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传播文本首因效应_动态化_管见

新闻传播文本首因效应_动态化_管见

举报
开通vip

新闻传播文本首因效应_动态化_管见 第 33卷 � 第 4期 Vol� 33� � No� 4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 y( Philosophy and Socia l Science) 2011年 8 月 Aug. , 2011 � � 收稿日期: 2010-12-19 作者简介: 林 � 奇( 1956-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中心主任编辑。 新闻传播文本首因效应�动态化�管见 林 � 奇 (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

新闻传播文本首因效应_动态化_管见
第 33卷 � 第 4期 Vol� 33� � No� 4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 y( Philosophy and Socia l Science) 2011年 8 月 Aug. , 2011 � � 收稿日期: 2010-12-19 作者简介: 林 � 奇( 1956-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中心主任编辑。 新闻传播文本首因效应�动态化�管见 林 � 奇 (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 要] � 把�首因效应�作为新闻心理学来研究,一般应用于采访或文本制作的开篇,因而未能系 统全面地认识和运用�首因效应�的作用。受众一般首先随时浏览后才有所选择所需的信息等非线 性等阅读与观看特征,把�首因效应�相应地作为�动态性�地、有的放矢地吸引与维持受众的视听注 意力,文本就可以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 首因效应;动态化;新闻悬念;新闻故事化; 陌生化 [中图分类号] � G212. 2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001-8182( 2011) 04-0093-06 � � �在信息时代,真正恒缺的资源是什么呢? 它就 是 � � � 注意力。� [ 1]而�首因效应�, 在新闻文本传播 中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 相对受众一般首先随时浏览后才选择所需信息等 �动态式�阅读与收看的特征来说, 把� 首因效应�作 为�动态性�地有的放矢地吸引受众的视听注意力, 更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把这种在动态中运用�首 因效应�来传播新闻文本的对策,称为新闻传播文本 的首因效应�动态化�。 �首因效应� ( primacy ef fect ) , 也叫 � 最初效 应�, 也即日常所说的�第一印象�。它是社会知觉中 的一种主观倾向,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 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 2] 在新闻传播中, �首 因效应�指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给受众的�第一印 象�或新印象。在文本中, �首因效应�一般是应用于 传播文本的开端、开始的视听中。其实, �首因效应� 有其相对性,开端、开始是相对整个文本(或专栏与 节目) ,是以整个文本为单元的。然而, 新闻文本也 可以相对地分为各种环节点, 如以章节、或情节等为 单元。这些单元又有新的�起点、开端�,这样又可以 产生新的�首因效应�。 所以,新闻传播文本,根据新闻事态发展变化的 特点,把其相对地分为多个环节点,利用首因效应动 态化,使文本中形成容易引起受众兴趣的�新颖点�, 包括章节变化的新起点、新悬念的设置点、事态发展 新的转折点、情节冲突关键处的新变动,甚至是意料 之外的新结局等等,使其在内容与形式都有新鲜感, 呈现节节生花的新亮点, 步步吸引受众深入阅读与 收看,并维持受众的持续注意力。 一、开篇声画要新,给人初见一惊效果 一般来说,人们选择接受事物时受到一定的心 理定势影响。心理定势� 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 成的准备状态, 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 势� [ 3]。而影响受众接受在动态性地浏览新闻文本 传播的�第一印象�的心理定势是什么呢? 或者说, 新闻文本在动态的传播过程中与受众心理定势有强 烈的抵触的最初印象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有哪些? 经调查其表现为: (一)开篇印象不佳,如沉闷、 松散,不切入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形象不生动或不精彩等; (二)过 度的专业化, 不容易明白, 没有普及的信息语义; (三)没有悬念,直白无味; (四)表现无趣味性,枯燥 呆板而无人情味; (五)没有新的变动,形式雷同, 老 调重弹; (六)充杂噪音, 如插入无需的广告等; (七) 讨厌这个节目主持人、出镜的采访记者; (八)专栏知 名度不高,节目缺少品牌魅力等。 从以上情况中看出,受众在非线性地选择或放 弃这一新闻传播信息的情况很复杂, 但针对新闻传 播文本来说, 一般认为首先文本的开篇要新。文本 的开篇要新,这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事态的新变动, 不同的体裁精心地命题、精心地构思开头等,使受众 被其精彩开头所吸引。 然而,在当代读图时代的到来,文本精彩的开头 �93� 更强调的是视听。因为, 视听更能真实地再现事实 的现场;视听的形象比抽象理念更容易给人留下深 刻记忆。传播学研究的成果显示:阅读文字能记住 10% ,收听语言能记住 20% ,观看图画能记住 30% , 边听边看能记住 50%。[ 4] 同时, 新闻文本的开篇利 用�首因效应�给人新印象,也就是以�形象为先�, 仍 然强调突出视听的声画要素。所以,不管是报纸新 闻的镜头感写作、摄影,以及电视新闻摄像的镜头语 言,精彩的开篇应该让人在声画上初见一惊! 中央电视台 2011年 3月 11日�新闻联播�播出 题为�日本发生 8. 8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原定为 8. 8级强震)的电视消息。开篇, 首先是一个 1至 2秒 的镜头:日本地震时, 大地在强烈晃动, 马路上两个 妇女站立不稳、汽车在摇摆前行��让声画先给人 们的一个震撼的场面。然后才随之解说: �这次地震 震中位于宫城县仙台市以东约 130公里处的海中, 震源深度 24公里。�接着,再次推出�仙台地震室内 摇动、人们纷纷躲藏�的镜头, 并同时接着解说。看 到这两组镜头之后,受众迫不及待地进一步追看下 去,详细了解事实的来龙去脉。 新闻消息文本的�倒金字塔�结构正好与�首因 效应�的原理相适应。其导语,就是把新闻高潮或结 论、把最重要、最精彩、最为广大读者所关的事实放 在前面。所以, 消息的开篇最好在视听让人感官有 强烈的新的印象,切忌言而无物,抽象空洞。新闻文 本的开篇的标题中, 其作为新闻文本的�眼睛�,就应 让受众一看标题, 就觉得很有视听冲击力。如新闻 精品中, �10名�瞎眼�专家被清出局�、�看个�咳嗽� 要掏 1065元�、�法官背起生病被告�等,突出了新闻 文本信息最�抢眼�的、与受众利益息息相关事态的 异常新变动。 报纸平面媒体的新闻文本,要求再现事实的声 画,文字文本可以采取镜头感写作法,也可以间接地 把声画再给读者。所谓的镜头感写作法, 即通过描 写,把对象镜头化。[ 5] 这种写作手法常见于许多经典 性新闻文本。如曾获得全国好新闻的�� 飞天�凌 空 � � �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 是运用镜头感写作 手法开篇,让受众首先接受的是新形象画面, 并且因 其有形象的审美性, 激发起视听欲。在采取镜头感 写作法的同时, 文字文本还可以配以具有视觉冲击 力新闻照片,使受众迎面而有新的感觉。 然而,真正要做到开篇声画要新,并非易事。电 视新闻中,常见是介绍时间地点而进入现场的镜头 来开篇的。这种方式用多了, 人们总感得老套。比 较新颖的做法应该是, 主持人播报引语或导语之后, 根据新闻摄像中, 突出最精彩的声画, 利用�首因效 应�来�震住�受众,使受众定下神来追看以下的新闻 内容。如, 以上 2011年 3 月 11日�新闻联播�播出 题为�日本发生 8. 8级强震并引发海啸�电视消息, 就是用惊心动魄的地震镜头来开篇的。再如,如果 要报道开发区建设, 也可以先用现场爆炸开发热土 的现场镜头进行来开篇;如果报道一家子乔迁新家, 抢先入目的应是喜庆的一阵阵鞭炮声的镜头等等, 然后,才进入新闻主体的配画面解说。这种�先声夺 人�方法,就会使受众在开篇时有�初见一惊�视听效 果。 二、悬念设置要新,使受众欲罢不能 所谓悬念,作者在作品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 冲突,从而引起受众对事态发展、以及人物命运前景 的关切与期待心理。而新闻文本悬念, 就是指其新 闻价值要素,在新闻报道中所值得引起受众所关切 与期待的事态新发展与新变动。根据新闻文本悬念 所出现的不同情况, �悬念�出现时的内容与形式都 要给受众新鲜感, 这样才能使受众不至于产生中断 接受文本传播信息的现象。 我们所说的悬念设置要新, 就是指新闻悬念特 点要新,突出事实的新亮点。这些新亮点,可以是闪 光点、或是兴奋点、卖点等, 但不能离开其新闻价值, 尤其是核心价值而设置悬念。因而, 新闻的悬念要 以其具有核心价值新而取胜,使受众第一时间接受 到的是具有悬念性的新事实,迫不及待地关切其原 因与结果。 �日本正式宣布将福岛核事故升为 7级� �的导 语: �当地时间今天上午 11点,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 院与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 宣布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 泄漏事故的严重程度评价从 5级提高到最高级别 7 级。� 这是报道日本核污染的情况: 福岛核事故升为 7级。其令人关注的是新悬念: 为何由原来的 5级 突然升为 7级? 事故升为 7级后, 是否意味着事态 就会进一步恶化? 这与历史上的最严重核事故的苏 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悬念, 一般被认为是客观悬念。即事态 本身存在悬念性, 其是事态发展呈现一种非常态现 象。如,令人惊讶、诧异的新鲜事实,甚至人们闻所 �94� � � 原载�光明日报� 1982 年 11 月 25 日。 央视新闻联播 2011 年 04月 12 日, 19: 29。 未闻的新奇事实;表面上与常理相悖的事实; 以及看 似矛盾实则合乎事理的事实等等,这都可以放在开 篇中造成悬念。这类事实所造成的悬念大多数属于 情节性悬念,也有部分是非情节性的场面性悬念, 所 以有人称之为�软悬念�。这只要挖掘出来新颖的事 实加以强调突出,较少使用人为设局,就有悬念。 当然,也有一种不是那么直接地摆出事实的方 法来设置客观悬念的。就是被称为悬念式导语或延 缓式导语。如新闻�浙江: 今年高考无状元� �语: �谁是高考�状元� 这个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 今年却 在浙江省消失了���这样也可以达到开篇展现事 实新、视角新、悬念也新的效果。 另一类为主观悬念。这指的是设问式悬念, 即 用主持人、解说词或者字幕等方式强行阻断叙述过 程,自我设问、自我解答是主观性的�硬悬念� [ 6]。主 观悬念,并非是说其不客观,而是指其有较多的人为 设局。如现在电视节目中, 如央视�走进科学�、�焦 点访谈�和�新闻调查�等栏目中经常使用�这个人是 谁?�、�这件事又是怎么发生的?�等设问方法。 其实,所谓的主观悬念与客观悬念的分类,是相 对事实或多或少地进行人为设置悬念来说而已。所 以,主观悬念与客观悬念的界定不是绝对的。说到 底,新闻的真实是要绝对的。在这里这样分类,目的 是,更加注重从客观事实挖掘其悬念的因素。所以, 新闻开篇的悬念,包括标题、开头, �应该是主要新闻 事实�贯穿线索�的�索头� 或�结子� ,并与之相始终, 通过解�悬� 释疑,便能挑开主体事件的内幕, 而绝不 是游离主体内容的�旁言� 、歪枝。�[ 7] 设置悬念方法与形式多样, 如利用双关、反语、 反差、别解、矛盾等方法进行设悬, 但最根本的是, 新 闻设置悬念关键是根据事实的发展新变化, 进行创 新、创意性地设置悬念, 以便达到事实新, 与之设置 悬念的形式也要新, 这才给人新印象。�10 名� 瞎 眼�专家被清出局� �导语中, 专家竟然成了�瞎眼� 专家的比喻, 准确、生动、新鲜! 加上导语中� 10 名 评标专家被清理出局�事实。开篇的事实与形式都 新,使悬念给人以新鲜感: 评标专家真是眼瞎了吗? 10名这么多的涉案专家被�被清除出局�,他们是怎 样评标呢? 他们良心都被狗叼了? 这就犹如激起湖 面的层层波澜! 引起或引发了受众的关注与期待心 理。 新闻的悬念新, 是其特点规律所决定,而不能像 小说、散文等的悬念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可以从旧 事态的有悬念性的某一侧面切入, 在较长的时段内 悬而不决,随着故事进入高潮时再释解悬念。如消 息悬念要根据事实�亮点�进行设置, 要含蓄、简明而 单一,而且根据倒金字塔的重要次序,及时地层层释 悬。总之, 新闻悬念其要求新颖独特, 是不容置疑 的。一些电视节目, 常见的动不动就来一个设问式 的悬念,非要绕了一大圈子才�抖�出事实的来由,这 给受众有陈旧感。所以, 新闻文本使用设问式的悬 念时,要避免因用多、用泛了的雷同现象, 同时, 不要 人为地违反了新闻事实的传播规律而滥用悬念, 为 讲故事而讲故事。否则,势必使受众觉得故弄玄虚, 没有新鲜感,放弃对新闻文本的阅读与收看。 围绕主题的悬念通常是设置在新闻文本开篇的 标题和导语之中。但是, 新闻通讯、电视专题片、新 闻故事的栏目等, 悬念并非是在开篇的,其也可以在 文本的主体之中, 这要看新闻事态的情节发展而定。 结尾处设置悬念的手法在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中多 见,类似章回小说中�且听下回分解�的形式,在此不 作赘述。 三、转折起点要新,另辟蹊径使受众不忍割爱 英国著名的现代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 ( E. H . Gombrich)认为, �当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我们的预期 相符合时(即秩序感) , 信息量就小; 反之, 不符合时 (非秩序) ,信息量就大(更具新颖性) ,人注意力更容 易集中。信息量的大小与新颖性成正比关系,信息 传递中越新颖的目标越容易吸引注意力。�这些观点 都能表明在新闻传播文本的�新起点�, 动态化地运 用�首因效应�,会给人转述时�另起一行�新印象时, 这样更能吸引受众的持续注意力。 所以,在新闻事件整个事态发展到一个转折点; 或分类叙述新闻事实的章节点; 或者从某一情节发 展另一情节等, 此时, 相对地说, 在这一个�新的起 点�、或�新的转折点�, 根据首因效应动态化的原理, 就要求新颖突出, 像一串珍珠一样耀眼夺目,这样才 能吸引受众步步深入。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前夕, 新华社记者 撰写一篇题为�走向希望的春天 � � � 来自地震灾区 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近万字的通讯。文章中的小标题为: �在 最寒冷的季节里, 总有最温暖的阳光�; �在最伤痛的 心里,总有最坚强的力量�; �在最困难的地方,总有 最钢硬的脊梁�; �在最细微的心弦中,总有最深挚的 �95� � � � 原载�光明日报� 1997 年 7 月 25 日。第 8 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消息作品。 原载�深圳特区报� 2002 年 9 月 4 日,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 新华社 2009 年 2 月 24日发, 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祝福�; �在浴火重生的大地上,总有更加明媚灿烂的 春光�等。受众通过浏览文章每一个章节的小标题, 就一下子让人产生一种异常震撼人心的力量! 于 是,受众又迫切地需要了解其来自灾区详细的真情 实感。 同样,受众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的每个章节,在小 标题后,也被章节开头的精彩新颖所吸引。如,文中 小章节� 在最寒冷的季节里, 总有最温暖的阳光�。 章节开始迎面而来的镜头: �在这板房小区, 在这隆 冬时节,作为灾区的居民田传贵万万想不到的是, 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胡锦涛来看望他! �这个相当于影视中的�主观 镜头�,在老百姓田传贵眼中来说, 是多么的惊喜! 于是,读者再往下阅读了解到:还有温总理和灾区人 民一起过年,中央财政下资金、全国各地的支援等一 连串的事实。这就是新章节的吸引受众持续注意力 的魅力所在。 文章的每一个章节转折点,一般有明显的界限 或标志,很容易注意到新颖开端; 但是, 有的新闻通 讯、新闻故事文本之中, 故事情节发展的新起点, 有 时没有明显分割点, 这就需要记者写作时分外注意, 不要认为不是在小章节的开篇, 就不用给人以新感 觉。其实, 从一个情节发展到另一情节, 有串连行 进,或交潜行进,或并列行进等, 有时其情节的开端 并非是在故事的开篇。同样, 在电视新闻中, 尤其是 专题片,在其情节发展新的�转折点�时,常常运用蒙 太奇转接的方式、或转场。这时, 不管其在任何时 段,尤其要注意都要给人一个新感觉。 在上述�走向希望的春天 � � � 来自地震灾区的 报告�的报道中, �在最困难的地方,总有最钢硬的脊 梁�的章节里,讲述了萝卜寨党支部书记马前国如何 带领乡亲们闯难关的事迹之后, 紧接着又是另一个 老百姓的故事: �这里的青林村有一个叫赵义富的老汉, 地震让 坐落在大山上的村子损失惨重,家回不去了, 老汉从 安置点每天一趟来回爬二十多里陡坡, 去给家里幸 存的大红马、猪、鸡喂食喂水。� 这一情节新开端就推出一组令人心灵震撼的镜 头:在灾区中,一个老汉, 从安置点每天一趟来回爬 二十多里陡坡去喂自家的畜禽! 这位老汉何德何 能? 他能撑得多久? 他的信念是什么? 如今, 老汉 怎么样了? 这个新的情节转折点, 故事情节开端新, 同时又设下新的悬念,使读者为此欲罢不能。 转折点要新, 表面上看上去是文本中转折点的 新颖,其实更重要的是记者的眼光,在采访中能否抓 到了事态发展的新转折点, 才有文本的新转折点,给 人新颖的印象。电视新闻�从后排到前排, 15米走 了 15年� �中的新闻解说: �多哈当地时间晚上 7点 多,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议程进行到一半,敏 感的记者突然发现, 前一天还坐在会场最后几排的 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副部长龙永图已经郑重 地坐到会场的最前排���这里用落差对比的方法, 把�中国终于走入了世界贸易的大家庭�这个转折点 的历史新变动和盘托出: �在后排的观察员位置上, 中国人已经坐了十多年,从最后几排到第一排, 不超 过 15米,中国人足足走了 15年���这种新的转折 点,就是记者直接截取这一个具有历史性的片断,巧 用两个 15,以及历史纵向对比的方法, 反映了这不 足 15米的距离却让中国人苦苦追求了 15年,恰如 其分地表达了中国人入世愿望之强烈。可见,新的 转折点,功夫不仅在于文章转折点要求表现形式上 有新�看点�,更重要的记者敏锐的眼光,看你是否能 抓到了事态发展的新转折点,才能在新闻文本的反 映出来。 四、情节冲突要新,拓展吸引受众的魅力新天地 在新闻故事文本之中、或电视新闻杂志等节目, 就存在着故事情节冲突的现象。所谓新闻故事化,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是: �采用对 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 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 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在新闻真人真事中的�戏剧性�, 其实,就是指事 态发展的冲突与竞争等要素。[ 8] 新闻的情节冲突要 新,是指事态的情节发展过程, 在关键时刻,一般是 在高潮时, 事态的冲突也要求新颖独特, 让受众有 �新看头�,充分展示故事的独具魅力。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三等奖电视消息 �听证会上的惊天一� 抛�� �截取情节中冲突性最精 彩一幕作报道的。 �解说�今天上午, 在哈尔滨马迭尔宾馆举行的 哈尔滨市调整城市居民生活供水价格听证会上, 发 生令人震惊的一幕: 因为屡次举手没有得到发言机 会,听证代表刘天晓愤怒地将矿泉水瓶抛向主持席。 �现场�刘天晓拿起一瓶矿泉水, 扔向主持席 �� 这篇报道,一开始的导语或引语中,主持人没出 画面,而是随着解说,直接切入事发现场画面的。交 �96� � � 上海电视台 2001 年 11月 11 日播出,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黑龙江电视台 2009 年 12月 8日播出。 待了时间、地点的现场后,解说停一两秒,把现场�刘 天晓拿起一瓶矿泉水, 扔向主持席�的镜头, 即情节 的冲突点, 在主体的开始中直接推出。这就是当时 水价是否提价的问题听证会中,唯一的代表 59岁的 退休教师刘天晓反对涨价的惊人举动。当然, 他的 举动反映了市民的意愿 � � � 市民普遍认为哈尔滨水 价不该大幅上涨。在这问题冲突的最激烈的关头, 记者截取了�惊天一�抛� �,放在文本主体的开始, 果 真给人�惊天�之感。 这一消息如果采取金字塔结构的文本,此时�惊 天一�抛� �也可以放在文本的高潮处。但是, 这些情 节的冲突点, 无论放在什么时段, 都要相对地利用 �首因效应�动态化的原理, 推出新颖独特精彩情景 与片断,以展示文本的�新看点�, 使受众眼前一亮, 看到了一个新天地, 紧紧地被一幕幕的精彩所吸引。 突出与写好新颖的情节的冲突点, 或者关键处 的最亮点,是许多新闻名篇的共同特点之一。如�别 了, �不列颠尼亚�� � 突出了香港回归的最精彩的 �易旗�的对比写法; �英文村的� 战斗堡垒�跨了� � 高潮处用以点到面方法, 写了村党支部瘫痪后所引 发的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法警背起生病被告� � 在 关键处从另一高度去发掘我国司法界连续出现(如, 罪犯判决前改称犯罪嫌疑人)一些意义深远的变化 等。这都证实了在情节冲突的关键处, 需要做到新 颖与精彩。这不但反映事态的实质,而且还深深进 一步吸引受众的阅读与收看的兴趣。 近年,电视强调新闻故事化,目的就是不要把新 闻录制成为�干巴巴的事实罗列�。现在, 把握了新 闻故事的根本要素 � � � �冲突和竞争�之后, 如果使 文本起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就需着力把这些�最有 感染力的要素�挖掘和表现出来。诸如包括人身危 险冲突涉及到生死考验、危及名声或成就的威胁、爱 的冲突,要解决问题的冲突、思想观点的冲突、内心 冲突, 体育的冲突和竞争等。而新闻故事就通过这 种�冲突和竞争� � � � 新亮点�, 利用首因效应动态 化的原理,使其闪耀在文本之中,以新颖的印象取胜 而深刻地印在受众的记忆之中, 并同时深刻的体现 其主题思想。 五、结局思路要新,出于受众意料之外 首因效应, 它作为动态化的概念,其本质就是在 事物发展不同时段强调给人新鲜印象。如果事态发 展到了后期、或者是到了结束阶段,即文本的最后的 一个单元, 仍然要求强调要有新鲜感, 就是常说的 �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 ( r ecency effect ) , 就是 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 印象的形成主要取 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也有人称之为� 新颖效应�。 在文本的应用中,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虽然有所区 别,前者强调在开始; 后者强调在结尾。但是,两者 所要求的�新颖性�特征是共同具有的。所以,首因 效应,有其相对性; 它与近因效应又是对立统一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为转变。因此, 近因效应, 其实 也是首因效应动态化在文本的结尾阶段所产生�新 颖性�的效果。 作为�首因效应�的动态化在文本结尾中所产生 的作用 � � � �近因效应�就要新颖独特, 力求出于受 众的意料之外,其传播效果更令人记忆深刻,这也更 符合新闻传播文本的特点规律与要求。 �向劳模鞠一躬� �反映齐齐哈尔铁路分局的一 个安全生产祝捷会的消息。其中局长王冉介绍一位 名叫董振东火车司机的先进事迹, 令在场的人动容 而流泪。按常理, 新闻文本的结尾,这样的安全生产 庆祝会,应该是表彰这位司机, 并隆重颁奖状和奖 金。可是,文本结尾却并非如此: �许久, 人们才渐渐恢复了情绪。王冉用手绢擦 了擦脸上的泪珠, 嗓门提高了些:�在我们分局, 正是 有了像董振东这样的职工, 才有安全生产的今天,我 作为分局长,向你们深深地鞠一躬,谢谢你们啦! � 王冉离开讲台, 站好立正的姿势向劳模恭恭敬 敬地弯下腰��� 文章嗄然而止。这种结局出于受众的意外之 外。其以独特的视角, 精巧的选材,甚至通过文中流 露的真挚的情感震撼着受众的心灵! 令人意外的新颖结尾, 根据事态的发展变化,其 形式与方法常见的有: (一)利用现象与本质的落差 所造成意外,即结尾是揭示事实的本质的: 如�遭遇 县里说情人� �结尾处, �说情人�的同期声终于道出 了本质: �当官的和老百姓需要的不一样, 哈哈 ���; (二)利用现象真与假的落差所造成的意外, 即揭露被故意掩盖的事实真正面目, 如�山东临沭牛 �97� � � � � � 新华社 1997 年 7 月 1 日发。 原载�海南日报� 1999 年 6 月 15 日, 获第 10 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 原载�北京青年报� 200年 12 月 16 日, 获第 11 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 原载人民铁道报 1992 年 11 月 17 日,获第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黑龙江电视台 1999 年播出。 腿淆排污 � 三天三变样� �结尾令人惊讶不已: � 12 月 28日的指标,却是国家标准的 7. 1倍�; 3、利用原 因与结果的落差所造成的意外, 即结尾处�抖�出事 实的根本原因。如�簰洲湾溃口淹出 7000 多人� � 原来是平时瞒报�计划外生育�人口, 到了�溃口水 淹�政府要发救灾粮时, 造成人口突然增多, � 竟有 7000多人的惊人差异�才露出水面。等等。 可见,新闻文本具有新颖独特的结尾, 构制�落 差�效应的方法是多样的。但其实质是,文本首先从 受众认为的顺着事态的发展下去的心理作�铺述�, 再借用相声�抖包�的方法,让受众在�包袱�中,产生 猜疑、紧张、期待等种种复杂的心理感受,然后,突然 托出与受众意识造成�落差�的意外结果, 使受众在 阅读或收看�解包�时,获得精神快感和审美享受, 从 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新闻�老板, 你丢失的岂止是钱物 � 老太, 你显 现的分明是良知� �其意外的结局也十分具有�戏剧 性�。该新闻反映的是一位老板骑助动车撞倒了一 位老太太而匆匆离去, 不料自己的内有 1万多元的 公文遗落在老太太身旁。老太太几番周折找到了找 失主。万万想不到的是, 这位失主正是撞倒老太太 的老板。于是, 文本的结尾: �当所有的钱物完好如 初地交还到失主手上时, 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迟到 了 5个小时的道歉从失主嘴里蹦出来��� 这些新颖意外的结局, 让人回味无穷。如果此 文作一般性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报道, 结尾处按常 规还加上,老太太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赞赏, 或引用 现场者的谈话体会, 等等。这样,新颖的信息被其他 沉余的信息所埋没,势必减弱了事态后期的动态化 首因效应,或�近因效应�影响力。 近年来,为了克服�新闻同质化�的现象, 有的学 者提倡把� 陌生化�手法运用到新闻文本的采写中 去。其实,这与� 首因效应�作为动态化强调� 新颖 性�是同样的道理。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美 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维克托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 �诗歌艺术的基本功能是对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所 支持的习惯化过程起反作用, 诗歌的目的就是颠倒 习惯化的过程, 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通过陌生化 或者反常化,人的意识得到升华,从而重新构造出对 现实的普遍感受。� [ 9]有的学者认为, �如果能把陌生 化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或采访过程中, 那么我们的 记者编辑将会创作出无穷无尽的优秀作品,这些优 秀的文章可能会使受众的情感产生从来不曾有过的 体验和感动, 给读者的心灵带来更多的新奇和震 撼。� [ 10]可见, �陌生化�理论其实质也是强调�新颖 性�。所以, 新闻传播文本�首因效应�的动态化, 也 是�陌生化�理论应用的体现,从而真正使其每环节 产生像初次见面的�新颖性�的效果。 总之,利用首因效应的动态化原理,记者努力挖 掘事态发展过程中的� 新看点�, 在文本的制作与写 作中, 即注意在开篇、悬念、转折点、情节冲突点,以 及意外的结尾等环节上,力求新颖独特,才能吸引与 维持受众的注意力, 这样才能使新闻文本的产生更 佳的传播效果! 参 考 文 献 [ 1] � 王德军. 注意力经济: 信息时代的新价值观[ J] .知识经 济, 2000( 5) . [ 2] � 费穗宇,张潘仕. 社会心理学辞典[ M ] . 河北: 河北人民 出版社, 1988: 217. [ 3] �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 [ M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89: 118. [ 4] � 叶旋, 王沁昊.电视新闻导语的个性化特征[ J] .新闻传 播, 2009( 8) . [ 5] � 刘海贵.新闻传播精品导读 新闻(消息)卷 � � � 范式与 典例[ 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27. [ 6] � 苏亚平.设问式悬念 � � � 电视节目中的悬念及其表现 手法[ J] . 当代电视, 2007( 11) . [ 7] � 彭朝丞.悬念式新闻标题解读[ J] .新闻传播, 2006( 9) . [ 8] � 金维一.电视观众心理学[ M ]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134. [ 9] � 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 M ] .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356. [ 10] 徐瑞. �陌生化�理论视角下的新闻同质化探析[ J] . 成 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责任编辑:陆桂生) �98� � � � 中央电视台 1997 年 12月 20 日播出。 原载�长江日报� 1999 年 2 月 27 日, 获第 10 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 原载�新闻晨报� 2000 年 9 月 22 日; 获第 11 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本文档为【新闻传播文本首因效应_动态化_管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74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2-06-06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