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六制《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3课时)

2021六制《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3课时)

举报
开通vip

2021六制《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3课时)根据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共23课时学校:姓名:日期:第一单元《人的一生》全部教案(共4课时)1.《细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像谁》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人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细胞及其构成,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搜集图片、文字资料,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并绘图,再使用太空泥、橡皮泥等制作细胞模型,从而加深对动植物细胞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教...

2021六制《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3课时)
根据青岛版六年级科学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教材制定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 教案全册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湘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一年级 共23课时学校:姓名:日期:第一单元《人的一生》全部教案(共4课时)1.《细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像谁》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人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细胞及其构成,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搜集图片、文字资料,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并绘图,再使用太空泥、橡皮泥等制作细胞模型,从而加深对动植物细胞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准备全细胞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准备。第二部分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亲历观察动植物细胞的过程,并尝试绘制动植物细胞,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三部分自由活动,制作细胞模型。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长的。【学生分析】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动植物是生命体并学习过细菌、真菌、病毒之后学习本单元的细胞知识,学生知道了身边常见的生命体并对生命形式,对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学生通过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探究任务,辅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知道细胞的构成,并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植物细胞的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2.能在探究活动引导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重难点】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橡皮泥等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ppt 关于艾滋病ppt课件精益管理ppt下载地图下载ppt可编辑假如ppt教学课件下载triz基础知识ppt 1出示]出示课题《细胞》。2.[PPT2出示]出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模式图,橡皮泥。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什么生物吗?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回答,这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二、教学过程活动一:找一找自己的体貌特征与家人的异同。1.[PPT3出示]出示草履虫的细胞模式图。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并补充草履虫相关的知识。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并补充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2.[PPT4出示]出示植物细胞模式图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细胞,并介绍植物细胞相关的知识。学生回答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补充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3.[PPT5出示]出示胡克的照片。指导学生认识胡克,知道胡克自制显微镜并观察到木栓细胞。[PPT6出示]出示施莱登、施旺照片。教师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认识施莱登、施旺两位科学家,并让学生知道这两位科学家创立细胞学说。4.[PPT7出示]小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活动二:观察生物体的细胞。[PPT8出示]活动二,观察生物体的细胞。1.[PPT9出示]出示显微镜的结构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认识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等重要部件。2.[PPT1011121314出示]出示显微镜使用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PPT15出示]出示血细胞、肌肉细、叶子的薄壁细胞图片。[PPT16出示]出示口腔上皮细胞、鸭跖草的下皮细胞、水蕴草细胞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让学生观察以上细胞的不同。[PPT17出示]出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对比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对比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让学生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记录,得出结论。4.[PPT18出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活动三:制作细胞模型。1.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放大图片。[PPT19出示]出示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情景图。[PPT20出示]出示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图片。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结果制作细胞模型,选取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采用身边常见的其他物品来制作细胞模型。2.学生讨论交流,互相比较,挑选出优秀作品。三、总结拓展1.[PPT21出示]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长的。【板书设计】细胞显微镜使用方法动植物细胞比较制作细胞模型《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从哪里来》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人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二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细胞及其构成,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后,学习人类的繁衍是怎样的过程,是科学课堂中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搜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自己从哪里来的,并开展研讨活动,梳理还需要补充的知识有哪些,再通过体验活动真切感受到妈妈在怀孕时身体负担,从而对学生形成正向积极引导,从而加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准备。第二部分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通过文字、视频资料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再讨论自己还想知道的关于自己出生的知识,第三部分自由活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妈妈怀孕时的辛苦。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整理资料,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学生分析】本课是在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体基本构成单位之后,学习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知道了细胞的基本特征并知道生命的演化,因此对本节课中出现的生殖细胞能够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于母亲孕期的身体负担了解比较少,通过体验活动亲身体会,让学生常怀常怀感恩心,辅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2.知道胎儿是怎样出生的,并体验妈妈怀胎的辛苦。科学探究目标:1.能了解胎儿的发育过程,知道人类的生育过程。2.能在探究活动引导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感恩图报的意识。【重难点】胎儿的发育过程,十月怀胎体验活动。【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1出示]出示课题《2.我从哪里来》。2.[PPT2出示]出示活动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可以使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图书馆查询到的图书,跟父母交流,向医生咨询。教师提出问题:[PPT3出示]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二、教学过程活动一:我是从哪里来的?1.[PPT4出示]出示母鸡和小鸡在一起的图片。教师提问:小鸡从哪里来的?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动物卵生与胎生的知识。2.[PPT5出示]学生讨论:我从哪里来?通过讨论,学生得出每个人都是妈妈生的。3.[PPT6出示]出示阅读资料卡。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卡内容,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发育过程。4.[PPT7、8出示]出示胚胎发育过程图。教师指导观察胚胎发育过程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学生小组小组观察讨论。教师总计点评学生的回答。活动二:我还想知道。[PPT9出示]活动二:我还想知道。学生讨论自己还想知道关于胎儿的哪些相关知识。1.[PPT10出示]同卵双胞胎产生原因。[PPT11出示]异卵双胞胎产生原因。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产生双胞胎的两种原因。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交流。2.[PPT12出示]出示试管婴儿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图示了解试管婴儿婴儿的过程。学生讨论交流。[PPT13出示]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学生了解相关技术。活动三:妈妈十月怀胎好辛苦!让我们做个游戏体验下。[PPT14--16出示]妈妈孕期身体和生活习性的改变。出示图片,学生了解妈妈怀孕时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性的改变。[PPT17出示]学生体验妈妈孕期的辛苦图片。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自制布袋系在腰间,然后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的动作,体会妈妈孕期生活不便。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体会。三、总结拓展1.[PPT18出示]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获取的资料,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板书设计】2.我从哪里来胚胎发育过程双胞胎产生原因体验妈妈孕期的辛苦3.《人的一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的一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人的一生》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以学生生活经验已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研究人的身体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人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人的一生各个时期特别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突出特点及变化,知道怎样搞好青春期卫生保健。通过学习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图和条形图培养学生绘制图形并利用图形进行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人的生长发育的兴趣,使学生懂得真爱生命。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出示人从小到老的图片,提出人的身体从小到大会发生哪些变化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主题了解人的一生。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人的一生中,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画统计图的形式,认识到自己一直在生长。第三部分自由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培养学生珍爱自我的思想意识。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的体貌特征,意识到虽然国家不同,但人的一生变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分析】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过程,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这一过程,他们对自身的情况是最了解的,很多知识也是急于想知道的。特别是学生极其关注的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大量的积累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2.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出自己的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3.指导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喜欢大胆想象,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2.乐于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1.认识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深身体发育的特点。2.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的学习活动。【器材准备】学生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1出示]出示课题《人的一生》。2.[PPT2出示]出示人的一生卡通图片。提出问题:从以上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发现从小到大,身高、体重在增长变化,长到一定程度就不长了。我发现人会越来越老。3.师生总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人的一生在不断变化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人的一生》(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人的一生身体变化状况1.[PPT3出示]出示交流的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研究这几个问题,(出示课件,展示问题:1比较自己从小到大在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你知道其他人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吗?请结合自己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发表自己的看法。3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学生交流回答。2.[PPT4出示]出示小结。师生总结: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人出生后,身体逐渐长大,直到长成健壮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体又会逐渐地衰老,直到死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到40岁)、渐衰期(40到60岁)和衰老期(60岁以后)四个发展阶段。从出生到死亡是人的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人的身体特征发展变化比较缓慢,相邻的两个阶段身体特征没有明显的界限。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时间比较长,每个阶段时间的长短也因人而异,每个阶段又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时期。3.[PPT5出示]出示人的一生不同时期的图片。提出问题: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教师总结: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活动二:探究从小学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1.[PPT6出示]出示探究问题。提出问题:从自己小学以来的体检表,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师生总结: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为青春期。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讲解:数据告诉我们,女生比男生早两年发育。女孩一般在10岁时开始身高增长速度加快,而男生还在以原来的速度增长,所以女生比男生高了。2.[PPT6-15出示]演示人的一生之旅。总结: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活动三:研究青春期。1.[PPT16出示]出示问题。提出问题:青春期非常非常关键,我们只有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安全的度过青春期,让它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关于青春期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汇报。3.[PPT16出示]小结: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已经进入青春期,有些同学即将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时期,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要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咨询。4.[PPT17出示]出示青春期保健知识。总结:(1)青春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是身体健康的定型阶段。正在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不要偏食。(2)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被褥。(3)讲究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喝酒;饭后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不用他人的碗、筷、茶杯和毛巾。(4)注意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做到看书、写字脊椎不弯曲;不躺着看书;不在强烈的阳光下或光线暗淡的地方学习;不在行驶的车船上或行走时看书;用眼时间不宜过长。(5)男生要保护嗓子,不要大喊大叫;女生不要紧腰束胸,否则会影响身体的发育。(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三、拓展活动1.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PPT18出示]同学们收获真不少,课下请同学们调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的体貌特征,开阔眼界。【板书设计】3人的一生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青春期4.《我像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像谁》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人的一生》单元中第四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的深一步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准备全家福照片及一面镜子,为课堂探究做准备。第二部分探究活动,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然后找一找动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找相同与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第三部分自由活动,比较相同和不同,找一找同种植物、孪生姐妹之间的相同和不同,进一步理解遗传和变异。第四部分拓展活动,进一步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将探究拓展到课外。【学生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的深一步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人、动物、植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异同。2.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所学知识,用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自己的体貌特征与家人的异同。2.能在思维导航的引导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重难点】观察并发现人、动物、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外形特征的异同。【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全家福照片、镜子等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1出示]课题《我像谁》2.[PPT2出示]活动准备3.[PPT3出示]2幅全家福照片提出问题:同学们,自然界有很多神奇的现象,有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请看这两家人是谁?你感到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学生提出疑问。4.谈话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围绕着他们一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长得这么像自己的父母。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生命世界,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我像谁。(板书课题:4我像谁。)【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并以此作为探究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找一找自己身体特征和家人的异同。1.出示问题:你与家人的体貌特征有什么异同?谈话: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在家里观察自己与爸爸、妈妈身体特征的异同。下面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调查的?调查结果是什么[PPT4、5出示]同学爸爸妈妈的照片,找一找和他们的异同。提出问题:课前让同学们找了自己与家人的异同,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PPT6出示]小组间讨论自己和爸爸妈妈外貌上的异同。出示爸爸妈妈的照片,本组同学对比进行观察。2.[PPT7出示]出示调查表。学生汇报。教师做出评价。【设计意图:将“找一找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的活动放在课前在家里开展,根据课前调查表的提示,孩子与父母面对面的观察,或一家三口共同面对镜子观察,活动的效果肯定要比学生在课堂上照镜子和看全家福好。上课时只进行汇报交流,也给学生留出了再进行其它探究活动的时间。】[PPT8出示]出示温馨提示。选取有无耳垂和能否卷舌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进行分析,看看自己的特征和家庭成员的异同,推测相似的特征是从谁那儿得到的。[PPT9出示]有无耳垂和能否卷舌两个特征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观察。3.[PPT10出示]出示班内双胞胎图片。提出问题:以上我们只是汇报的与父母长相的异同,那么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不同吗?想不想观察一下?有请我们班的双胞胎哥俩到前面来,大家欢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哥俩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汇报。评价: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对火眼金睛,短时间就找到了兄妹俩这么多异同!感谢两位同学为我们学习所做的贡献!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设计意图:将对双胞胎姐妹异同点的观察安排在第一大环节---对于人类遗传、变异现象的认识部分,有利于后面对于变异概念的揭示。】4.[PPT11出示]出示遗传概念。提出问题通过课前调查和刚才对于双胞胎的实际观察,你们有什么共同的发现?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对,我们的长相都是有的地方像父母,有的地方与父母有差异,即使双胞胎之间也有不同。在科学上,我们与父母长相相似的现象叫什么吗?(板书:遗传)科学家研究表明,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5.[PPT12出示]出示变异概念提出问题有差异的现象叫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设计意图:此处初步揭示而不是完整的揭示概念,一是因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普遍现象,仅从对中国人的观察比较还不能完整得出;二是这里出现“遗传”、“变异”两词,便于后面对活动现象的描述。】6、[PPT13出示]出示外国人全家福提出问题:我们中国人孩子与父母之间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那外国朋友怎样呢?瞧,外国朋友也来了!继续观察,看到这一家,你最惊讶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一对黑人父母,竟然生出了一个白皮肤的孩子,太神奇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提出问题:还有什么发现?(孩子有长得像父母的地方吗?这属于什么?总结:我们中国人和外国人同属人类,既然我们中国人和外国朋友的孩子与父母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都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那概况起来应该怎么说?[PPT14出示]出示:人类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设计意图:增加对外国人遗传、变异现象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类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这样会使概念的外延更全面。】活动二:研究动植物中的遗传与变异现象1.[PPT15出示]动植物有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我们人类中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动植物中有没有呢?2、学生猜想、举例。让学生尽可能发表自己的看法。3、验证猜想。(1)认识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PPT16出示]观察动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外形特征的异同同学们猜想的对不对呢?请观察老师给每组准备的图片。①出示观察要求:A、图片中小动物的身体特征与他们的父母(或小动物之间)有什么异同?B、这些异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②学生二人为一组分组观察。③按要求汇报观察发现。④全班一起观察两组动物的图片(课件出示)。认识这种动物吗?对,这种动物叫松鼠猴。看多么温馨的动物之家呀!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发现?(看他们一家,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对,他们的样子,毛色、神情、姿势等都非常相似。以上现象,主要属于什么?(遗传))继续看伟大的猪妈妈。你又有什么发现?(猪娃们与其妈妈的毛色差异很大,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变异)(2)小结:通过以上对动物的研究,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动物也有遗传和变异现象。)【设计意图:对于动物有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先猜想举例,再分组观察验证,按要求观察多组动物之家图片,观察汇报后再集中观察两幅动物的图片,这样学生能从多角度更广泛地了解动物界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3)[PPT17出示]观察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外形特征的异同提出问题:研究到这里,你会进一步联想到什么?(植物可能也会有遗传现象)真的有吗?你能举例说明吗?好,请同学们先来观察桌面上准备的植物。①出示观察要求:A、同一盆花,花朵、叶子的大小、形状有什么异同?B、同一种花,花和叶子的颜色、大小有什么异同?C、这些异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②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观察。③按要求汇报观察发现。④全班一起观察两组植物的图片(课件出示)。你发现新长出的花朵与原来的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回答。(4)小结:通过对植物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对,植物也有遗传和变异。【设计意图:对于植物有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同样也是先猜想举例,再分组观察验证,按要求观察学生自己带来的花草,观察汇报后再集中观察两幅植物的图片,这样学生能从多角度更广泛地了解植物界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小组观察的植物中,有其中一个小组观察的是同一种类的两盆花,从它们的异同来发现遗传和变异现象,其实是对概念的扩展,这样对学生初中的后续学习有帮助。例如广义的说,同一物种之间的差异也可称为变异。】三、自由活动:比较相同与不同。1.[PPT18出示]出示小结。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分别对人、动物、植物进行了研究,现在谁能把我们以上的发现进一步概况一下?学生回答: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板书:生物界普遍现象)提出问题:那现在谁能根据以上的研究,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到底什么叫遗传?什么叫变异?学生尝试。教师引导---学生说“相似现象”叫做遗传,师追问:“哪些方面的相似?”自然引出“长相、相貌---形态特征”提问:那么,我们是不是只有模样像父母呢?还有什么也会遗传?(性格、习惯、智商、疾病,甚至连最让同学们耿耿于怀的青春痘都会遗传,真是太神奇了!由“性格、习惯、气质、疾病”自然引出“生理特性”相似。)板书:遗传←相同←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不同→变异借助课件揭示遗传概念。课件再出示:亲代与子代相似性(强调:同学们理解遗传概念时。请大家一定要注意:遗传主要揭示的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性,比如人要有血缘关系,隔代也会存在。)揭示变异概念。课件出示:亲代与子代及子代的个体间差异(强调:同学们理解变异概念时。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变异主要揭示的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及子代的个体间的差异,比如人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设计意图:学习进行这里,学生已分别认识了植物、动物、人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此时再把具体的概念揭示出来,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四、拓展活动1.用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解释:为什么自然界既有固定种类的生物,又有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生物?2.列举人类利用遗传变异知识改善生活的例子。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当今世界,就有很多利用遗传和变异知识造福人类的例子。你能举出一些吗?学生列举后,教师播放课件补充。3.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4.教师小结,发出倡议。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尤其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我们与父母姊妹长相相近,血脉相连;同时,我们每个人又各有特点,独一无二。自然界就是如此的神奇而伟大,正如中央电视台“发现”栏目推介语所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5.[PPT19出示]拓展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有关生命世界的奥秘好吗?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设计意图:站在更高的高度,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进一步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板书设计】4我像谁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相似→遗传变异←不同↓↓生物界普遍现象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全部教案(共7课时)5.《让身体热起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让身体热起来》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的第一课时,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内容以“人体”为切入点,通过让身体热起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和途径,探究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认识到维系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从而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情趣。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寻找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活动,带动学生探索,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身体热起来;通过交流研讨,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人体吸收的能力到哪里去了?”引发深层次探究热情。第三部分为自由活动。通过探究北极熊生活在极寒环境下,为什么不怕冷,巩固学生“让身体热起来”的认知。第四部分为拓展活动,生活中肥胖的人群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他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针对有效减肥提出合理化建议。本课通过由浅入深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到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分析】如何让身体热起来,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有很多的生活经验,譬如运动、吃巧克力或刺激性食物、喝热水、多穿......这些对于后面探究能量转化问题有很好的铺垫,学生也比较有兴趣进行下面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基本掌握了对资料的搜集处理,但我们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式对现象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对事物内部联系的猜测分析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及途径。2.知道人体吸收的能量转化后的去向。科学探究目标:1.能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现象作出解释,解决问题。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充满求知欲,善于思考,合理想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的便利。【重难点】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对热量转化的科学认识理解。【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生活切入导新课[PPT3出示]教师出示冬季活动相关图片资料。师:同学们,寒冷的冬季想来大家都深有体会了,那么寒冷的天气里,你都有哪些办法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么?你能说出哪些?(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师:非常好,同学们说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原地跳,原地跑等等,那么除了自身运动能产生热量以外,还有些什么方式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校长交流。)二、展开讨论:让身体热起来1.[PPT4-7出示]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互动交流,完成表格。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身体的表现2.学生汇报交流。3.[PPT8出示]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交流讨论,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归纳。(1)运动可以让我们身体发热。(2)太阳为我们带来了热量。(3)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4.[PPT9出示]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我们知道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食物。食物都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哪些必须营养?还有印象吗?谁来说一说?5.[PPT10出示]师:我们每天都有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那么我们从食物中所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师:同学通过讨论肯定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同学起来说说看。(小组派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师:人体的热量到底是怎么样消耗掉的呢?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人体主要同一下三个途径消耗热量:1.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如呼吸、消化、吸收等。2.满足日常活动的需要。如步行、站立、坐、跑步运动等。3.保证身体的生长发育。如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孕妇等。师:我们通过上面的了解,认识到人体能量的去向。那么同学在这一过程中还意识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第一:能使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即使睡着的人仍需要能量。第二: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量发散(占人体能量的一半)。三、拓展应用1.[PPT11出示]问题: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为什么不怕冷?以情境图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在了解人体能量转化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引发其探究的兴趣。(学生讨论,小组竞争。)补充材料:(1)皮下脂肪很厚,达10多厘米,保温性强。(2)身体被浓厚的毛皮所覆盖,帮助它御寒。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PPT12出示]生活中有很多肥胖的人,他们肥胖的原因是什么?用你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调查了解造成肥胖的原因,并提出减肥计划。【板书设计】让身体热起来运动(摩擦、跑步等)热源(太阳、烤火、电热毯、泡温泉)食物(菜、热饭、火锅)【记录表】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身体的表现6.《摆的秘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摆的秘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的第二课时。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经历改变摆锤的重量、摆动幅度、摆线的长短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意识到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教科书展现了一幅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少年时站在教堂大厅里观察吊灯的情境图,意在通过这一情境图触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提出问题。第二部分是探究活动。活动一: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教科书展示了3幅图:第1幅是学生荡秋千图,第2幅是荡船图,这两幅图展示的是学生经常见和经常玩的活动,尤其是在幼儿园、公园等场所,意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游戏情境,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游戏体验。第3幅图是教室班级牌子图,意在启发学生联想到班级牌子随风摆动的现象,再现生活情境。活动二:做一个摆,研究它的秘密。通过做一个摆,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以“我们的记录与发现”引领学生对实验现象及过程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段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这一环节还提示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将自己或小组的实验数据及结论进行分析和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补充、相互借鉴、智慧共享。活动三: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展示了一个正在摆动的摆,显示了一个摆的运动轨迹,意在提示学生观察摆摆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大胆猜想,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从中发现摆摆动时遵循的规律,进而将研究重点放在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上。然后以“我们的认识”为引领,提示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将研究过程与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静止的摆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停下来。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提出了“做一个听话的摆”的自由活动指向,并提供了一幅学生活动情境图。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学生的制作是否准确、成功,而在于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图中人物语言“怎么做呢”提示学生在做之前先提出制作的设想,阐述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动手制作,意在体现“先想后做,动手之前先动脑”的思想。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让学生课后自己制作一个“傅科摆”,并将摆锤做成沙漏,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发现。【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并且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科学中的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它感到很陌生,如果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它有很大的难度。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摆的现象,学生都见过或玩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但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学生没有思考过的,“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摆动”以及“摆为什么能停下来”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但不了解的问题。本课以摆为切入点,通过对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了解摆的运动规律,意识到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从“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提出摆的有关问题,学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定量观察,能做检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志趣和科学精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什么是摆。2.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2.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能设计简单表格,记录数据。3.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可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2.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积极交流和讨论,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能量。2.了解到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如何对摆的特点加以利用。【重难点】通过实践操作研究影响摆摆动的过程。【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小铁锁、螺丝帽、橡皮泥。教师准备:摆线、钩码、铁架台、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摆的意义1.[PPT2出示]出示活动准备。2.提问:各小组检查实验材料是否准备齐全?3.[PPT3出示](1)观察过生活中常见的座钟吗?(2)这(指钟摆)叫什么?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讲解并板书“摆动”)[PPT4出示]钟摆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摆?解释摆是悬挂于定点,能够往复摆动的物体。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摆的秘密(板书课题)。[PPT5出示]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你都见到过生活中哪些类似摆的现象?[PPT6出示]吊环、秋千、吊灯、海盗船等。4.[PPT7出示]讲述了解伽利略的发现。播放伽利略对摆的研究微视频,解说词如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个?还有这个。在秋千上你一定能感觉到晃来晃去的快乐。可是,你知道秋千为什么能摆动吗?每个在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你们看,当系在绳子一头的物体被拉起来时,地球引力就不断的分解成两个方向的力量。当你撤掉这个拉力时,与它相对的这个力就发生作用了。它带动物体向另一侧摆去,当相对应位置后又反向摆回来,直到停止。现在我们都使用钟表来掌握时间,这些制造非常精确的摆钟用到了摆的等时性,让我们回到400年前的意大利。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就是医学院,十七岁的就在这里上大学。比起比起医学来,他更喜欢研究数学和物理。在那里有许多精致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一盏从高高的屋顶上悬下来的长明灯。教堂里的点灯人定时给它加油,剪灯芯。一天点灯人加完油顺手一放灯就来回晃起来。正在就着灯光看书的伽利略抬起头来,这灯要晃多久才能停啊?怎么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都差不多?我再试一下,难道真会这样吗?嗯,开始摆动幅度大,后来逐渐变小,但是时间都一样,我猜这里一定有某种规律,好了,来做个实验。用我的脉搏来测时间最准了。好,开始,再来一次。我的脉搏每分钟跳72下,如果把线弄短些,铁片也许会摆的快些,达到72下就是一分钟了。我一定能找到适宜的长度,不多也不少,对了就是它,一分钟摆动了72次。我可以做一架测量脉搏的仪器,这样会有助于医生的诊断。把细长线要到仪器的顶端,把铁片固定在绳的下端,把它斜拉过来,然后放手让他摆动。在绳子上做好标记,把标记对准刻度牌上的数字就能知道绳子每分钟摆动多少次。这个小玩意儿只能测定脉搏。但伽利略发现的摆的等时性,这在科学史上是很有意义的。二、探索:尝试制作一个摆。1.[PPT8出示]你想自己制作一个摆吗?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来制作。(1)出示分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单摆。(2)摆的制作要求:①用摆线把摆锤拴住、拴牢。②把制作好的摆,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2.小组展示交流制作的摆。3.[PPT9出示]提问:什么叫摆动一次?讲解: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三、探究:与摆摆动快慢的有关因素。1.[PPT10出示]教师计时一分钟,各小组数出摆摆动的次数。2.[PPT11出示]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有关?与摆幅大小有关?3.[PPT12出示]实验设计提示:①找准实验设计方向,根据猜测设计实验方案;②可以选择一到两种实验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③要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高度、重量、摩擦等;④小组之间要团结合作,选定的方案请先经小组讨论通过后再提报。4.[PPT13出示]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方案一:摆绳长短不同,出示记录单。[PPT14出示]方案二:摆锤重量不同,出示记录单。[PPT15出示]方案二:摆动幅度不同,出示记录单。[PPT16出示]实验提示:①轻拿轻放器材,爱护身边的仪器;②注意实验中是否有不可以改变的量。③认真填好记录单,与实验过程要一致;④结合实验数据得出最终结论。5.[PPT17出示]各小组交流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动幅度无关;摆线越短,摆得越快;摆线越长,摆得越慢。四、探究: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摆动?摆为什么能停下来?1.[PPT18出示]播放摆摆动现象的微视频,解说词如下:摆首先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这样反复运动。2.[PPT19出示]静止的摆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外一个最高点,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五、应用:制作一个听话的摆。请学生自己确定摆动时间和摆动次数,先制订制作方案,小组阐述制作想法后再动手去做。[PPT20出示]实验提示:1.做一个一分钟摆预设次数的摆。2.如果不符合预设实验次数,可以通过摆的特性来调整。六、拓展:小实验[PPT21出示]请学生课外进行小实验探究: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葡萄架上(或天花板上、树上等)。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吊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你有什么发现?【板书设计】摆的秘密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动幅度无关;摆线越短,摆得越快;摆线越长,摆得越慢。【记录表】摆绳长度猜测摆动快慢实验现象(次/分钟)我们的结论长短摆锤重量猜测摆动快慢实验现象(次/分钟)我们的结论大小摆动幅度猜测摆动快慢实验现象(次/分钟)我们的结论大小7.《钻木取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钻木取火》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试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先展现了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意在提示学生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文字提示“搜集有关古人利用火的资料,了解钻木取火的方法”意在提示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为课堂深入研究做好准备。文字提示了本课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体现开放性的特点。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通过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通过交流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能量的转化。第三部分自由活动,首先通过交流能量转化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对摩擦生热现象的负面影响展开研讨,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其次以“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为引领,将研究的重点从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转移到机械能与其他能量间的转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途径、多方位的,为学生理解无处不在的能量及能量的转化做好铺垫。第四部分拓展活动,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拓展探究空间,感受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课通过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钻木取火的原理,在交流研讨中认识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途径、多方位的,在课后拓展延伸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分析】钻木取火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神秘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视频播放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钻木取火的原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2.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也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等。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模拟实验。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机械能转化成的热能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对生活中的其它能量转化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重难点】1.知道钻木取火的原理,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也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能量转化的模拟实验。【器材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古人钻木取火、能量转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等资料。教师准备: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PPT1出示]课题《钻木取火》。2.[PPT3出示]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童话故事。3.[PPT4出示]教师提问: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交流。4.聚焦话题:钻木取火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二、活动探究活动一:猜想钻木取火的道理。1.[PPT4出示]教师提问: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们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2.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3.学生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我认为摩擦会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活动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刚才,同学们通过交流,对于钻木取火的道理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摩擦生热吗?1.[PPT5出示]制订实验方案。(1)小组讨论:你们组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你们组将怎样分工?(2)教师总结:经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准备用砂纸打磨铁条、手钻钻木头、双手摩擦、火柴擦黑板等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2.[PPT6出示]实验指导: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做做这几个小实验来。课本上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实验情境图,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幅是两个学生合作,用手钻钻木,一人按着木板,一人负责钻;第二幅是一个学生正在搓手;第三幅是一个学生用砂纸打磨铁条;第四幅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你们可以任选一个实验去做,如果有时间,最好都做一遍。如果你们还有其他可行的试验方法,不妨也试一试。用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实验器材,你们可按照本组所选的实验,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材。(学生选实验,领器材。)[PPT7出示]温馨提示。(1)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2)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在学生进行实验之时,教师要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3.[PPT8出示]学生交流实验现象。(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1)手钻钻木: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2)双手摩擦:两手互相摩擦会感觉到手很热。(3)砂纸打磨铁条:用手触摸铁条,会感觉铁条很热。(4)黑板上摩擦火柴: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火柴会燃烧起来。4.[PPT8出示]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与钻木取火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1)手钻钻木: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1)双手摩擦: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3)砂纸打磨铁条: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4)黑板上摩擦火柴: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5.教师小结。钻木取火的道理:[PPT9出示]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氧气;二是达到可燃物燃点的温度。[PPT10出示]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温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点着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板书: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活动三: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PPT11出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很多,我们先看看课本上都展示了哪些现象。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1.学生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交流。)2.[PPT12出示]教师展示: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自由活动1.[PPT13出示]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出现摩擦生热这样的能量转化现象。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都会有哪些不利影响呢?改怎么办呢?(1)[PPT13出示]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讨论、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2)(对学生的交流交流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小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是值得每一个同学思考的问题。2.[PPT14出示]教师提问: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1)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风力发电、水车发电、电锯工作时产生的火花等。)(2)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可以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等,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途径、多方位的,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更深入的去研究。四、拓展活动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2.[P
本文档为【2021六制《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3课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1899
一线教师
格式:doc
大小:37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3-06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