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

举报
开通vip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大众文化和当代中国影视”课程读书报告杨钟沛文学院书名:《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辅助阅读书目:《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赵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1版写完了期中的论文,我向我的班导师杨晓帆抱怨,《理解大众文化》(以下简称《理解》)这本书虽然名字很浅显,但是读起来可一点不轻松。除去我自己的文化积累不够之外,多多少少还有个原因就是毕竟是翻译的理论著作。于是她又向我推荐了北师大的赵勇老师的《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我也在图书馆里面借到了...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大众文化和当代中国影视”课程读书报告杨钟沛文学院书名:《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辅助阅读书目:《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赵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1版写完了期中的论文,我向我的班导师杨晓帆抱怨,《理解大众文化》(以下简称《理解》)这本书虽然名字很浅显,但是读起来可一点不轻松。除去我自己的文化积累不够之外,多多少少还有个原因就是毕竟是翻译的理论著作。于是她又向我推荐了北师大的赵勇老师的《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我也在图书馆里面借到了进行阅读。王又平老师在课堂上评价大家的论文时,鼓励我们说,推荐的这几本书的确不是很好读。此话真是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原来不是吾独穷困啊!当我在读赵勇老师的《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一下简称《大众》的时候,也感到了老师说的读书“够一下”的意义——因为之前读的费斯克的这本《理解》就是“够着”读的,所以其实很大力地提升了阅读能力。再读赵教授的这本通俗许多的本国学者研究大众文化的书,阅读的难度其实是降低了。幸运的是,赵教授的这本书写作时间较近,列举的事例具有及时性和中国本土性。为我再回过头阅读这本来自二十世纪的美国理论著作,提供了丰富的视野。一、电视控制权与大众文化费斯克先生关照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的视野是非常广阔的。购物商场、汽车、牛仔裤、化妆品、流行的电视剧、各种明星等等。其中,他在第六章第四节“消费模式”中重点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电视”这个大众文化的意向,激起我的共鸣的。该书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电脑并不普及;而电视却如日中天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介。我想,费斯克先生如果在此时此刻再重新分析大众文化,一定不会轻易放过电脑和手机吧。电视的主要接受场合是家庭。费斯克先生认为电视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看电视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活动,“在更多的时候,它是广泛的社会联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电视)可以被用来维持和加强社会关系。”①我想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家庭边看电视边聊天,边看电视边吃饭,就是个明证。更让我产生共鸣的是,费斯克先生进一步指出:“下层阶级城市家庭中,电视在家庭中的使用具有一致的父权制模式。例如,丈夫\父亲是主要的换台控制者”“而那些贴近女性口味的节目,尤其是肥皂剧或爱情剧,则被贬斥一旁。”②我自己的家庭,其实就是这样的。我的父母都是城市工人,父亲有着非常严重的父权思想和大男子主义。在我读高中之前,家里面只有一台电视,但是我们都有着看电视的需要和不同的趣味。我的父亲和母亲主要喜欢看新闻或者是方言评书类类节目;而我,在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期间喜欢看动画片;在初中,则喜欢看一些轻松的电视剧(比如《武林外传》、《还珠格格》、《搞笑一家人》等)。在这种情况之下,矛盾是注定要产生的。因为父母都是工人,平时也没有更多的休闲方式,于是不愿意把电视让给我。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们就毫不客气地“霸占”着电视看他们喜欢的,但是却让我很沮丧的节目;周六周日,则会让我看看我喜欢的节目。但是我也已经讲了,我的父亲是个父权主义者(即便以他的文化程度他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在周六周日他也时不时地“侵占”我的看电视权利。于是在我的记忆中,当我进入到青春期开始有着独立叛逆的意识之后,我也时不时地和父亲争吵。费斯克分析这种“文化暴君”形成的原因:“对男人而言,家是休闲文化的一部分。这份休闲是他应得的。”③二、父母对电视节目的审查说到看电视这个话题,费斯克谈到了“父母对节目的审查”④。没错,父母通过使用电视进行奖惩,并且对孩子看电视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进行趣味或知识方面的控制,以最终规训孩子的文化。联想到我自己小的时候,其实非常不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看电视。那时电视里的动画片,多是日本动画片,尺度也要大一些,动画片中的内容不乏爱情的成分。每次看到这些情节,如果我是一个人看,其实并没有什么;但是每次爸妈在旁边,我就觉得很尴尬。我的父母都是保守的人,我不知道他们看到这些部分他们是什么感觉。反正当初当初广电总局下令,每天的五点到八点的黄金时段,不准播国外的动画片以促进中国国产片发展的政策的时候,我的母亲是拍手称快的。她随口说道:“许多日本的动画品都不健康。”但其实,就算是和他们一起看新闻,尴尬的情况也不时地会出现,比如播出什么扫黄啊、变性人啊之类的新闻,他们也赶紧把电视频道准换过去。这样不自然的换台,无论是换台的人还是一起看电视的人,都是很尴尬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样“保守淳朴”的家风之下,直到现在,如果遥控板在我的手里,电视里面播出什么大尺度的镜头,在和家里人一起看的时候,我都会不自禁地换台。难怪费斯克会说,“要控制孩子们看电视比要控制孩子们拿到书本难得多,而且一开始看电视,就几乎不可能通过语言难度来进行控制。”⑤费斯克还认为,大人们其实低估了孩子们的电视知识的辨识能力。费先生在分析家长对于孩子电视的控制原因上,认为是:“电视让孩子们看到了成人幕后在干什么;这种私下的行为是他们(指家长)往往禁止孩子去做的。成人管教孩子的神秘感就被曝光了。电视世界暴露出了成人世界的不完美,孩子们可能就会不顺从社会的规训。”⑥三、“红色经典”与大众文化说到电视,我不禁想到了赵勇教授在《大众》这本书中所谈的一个很神奇的现象,那就是在十余年之前出现的,一直到今天都还方兴未艾的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现象。首先,我们来对“红色经典”进行定义。孟繁华认为,“红色经典,是指1942年以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民族作派、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作品”⑦。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我学得十七年文学,我们可以知道,“革命历史题材”应该是“红色经典”的主要义项。2004年4月,随着一批红色经典剧在电视台热播,并且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质疑、批评,国家广电总局发出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广播影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红色经典”剧目的审查把关工作,要求有关影视制作单位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决不允许对“红色经典”进行低俗描写、杜撰亵渎。这个通知的发布其实是很有趣的。是属于“自下而上”式的发布,即是因为民间对于当时改编的许多“红色经典”剧进行了质疑、批判,于是才“惊动”了处在上层的广电总局。很多的中老年观众,对于新播的红色经典(比如《林海雪原》)有着逆反。于是,“民间声音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与官方不可思议地汇合在了一起”。费斯克在《理解》一书中谈到,“正因为大众在社会中的位置与立场是错综复杂的,其与宰制性的意识形态可以是顺从式的,也可以是对抗式的”⑧。很明显,在对“红色经典”的批判大战中,大众站到了官方的阵地里,民间声音充当了“红色经典”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其中有个便是集体的“政治无意识”。许多观众在十七年期间以及文革期间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并且将那时候的作品奉为圭臬,把以前的作品认为就是无可置疑的好作品,这其实是很荒诞的逻辑。那时正是在意识形态的高压渗透之下,作品贯穿了“高大全”和“三突出”原则。“红色经典”在那个年代成为了一种政治群众文化,而现在许多人都还有着“红色革命”情节。现在的改编是以“商业利益”作为改变策略,而那时候的作品是以“政治宣传”作为目标,所以现在改编的许多剧和当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也不需要大惊小怪了。红色经典在播出,许多恶搞红色经典的作品也在网上泛滥,这自然引发了官方的警惕和行动。恶搞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我们可以把恶搞暂时定义为:人们以调侃的心态,用多种形式,对他们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进行具有幽默或者讽刺意味的颠覆型的解构。⑨在费斯克看来,这种方式是因为,恶搞者不把文本视作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以一种可以被盗窃的文化资源。大众文化迷们本身就具有生产力,这些大众文化迷会去努力却去生产自己的文本,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所以青年的恶搞,既是一种对于主流文化的反抗和调侃,同时也是自我亚文化的生产过程。注释:①:《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180页②:《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181页③:《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182页④:《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183页⑤:《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184页⑥:《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185页⑦:孟繁华《终身狂欢——当代中国文化冲突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80页⑧:《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66页⑨:徐福坤《新词语“恶搞”》,《语文建设》2006年第8期
本文档为【《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0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