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举报
开通vip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nullnull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null本章学习要点 ◆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 ◆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因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概述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概述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 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 四、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nullnull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null本章学习要点 ◆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 ◆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因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概述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概述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 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 四、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null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管理的改革,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检验、市场的竞争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和评价的形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农业科技成果 是指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创造出来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产品的总称。根据农业部1988年颁布的《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试行)》界定:“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996年颁布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暂行办法》指出“国家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产物,在现行科技成果的管理机制下,只有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鉴定或具备视同鉴定条件的研究和推广成果,得到主管部门认可和准予登记的项目,才能被认可为科技成果。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 null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根据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类型划分的方法很多按专业领域可分成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成果。2. 按成果的产生来源可分为科研成果和推广成果。3. 按成果的性质可分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开发性研究成果。4. 按成果的表现形态可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5. 按成果的研究进程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6. 按成果内涵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单项成果和综合性成果等。7.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 成果的性质 和 表现形态分类。农业科技成果跟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一样,可按其研究性质分为: 基础性研究成果 应用性研究成果 开发性研究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跟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一样,可按其研究性质分为: 基础性研究成果 应用性研究成果 开发性研究成果 1.按成果的性质分类null(1)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  这是指在农业科学领域,应用观测、实验等手段捕捉信息、数据,经过科学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运动机理、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学术论文,其学术水平的高低、先进性程度等一般通过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评论和引用来获得认可。基础性研究成果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开发性研究成果的源泉,为应用技术研究提供依据、途径与方法,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基础性研究成果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于可以直接指导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理论成果,它的作用不仅表现为论文的学术价值,还表现在被该理论指导的应用技术成果上。null  一般泛指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科技人员在将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它既蕴涵有认识自然的成分,又具有改造自然的潜在功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应用性研究成果一般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或物化类技术产品,因而具有典型的商品特征,不但易于推广应用,而且具有进一步转化的价值和空间。 (2)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null  开发性研究主要是研究解决应用性研究成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生产条件下推广应用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结合具体情况,对应用成果的某些技术指标或性状,通过调试、试验,最后加以改进和提高,或根据多项应用成果核心创新成分,组装配套成综合技术,实现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协调统一,使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例如,一个新选育的农作物品种,只有通过引种并做适应性试验,了解并掌握了它在丰产、抗逆、品质等方面的特征,如株高、抗冻性、抗病性、成熟期、分蘖力、结实性、肥水吸收规律等,根据其特点研究组装成配套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潜力。(3)农业开发性研究成果null 2.按成果的表现形态分类根据成果的表现形态,可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 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 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 null(2)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 一般泛指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技巧,通常以图纸、音像、配方、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等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农副产品保鲜、加工和利用,畜禽和鱼类的高效饲养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土保持治理技术,可持续性耕作制度,生态区划,宏观规划,均属无形科技成果。这类成果没有物化载体,但是可通过各种载体,以多种方式加以传播和利用,并进入技术市场,是各种技术承包或技术服务的主要产品。(1)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 一般泛指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果。如农业动植物的新品种、新的疫苗、新材料、新型肥料、新型农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新型农业器械和新型设备等等,是技术市场上能够转让、出售的商品,买卖双方在交易中都能获得利益。null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  从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出发,人们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应具备: 四个工作步骤 三种创新 两点意义 一个前提null(一)四个工作步骤这四个工作步骤反映了农业科技成果研制的全过程。 它包括 选题、论证和总体方案设计; 观察、思维和试验验证; 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 调研总结和完善提高。null  首先,在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生产实践出发,针对生产建设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满足人民生活和发展商品生产需要为目的。二是要考虑与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从事科学研究既不能创造规律,更不能违背规律,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三是要与自身研究条件相适应。要考虑课题组人员的结构、知识和技术水平,要考虑课题经费来源渠道、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四是要与自身的优势相适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补短。  其次,为了选好研究课题,应坚持实行开题论证制度。要组织人员进行全面周密的调研,搞清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上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技术力量、设备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对选题依据、研究方向、研究途径与方法、技术总体方案与实施计划、成果达到的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效果等内容进行论证。  最后,对立项的课题要周密设计,准确地提出研究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各年度预定研究进度安排,明确研究的内容和主攻的关键以及研究的方法、措施,确定试验设置和处理及观测分析的项目,列出所需科技人员、科研经费、仪器设备等条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设计。1.选题、论证和总体方案设计null  第一,敏锐的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智力条件,是决定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建立科学理论的智力基础,是捕捉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机遇的重要条件。为此,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搞好观察,并在观察时建立准确、具体、清楚、实用的文字、影像记录。  第二,清晰的思维在整个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特别是在选题和主攻方向、实验构思和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科研动态的搜集和信息的利用、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等方面,都是凭借思维的作用确定的。  第三,客观的试验是在观察与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验证活动。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观察力,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绝不能在试验中带有任何偏见和主观臆断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取科学的、客观的试验结果(包括与假设相反的失败结果)。因此,在试验中必须做到:试验处理设置要合理;主要调查分析项目要明确;试验数据处理要准确。2.观察、思维和试验验证null 示范是成果生命周期中最初一个时期完成的工作,它既是研究的最后阶段,又是推广的最初阶段。其任务主要是确定新成果的技术经济效果和适宜的范围以及推广时应具备的条件。 推广是在示范的基础上将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转移并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确定推广项目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并进行经济效益预测分析,同时要考虑当地群众的经济条件与文化条件,能否掌握技术的复杂性和支付新增生产费用的能力。 生产应用是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在应用中一定要根据农业科技成果的自身特点,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3.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null 这是农业科技成果研制过程的最后一个工作步骤。其目的是依据在调查总结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已在生产中应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完善提高,扩大应用规模,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4.调研总结和完善提高null (二)三种创新农业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对新知识或新技术的探求,因此,农业科学研究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使其结果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改进与提高。null1.新发现新发现是指在基础理论研究中对自然现象、特征或规律的认识。 这种认识一 般有4种情况: 在无前人认识的情况下,对某一自然现象、特征或规律的认识,称为全新认识; 在前人所认识的基础上,对某一自然现象、特征或规律的某一环节的完善提高的认识,称为补充认识; 在前人是非不清尚无定论认识的情况下,对某一自然现象、特征或规律的认识,称为澄清认识; 在前人定论错误认识下,对某一自然现象、特征或规律重新认识,称为纠正前说的认识。null2.新发明新发明是指在技术研究中取得发明创造。 一般有4种: 第一种是开辟全新领域的发明,被称为首创性发明,如电灯、塑料、电视机、激光器等。 第二种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对某一环节的创新,并能产生新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果的发明,被称为补充性发明。世界上大多数发明是属于这类发明。 第三种是对已知物质、装备、方法等在新的环境下探求出了非传统的应用途径,并产生了新的效果的发明,被称为开辟新用途发明。第四种是发明要素的重组、交换、省略,随之功能也改变,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发明,被称为结合发明。null 改进与提高即对原有技术的局部创新,是指在前人研究或应用某一技术的基础上,依据改变了的环境条件,通过可行性试验和示范,在某些环节有改进,并能使其技术效能有所提高。 3.改进与提高null 两点意义主要是强调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从目前农业科技成果的职能作用分析,表现为两方面: 在理论上的学术价值和在生产上的实用价值。 一个前提是指成果要通过同行专家的技术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即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两点意义 (四)一个前提null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过程是由小规模试用到大规模采用的过程。它反映了群体农民在采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曲线近似于正态分布。因为农业科技进步是无止境的,即农业科技成果的总体发展在时间序列上是无限的。但是,就某一项具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而言,它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时间则是有限的。这种总体上的无限性和个体上的有限性的统一,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每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过程就是一个周期。旧的成果总要被新的成果所代替。在农业推广学中,通常根据不同时间采用速度、规模与效益等的差别,将农业科技成果生命周期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或时期,即投入期(也称试验示范期)、发展期(也称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而言,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基础在投入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成熟期。null新成果不断取代旧成果,这是客观的规律。它告诉人们,在农业推广工作中,一方面要搞好农业科技成果储备工作,不失时机地引进和开发新的成果,保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连续性,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选择交替点,既要保证前项成果充分发挥效益,又要使后项成果及时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交替点过早过晚都不利于总体效益的发挥。一般认为,两项成果的最佳交替点,应该是前项成果处于成熟期的终点,后项成果处于成熟期的起点或者处于发展期。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生命是有限的,衰退期迟早是要到来的。所以,一项农业科技成果产生以后,应当及时进行试验示范,加快发展期推广速度,使其尽快进入成熟期,并尽可能延长成熟期时间,避免过早衰退。一般认为,造成衰退的原因主要是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前者是指由于成果原有优良特性的退化或丧失而不再具有推广的价值。后者是指新的更为优良的成果的产生和投入应用,使旧的成果过期失效。除此之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推广方法的不适当应用也会引起成果早衰。null四、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 (一)成果的质量 (二)成果转化系统的完善性(三)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与需求 (四)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与投入保证null (一)成果的质量 一项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迅速地推广转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成果本身是否对农业生产者具有吸引力,即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是推广转化的先决条件。一项研究成果经过一定的技术先进性、生产适应性和市场经济价值的检验,证明技术成熟可靠、经济效益显著、操作上可行是科技成果从科研领域进入经济领域的资格。null(1)先进性 从大的方面讲是指得出的理论、技术、效益等方面超过现有水平,填补本领域的空白,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起推动作用。具体地讲,即要求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在同一领域、同一生态类型区无雷同现象,在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推广应用的成果更具有先进性或实用价值。 (2)成熟性 是指一项科技成果必须是可靠的。按照其农业科学的特点,按照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程序,经过了反复试验、观察、验证和实践检验,获得的数据资料完整,结论可靠,保证研究成果的优越性能够在生产应用中重现。 (3)效益性 是指成果被推广采用后,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效益的显著与否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主要因素。但同时一定要注重采用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null(4)适应性 是指它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适应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包括农业生态区域范围的适应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适应性。在我国,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千差万别,社会经济条件也很不平衡,任何一项成果只能适应某一个或某些地区,不同的成果适应的地域范围是不一样的。 (5)实用性 是指对成果的最终采用者而言,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因为不同的推广对象拥有的资源、具有的生产投入能力和科技技能不同,所以,他们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水平是不同的。对大多数普通农民而言,那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投资较小、极易见效的成果比较实用。而对一些虽然先进,但原理深奥、投资水平很高、操作环节复杂、实施条件苛刻的农业创新,因为在现有条件下无法采用实施,就可能只能作为储备技术待条件成熟后才能变为实用成果。 null 完善的成果转化系统是农业推广顺利进行的保障。它包括成果的产出、鉴定与推广系统。科研单位所产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其推广转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转化的源头。 保证足够数量的研究人员、良好的工作条件,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创造出更多的应用成果,增加技术储备,是科技转化和推广的前提。成果鉴定系统担负着农业研究项目的创新性、成熟性、经济效益等评价和鉴别。 成果质量与鉴定系统的评价机制紧密相关。技术推广系统是联系成果产出和生产应用系统的纽带与桥梁,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以农产为经营单位,规模小而分散,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综合素质高的推广队伍。(二)成果转化系统的完善性null 在当前,农民、农户和农业企业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需求者和使用者,也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对象。农业科技成果需求者的认可是农业科技成果能够推广的根本保证。科技成果的推广,需要在农民和农业企业认识、接纳的前提下,首先产生科技成果的需求,然后在推广人员和生产者的共同合作下,经过具体的生产操作,使科技成果的效益发挥出来。否则,农业科技成果只能被排斥在农业生产的系统之外,只作为知识形态的产物和潜在生产力因素存在。在我国,由于基础教育的薄弱和经济的欠发达,农民的科技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分散,农民企业发展缓慢,导致了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三)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与需求null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即需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作保障。当前,《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和农业科技成果奖励政策、农业科技投入政策、农业税收政策等,都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起到宏观控制和调节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过程中更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加入WTO后,按规则,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补贴将会逐年削减,而对农业的保护将主要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来实现,增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投入的力度是“绿箱政策”所允许。所以,国家在制定科技投入政策时应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倾斜。 (四)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与投入保证null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机构与人员同推广对象进行沟通,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做法。虽然各国农业推广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水平、行政管理体制不同,农业推广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思想亦不尽相同,但各国在长期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推广方式与途径。从目前国内外农业推广实践来看,常见的有本节介绍的8种方式。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一、项目推广 二、综合服务 三、技术承包四、技术转让 五、技术入股六、技术开发七、公司(企业)加农户八、民间组织加农户null在我国农业推广实行传递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政府根据农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经济状况及对农业技术的偏好,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给予财政支持,由推广部门将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以实现政府的农业计划目标。 其运行特征表现为无偿性,即农业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取决于政府的偏好,农技推广部门的经费来自财政拨款,技术服务是无偿提供的。 例如: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推广“丰收计划”,国家科技部设立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项目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燎原计划”,还有菜篮子工程、科技扶贫项目、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等等;各省、市、区不同层次还有相应的推广项目。这些均已成为农业新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一、项目推广项目推广即项目计划型推广方式,是相关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这是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和农业推广部门,每年都要从已有科研成果和引进技术中编列一批重点推广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null综合服务型推广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相配套的综合服务。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农业推广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推广对象的农民不仅需要产中的技术服务,更需要产前的市场信息服务和生产资料供应及产后的产品销售等信息和经营的服务,这样就要求农业推广人员采取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推广方式。技术、信息、经营服务相结合推广的意义在于: 第一,技术推广与经营必要的农用物资相结合可增强推广机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一大批新技术能及时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第二,促进流通,弥补了有关农用物资经营主渠道不畅通的不足,方便了群众,满足子生产的需要; 第三,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推广人员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可以把产前的预测、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产品经销集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配套服务。如农民遇到病虫害可以到农技服务站就诊,有关专家可根据农民反映或现场的情况为其开方,农民在服务站可以买到相应的农药。这样做既解决了过去推广与物质供应相脱节的状况,又为农业推广取得一定效益提供了物质保证。在开展有偿服务时,要处理好兴办实体和推广服务之间的关系。 二、综合服务null 三、技术承包技术承包型推广方式主要是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利用自身的技术专长在农业技术开发的新领域为了试验示范和获取部分经济效益的一种推广形式,推广单位或推广人员与生产单位或农民在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承包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形式推广技术。它是联系经济效益计算报酬的有偿服务方式。承包者可以是技术推广组织或个人,也可以合股联合。各地在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推广方式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方式主要有联产提成技术承包、定产定酬技术承包、联效联质技术承包、专项技术劳务承包、集团承包等。null在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是集团承包。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技、政、物三者结合。它由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把技术部门、农资管理、供应部门以及财政、金融等部门组成一个技术推广集团,对农业生产的某项技术活动进行承包。它具有很多优势: 一是可以借助行政力量开展大面积的技术推广活动,能使新技术、新成果迅速落实到千家万户,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通过相关部门可适时获得关键技术的配套物资和资金,保证技术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三是便于核实产量和兑现合同; 四是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采用技术承包方式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承包一定要坚持各方自愿的原则; 二是要明确参与承包各方的责、权、利; 三是要有适当的措施保证合同的兑现; 四是它主要适应于大面积的推广和开发项目的实施;五是承包集团应由权威部门来组织。null有偿转让方式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显著、技术上有较大难度、易于控制、见效快、区域性小的物化技术成果或易于控制的非物化技术成果。这种方式的应用应当至少具备4个条件: 一是有较完善的农业技术市场及其管理规范; 二是转让的技术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包括价格、效益等方面能激起农民购买意愿; 三是有购买能力; 四是要有较完善的农技成果信息网络,使农民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四、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是特定的现有技术在不同法律主体之间的转移。农业技术转让也就是指农民具有自行开发、应用新技术的素质和购买新技术的意愿,在推广人员的中介和协助下,向技术发明人购买新技术。这种方式指导一部分农业科研成果转变成商品,以物化的形式对农业生产中所应用的技术向农民进行宣传推销,以推销的形式达到推广的目的。null  采取技术入股形式推广的技术成果,大多是可控程度较高的物化成果或具有一定可控性的非物化技术成果。 五、技术入股  技术人股是指高校和科研单位将通过研究获得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作价按股份的形式投入到生产应用单位,把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和生产单位的资金、原材料、设备、供销渠道等优势结合在一起,双方共同对新成果进行推广。  实行这种方式必须坚持自愿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则。   技术股的报酬一般从应用新成果后的新增产值或新增纯收益中按双方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规定的比例形式提取,作为对科研劳动的补偿。这种形式一般需要以长期合作为基础,同时要求科研单位能够不断地提供新的产品和技术,以满足生产应用单位进行技术更新换代的需要和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null 技术开发是指运用科学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针对实际情况,形成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对现有产品、材料、技术、工艺等进行实质性改进而开展的系统性活动。 这种方式通常是农业科研或推广部门与生产单位或成果运用单位在自愿互利、平等协商的原则基础上,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作为联营和开发对象,建立科研—生产或技术—生产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联合体。 它以生产经营为基点,然后延长、拓展,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配套技术体系,使单纯出售初级农产品转向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发,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 这种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科研与推广部门的技术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生产单位的设备、产地、劳力、资金、原材料等方面的生产经营优势,使双方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同时,它可以使一项科技成果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缩短推广路径。六、技术开发null  这种方式使涉农公司承担了一部分农技推广工作,加强了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引导农民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作为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中介组织,有助于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里的中间组织可以由有关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技术服务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充当。这种运行方式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作为中介组织的公司特别是官办公司应当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技术指导能力; 二是所推广的技术应配合当地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的开发; 三是要处理好公司与农户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七、公司(企业)加农户   这种方式通常是指涉农的公司企业直接与广大农户建立联系,为其提供公司所生产的有关新产品、新化肥、新农药、新农机具,并派技术人员指导使用。他们通常围绕当地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品,以利益机制为纽带,通过合同契约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null八、民间组织加农户  这种方式主要是农民自己根据需要联合起来,成立各种合作社、专业协会(研 究会)及其他各种专业性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这些专业协会多为专业户联合组织起来,上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下联千千万万农产,成为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畅通渠道,对加速科技在农村中普及推广和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国现行农业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在各种农业推广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举办这类组织,可以让农民开展自我协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搞好技术咨询服务和信息传递,培育新型农民。null在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一是由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能人带头人发起组建某种组织,向组织内农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二是由专业户、重点户领头的民间专业化生产服务,包括技术、物资、信息等服务; 三是农民自愿联合起来,通过集资的形式兴办公益事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加强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  这种推广方式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即农民协会会员所掌握的农业科技理论水平较低,高新技术应用操作技能不高,系列化服务所需各种生产物资的供应与所需资金的筹措、产品的销售等方面也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因此,这种模式的运行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组建这种民间组织,应以具有专业知识的能人为核心,从而提高协会的科学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强化协会科学技术辐射能力; 二是这种民间组织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克服科技信息传递、综合性服务、产品销售与加工等方面的不足; 三是这种民间组织应尽量与当地农业推广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使技术推广部门成为农民技术协会的科技后盾;四是农民协会的推广工作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五是加强农民协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null第三节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 问题与对策一、农业生产经营者对科技成果推广需求的变化趋势 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改革与发展对策 null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逐渐走向专业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农民的分化和流动速度也不断加快,因而推广对象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需求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与趋势。一、农业生产经营者对科技成果推广需求的变化趋势null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放弃了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始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优势与个人专长发展主导产业及经营项目,逐步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的户营经济。例如,种粮大户、种菜大户、瓜果大王、花卉大王、药材大王以及各类养殖大户、加工大户、购销大户、运输大户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大户及企业日益增多,从而对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可是,目前政府推广组织中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已不适应多样化推广服务的需求。 (一)专业化的生产经营导致对农业科技需求的多样化null 推进农业标准化,需要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形态,在农业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实现农业生产从农田环境、投入品到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全过程控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农业产业的素质和水平。随着农业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高档化,农业生产者逐渐认识到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创名牌的必由之路,因而急需标准化种养技术、加工技术以及产品质量标准信息等,同时要求推广人员在传授农业技术时要将标准寓于其中,使农民在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掌握农业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但是,现行推广机构与人员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与信息不够全面、准确、及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二)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导致对农业科技需求的整体化null 生产经营者追求的目标是高产优质高效,因而需要熟悉某一产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规程及综合技术与综合服务,而不只是某一单项的产中技术指导。可是,目前许多农技推广部门按专业设站,主要从事单项技术推广服务,而且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及农民要求,也不利于自身向实业化方向发展。 (三)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导致对农业科技需求的综合化null 随着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民见识的增加,农民的分化和流动现象相当明显。很多农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创新,一般性的技术培训已难以满足其发展经济的需要。推广工作者必须分析用户不同层次的科技需要,同时学习掌握现代科技及高新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分化流动的加速导致对农业科技需求的层次化null 随着产加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农村企业以及其他推广对象已不只是需要单一的生产技术人才,还需要懂加工、贮藏及包装与运输的人才,懂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人才,懂产品质量标准及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科技与管理人才。目前推广部门尤其是行政推广机构只管技术不管产品、只管产中不管产后、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只会生产初级产品不会指导加工增值的服务模式,越来越不符合市场需要。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起来的一些专业协会及合作经济组织,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五)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多功能化null 我国农技推广事业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目前面临着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在组织管理、人员结构、经费投入、项目管理、推广方法等方面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null 1.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不足 我国现阶段农技推广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一般性农技推广事业费支出、专项推广项目经费以及主要由农技推广机构创收收入构成的其他非政府来源的推广经费。据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分析,我国政府农技推广投资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0.25%。而根据1988—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113个国家的调查,农技推广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1980年平均为0.96%,1985年为0.87%,1988年为0.88%;3年平均为0.90%。可见,我国政府农技推广投资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科技推广投资结构不合理 从微观上看,农技推广事业费支出结构可划分力两个部分,即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或活动费用)。据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调查,1999年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的比例:县级平均为8:2,乡级平均为9:1。在多数县乡的人员经费实际支出结构中,70%以上甚至全部用作工资;而在业务经费中,真正能直接用于开展推广业务活动的部分不到10%。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一般在欠发达地区工资比例更高,业务活动经费所占比例更低。近年来,许多地区人员经费在总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很多年份甚至超过80%。活动经费不足限制了推广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缺少试验示范经费,技术的引进和转化受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时间减少,这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推广人员不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一)农业科技推广投资状况令人担忧null1.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县乡两级种植业和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中,国家正式编制的比例与目前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种植业和水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均低于相应部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农民生产上急需的水产养殖、经济作物、园艺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太小,更不用说懂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推广人员了。 2.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 目前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农技人员总数的一半,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的问题已成为限制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非专业技术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主要从事经营创收工作与行政工作。 3.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 在基层,新进的大学生人数减少及在职进修的人数比例过低,导致了新一轮的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由于人员编制有限,大学毕业生很难进人农业推广机构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导致农业推广人员当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人数比例很低。另一现象更令人担忧,农业推广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部分农技人员反映,他们现在已无法有效地向农民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二)农技推广队伍的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推广对象的需要null 政府推广机构自上而下地行使行政性推广职能,很少考虑农民真实的科技与信息需求,导致推广项目的市场导向性较差。长期以来,农民难以参与推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农技推广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完成各级政府的技术推广任务,而不是充分考虑农民是否急需要这些技术。这样导致技术推广活动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技术的推广与否决定于政府财政是否有钱,决定于政府财政部门及相关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个人行为。如果这些官员认识不到有关农业技术的重要性,那么相应的技术推广项目将难以立项。 专业化的农技推广机构各自为政,降低了农技推广的效率。基层农技推广系 统是按专业设置,其中大多数县将种植业5站(农技站、植保站、园艺站、土肥站、经作站)合并成立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有一些县种植业还设有蔬菜站、果树站、蚕桑站、茶叶站、林业站等,属于农业行政部门领导;畜牧兽医站属于县畜牧局领导;农机站属于农机局领导;水产站属于水产局领导。这种多头管理体制是技术推广效率低下和技术推广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条块分割导致县、乡两级业务工作脱节,政事不分现象突出。农村税改后,乡镇农技推广的人事、财产、人员工资等全部下放给了乡镇政府,县乡缺乏有效配合,县级推广部门对乡镇农技人员的业务工作安排、培训等明显减少。乡镇成立农林牧农机综合推广机构(很多地方称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后,乡站工作缺乏独立性,人员被随意抽调,调动频繁;财产被平调、挤占;乡镇农技人员的工作重点与乡镇行政工作密切相关,用于开展推广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 多元化的推广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造成不必要的竞争和有限推广资源的浪费。 (三)农技推广体制不尽合理null1.依靠行政命令式搞推广的做法依然存在 目前许多农技推广活动仍以行政命令形式进行,推广的科技成果与用户的需要不一致,经常出现推广后的产品卖不出去的现象。 2.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方式,使有限的项目经费难以产生应有的效益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由政府决定,然后逐级下达。虽然在项目申请时也引进了竞争机制,但是项目本身难以充分考虑用户的需要,而且有些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拿到推广项目,项目实施缺乏监督和严格的检查与评估,难以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 3.尚未建立有效的费用共担机制 除了政府专门机构外,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非政府组织也在成为农业技术的主要推广者。随着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在经济作物生产以及其他营利性的推广项目中愿意接受技术推广组织的有偿技术服务,只要价格合理,他们是愿意承担一部分技术推广费用的。但目前这种服务模式主要只在民间推广组织、个体推广者与农民之间存在,政府的专门推广机构多数尚未和有关用户建立有效的费用共担机制。(四)农技推广的方式和方法与市场经济的需要不相适应null1.对农技推广事业单位的定性随意性较强,缺乏明确的划分全额与差额的政策 尽管在有关文件中确定了一些专业推广机构的事业单位性质,但对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没有明确划分,从而导致不同县市对农技推广事业单位定性的随意性。一些县把本该由政府全额拨款的单位归人差额单位或者自收自支单位,而把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单位确定为全额单位。 2.人员管理政策不够严密,导致推广机构非专业人员增加 农业部从1992年开始,在全国普遍实行了乡级农技推广机构的定性、定编、定员的“三定”工作。这一政策的最初设想是想通过“三定”来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改变当时业已存在的农技推广组织“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然而,由于政策规定不严密,有些地方利用“三定”政策增加编制,安置许多非专业人员进入农技推广机构,导致推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普遍。 3.《农业技术推广法》可操作性差,已不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形势 《农业技术推广法》是1993年颁布实施的。该法对发展和规范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起到了较大作用。但是,其中的一些条款已不适应当前的情况,可操作性较差,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很多需要用法律规范的涉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内容也没有体现,而且执法主体不明,违法处罚也缺少明确的规定。 (五)农技推广政策与制度还存在缺陷null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需要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发展要求,在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政府推广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人员管理上实行公开竞聘、科学考核、奖罚分明,在功能上具有既推广又服务,从产前到产后、从专业到产业的一种多体制、多机制、多功能的社会化的农业推广咨询服务体系。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改革与发展对策null 要在改革与完善政府现有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非政府推广组织,实行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有关学校、涉农企业、民间组织等多元化推广组织与推广对象的紧密结合。在运行过程中,要建立多元化主体之间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近期尤其要加强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和推广机制创新,在市、县两级推广部门积极探索按产业分别设立推广服务中心,打破原有的专业站分割局面,从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及产前产后全程服务。 (一)构建政府推广组织和非政府推广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合作推广体系null 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和政府推广人员的公务员制度,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试录用制度保证农技推广人员拥有较高的素质与技能。要逐步推行农业推广人员全员聘用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重视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促使科技推广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现代农技推广手段及先进设备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推广机构及人员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从而适应市场需求。此外,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考核,奖惩分明。采取多种方式,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农技推广人员申报相应的农技推广项目,积极投入到农业推广活动的第一线。(二)加强农业推广人员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null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推广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行政指令来搞项目推广,农民在推广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过程中参与程度极低,加之计划经济体制的许多弊端,技术市场不成熟,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偏低,农民不能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用户,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现在应当研究农产的技术采用行为,培育积极的用户系统,完善技术承包、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要调整推广机构的职能,拓展服务领域,使其与用户系统及市场的需要相适应。 (三)改进推广方式,培育积极的用户系统,完善农业技术市场,拓展服务领域null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产学研”合作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模式。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研究、教育同步发展是现代农业推广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宽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职能的有效途径。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部门协作的优势,有利于缩短科研成果的推广路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率,加快科技信息的集成和传递速度。(四)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研、教育、推广的有效结合null 农业推广信息系统建设对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收集、整理和处理各类农业信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推广人员和用户的有效沟通。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远程传播手段的优势,可以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户、涉农企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发展计划可以利用县(市)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借助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力量,开通科技咨询电话、制作农村科技VCD光盘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把农村急需的科技与信息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送给农户、涉农企业、乡村基层干部以及其他各类推广对象。(五)加强农业推广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传播的效率null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制度不够完善已成为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农业推广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政府投资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政府农业推广投资应不断增加。结构分权和财政分权是未来改革的核心内容,推广组织与推广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是改革的基本方向。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应侧重于不同的推广项目,前者主要集中于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上,后者主要集中于投资回报率较高、市场调节较灵活的竞争性项目上。政府投资项目要落实投资决策人目标责任制重视目标团体的参与,完善可行性论证、项目监测与评估制度。 (六)适当增加农技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完善经费投入机制null 发展农业推广事业,还需要强化政府的行政与立法职能,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与政策予以支持,并对其进行宏观管理。政府的宏观管理主要体现在协调与控制两种职能上。在解决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方面,政府的协调功能主要反映在农业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上,使农业科技成果供求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经常保持协调。例如,国家、科研推广单位与农民三者之间利益的协调,农业推广的政策、科技与物资三种投入的协调,农业推广与农业教育及农业科研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等。近年来,参与农业技术市场的主体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各主体之间常缺乏公平的竞争与必要的合作,而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其经营的内容、规模及方式,以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因而表现为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造成资源浪费及利益冲突。如果这种自发倾向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损害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律,对各类组织的活动进行调控,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发挥多元化主体的整体功能。同时,要针对目前农村技术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法制建设,用法规来规范技术市场及其交易行为,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 (七)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null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科技成果 2.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 3.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 二、填空题 1.农业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 )和 ( )三大类。 2.根据成果表现形态的不同,可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 )和( )两大类。 三、简答题 1.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2.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原理。 3.怎样评价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 4.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复习思考题
本文档为【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223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12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0-06
浏览量: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