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举报
开通vip

性别社会学第一讲 初识性别 一、什么是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是用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两性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所形成的角色、地位、作用等问题,并借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两性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参政、婚姻家庭等问题。 1、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2、研究内容是同两性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理论学说。 3、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各种两性不平等现象。 二、为什么要开设《性别社会学》课程? 1、为了认识我们的性别身份,或我们的存在方式。女生名字大多寄托着父母要她美好、娴静、可爱、快乐的愿意;而男生名字则反映出家庭和社会对男性获得社会性“成就...

性别社会学
第一讲 初识性别 一、什么是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是用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两性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所形成的角色、地位、作用等问题,并借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两性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参政、婚姻家庭等问题。 1、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2、研究内容是同两性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理论学说。 3、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各种两性不平等现象。 二、为什么要开设《性别社会学》课程? 1、为了认识我们的性别身份,或我们的存在方式。女生名字大多寄托着父母要她美好、娴静、可爱、快乐的愿意;而男生名字则反映出家庭和社会对男性获得社会性“成就”的希望。 2、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的性别结构。 3、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发展困境,对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作出挑战和积极回应。 三、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1、国外。女性学最早出现于1960年代的美国,是伴随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 。196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女性学研究中心。到1990年代,美国有700多所大学建立了女性学系或女性学研究中心,68%大学开设了有关女性学的课程,有6所大学具有授予女性学博士学位的资格;到2000年,美国的大学几乎都有妇女研究中心 2、中国大陆。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1980年代。1987年,郑州大学成立了妇女学研究中心,这是第一个设置女性专门研究机构的高校,女性学也进入了高等院校的课堂。1998年,北大在社会学系建立了第一个女性学方向硕士点,并招收了第一批女性学研究生。2001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把在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作为重要目标,自此,女性学正式进入国家的教育体制 2006年,中华女子学院设立了女性学本科专业,女性学正式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序列。截止2005年,全国已有40余所院校先后开设了女性学和以及同女性研究相关的课程,有50所高校成立了妇女研究中心,6所高校设立了妇女与社会性别的硕士研究生。 四、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方式 五、性别与社会性别 1、性别: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 2、社会性别:指人们所认识到的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社会差异和社会关系。即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把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区分开来目的是说明此社会事实:以往妇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如以前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说,由女性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人的性别意识也非与生俱来,而是受家庭、社会、父母等影响形成的,都是在社会文化制约中形成的,是被社会建构的。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关系比较   来源 决定因素 可变性 生理性别(sex) 与生俱来 基因 性染色体 荷尔蒙 不可改变(一般来说) 社会性别(gender) 后天环境 历史 社会 文化 可以改变 第二讲 男人、女人与性别差异 一、关于男人、女人的论述 1、女人“第二性”说,仇女论点 。亚里士多德:女人是残缺不全的男人。弗洛伊德:女人是被阉割过的男人。尼采:女人是黑暗、是混乱、呆头呆脑、主观臆断,女人的发展是男性发展模式不合格的变种。亚里士多德: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低贱;男人统治,女人被统治。德尔图主教:女人,为了使你不要忘记,你是使人类走向灭亡的东西,你要常常双眼含着忏悔的泪,用乞求的目乐,愁眉苦脸,衣衫褴褛地度日。女人!你该进地狱之门!叔本华 :要去找女人吗,不要忘记带上鞭子 ! 2、日月天地、阴阳互补说。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是日、女人是月…… 妇者,服也,伏于人也 3、男女平等的主张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平等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因男性掌握和控制了私有财产,故能对女性形成控制和统治。解决途径:第一,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参加社会劳动。 ②自由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根源是因她们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受教育的机会。途径:通过改善教育和经济制度去争取平等机会。③激进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根源是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统治,该统治有三种途径:一是过生理差异统治;二是意识形态途径;三是实践的途径。解决途径:提倡生物学革命;反对淫秽色情品;为被丈夫伤害和被实施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庇护所。④社会女权主义女性受压迫根源是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结合。解决途径:一是消灭私有制,以消灭种族/阶级压迫;二是关注家庭,改变性别分工,消灭男性的性别特权以消灭性别压迫 二、关于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和解析 1、能力的性别差异 ​ 男女无差异论:研究结论是男女在一般智力成绩上无高下之分。 ​ 阶段差异论:认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速度不同,男女间差异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明显阶段性。 ​ 局部差异论:认为成年男女在智力总体水平上无差异或无明显差异,但在智力结构的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2、性格特质的差异。①攻击性 ②支配 ③自信④易受影响性⑤焦虑 ⑥交际 3、成就动机的差异 ①成就和成就动机 ​ 斯坦福天才儿童研究对天才儿童的跟踪研究发现:在男子中,智商水平与未来成就关系相当密切,即智商高成就大;而天才女孩成年后,职业全都很平凡,几乎没人成为专家。那些智商很高的妇女,有2/3是家庭主妇和小职员。 ​ 解释一:女生成就动机偏低。 ​ 解释二:女性往往认为自己的成功必然会伴随着消极结果。 ②回避成就动机。霍纳实验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恐惧成功,原因是她们很害怕成功的两个消极后果:一是担心会失去女性形象;二是怕被社会拒绝。 第三讲 性别气质与性别角色 一、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性别气质是以两性的生物特征为基础,强调一整套稳定的、固化的和两性对立的行为举止及其行为的社会意义。 男性气质是男性应当具有成就取向的,对完成任务的关注或行动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成分:地位、坚强和非女性化。 女性气质是指女性应当具有同情心,令人感到亲切,对他人关心等亲和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它也包括固有的三个成分:与家庭相关的一切;温柔、爱整洁、依赖男性;以及与一切与男性气质相对立的特征。 二、性别气质:天生还是被建构 1、性别气质的心理建构 性别认同:是人们对自身作为某一性别存在的确认。这是一个人对自已所属的性别群体形成相对稳定的理解和认知的过程。 传统性别认同理论认为那些无法与自己生理特征达成认同的人都是有问题的,即该理论强迫人们接受自己的性别和一系列固化的性别气质,男性就应认同男性气质,女性就应认同女性气质。 弗洛伊德:性别分化是经由认同的过程形成的,而恋亲情结的化解是性别认同的基础。男童:恋母情结—阉割焦虑—认同父亲—学习男性化行为。女童:恋父情结—阳具妒羡—认同母亲—学习女性化行为。 2、性别气质的文化建构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阿拉佩什部落:阴性社会;蒙杜古马部落:阳性社会;德昌布利部落:女强男弱。结论:性别气质是可以建构的,不同文化是可建构出不同性别气质的 。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你能想到哪些建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文化规范? ①儒家文化中的关系秩序与性别气质。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 、妇容 、妇功 ②家国同构中的男性家长气质。在家国同构逻辑下,男性有一种两面气质:一是皇权统治下要服从于官僚体系,这是失去个性的气质;而另方面,在家庭内部,男性家长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充满权威。 ③对女性身体的控制。 缠足”文化的兴起和对“烈女”的歌颂 ④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 事实上,在这种性别气质建构下,男女两性的利益和发展都会受到压迫和抑制。社会学家布迪厄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男性气质既是一种特权,也是个陷阱,它使男性永远要应对紧张和压力。” 3、双性气质论的挑战 贝姆认为:双性化的人因同时具有男女气质的优点:既独立又合作,既果断又沉稳,既自信又谨慎,所以,适应能力更强,更易获成功。 三、性别角色 1、角色理论与性别角色期待 。通常来讲,角色既是社会地位的外化,也是人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同时还是人们对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的期待。 ​ 性别角色就是与性别相结合的一系列规范化的行为、态度和动机。 ​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男女的心理差别来源于社会角色的不同和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以及对性别角色的学习。 2、性别角色的形成 ​ 角色具有被内在化特点 。 ​ 性别角色发展是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后天学习获得的,是通过儿童的观察、模仿和成人的强化形成的。 ​ 社会学认为游戏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性别刻板印象及挑战 1、性别刻板印象的含义 ​ ①刻板印象:是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概括以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看法。 ​ ②性别刻板印象:属于刻板印象的一种,是人们对男女性别群体形成的过分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概括性看法,因它常与客观事实不相符,所以又叫“性别偏见”。 ​ 性别刻板印象常包括四方面内容 :第一、外表形象 第二,人格气质 第三,角色行为 第四,职业 2、性别图式理论:性别行为定型的解释 ​ 贝姆指出:对外界信息的性别图式会自动把人、特质、行为划分为男女性这两个范畴。 ​  “性别图式加工本身来源于社会中不同的性别实践” 。 ​ 在“性别定型”过程 中,强化和惩罚起很重要作用。 儿童的社会化经历以下三个阶段:①前因袭阶段,即此阶段主要是模仿。②后因袭阶段,即内化的过程。③冲破社会强加的性别限制阶段(超越) 3、挑战刻板的性别观念 ​ 性别图式理论认为,高度定型的性别图式不是成长的必要,相反会导致刻板的性别印象。 ​ 贝姆提出“在性别图式化的世界中培养无性别图式的儿童 ”。 ​ 性别图式的替代模式,即不要过份地强调性别差异,应告之孩子同性内部的个体差异是远远大于性别间差异的,让孩子从尊重个性发展角度来评价他人和自我 。 第四讲 大众传媒与性别 一、大众传媒的概念与普及。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作为一种向社会传送信息的行业,它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二、媒体中的性别化主题 1、对女性表现不足。媒体对女性一向缺少足够报道。无论在黄金时段的电视、儿童节目还是新闻报道中,男性数量总是多于女性,富含理性、严肃类节目中。 2、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刻画。媒体所展现的男性常是主动的、爱冒险、很强大,粗犷的,富有侵略性和进攻性。女性则表现的年轻、被动、依赖、缺乏自信。 非典型的男性或女性形象的展现。 3、有关两性关系的形象。在媒体中两性关系一般被塑造成四个主题形象:①女人的依赖/男人的独立。②女人的无能/男人的权威。 ③女人主要作为关心者/男人作为养家的人。 ④女人作为受害者和性对象/男人作为攻击者。 作为个体的人,女性已经消失了,只作为被切割的零件,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 媒介所传递的有关性别议题的信息,很多都是一种前面所讲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反映,将男性定型为强大、独立、能干,从事的是高科技含量、地位高的职业;而女性定型为漂亮、柔弱、无能、从事的是地位低、技术含量低工作,或以家庭生活为活动半径的主妇形象。 三、媒体表现性别的寓意 1、不平等的性别秩序合法化。 当媒介所宣扬的两性角色形象成为一种趋势时,就表明媒体认同了这种传统文化,继续塑造这种文化,然后影响下一代,在此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传统的性别观念得到了巩固。 媒体是被人操纵的,媒体所表达出的性别寓涵其实是人的思想和规范的反映,所以,媒体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平等的性别意识相当重要,甚至某种程度上可操纵公众思想。 2、把身体病理化。 媒体怂恿我们把正常的身体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视为有问题。 3、对女人施暴被合理化。有很多证据表明,媒体里的暴力有助于推动实际生活中男性施暴的倾向。 四、让媒体成为传播性别平等文化的载体 1、批判式的阅读。 2、媒体自律。 3、公众监督。 第五讲 工作与家庭中的性别分工 一、劳动性别分工。 1、性别分工的含义:社会依据男女的不同性别而形成某些活动上的专门化,或操作不同的职能。 2、劳动性别分工的理论解释。①生物特性决定论。人类社会中之所以普遍存在男性以家外工作为主,女性以家务劳动为主的劳动性别分工特征,是男女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使然。女性主义指出:生物决定论把妇女统统看成弱不禁风、没有理性、没有竞争力、被家庭拖累的群体,是基于想象的主观臆断。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分工并不都是出于生物学上的差异。②投资收益比较决定论。加里.贝克尔观点:一个由男女两性组成的现代家庭,会根据他们不同的比较优势进行劳动分工,以获取较高的效率。③性别角色理决定论。性别分工的差异,主要在于不同文化下的性别角色规范的影响。 3、劳动性别分工的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讲,劳动性别分工是为了建构一种反对男女同样的“禁忌”。 二、职业中的性别分工 1、职业空间的性别分化 ①职业的性别隔离 :指因性别而造成了工作的隔离,一些行业(职业)以男性为主,被看作是男性的职业,而另些行业(职业)以女性为主,被看作是女性的职业。 ②职业的性别等级。将男性和女性从事职业分成不同等级,认为男性从事职业具有优越性、价值高,而女性劳动则较卑微、价值低 。当妇女在某一职业中占多数时,少数男人在这一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而多数男人则脱离了这种职业。而他们对某种职业的脱离,必然带来这一职业地位的降低。 职业性别隔离的一个后果就是女性的劳动被边缘化 。 2、女性职业发展:张力与阻力 一个新的职业发展趋向是:越来越多女性开始进入管理层。 在全球范围内看到第二个新趋势是:女性引领的创业潮。 英国里兹大学的梅特卡夫教授主持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与男性相比具有十大优势:坚决果断、耐力持久、善于引导、敢于创新、富有灵感、开放纳新、决策清晰、长于合作、脚踏实地、善解人意。 第三个趋势,女性开始进入高科技领域。 美社会学家R.坎特:“玻璃天花板”理论(A Glass Ceiling)由于性别差异,妇女的职业选择和职务晋升被一层酷似玻璃般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封闭了,可望而不可及。首先,从文化角度看,还存在着许多贬低女性管理者能力的现象。 其次,从组织结构看,存在三个原因。第一,低职位使女性自己没信心,不能很好表现出从事管理工作的潜力,从而影响到其晋升机会。第二,工作组织中的性别发展模式是自我再生产的:装点门面般地雇用妇女只会使妇女倍感压力,无法充分施展工作能力。 第三,性别岐视的组织策略使组织能通过岐视女性获得好处。 三、家庭中的性别分工 1、家庭内的性别分工。家务分担不是个自然形成过程,而是文化型塑结果,当一种文化观念把家务劳动视为女性的专利,就是把女性定义为照顾者,把男性定义为养家的人,这样女性就只能把做家务当成自己无可逃脱责任了。 2、家庭分工引发的矛盾 3、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平衡 。建议一:家务劳动社会化。建议二:那些事业型的职业女性应多兼顾一下家庭,在事业和家庭间取得一种均衡。若不改变传统男外女内家庭责任模式,单方要求女性搞均衡即要她承担双重压力和角色紧张。建议三:全职太太模式。男性:由于很少享受家庭生活,工作压力大,中年过劳死现象;在情感方面,男性无论是体验表达还是给予都存在某些缺损,故老年男性生活的质量远不如老年女性。女性:限制了女性职业发展空间。社会:不婚不嫁不育。建议四:鼓励男女平担家务。分一半权力给妇女,分一半家务给男人 4、未来展望。 ①隐性劳动。女性从事人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劳动在现实生活中被严重低估了。 ②共同分担是否可能 要解决女性职业发展和家庭角色间的矛盾冲突,就要做到如下三点 A、国家财富的计算要考虑到妇女们从事无偿劳动的时间及其创造的价值。B、采取一切适当和特别措施改变男女两性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传统任务,消除对妇女的岐视,实现男女充分的平等。C、鼓励妇女和男子分担父母责任和家务、男女共同享有育儿假。 ③工作和家庭关系的理论。A、工作和家庭边界理论。斯坦尼提出的“溢出理论”,认为尽管人们可能暂时处于家庭和工作之间的不同分界,但在一个系统中的感情和行为会带到另一个系统中。积极溢出与消极溢出。“补偿理论”,即一个人在一个系统中经受失望,有所丧失,就会促使其在另一个系统中投入更多,以图弥补。 ​ 克拉克(Sue Campbell Clark)提出“工作-家庭边界理论”(2000):工作和家庭是两个有着不同目的和文化的领域范围,边界是对工作和家庭范围的界定,在不同边界内有与之相适应的规则。边界有3种形式: ​ 物理的边界:框定了相关行为在哪里发生。 ​ 世俗的边界: ​ 心理的边界:指个体创造的规则,以指导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情感模式。 ​ 边界跨越者:频繁在两者间转移的个体。 ​ 边界维护者:对定义范围和边界有特别影响的成员。 ​ 边界维持者和边界跨越者对工作和家庭范围的不同认识,常会影响他们对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 两者要进行经常性沟通,增强对边界的认同感 B、工作和生活平衡量理论。要求组织加强对工作和非工作的信息交流,将工作和生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C、双职业生涯理论。 主张将夫妻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第六讲 两性之间:亲密关系 一、两性交往与对话 造成这种男女关系紧张的很重要原因是两性成长中的性别隔离。从童年期,男女生就被分成两个游戏伙伴群,玩不同游戏,形成不同的处理人际关系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一种观点认为:女生敏感并善于表达其情感;男生不善于表达情感和关心,故与女性相比,男性不善于发展和维持亲密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并不是男性不如女性会表达情感和关心,而是男女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所不同。男性是通过一起做事来发展亲密关系,而女性是通过直白的语言来发展。 就如我们强调工作场所不能以男性模式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同样,在情感领域,也不应以女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为唯 一正确方式。应该承认,男女各自建造和表达亲密的方式都有价值,在情感表达方面,无论男女,都要学会用“两种语言”说话。 二、亲密关系 1、理想爱情模式的探索 ①男性误区:美人环绕心结 ②女性易陷入误区:A、英雄崇拜情结。B、灰姑娘情结。 《女白领金老公》: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婚恋方式:女白领+金老公=白金组合。反映出:男高女低的择偶模式。与传统社会“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理念无异。 女作家张爱玲曾指出女人于情感最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以爱为生”和“以爱谋生”。“以爱为生”即认为爱情是女性的“圣经”,是女人一生事业。 “以爱谋生”即把爱情当作谋生手段,找老公就好像是找饭票。 2、爱情与道德和责任。真爱产生道德感、责任感,当一个人体验到真正爱情时,他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 两性交往的ABC原则:A(abstain)拒绝性诱惑。B(be-faithful)忠实性伴侣原则C(condom)使用安全套 三、婚姻关系中的性别关系 1、有关婚姻的社会学理论。 ①结构功能理论。把家庭看作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有机体,每部分都要执行特定功能;家庭成员所承担角色就决定了其行为;家庭成员间的行为相互影响。 ②冲突理论。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家庭中也存在一个权力关系问题,即谁控制了家庭的经济资源与权威资源? 恩格斯在1844年曾写道:“在家庭中他(丈夫)是布尔乔亚(富有阶级),而妻子代表无产者” ③交换理论。把代价和报偿用于分析家庭关系,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系列交换。 2、绝望主妇和婚姻中的权力关系 夫妻权力概念最早由国外学者布拉德提出,他提出8个衡量夫妻权力的指标,即丈夫的职业选择/妻子是否外出工作/买汽车/房子/人寿保险/闲暇安排/看病选医生/每周食品开销。 上海社科院徐安琪主张以“家庭实权”测量夫妻实际权力。衡量家中夫妻权力是否平等指标有四类:夫妻在家庭重大事务中决策权;家务资源分配中的性别倾向;夫妻闲暇时间的支配权利;家庭中妇女的自主权 。 国外学者丽莎.斯冈茨尼和约翰.斯冈茨尼把夫妻权力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①主人与财产 ②主角与配角③高级配偶与低级配偶 ④平等配偶关系 第七讲 两性之间:冲突与紧张 一、性骚扰 1、什么是性骚扰。女权主义法学家凯瑟琳.麦金农在1974年提出,她指出:“处于权力不等关系下强加的讨厌的性要求。其中包括言语的性暗示或戏弄、不断送秋波或做媚眼、强行接吻、用使雇员失去工作的威胁作后盾提出下汉的要求并强迫发生性关系。” 上海市2006年第12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草案)》,草案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有关“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条款首次进行细化,草案明确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根据草案,归纳出右边五种行为属性骚扰:语言骚扰:打电话或两个人当面独处时故意谈论有关性的话题,询问个人的性隐私、性生活;文字骚扰:将骚扰性语言化为文字,投递赤裸裸的淫秽文字;图像骚扰:两个人独处时,故意给对方观看黄色图像或限制级录像带等;电子信息:用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形式,故意发送黄色文字、黄色图像或黄色笑话。肢体行为:主要在公共场合进行身体上的骚扰。 2、性骚扰的本质。本质是性别歧视。尽管男性也有遭到性骚扰情况,但不可回避事实是遭遇性骚扰者多为女性。 3、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①什么是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发生在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其特殊性还不仅是场所,更重要是还隐含着因雇关系产生的权力支配关系。第一,工作场所性骚扰通常是以接受这些不受欢迎的与性相关的行为,作为雇佣、升迁、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这些行为使受害人深陷身心困境。 类型:交易补偿型性骚扰;恶劣环境型性骚扰。 ②如何面对性骚扰 思考:为何女性在遭遇性骚扰后大多采取沉默、隐忍方式,只有少数诉诸法律武器?为何性骚扰如此普遍,而因性骚扰受惩罚的人却少之又少? 第一,从法律角度讲,目前我国通过法律制裁性骚扰还存在很多立法上的空白,而且调查取证极为困难。第二,在性别文化上,男权文化影响依旧很大,社会观念并不把性骚扰当做什么严重问题。 ③如何消除性骚扰 第一,通过立法来消除该岐视。第二,从文化层面澄清有关性骚扰的错误观念。 第三,个人角度防止性骚扰。 二、针对妇女的暴力 1、什么是“对妇女的暴力行为”?联合国1993年通过的《 消除对妇女暴力宣言》中的定义:指以性别为基础、导致或可能导致妇女在身体上、性或心理上受到伤害或痛苦的暴力,包括这种行为威胁、胁迫或蛮横剥夺自由,无论发生在公共或私人生活领域。 包括:第一,发生在家庭中的肉体上、性和心理上的暴力,包括殴打、在家庭中对女童的性虐待、非配偶的暴力和剥削相关的暴力;第二,发生在一般社会上的肉体上、性和心理上的暴力,包括强奸、性虐待、工作中或其他场所的性骚扰、拐卖妇女和强迫卖淫 ;第三,无论在何处发生的,由国家做出或纵容的肉体上、性和心理上的暴力。指一般由国家策划的行为 特点:①以性别为特点。 ②不分公共还是私人场合。③把暴力从肉体上的殴打、强奸和其他肢体伤害扩展到心理或精神上的折磨。 2、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间(包括配偶、亲子、手足)暴力虐待行为,暴力行为包括身体、语言、精神、性虐待、经济控制及毁坏对方的财物。 家庭暴力为何会产生? 宣泄说 雄性荷尔蒙说 事实上,家暴的实质是两性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通常施暴者比受害者具有资源和权力上优势地位,而受害者在经济上对家庭有更多依赖性、体力上处于劣势地位。 家庭暴力何以产生并延绵不绝?第一,将矛头指向女方。第二,受害者的家庭利益本位思想至上。第三,将家庭暴力等同于一般家庭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第四,清官难断家事案思想。 3、反对家庭暴力的行动 。①社会拒绝暴力应强调国家在消除对妇女暴力方面的责任,从法律制度上创造一个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制度环境; 多方联合行动。 ②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男性参与 。白丝带运动,即男性反对对妇女暴力的运动:旨在为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而开展的以男士为主要对象的宣传活动。 ③全球行动。1999年11月3日期,由多米尼加共和国提议,60多个国家支持,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1月25日期定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本文档为【性别社会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73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09-19
浏览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