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最新电大【语言学】重点专科必备考试必考重点

2019最新电大【语言学】重点专科必备考试必考重点

举报
开通vip

2019最新电大【语言学】重点专科必备考试必考重点电大【语言学】考试小抄 1、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即一个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功能特点。例如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非常”修饰,所以能同“非常”组合一般都是形容词,例如“伟大”可以说“非常伟大”。 2、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二者有哪些区别?举例说明。 答:一、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是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词形、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二、词缀和词尾的区别:第一,位置不同,词缀可以再词根的后面,也可以在词根的前面。如un在词根前面,ness在词根后面,词尾只能在词的末尾出...

2019最新电大【语言学】重点专科必备考试必考重点
电大【语言学】考试小抄 1、划分词类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什么?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即一个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功能特点。例如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非常”修饰,所以能同“非常”组合一般都是形容词,例如“伟大”可以说“非常伟大”。 2、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二者有哪些区别?举例说明。 答:一、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是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词形、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二、词缀和词尾的区别:第一,位置不同,词缀可以再词根的后面,也可以在词根的前面。如un在词根前面,ness在词根后面,词尾只能在词的末尾出现,如es;第二,功能不同,词缀是构词语素,可以构成新词,词尾是改变词语素,只能改变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 3、马路宽和宽马路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样的语法手段体现的? 答:一、马路宽这种结构式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马路宽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二、宽马路这样结构式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期中马路具有被修饰这样的语法意义。三、同样的语法单位组成的结构,反映了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是通过不同的词序语法手段来体现的。 4、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答: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预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二、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5、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语言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服务对象看,语言不是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位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没有阶级色彩。第二,从语言自身结构来观察,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第三,从语言的产生的社会大环境来看,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 6、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是不是每个基本词都具有这些特点? 答:基本词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灯、电视、电话、电流、电力、电线、点解、放电、发电”等词。基本词汇的这三个特点是酒基本词汇系统整体而言的,并不是每个基本词都具有这样三个方面的特点。一般地说,全民常用和稳固是每个基本词都具有的特点,而具有构词能力不是每个基本词都具备,有些基本词构词能力非常强,例如“山、水、土、人”等,有些基本词构词能力弱一些,例如代词“你、我、他、它”和数次、语气词、助词等构词能力就比较差,但是它们很常用,而且稳固所以仍然是基本词,属于基本词汇中的成员。 7、农民有农民的语言,地主有地主的语言,这是不是说语言有阶级性? 答:语言没有阶级性,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为大众服务;第二,语言的结构没有阶级性;第三,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至于说农民有农民的语言,地主有地主的语言,那是指思想意识而言的,不是指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这个特点? 答:一、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期中词汇发展速度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比较慢。二、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地区也不相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有的的确不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文化,从而形成地域方言。三、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 9、有人说预言是自然现象,有人说语言是社会现象。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二、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称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三、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可见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10、简要说明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的异同。 答:一、相同点:都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约定用甲代乙,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一般符号的构成系统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的系统非常复杂,可分为不同的层级。第三,语言符号系统含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 11、聚合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聚合关系的实质就是结构单位在同一组合位置上的替换关系。词的聚合关系可以为我们生成新的句子提供无数选择的可能。运用聚合关系,我们可以很容易造出许多句子。例如“小王看书”,其中“书”与“报、电视、电影、图片”等具有聚合关系,因此可以替换造出“小王看报、小王看电视、小王看电影”等句子。如果没有聚合关系,难以掌握。所以聚合关系为我们掌握语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12、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答:一、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称。二、不同的语言,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特点,例如“书”,汉语用语音【shu】表示,英语用音节【buk】表示。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long】,在英语中表示“长”,在汉语中表示“龙”等意义。 13、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词义为什么有模糊性特点? 答:一、词义的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二、词义的模糊性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14、为什么说意译词不是借词? 答: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部借自外语,是外来词,例如“沙发、吉他”,其中各个记录各个音节的汉字都是纯粹的记音符号,与字义没有关系,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构成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例如“电视、电影、电话”,虽然其观念是外来的,但是采用了汉语的构成材料和规则构成,属于新造词而不是外来词。 15、简述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的区别。 答:一、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二、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因为这些差别,所以古代的语言学处于附庸地位,不是独立的学科,而现代语言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缘性学科。 16、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举例简要说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指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二、词义概括性具体表现在词义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这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17、举例说明什么是复合词、派生词。 答: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例如“围墙、拖鞋、地震”都是复合词。派生词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例如“老虎、凳子、绿化”等。 18、怎样认识音位的含义? 答:音位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并且进而区别词的意义。第二,位是属于具体的语言或方言的。考察音位的作用,是否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是否区别意义,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分析,否则,音位的分析就没有意义。第三,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所谓最小的,就是不能再切分,比如汉语音节zhuang,可以切分出声母zh和韵母uang,而韵母还可以切分成u、a、ng三个因素来,所以zh、u、a、ng才是最小的单位。 19、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答: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0、简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作用。 答:一、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结构的基本法则,是以较小的单位组合成较大的单位必须遵守的。二、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它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所以,聚合关系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 21、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比较语言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一般称之为语文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只是别的学科的附庸。语文学时期的学者,对语言的研究多是主观的规定和臆测,缺少客观的描述和检验,研究对象往往仅限于书面语,目的是校勘古书,解释传统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不准违背古人的说法,忽视语言本身的结构与发展,更不理解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社会功能。历史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既注意语言古今的对比,又注意现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当代活的语言的研究,运动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考察语言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作出了谱系分类。所以,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历史比较语言学所采用的比较方法,给其它学科以很大的影响,像比较法学、比较宗教学、比较史学、比较文学等学科,都是仿效比较语言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建立的,这可以说是语言学对社会科学的一大贡献。代表人物:拉斯克、施莱赫尔等。 22、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研究的成果.2,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的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3,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样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与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23、什么是词语替换?产生词语替换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词语的替换就是用一个词语代替另一个词语,而其所指称的现实现象不变。二、词语替换的原因是:第一,社会的因素,如把有歧视意味的“戏子”、“马弁”替换为“演员”、“勤务兵”;第二,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在现在汉语中大多变成了双音节词,如“鹰-老鹰”、“龟-乌龟”等。 24、语音有哪些属性?简要说明。 答: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三种属性。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同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一样,是物体振动周围的空气产生音波,发出声响,具有音高、音重、音长、音色四个要素,从生理属性看,语音是人体发音器官协调作用下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发音体、共鸣腔三个部分。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合称语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对而言。社会属性说明音素的功能作用,这种作用是由社会赋予的,所以社会属性石语音的本质属性。 25、什么是体?什么是级?简要说明英语表示体和级的形态变化。 答:一、体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二、级是表示兴致或属性在成都上的差异的语法范畴,英语形容词、副词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之分。三、英语表示体的形态变化一般是:普通体用动词原形,进行体附加词尾ing,完成体附加词尾ed,表示级的形态变化时:原级用原形,比较级附加词尾er,最高级附加词尾est。 26、什么是基本词? 答:基本词是语言词汇中的核心部分词,是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那部分词。 27、多义词的意义是怎样派生出来的?为什么多义词的使用不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答:一、一个词开始总是单义的,在使用中,与之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示,它就变成了多义词。二、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于是就共用一个词表达,原来的词就派生出了新的意义。三、多义词的使用不影响意义的理解,因为在具体的句子中,忧郁上下文的限制,多义词就只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其他的意义就排除了例如“打”,在“打毛衣”中是编织的意思,在“打酱油”中是购买的意思,谁也不会把意思弄反。 28、为什么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答: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很多,像旗语,手势,红绿灯,色彩,音响等,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传递信息,起到沟通作用,而在现代社会,像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交通工具,甚至还可以不改变语言的有声特质,传递信息既快又广,但这些工具,远不及文字那样方便,不及文字使用范围那样广,文字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语言的功能,这是其他语言辅助工具所不能比的,所以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29、举例说明什么是形态?并举例说明形态变化有哪几种情况? 答:一、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词语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例如英语单词book表示单数,如果要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就要在词后附加s构成books表示。二、形态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附加词尾,主要是在词干后面附着成分,表示某种词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后面加上ing、ed分别表示进行体和过去时;第二、内部屈折,即通过词的内部的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构成语法形式,如英语名词woman的复数形式,是把元音码a变成e,词的读音变成了【wimin】;第三、异根,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I的宾格是me,we的宾格是us。 30、语法范畴有哪些特点?试举一例说明。答: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比如比较级和最高级不同,但是都属于级这一范畴。二、同意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比如数的语法范畴有单数和复数,但是一个词选择了复数形式,就绝对不是单数,反之亦然。三、同意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31、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huo(活)”,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由语言作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决定的。每种语言,其语言单位的组合顺序是有一点规则的,同事,不同的语言虽然有不同的音义组合关系,但各种语言音义组合关系相对而言是固定的,大家都必须共同遵守。 32、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他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答:人类创造语言为什么选择语音作为符号的形式呢?这主要是音位。第一、语音这种形式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每个人随时都能发出来的走到哪里就可以带到哪里,使用非常方便。第二、语音的容量大,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可以表达任何意义内容。第三、语音形式的表达效果也是最好的,它可以是大声疾呼,也可以是轻言细语,可以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有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 33、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 答: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受.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34、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答: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言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如描写汉语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36、语言有哪些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每个社会,无论它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还是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同时语言又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类无法思维,也无法把思维成果表达出来。 37、人类语言本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答:人类的语言本领是后天获得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一个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语言,具备语言本领,离开了社会,哪怕他是一个天才,他也不会说话。如果一个人先天就具有语言本领,那么就应该是所有人都说相同的语言才是,而实际上是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社会,就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中国孩子从小生活在中国,就会说汉语,而不会说英语,如果从小在英国出生长大,则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言本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社会环境是最好的语言老师。 38、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什么特点? 答:语言符号的形式就是语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意义就是通过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的内容。比如中国人说“灯”,这个语音形式代表的意义就是“照明用具”。形式和意义之间具有任意性特点。 39、为什么人类会有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答:人类之所以有多种多样的语言,是音位不同民族在创造语言时,选择了不同形式的符号表示意义,形成了差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人类社会有这样多的语言,正好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40、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心是什么?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答:一、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二、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三、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 4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他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比如运动场上,篮球教练用手势表示谁犯规,谁发球等内容,不用语言;部队用长短不同的号声表示起床,集合,冲锋,撤退等信息;在海上,船与船之间用旗语传递信息等等.但是,这些工具远远没有语言运用那样便捷,而且使用也受到限制,使用范围有限,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什么交际工具,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离不开语言基础,它们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代替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这些信息手段的产生,可以说,语言是一切交际工具的基础.因此,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毫不奇怪了。 42、语言和思维有怎样的关系? 答: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认识现实的过程。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是共同发展的。 43、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答:一、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至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二、同一般符号的构成相比较,语言符号式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经过组合可以生成数量无限的句子。而其他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三、复杂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完蛋”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44、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你认为谁的观点对呢?为什么? 答: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各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且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 45、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 答:一、一种语言的组合规则是有限的。二、一种语言的构造材料是有限的。 46、什么是语言的结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请以汉语为例加以说明。 答:一、语言的结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号构成的装置。二、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三、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例如汉语的底层是30个左右的音位,他们组成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47、为什么说语言没有阶级性?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一视同仁地为人类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不分阶段,也不分阶层,所以语言没有阶级性。二、如果说语言有阶级性,那就等于是说工人有工人的语言,资本家有资本家的语言,这样一来,工人和资本家之间根本就无法进行交流,联系就会中断,工人也不可能与资本家进行斗争,因此语言没有阶级性。 48、为什么说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答: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因此语言的发展变化必然要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成员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同时又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当社会发展引起语言发展变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随社会的融合而融合,总之,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49、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比如因素组合成音节,音节代表语素,语素组成词,词组成句子;二是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三是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成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具有某种功能不能孤零零的,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语言单位的组合与聚合,体现出了语言的系统性。 50、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这三个音节中的a,具有互补关系,不产生对立,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区别意义的作用,互相替换并不影响对意义的理解,所以归纳为一个音位。 51、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举例说明。 答:符号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是由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符号,都要有一定的外在形式,这样才能让人知道它的存在,同时还要代表一定的意义,这样它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符号是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不可缺少。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其外在形式是色彩,意义是红灯表示停止,绿灯通行。 5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用不同的语言表示某一具体事物,比如把“xie zi”(鞋子)说成“wa zi”(袜子)?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用不同的语音表示某一具体事物,它是指在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最初是任意的,一旦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结合起来,固定地表示某个事物,得到了社会成员的认可,已经约定俗称了,那么就具有了强制性,大家就得共同遵守,个人无权更改。因为如果人人都可以任意地、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代表相同的意义,各行其事,那么语言将无规则可言,互相之间就无法交际,语言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意义。 5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 ,什么是互补。 答: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几个音质上有差别的音素互相替换后,能够改变词的语音形式,能够区别词的意义,那么这几个因素就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54、元音的音质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答: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共鸣腔里面最主要的是口腔,一般元音的差别正是决定于口腔的不同形状.口腔改变形状不外三个办法(1)把嘴张得大些或者小些.(2)把舌头往前伸或者往后缩.(3)把嘴唇撮起或者展平.舌头和下颚相连,嘴张得大,就是舌头的位置低;嘴张得小,就是舌头的位置高.所以上面三个办法可以归结为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元音的音质就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音素决定的.例如,发音 i 时,舌位较高,靠前,双唇展开,发 y 时,舌位高,前,双唇拢圆。 5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a ba”、“ma ma”表示,英语用“father”、“ma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答:同样的意义内容,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音形式,这是不同的社会习惯决定的,是不同的民族在创造这个词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语音形式,各个社会的成员约定俗成的,因为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是任意的,非本质的,所以不同语言之间出现这样的差异就不奇怪了。 56、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不平衡性的特点? 答::第一,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应出来,比如一个新事物新观念产生了,要进入交际领域,首先就要有个名称,就必然要在词汇系统中反映出来,而社会现象,事物,观念的产生与消失,是经常发生的,在词汇中以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发展变化等种种形式.第二,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比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楼盘,楼花,按揭,写字楼"就是从"台港-广东-内地"这样传开的。 57、人类发音器官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动力部分控制气流的进出,为发音提供动力;发音部分主要是发出声音,这部分起主要作用的是声带;共鸣腔部分包括口腔和鼻腔、咽腔,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发出各种各样的音素。 58、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具有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答: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们在汉语中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言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同样的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刀子”和“稻子”,就是通过声调区别的。音重也可以区别意义,比如轻重音就是由音重的变化形成的,比如“莲子”和“帘子”中的“子”,音重不同,意义就不一样。 59、什么是时? 答:时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英语中的时分现在时,过去时,未来时三种。时的表示方式是:现在时用动词原形,但是单数第三人称有人称变化;过去时是在动词后面附加词尾ed表示,未来时是在动词前加助动词shall表示。 60、简述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答:元音和辅音有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要受阻碍;第二,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部分保持紧张;第三,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此外,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与否和发音时时间持续久暂观察二者的区别。 61、举例说明词的定义的内涵。 答:词具有造句的功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好”,可以说“好生活”,也可以说“生活好”,“好”在这里都充当了句法成分,这里语素所不具有的功能。并且词又是最小的,不能再分解的造句单位,这里把词同词组区别开了。 62、不同音质的声音是如何形成的?不同音质的语音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不同音质的声音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音体不同,二是发音方法不同,三是共鸣腔形状不同.不同音质的语音的形成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呼出气流是否受阻,在什么部位受阻,二是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三是声带振动与否。 63、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第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没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语言;第二,语言是社会独有的,人类社会以外,没有语言,动物没有语言。 64、音素与音位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一般地说,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没有音素,也就谈不上音位了。一个音位,总包含着好几个音素,音位是对发音近似并且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数个音素的概括:音位是一般的,音素是个别的,一般总是通过个别来表现。一个音位,在具体的音节中总是表现为具体的一个音素。可以这样说,音位实际上是抽象的,语素则是具体的。就像“人”这个词,总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展示其意义的。音位和音素的关系也正是如此。 65、音位和音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一、二者的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所以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它的身份往往是双重的,从一个角度看是音素,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音位。二、划分音素的目的是认识语音单位的构成特点,弄清音素与音位的区别,划分音位的目的是认识语音单位在语言体系中区别意义的功能。三、音位的划分离不开音素,要以音素为基础,一个音位,实际上是对好些个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的概括。离开具体的音素,就无法归纳音位了,因为一个音位,在一定的语境中,都要通过具体的音素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声母b、p、h,从自然属性角度看是音素,从社会属性角度看是音位。 66、举例说明什么是合成词。 答: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例如“山峰、革命、大家、环境、根子、chairman、classmate、sadness”等。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的性质,合成词又分两类;一类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叫做复合词,例如“台灯、金色、夸口、breakfast、bookcase、everyday”等;一类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一般在词首或词的后面,例如汉语中的“老师、阿哥、作者、氧化”等,英语中的“happiness、teacher、unlike”。 67、简述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 答: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等等。选词要求在词与词组合时,各个基本结构的一定位置上要求与其功能相当的词类,例如述宾结构的述语位置,要求出现动词,又如汉语语气词“啊,吗,呢”等,只能出现在句子末尾。词序就是词在线性组合中的先后顺序,词序不同,体现出的语法意义就不同,例如“大中国”和“中国大”,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虚词也是重要的组合手段。同样的词语,用不用虚词,用什么样的虚词,也能体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就是词的形态变化,是表示意义的重要 手段。 68、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答: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具有任意性,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示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表示,这之间是没有天然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不符合逻辑的,因为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的结合是由一定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规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人类语言来进一步认识这一点,同样的意义,不同的语言选择的语音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表示“成本的著作”这样的意义,汉语用【su】表示,英语用【buk】表示,这正是语言任意性的表现。 69、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答:语言其实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意义构成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是由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统一构成,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意义是语言的内容.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统一于一体的,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存在条件:没有语音形式,语言无所依附,无法让人感知,根本不可能存在,更别说交际运用了:没有意义内容,语音形式存在就失去意义,也没必要存在了.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 70、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答: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上鼻辅音构成,其它辅音不能出现在音节末尾,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的声调。在韵母中,有的音节没有韵头和韵尾,但决不会没有韵腹。 7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一、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常用性,如“人、看、手、水”这些词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都使用;而是稳固性,很少变化,如“人、山、火”这些词;三是构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道、地理、土地、山地”等词。二、基本词汇义的三个特点互相影响,它的全民常用性要求它保持稳定,同时也被用来构成新词,构词能力强使基本词汇在使用上更为普遍,这又强化了全面常用性。 72、举例说明什么是性、数、格。 答:性的语法范畴是属于名词类的词所具有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大多有这种语法范畴。数的语法范畴一般为名词类的词所有,表示现实中的事物的数量关系,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格表示表示名词和代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与其他词的语法关系。 73、举例说明合成词的类别。 答:合成词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构成,如“工人、农民”,派生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例如“老师、读者”。 74、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有哪些本质区别? 答: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是由本质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类语言的单位是明晰的,动物的语言分析不出单位来;第二,动物语言的任意性往往只局限于一个题目,不能与人类语言的任意性相比;第三,人类的语言是分层的,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分级,可以互相组合,动物的语言不能分析,没有结构,更不用说分层了;第四,人类语言是开放性的,动物语言是封闭性的;第五,人类语言是后天学会的,动物语言能力是天生的;第六,人类语言表达的内容不受时空局限,动物的语言则受当时当地环境的局限。 75、某电视台播出了一个新闻,说是有个人养了一只鹦鹉,它不但能向人问好,还能扯着嗓子背诵。。。 答:鹦鹉不会说话,无论多聪明的鹦鹉,它都只能机械地模仿人类的语言,复述人类教给它的语言,但是它根本不能领会它所说的话的真实含义。同时,鹦鹉不能像人那样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不能利用词语重新组织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成语“鹦鹉学舌”讽刺某些人只能人云亦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鹦鹉“讲话”是没有思想的。 76、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答:组合规则是符号与符号互相结合时所应遵循的规则。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比如汉语述宾结构,述宾在前,宾语在后,这个组合规则就是客观存在的,是汉语中的客观现实,使用者不能改变这种规则,不能像日语那样把宾语放在述语前面。聚合规则是同样性质的语法单位的归纳规则,是符号与符号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比如同样是述宾这样的组合,我们在不同场合通过潜在的同类词语,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具体的组合来,比如“吃饭、看书、洗衣、打油、买酒”等等。 77、简述语言融合的原因。 答:两个或几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时,必然需要一种共同的交际工具。这是语言融合的根本原因。至于哪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一般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文化较发达的民族的语言成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此外,语言的融合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就是各族人民必须在同一地区生活,并形成杂居局面。 78、“舌头是最令灵活的器官,在发音中起很大的作用。”请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这句话的含义。 答:舌头是口腔中十分灵活的发音器官,其突出作用是通过他的活动,能与口腔许多部位构成阻碍,阻挡气流,改变口腔共鸣器的形状,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来。例如舌尖和上齿龈接触,能发出舌尖前音t,m,l,ts,s等,舌根与软腭接触能发出k,kx等音素,元音i,y,a,o,u,e等也是与舌头的活动位置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舌头的活动来改变共鸣器形状,人类能发出如此复杂多样的声音是无可想象的。 79、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没有语言社会就会解体,不复存在。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际工具,如文字、旗语、电报、电话灯,但它们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三、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8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人类具有抽象的思维能力,对于客观事物,能够经过综合、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概念,比如人类语言中的“西瓜”一词,可以指任何时候的西瓜,任何味道的西瓜,具有抽象概括特点,在概念的基础上人类进而进行判断、推理;二、人类具有发音能力,人类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手脚分工,开始直立行走,发音器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能够发出既复杂又清晰的音来,语言的产生就具备了足够的声音材料。这些能力,都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81、不同的音质是由什么决定的?举例说明。 答:具体来说,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一、发音体,要看声带振动不振动。例如英语bin(仓)中的b和pin(别针)中的p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前者(b)用了声带这个发音体,而后(p)者没有用。二、发音方法,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例如汉语普通话bu(布)中的b和fei(飞)中的f的声音不同,就是音位二者的发音方法不同。发b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f时使上齿靠近下唇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三、共鸣器的形状,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器的不同形状。例如汉语普通话lu(路)中的u和la(拉)中的a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发这两个音时口腔这个共鸣腔的形状不同。 82、现在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什么? 答: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83、举例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答:实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储存着人们对现在现象的认识成果。实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份,有许多还能单说,单独回答问题。如:朋友、美丽、同志,等。虚词意义比较虚,它能帮助造句,一般不单说,不作句子的主要成份。 84、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 答:我们听人说话能分清男女和老幼,主要是靠音高决定的,男子的声带长而且厚,振动频率少,声音较低,妇女的小孩声带较短较薄,振动频率多,声音就高,这样自然就把男女或大人小孩区别开了。 85、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答: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 86、词义的全民性的内涵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答: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反映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是全社会的成员所认可的,自然也就没有阶级性可言。相反,如果词义具有阶级性,同样一个词的意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不同解释,那么交际中必然要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同阶级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沟通的,语言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说词义具有阶级性,就等于说语言具有阶级性,这是十分荒谬的。比如“爸爸、妈妈”这样的词的意义,地主资本家有一种理解,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是另一种理解,试想那怎么去沟通呢?词义的全民性实际上是语言没有阶级性的具体反映,语言属于特殊的社会现象,既不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属于经济基础,没有阶级性,词义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没有阶级性。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词义没有阶级性这一具体问题反过来认识语言没有阶级性的特点。 87、举例说明什么是义素? 答:义素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例如“妇女”由“人、女性、成年”等义素构成。 88、把陈述词变成疑问句,英语和汉语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汉语通常是在句子后面加上表示疑问的语气词。英语主要有两种情况: 答:一、如果谓语是系动词be,要讲其移到主语前面;二、如果句子中有助动词,要将助动词移到主谓前面,如果没有助动词,要在主语前面增加助动词。 89、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答:词义的模糊性不会给交际造成影响,因为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从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中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例如“那个高个子、身材魁梧、宽脸膛、浓眉毛、厚嘴唇的小伙是男朋友”,这之间出现了一系列模糊词语,但听话人根据这些模糊信息综合加工分析,往往能十分容易地从一群人中把那个特定的人找出来,如果使用十分精确的词语去替换上面的模糊词语,反而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只能使听话人迷惑。比如说那个人身高1.785米,重81.5斤,脸膛宽10厘米,唇厚1.5厘米等等,听话人不但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印象,反而模糊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描述人的外形是不需要具体数字的。对听话人来说,一般情况下,他只关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区别的大致特征,而不是具体的数字,像上面描述小伙子的五个特征,可能别的人也具备一两个,但只有他具备全部,这就区别开了。同事,词义的模糊与精确与否也是相对的,只要词义的核心部分明确了就可以,使用语言时,人们需要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主要特征的区别,而不是具体的分界,例如我们说“老人”,约定俗成认为60岁以上就是老人,至于59岁算不算老人,则不是人们理解这个词义关心的,人们只要知道老人的核心意义不同于中年、青年就可以了。 90、简要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答: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不同点: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虽然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但 听的懂,听不懂不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91、什么是基本词汇的能产性特点?举例说明。 答:一、基本词汇的能产性特点是指基本词汇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二、例如汉语基本词汇中的“水”,可以构成“水面、水平、流水、汽水、开水”等众多的词语。 92、举例说明孤立语的主要特点。 答:孤立语是突出的特点是缺少屈折语那样的形态变化,由此延伸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词序严格,词序不同,语法关系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二、虚词十分重要,同样的结构,有没有虚词,意义差别很大;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汉语就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由于没有词形变化作为标志,词序和虚词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雷锋学习”是主谓结构,“学习雷锋”就成了述宾结构;“他们工作”是陈述句,“他们工作吗”就成了疑问句;汉语词汇中,合成词要占绝大多数,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只有很少一部分。 93、“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94、以“unhappinesses”为例,解释什么是词根、词尾、词干、够词语素,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答:一、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它体现词的意义。词尾是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一个词的形式的语素。词干是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具有构词作用的语素就是构词语素,词根和词缀都是构词语素。二、词缀和词尾的区别:第一、位置不同,词缀可以在词根的后面,也可以在词根的前面,如un在前,ness在后,词尾只能在词的末尾出现,如es。第二,功能不同,词缀是构词语素,可以构成新词,词尾是变词语素,只能改变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 95、词义的模糊性是否会影响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答: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到语言交际的准确性。第一,模糊与清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界线有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而这个标准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标准时一个民族共同认可的,互相理解的;第二,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对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从而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例如“那个高个子、身材魁梧、宽脸膛、浓眉毛、厚嘴唇的小伙是男朋友”,这之间出现了一系列模糊词语,但听话人根据这些模糊信息综合加工分析,往往能十分容易地从一群人中把那个特定的人找出来。 96、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结构分类各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是不是一定相同?为什么? 答: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并按照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语言的结构分类是根据句子和词的构造以及句子中词语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的,通常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类。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结构分类角度不同,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互相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同一系属的语言,不一定结构类型也相同,结构类别相同的语言,不一样就是属于同一个谱系。 97、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成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的理由要点:①汉字是语素文字,其结构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汉字字数多,现代汉语用字有1万左右,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通用字有7千,常用字也有3千5百个,这些字要个个都记住是很困难的;第二,汉字笔画繁多,部件多,结构方式多,结构复杂,组合排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是单向行进的,而是多向展开的,因此知道笔画和部件不知道组合方式也不能写出这个汉字来,同拼音文字相比结构规律性差,而且一个字笔画无论多少都只能书写在一个同样大小的方块空间中,非常难写;第三,汉字结构上不表音,没有专门的表音符号,现有的形声字占现代汉字的总数数量比例比较少,形声字的音符在汉字中没有固定的位置,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内或外,或者偏于一角,难以捉摸,而且还有许多多音字,占现代汉字总数的10%,有些多音字有好几个读音,读音多,十分难读,总之,汉字难学难用。②拼音文字结构简单,字母数量少,例如拉丁字母只有26个字母,阿拉伯文字28个字母,俄罗斯文33个字母,日文假名也才50个字母符号,而且字形结构排列有很强的规律性,基本单位同语音联系紧密,或者表示音素,或者表示音节,易学易用,便于国际交流,所以汉字应该改革为拼音文字。   反对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的理由要点:①汉语音节结构简单,词形简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汉字在书面上可以有效地区别同音词,而用拼音文字无法区别,例如《新华字典》中\"至、质、置、志、致、智、制、挚、掷、峙、滞、秩、稚\"等四十多个字形差异很大的汉字,读音完全相同,假如用拼音文字来记录这些语素,只能拼成zhi或加上声调写成zhì,仍然没有字形上的差别,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例如\"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公事-工事-攻势\"四个词读音一模一样,用汉字记录,字形上很容易区别开,用拼音就都是一样,无法区别,中将给阅读带来很多的麻烦;汉语方言分歧,差别很大,而由于汉字同语音联系不是很紧密,记录汉语,不同方言区的人的人都能看懂,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假如不用汉字而用拼音文字,那么各个方言按方音拼写,词形上区别非常大,别的方言区的人根本就看不懂,文字无法起到沟通交际的作用,拼音文字无法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 ②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正好,比如汉语语素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而汉字也是表示音节的,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正好同语素的特点相适应;汉语是孤立语,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没有词形变化,而写法上固定的汉字也是适应汉语的这个特点的。③汉民族文化是汉字的根,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记录汉语,还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比如书法、篆刻、对联、回文诗等,都同汉字的特点密切相关,保留汉字,就是保留汉文化,就是继承汉民族文化,而将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就将割断汉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其结果是毁灭了汉民族文化。废除汉字,推行拼音文字,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因此,汉字不能改革为拼音文字。 98、简要说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1,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规范着口语的发展,起推广共同语的作用.口语::快,脱口而出,语调,节奏,身势,情景等相帮助;用词量窄,句子短,结构简单,有重复,脱节,颠倒等现象,多废话.书面语:没有伴随因素;用词量大,句子复杂,少废话,讲究篇章,连贯,照应.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特有的特点:古今分野不分明;难以起推广共同语的作用2,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 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它也可见于口头,如新闻广播.历史上,一般都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重文轻语",中外都如此,现在情况已经有很大改变.口语也可以像书面语一样异时,异地传播。 99、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答: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音节,一个语素基本上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语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 100、简述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的含义,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 答:一、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二、语言的发展变化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全体成员互相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须臾也离不开的,人们无时不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所以只能渐变。 101、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答: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因为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或句子中,由于前后文的限制,使得它只有一种意义适合上下文的需要,其他的意义都派出了。 102、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 答:(1)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族统治阶级在华北、西北一带相互征伐,各族人民大迁移,经济文化互相交流,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族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汉语。(2)一种语言能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不取决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是一个经济文化地位高的民族成为“胜利者”。 103、简要说明洋泾浜和混合语的异同。 答:相同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不同点: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洋泾浜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不能作为母语学习,而混合语的突出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 104、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作为基础方言? 答:①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②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一些话本小说。这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流传全国,扩大了北方话在全国的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北方话在全国的传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③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来也要多得多,约占整个汉民族人口的70%,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属于北方话区域的人口至少在八亿以上。④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北方话所属地域也是非常广阔的,达数百万平方公里,人们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语言中也是很难找到第二个。⑤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 105、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主要原因跟社会的变化有关。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例如:导弹、登月、污染、集装箱等新词;旧词的消亡是由于旧事物的消失,例如:马褂、顶戴、黄包车等旧词。 106、为什么语音演变规律具有地区性特点? 答:语言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比如,汉语的浊音清化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 107、语言的符号层有哪些成分,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语言的符号层有语素、词和句子三种成分。语素组成词,词组合成句子,每一个组合,上一层级单位都增量翻番,由少到多。 108、什么是基础方言?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基础方言? 答: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称为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事,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109、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答: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次序的改变。如古汉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前置,现代汉语则放在后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中“孰与”今天说“与谁”。 110、词义变化有哪几种情况,任举一例说明其中一种变化。 答:)①词义的发展变化有三种情况:一是词义扩大,就是词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范围比原来要大;二是词义缩小,就是词义所指范围缩小;三是词义转移,即由指称一种现实现象改变为指称另外的现实现象。②例如“江”,古代专指长江,今天泛指江河,就是词义扩大。Pen,古代指羽毛,今指钢笔,是词义转移。 111、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指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个人双语只是社会双语现象的具体体现。 112、借词和意译词是不是都是外来词?为什么? 答: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外来词吸收了原词的语音形式又吸收了意义,属于借词。而意译词只是借用了原词的意义,没有借用语音,构词材料和构词方法都是本民族语言的方式,因此不是外来词。 113、举例说明什么是级,以及英语级的表达方式。 答:级是英语形容词和副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表示性质或属性的程度上的差别的语法范畴,级一班可分为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三种。英语的级的构成情况是: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 114、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答: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出现了特有的量词,如先秦时的“一苇、二矛、三人”,今天要说“一根芦苇、二支矛、三个人”;二是出现了构词词缀,如“着、了、过”。 115、如何判断一种方言是不是独立方言? 答:一、观察使用这种方言的社会和共同语是不是同一的社会。二、语言本身的差异情况。三、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同情况。如果使用者本身就认为是它一种语言中的方言,而不是独立的语言,就不宜强行划分开。 1、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2、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3、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4、符号:就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现实现象的标记和记号。例如十字路口红灯表示停止前进,绿灯表示可以前进,就是符号。 5、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聚合关系就是在语言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6、符号的任意性:指符号的形式和符号的内容的结合时偶然的,没有必然的关系。 7、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8、音位:就是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形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9、语音四要素:指音高、音重、音长和音质。 10、元音和辅音:元音指发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口腔任何部位阻碍二发出的音素。福音就是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收到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11、四呼:指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2、音位的自由变体与音位的条件变体:自由变体指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又叫“习惯变体”。 条件变体,指需要一定的语言条件才会出现的音位变体,又叫“必然变体”。 13、国际音标: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标音符号。形式以拉丁字母的小楷为主,加以补充。在各种音标中,是通行范围较广的一种。 14、辅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就是发福音时,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人类语音有多种发音方法。 15、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16、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 17、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18、语法范畴:就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聚合。 19、形态:在有些语言里,词和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变化的聚合,叫做词形变化,也叫形态。 20、孤立语:也叫词根语,以汉语为突出的代表。 21、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代表。 22、粘着语:也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土耳其语、日语、维吾尔语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23、单纯词与合成词: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24、语法: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 25、构词语素和变词语素:就是改变词的形式的语素,词尾就是变词语素。 26、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7、一般词汇与基本词汇:现代汉语中除去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叫一般词汇,一般是由基本词汇和词根派生出来的。基本词汇就是一种语言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那部分词。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28、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 29、绝对反义词与相对反义词:两个项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中间不能加入其他项,也不可在程度上切分。两个项之间可以加入其他项,或可在程度上切分。 30、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上代表语言的书写符号。 31、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前者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语言社团的一种标志。后者是全民语言在地域上的分支,因地域上的差别形成的语言变体。 32、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33、共同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34、谱系分类:谱系分类法又称“发生学分类法”是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渊源关系,地理位置,亲属关系进行语言分类的方法。 35、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36、双语现象: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7、语言的融合: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38、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 39、克里奥尔语:是指一种混合多种语言词汇,有时也掺杂一些其他语言文法的一种语言,这个词是用以泛指所有的“混合语”。 40、尖团合流: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 41、浊音清化 42、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 43、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因为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44、区别特征:就是一个音位与另一个音位互相区别的发音特征。 导言 1.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 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1. 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 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人义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4. 语言符号依存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5.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6.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图示为:音位?语素à词à句子 7.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 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第三章 语音 1.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2. 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 3.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4. 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5.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6. 宽式标音: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7. 严式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 8. 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9. 乐音/噪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数倍的比例关系的声音,它的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10.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共振峰。 11.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12. 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13. 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14. 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15. 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16. 元音: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发出的声音。 17. 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18. 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有些如唇、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口腭等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 19. 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20. 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和冲破障碍的方式。 21.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22. 音(质)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 23. 非音(质)段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24. 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25. 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26.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27. 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 28. 音位条件变体: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29. 音位自由变体: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 30.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31. 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32. 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33. 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34. 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脱落 35. 元音舌位图:四个极点围成一个四边形,变更口腔的形状所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 36. 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齐口呼:以/ 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 o e /为韵母的主要元音。 第四章 语法 1. 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名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2. 语(词)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3. 词干 :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 4. 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词根和词缀叫构词语素) 5. 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 6. 词尾(变词语素):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7. 词: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8. 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9. 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言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语法研究现在一般分析到句子为止。 10. 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 11.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2. 复合词: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13. 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 14. 组合的递归性:因为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叫组合的递归性。 15. 独体字和合体字:只有一个构字成分的字是独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字成分的字是合体字。 16. 通用--专用词:不受语体限制,能在各种语体通行无阻的词叫通用词;专用于不同语体的词叫专用词。 17. 表情--非表情词:只指称事物、表达概念,并不附带说者对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态度叫非表情词;附带说者态度的叫表情词。 18. 语法意义: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 19. 词汇意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20. 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 21. 直接(组成)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 22. 词类:具体说是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一类词的集合,抽象地说是一组分布环境的总和。 23. 形态(词形变化):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和异根等方面。 24. 内部屈折(语音交替):指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内部屈折。 25. 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 26. 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 27. 语法手段/方式:把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 28. 显性意义: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叫显性意义,分为陈述、支配、修饰、平行关系。 29.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动作和动作—施事"等关系。 30. 上限结构和下限结构:单句与单句组合成复合句叫上限结构;下限结构即单句,包括非主谓句和主谓句,人称句和非人称句,名词句、动词句和形容词句。 31. 直接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直接成分。 32. 句子成分分析法: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33. 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把句子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切为止。 34. 孤立语:又叫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以汉语为代表。 35. 粘着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语言;日语、为其代表。 36. 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 37. 复综语:又叫编插语,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成部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个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难分你我。 38. 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同义;同一个句式所表示的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多义。 第五章 词义 1.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 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3.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其特点是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 4. 词汇意义(词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5. 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 词义的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词义还可以带有褒贬色彩。词义的这种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 7. 单义词和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象,前者叫单义词,后者叫多义词。 8. 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 9. 基本意义: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 10. 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11. 引申: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2. 隐喻:反映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的比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 13. 换喻: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14. 同义词和反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叫同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15. 义素(语义特征):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16. 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 17. 义场(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或聚合体。 18. 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 ?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1. 文字: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以把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2. 笔画:现代汉字成形的最小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 3. 编旁:指的是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就是切分合体字而产生的一级部件。 4. 字母: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 5. 拼音文字:只表音的文字,也可以称为纯语音文字。 6. 意音文字: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文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 7. 象形文字:是记事图画简化的结果,是标记语言中词的初期的文字体系。 8. 表意文字: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9. 形声字: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上另一个字,这个字只表示读音,也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一个字是表意的,另一个字是以假借的方式来表音的。这样的意音文字叫做形声字。 10. 自源文字:指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11. 借源文字: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12. 口语: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13.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 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在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社会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 风格变体:语言因使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的变异。 3. 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4. 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 5. 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6.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7. 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8. 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 9.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10. 共同语:又叫"通语",它是一个民族或部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 11. 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称为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12. 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13. 语言的规范化: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语严重的有些用法虽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在人们的交际中已被广泛使用,那就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加以肯定;至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1. 借词/外来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德律风 2. 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如:电话 3. 仿译词:属于意译词的一种。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如:黑板、牛津 4. 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5. 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语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这种情况叫做自愿融合。 6. 被迫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为了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这种情况叫做被迫融合。 7. 语言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的状态。 8. 语言整化: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几种语言或几种语言因素逐渐接近、统一起来叫语言整化。 9. 语言混合: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是几种言的混合,这种现象叫语言混合。 10. 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的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11. 洋径浜(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当地人在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12. 混合语(克里奥耳语):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洋泾浜就变成了克里奥耳语。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惟一交际语。 13. 国际交际语/国际辅助语:不同国家间由于交际的需要,选择一种或数种语言作为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在国际会议上确定的不同国家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14. 世界语(Esperanto):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1. 尖音和团音: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2. 尖团合流: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 3. 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 4. 语言演变规律/音变规律:语音演变规律是同一语言内部语音层面演变的规律。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 5. 语音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注意:语音对应并不等于语音近似。 6.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历史比较法。 7.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著名的瑞典籍汉学家高本汉是做这一工作而取得重要成就、在汉语史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个学者。 8. 类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 9. 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10. 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就是词义的扩大。 11. 词义的缩小: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12. 词义的转移: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 附:历年试题名词解释及其相关汇总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 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 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 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 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 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 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或者作为符号的形式的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交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约定俗成的。 *依存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9、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10、思 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1、社 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体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12、符 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语言符号:又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 13、组合关系:词和词组合起来的语言链条关系叫~。 *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词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这种关系叫~。 14、语 音:是由人类器官发出的能载负一定意义的声音;是人们赖以实现信息交际过程的物质材料。 15、音 素: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 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16、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乐音?噪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数倍的比例关系的声音,它的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 16、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有些如唇、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主动~;有些如口腭等不能活动的叫被动。 17、音 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类型单位。 音(质)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叫~。 非音(质)段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叫~。 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个完整的体系,叫~。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是这个音位的变异形式,叫~。 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 音位条件变体: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叫~。 音位自由变体: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叫~。 18、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常见的~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 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 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 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 19、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 元音舌位图:四个极点围成一个四边形叫~,变更口腔的形状所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 四 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齐口呼:以/ 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 o e /为韵母的主要元音。 20、语(词)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 词: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叫—~ 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其特点是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 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词根和词缀叫构词语素) 词干 :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叫做~。 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词尾(变词语素):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叫~。 句群:是由句子与句子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语法中的最大单位。 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叫~。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叫~ 复合词: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叫~。 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叫~。 组合的递归性:因为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叫~。 独体字和合体字:只有一个构字成分的字是独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字成分的字是合体字。通用--专用词:不受语体限制,能在各种语体通行无阻的词叫通用词;专用于不同语体的词叫专用词。 表情--非表情词:只指称事物、表达概念,并不附带说者对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态度叫非表情词;附带说者态度的叫表情词。 21、语法意义: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 词汇意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 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叫~。 本 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 基本意义: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叫~。 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 隐喻和换喻:引申的两种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换喻的基础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转义:以词的本义来比喻另一事物,因而双转生出另一种意义,这就叫~。 单义词和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象,前者叫单义词,后者叫多义词。 同义词和反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叫同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22、语言意义:指语言体系中所固有的意义,特点是抽象、概括、多义、相对稳定。 言语意义:指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人们在使用语言交流思想时双方所理解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特点是个别、单义、多变。 23、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 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叫~。 语法方式:把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叫~。 24、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名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构词法:指在词根基础上按一这的构词规则创造新词的方法。 构形法:指以一个词为中心的多种变形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方法。 24、词类:具体说是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一类词的集合,抽象地说是一组分布环境的总和。 形态(词形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内部屈折: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 25、显性意义: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叫~,分为陈述、支配、修饰、平行关系。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动作和动作—施事"等关系。 26、上限结构和下限结构:单句与单句组合成复合句叫上限结构;下限结构即单句,包括非主谓句和主谓句,人称句和非人称句,名词句、动词句和形容词句。 27、直接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 句子成分分析法: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把句子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切为止。 28、孤立语:又叫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以汉语为代表。 粘着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语言;日语、为其代表。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 复综语:又叫编插语,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成部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个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难分你我。 29、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同义;同一个句式所表示的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多义。 30、 语 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 义 素: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义 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 义 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31、文 字: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字 母: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 表音文字:标记语言声音的文字叫~。 意音文字:同时兼采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造字法。 象形文字:是记事图画简化的结果,是标记语言中词的初期的文字体系。 表意文字: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叫~。 自源文字:指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借源文字: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亭子。 32、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在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风格变体:语言因使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的变异叫~。 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叫~。 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34、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时某个词意义移植进来叫~。 仿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叫~。 35、语言的融合: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叫~。 语言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的状态叫~。语言整化: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几种语言或几种语言因素逐渐接近、统一起来叫~。语言混合: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是几种言的混合,这种现象叫~。 36、共同语:又叫"通语",它是一个民族或部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 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叫~。 国际交际语:不同国家间由于交际的需要,选择一种或数种语言作为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在国际会议上确定的不同国家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叫~。 世界语: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双语: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洋径浜(皮钦语):指当地人在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混合语(克里奥耳语):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洋泾浜就变成了~。 37、尖音和团音: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 类 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 Visa-free policy brings Chengdu biz, tourism boost. Making national headlines several times, Chengdu's 72-hour visa-free policy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businessmen since it took effect on Sept 1 last year. The program permits citizens from 51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Canada and Japan who have valid visas and flight tickets to a third country to spend three days in the city. The ca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is the first c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to offer foreign tourists a three-day visa and the fourth nationwide to adopt the policy following Shanghai, Beijing and Guangzhou. Li Zhiyong, deputy dean of the tourism institute at Sichuan University, said the move "contributes to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overseas tourists and raises the city's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policy will also bring direct economic revenue," Li said. "Chengdu has many cultural legacies and is also a paradise for panda lovers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breeding and research center. Three days are long enough for foreign visitors to visit those iconic tourist spots," he noted. The city is home to the remains of the Jin sha civilization that dates back more than 3,000 years as well as the Qing cheng Mountains and the Du jiang yan irrigation system. Qing cheng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the birthplace of Taoism, China's ancient indigenous religion, while Du jiang ya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oldest functioning water-control project in the world. Chengdu ranked third in tourist facilities,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among 60 Chinese cities in a customer satisfaction survey released last year. But, Li added that efforts are still needed to develop more tourism products, improve English services and provide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traffic signs and scenic billboards. Zhao Yun, chairwoman of 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 Southwest China, told China Daily that his colleagues found the policy very convenient. "A British client once flew here and stayed for just one day to check her ordered goods," she said. Zhao was born in Shanxi province, but she has lived in Chengdu for more than 10 years. "My life was like a running race moving from place to place. I also lived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before," she said. "But Chengdu is a place that you never want to leave once settling down. It is now my second hometown," she said. If the environment is further improved, the city will attract more people to visit and live, with the 72-hour visa-free policy and compelling conditions in transportation, culture, climate and cuisine, he said. Foreigners also gave positive feedback on the policy. A spokesman from Dell Inc said the company has a global hub of operation in Chengdu, so the three-day visa "has an immediate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company's business development". Rudy Buttignol, president of the public broadcasting company i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said his work requires frequent travel to Chengdu and the policy "makes the trips easier". Data from the city's public security bureau shows some 100 foreign visitors enjoyed the 72-hour policy by the end of March, most of them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Chengdu also reported robust growth in its overall tourist industry last year. Official statistics show that it received some 150 million tourists last year, an increase of 28 percent from 2012. Around 1.7 million came from abroad, an increase of 12 percent. Total revenue from tourism surpassed 133 billion yuan ($21.7billion). During his visit to Kazakhstan in September,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that China and Central Asia join hands to build a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o boost cooperation. The idea has been widely echoed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becoming an encouraging blueprint for Chinese areas along the Silk Road that has linked Asia and Europe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In the next three weeks, China Daily reporters will travel through the belt in China and in Kazakhstan, Uzbekistan and Turkey. They will show the progres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countries, businesses and peoples on the route. Shaanxi - the start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 has positioned itself as the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which will strengthen China's 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 senior official said. Shaanxi Governor Lou Qinjian said the province is fresh, rich and unique, as it was when it anchored one end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It is the best option for accommodating industrial transfers from East China or the world at large," he said on Wednesday in Xi'an. Lou held a joint interview with 27 media, including China Daily,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interviews entitled Chinese Media Along the Silk Road. The interviews will be in Shaanxi and Gansu provinces and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s well as Kazakhstan, Uzbekistan and Turkey. The media group held the first interview on Wednesday morning in Xi'an,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a trade channel established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linking China, Central Asia and Europe.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 简历 个人简历下载免费下载简历模版总经理简历下载资料员简历下载资料员简历下载 、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哦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文档资料,可以留言告知我们哦
本文档为【2019最新电大【语言学】重点专科必备考试必考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8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