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新媒体事件_与传媒公共性

_新媒体事件_与传媒公共性

举报
开通vip

_新媒体事件_与传媒公共性 XINWEN AIHAOZHE 2010·5(上半月) 新闻与传播研究 传媒公共性,简单说就是“公共性这 一基础理论命题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 体现”。 在哈贝马斯理论中把媒体的公共 性和平等、自由、开放、民主等基本原则联 系起来,认为个人批判性意见的自由表达 才是实现公共性的必要条件。 传媒公共性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最终落实于新闻媒体的话语表达及其实 践活动中。 具体体现为:传媒服务的对象 是公众; 传媒服务的平台和话语公开;传 媒的使用和运作公正。 大众传媒在公共性方面发挥着无可 比拟的重要作...

_新媒体事件_与传媒公共性
XINWEN AIHAOZHE 2010·5(上半月) 新闻与传播研究 传媒公共性,简单说就是“公共性这 一基础理论命题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 体现”。 在哈贝马斯理论中把媒体的公共 性和平等、自由、开放、民主等基本原则联 系起来,认为个人批判性意见的自由表达 才是实现公共性的必要条件。 传媒公共性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最终落实于新闻媒体的话语表达及其实 践活动中。 具体体现为:传媒服务的对象 是公众; 传媒服务的平台和话语公开;传 媒的使用和运作公正。 大众传媒在公共性方面发挥着无可 比拟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直接 参与公共事件的人数相对于大众来说太 有限了,绝大多数人要获得迅速准确的信 息,更多的是依赖大众传媒的传播,因为 传媒的传播突破了公共事件的时空限度, 使公共事件的公共性“去空间化”,从而获 得新的可称为“媒介化的公共性”。 但是,传媒公共性并非传媒与生俱来 的本质属性 。 麦克卢汉有两个著名观 点———“媒介即讯息 ”、 “媒介是人的延 伸”, 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 步的基本动力。同样,如今以手机、网络等 为代表的新媒体有了极大的发展,其独立 和互动的形式及纵横交错的网络功能和 迅速及时的反馈传播能力,突破了传统传 播模式下的某些藩篱,使得人们可以轻松 自如地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参与信 息的传播与互动,传媒作为公众话语平台 成为可能,传媒公共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 实现和彰显。 新媒体事件的界定 关于“新媒体事件”,目前学术界鲜有 对其内涵进行明确界定。 在理解上,可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 这里姑且给 “新媒体事件”作出这样的界定:由网络、 手机等新媒体引发,或因新媒体的重点参 与和传播,使之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新闻 事件。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事件,新媒体事 件具有传播速度快、 受众参与程度高、社 会轰动效应强等方面的特点。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新媒体对社会 事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开始凸显,应该是 从 2003 年 SARS 时期开始, 后来又不断 有一些影响很大的新闻事件:孙志刚收容 致死案、虐猫事件、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 及网吧整治事件、 清华学生硫酸泼熊事 件、南丹矿难、“艳照门”、“汶川地震”、“周 老虎”、“四川蛆柑”、“厦门 PX 事件”、“躲 猫猫”、“杭州飙车案”等。新媒体事件多是 富有争议性、 冲突性和敏感性的新闻事 件,都会触及政策制度缺失和公共管理缺 位的问题, 并且新媒体因其特有的功能, 使“新媒体事件”最大可能地实现了最广 泛大众的参与和传媒作为公共话语空间 的作用,因而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新媒体事件” 可谓多种社会关系的 复杂运作以及传播理论实际运用结果的 集中反映,因此透过“新媒体事件”更能反 映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和研究,传媒公共性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 领域。 在新媒体事件中的传媒公共性 新媒体事件中传媒公共性进一步的 实现表现在以下方面: 异常丰富的信息来源。新闻事件的发 生多源自各种“爆料”。 新媒体时代,新媒 体的特性和便利,造就了其在信息互动交 流方面的强势。 网络、手机短信、播客、博 客、BBS 论坛等, 使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受 众都成为一个信息源, 或者说成为一个 “自媒体”, 人们的信息触角四通八达,只 要有敏感信息出现,就会迅速得到反馈和 传播。网络博客、论坛成了信息发布的“集 散地”, 很多新媒体事件最初的爆料以及 随后的造势均来源于此。随着信息发布空 间日趋广泛,传媒也获得了丰富活跃的信 息源,成为信息传递交会的重要场所和公 共平台。 以 2008 年 7 月的 “河南信阳豪华别 墅门”事件为例。 网友“米兰血液”首先在 天涯社区发帖爆料并被广泛转载,在网上 引发轩然大波,随后大河网等众多新闻媒 体开始对整个事件给予跟踪报道。从网友 发帖到成为热帖,进而媒体跟进到政府部 门介入作出回应;从网友质疑“查处秀”到 又现厅级别墅群,网友的“网帖爆料”和跟 帖, 不断为媒体的报道提供即时信息,在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作用下,促使该 事件不断戏剧性地演化,最终成为引人注 目的公共事件。 平等的公共话语空间。在传统媒体时 代,人们获取新闻主要是靠传媒的新闻报 道和发布。虽然新闻媒体的主要责任就是 为人们及时真实地提供外部世界变动的 新闻和信息, 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 权, 但在大众传媒受制于权力中心的社 会,话语权被赋予了传媒和政府,受众的 声音是微弱和被动的,而在这种互动缺失 的情形下,传媒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 共领域。 如前文所述,技术力量使传媒在很大 程度上具备了成为公共空间的可能。在新 媒体时代,新媒体提供的匿名性使人们获 得了广泛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展了公共话 语的范围,也培育了民意生长的新空间。 在新媒体事件的报道过程中,“问题 的呈现”无论是源于网络的爆料,还是媒 体的“议程设置”,只要是具有强烈社会价 值和道义感的议题,一旦得到民众的高度 关注和认可, 他们就会使用博客、BBS 话 语空间等高度自由的工具充分表达自己 的观点立场,这种“观点的自由市场”,形 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并对传媒 的“议程设置”产生很大影响,使传媒的报 “新媒体事件”与传媒公共性 □赵桂华 摘要:在新闻传播领域,对传媒公共性研究的意义日益突出,这不仅源于传媒作为公共空间的属性,更是因 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凸显了大众传播的巨大威力,新闻事件经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广泛参与和传播,其 对现实公共社会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本文尝试从新媒体事件中传媒公共性的体现、新媒体事件对发挥传媒公 共性的作用以及新媒体时代传媒如何进一步发挥公共性等方面,对传媒公共性进行解读。 关键词:公共性 新媒体事件 传媒公共性 14 XINWEN AIHAOZHE 2010·5(上半月) 新闻与传播研究 道兼顾各方, 公众的意见得到了充分表 达,从而促进了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 有 了大众的参与和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将 会变得更加客观、更加理性。 在“华南虎事件”中,网友首先对虎照 的真伪提出了疑问,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回 应, 引发对事实真相的揭露;“杭州飙车 案”中,面对官方给出的现场鉴定结果,民 众一片质疑之声,迫使相关部门不得不以 更为透明、公正的方式解决问题等。 新媒体事件打破了官方的话语垄断 权。在大多数新媒体事件中,传媒作为“社 会公器”, 不仅为受众提供了平等的公共 话语空间,更为政府科学、透明的决策提 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传媒意见的导向作用。 新媒体事件 中, 公众虽然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但 意见毕竟是分散的,公众的话语权要想真 正发挥影响力,仍需要传媒的传播和导向 作用。 不管是 “重庆钉子户”、“躲猫猫”,还 是“三鹿奶粉事件”、“真假罗彩霞”等,实 际上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亲身经历,更多的 是通过媒体报道来了解相关的信息,公共 事件是经过媒体化的呈现而最终获得了 空前的影响力。 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时 代,还是当下的新媒体时代,传媒都是社 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新闻媒体的报道往往 被视为是公共意见的表达,在形成主流舆 论方面具有巨大能量。无论传媒意见正确 与否,通过这样的“议程设置”和“把关”, 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认 知。 依照诺依曼的理论,舆论是社会的皮 肤,这意味着舆论过于分散,不利于社会 的整合,舆论的极度混乱甚至可能会带来 社会的崩溃。因此,新媒体事件中,传媒权 威的公共意见对正确引导和整合舆论依 然至关重要。 反映议题的深入演进。新传媒事件报 道中,传媒的议程设置使反映的议题呈现 了三层递进的模式,即:公众议题→媒介 议题→政策议题。 在这种递进模式下,公 众反映信息经媒体选择把关成为新闻报 道引起受众关注,又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 网络等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使得受众得以 广泛参与,而不断扩大影响并使之上升为 透明、公开的“公共事件”,挖掘出深层次 的社会问题,最终引起政策层面的关注和 社会的反思,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传媒成 为促进公正、 公平解决问题的重要力量, 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全社会的进步。 以“躲猫猫”事件为例,传统媒体第一 时间发布新闻信息的报道起初并没有产 生强烈的现实反响,但当网易新闻、凤凰网 等网站、各大论坛以及传统媒体开设专题转 载该事件报道并进行各种相关网络调查后, “躲猫猫”一词迅速风靡网络,成为引起受众 广泛关注的媒介议题,对事件真相的质疑随 之成为主流呼声,使事件快速升温,在强大 的舆论压力下,相关政府部门不得不重新对 事实真相进行调查,最终揭出制度与管理的 缺陷,出台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又如 2003 年的“孙志刚事件”,最后 促成了一部执行了达 20 年之久的收容制 度被废止,并催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城 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 法》,等等。 新媒体时代传媒公共性的进一步实现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媒公共性得 到了充分的彰显,但是,透过新传媒事件 反映出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笔者 认为,新媒体时代,传媒公共性的进一步 实现,还应在实践中注意以下方面: 信息的真实与及时发布。新媒体技术 的优势使得信息得以迅速广泛地传播,也 正因为如此,一些网络媒体往往过分追求 信息发布速度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不 仅影响了新媒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更加 剧了一些危机事件的负面效应。 “厦门 PX 事件”的发生,最初就是源 于一条不实手机短信的传播,厦门当地的 “小鱼论坛” 成为 PX项目讨论发帖较为集 中的区域,流言四起,大众传媒却没有及时 跟进报道事实的真相。 在大众传播媒体的 失语和反应滞后、 当地政府未能及时通报 相关信息、公众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具有 直接性、 互动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手机通过 人际传播的方式,将 PX有害的流言传达给 公众,最终导致市民的“散步”行为。 “哈尔滨警察打人事件” 起初因信息 不通畅,网上炒成了“六名警察围殴致死 一大学生”,引起群情激愤。随着案件录像 在媒体上的公布, 事件真相逐渐呈现,网 民舆情才回到理性讨论案件实情的轨道。 新媒体时代, 传媒更应以及时获取、 传播真实信息为第一要务,准确、客观、公 正的报道,才能使作为“社会公器”的传媒 担当起正确引导舆论的重担。 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传媒在肩负社会责任的同时,由于生存发 展的需要,还要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 现 代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把媒体带进 了“注意力经济”时代,在消费主义文化背 景下,许多传媒热衷于商业运作,以经济 利益来衡量社会事件的报道价值,以新闻 的“可消费性”满足市场需要,尤以网络等 新媒体最为明显。这就会导致媒体社会责 任的错位并与其承担的公共社会责任渐 行渐远。 在新物权法颁布以后,“史上最牛钉 子户” 获得了各大门户网络的特别关注, 随着事态的发展,网络媒体没有将报道重 点放在政府部门如何协调和处理问题上, 而是将“钉子户”的一举一动作为新闻爆 料,在网站的显要位置刻意渲染,引导着 事态向“看热闹”的方向发展,使这一具有 强烈公共价值的新媒体事件娱乐化。又如 “杨丽娟事件”中,疯狂追星的杨丽娟又何 尝不是媒体商业炒作的牺牲品?! 应该说,当代社会民意难以脱离媒体 而独立存在,因此传媒在进行商业运作的 同时,必须承担“社会公器”的责任,利用 技术优势和舆论优势以客观公正的态度 报道社会事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设互 动的桥梁。 综上所述,透过新媒体事件,我们看 到传媒的独立意识和为民众代言的意识 在日渐清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媒为 公众话语权提供了广阔的公共平台,并且 通过这个平台促进了公共问题的解决,维 护着公共利益,这或许就是传媒彰显公共 性的现实意义所在。 然而,我们还应认识 到, 传媒公共性虽然多呈现在议程设置、 话语实践和文本呈现等具体 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中, 但这些实践的背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 益关系, 使传媒无法脱离其影响和制约。 因此,新传媒时代,传媒进一步发挥公共 性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参考文献: 1.吴治文:《我国新闻媒体公共性之新解》, 《青年记者》,2009(1)。 2. 郭涛:《新媒体研究之公民新闻篇》,《全 球品牌网》,http://www.globrand.com/2009/2231 03.shtml,2009-4-5。 3.蒋建国:《新媒体事件:话语权重构与公 共治理的转型》,《国际新闻界》,2009(2)。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9 年版。 5.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 出版社,1998 年版。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8 级硕士生) 编校:董方晓 15
本文档为【_新媒体事件_与传媒公共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353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3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1-11-1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