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卷烟工艺规范 卷烟工艺规范[2003]

卷烟工艺规范 卷烟工艺规范[2003]

举报
开通vip

卷烟工艺规范 卷烟工艺规范[2003]卷烟工艺规范(2003)第一篇总则和技术经济指标1.1总则《卷烟工艺规范》,是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的集成,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行性,对卷烟生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灵活的加工技术和灵活的加工方法及先进的管理方法,满足其生产需要,提高加工的稳定性,达到用较少投入生产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之目的。1.1.1任务1.1.1.1制造稳定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卷烟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1.1.1.2提高卷烟产品安全性。1.1.1.3降低原材料、能源及活劳动消耗。1.1.2要点1.1.2.1原材料满足产...

卷烟工艺规范 卷烟工艺规范[2003]
卷烟工艺规范(2003)第一篇总则和技术经济指标1.1总则《卷烟工艺规范》,是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的集成,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行性,对卷烟生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灵活的加工技术和灵活的加工方法及先进的管理方法,满足其生产需要,提高加工的稳定性,达到用较少投入生产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之目的。1.1.1任务1.1.1.1制造稳定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卷烟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1.1.1.2提高卷烟产品安全性。1.1.1.3降低原材料、能源及活劳动消耗。1.1.2要点1.1.2.1原材料满足产品设计要求。1.1.2.2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精细加工,深化分组处理,充分发挥原料使用价值,改善产品质量。1.1.2.3以提高综合质量为前提,注重各项质量指标之间的平衡。1.1.2.4提高加工精度,达到指标与质量指标的高度统一。1.1.2.5对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由控制指标向控制参数转变、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人工控制经验决策向自动控制科学决策转变。1.1.2.6进行批内质量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1.1.2.7定期对关键设备及在线仪器、仪表工艺性能进行点检,保证其准确、稳定、可靠,满足控制和工艺要求。1.1.2.8水、蒸汽、压缩空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供应稳定,计量准确;在制品流量稳定。1.1.2.9在制品质量检验岗位的质量检验职能逐步转变为对在线仪器仪表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校验职能。1.1.2.10利用各种减害措施,提高卷烟产品的安全性。1.1.2.11合理利用人力、设备资源,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做到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使投入产出合理。1.2技术经济指标1.2.1主要工艺质量指标1.2.1.1制丝a)烟丝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指标检测点填充值cm3/g≥4.2纯净度%≥99.0整丝率%≥80.0碎丝率%≤3.0加香后含水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偏差%0.17含水率允差%±0.5整丝率变化率%90.0~95.0贮丝后注:含水率标准偏差用于设备校验和有集中控制的日常检测,样品数应多于50个(以下同此)。b)叶丝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指标检测点填充值cm3/g≥4.0纯净度%≥99.0整丝率%≥80.0碎丝率%≤3.0含水率标准偏差%0.17含水率允差%±0.5弹性%≥3.3叶丝干燥后C)梗丝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指标检测点填充值cm3/g≥6.5纯净度%≥99.0整丝率%≥85.0碎丝率%≤3.0含水率标准偏差%0.17含水率允差%±0.5梗丝干燥后d)CO2膨胀烟丝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指标检测点填充值cm3/g≥6.5纯净度%≥99.0整丝率%≥70.0碎丝率%≤4.0含水率标准偏差%0.17含水率允差%±0.5外观无结团及炭化冷却回潮后1.2.1.2烟支卷接及包装a)卷烟物理指标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名称单位指标与允差烟支长度mm设计值±0.5烟支圆周mm设计值±0.2烟支吸阻Pa设计值±100.0烟支硬度%设计值±8.0单支重量标准偏差mg23.0烟支密度mg/cm3≤240.0烟支含水率%设计值±0.5烟支含末率%<3.0端部落丝mg≤4.0烟支总稀释率%设计值±10.0包装密封好,包装材料无毒。条码清晰,符合相关规定。其他符合卷烟国标要求。b)批内卷烟焦油量及烟气烟碱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名称单位指标要求焦油量波动值mg1.5烟气烟碱量波动值mg0.21.2.2主要原材料损耗和消耗1.2.2.1原料a)原料总损耗率小于5.0%。b)原料消耗小于7.7kg/万支。1.2.2.2主要辅料a)主要材料损耗率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指标卷烟纸损耗率%≤2.0滤棒损耗率%≤1.5接装纸损耗率%≤2.0商标纸损耗率%≤1.0注:原材料消耗及损耗是烟支圆周×(烟条长度+过滤嘴长度)为24.5×(64+20)mm、烟丝含水率12%条件下的原材料消耗及损耗。第二篇工艺流程2.1工艺流程的内容2.1.1将卷烟原料制造成合格产品所经过的加工工序以及这些工序间的关系。2.1.2工序间的连接。2.1.3工序工艺参数控制点。2.1.4工序间的信号联络及控制。2.1.5各工序在具体生产场所的空间布局。2.1.6各工序的加工时间及其在全过程中的配合。2.1.7各工序加工能力及其全过程中的配合。2.2工艺流程的合理性2.2.1能制造出稳定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卷烟产品。2.2.2制造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尽可能地少。2.2.3必须科学、合理、技术上先进、实践中可行。2.2.4流程的设置,应考虑未来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2.2.5能实现安全文明生产。2.3工艺流程图例(见附录F)2.4工艺流程中的时间2.4.1工艺流程的周期2.4.1.1整个流程周期的时间应包括:a)每个加工工序必要的加工时间;b)加工工序之间的传送时间;c)加工工序和加工线之间必要的配合时间;d)生产中正常的间歇时间;e)生产组织必要的调度时间。2.4.1.2流程周期所包含的各组成时间,不是简单的算术相加,而是有机的、统筹的、合理的生产组合。2.4.2工艺流程的控制周期2.4.2.1工艺流程中自控系统的反应时间a)检测判断时间;b)信号传递时间;c)延时时间;d)执行时间。2.4.2.2控制周期所包含的组成时间必须合理配合。2.5工艺加工能力的核定2.5.1工艺制造能力制丝加工工序的能力以kg/h表示(均以12%含水率折算后的标准重量),卷接包加工工序的能力以万支/h表示。2.5.2流程工艺制造能力的核定2.5.2.1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以下列公式计算:mQQx´=1……………………………………………………(2-1)式中:Q-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kg/h或万支/h)mx-设备有效作业率(%)1Q-设备额定生产能力(kg/h或万支/h)a)设备有效作业率的计算公式为:10012´=QQmx%………………………………………………(2-2)式中:mx-设备有效作业率(%)1Q-设备额定生产能力(kg/h或万支/h)2Q-实际生产的合格产品(kg/h或万支/h)设备有效作业率通过实际考核确定。2.5.2.2时间的确定日工作时数:为每日班数×(工作时数/班-保养时数/班)年工作时数:为年工作日数×工作时数/日年工作日=年日历日数-法定节假日数-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停产检修日数2.5.2.3工序的工艺制造能力nQQn´=……………………………………………………(2-3)式中:nQ-工序的工艺制造能力(kg/h或万支/h)Q-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kg/h或万支/h)n-设备台数2.5.2.4全流程的工艺制造能力以流程中生产能力最小工序的能力为标准核定。2.6工厂生产能力的核定2.6.1工厂生产能力是流程工艺制造能力的具体运用和实际表现。2.6.2工厂生产能力计算x´=mfQQ……………………………………………………(2-4)式中:fQ-工厂生产能力(万支/d)mQ-流程的工艺制造能力(万支/d)x-有效作业率(%)2.6.2.1工作时数同(2.5.2.2)2.6.2.2有效作业率100´=mfQQx…………………………………………………(2-5)式中:x-有效作业率(%)fQ-实际生产的合格产品(万支/d)mQ-流程的工艺制造能力(万支/d)2.7图例说明2.7.1此流程图只表示了从卷烟原料到卷烟成品所经过的加工工序及其相互关系和工艺要求的控制内容。工艺流程其它方面的内容、未予图示。2.7.2这是一个流程模式,图上所列的加工工序,是卷烟厂目前普遍采用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发展,流程应作相应的调整。2.7.3鉴于某一加工工序的工艺任务,可由原理与特性不同的设备完成。因此,流程图上的加工工序,都是工序名称,没有采用设备名称。2.7.4在选用连接方法和具体连接设备时,应确保连接设备在完成工艺任务的同时,不损坏或尽可能少地损坏在制品的工艺品质。2.7.4.1流程中,滚筒式加潮、干燥、筛分、加香、冷却等加工设备的进料方式宜采用振动输送。2.7.4.2切梗丝机和切叶丝机后的物料应采用振动输送。2.7.4.3干燥后叶丝不宜采用风力输送。2.7.5流程中对筛分或风选出的物料去向未予标列,可结合工厂的具体情况,选择再使用的途径。2.7.6建议的工艺流程与随后所述的工序工艺是一个整体。不可任意割裂。2.7.7工艺流程确定后,所选用的设备工艺制造能力必须与流程的制造能力相匹配。2.7.8图例中分为必设、推荐和可选工序,推荐和可选工序可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增减。第三篇烟片处理3.1备料3.1.1工艺任务3.1.1.1按产品的叶组配方,准备烟片(包括再造烟叶)的投料,确保投入制造的原料符合产品配方的要求。3.1.1.2核查每批投入的烟片(包括再造烟叶)原料,确保质量与数量符合叶组配方的用料规定。3.1.2来料标准3.1.2.1来料烟片(包括再造烟叶)的地区、类型、等级、年份、质量和数量应符合叶组配方要求。3.1.2.2烟箱无严重破损,箱内无霉变、异味、污染和未经杀虫处理的虫蛀烟片。3.1.2.3烟箱采用纸箱和木夹板包装,其包装规格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1.2.4烟箱上应有烟片(包括再造烟叶)状况(如产地、类型、等级、年份、重量等)的标识。3.1.3技术要点3.1.3.1各地区、等级烟片(包括再造烟叶)按叶组配方的要求准确发放。不得有不符合叶组配方要求的烟片。3.1.3.2烟片(包括再造烟叶)应有序存放,备料场所应有生产周转所需的空间。3.1.3.3备料场所应清洁,无杂物,远离污染源。3.1.3.4仓库来料应有送料单。送料单上应简要说明烟片(包括再造烟叶)的状况。3.2开箱和计量3.2.1工艺任务3.2.1.1将烟片(包括再造烟叶)通过开箱,拆掉外包装箱,按产品配方设计要求把烟片(包括再造烟叶)均匀地放在输送带上。3.2.1.2能准确计量每批烟片(包括再造烟叶)投入的重量。3.2.2来料标准3.2.2.1同“3.1.2”。3.2.3技术要点3.2.3.1开箱后应验看烟片(包括再造烟叶),剔除杂物和不符合配方规定的烟片(包括再造烟叶)。3.2.3.2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和工作正常。3.2.3.3计量电子秤的精度0.5%。3.2.3.4烟箱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在输送带上。3.3切片3.3.1工艺任务3.3.1.1将拆掉外包装烟片(包括再造烟叶)按规定的厚度切成若干块。3.3.2来料标准3.3.2.1同“3.1.2.1”、“3.1.2.2”。3.3.3设备性能3.3.3.1切刀能保持正确的位置,切片厚度可调。3.3.4.2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方式。3.3.3.3刀头往复运动、驱动倒料装置运行正常。3.3.3.4有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及报警装置。3.3.4技术要点3.3.4.1压缩空气压力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3.3.4.2来料应在进料输送带上摆放整齐。3.3.4.3能自动按所需厚度切下烟片。烟块厚度均匀,烟块在皮带输送机上排列紧密,保证烟片流量稳定、均匀。3.3.4.4应及时修磨或更换磨损的刀片。3.3.4.5气动元件及执行元件工作正常。3.3.4.6经常清理光电管头部灰尘及皮带机上的积垢。3.4松散回潮3.4.1工艺任务3.4.1.1增加烟片的含水率和温度,提高烟片的耐加工性,使切片后烟片松散。3.4.1.2改善烟片的感官质量。3.4.2来料标准3.4.2.1同“3.1.2.1”、“3.1.2.2”。3.4.3质量要求3.4.3.1松散回潮后烟片应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温度(℃)指标允差指标允差17.0~20.0±1.555.0~75.0±3.03.4.3.2松散回潮后烟片无结块、结团现象。3.4.4设备性能3.4.4.1烟片增加含水率不小于10%,回风温度可达100℃。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加量可自动调节。3.4.4.2滚筒内装有的导流板和耙钉应完好,利于引导和松散烟片;滚筒外部有保温装置,以减少热能的损失。3.4.4.3设备应具有水、蒸汽流量计、热风循环系统和冷凝水集中排放系统,热风温度和风速可调;热风循环系统装置合理。3.4.4.4水流量计和蒸汽流量计的精度为0.5%。3.4.4.5水汽喷嘴雾化性能适宜,位置合理,角度可调。3.4.4.6筒体转速可调。3.4.4.7设备运行稳定。3.4.5技术要点3.4.5.1蒸汽压力、水压和压缩空气工作压力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3.4.5.2烟片流量均匀,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3.4.5.3烟片回潮所需汽、水用量可控。3.4.5.4增温增湿系统、热风循环系统、冷凝水排放系统及传动部件工作正常。3.4.5.5蒸汽、水管道和喷嘴畅通,喷嘴雾化适度。3.4.5.6无跑、冒、滴、漏现象。3.4.5.7各种仪表工作正常,数字显示准确。3.4.5.8筒内温度达到预热要求时方可投料生产。3.4.5.9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和工作正常。3.5烟片预配3.5.1工艺任务3.5.1.1使各品种、等级的烟片初步掺配均匀。3.5.1.2为加料工序提供稳定的物料流量。3.5.2来料标准3.5.2.1同“3.4.3”。3.5.3设备性能3.5.3.1采用纵横往复式布料车进行铺料。具有配叶均匀的功能,纵向布料速度应保证配方中最小品种均匀掺配。3.5.3.2具有对烟片进料、出料及贮存量的监、控功能。3.5.3.3具有与流程相适应的贮存能力。3.5.3.4出料均匀、彻底。3.5.4技术要点3.5.4.1贮柜应有明显的牌别、批等标志,不得错牌。3.5.4.2整批烟片完全进柜以后方能出柜,不得边进边出。3.5.4.3每批烟片应贮于同一柜中。3.6筛分和加料3.6.1工艺任务3.6.1.1筛除6mm以下的烟片。3.6.1.2对烟片准确均匀的施加料液。3.6.1.3适当提高烟片的含水率和温度。3.6.2来料标准3.6.2.1烟片流量均匀,流量波动≤1.5%。3.6.2.2烟片含水率同“3.4.3”。3.6.2.3料液应符合产品配方设计要求,无沉淀、杂质。3.6.3质量要求3.6.3.1烟片加料后应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温度(℃)指标允差指标允差18.0~21.0±1.045.0~65.0±3.03.6.3.2加料精度1.0%。3.6.4设备性能3.6.4.1筛分装置应有不同孔径的多层筛网。3.6.4.2喂料系统由喂料机、定量管、皮带称所组成,工作状态稳定。3.6.4.3喷嘴雾化效果适度,喷射区域合理,喷射角度可调。3.6.4.4加料量可达4.0%,烟片温度增加量可达50℃。3.6.4.5盛料桶具有搅拌、过滤及温度可控功能。3.6.4.6筒体转速可调。3.6.4.7加料系统应具有连锁、防错、报警、纠错功能。3.6.4.8设备应具有冷凝水集中排放系统。3.6.4.9加料流量计计量精度0.5%。3.6.5技术要点3.6.5.1烟片流量均匀,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3.6.5.2筛网网孔不得堵塞,筛下物料按工艺需要有序输出。3.6.5.3应充分筛除6mm以下的烟片。3.6.5.4蒸汽、水、压缩空气工作压力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蒸汽、水、料液计量、控制准确。3.6.5.5加料系统清洁畅通,喷料正常,喷嘴雾化适度、喷嘴角度合适。3.6.5.6料液温度恒定,满足其特性要求。3.6.5.7无跑、冒、滴、漏现象。3.6.5.8每班或不同批生产后应用温水清洗加料系统;定期对加料系统进行深度清洁。3.7配叶贮叶3.7.1工艺任务3.7.1.1使各组分烟片进一步混配均匀,平衡烟片的含水率和温度。3.7.1.2使烟片充分吸收料液。3.7.1.3调节和平衡烟片处理工段和制叶丝工段之间的生产能力。3.7.2来料标准3.7.2.1同“3.6.3”。3.7.3设备性能3.7.3.1采用纵横往复式布料车进行铺料。具有配叶均匀的功能,纵向布料速度应保证配方中最小品种均匀掺配。3.7.3.2具有对烟片进料、出料及贮存量的监、控功能。3.7.3.3具有与流程相适应的贮存能力。3.7.3.4出料均匀,出料彻底。3.7.4技术要点3.7.4.1烟片贮存时间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确定。最短贮存时间为2h,最长贮存时间以不得使烟片品质降低为限。3.7.4.2贮柜应有明显的牌别、批等标志,不得错牌。3.7.4.3整批烟片完全进柜以后方能出柜,不得边进边出。3.7.4.4每个贮叶柜的贮存量不应超过规定,贮叶高度不大于1300mm。3.7.4.5底带不得有残留。应定期对贮叶柜进行清理,防止发生霉变。第四篇白肋烟处理4.1烟片增温4.1.1工艺任务4.1.1.1适当增加温度和含水率,使烟片伸展、充分松散,有利于料液的吸收。4.1.2来料标准4.1.2.1烟片流量均匀、松散,流量波动≤1.5%。4.1.2.2烟片质量符合叶组配方规定。4.1.3质量要求4.1.3.1出口烟片温度达到60.0℃以上,允差±3.0℃。4.1.4设备性能4.1.4.1喂料系统由喂料机、定量管、皮带称所组成,工作状态稳定。4.1.4.2具有增温功能,烟片温度达到75.0℃。4.1.4.3具有清洗功能。4.1.5技术要点4.1.5.1烟片流量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4.1.5.2蒸汽、水、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符合工艺设计要求,蒸汽、水的流量计量准确。4.1.5.3各类显示仪表正常,电子秤计量准确,自控系统灵敏、可靠。4.2加里料4.2.1工艺任务4.2.1.1对烟片均匀施加里料液。4.2.1.2提高烟片含水率和温度。4.2.2来料标准4.2.2.1同“4.1.3”。4.2.2.2料液必须符合产品配方要求,无沉淀,无杂质。4.2.3质量要求4.2.3.1加料后烟片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出口温度(℃)指标允差指标允差28.0~38.0±1.5≥60.0±3.04.2.3.2加料精度1.0%。4.2.3.3烟片松散无结团。4.2.4设备性能4.2.4.1加温、加湿可自控。4.2.4.2必须具备料液与烟片流量联锁功能,且能自控。4.2.4.3喷嘴雾化效果适度,喷射区域合理,喷射角度可调。4.2.4.4盛料缸具有搅拌、保温及温度可控功能。加料系统具有过滤、清洗功能。4.2.4.5可使烟片加料后含水率增至40.0%,烟片最高温度可达80.0℃。4.2.4.6水、蒸汽、料液流量计计量精度0.5%。4.2.5技术要点4.2.5.1蒸汽、水、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符合工艺设计要求,蒸汽、水、料液的流量计量准确。4.2.5.2各类显示仪表正常,流量计计量准确,自控系统灵敏、可靠。4.2.5.3喷雾系统清洁畅通,喷料雾化适度,喷嘴角度合适。4.2.5.4料液要根据配方要求设置合适的比例施加。4.2.5.5施加的料液必须经过过滤、搅拌,温度保持在60.0℃~70.0℃。4.2.5.6生产过程要经常检查料液施加情况,及时对料液过滤装置进行清洁。4.2.5.7要定期对加料系统进行深度清洁。4.3白肋烟烘焙4.3.1工艺任务4.3.1.1对白肋烟进行烘焙处理,明显改善其香气和余味,减少杂气和刺激性,满足产品设计要求。4.3.2来料标准4.3.2.1同“4.2.3”。4.3.2.2烟片松散,不粘连结块,烟片表面无明显料液残留。4.3.2.3来料烟叶流量均匀。4.3.3质量要求4.3.3.1烘焙后烟片杂气减少,刺激性减轻,余味得到改善,具有烤焙香气。4.3.3.2烘焙后烟片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温度(℃)干燥终端回潮终端冷却终端指标允差指标允差指标允差4.0~10.0±2.014.0~18.0±2.035.0~45.0±3.04.3.4设备性能4.3.4.1干燥段热风温度可达150.0℃以上,温度可调且响应快。4.3.4.2干燥段热风湿球温度在45.0~65.0℃之间可调。4.3.4.3网带速度在0~8.0m/min范围内可调。4.3.4.4干燥段换气能力在干燥热风风量的0~30.0%范围内可调。4.3.4.5烘焙网带上烟叶铺叶均匀,且能在60.0~100.0mm厚度范围内可调。4.3.4.6网面风速均匀,风速在0.5~1.0m/s范围内可调。4.3.4.7冷却段可使烟片温度不高于45.0℃。通风量、回风量可调。4.3.4.8回潮段增湿能力在0~14.0%范围内可调。4.3.5技术要点4.3.5.1烟片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4.3.5.2蒸汽、水压、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各控制器件及运转部件正常,输送带网孔不堵塞,加潮区蒸汽及水喷嘴畅通。4.3.5.3铺叶厚度在60.0~100.0mm范围内选取,调节好限料装置使铺叶均匀。4.3.5.4烟叶通过干燥区时间保持5min以上,根据铺叶厚度、含水率、温度及烘焙后的质量要求进行选取。4.3.5.5干燥区温度应根据烟叶质量和叶组配方要求确定。4.3.5.6冷却区空气温度不高于45.0℃。4.3.5.7加潮区空气温度不高于70.0℃。4.4加表料4.4.1工艺任务4.4.1.1对回潮后的烟片均匀、准确施加表料液。4.4.2来料标准4.4.2.1烟片含水率同“4.3.3.2”中回潮终端含水率要求。4.4.2.2料液必须符合产品配方要求,无沉淀、杂质。4.4.3质量要求4.4.3.1加表料后烟片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温度(℃)指标允差指标允差18.0~21.0±1.5<60.0±3.04.4.3.2加料精度1.0%。4.4.4设备性能同“3.6.4”。4.4.5技术要点同“3.6.5”。4.5贮叶同“3.7”。第五篇制梗丝5.1备料5.1.1工艺任务5.1.1.1准备烟梗的投料,确保投入制造的烟梗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5.1.1.2按核定的工艺制造能力进行备料。5.1.2来料标准5.1.2.1来料烟梗状况(如年份、产地、数量等)符合产品配方规定和生产要求。5.1.2.2来料中无霉烂变质的烟梗。5.1.2.3来料中应无金属、石块等杂物。5.1.2.4烟梗包装上必须有明显的标识。5.1.3技术要点5.1.3.1烟梗按生产单位有序堆放,并做好标识,各生产单位堆放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间隔。5.1.3.2加工性能相近的烟梗尽量放在一起处理。5.1.3.3按产品设计要求做到计量、计数准确。5.1.3.4备料场所应有存放生产周转所需原料的空间。5.1.3.5备料场所应清洁,无杂物,远离污染源。5.2筛分与回潮5.2.1工艺任务5.2.1.1筛除烟梗中长度10mm以下、直径1.5mm以下的碎梗,提高梗丝加工质量。5.2.1.2增加烟梗的含水率和温度,提高烟梗的耐加工性。5.2.1.3除去烟梗表面的灰尘和烟梗中的金属与非金属杂物。5.2.2来料标准5.2.2.1烟梗流量均匀稳定。5.2.2.2同“5.1.2.1”、“5.1.2.2”、“5.1.2.3”。5.2.3质量要求5.2.3.1回潮后烟梗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温度(℃)设备类型指标指标允差水槽式26.0~32.0≤50.0隧道振槽式26.0~32.0烟梗一次回潮螺旋式26.0~32.0隧道振槽式28.0~36.0烟梗二次回潮螺旋式28.0~36.0≥85.0±3.05.2.3.2尽可能去除长度10mm以下、直径1.5mm以下的碎梗及金属与非金属杂物。5.2.4设备性能5.2.4.1筛分效率大于95.0%,无严重超筛现象。5.2.4.2水槽式回潮a)烟梗含水率可增加18.0%以上。b)水温可达60.0℃以上,并可调。C)水流速度可调。d)滤网运行速度可调。5.2.4.3隧道振槽式和螺旋式回潮a)烟梗含水率可增加18.0%以上,温度可增加到85.0℃以上。b)配有施加水和蒸汽的控制装置。5.2.5技术要点5.2.5.1筛分设备孔眼定期清理,不能堵塞。5.2.5.2烟梗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5.2.5.3蒸汽、水、压缩空气工作压力均符合设备及工艺设计要求。5.2.5.4水槽式烟梗回潮机必须定期换水,废水的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5.2.5.5水、汽喷嘴必须畅通。5.3贮梗5.3.1工艺任务5.3.1.1使烟梗与烟梗之间及烟梗表层与内部组织的含水率趋于一致。5.3.2来料标准5.3.2.1同“5.2.3”。5.3.3质量要求5.3.3.1贮后烟梗柔软,水分均匀,表面无水渍。5.3.3.2最短贮存时间2h,最长贮存时间以不得使烟梗品质降低为限。5.3.4设备性能5.3.4.1具有与流程相适应的贮存能力,具有对烟梗进料、出料及贮存量的监、控功能。5.3.4.2出料均匀,出料彻底。5.3.5技术要点5.3.5.1不同生产单位的烟梗不得混装。5.3.5.2出柜流量均匀,出料彻底。5.3.5.3不同生产单位的烟梗应有标识。5.3.5.4底带不得有残留,定期对贮梗柜进行清理,防止发生霉变。5.4烟梗增温5.4.1工艺任务5.4.1.1提高烟梗的温度,进一步提高烟梗的柔软性及耐加工性。5.4.2来料标准5.4.2.1同“5.3.3”。5.4.2.2来料流量均匀稳定。5.4.3质量要求5.4.3.1增温后烟梗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增加(%)温度(℃)指标指标≤2.0≥85.05.4.4设备性能5.4.4.1烟梗温度可增加至85.0℃以上。5.4.4.2蒸汽喷嘴或喷孔畅通。5.4.4.3蒸汽、水流量计量准确。5.4.5技术要点5.4.5.1烟梗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5.4.5.2蒸汽、水、压缩空气工作压力均符合工艺设计要求。5.4.5.3蒸汽喷嘴或喷孔必须畅通,喷汽时不带水滴。5.5压梗5.5.1工艺任务5.5.1.1通过挤压烟梗,达到疏松烟梗组织结构的目的。5.5.2来料标准5.5.2.1烟梗流量均匀稳定。5.5.2.2同“5.4.3”。5.5.2.3无金属等硬物。5.5.3质量要求5.5.3.1压梗后烟梗无破损。5.5.3.2烟梗含水率增加量不超过1.5%。5.5.4设备性能5.5.4.1两压辊间隙在0.5~2.5mm范围内可调。5.5.4.2两压辊的直径差不大于1.0mm,压辊表面应光洁平滑,压辊凸度不超过0.15mm。5.5.4.3配有清理辊子表面积垢的装置。5.5.4.4能自动保护压辊,具有卸荷和排除硬物的功能。5.5.4.5具有压辊降温冷却装置。5.5.5技术要点5.5.5.1烟梗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5.5.5.2压辊间隙应根据烟梗情况选定,一般在1.0~2.5mm之间选定。5.5.5.3压辊轴向间隙必须平行。5.5.5.4烟梗在辊子上不打滑。5.5.5.5压辊不沾烟梗,没有积垢。5.5.5.6排硬物装置灵敏可靠。5.6切梗丝5.6.1工艺任务5.6.1.1把烟梗切成规定厚度的梗丝。5.6.2来料标准5.6.2.1同“5.5.3”。5.6.2.2烟梗温度低于45℃,表面无水渍。5.6.2.3烟梗柔软、水分渗透均匀。5.6.2.4烟梗中不含金属、石块等硬物。5.6.2.5来料流量均匀稳定。5.6.3质量要求5.6.3.1切后梗丝厚度满足后工序加工要求,不得因梗丝厚度影响梗丝膨胀质量和感官质量。5.6.4设备性能5.6.4.1具有进料均匀的功能。5.6.4.2切梗丝厚度的可调范围为0.10~0.30mm。5.6.4.3刀门与刀片之间的间隙可调。5.6.4.4刀门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自动调整。5.6.4.5有完好的烟梗压紧系统和除尘系统。5.6.4.6设备具有自动控制功能。5.6.4.7整机运行协调、平稳、可靠。5.6.5技术要点5.6.5.1切梗丝前应将烟梗温度降低至45℃以下,去掉表面水分。5.6.5.2供料均衡,铺料均匀、不脱节、刀门四角勿空松。5.6.5.3刀门高度适当。压力调整适宜,正常工作时应保证稳定。5.6.5.4刀门应平整并与刀片平行,刀门与刀片的间隙调整适当。5.6.5.5刀片的材质、硬度和尺寸规格应均匀一致,磨刀砂轮符合质量要求。正常运行期间刀口应锋利,不卷刀,不缺口。5.6.5.6刀片进给系统和磨削系统应保持工作正常,进刀和磨削距离一致。5.6.5.7切梗丝厚度在0.12~0.18mm范围内选定。5.6.5.8调整切梗丝机时的不合格梗丝必须剔除。5.7梗丝加料回潮5.7.1工艺任务5.7.1.1按比例准确均匀地对切后梗丝施加料液。5.7.1.2适当提高梗丝的温度和含水率。5.7.2来料标准5.7.2.1同“5.6.3”。5.7.2.2梗丝流量均匀稳定,流量波动≤1.0%。5.7.2.3梗丝松散,不粘连结块。5.7.2.4料液必须符合产品配方要求,无沉淀、杂质。5.7.3质量要求5.7.3.1加料后梗丝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温度(℃)指标允差指标允差30.0~40.0±1.060.0~90.0±3.05.7.3.2加料精度1.0%。5.7.4设备性能5.7.4.1喂料系统由喂料机、定量管、皮带称所组成,工作状态稳定。5.7.4.2喷嘴雾化适度,喷射区域合理,喷射角度可调。5.7.4.3梗丝含水率最大增加量可达10.0%,梗丝温度可提高至70.0℃以上。5.7.4.4盛料桶具有搅拌、过滤及温度可控功能。5.7.4.5具有加料和加温加湿功能,料液流量能进行自控。5.7.4.6加料回潮机的筒体转速可调。5.7.4.7具有排潮系统,可防止废气外溢。5.7.4.8具有连锁、防错、报警、纠错功能。5.7.4.9加料流量计计量精度0.5%。5.7.5技术要点5.7.5.1梗丝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5.7.5.2蒸汽、水、压缩空气工作压力均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加温、加湿和加料控制系统工作正常。5.7.5.3加料系统清洁畅通,喷料正常,喷嘴雾化适度、计量准确,喷射角度合适。5.7.5.4料液的温度应恒定,一般为45.0~60℃或达到工艺要求,盛料液的容器上须有标识。5.7.5.5排气罩完好清洁。滤网清洁畅通,完好无损。5.7.5.6梗丝流量与料液施加量设定准确,料液施加均匀。5.7.5.7无跑、冒、滴、漏现象。5.7.5.8各种仪表工作正常,数字显示准确无误。5.7.5.9不同生产单位或每班生产后应用温水清洗加料系统;定期对加料系统进行深度清洁。5.8梗丝膨胀与干燥5.8.1工艺任务5.8.1.1提高梗丝的弹性、填充能力和燃烧性。5.8.1.2去除梗丝中的部分水分。5.8.2来料标准5.8.2.1梗丝流量均匀稳定。5.8.2.2同“5.7.3”。5.8.3质量要求5.8.3.1膨胀与干燥后梗丝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温度(℃)填充值(cm3/g)碎丝率(%)设备类型指标允差标准偏差指标允差指标指标梗丝膨胀隧道振槽式32.0~36.0±1.0≥100.0±3.0滚筒式梗丝干燥隧道振槽式12.5~14.5±0.50.17≥60.0±3.0≥6.5≤3.0含水率(%)温度(℃)填充值(cm3/g)碎丝率(%)设备类型指标允差标准偏差指标允差指标指标梗丝膨胀文氏管式36.0~40.0±1.0≥90.0±3.0梗丝干燥隧道振槽式12.5~14.5±0.50.17≥60.0±3.0≥6.5≤3.0含水率(%)温度(℃)填充值(cm3/g)碎丝率(%)设备类型指标允差标准偏差指标允差指标指标滚筒式≥80.0±3.0梗丝膨胀文氏管式36.0~40.0±1.0≥90.0±3.0膨胀及干燥塔式12.5~14.5±0.50.17≥65.0±3.0≥6.5≤3.05.8.4设备性能5.8.4.1配有施加水和蒸汽的自动控制装置。5.8.4.2能使梗丝体积在膨胀区中充分增大。5.8.4.3可自动闭环调节干燥过程的有关参数。5.8.4.4具有烟火探测、报警和自动处理功能。5.8.4.5具有排潮或防止废气外溢功能。5.8.4.6“文氏管”喷嘴蒸汽压力为0.6~0.7MPa,蒸汽喷射速度为135.0~180.0m/s。5.8.4.7滚筒式干燥机热风温度可达到160.0℃,筒壁温度可达160.0℃。隧道振槽式和膨化塔热风区热风温度达到180.0℃。5.8.5技术要点5.8.5.1梗丝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5.8.5.2蒸汽、水和压缩空气工作压力均符合工艺设计要求,蒸汽、水流量计量准确。5.8.5.3热交换系统、蒸汽管道、物料输送系统运行正常。5.8.5.4各类显示仪表正常。在线检测准确。反馈及时。设备自控系统灵敏、可靠。5.8.5.5设备必须预热到设定温度值方可进料生产。5.8.5.6梗丝干燥速率合适,减少膨胀后梗丝体积收缩。5.9梗丝风选5.9.1工艺任务5.9.1.1将合格梗丝与梗签、梗块及杂物分离开,提高梗丝的纯净度。5.9.2来料标准5.9.2.1梗丝流量均匀稳定。5.9.2.2同“5.8.3”。5.9.3质量要求5.9.3.1风选后梗丝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整丝率降低(%)纯净度(%)指标允差指标指标12.5~14.5±0.5≤3.0≥99.05.9.4设备性能5.9.4.1可将梗丝与梗签、梗块、杂物分离,风分效率达95.0%以上。5.9.4.2断面风速均匀,且风速可调。5.9.4.3抛料速度可调。5.9.5技术要点5.9.5.1物料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5.9.5.2梗丝风选机的网孔要保持清洁畅通。5.9.5.3调节好抛料速度和风量,排出物中可含微量合格梗丝。5.10梗丝加香5.10.1工艺任务5.10.1.1按比例准确、均匀地对梗丝施加香液。5.10.2来料标准5.10.2.1同“5.9.3”。5.10.2.2梗丝流量均匀稳定。5.10.2.3梗丝松散,不粘连结块。5.10.3质量要求5.10.3.1梗丝加香精度0.5%。5.10.4设备性能5.10.4.1同“7.2.4”。5.10.5技术要点5.10.5.1梗丝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5.10.5.2同“7.2.5”。5.11贮梗丝5.11.1工艺任务5.11.1.1平衡制叶丝同制梗丝两加工工段之间的加工时间。5.11.1.2平衡梗丝的水分。5.11.2来料标准5.11.2.1同“5.9.3”。5.11.3质量要求5.11.3.1同“1.2.1.1”。5.11.3.2贮后梗丝松散,无结块、霉变现象。5.11.4设备性能5.11.4.1同“5.3.4”。5.11.5技术要点5.11.5.1贮梗丝高度小于900mm。第六篇制叶丝6.1烟片增温6.1.1工艺任务6.1.1.1适当提高烟片温度,疏松烟片,进一步提高烟片的耐加工性。6.1.2来料标准6.1.2.1烟片流量均匀稳定。6.1.2.2同“3.6.3”。6.1.3质量要求6.1.3.1烟片增温后温度为40.0~50.0℃。6.1.3.2烟片舒展、松散,无结团现象。6.1.4设备性能6.1.4.1具有热风增温系统,风温最高可达100℃。6.1.4.2前后端设有蒸汽喷嘴。6.1.4.3装有蒸汽流量计量装置,计量精度0.5%。6.1.4.4喷射角度可调。6.1.5技术要点6.1.5.1烟片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6.1.5.2蒸汽和压缩空气工作压力均符合工艺设计要求。6.1.5.3各类控制装置和显示仪表工作正常,读数准确。6.1.5.4蒸汽喷嘴角度设置合理,雾化良好。6.1.5.5应根据来料情况和切丝工序的质量要求,确定蒸汽施加量。6.2切叶丝6.2.1工艺任务6.2.1.1将烟片切成一定宽度的叶丝。6.2.2来料标准6.2.2.1烟片流量均匀稳定。6.2.2.2烟片中无金属、石块等非烟叶杂物。6.2.2.3同“6.1.3.2”。6.2.3质量要求6.2.3.1切后叶丝应达到下列要求:叶丝宽度(mm)指标允差0.7~1.1±0.16.2.3.2切后叶丝松散,无严重粘连现象。6.2.3.3切后叶丝色泽不得转深,感官质量不得降低。6.2.4设备性能6.2.4.1有自动铺叶功能,且铺布均匀合理。6.2.4.2切丝宽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6.2.4.3刀辊转速及排链速度可调。6.2.4.4刀门与刀片之间的间隙可调。6.2.4.5刀门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自动调整。6.2.4.6有完好的刀门压力控制系统,保证刀门压力稳定。6.2.4.7有完善的除尘系统。6.2.4.8设备具有自动控制功能。6.2.4.9整机运行平稳、可靠。6.2.5技术要点6.2.5.1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供料均衡,铺料均匀、不脱节、刀门四角勿空松。6.2.5.2刀门应平整并与刀片平行,刀门与刀片的间隙调整适当。6.2.5.3刀片的材质、硬度和尺寸规格应均匀一致,磨刀砂轮符合质量要求。正常运行期间刀口应锋利,不卷刀,不缺口。6.2.5.4刀片进给系统应保持工作正常,进刀和磨削距离一致。6.2.5.5刀门高度适当。压力调整适宜,正常工作时应保证稳定。6.2.5.6调整切丝机时的不合格叶丝必须剔除。6.2.5.7切丝宽度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到对叶丝物理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影响。6.3叶丝增温增湿6.3.1工艺任务6.3.1.1提高叶丝的温度和含水率,使叶丝充分松散。6.3.1.2改善和提高叶丝的感观质量。6.3.2来料标准6.3.2.1叶丝流量均匀稳定,流量波动≤1.0%。6.3.2.2同“6.2.3”。6.3.3质量要求6.3.3.1增温增湿后叶丝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含水率(%)温度(℃)设备类型指标允差指标允差隧道振槽式22.0~26.0±1.0≥80.0±3.0滚筒式25.0~40.0±1.5≥60.0±3.06.3.3.2叶丝柔软、松散,无结团、湿团现象。6.3.4设备性能6.3.4.1喂料系统由喂料机、定量管、皮带称所组成,工作状态稳定。6.3.4.2喷嘴雾化适度、喷射雾化区域合理,喷射角度可调。6.3.4.3具有排潮系统,可防止废气外溢。6.3.4.4水、汽系统应有计量装置,计量精度0.5%。6.3.4.5具有较为完善的自控系统。6.3.4.6隧道振槽式设备:增湿能力≥4.0%,出料温度最高达到100.0℃以上。6.3.4.7滚筒式设备:具有自控的热风增温系统和回潮系统,热风系统的风温最高可达100.0℃。设备增湿能力可达25.0%,设备的前后端均应设有水、汽喷嘴且喷嘴的角度可调。6.3.5技术要点6.3.5.1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6.3.5.2蒸汽、水和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符合工艺设计要求。6.3.5.3各类显示仪表工作正常,数字显示准确无误。6.3.5.4水、汽管道及喷孔畅通,无阻塞现象,喷射角度合适。6.3.5.5无跑、冒、滴、漏现象6.3.5.6排气罩的滤网清洁畅通,完好无损。排潮系统工作正常,出口端无冷凝水下滴。6.3.5.7叶丝增温增湿后指标的设定应考虑到对其感官质量的影响。6.4叶丝干燥6.4.1工艺任务6.4.1.1去除叶丝的部分水分,满足后工序加工要求。6.4.1.2改善和提高叶丝的感官质量。6.4.1.3提高叶丝填充能力和耐加工性,达到二者的协调。6.4.2来料标准6.4.2.1叶丝流量均匀稳定。6.4.2.2同“6.3.3”。6.4.3质量要求6.4.3.1干燥后叶丝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含水率(%)温度(℃)填充值(cm3/g)弹性(%)整丝率(%)碎丝率(%)指标允差标偏指标允差指标指标指标指标11.5~14.0±0.50.1755.0~75.0±3.0≥4.0≥3.3≥80.0≤3.06.4.3.2干燥后叶丝松散,手感柔软,感观质量得到提高。6.4.3.3干头干尾量每批不超过0.6%。6.4.4设备性能6.4.4.1具有完善的含水率和温度控制系统。6.4.4.2具有不合格叶丝的剔除功能。6.4.4.3数据采集装置完备,采集数据准确,执行元件动作可靠。6.4.4.4具有联锁自动控制功能。6.4.4.5滚筒式干燥设备a)具有热风温度、风速、筒壁温度自控功能。b)热风风温达到140.0℃,筒壁温度达到达170.0℃,风速可达1.0m/s,且均匀。c)排潮能力可调,配合恰当,排潮口无露滴。d)筒体转速可调。6.4.4.6气流式干燥设备a)热风风温、风速、设备内的湿度和排潮量,具有自控功能。热风风温达到400.0℃以上。b)热风循环系统密封良好,不得因密封性降低导致能量过多损失。c)喷汽和喷水量可连续调整,满足干燥气流的湿度要求。d)具有烟火探测、报警和自动处理功能。e、具有废气排除及处理功能。6.4.5技术要点6.4.5.1叶丝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6.4.5.2蒸汽、水、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符合工艺设计要求,蒸汽、水流量计量准确,计量精度0.5%。6.4.5.3协调好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筒壁温度和排潮风门开度等加工技术参数。6.4.5.4当各种参数达到预定要求时,方可进料。6.4.5.5加强设备保养确保各部件、组件性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6.4.5.6定期校正水分仪及温度仪。6.4.5.7及时妥善处理不符合要求的叶丝。第七篇掺配加香7.1比例掺配7.1.1工艺任务7.1.1.1将梗丝、膨胀烟丝、再造烟丝(辊压法)、回收烟丝按照产品配方设计要求,准确、均匀地掺配到干燥后叶丝中。7.1.2来料标准7.1.2.1流量均匀稳定,流量波动≤1.0%。7.1.2.2叶丝同“6.4.3”。7.1.2.3梗丝同“1.2.1.1”。7.1.2.4膨胀烟丝同“1.2.1.1”。7.1.2.5再造烟丝(辊压法)含水率:12.5%~14.5%,且无结团现象。7.1.2.6回收烟丝含水率:12.5%~14.5%,且无杂物、无污染。7.1.3质量要求7.1.3.1配比精度1.0%。7.1.4设备性能7.1.4.1能根据叶丝流量,按照设定比例自动调节梗丝、膨胀烟丝、再造烟丝(辊压法)、回收烟丝的掺配量。7.1.4.2各掺配物使用的电子皮带秤为控制型,能调整、稳定各种物料流量,具有联锁功能。7.1.4.3电子皮带秤速度自动可调,并与设定值相符。7.1.4.4电子皮带秤控制箱具有数据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功能。7.1.4.5电子皮带秤的计量精度为0.5%。7.1.5技术要点7.1.5.1叶丝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7.1.5.2梗丝、膨胀烟丝、再造烟丝(辊压法)、回收烟丝必须按照产品配方规定掺配。7.1.5.3定量喂料设备完好,定期维护、校正电子皮带秤。7.2加香7.2.1工艺任务7.2.1.1按照产品配方设计要求,将香精准确、均匀地施加到烟丝上。7.2.1.2各种物料进一步混合均匀。7.2.2来料标准7.2.2.2烟丝流量均匀稳定。7.2.2.1同“7.1.3”。7.2.2.3烟丝温度低于45.0℃。7.2.2.4香精品种、重量和质量符合产品设计要求,无杂质、无沉淀。7.2.3质量要求7.2.3.1同“1.2.1.1”。7.2.3.2加香均匀,加香精度0.5%。7.2.4设备性能7.2.4.1喷嘴雾化适度,喷射区域合理,喷射角度可调。7.2.4.2必须具备香精流量与烟丝流量联锁自控功能。7.2.4.3香精无外溢现象,环境污染小,符合环保要求。7.2.4.4对加香系统异常现象有报警功能。7.2.4.5香精流量计计量准确,计量精度0.5%。7.2.4.6加香能力能满足产品设计要求。7.2.5技术要点7.2.5.1烟丝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7.2.5.2采用压缩空气喷射香精,工作压力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喷嘴畅通,香精雾化适度。7.2.5.3定期清洗加香滚筒,定期对加香系统进行深度清洗。7.2.5.4定期校正加香计量泵的流量和喷嘴角度。7.2.5.5烟丝流量计量准确,自控系统正常。7.2.5.6定期对加香精度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给予适当调整。7.2.5.7盛香精的容器上应注明牌号、批次、数量、日期和班次等标识。7.3配丝贮丝7.3.1工艺任务7.3.1.1使烟丝中各种组分充分混合均匀。7.3.1.2使烟丝充分吸收香精,平衡烟丝的含水率和温度。7.3.1.3平衡和调节制丝与卷接的生产时间。7.3.2来料标准7.3.2.1同“7.2.3”。7.3.3质量要求7.3.3.1同“1.2.1.1”。7.3.4设备性能7.3.4.1采用纵横往复式布料带进行布料。7.3.4.2出料拨料辊转速适宜,耙钉间隔适宜,减少造碎。7.3.4.3具备有贮存制丝线生产12小时以上烟丝的能力(多柜)。7.3.4.4底带速度可调,出料均匀、彻底。7.3.4.5具有对烟丝进料、出料及贮存量的监、控功能。7.3.5技术要点7.3.5.1贮丝柜必须置于有温湿度控制的贮存室内,温湿度条件满足“11.6.2”要求。7.3.5.2烟丝贮存时间不少于4小时。7.3.5.3不同牌号或批的烟丝必须分开贮存并有明显的牌号、生产日期、批、班次等的标识。7.3.5.4各柜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7.3.5.5柜内贮丝高度小于1200mm。7.3.5.6换牌号或烟丝出柜后必须定期对贮丝柜进行清理。第八篇膨胀叶丝(CO2法)8.1叶丝浸渍8.1.1工艺任务8.1.1.1使叶丝吸纳一定量的CO2,为其膨胀做准备。8.1.2来料标准8.1.2.1叶丝来料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宽度(mm)纯净度(%)指标允差指标允差指标19.0~23.0±1.00.7~1.0±0.1≥98.08.1.2.2叶丝松散、不结团,流量均匀稳定。8.1.2.3液体二氧化碳(CO2)a)纯度:≥99.8%。b)含水率:≤40PPM。c)总硫:≤5PPM。d)酸度:合格。e)矿物油:不得检出。8.1.3质量要求8.1.3.1叶丝浸渍适度。8.1.3.2浸渍释压后,从浸渍罐落下的叶丝易松散。8.1.3.3叶丝中CO2含量在2.0%~6.0%。8.1.4设备性能8.1.4.1浸渍器配有自动开闭上盖和下盖的液压装置及锁定、密封上盖和下盖的装置。8.1.4.2能自动控制气、液态CO2的进入和排放。8.1.4.3具有液态CO2浸渍位置检测及控制功能。8.1.4.4每千克叶丝CO2耗用量不高于0.4kg。8.1.4.5能有效驱逐浸渍器中的空气。8.1.4.6各类压力容器、阀门、管道、泵完好,无泄漏。8.1.4.7各类检测装置及安全阀灵敏、可靠。8.1.4.8自动控制系统完善、可靠,确保浸渍工艺过程正常。8.1.4.9叶丝浸渍时间、浸渍压力、排液时间可调。8.1.5技术要点8.1.5.1每次进料浸渍的叶丝计量准确,不超出设备工艺制造能力。8.1.5.2做好CO2质量检测工作。8.1.5.3压缩空气压力、冷却水工作压力及水温符合设备要求。8.1.5.4环境CO2浓度检测、报警、通风装置完好。8.1.5.5浸渍压力、时间应能保证叶丝适量吸收CO2的要求,浸渍压力2.7~3.1MPa;浸渍时间30~300s。8.2松散、贮存、喂料8.2.1工艺任务8.2.1.1松散叶丝(块),缓冲、贮存并定量连续、均匀地将叶丝送入膨胀系统。8.2.2来料标准8.2.2.1同“8.1.3”。8.2.3质量要求8.2.3.1叶丝松散,无明显结块。8.2.3.2计量带上叶丝流量均匀稳定。8.2.4设备性能8.2.4.1具有自动松散块状叶丝的功能。8.2.4.2能贮存适量的叶丝且保温。8.2.4.3喂料均匀并可调节流量。8.2.5技术要点8.2.5.1松散、振动、落料功能完好,便于输送到膨胀工序。8.2.5.2贮存量应能满足连续生产的要求。8.2.5.3喂料连续、均衡,流量保持稳定。8.3叶丝膨胀8.3.1工艺任务8.3.1.1用高温气体使叶丝得到膨胀。8.3.2来料标准8.3.2.1同“8.2.3”。8.3.3质量要求8.3.3.1膨胀后叶丝应符合下列要求:含水率(%)指标允差6.0~10.0±1.08.3.3.2膨胀后叶丝无湿团、无炭化。8.3.4设备性能8.3.4.1热风温度、风速可调,温度最高可达380.0℃,风速最高可达40.0m/s。8.3.4.2热风管路内喷入的蒸汽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调。8.4.3.3焚烧炉炉温可达820.0℃,能有效补充升华管的热量损失。8.4.3.4焚烧炉点火装置安全可靠,具有炉膛防爆性能。8.3.5技术要点8.3.5.1进入升华管的叶丝必须均匀连续,升华管的进料气锁保证物料畅通。8.3.5.2热风管路蒸汽施加量、热风温度和风速的设定应考虑到对膨胀后叶丝结构和感官质量的影响。8.4冷却回潮8.4.1工艺任务8.4.1.1使膨胀后叶丝冷却定形,加湿到合适的含水率。8.4.2来料标准8.4.2.1同“8.3.3”。8.4.3质量要求8.4.3.1冷却回潮后叶丝应达到下列要求:含水率(%)整丝率(%)碎丝率(%)填充值(cm3/g)纯净度(%)温度(℃)整丝率降低(%)指标允差指标指标指标指标指标指标12.5~14.0±0.5≥70.0≤4.0≥6.0≥98.0<50≤3.58.4.4设备性能8.4.4.1具有加湿或加香加料的自动控制功能。8.4.4.2配有冷风循环系统。8.4.4.3回潮筒筒体转速可调。8.4.4.4各类显示仪表工作正常,读数准确。8.4.4.5如配置加香工艺,必须具有计量控制功能,计量精度0.5%。8.4.5技术要点8.4.5.1加湿前叶丝温度应小于60.0℃。8.4.5.2蒸汽压力、水压、压缩空气压力符合设备设计要求。8.4.5.3喷嘴位置调整合适,雾化效果适度,管路畅通,无滴漏。8.4.5.4根据冷却叶丝温度,合理调节排风量。8.4.5.5香精施加均匀、正确,流量计量准确。8.5叶丝风选8.5.1工艺任务8.5.1.1剔除叶丝中梗签、湿块等杂物,提高叶丝纯净度。8.5.2来料标准8.5.2.1同“8.4.3”。8.5.3质量要求8.5.3.1风选后叶丝应达到下列质量标准:叶丝整丝率降低(%)纯净度(%)指标指标≤1.0≥99.08.5.4设备性能8.5.4.1可将梗签、梗块、杂物分离,风分效率达95.0%以上。8.5.4.2断面风速均匀,风选的风速可调。8.5.5技术要点8.5.5.1物料流量均匀且不超过设备的工艺制造能力。8.5.5..2风选机的网孔要保持清洁畅通。8.6膨胀叶丝贮存8.6.1工艺任务8.6.1.1平衡膨胀烟丝工段同制丝线之间的加工时间。8.6.1.2平衡膨胀烟丝的水分。8.6.2来料标准8.6.2.1同“8.5.3”。8.6.3设备性能8.6.3.1同“7.3.4”。8.6.4技术要点8.6.4.1同“7.3.5”。第九篇烟支卷接包装9.1烟丝配送9.1.1工艺任务9.1.1.1按照卷接机组的生产要求,将烟丝及时输送至机台。9.1.2来料标准9.1.2.1同“1.2.1.1”。9.1.2.2来料烟丝松散,流量满足生产的需求。9.1.3质量要求9.1.3.1配送后烟丝应达到下列要求:整丝率降低(%)含水率降低(%)指标指标≤2.5≤0.59.1.3.2不同时间间隔、不同机台烟丝结构无明显差异。9.1.4设备性能9.1.4.1风力送丝系统a)送丝能力应满足卷接机组的生产需求。b)除尘器应具有风量自动平衡控制系统、压差监测系统。c)应具有除杂装置。d)各输送管道具有风速监测和调节装置。e)喂料系统应能保证配送过程中烟丝结构的均匀。9.1.4.2小车送丝系统a)送丝能力应满足卷接机组的生产需求。b)具有计量控制系统、牌号识别系统。9.1.5技术要点9.1.5.1生产环境条件要实行控制和调节,符合“11.6.2”要求。9.1.5.2压缩空气压力应满足设备的需求。9.1.5.3各输送管道风速分布均匀、可调,送丝风管内风速低于22.0m/s。9.2烟支卷接9.2.1工艺任务9.2.1.1将合格的烟丝和符合产品设计标准要求的材料,制成质量与规格均符合产品设计标准要求的烟支。9.2.2来料标准9.2.2.1烟丝:同“1.2.1.1”、“9.1.3”。9.2.2.2卷烟纸:符合“GB/T12655-1998《卷烟纸》”。9.2.2.3滤棒:同“10.3”。9.2.2.4接装纸:参见有关标准和规定。9.2.3质量要求9.2.3.1卷接后烟支各项物理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项目单位指标与允差长度mm设计值±0.5圆周mm设计值±0.2吸阻Pa设计值±100.0硬度%设计值±8.0单支重量g设计值±0.070含水率%设计值±0.5含末率%<3.0端部落丝量mg≤4.0烟支总稀释率%设计值±5.09.2.3.2烟支空头卷烟端头不应同时出现下表规定的空陷深度和空陷截面比两种情况:空陷深度(mm)空陷截面比指标指标>1.0>1/39.2.3.3烟支卷接后外观要求应不低于《卷烟卷制技术要求》(GB/T5606.3-1996)的规定。9.2.3.4工艺损耗率工艺损耗率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指标卷烟纸损耗率%≤2.0滤棒损耗率%≤1.5接装纸损耗率%≤2.0注:滤棒指醋酸纤维滤棒。9.2.3.5批内卷烟焦油量及烟气烟碱批内卷烟焦油量及烟气烟碱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名称单位指标焦油量波动值mg≤1.5烟气烟碱量波动值mg≤0.29.2.4设备性能9.2.4.1具有烟支重量自动控制系统,能对烟支重量进行监测、自动控制、调节、剔除和统计。9.2.4.2具有卷烟纸、接装纸自动拼接及拼接头自动剔除功能。9.2.4.3具有烟支空头、缺嘴、漏气自动检测及剔除、记数功能。9.2.4.4具有设备故障自动诊断、报警和显示功能。9.2.4.5如有在线激光打孔装置,应具有稀释率检测功能。9.2.5技术要点9.2.5.1材料使用前应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见“11.6.2.1”)进行不小于24小时的平衡。9.2.5.2生产环境条件要实行控制和调节,并符合“11.6.2.1”的工艺要求。9.2.5.3压缩空气压力、真空压力的供给应满足设备的需求。9.2.5.4烟丝及材料的质量,应满足产品设计及设备性能的要求。9.2.5.5卷烟平均重量的设定符合产品设计要求,烟支重量标准偏差0.023g。9.2.5.6烟支重量控制系统、烟支检测及剔除系统、自动检测装置应完好并正确使用。9.2.5.7定期校准烟丝平准器及同步器。9.2.5.8梗签剔除装置使用状态良好,梗签剔除完全,剔除梗签中应含3.0~5.0%的烟丝。9.3烟支包装9.3.1工艺任务9.3.1.1将烟支和符合产品设计标准要求的材料,制成质量与规格均符合产品设计标准要求的盒装或条装。9.3.2来料标准9.3.2.1烟支a)同“9.2.3.1”、“9.2.3.2”及“9.2.3.3”。b)来料烟支不得错牌。c)烟支方向一致。9.3.2.2内衬纸:参见有关标准和规定。9.3.2.3商标纸:参见有关标准和规定。9.3.2.4透明纸:参见有关标准和规定。9.2.2.5材料使用前应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见“11.6.2.1”)进行不小于24小时时间的平衡。9.3.3质量要求9.3.3.1烟支包装后质量,应不低于GB/T5606.2-1996《卷烟包装、标志与贮运》的规定。9.3.3.2工艺损耗率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指标商标纸损耗率%≤1.0内衬纸损耗率%≤2.0小盒透明纸损耗率%≤1.5条盒纸损耗率%≤0.5条盒透明纸损耗率%≤1.09.3.4设备性能9.3.4.1具有烟支空头、小盒缺支、条盒(条包)缺盒检测、剔除、计数和报警功能。9.3.4.2机组可联机运行或单机运行。9.3.4.3具有内衬纸、透明纸、商标纸、封签、拉带、内衬架检测、报警和停机功能。9.3.4.4具有设备故障自动诊断、报警和显示功能。9.3.5技术要点9.3.5.1生产环境条件要实行控制和调节,并符合“11.6.2.1”的要求。9.3.5.2压缩空气压力、真空压力的供给应满足设备的需求。9.3.5.3材料的质量应满足产品设计及设备性能的要求。9.3.5.4各种检测装置完好、灵敏,工作可靠,并正确使用。9.4装箱9.4.1工艺任务9.4.1.1将包装成条的合格产品和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材料,制成质量与规格均符合产品标准的箱装。9.4.2来料标准9.4.2.1同“9.3.3”。9.4.2.2纸箱参见有关标准和规定。9.4.3质量要求9.4.3.1箱装后质量,应满足GB/T5606.2-1996《卷烟包装、标志与贮运》。9.4.3.2纸箱工艺损耗率≤0.1%。9.4.4设备性能9.4.4.1具有缺条、牌号识别及报警功能。9.4.4.2具有自动堆积、装箱、封箱功能。9.4.4.3具有设备故障自动诊断、报警和显示功能。9.4.5技术要点9.4.5.1生产环境条件要实行控制和调节,并符合工艺要求。9.4.5.2压缩空气压力、真空压力的供给应满足设备的需求。9.4.5.3材料的质量应满足产品设计及设备性能的要求。9.4.5.4各种自动检测系统及装置完好,并正确使用。第十篇滤棒成形10.1工艺任务10.1.1将符合质量要求的二醋酸纤维丝束、聚丙稀纤维丝束、粘合剂、增塑剂、成形纸等材料加工成能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的滤棒。10.2来料标准10.2.1丝束、粘合剂、增塑剂、成形纸等材料,应无异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各自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10.2.2各种滤嘴材料应满足卷烟产品设计要求。10.3质量要求10.3.1成形后的醋酸纤维滤棒的各项物理指标应达到下列要求:项目单位指标与允差长度㎜设计值±0.5圆周㎜设计值±0.20吸阻Pa设计值±8.0%硬度%设计值±3.0水分%≤8.0圆度㎜≤0.3510.3.2成形后的聚丙稀纤维滤棒的各项物理指标应达到下列要求:项目单位指标与允差长度㎜设计值±0.5圆周㎜设计值±0.20吸阻Pa设计值±10.0%硬度%设计值±3.0水分%≤2.0圆度㎜≤0.3510.3.3滤棒的外观应达到下列要求:10.3.3.1滤棒端面的切口应平齐,不应有毛茬、胶孔和深度大于0.5㎜的缩头。10.3.3.2滤棒表面应洁净。不应有长度大于2.0㎜的不洁点(油渍、黄斑、污点),或不洁点长度虽不大于2.0㎜,但不应多于三点。10.3.3.3滤棒表面应光滑,不应有破损、皱折。10.3.3.4滤棒搭口应粘贴牢固整齐,不应翘边,不应爆口,不应有拱高大于1.0mm的轴向弯曲。10.3.3.5应有内粘接线。10.3.3.6滤棒不得有异味。10.3.3.7滤棒固化良好。10.4设备性能10.4.1设备应满足加工技术条件,制造的滤棒应达到产品设计的要求。10.4.2产品规格应满足直径6.0~9.0mm,长度60.0~150.0mm。10.4.3应能及时消除丝束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以确保开松上胶的正常运行。10.4.4施胶和喷嘴系统应有加热装置,温度范围140.0~190.0℃,烟枪需有速冷装置。10.4.5设备调节方便,控制准确,操作简单,易于维修。10.5技术要点10.5.1应根据嘴棒产品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滤棒加工特性参数。10.5.2压缩空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且压力稳定;并应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防止污染滤棒。10.5.3醋酸纤维丝束开松完全、均匀,无束状丝;聚丙稀纤维丝束开松展幅应尽可能宽,以利于上胶。醋酸纤维丝束开松展幅宽度225±25mm,聚丙稀纤维丝束开松展幅宽度100.0~150.0mm。10.5.4醋酸纤维丝束增塑剂施加量一般在4.0~12.0%,聚丙稀纤维丝束粘合剂施加量2.0~3.0%。增塑剂和粘合剂施加均匀一致。10.5.5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丝束填充量。10.5.6车间温湿度条件满足“11.6.2”要求。第十一篇通用技术与环境条件11.1定量喂料及计量11.1.1工艺任务11.1.1.1将烟草物料按工艺要求的流量均匀稳定地供给下道工序并精确计量。11.1.1.2贮存一定量的烟草物料,起到工序间缓冲和调节的作用。11.1.1.3按要求保证加香加料、水汽精确计量,确保产品工艺质量。11.1.2来料标准11.1.2.1物料松散、无杂物。11.1.2.2满足生产和质量要求。11.1.3质量要求11.1.3.1烟片、叶丝、梗丝等烟草物料流量稳定。11.1.3.2各种物料计量准确。烟草物料计量精度0.5%;香精香料、水、汽计量精度0.5%。11.1.4设备性能11.1.4.1由喂料机、定量管、皮带称所组成的定量系统工作良好。11.1.4.2喂料机具有贮存一定量物料和输出物料均匀的功能。11.1.4.3喂料机的层厚控制器与陡角提升输送带之间的间隙可调。11.1.4.4陡角提升输送带耙钉上的物料能自动清扫干净。11.1.4.5定量管可根据料位高低的不同控制进料和出料。11.1.4.6定量管下料均匀通畅。11.1.4.7皮带称计量准确,计量精度为0.5%;香精香料、水、汽流量计精度0.5%。且能自动调节流量与设定流量一致。11.1.4.8具有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显示功能。且能与中央控制室进行数据传输。11.1.4.9不漏物料,无清理死角。11.1.5技术要点11.1.5.1控制系统及检测系统完好。11.1.5.2喂料机陡角输送带上的耙钉必须完好。11.1.5.3在设定流量下,喂料机内贮存的物料适量,不损坏其物理特性。11.1.5.4所有光电开关位置设置合理并保持灵敏完好。11.1.5.5电子皮带称保持完好状态,确保电子皮带称的称量精度和控制精度。11.1.5.6定期对计量装置及其系统进行点检。11.2工序连接与输送11.2.1工艺任务11.2.1.1传送原料、材料和在制品、成品。11.2.1.2及时输送,准确、无误。11.2.2来料标准11.2.2.1物料流量均匀稳定,不超过设备工艺制造能力。11.2.3设备性能11.2.3.1噪音及能耗低,造成的污染小。与烟支接触的传输部位尽可能使用环保皮带。11.2.3.2不得有扬尘和漏料的现象。11.2.3.3在输送过程中不应改变被输送在制品的物理特性。11.2.3.4在输送过程中不使滤棒和烟支弯曲、皱摺及污染。11.2.3.5风送系统工艺损耗达到最低。11.2.3.6自动输送车定位准确。11.2.4技术要点11.2.4.1连接装置控制系统完好,风送系统除尘装置完好,各调节阀灵敏。11.2.4.2风送系统的管壁平滑,管道密封无泄漏,布局合理,尽可能减少弯道个数,增大弯头曲率半径。11.2.4.3滤棒及烟支输送系统平滑、顺畅。11.2.4.4风送系统的风速(或风量)可调,在满足生产情况下尽可能低。11.2.4.5滤棒输送的空气压力根据所输送的距离可调。11.2.4.6不能损坏所传送物料的工艺品质。11.3在线检测11.3.1工艺任务11.3.1.1对在制品的质量项目进行自动检测,并反映其质量完成的实际情况和程度。11.3.1.2为过程控制提供依据。11.3.2检测精度水分检测仪精度(%)高水分物料低水分物料温度检测仪精度(ºC)指标指标指标0.50.30.511.3.3设备性能11.3.3.1能进行连续测量。11.3.3.2具有数字显示、记录、传输功能,能自动修正系统误差。11.3.3.3检测仪器、仪表与本机自控系统连锁,并与中央控制室进行数据传输。11.3.3.4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适应卷烟生产的环境。11.3.3.5测量准确、稳定。11.3.4技术要点11.3.4.1保持检测仪器仪表的清洁,注意防尘、防潮。11.3.4.2定期对检测仪器仪表进行校验、维护、保养,确保其检测准确。11.3.4.4对失效的仪器仪表应适时进行升级换代。11.4除杂系统11.4.1工艺任务11.4.1.1检测、剔除物料中的各种杂物。11.4.2来料标准11.4.2.1来料松散、均匀,流量稳定。11.4.3设备性能11.4.3.1风选除杂系统能剔除在制品中烟块、梗签、梗块及杂物等。11.4.3.2金属探测器能监测并剔除物料中的铁磁性杂物。11.4.3.3滚动毛毡系统除掉在制品中的麻绳及各种纤维物质。11.4.3.4光谱探测仪剔除与在制品色泽有差异的杂物。11.4.4技术要点11.4.4.1保持各系统的清洁,注意防尘、防潮。11.4.4.2定期对除杂装置进行校验,确保其检测精度。11.4.4.3随时对被剔除物进行检查,以便掌握系统的工作情况。11.5计算机控制系统11.5.1工艺任务11.5.1.1实施卷烟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11.5.1.2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质量特性值进行采集、统计及分析。11.5.1.3对采集、统计及分析的数据进行保存。11.5.1.4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11.5.2技术要点11.5.2.1系统设计合理,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a)结构层次分明,一般分为设备层、控制层及监控管理层;数据采集点设置合理;控制段划分合理,各段信号连锁准确无误。b)系统控制技术(数学模型)先进,控制执行器件性能高。c)系统具有对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功能。d)系统采集、传输数据快速、稳定、准确。e)系统安全保护功能先进。f)系统具备报警和自动恢复功能。11.5.2.2系统应具有较高的扩展性,留有发展余地。a)系统持续更新简便。b)数据存储空间充分。c)具备与外系统数据交换的能力。11.5.2.3系统具有数据管理能力,为生产管理、数据保存、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源,生成幷打印必须的生产管理报表。重要数据存储时间满足实际需要。11.5.2.4重要数据必须建立异地备份。11.5.2.5系统具有便于使用的科学的统计分析工具,满足加工过程关键加工工艺参数与质量的分析需要。11.5.2.6中央控制室内环境无尘,防静电,具有独立的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系统元器件保持清洁,不得受潮。11.5.2.7在断电情况下,不间断电源(UPS)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数据备份能力。11.5.2.8周期性对系统进行检查、校验及维护,失效元器件及时更换。11.6生产环境11.6.1工艺任务11.6.1.1最大限度地使卷烟制造过程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确保产品的质量最佳,原材料消耗低,能源消耗最低合理。11.6.1.2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条件,并使车间内环境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11.6.2质量要求11.6.2.1环境温、湿度应达到下列要求:空气温度(ºC)空气相对湿度(%)车间工序设计值允差设计值允差制丝车间17.0~35.0无50.0~77.0无贮叶房35.0~40.0±2.072.0±5.0贮丝房28.0±2.065.0~72.0±5.0卷接包车间60.0±5.0卷、包材料暂存间滤棒成型车间22.0~27.0±2.062.0±5.0实验室22.0±2.060.0±5.011.6.2.2各生产车间含尘量低于3.0mg/m³。噪音小于或等于85.0dB。11.6.2.3生产线上,凡需人工监测在制品质量的部位,照明亮度应符合有关设计要求。11.6.2.4生产环境需保持清洁,防烟虫及害虫滋生。11.6.3设备性能11.6.3.1温湿度控制系统工作能力满足工艺要求,室内风管及进风、出风口布置合理,室内空气循环良好。11.6.3.2车间隔热、隔湿性能良好,不发生因室内、外温差大而出现的结露现象。门窗密闭性能好。11.6.3.3除尘系统应具有除尘效率高,清洁方便,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11.6.3.4温、湿度测点每400m2不少于1个(特殊工序例外),测点离地面高度1.5~1.7m。11.6.3.5生产环境无污染,安全,且不损坏烟草品质。11.6.3.6虫情监测及灭虫设施配备及布局合理。11.6.4技术要点11.6.4.1生产时间温湿度控制系统必须按规定运行。11.6.4.2在制品存留的场所及材料暂存间,在生产正常停歇时,空调不能停止运行;长时间停歇时,在生产前2天使温湿度达到要求。11.6.4.3必须对空调场所的门、窗严格管理。11.6.4.4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经常校验,保证仪器、仪表读数正确,工作正常。11.6.4.5冷媒水压、水量、水温、排污及补充蒸发和排放的水量,符合设备要求。11.6.4.6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尤其是空气过滤系统和热交换系统。要定期清洗过滤材料和冷却塔。11.6.4.7定期对虫情监测及灭虫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11.6.4.8建立虫情监控制度,每周对虫情密度进行统计,根据结果实施清洁、杀虫。每年虫情高发季节进行特殊清洁杀虫处理。第十二篇过程检测12.1检测任务12.1.1检测得出物料特性值,并用于指导过程控制。12.1.2检测数据用于评价工序生产水平和控制能力。12.1.3检测数据用于判定被检物料合格与否的依据。12.2检测原则及要求12.2.1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检、抽检和巡检。12.2.2过程检测包括日常检测和工艺测试及仪器设备校验检测。对卷烟加工质量影响较大的工序,日常检测频次要多。12.2.3有自动检测仪器的工序,工序质量以仪器自动检测为准;无在线自动检测仪器的工序,采用人工检测。12.2.4检测所用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送样时应保证其完整无损。12.2.5过程检测必须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12.2.6在线检测仪器,必须按规定进行校验和维护保养。12.2.7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关资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12.3检测项目及取样方法12.3.1原辅材料详见有关标准。12.3.2松散回潮工序12.3.2.1检测项目a)烟片含水率b)烟片温度12.3.2.2取样方法a)烟片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松散回潮机落料口振槽上,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烟片温度在松散回潮机出口约300mm处。12.3.3筛分和加料工序12.3.3.1检测项目a)烟片含水率b)烟片温度c)加料精度12.3.3.2取样方法a)烟片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烟片加料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烟片温度在烟片加料机出口约300mm处。12.3.4白肋烟片增温工序12.3.4.1检测项目a)烟片温度12.3.4.2取样方法a)烟片温度在烟片增温机出口约300mm处。12.3.5白肋烟加里料工序12.3.5.1检测项目a)烟片含水率b)烟片温度c)加料精度12.3.5.2取样方法a)烟片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白肋烟加里料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烟片温度在白肋烟加里料机出口约300mm处。12.3.6白肋烟烘焙工序12.3.6.1检测项目a)干燥终端烟片含水率b)回潮终端烟片含水率c)冷却终端烟片温度12.3.6.2取样方法a)干燥终端烟片含水率从白肋烟烘焙机冷房取样窗处,在网带上左中右各取样50g,分别置于样品盒中。b)回潮终端烟片含水率在白肋烟烘焙机回潮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c)冷却终端烟片温度在冷却终端测定。12.3.7白肋烟加表料工序12.3.7.1检测项目a)烟片含水率b)烟片温度c)加料精度12.3.7.2取样方法a)烟片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白肋烟加表料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烟片温度在白肋烟加表料机出口约300mm处。12.3.8烟梗筛分与回潮工序12.3.8.1检测项目a)烟梗含水率b)烟梗温度12.3.8.2取样方法a)烟梗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烟梗回潮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烟梗温度在烟梗回潮机出口约300mm处。12.3.9贮梗工序12.3.9.1检测项目a)烟梗含水率12.3.9.2取样方法a)烟梗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贮梗柜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12.3.10烟梗增温工序12.3.10.1检测项目a)烟梗含水率b)烟梗温度12.3.10.2取样方法a)烟梗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烟梗增温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烟梗温度在烟梗增温机出口约300mm处。12.3.11切梗丝工序12.3.11.1检测项目a)梗丝含水率12.3.11.2取样方法a)梗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切梗丝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12.3.12梗丝加料回潮工序12.3.12.1检测项目a)梗丝含水率b)梗丝温度c)加料精度12.3.12.2取样方法a)梗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梗丝加料回潮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梗丝温度在梗丝加料回潮机出口约300mm处。12.3.13梗丝膨胀与干燥工序12.3.13.1检测项目a)梗丝含水率b)梗丝温度c)梗丝结构d)梗丝填充值12.3.13.2取样方法a)梗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梗丝膨胀机、梗丝干燥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梗丝温度在梗丝膨胀机、梗丝干燥机出口约300mm处。c)梗丝结构待生产正常后,在梗丝干燥机出口处,用取样盘随机接样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d)梗丝填充值待生产正常后,在梗丝干燥机出口处,用取样盘随机取样100g,置于样品盒中。12.3.14梗丝风选工序12.3.14.1检测项目a)梗丝含水率b)梗丝结构c)梗丝填充值d)梗丝纯净度12.3.14.2取样方法a)梗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风选落料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梗丝结构待生产正常后,在风选落料出口处,用取样盘随机接样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c)梗丝填充值待生产正常后,在风选落料出口处,随机取样100g,置于样品盒中。d)梗丝纯净度在风选落料出口处,随机取样100g,置于样品盒中。12.3.15梗丝加香工序12.3.15.1检测项目a)梗丝含水率b)加香精度12.3.15.2取样方法a)梗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加香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12.3.16贮梗丝工序12.3.16.1检测项目a)梗丝含水率b)梗丝结构c)梗丝填充值d)梗丝纯净度12.3.16.2取样方法a)梗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贮梗丝柜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梗丝结构待生产正常后,在贮梗丝柜出口处,用取样盘随机接样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c)梗丝填充值待生产正常后,在贮梗丝柜出口处,随机取样100g,置于样品盒中。d)梗丝纯净度在贮梗丝柜出口处,随机取样100g,置于样品盒中。12.3.17烟片增温工序12.3.17.1检测项目a)烟片温度12.3.17.2取样方法a)烟片温度在烟片增温机出口约300mm处。12.3.18切叶丝工序12.3.18.1检测项目a)叶丝宽度12.3.18.2取样方法a)叶丝宽度待生产正常后,在切叶丝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12.3.19叶丝增温增湿工序12.3.19.1检测项目a)叶丝含水率b)叶丝温度12.3.19.2取样方法a)叶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叶丝增温增湿机出口振槽上,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叶丝温度在叶丝增温增湿机出口约300mmm处。12.3.20叶丝干燥工序12.3.20.1检测项目a)叶丝含水率b)叶丝温度c)叶丝结构d)叶丝填充值e)叶丝弹性12.3.20.2取样方法a)叶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叶丝干燥机出口振槽上,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叶丝温度在叶丝干燥机出口约300mm处。c)叶丝结构待生产正常后,在叶丝干燥机出口处,用取样盘随机接样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d)叶丝填充值待生产正常后,在叶丝干燥机出口处,随机取样100g,置于样品盒中。e、叶丝弹性待生产正常后,在叶丝干燥机出口处,用取样盘接取样品400g。12.3.21比例掺配工序12.3.21.1检测项目a)配比精度12.3.22烟丝加香工序12.3.22.1检测项目a)烟丝含水率b)加香精度12.3.22.2取样方法a)梗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加香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12.3.23配丝贮丝工序12.3.23.1检测项目a)烟丝含水率b)烟丝结构c)烟丝填充值d)整丝率变化率12.3.23.2取样方法a)烟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贮丝柜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烟丝结构待生产正常后,在贮丝柜出口处,用取样盘接取烟丝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c)烟丝填充值待生产正常后,在贮丝柜出口处,随机取样100g,置于样品盒中。d)整丝率变化率在贮丝柜出口处,用取样盘接取烟丝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12.3.24叶丝浸渍工序(CO2法)12.3.24.1检测项目a)叶丝中CO2含量12.3.24.2取样方法a)叶丝中CO2含量叶丝松散后,随机取样100g左右,置于样品瓶中,立即盖上瓶盖,取样3次。12.3.25叶丝膨胀工序(CO2法)12.3.25.1检测项目a)烟丝含水率12.3.25.2取样方法a)烟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干燥塔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12.3.26膨胀叶丝冷却回潮工序12.3.26.1检测项目a)叶丝含水率b)叶丝温度c)叶丝结构d)叶丝填充值e)整丝率降低12.3.26.2取样方法a)叶丝含水率待生产正常后,在冷却回潮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0g,置于样品盒中。b)叶丝温度在冷却回潮机出口约300mm处。c)叶丝结构待生产正常后,在冷却回潮机出口处,用取样盘随机接取叶丝品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d)叶丝填充值待生产正常后,在冷却回潮机出口处,随机取样100g,置于样品盒中。e)整丝率降低待生产正常后,在叶丝浸渍前和冷却回潮机出口处,分别用取样盘随机接取叶丝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12.3.27膨胀叶丝风选工序12.3.27.1检测项目a)叶丝结构b)叶丝纯净度c)整丝率降低12.3.27.2取样方法a)叶丝结构待生产正常后,在风选落料口处,用取样盘随机接取叶丝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b)叶丝纯净度待生产正常后,在风选落料口处,随机取样100g。c)整丝率降低待生产正常后,在风选前、后分别用取样盘随机接取叶丝4000g,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至1000g。12.3.28卷接工序12.3.28.1检测项目a)烟支长度b)烟支圆周c)烟支重量及标准偏差d)烟支吸阻e)烟支硬度f)烟支空头g)烟支含末率h)烟支端部落丝量I)烟支含水率J)烟支外观K)烟支总稀释率L)烟支密度M)批内卷烟焦油量、烟碱量波动值12.3.28.2取样方法a)烟支长度在机台上随机取样20支。b)烟支圆周在机台上随机取样50支。c)烟支重量在机台上随机取样200支。d)烟支吸阻在机台上随机取样50支。e)烟支硬度在机台上随机取样50支。f)烟支空头在机台上随机取样200支。g)烟支含末率在机台上随机取样20支。h)烟支端部落丝量按YC/T151.1有关要求执行。i)烟支含水率在机台上随机取样40支。j)烟支外观在机台上随机取样200支。k)烟支总稀释率在机台上随机取样50支。l)烟支密度在机台上随机取样50支。m)批内烟支焦油量、烟碱量波动值用生产过程中一批烟丝卷烟,等机台、等时间间隔取样n次(n﹥30),每次取样数量40支。12.3.29包装工序12.3.29.1检测项目a)小盒包装b)条盒包装12.3.29.2取样方法a)小盒包装在小包机出口处随机取样10包。b)条盒包装在条包机出口处随机取样5条。12.3.30装箱工序12.3.30.1检测项目a)箱装12.3.30.2取样方法a)箱装在封箱后的烟箱中随机取样一箱。12.4检测方法12.4.1原材料原材料检验方法详见有关标准。12.4.2样品含水率的测定12.4.2.1样品的制备a)烟片和梗把取来的烟片或梗迅速切成宽度不超过8mm的小片或块状,混合均匀后,根据使用的检测仪器,取一定的样品置于样品盒内。b)烟丝(梗丝、叶丝、膨胀烟丝)把取来的烟丝,混合均匀后,根据使用的检验仪器,取一定的样品置于样品盒内。c)烟支把烟支迅速剥离,将烟丝混合均匀后,根据使用的检验仪器,取一定的样品置于样品盒内。12.4.2.2检测仪器与操作程序参照YC/T28.8-1996《卷烟物理性能的测定水分》有关要求执行。12.4.3温度检测12.4.3.1检测点按各工序的测温点要求,进行温度检测。12.4.3.2检测仪器点温计或红外测温仪。12.4.3.3操作程序用绝热容器迅速盛装被测物料,将点温度计插入容器中心,当点温计温度不再升高时,读取温度显示值,或用红外测温仪距离物料100~300mm处测量物料温度。12.4.4叶中含梗率按YC/T147-2001《打叶烟叶质量检验》执行或按以下方法进行人工检测。12.4.4.1样品制备将取来的约200g烟片,称重记录。12.4.4.2检验仪器电子天平,感量1/10g。12.4.4.3操作程序将样品中直径超过1.5mm的烟梗抽下,称重并记录。计算公式如下:)112(.......................%.........100-¼¼¼¼´=GGCTT式中:CT—叶中含梗率(%)。GT—净梗重(g)。G—被检样品重(g)。12.4.5叶片结构12.4.5.1样品制备按YC/T147-2001《打叶烟叶质量检验》有关要求执行。12.4.5.2检测仪器与操作程序按YC/T147-2001《打叶烟叶质量检验》有关要求执行。12.4.6烟梗结构12.4.6.1样品制备按YC/T147-2001《打叶烟叶质量检验》有关要求执行。12.4.6.2检验仪器与操作程序按YC/T147-2001《打叶烟叶质量检验》有关要求执行。12.4.7叶丝宽度1.4.7.1样品制备在样品中随机选取30根叶丝。1.4.7.2检测仪器烟草投影仪。1.4.7.3操作程序将30根叶丝,用烟草投影仪测量宽度。计算平均值。12.4.8烟(叶、梗)丝结构12.4.8.1样品制备将取来的约1000g叶丝、梗丝或烟丝(混合丝),称重并记录。12.4.8.2检测仪器YQ-2烟丝振动分选筛;电子天平,感量1/10g。12.4.8.3操作程序将样品置于振筛皮带上,启动振动筛分,收集3.35mm和2.5mm网孔上的叶丝、梗丝或烟丝(混合丝),1.00mm网孔下的碎丝,分别称重并记录。计算公式如下:%100´=GtTcc………………………………………………(12-2)100´=GtTshsh%………………………………………………(12-3)式中:Tc—整丝率(%)。Tsh―碎丝率(%)。tc―3.35mm和2.50mm网孔上物料重(g)。tsh―1.00mm网孔下物料重(g)。G―被检物料重(g)。12.4.9烟(梗)丝纯净度12.4.9.1样品制备将取来的约100g烟(梗)丝称重并记录。12.4.9.2检测仪器电子天平,感量1/10g。12.4.9.3操作程序将样品中的梗块、梗签、杂物等检出,称重并记录。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c―烟(梗)丝纯净度(%)。φn―样品中梗块、梗签及杂物重(g)。G―被检样品重(g)。12.4.10烟(叶)丝填充值12.4.10.1样品制备按YC/T152-2001《卷烟烟丝填充值的测定》有关要求执行。12.4.10.2检测仪器按YC/T152-2001《卷烟烟丝填充值的测定》有关要求执行12.4.10.3操作程序按YC/T152-2001《卷烟烟丝填充值的测定》有关要求执行。12.4.11梗丝填充值12.4.11.1样品制备按“膨胀梗丝填充值测定标准”有关要求执行。12.4.11.2检测仪器GDS410梗丝填充值测定仪;电子天平,感量1/100g。12.4.11.3操作程序按“膨胀梗丝填充值测定标准”有关要求执行。12.4.12整丝率变化率12.4.12.1样品制备将取来的约1000g物料称重并记录。12.4.12.2检测仪器YQ-32碎丝机,YQ-2烟丝振动分选筛;电子天平,感量1/10g。12.4.12.3操作程序将样品置于YQ-32碎丝机进料斗内,启动碎丝机,进行造碎试验,停机后,收集接料斗内的物料;将接到的物料置于YQ-2烟丝振动分选筛皮带上,启动振动筛分,收集3.35mm和2.5mm筛网上的物料,分别称重并记录。计算公式如下:式中:bTD—整丝率变化率(%)。T1―贮后烟丝整丝率(%)。T2―碎丝后烟丝整丝率(%)。12.4.13整丝率降低12.4.13.1样品制备将所取来的约1000g物料分别称重并记录。)412....(........................................%.........100-´-=GGQncf)512.....(........................................%.........10012-´=DTTTb12.4.13.2检测仪器YQ-2烟丝振动分选筛;电子天平,感量1/10g。12.4.13.3操作程序将样品置于振筛皮带上,启动振动筛分,收集3.35mm和2.5mm筛网上的物料,分别称重并记录。计算公式如下:21ccTTT-=D…………………………………………………(12-6)式中:TD—整丝率降低(%)。Tc1―CO2膨胀、风送、风选前整丝率(%)。Tc2―CO2膨胀、风送、风选后整丝率(%)。12.4.14叶丝弹性12.4.14.1样品制备从所取的样品中每次取出70g,取5次。12.4.14.2检测仪器烟丝弹性测定仪:样品容器内径95mm,高度240mm,测头压力7.4kg,施压速度(30±3)mm/s,施压时间7s,间隔时间10s;电子天平,1/100g。12.4.14.3操作程序将取得的70g样品放入样品容器内,施加7.4kg的压力,施压7s,记录其样品高度,释压10s后记录其烟丝高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R-烟丝弹性(%)。H1-施压7s时样品高度(mm)。H2-释压10s后样品高度(mm)。计算5次的平均值。12.4.15加料(香)精度设定料(香)施加比例,根据实际通过一批物料的实际香精香料施加比例,计算加料(香)精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δLX―加料(香)精度(%)。PLX―香精香料设定比例(%)。CLX―香精香料实际比例(%)。12.4.16烟草物料流量波动生产正常后,通过一定时间(最少10min)烟草物料,追踪并记录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按下公式计算:MB-XBΦB(%)=×100………………………………(12-9))812....(........................................%.........100-´-=lxlxlxxlPPCd)712....(........................................%.........100112-´-=HHHRPB式中:ΦB―流量波动(%)。MB―最大流量(kg/h)。XB―最小流量(kg/h)。PB―设定流量(kg/h)。12.4.17烟草物料配比精度电子皮带秤计量精度校验后,设定主皮带称物料流量及掺配物料掺配比例,在单位时间内接出掺配物料,并称重。求出掺配物料实际掺配比例。按下公式计算:式中:δWP-配比精度(%)。CWP-掺配物料实际掺配比例(%)。PWP-掺配物料设定掺配比例(%)。12.4.18叶丝中CO2含量12.4.18.1样品制备叶丝松散后,随机取样100g左右,置于样品瓶中,立即盖上瓶盖,对装有叶丝的样品瓶称重,并做好记录。12.4.18.2检测仪器电子天平,感量1/10g。12.4.18.3操作程序将样品瓶放入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打开装有叶丝的样品瓶的盖子,放置1h,盖上样品瓶的盖子,对放置1h的样品瓶称重幷记录;称重记录后,打开样品瓶的盖子,把叶丝全部倒出后,盖上样品瓶的盖子,再对样品瓶进行称重。测试3次。计算公式如下:式中:Wh-叶丝中CO2含量(%)。M1-取样后装有叶丝的样品瓶重量(g)。M2-打开瓶盖放置1h装有叶丝的样品瓶重量(g)。M3-倒出叶丝的样品瓶重量(g)。计算3次的平均值。12.4.19卷接、包装工序12.4.19.1烟支长度、烟支圆周、烟支重量及标准偏差、烟支吸阻、烟支硬度、烟支空头、烟支含末率、烟支含水率、烟支外观等样品制备、检测仪器、操作程序按GB/T5606《卷烟》有关要求执行。12.4.19.2烟支端部落丝量按YC/T151.1有关要求执行。12.4.19.3烟支密度)1112...(........................................%.........1003121-´--=MMMMWh)1012....(........................................%.........100-´-=wpwpwpPPCwpd计算公式:D=1.256×104×W/(U2×L)…………………………………………(12-12)式中:D-烟支密度(mg/cm3)。W-单支含丝量(mg/支)。U-烟支圆周(mm)L-烟条长度(mm)12.4.19.4批内卷烟焦油量、烟碱量波动值a)样品制备不平衡,不挑选。b)检测仪器按GB/T5606《卷烟》有关要求执行。c、操作程序按GB/T5606《卷烟》有关要求执行。批内卷烟焦油量、烟碱量波动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ФJB-批内卷烟焦油量(烟碱量)波动值(mg)。MJD-批内卷烟焦油量(烟碱量)最大值(mg)。MJS-批内卷烟焦油量(烟碱量)最小值(mg)。12.4.19.5烟支总稀释率a)样品制备每次取5支烟支。b)检测仪器KC公司的CDⅡ-O、JT公司的Vf-03和FILTRONA公司的QTM等。c、操作程序测定5支卷烟的总稀释率,计算5支卷烟的平均值。第十三篇关键设备工艺性能点检13.1点检目的13.1.1通过设备工艺性能点检,验证工艺条件保证能力。13.1.2通过设备工艺性能点检,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和仪器故障与缺陷,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13.1.3设备工艺性能点检是实现工艺技术参数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的保证。13.2点检原则)1312.........(..................................................--=FJSJDJBMM13.2.1根据工序设备使用状况及设备结构性能,确定应进行点检的项目、内容和周期。13.2.2明确采取的检测方法与基准及期望通过设备工艺性能点检所达到的目的。13.3点检项目(见附表)13.4部分项目检测方法13.4.1电子皮带秤计量精度13.4.1.1砝码法用标准砝码通过电子皮带称,记录电子皮带秤的显示值,记录3次。计算公式如下:)113.....(..............................%.........100-´-=ffffdPPCd式中:fdd—电子皮带秤计量精度(%)。fP—已知标准砝码重量(kg)。fC—电子皮带秤显示重量(kg)。计算3次的平均值。13.4.1.2实物法用已知重量的实物通过电子皮带称,记录电子皮带秤的显示值,记录3次。计算公式如下:)213......(........................................%.........100-´-=sssdsPPCd式中:dsd—电子皮带秤计量精度(%)。sP—已知物料重量(kg)。sC—电子皮带秤显示重量(kg)。计算3次的平均值。13.4.2在线水分仪探测精度在物料正常通过时,取物料按烘箱法测其含水率,并同时记录取样时水分仪显示值。计算公式如下:)313.......(..................................................1)(12---=å=nYXSniii式中:S—探测精度(%)。iX—实测第i次物料含水率(%)。iY—显示第i次物料含水率(%)。n—检测的次数。13.4.3在线温度仪探测精度用温度仪探测放有标准温度计的油浴,根据温度仪量程选择3个不同温度段的油浴,测量油浴温度并记录其显示值。计算公式如下:)413...(........................................%.........100-´-=wwwwPPCd式中:wd—温度仪探测精度(%)。wP—温度仪显示值(℃)。wC—标准温度计显示值(℃)。计算3个温度段探测精度的平均值。13.4.4水、香精香料流量计计量精度设定流量计的流量,稳定后,用容器收集1分钟所流出的物料重量,求出实际流量。测量3次。计算公式如下:)513......(........................................%.........100-´-=LLLLPPCd式中:Ld—流量计计量精度(%)。LP—设定流量(L/h)。LC—实际流量(L/h)。计算3次的平均值。13.4.5管道风速、风量测量在管道上设置测风速孔,测风孔距离弯道1.5mm以上,在管道同一截面上均匀设置5个测试点,测量其风速值。每点测定3次,计算风速平均值。风量计算公式如下:Qf=Vf×Sf×3600(13-6)式中:Qf—风量(m3/h)。Vf—风速(m/s)。Sf—风管截面积(m2)。13.4.6网面风速在网面横截面方向等距离选择5个点,用风速仪的探头分别置于5个点,测量其风速值。计算5个点的平均值。13.4.7滚筒转速用秒表测量1分钟滚筒转动的圈数。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13.4.8传送带速度用秒表测定传送带移动1米所用的时间,求出实际速度。测定3次,计算平均值。13.4.9物料通过时间在物料正常通过时,用与物料形状相似的3个标识物同时从设备入口投入,测量标识物从入口到处口的时间。测量2次,计算平均值。13.4.10物料厚度目测认物料均一展开后,在网带或振槽上横截面方向等距离选择3个点,测量物料厚度。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附件A:工序加工质量评价(参考件)在保证各工序加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和运行稳定的基础上,把感官质量评价引入卷烟加工过程,最大程度提高卷烟产品感官质量。14.1质量评价目的14.1.1评价生产工序不同工艺技术参数对在制品工艺质量指标稳定性及内在质量的影响,确定卷烟产品生产工序加工工艺技术参数。14.1.2在设备可调范围内,充分发挥设备潜能,使烟叶使用价值最大化。14.1.3控制在制品的感官质量,达到稳定与提高最终产品感官质量。14.2质量评价内容14.2.1松散回潮工序烟气的丰满程度、杂气、刺激性等。14.2.2烟片加料工序烟气的细腻程度、杂气、刺激性、干净程度、回味等。14.2.3切梗丝工序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干净程度、回味等。14.2.4梗丝加料回潮工序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干净程度、回味等。14.2.5梗丝膨胀与干燥工序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干净程度、回味等。14.2.6切叶丝工序烟气的丰满程度、细腻程度、刺激性等。14.2.7叶丝增温增湿工序丰满程度、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干净程度等。14.2.8叶丝干燥工序香气、丰满程度、成团性、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干净程度、回味等。14.2.9白肋烟烘焙工序香气特征、丰满程度、干燥感、杂气、刺激性、余味等。14.2.10膨胀叶丝(CO2)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干净程度等。14.2.11卷接工序GB/T5606.4《卷烟》国标有关规定执行。14.3质量评价方法14.3.1评价准备进行工序工艺技术参数可调性及工艺质量指标相关性试验。14.3.2取样14.3.2.1根据物料通过前、后两取样点的工艺停留时间,分别进行取样。14.3.2.2前取样点取样一次,每个样品取样500g,并做好标识,留样作为制样评吸使用。14.3.2.3后取样点,每次试验各取样三次,每次取样500g,间隔时间30s。14.3.2.4将后取样点每次试验所取样品分别均匀混合后,各取出500g,并分别做好标识,留样作为制样及评吸使用。14.3.3制样将现场取得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分别满足切丝、卷制要求,最终卷制成松紧度合适、均匀性好的烟支。14.3.4评吸对样品进行评吸,判定感观质量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14.4综合质量评价通过评吸,比较在制品及成品处理前后感官质量的变化,进行工艺质量指标和感官质量综合评价与判定,根据结果设置各生产工序适宜的工艺技术参数。附录B:术语(参考件)15.1工艺管理15.1.1原料指烟片、烟梗和再造烟叶(造纸法)。15.1.2卷烟工艺将烟片、烟梗等原材料制造成卷烟产品的方法和技术。15.1.3工序指卷烟加工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加料、叶丝干燥、加香等。15.1.4工段由若干个工序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制叶丝、制梗丝等。15.1.5工艺规范生产某种产品时应遵守的加工方法的技术法规或标准。15.1.6工艺流程指将卷烟原料和卷烟材料加工制造成合格的卷烟产品所必须经过的全部工艺过程。15.1.7流程周期流程中将烟片、烟梗等原料制成合格产品所需时间:工艺加工、传送、配合和调度时间的有机组合。15.1.8控制周期工艺流程中自控系统的反应时间,包括检测判断、信号传递、延时和执行时间。15.1.9工艺制造能力工艺流程经综合平衡后,可以达到但不一定必须实现的加工能力。15.1.10工厂生产能力流程工艺制造能力的具体运用和实际表现。15.1.11工艺任务定性描述的加工目的。15.1.12来料标准定量与定性描述来料状况。15.1.13质量要求定量与定性描述加工结果。15.1.14设备性能为实现工艺任务的要求,从工艺角度考虑要求设备达到的技术性能。15.1.15技术要点为实现工艺任务的要求,工序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5.1.16过程检测指测量物料特性值和状况的过程与方法。15.1.17设备工艺性能点检指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加工质量影响较大的设备的某些工艺性能所进行的检查、测定和验证的方法。15.1.18工序加工质量评价工艺技术参数对感官质量影响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15.1.19批内质量评价指对一批内加工质量稳定性的评价。15.2工序工艺15.2.1制丝将烟片、烟梗等原料加工成符合卷烟质量标准及烟支卷制工艺要求的烟丝的加工过程。15.2.2备料按产品配方设计要求和原料标准,准备原料的工艺过程。15.2.3开箱和称重将包装好的烟片去除包装物并进行称重的工艺过程。15.2.4切片在烟片处理工艺中,将开箱(筒、包)后的体积较大的片烟块分切成一定厚度以利于松散和回潮的工艺过程。15.2.5松散回潮将烟片松散并增加其含水率的工艺过程。15.2.6烟片预配将不同类型或等级的烟片初步掺配的工艺过程。15.2.7烟片加料为调节、改进烟草制品的吃味、燃烧性及保润能力等各项化学和物理性能,向烟草中加入各种添加剂的工艺过程15.2.8配叶贮叶将不同类型、等级的烟片掺配均匀,幷使烟片含水率、温度均衡,料液充分吸收,同时,起到调节制丝工段的加工时间与能力的平衡缓冲作用的工艺过程。15.2.9烟片增温提高烟片温度的工艺过程。15.2.10加里料针对白肋烟等某些晾、晒烟叶,在其烘焙之前对其施加各种添加剂的工艺过程。15.2.11白肋烟烘焙加里料后的白肋烟烟片采用高温处理,以增强香气、减少杂气和刺激性,改善余味和色泽的工艺过程。15.2.12加表料针对某些晾、晒烟片在加里料,经高温烘焙、冷却、回潮后,单独(或与烤烟等烟片一起)施加添加剂(料液)的工艺过程。15.2.13烟梗筛分与回潮将烟梗中的短梗筛除并提高烟梗含水率的工艺过程。15.2.14贮梗通过贮存设备,使烟梗充分吸收水分,并使其含水率均匀,同时,起到调节制丝工段加工时间与能力的平衡缓冲作用的工艺过程。15.2.15烟梗增温提高烟梗温度,增加其柔软性的工艺过程。15.2.16压梗将具有一定含水率和温度的烟梗通过压辊滚压,使其成为规定厚度梗片的工艺过程。15.2.17切梗丝将烟梗(片)切成一定厚度的梗丝的工艺过程。15.2.18梗丝加料为了调节、改进烟草制品的吃味,向梗丝中加入各种添加剂的工艺过程。15.2.19梗丝膨胀与干燥增大梗丝体积,降低梗丝含水率至适量范围的工艺过程。15.2.20梗丝风选利用风分器,去除梗丝中不符合卷制要求的梗块、梗签和杂物的工艺过程。15.2.21梗丝加香为提高梗丝的感官质量,对其施加添加剂的工艺过程。15.2.22贮梗丝将梗丝送入专用柜内存放一定时间,使其含水率达到平衡,改善其物理性能,并起到前后工序的平衡缓冲作用的工艺过程。15.2.23切叶丝把烟片切成一定宽度烟丝的工艺过程。15.2.24叶丝增温增湿指提高叶丝温度和含水率的工艺过程。15.2.25叶丝干燥去除叶丝中部分水分,使其符合下一工序的要求,并使叶丝松散、卷曲、膨胀,提高叶丝填充能力的工艺过程。15.2.26比例掺配按照产品设计要求,将叶丝、梗丝、再造烟丝(辊压法)、回收烟丝、膨胀烟丝掺在一起的工艺过程。15.2.27加香根据产品配方要求将烟用香精按比例、均匀地喷加到烟丝上的工艺过程。15.2.28配丝贮丝使烟丝各组分进一步掺配均匀,贮存一段时间,使烟丝含水率平衡,施加的添加剂均匀渗透,改善烟丝的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并起到前后工段的平衡缓冲作用的工艺过程。15.2.29叶丝浸渍指叶丝吸纳液态CO2的工艺过程。15.2.30松散、贮存、喂料指将经CO2浸渍后叶丝松散、缓冲贮存、向下工序输送的工艺过程。15.2.31叶丝膨胀指叶丝脱水和体积膨胀的工艺过程。15.2.32冷却回潮指对叶丝膨胀(CO2)后对其进行冷却、定型,并提高其含水率的工艺过程。15.2.33叶丝风选利用风力,去除叶丝中不符合卷制要求的梗块、梗签和杂物的工艺过程。15.2.34烟丝配送利用机械或风力,将烟丝送到卷接机组的工艺过程。15.2.35烟支卷接指将合格烟丝用卷烟纸包卷成一定规格烟支,并在烟支一端用接装纸接装滤嘴的工艺过程。15.2.36烟支包装指将一定数量的合格卷烟用规定材料包裹成一定规格产品的工艺过程。包括小盒包装、条包(条盒)包装。15.2.37装箱为了保护卷烟商品便于运输、贮存和销售,将一定数量的条盒烟装入固定规格的纸箱内,并在箱开口处粘上封条的工艺过程。15.2.38滤棒成形将丝束等过滤材料卷制成一定规格滤棒的工艺过程。15.2.39定量喂料指将烟草物料按设定的流量准确、均匀地喂入下一道工序的工艺过程。在本规范中,“定量喂料”装置特指是由喂料机、计量管、电子秤三组合而成。15.2.40计量指对物料进行计量的工艺过程。15.2.41工序连接与输送指工序间的连接方式及物料从上工序到下工序的过程。15.2.42除杂检测并剔除物料中杂物的工艺过程。15.2.43环境指生产、检测、实验过程的空气条件,包括空气温度和湿度等。15.3.工艺质量检测15.3.1物料含水率指物料中水分质量占物料总质量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2物料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用温度计(仪)直接测定,单位是℃。15.3.3叶中含梗率打叶风分出来的烟片样品中,烟片上所带直径大于1.5mm烟梗和混入烟片中的烟梗质量占片烟样品质量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4烟片结构表示烟片大小程度,以大中片率和碎片率表示。大中片率是指大于12.70mm的烟片占烟片总质量的比率;碎片率是指小于2.36mm的烟片占烟片总质量的比率。都以百分数表示。15.3.5整丝率指3.35mm和2.5mm网上的物料质量占总样品质量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6碎丝率指1.00mm网下的物料质量占总样品质量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7叶(梗)丝合格率指样品质量减去不符合标准的叶(梗)丝质量(或数量)占样品质量(或数量)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8烟(叶、梗)丝纯净度指样品质量减去烟(叶、梗)丝中不纯物质量占样品质量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9填充值在一定温湿度和压力条件下,单位质量烟(叶、梗)丝所占容积,以cm3/g表示。15.3.10允差指标准值(设定指标)允许的误差范围,以标准值(设定指标)相应的单位为计量单位。15.3.11原料消耗指制造1万支卷烟实际用去的原料质量。以kg/万支表示。15.3.12原材料损耗率指制造1万支卷烟实际浪费的原材料数量(质量或长度等)与理论数量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13精度指设定值(标定值)和实际值之差的绝对值与设定值(标定值)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如配比精度、加(香)料精度和重量精度等。15.3.14物料流量波动物料在输送过程中,通过一定时间(最少10min)烟草物料,最大流量值、最小流量值之差与设定值流量的比率。以百分比表示。15.3.15烟支密度指烟支中烟丝质量与其烟条体积之比,以mg/cm3表示。15.3.16批内卷烟焦油量、烟碱量波动值指一生产批次烟丝制成的卷烟的焦油量、烟碱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以mg表示。15.3.17烟支总稀释率烟支径向气流量与径向气流量和轴向气流量之和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18整丝率变化率一定质量的烟丝,通过碎丝机进行造碎,造碎后整丝率与造碎前整丝率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19叶丝弹性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单位质量的叶丝,通过一定压力施压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释压一定时间,释压高度与施压高度之差与施压高度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15.3.19整丝率降低指烟丝等通过某些工序之前的整丝率与之后整丝率的差值。以百分数表示。附录C引用标准和规范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如遇到修订,请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GB/T5606.1~5606.6—1996《卷烟》2、GB2635—1992《烤烟》3、GB5991.1~5991.3—2000《香料烟》4、GB/T16449—1996《香料烟形状和尺寸特征的测定》5、GB8966—1988《白肋烟》6、YC/T16.1—2002《再造烟叶辊压法》7、YC/T16.2—2002《再造烟叶稠浆法》8、YC/T152-2001《卷烟烟丝填充值的测定》9、GB/T12655—1998《卷烟纸》10、YC171-2002《烟用接装纸》11、YC170-2002《烟用接装原纸》12、YC/T172-2002《卷烟纸、成形纸、接装纸及具有定向透气带的材料透气度的测定》13、YC/T26—2002《烟用二醋酸纤维丝束》14、YC/T27—2002《烟用聚丙烯纤维丝束》15、YC/T169.1~169.12-2002《烟用丝束测定系列标准》16、GB/T5605—2002《烟草和烟草制品醋酸纤维滤棒》17、GB/T15270—2001《烟草和烟草制品聚丙烯丝束滤棒》18、TC/T37.1—2002《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长度光电法》19、TC/T37.2—2002《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圆周激光法》20、TC/T37.6—2002《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圆度》21、TC/T37.4~37.5—1996、TC/T37.7《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22、YC/T146—2001《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23、YC/T147—2001《打叶烟叶质量检验》24、YC/T136—1998《打叶烟叶叶中含梗率的测定》25、YC/T136-1998《打叶烟叶、叶中含梗率的测定》26、YC/T28.1~28.12—1996《卷烟物理性能测定》27、YC/T151.1-2001《卷烟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28、GB12026—2000《热封型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膜)》29、GB13022—1991《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30、GB/T3830—1994《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31、GB/T13206—1991《甘油》32、GB/T13024—1991《箱纸板》33、GB/T13023—1991《瓦楞厚纸》34、GB/T6547-1998《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法》35、GB/T10335—1995《铜版纸》36、GB/T450—1989《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37、GB/T5402—1985《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葛尔莱法)》38、GB/T7974—1987《纸及纸板白度测定法(漫射/垂直法)》39、GB/T7975—1987《纸及纸板颜色测定法(漫射/垂直法)》40、GB/T1543—1988《纸不透明度测定法》41、GB/T8940.1—1988《纸和纸板白度测定法45/0定向反射法》42、GB/T8941.2—1988《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测定法45°角测定法》43、GB/T12914—1991《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恒速拉升法)》44、GB/T454—1989《纸耐破度的测定法》45、GB/T455.1—1989《纸撕裂度的测定法》46、GB/T457—1989《纸耐折度的测定法》47、GB/T458—1989《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法(肖伯尔法)》48、GB/T7705—1987《平版装潢印刷品》49、GB/T7706—1987《凸版装潢印刷品》50、GB/T7707—1987《凹版装潢印刷品》51、QB/T1704—1993《铝箔衬纸》52、QB849—1983《卷烟包装用镀铝纸》附录E《卷烟工艺规范》修订说明(参考件)原《卷烟工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1993年制定和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我国卷烟制造工艺技术的完善、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卷烟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推动了全行业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至今在某些方面仍有积极的影响。但鉴于卷烟加工企业加工状况发生了变化,加工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原《规范》的修订势在必行。一(一)原《规范》对卷烟工艺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通过原《规范》(1993版)贯彻执行,对卷烟烟叶消耗的降低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滤嘴卷烟由1994年初的9.2kg/万支(46.0kg/5万支),降至2001年底的7.8kg/万支(39.0kg/5万支)以下;统一了工艺加工思想,以加工过程在制品物理性能(如填充值、结构等)改善为主线,提高了加工质量;在线加工的工艺指标(如温度、含水率等)波动范围减小;卷制和包装质量(如烟支烟丝密度、吸阻等)明显提高;新的加工技术得到应用。所有这些,是原《规范》的思想及应用的结果,可以说,原《规范》对卷烟工艺的发展和加工水平提高功不可没,同时为本《规范》的修订奠定了基础。(二)原《规范》修订势在必行1、产品内涵及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市场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内涵和品质的要求更高,高香气、低危害卷烟将成为主流,混合型卷烟、低焦油卷烟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从而对卷烟的加工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新技术及新装备应用随着卷烟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许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使用了片烟投料,投料状态明显改变,采用片烟制丝工艺,使生产线生产出烟片的过程发生了变化,即工艺流程的改变。同时,膨胀烟(梗)丝、晾晒烟处理等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再造烟叶(造纸法)工艺与产品得到应用及即将得到广泛应用。3、管理水平提高计算机自控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的大量采用,水平更高,使在制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对工艺技术参数的控制更加科学、准确、合理。4、加入WTO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卷烟工业要与世界接轨,形势更加紧迫。进一步降低卷烟危害程度迫在眉睫,对卷烟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考虑到卷烟加工工业上述及其它方面的变化,原《规范》的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原《规范》的技术文件进行修订,以适应上述客观需要。(三)《规范》修订指导思想通过多方充分酝酿,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了“关于《<卷烟工艺规范>修订实施计划》的通知(国烟运生【2001】15号)”,提出了《规范》修订的指导思想。1、强调指导性内容鉴于目前各卷烟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工艺装备等差异较大,《规范》内容应较多的侧重于“共性”,一些内容与指标给予指导性的规定,一些内容与指标具有前瞻性。2、考虑原料消耗同时,强调稳定产品质量及控制与降低产品危害程度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全国原料消耗大幅度降低,骨干企业原料消耗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因而,应在稳定及降低消耗的前提下,把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及控制与降低产品危害程度作为本《规范》编写的基础3、强调过程控制,确保加工与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对加工过程工序加工质量的控制及工序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满足最终生产效果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对加工过程加工精度及稳定性做出必要规定4、体现国内先进的工艺思想和工艺技术水平本《规范》以实现卷烟生产及产品的“优质、低耗、高效、安全、稳定”为目标,体现当前卷烟加工新的、先进的工艺思想及工艺加工技术水平。二在《规范》修订与编写研讨基础上,“《规范》起草小组”进行了大面积测试和调研,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依据《国烟运生(2001)15号》文件的原则精神,通过几番易稿,形成了《规范》修订报批稿。(一)制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确定组织2001年4月,在郑州召开了《规范》修订与编写研讨会。会议经过反复讨论磋商,确定了本《规范》的修订指导思想、原则和写作提纲,成立了修订领导小组及编写小组。同时,《规范》的修订与研究工作作为一个研究项目,还被列入国家烟草专卖局2001年科研计划。(二)调研测试,课题研究,起草编制2001年7月,编写小组人员分成4个组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研与测试工作。分别对上海、玉溪、广二、武汉、济南等18家卷烟厂的工艺流程、工序设置、技术参数、工序工艺质量标准、设备性能、过程控制、在线检测结果及稳定性、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资料调研与测试工作。随后,进行编写工作。2001年、2002年先后3次对《规范》初稿进行了研讨;并对研讨的问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补充调研和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多次调研、测试和多项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规范》初稿。(三)初稿审查,组织验证2002年7月,邀请国内部分工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青岛对《规范》初稿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磋商。同年9月,编写组成员分别在上海、杭州、玉溪、广二、广一、武汉、宝鸡等卷烟厂,对《规范》初稿进行了生产验证。2002年10月,编写组根据生产验证的结果修订了部分参数指标,形成了《规范》送审稿。(四)审定报批2002年11月,报请国家烟草专卖局审定、批准。三《规范》修订工作在贯彻《国烟运生(2001)15号》文件的原则精神同时,突出了以下思想观念与工作方法。1、突出理念和发展方向原《规范》以提高在制品物理性能,降低烟叶消耗为主线,取得了很好效果。本《规范》是在稳定及降低消耗的前提下,把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及控制与降低产品危害程度作为出发点,强调减小加工的波动范围。要把好“设备”、“工艺”、“产品”三者的关系,体现“设备”为“工艺”服务;“工艺”为“产品”服务,并对“设备”提出要求的思想。譬如,本《规范》中对“流量波动”、“加香(料)精度”做出了较严规定。2、引进关键设备工艺性能点检技术通过关键设备工艺性能点检,验证工艺条件保证能力,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和仪器故障与缺陷,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实现工艺技术参数计算机控制和管理。3、工艺控制(管理)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控制指标向控制参数转变、由人工控制经验决策向自动化控制科学决策(计算机决策支持)转变为解决对卷烟产品最终评价,过程工艺指标检测与控制,人工经验控制工艺指标存在的弊端,把在制品感观质量评价,设备运行参数控制工艺指标,计算机控制决策引入卷烟工艺过程,实现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之目的。譬如,本《规范》中,以附件形式推荐了“工序加工质量评价”,编写了“关键设备工艺性能点检”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内容等。4、在制品质量检测岗位的质量检验职能转变为在线仪器仪表检测校验的职能在制品人工质量检验虽然比较准确,但有很大程度的滞后性,而在线仪器仪表检验具有快速、可参与控制的特点。因此,对在线检测仪器仪表进行填平补齐,花费一些精力保证仪器仪表稳定准确,既可提高自动化程度,及时指导在线加工,达到加工质量的稳定、提高,又可集中精力加大对关键质量项目、关键指标进行人工检测的力度,从而确保最终成品质量。譬如,“过程检测”对检测项目、取样方法、检测方法做出了规定,企业可根据工序及指标对产品质量重要程度,确定需要人工检测的工序、指标及检测频次。5、建立了批内质量概念为了实现最终卷烟产品“优质、低耗、安全、稳定”的目标,引入了“流量波动”、“批内焦油量、烟碱量波动值”等概念。6、进一步树立了卷烟工艺对改进卷烟产品感官质量作用的思想引入“工序加工质量评价”、“关键设备工艺性能点检”等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卷烟工艺对改进卷烟产品感官质量的作用。针对产品的特点,确定产品的加工工艺参数,达到产品加工工艺参数合理性。7、调研测试、研究、编写相结合在调研和测试基础上,进行《规范》初稿编写幷开展了部分有针对性课题研究,为《规范》编写提供技术支持。《规范》编写过程中,反复进行修改、验证,最终完成了《规范》编写工作。8、形式与层次规范本《规范》遵循《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基本规定》(GB/T1.1-1993)。其中工序工艺的编写层次为:工艺任务、来料标准、质量要求、设备性能(设备性能指为实现工艺任务和质量要求,从工艺角度考虑的设备技术性能)、技术要求(主要指本工序特有的加工要点和条件)等。9、本《规范》适用于制丝线采用“片烟制丝工艺”和卷接包生产采用高速及超高速机组的卷烟企业四(一)工艺流程和工序设置1、本《规范》所建议工艺流程是基于国内引进和消化吸收较多的制丝线和卷接包生产线的共性,并结合我国卷烟工业的现状制定的,适宜于不同类型卷烟的加工制造。2、将工艺流程划分成烟片处理、制叶丝、制梗丝、掺配加香和卷接包五大工段,这样便于生产平衡,有利于控制在制品的质量,充分发挥加工能力。工厂对制丝四大工段的布局可充分考虑车间的客观实际,合理进行布局设计。工段(包括工序)间的连接方式和设备的选择,应做到尽可能地少损坏在制品的工艺质量,减少造碎,而且除特殊传输外,传送时间要尽可能的短。3、从发展的趋势看,不久的将来卷烟企业将全部实现“片烟制丝工艺”,目前许多骨干企业已实现“全片烟”投料,本《规范》不考虑没有完全实现“全片烟”投料的卷烟企业工艺流程设置。4、为保证在制品的加工质量符合工艺内容的要求,本《规范》要求在一些主要工序增设可参与控制的蒸汽流量计和水流量计,以及温度检测仪器等,以实现工艺控制目标要求。5、由于烟片投料大多采用200kg/箱包装,为了提高配方各组分混合均匀性,减少产品质量波动,本《规范》将烟片预配作为必设工序设置。6、目前,鉴于制梗丝段加工方法比较繁杂,设备类型较多,如梗丝加温加湿、干燥定型等,本《规范》将比较典型的几种方式予以推荐。7、本《规范》根据试验和调研提出了关于白肋烟烘焙进行湿度控制的工艺,卷烟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备选型和改造。8、梗丝加料对改善梗丝感官质量作用明显,故本《规范》将其作为必选工序,卷烟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位置和设备。9、一些工序在部分企业已经为加工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作用,故在本《规范》中提供了推荐工序。譬如,膨胀叶丝风选等工序。(二)工序设置及内容的变化(与原《规范》对照)1、新增工序及内容(1)新增烟片开箱和计量、切片、松散回潮、烟片预配;烟梗备料、梗丝加料(香);叶丝增温增湿;白肋烟加里料前烟片增温、加表料后贮叶;烟丝配送;杂物去除工序等。(2)由于CO2膨胀烟丝得到卷烟骨干企业的广泛应用,作为重要工段分设了叶丝浸渍、松散与贮存、膨胀、冷却回潮、叶丝风选工序。(3)目前卷烟滤棒加工质量对卷烟质量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故把滤棒成形作为制丝和卷接包以外的一个工段考虑。(4)增加了“关键设备工艺性能点检”内容。通过点检,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和仪器故障与缺陷,保证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保证加工指标与质量的实现,为工艺技术参数实现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奠定基础。(5)作为参考件增加了“工序加工质量评价”内容。将感官质量评价引入卷烟加工过程,通过工艺质量指标和感官质量综合评价,控制在制品及最终产品质量,实现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6)推荐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如烟片处理、水洗梗、叶(梗)丝在线膨胀新技术(如HXD、STS)、白肋烟处理新工艺等,这些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在制品的工艺质量和产品加工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有害程度有着重要作用。2、取消工序及内容(1)由于采用“全片烟”投料的“片烟制丝工艺”,取消了真空回潮、配叶切尖、打叶去梗等工序。(2)由于采用了多种膨胀工艺,烟丝填充性能得到提高,叶丝冷却对烟丝抗造碎性能有负面影响,因此,取消了叶丝冷却工序,采用自然冷却。(3)由于F11法膨胀烟丝加工工艺即将被淘汰,因此,取消该工序。(4)原材料进厂质量检验大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与规范,本《规范》未入编。3、修改和调整工序(1)“加料回潮”改为“筛分和加料”。(2)“第一次加料(里料)”改为“加里料”。(3)“第二次加料(表料)”改为“加表料”。(4)“烟梗回潮”改为“筛分与回潮”。(5)“烟梗二次回潮”改为“烟梗增温”。(6)“梗丝膨胀”改为“梗丝膨胀与干燥”。(7)“烘叶丝”改为“叶丝干燥”。(8)“质量检验”改为“过程检测”。(三)指标、项目的确定1、有关指标、项目的确定依据(1)原《规范》。(2)“降低烟叶消耗工程”项目成果。(3)2001年对上海、杭州、南京、淮阴、玉溪、昆明、红河、成都、贵阳、广一、广二、深圳、龙岩、长沙、常德、武汉、济南、青岛等卷烟厂的调研和工艺测试结果。(4)相关课题研究成果。(5)2002年上海、杭州、玉溪、广二、广一、武汉、宝鸡等卷烟厂生产验证结果。2、有关指标、项目的调整(1)增加了含水率标准偏差项目。(2)增加了烟丝整丝率变化率(抗碎性能)项目。(3)增加了叶丝弹性项目。(4)增加了梗丝膨胀效果的判定方法(梗丝填充值测定方法)。(5)调整了整丝率、碎丝率的定义。(6)去掉了切梗丝宽度、切叶(梗)丝合格率项目。(7)工艺质量和消耗指标的调整见下表:项目原《规范》本《规范》备注整丝率8目/25.4mm以上网孔2.50mm以上碎丝率18目/25.4mm以下网孔1.00mm以下梗丝填充值4.8cm3/g6.5mg/cm3压力由3kg变为1kg叶丝弹性无3.3%烟丝密度255mg/cm3<D≤267mg/cm3238mg/cm3<D≤255mg/cm3D≤238mg/cm3<240mg/cm3原料消耗43kg/箱<C1≤45kg/箱40kg/箱<C1≤43kg/箱C1≤40kg/箱<7.7kg/万支卷烟纸损耗≤3%≤2.0%24.5×(64+20)mm滤棒损耗≤2%≤1.5%同上接装纸损耗≤3%≤2.0%同上商标纸损耗≤1.2%≤1.0%同上五1、原材料质量对卷烟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进入加工过程原材料的检验在本《规范》中没有具体规定,并不等于原材料进厂不进行检验,相反各企业应根据有关原材料检验标准,严格制定检测项目和取样方法,确保进入加工过程原材料质量。2、为提高原料的使用价值,提高我国卷烟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原料进行分组加工的思想正在酝酿之中,提供简要流程(见附录G),供参考。3、“过程检测”作为一篇对检测项目、取样方法、检测方法作出了规定,企业可根据工序及指标对产品质量重要程度,确定需要检测的工序、指标及检测频次。4、批内烟支焦油量、烟碱量及测定方法,没有根据《卷烟》国标要求而确定,是作为验证加工稳定性指标之一做出的规定。5、在本《规范》中,列出了部分可选工序,各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定。6、各工艺管理部门在《规范》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好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工作,并制定相配套的各项工艺技术文件,以保证《规范》的顺利贯彻执行。附录D:设备举例1.纸箱开包机型号FT51工艺制造能力/kg/h9600处理对象200kg纸箱装机容量/kW9.6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3外形尺寸(高×旋转半径)/mm3559×2368整机重量/kg64682.切片机型号FT621/2FT623/4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9600处理对象200kg叶片(垛)200kg叶片(垛)切刀宽度/mm11001100切刀行程/mm900900最大切刀速度/m/s0.30.3装机容量/kW1.372.42压力/MPa0.6~0.8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10070外形尺寸L×B×H/mm4700×2020×31355150×2242×3146整机重量/kg460057203.松散润叶机型号WQ3315/6WQ3317/8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6400最大增加烟片含水率/%10出料温度/℃60±560~70烟片松散率/%≥98滚筒规格D×L/mmΦ1900×7054Φ2450×8000滚筒倾角/º22滚筒转速/rpm4.5~155~16装机容量/kW10.720.7压力/MPa0.8~1.0蒸气耗量/kg/h400510压力/MPa0.3~0.6水耗量/kg/h43064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1外形尺寸L×B×H/mm8564×3200×46579920×2835×5472整机重量/kg4.隧道式叶片增温增湿机型号WQ7013/4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输出物料含水率增加/%2~3出料温度/℃65±5工作室尺寸L×B×H/mm2400×1000×200振动频率/min-1400振幅/mm2×10倾角/º+2装机容量/kW5.75压力/MPa≥0.7蒸气耗量/kg/h470压力/MPa≥0.3水耗量/kg/h45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0.4外形尺寸L×B×H/mm4545×1568×3152整机重量/kg23955.滚筒式叶片增温增湿机型号WQ317/8A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输出物料含水率增加/%1~3出料温度/℃45~50滚筒规格D×L/mmΦ1750×5000滚筒倾角/º3滚筒转速/rpm5~15装机容量/kW4.5压力/MPa0.8~1.0蒸气耗量/kg/h470压力/MPa0.3~0.6水(清洗)耗量/kg/次250压力/MPa0.6~1.0压缩空气耗量/m3/h8外形尺寸L×B×H/mm整机重量/kg6.加料机型号SJ521523/4SJ521525/6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6400加料比/%烤烟叶片1.25-5(用户特殊需要可另定)出料温度/℃40-65(由工艺确定),允差±5滚筒规格D×L/mmΦ1700×5000Φ2050×6000滚筒倾角/º3滚筒转速/rpm10(5-15可调)装机容量/kW10.4913.79压力/MPa0.6~1.0蒸气耗量/kg/h200-400压力/MPa0.3~0.6水耗量/kg/次250压力/MPa0.6~1.0压缩空气耗量/Nm3/h5外形尺寸L×B×H/mm整机重量/kg922098007.切叶丝机/切梗丝机型号SQ315/6SQ317/8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15006400/2000使用生产线/kg/h60008000切丝宽度/mm0.2-1.0/0.1-0.50.2-1.0/0.1-0.5刀滚转速/r/min160-660刀门开度/mm65-125刀门宽度/mm400刀片数量(片)Ø600刀辊直径/mm10.4913.79装机容量/kw35.17/35.6535.17/40.25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1.2压力/Pa1500除尘空气耗量/m3/h5408.滚筒式叶丝回潮机型号WQ3085/6WQ3087/8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6400输出物料含水率增加/%8~12出料温度/℃65±5滚筒规格D×L/mmΦ1750×6000Φ1950×8000滚筒倾角/º3.5滚筒转速/rpm8~14装机容量/kW9.811.8压力/MPa0.6~0.80.6~0.8蒸气耗量/kg/h8001200压力/MPa≥0.4水(清洗)耗量/kg/h250压力/MPa≥0.4水(喷雾)耗量/kg/h60080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L/min10外形尺寸L×B×H/mm7020×2750×39809288×2800×4680整机重量/kg约9850约110509.隧道式叶丝回潮机型号WQ713/4WQ715/6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6400输出物料含水率增加/%2~32~3出料温度/℃80-9080-90工作室尺寸L×B×H/mm2400×1000×2002400×1200×200振动频率/min-1400370振幅/mm2×102×12倾角/º-4-4装机容量/kW5.755.75压力/MPa≥0.7≥0.7蒸气耗量/kg/h480550压力/MPa≥0.3≥0.3水耗量/kg/班450500压力/MPa0.6~0.8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0.50.5外形尺寸L×B×H/mm4525×1568×39524525×1768×3988整机重量/kg2500265010.薄板烘丝(梗丝)机型号SH625(叶丝)/6(梗丝)SH627(叶丝)/8(梗丝)工艺制造能力/kg/h4800(叶丝)/2200(梗丝)6400(叶丝)/3000(梗丝)进料含水率/%24±1(叶丝)/34±1(梗丝)进料温度/℃70-90(叶丝)/95(梗丝)出料温度/℃55-65出料含水率/%(11-14)±0.5填充值/cm3/g≥4.0(配合隧道式回潮机使用时)热风温度范围/℃80-140可调烘筒工作尺寸D×L/mmΦ1920×9000Φ2080×10000滚筒倾角/º1.52烘筒转速/rpm6-16尘汽排量/m3/h≤14000(阻力≤400Pa)/≤16000装机容量/kW24.2537压力/MPa0.6~0.80.6~0.8蒸气耗量/kg/h8001200压力/MPa0.8-1.0水(清洗)耗量/kg/h1500/2200-290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30外形尺寸L×B×H/mm11258×3124×486612268×3334×5370整机重量/kg202703000011.隧道式烘梗丝机型号SH811/2A工艺制造能力/kg/h1500出料含水率/%13±1出料温度/℃60±5填充值/cm3/g(上等烟叶的梗)≥5.2出料含水率/%(11-14)±0.5槽体尺寸(长×宽×高)/mm10630×1200×175干燥Ⅰ区3370×1200×1500工作室尺寸(长×宽×高)/mm干燥Ⅱ区3860×1200×1500除尘系统处理风量/m3/h9000-10000装机容量/kW85.74压力/MPa0.8~1.0蒸气耗量/kg/h180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50外形尺寸L×B×H/mm10630×5693×3803整机重量/kg1774012.水槽式烟梗回潮机型号WQ833/WQ833AWQ834/WQ834A工艺制造能力/kg/h3000来料含水率/%18烟梗增加含水率/%约17烟梗洗净率/%>99.5清洗水温度/℃室温-60出料温度/℃室温-50水箱贮水量/m31.5装机容量/kW2.75压力/MPa≥0.6蒸气耗量/kg/h2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外形尺寸L×B×H/mm5650×1360×1758整机重量/kg128013.滚筒式烟梗回潮机型号WQ3061/2WQ3063/4工艺制造能力/kg/h15002000使用生产线/kg/h60008000输出物料增加含水率/%10-12出料温度/℃45滚筒尺寸D×L/mm1450×50001750×5500滚筒转速/r/min8-9滚筒安装倾角/º3.5装机容量/kw4.75压力/MPa≥0.6蒸汽耗量/m3/h150180压力/MPa≥0.4喷雾水150195水耗量/Kg/h清洗水25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L/min8压力/Pa1500除尘空气耗量/m3/h540外形尺寸L×B×H/mm5555×2250×33426204×2500×3760整机重量/kg4809578614.隧道式烟梗回潮机型号WQ7111/2WQ71113/4工艺制造能力/kg/h15002000输出物料含水率增加/%6-9(可调)出料温度/℃80-90工作室尺寸L×B×H/mm2400×810×1002400×1000×150振动频率/min-1480400振幅/mm2×92×10倾角/º+2+2装机容量/kW5.75压力/MPa≥0.7蒸气耗量/kg/班395485压力/MPa≥0.3水耗量/kg/班40045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0.5外形尺寸L×B×H/mm4545×1552×50154545×1568×3636整机重量/kg227015.压梗机型号SY115SY116工艺制造能力/kg/h2000梗片厚度/mm0.5-2.5(可调)梗片破碎率/%≤3轧辊规格D×L/mmΦ600×1000轧辊转速/r/min880+5装机容量/kW16.1压力/MPa≥0.8蒸气耗量/L/h25压力/MPa≥0.3水耗量/L/h10压力/MPa≥0.4压缩空气耗量/m3/h11外形尺寸L×B×H/mm2100×1885×2100整机重量/kg680016.滚筒式梗丝回潮机型号WQ3071/2WQ3073/4工艺制造能力/kg/h15002000使用生产线/kg/h60008000输出物料增加含水率/%7-9输出梗丝温度/℃50滚筒尺寸D×L/mm1250×50001450×5500滚筒转速/r/min8-9滚筒安装倾角/º3.5装机容量/kw3.754.75压力/MPa≥0.6蒸汽耗量/m3/h150180压力/MPa≥0.4喷雾水110145水耗量/Kg/h清洗水250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L/min8外形尺寸L×B×H/mm5555×2000×31785555×2250×3400整机重量/kg3687486317.隧道式梗丝回潮机型号WQ7101/2WQ7103/4工艺制造能力/kg/h1500200输出物料含水率增加/%2~3出料温度/℃≥90工作室尺寸L×B×H/mm2400×1000×150振动频率/min-1400370振幅/mm2×102×12倾角/º+2装机容量/kW5.75压力/MPa≥0.7蒸气耗量/kg/h500550压力/MPa≥0.3≥0.3水耗量/kg/班450500压力/MPa0.6~0.8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0.4外形尺寸L×B×H/mm4545×1568×33064545×1568×2967整机重量/kg238018.喷射式梗丝加温加湿机型号WQ67/8工艺制造能力/kg/h1500输出物料含水率增加/%2~3出料温度/℃≥50装机容量/kW5.2压力/MPa≥0.8蒸气耗量/kg/h800压力/MPa≥0.3水耗量/m3/h0.7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0.4外形尺寸L×B×H/mm5059×1562×4553整机重量/kg19.梗丝膨胀塔型号SH727/8A工艺制造能力/kg/h1500进料梗丝含水率/%35-40输出梗丝含水率/%12-14(工艺确定)允差±0.5输出梗丝温度/℃55-65膨胀后填充值/cm3/g≥5.2加热方式燃油式数量/个3外径/mmΦ2100膨化塔塔高/mm5000装机容量/kW166.3压力/MPa≥0.8蒸气耗量/kg/h660压力/MPa≥0.6压缩空气耗量/m3/h9.9压力/MPa≥0.30#柴油耗量/L/h110液化气用量/m3/天0.00019(三个月用家用液化气瓶15Kg)外形尺寸L×B×H/mm19230×8080×5220整机重量/kg2200020.梗丝分离机型号YA6306YA6308工艺制造能力/kg/h15002000风选后梗丝纯净度/%≥98进口梗丝含水率/%13风分室有效面积/m20.8181.142振动筛振动频率/min-1360抛料辊转速/r/min138-683装机容量/kW1.12外形尺寸L×B×H/mm1828×1276×23601828×1676×2360整机重量/kg59066521.加香机型号SJ233/4BSJ235/6B工艺制造能力/kg/h50008000加香比/%0.2-1筒体倾角/º3筒体转速/r/min10(5-15可调)装机容量/kW1.1压力/MPa水(清洗)耗量/kg/次250压力/MPa压缩空气耗量/m3/h10筒体规格/mm1750×40002050×400022.白肋烟烘干机23.香料烟散叶风分机型号TL12SJ235/6B工艺制造能力/kg/h10008000烟叶粘合率/%≤12大中片率/%大片:≥12.7mm中片:≥6.35mm<12.7mmAG(一级香料烟)≥97.8BG(二级香料烟)≥97.4KP(三级香料烟)≥97.2压力/MPa0.6-0.8压缩空气耗量/m3/h20(除尘)装机容量/kW38.9整机重量/kg5400
本文档为【卷烟工艺规范 卷烟工艺规范[200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xxj758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3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7-07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