枸杞子、当归、三七、荔枝、龙眼肉、红糖、桑椹子、黑芝麻、阿胶、鸡蛋、大枣、酸枣、胡萝卜、松子、菠菜、紫河车、猪瘦肉、羊肝、甲鱼、海参、干贝、乌骨鸡等; (三)补阳类 核桃仁、枸杞子、韭菜、大蒜、洋葱、花椒、胡椒、肉桂、肉苁蓉、锁阳、海参、海虾、淡菜、洋葱、鳗鱼、鲈鱼、鲢鱼、鹿肉、羊肉、狗肉、狗肾等。 (四)补阴类 梨、西瓜、黄瓜、大白菜、甘蔗、百合、银耳、鲜藕、莲子、板栗、山药、松子、牛乳、小麦、大麦、黑豆、燕窝、番茄、黑芝麻、苹果、葡萄、龟肉、鳖肉、牛骨髓、甲鱼、乌鱼等。 四、现代医学常用食物分类 (一)降血脂类 荞麦、燕麦(两种麦类均可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小米、薯类、苦瓜、冬瓜、菠菜、胡萝卜、茼蒿、芹菜、胡荽、空心菜、荠菜、苋菜、油菜、马齿苋、荸荠、茭白、竹笋、茄子、枸杞、玉竹、黄精、紫菜、海蜇皮、海参、淡菜、蛇肉、龟、鳖、鲍鱼、黑木耳、白木耳、黑芝麻、石榴、西红柿、洋葱、大蒜、豆类、海带、蘑菇、玉米、山楂、苹果等。 (二)降血压类 菊花、海蜇皮、丝瓜、芹菜、山楂、荷叶、桑叶、菠菜、葛粉、芋类。 (三)降胆固醇类 水果、蔬菜、坚果、豆类和大豆、全麦、橄榄油、大蒜、红酒、瘦肉、鱼类、山楂、胡桃、亚麻籽。 (四)软化血管类 黑木耳、芹菜根、山楂、生大蒜、洋葱、食醋、芹菜、小米等 (五)补钙类 黄豆、牛奶、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奶酪、鸡蛋、虾皮、芝麻、海鱼等。 (六)降糖类 银耳、百合、荸荠、山药、莲子、茯苓、核桃仁、扁豆、枸杞子、丝瓜、冬瓜、芹菜、海带、马齿苋、玉米、甲鱼、兔肉、海蚌、泥鳅、鳝鱼、鸡、鸡蛋、鲜贝、香菇、竹笋、瘦猪肉、黄瓜、苦瓜、西红柿、银耳、洋葱及新鲜绿叶蔬菜,豆类及其制品。 第四节 亚健康人群的食疗 亚健康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又称之为“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潜病状态”等,相当于中医狭义的“未病”范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65%左右,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亚健康状态既可继续发展为疾病,也可经自身调节或治疗而恢复健康。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主要有:①躯体症状:头昏、头痛,低热,两目干涩,胸闷气短,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脘腹痞闷,胁肋胀满,纳谷不馨,纳差,腰膝酸软,性事淡漠,面色无华,毛枯发落等。②心理症状: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懊恼焦虑,失眠健忘等。③社会表现: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④检查化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血粘度升高,某些免疫指标下降等。 中医将亚健康人群分为若干种体质类型,其中以偏虚性体质者为多,但也有痰湿体质、血瘀体质等实证体质。根据不同体质调整适宜饮食,有针对性地采取最佳食养方案,以便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各种体质,使其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体质状态。以下将各类典型的偏虚体质食疗方法分述如下: 一、阳虚体质人群的食疗 阳虚体质是以心肾阳气偏衰,热量不足,脏腑机能减退,抗寒力弱等为主要生理特征。即所谓的“阳虚则寒”,主要表现为面白少华,口淡不渴,形寒喜暖,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淡胖嫩、边有齿痕,右尺脉沉弱无力等。遵照“寒者热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应配伍辛甘温热的饮食,尽可能减少寒凉酸涩等食物,以助其阳气的生成和壮大。 二、阴虚体质人群的食疗 阴虚体质是以五脏阴精亏虚、虚火上炎或阳气上亢的生理特征,即所谓的“阴虚则热”、“阴虚火旺”等,主要症状表现为形体消瘦,面颧潮红,午后低热或夜热早凉,口干咽燥,口渴喜冷饮,五心烦热,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夜难入寐,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女子月经先期、色暗量多,舌质红瘦,苔薄少,左尺脉细数等。遵照“热者寒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应配伍甘寒凉润的饮食,尽可能减少辛甘温燥类食物,以助其阴津的滋养。 三、气虚体质人群的食疗 气虚体质是以五脏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弱的生理特征。气虚质的人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多汗自汗,易于外感,纳差或纳呆,大便溏薄或飧泻,舌淡苔白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右寸关虚缓。气虚体质之人往往五脏皆有虚损,尤以脾、肺、肾为甚,因而其饮食治疗原则是侧重补益脾、肺之气,兼顾心、肝、肾之气,所选用的补气食物多归属脾、肺经为主,有的兼顾心、肝经,多选择甘温类食物以补元气虚损。 四、血虚体质人群的食疗 血虚体质是以营血不足、濡养功能减弱为主要生理特征。血虚体质之人常因脾胃虚弱,生化不足以及劳心劳力过度,暗耗阴血等原因所引起,血虚不能濡养脏腑,常表现为颜面、眼睑、唇甲苍白,须发早白,两目干涩,眩晕乏力,失眠健忘,多梦易惊,女子月经量少、后期,左寸关脉细,舌淡等。血虚体质之人往往五脏皆亏,尤以心、肝为甚,采取补气生血法或滋阴养血的食疗法多能改善其体质。 第五节 饮食禁忌 不同食物均有各自的特性或偏性,因此在防治疾病时应根据辨证施食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食物,如果应用不恰当或滥用,不但不能养生和防治疾病,而且可加重疾病或导致其他疾病产生,此即所谓“吃能致病”。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中告诫:“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有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故用相宜食物治病养生,称为食疗或食养,而不相宜食物则应禁之,称之为忌口。饮食禁忌可分为如下几种: (1)配伍禁忌 有时为了改善饮食的色香味或提高某方面的功效,常将不同食物搭配起来食用,但有些食物不宜在一起配合应用,即所谓配伍禁忌。如据中医文献记载,柿子忌螃蟹,鳖鱼忌苋菜,猪肉反乌梅、桔梗;狗肉恶葱;羊肉忌南瓜;鳖肉忌苋菜、鸡蛋;螃蟹忌柿、荆芥;蜂蜜忌葱等等。这些配伍禁忌有必要运用现代科技作进一步研究。 (2)胎产禁忌 妇女胎前产生饮食应有不同。妊娠期应忌食有可能导致流产的食物如螃蟹、海带、甲鱼等,同时还要忌食寒性滑利的木耳、山楂、荸荠、马齿苋、薏苡仁等食物。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马齿苋、山楂均可促进子宫收缩,有诱发流产的可能。另外,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机体的阴血相对不足,而阳气则偏盛,因此凡辛热温燥之物不宜食用,即所谓“产前宜凉”。产后随着胎儿的娩出,气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机体常呈虚寒状态,同时多兼见瘀血内停,此时凡属寒凉、酸收、苦燥之品均宜禁食,故有“产后宜温”之说。 (3)因时忌口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的变化,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载:“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饮食也应注意避忌,如民间谚语有“晨起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如砒霜”;“夏吃萝卜冬吃姜,必劳医生开处方”等就是最好的说明。 (4)因病忌口 指患有某种疾病,某些食物在此期间不宜食用,如患哮喘、疮疡、荨麻疹等皮肤疾病者不宜食鸡、鱼虾等辛辣发物;阴虚火旺者应忌辛辣动火伤阴之品;虚寒性泄泻应忌一切生冷酸寒之品。 (5)因药忌口 中医食疗中常将食物与药物一起应用,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突出药食同源的优势,发挥中医特色,以防治疾病或改善亚健康状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部分食物与药物同用会降低中药原有的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人参恶黑豆、山楂,忌萝卜、茶叶;鲫鱼与厚朴,海藻与甘草等。 (6)因饮食不洁而忌 即不应食用不洁净的饮食,如发霉、腐烂、变质的食物。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迎合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制造出许多不健康饮食,而且将不少原为绿色食物的变为有毒或有害食物,如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均需严格忌口。详附如下: 附: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油炸类食品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 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二、腌制类食品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黏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 3热量过多、其他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只有热量,无其他营养成分。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其他营养成分低。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 1.含大量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十、烧烤类食品 1.含大量三苯四丙吡(三大致癌物质之首); 2.一只烤鸡腿等于60支烟的毒性; 3.导致蛋白质碳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
本文档为【第三篇 饮食与保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68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4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08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