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汉诗的“风土记”意象认知 ——菅茶山“东游诗”研究

日本汉诗的“风土记”意象认知 ——菅茶山“东游诗”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日本汉诗的“风土记”意象认知 ——菅茶山“东游诗”研究http://www.sinoss.net日本汉诗的“风土记”意象认知——菅茶山“东游诗”研究李均洋(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100083) 摘要:作为日本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文本之一的菅茶山汉诗,用汉诗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日本历史风土的画卷,让我们在汉诗的鉴赏中去追寻日本历史,去观察日本江户后期的社会变迁,去同诗人一起去品评历史人物,去把握日本社会发展的真谛,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认知日本江户后期历史文化的立体的有深度的镜子。关键词:日本...

日本汉诗的“风土记”意象认知 ——菅茶山“东游诗”研究
http://www.sinoss.net日本汉诗的“风土记”意象认知——菅茶山“东游诗”研究李均洋(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100083) 摘要:作为日本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文本之一的菅茶山汉诗,用汉诗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日本历史风土的画卷,让我们在汉诗的鉴赏中去追寻日本历史,去观察日本江户后期的社会变迁,去同诗人一起去品评历史人物,去把握日本社会发展的真谛,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认知日本江户后期历史文化的立体的有深度的镜子。关键词:日本汉诗、菅茶山、“东游诗”、历史风土中图分类号: (I052)       文献标识码:(A)  一、日本汉诗之日本文学正名日本汉诗即日本汉诗人写的汉诗,它应归属于日本文学吗?日本“高中语文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教育部教学指导大纲)《古典》教材中就选编有日本汉诗;在日本颇负盛名的《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中就有《菅茶山赖山阳诗集》等日本汉诗选集。也就是说,从日本学校语文教育和文学归属上看,日本汉诗属于日本文学之列。难免有人会问:尽管是日本诗人所创作,可是用汉字写成的汉诗啊?这一问题问得好。日本文学中只所以有汉诗这一类型,这是日本文学的“汉和对位语用观”文学环境所客观决定的。日本著名史学家上田正昭指出:“古代东亚文化圈的特征之一,是汉字和汉文化的扩展”,“语言和文字的问题,不只是对日本列岛内部的交流、交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日本同海外的外交、交易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这里所指出的同政治、经济、社会相并列的文化这一概念,不是泛文化概念,而是以文字文明为标志的、包括精神道德在内的、文字知识文明的文化概念。汉字传入日本以前,日本有无固有的文字?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忌部正通在《日本书纪神代口诀》(贞治六年即1367)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神代文字说”。江户时代的谛忍在《以吕波问辩》、平田笃胤在《神字日文传》著作中,具体论述了“神代文字”。二战期间,一些国粹主义的教授学者在讲台上和著述中也宣扬了一阵子“神代文字”。然而,所谓“神代文字”是后世的伪造,日本人最早接触到的文字是汉字,在汉字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万叶假名”及后来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这已是学界的定论。现在发现的日本最早接触到汉字的文物是天凤元年(公元14年)西汉新莽朝铸造的有“货泉”字样的铜钱,发现地是位于长崎县弥生时代(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左右)后期的遗迹和北九州、近畿地方日本海沿岸、淀川流域等地。日本最早书写汉字的文物有福冈县前原市三云遗迹群出土的刻有“竟”(“镜”的略写)字的约3世纪中期的瓷器等。能证明日本在国家行政、经济管理和读书学习等公私活动中应用汉字的文物资料,是从7-1-http://www.sinoss.net世纪前期的飞鸟时代的寺院、山田遗迹及藤原宫时代(694~710)遗迹出土的大量木简。这些文字文物说明,日本民族在本民族言语和外来汉字表记的对位应用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也就是说,直到10世纪纪贯之的《土佐日记》用假名文字(从真名汉字的偏旁、草书等演变而成的日本文字)表记的作品出现之前,日本民族一直处于固有日本民族言语和外来汉字表记相互对位的双语应用语言环境之中。这种双语应用语言学的意义在于,日本同所有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一样,文字表记是国家文明发展的必然,它是超越传递的记忆的动向口语交流而追求标准化统一化思考和教化的唯一工具。顺便说明一下,这种对位应用语言学不啻是书写表记,还表现在汉语发音的努力上。据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卷第三十:“持统五年九月已巳朔壬申,赐音博士大唐续守言•萨弘恪、书博士百济末士善信,银人二十两。”持统五年即691年。日本有学者指出:“人和属于特定人的文化是赖于语言而生产、维持、再生产;文字在语言中是本质性的存在,东亚的语言是以文字为中心的语言;日本语从本质上说,是由汉语和假名,即汉语和和语组成的二重语言,而且词汇的多数是依存于汉语的混和语言,近代以来,在汉语和平假名之外,又重叠上了片假名,成了中•日•西三重语言”。ii尽管这位论者的论旨不是日本汉诗,但这里论述的日语“词汇的多数是依存于汉语”,却是日本汉诗之所以成为日本文学一个类型的语言文字传统和环境,也是作为日本文学之一种的日本汉诗,在全世界所罕见的中日汉字文化交流长河中必然产生的重要条件。这是我们研究日本汉诗乃至研究其他日本文学类型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二、菅茶山的“东游诗”菅茶山(1748-1827)名晋帅,字礼卿,通称太仲,号茶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汉诗人、儒学家和教育家。《黄叶夕阳村舍诗》(前编刻本1812年由皇都书林汲古堂刊行、后编1823年由京摄三书铺合刻刊行,遗稿1832年由京摄四书堂合梓刻本刊行)是享誉盛名的汉诗文集。他的汉诗如《宿生田》、《冬夜读书》等,从明治时代(1868-1911)日本学习西方实行现代教育以来,一直到现在,被选编进各个时代的中学教科书。我国晚清国学大师俞樾(1821-1906)编选的日本汉诗集《东瀛诗选》(1883年刊行)44卷中,其中第11卷共120首全部为菅茶山的汉诗,并在卷首诗人介绍中评价道:“礼卿诗各体皆工,而忧时感事之忱,往往流露行间,亦彼中有心人也。”iii菅茶山所在的福山藩主阿部正精(1774-1826)享和三年(1803)10月5日袭封福山藩第五代藩主,按照江户幕府的“参勤交代”制度(江户幕府的大名即各诸侯藩主的统治政策之一,原则上一年一轮换,命令各大名藩主在江户幕府所在地江户即现在的东京居住),于文化元年(1804)正月至十月上旬在江户府邸奉公。菅茶山的弟子,以《日本外史》(1827年写成、1829年刊行)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江户晚期的赖山阳(1780-1832)在《茶山先生行状》中写道:“文化元年甲子,公袭封。正月召之东。遂告暇游常州。命修福山地志。十一月扈驾归国。”iv这段话是说,文化元年(1804),阿部正精世袭福山藩主后,当年正月召菅茶山去江户。在江户期间,菅茶山抽空游览了常州即常陆国(今茨城县大部,又称“常州”)。这期间受阿部正精指示撰写《福山地志》。当年十一月随从阿部正精藩主离开江户,踏上返福山藩的旅途。所谓“东游诗”,即菅茶山受藩主阿部正精之召,于1804年一月离开故乡,1月25日抵达今兵库写下汉诗《兵库道中》,11月5日从江户回到故乡创作汉诗《入境》,在来去-2-http://www.sinoss.net途中及在江户居住期间游览常州所创作的84首汉诗。日本的菅茶山汉诗选注本里收录了一些“东游诗”,但关于“东游诗”的研究论文,在日本及我国还不曾见。三、“楠子碑”意象的历史风土及政治学深层《兵库道中》是菅茶山一行于旧历1804年1月21日离开故乡福山,于1月25日抵达现今的兵库县时所写:晓雾帆樯露,残星岛树垂。潮声含雨意,人语带春熙。疏磬松王寺,荒田楠子碑。旧都多逸事,或有老渔知。这首诗前四句的写景意象是:朝雾中呈现出停泊船只的帆柱,天空中的残星沉入岛上的树木间。波涛的轰鸣声中仿佛含着雨气,人们的谈话声中包含着春天般的舒畅心情。与前四句不同,后四句形似写景,但实际上却连续用了三个历史典故。“疏磬松王寺”一句的诗境是,松王寺断断续续地响着钟声。松王寺也叫作筑岛寺。相传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相国平清盛(1118-1181)为了在现今神户市兵库区沿岸建造同中国宋朝的贸易据点“大轮田港口”,在造人工岛时,风大浪急,工程难以进行,侍童松王小儿自愿甘当“人柱”,即作为牺牲沉入海里,以求神灵庇护工程顺利完成。松王寺就是为了祭奠松王小儿的菩提而建的净土宗西山禅林寺派经岛山来迎寺不断院。尽管松王寺的来历多少有些传说色彩,但其中的历史人物平清盛,却是同平安末期至日本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1192年建立)期间的日本历史息息相关的关键人物之一。平清盛的家族源于桓武天皇的皇子一系,其母是受到白河上皇(1086-1128在位)宠幸的祗园女御(艺人),其父平忠盛(1096-1153)娶已有身孕的祗园女御为妻。天承二年(1132)3月,平忠盛以备前守(地方行政长官)的身份被崇德天皇赐予“内升殿”资格名誉,可以自由出入皇宫正殿“清凉殿”,这是除朝廷公卿以外,地方长官享受的最高特殊待遇。宝元元年(1156)7月10日,受后白河天皇之命,平清盛等武士率骑兵深夜袭击了崇德上皇及左大臣藤原赖长(1120-1156)所在的白河御所,这就是揭开日本中世(一般指镰仓幕府成立至灭亡的1192-1333)社会前夜战乱序幕的著名历史事件——“保元之乱”。再就是“平治之乱”,即平治元年(1159)十二月,平清盛等起兵袭击了前一年刚让位于二条天皇的后白河上皇的三条殿御所,清除了上皇身边的权力人物信西(出家前名字为藤原通宪)等。永历元年(1160)6月,平清盛升为公卿,继之任“检非违使别当”一职,掌握了都城京都的军事和警察指挥权,任安二年(1167)升任从一位太政大臣,位及人臣之首,左右政治体制。接下来是“治承之乱”,即治承四年(1180)二月,高仓天皇让位,3岁的安德天皇(母后是平清盛的女儿德子)继承皇位,后白河天皇的第三皇子、安德天皇的皇叔以仁王看到继承皇位无望,于是秘密联络诸国的源氏势力,企图起兵讨伐平氏(即平清盛势力),事情败露逃亡途中战死。日本天台座主慈元(1155-1225)在其史论著作《愚管抄》中称“保元之乱”后的日本社会为“武者之世”,即武士主宰世道的社会。历史学家五味文彦对此论述道:“慈元写此书时,正是承久之乱(1221年后鸟羽上皇计划讨伐镰仓幕府而引发的战乱——引者注)的前夜,慈元称作‘武者之世’的保元之乱至承久之乱的60余年间,中间还有1159年的平治之乱和‘源平之战’(以源赖朝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和以平清盛为代表的武士集团间的战争,以平清盛势力的灭亡和外孙安德天皇的投海自尽及源赖朝创立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镰-3-http://www.sinoss.net仓幕府而告终——引者注),实在是内乱的时代。约一百年后,又进入了南北朝(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后,以足利尊氏为代表的武士集团攻入京都拥立光明天皇,而出走吉野的后醍醐天皇组成吉野朝庭,形成吉野南朝与京都北朝的两个天皇朝廷的对立,一直到1392年,史称南北朝时代——引者注)动乱,接着以‘应仁之乱’(应仁元年至文明九年——1467-1477年发生的室町幕府与守护大名之间、守护大名与守护大名之间的内讧战争——引者注)为开端,日本进入了持续动乱的战国时代(1467-1573年)。”v“荒田楠子碑”一句的诗意是,荒野里竖立着楠木正成的墓碑。“楠子”是菅茶山对楠木正成的敬称;“楠子碑”是指水户藩(国)主德川光圀(1628-1700)元禄五年(1692)8月为楠木正成墓所立的石碑,石碑正面是其亲笔题字——“呜呼忠臣楠子之墓”,背面是明末儒者、后亡命日本成为德川光圀座上客的朱舜水(1600-1682)撰写的著名的赞颂楠木正成的《湊川碑文》。楠木正成是何须人矣?“楠子碑”意象的深意何在?楠木正成(?-1336)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武将,1331年在河内(今大阪府东部)赤坂城举兵参加后醍醐天皇讨伐镰仓幕府的军事行动而登上历史舞台。这次讨幕行动失败,后醍醐天皇被流放到隐歧。1333年6月,镰仓幕府倒台后一个月,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布告天下否认此前武家北条仲时拥立的光严天皇而重返天皇位,这就是史称的“建武新政”,楠木正成被任命为河内守。建武二年(1335)11月,建武政权内部即皇室和武士集团的矛盾白热化,翌年1月11日,足利尊氏率兵攻入京都,后醍醐天皇逃往比叡山,后逃往吉野建立南朝,同足利尊氏拥立的京都的光明天皇即北朝对峙。建武三年(1336)四月,楠木正成在湊川狙击足利尊氏军队的战斗中因势力悬殊兵败,同其弟楠木正季对刺自杀。“旧都多逸事”的“旧都”是指迁都福原,治承四年(1180)平清盛奉安德天皇之诏,实际上是平清盛出于把都城从京都迁往平氏的根据地福原(今神户市兵库区)的目的而从京都迁到福原,因遭到朝廷上下的反对,半年后又返回京都。vi“楠子碑”是这首诗的诗眼。如前所述,“楠子碑”是水户藩主德川光圀于晚年为楠木正成所建。提到德川光圀,人们自然把“水户学”和他主持编纂的《大日本史》历史巨著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水户学”和《大日本史》是德川光圀的代名词。德川光圀的父亲德川赖房是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的第十一子,是水户藩(国)首任藩主,德川光圀为第二任藩主。《大日本史》的编纂始于1657年,一直持续到德川光圀去世二百年后的1906年才告完成。贯穿《大日本史》的思想纲领是“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尤其是1665年,朱舜水被召为水户藩宾客,让其在彰考馆(《大日本史》编纂所)讲授朱子学,培养儒学者以后,更加强化了这一思想纲领。具体地说,《大日本史》以朱子学的“理”——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来审视日本历史中的君臣父子的秩序关系,从而弘扬其中的节义和名分,这一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就是为大友皇子和后醍醐天皇的南朝正名。大友皇子(约648-672)是天智天皇的长子,天智天皇671年12月在近江大津宫病死后,遗诏大友皇子继承皇位。翌年6月,天智天皇的同胞弟大海人皇弟举兵进攻近江,经过一个月激战,攻下近江宫,还未正式登基的大友皇子自杀,获胜的大海人皇弟于673年2月在飞鸟净御原宫即天皇位,名天武天皇。720年成书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中只记载了天武天皇的即位却没有承认大友皇子的皇位。德川光圀主持编纂的《大日本史》为大友皇子正名,追记为弘文天皇。再就是为以后醍醐天皇为肇始的南朝正名,宣扬南朝为南北朝时代的正统朝廷。-4-http://www.sinoss.net可以看出,菅茶山在这首汉诗中通过“松王寺”、“楠子碑”和“旧都”这三个历史典故,是要唤醒“或有老渔知”——现在的人们已淡忘的、不去正视平安朝末期以来战乱不已、武家政权一直持续至今、不去思考大义名分——的历史麻木意识。尽管“人语带春熙”一句像和歌的季语一样,传达出了春天和煦的气息,但整首诗却是沉重的“荒田楠子碑”的悲壮咏叹。诗人的历史人物褒贬一目了然,即“水户学”的领袖人物德川光圀所树碑立传加以颂扬的楠木正成,是“大义名分”的典范人物,而与此形成对比的却是在“保元之乱”等一连串的内乱中粉墨登场,甚至不顾朝野反对,挟年幼的安德天皇,发出迁都福原诏令的武士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平清盛。菅茶山的这一历史人物是非观,实际上是用汉诗这一艺术形式唱和“水户学”的“大义名分论”,倡导尊王(尊重皇室)抑霸(抑制武家政权即自平安时代末期以来武士集团主宰社会、挟持皇室甚至建立武家政权与皇室分庭抗礼的武士势力)。这一思想有着积极的历史进步意义,为后期“水户学”的“尊王攘夷”,把政权归还皇室而实行“明治维新”这一重大社会改革而起到了思想理论奠基作用。诗人菅茶山的这一“水户学”即“大义名分”拥护论的汉诗意象,在《常游杂诗十九首》中的《水户》和《舜水堂》中得以延伸和重唱:水户笙声数处市西东,百岁弦歌见旧风。晚出城门寻胜概,仙坡湖上雨空濛。舜水堂延秋龙种散何之,绝海求援信可悲。谁料孤棺葬殊域,数家茅屋护荒祠。“常游杂诗”即菅茶山文化元年(1804)1月21日离开故乡福山藩来到江户,于当年5月从江户去常陆国(也称常州,今茨城县大部)旅行时所创作的汉诗。《水户》一诗的大意是:街东街西笙歌可闻,这平和的生活中让人感到百年前光圀公遗留下来的儒家传统风习。傍晚出了街市寻访胜景之地,站在仙坡湖畔,看到仙坡湖一片烟雨蒙蒙。“百岁弦歌见旧风”一句运用了《论语·阳货篇》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的典故,这一典故的核心是强调礼乐文化建设在治国安邦中的教化作用,同时强调“大义名分”。孔子来到鲁国小镇武城,听到讲习仪礼和雅乐的琴声和歌唱声,说道:“这么一个小镇,竟然如此排场地讲习仪礼和雅乐。”在武城任地方长官的他的学生子游答道:“以前先生教导我们说,君子(执政者)学习仪礼和雅乐,就会成为仁者而爱人,小人(老百姓)学习仪礼和雅乐,就会安分守己为国效力。”孔子听后说:“诸君,偃(子游的名)说得对,刚才我说的是玩笑话。”vii诗人菅茶山以此典故入诗,一方面深深地缅怀自己尊崇的“水户学”的领袖人物德川光圀,同时《兵库道中》的“大义名分”拥护论的诗情在这里自然而然地歌唱了出来。《舜水堂》一诗的大意是:明朝灭亡,天子的子孙朱舜水散落何方?他东渡大海来到日本求援光复大明实在令人悲怜。谁能料想到他客死异国他乡,孤独的葬在远离祖国故乡的地方,只有数间茅屋守护着荒凉的祠堂。如前文所述,朱舜水(1600-1682)受德川光圀之邀来水户藩(国),在编纂《大日本史》的彰考馆讲授朱子学,培养儒学者,逝世后德川光圀下令为其修建了祠堂名“舜水堂”,供人祭祀。值得注意的是《舜水堂》诗中“荒祠”这一诗语。我们说《兵库道中》的诗眼是“荒田-5-http://www.sinoss.net楠子碑”一句,而《舜水堂》的诗眼则是“数家茅屋护荒祠”。也就是说,“荒田楠子碑”和“数家茅屋护荒祠”的诗歌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是相通的:“水户学”领袖德川光圀为楠木正成所建立的纪念碑树立在“荒野”中;为座上宾客、彰考馆导师朱舜水建立的“舜水堂”,在诗人眼里成了“荒祠”。诗人所要渲染的是“楠子碑”和“舜水堂”的荒凉寂寞,加上《水户》一诗中的“仙坡湖上雨空濛”的“空濛”诗语,这三首诗的情感意境融通了起来,即“荒野中的楠子碑”、“朦朦胧胧的胜概”——德川光圀“水户学”的胜地和“荒祠”——舜水堂。诗人的情感是苦涩的,是不敞亮的,因为江户幕府所衣钵的“武者之世”的平安末期以来的社会风习依然延续着,武士政权即幕府将军政体依然存续着,这是有悖“水户学”所倡导的“大义名分”的,是与“尊王”(尊重皇室)背道而驰的。菅茶山的弟子赖山阳继承了这一思想意识,在1827年写成的《日本外史》中加以淋漓尽致地发挥,鼓舞了江户晚期至明治维新尊王改革志士的士气。四、“东游诗”的艺术特色汉诗终归是一门艺术,是靠诗化的艺术来打动读者的。以上所论述的三首“东游诗”,从创作的角度看,其诗品来源于“积蓄”和“深厚”之结晶。菅茶山一行1804年1月21日从福山藩(国)出发,马不停蹄地向东北方向行走,第五天即1月25日到达今兵库县,《兵库道中》的三个历史风土典故“松王寺”、“楠子碑”和“旧都”恰好都在兵库道沿线,诗人的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五天旅途中的第一首汉诗,也是后来诗人亲自编辑的《黄叶夕阳村舍诗》(前编)中84首“东游诗”的第一首诗。纵观84首“东游诗”,《兵库道中》、《常游杂诗》之《水户》和《舜水堂》这三首,可以说是历史风土题材中政治历史容量最大、最感人、最能使人产生诗意联想的三首杰作。江户时代晚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赖山阳在《茶山先生行状》中有这么几句话:“其说经,一循传注,不自立异教。”viii菅茶山饱读儒家经典,在教育弟子中又坚守“一循传注,不自立异教”的教育方针,可见其是位传统的儒学者。其诗名被江户后期的朱子学者、江户幕府的最高教育长官林书斋评价为“诗当数茶山”。ix正是基于菅茶山深厚的儒学修养和他江户后期数一数二大诗人的艺术修养,加上兵库道上所见的历史风土遗迹,诗人日常所思所忧一下子凝聚成诗情迸发了出来。《兵库道中》等三首历史风土题材汉诗的诗意盎然之处,就是用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风土遗胜,给读者创造了广阔的丰富的联想空间,如“松王寺”、“舜水堂”等本身就是名胜古迹,而与松王寺有关的平清盛这一历史人物,则更是被写进《平家物语》(约成书于13世纪中叶)在世间广为流传;“楠子碑”的主人公楠木正成也被写进历史演义《太平记》(约成书于1370年前后)而家喻户晓。也就是说,对于与这三首诗同时代的日本读者而言,其中的历史典故既熟悉又富有现实启迪意义,也就是俞樾评价菅茶山汉诗所说的,有一种“忧时感事”的诗品,让读者合着诗中的意象,共同鸣“忧”,共同“感事”(感怀于时政)。用赖山阳的话说,其诗作“淡隽稳秀,不见艰苦之态”,“而风格高逸,有一唱三叹之意”。x五、结语作为日本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文本之一的菅茶山汉诗,用汉诗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日本历史风土的画卷,让我们在汉诗的鉴赏中去追寻日本历史,去观察日本江户后期的社会变迁,去同诗人一起去品评历史人物,去把握日本社会发展的真谛,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认知日-6-http://www.sinoss.net本江户后期历史文化的立体的有深度的镜子。i 上田正昭《汉字文化的接受和展开》,上田正昭编《古代日本和渡来文化》,学生社1997年第12、13页。 ii 石川九杨著《二重语言国家·日本》,日本广播出版协会1999年第232页。 iii 《东瀛诗选本文和总索引》,勉诚出版2007年2月第122页。 iv 李均洋·赵敏俐·尹小林·佐藤利行校点重排《黄叶夕阳村舍文》(遗稿),中国国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58‐159页。 v 五味文彦著《日本历史大系·镰仓和京都》,小学馆1988年第19页。 vi 日本著名的随笔文学、鸭长鸣的《方丈记》(1212年写成)中有一章题名为“迁都福原”,其中议论道:“世间乱,凶象现。这话一点不假。日复一日,世态动摇,人心不安,民众的忧愁谁也不能否认。鉴于此,同年冬天,天皇又回到了平安京。”见拙译《方丈记·徒然草》,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7~8页。 vii 参照金谷治译注《论语》(岩波书店1996年)而改写。 viii 李均洋·赵敏俐·尹小林·佐藤利行校点重排《黄叶夕阳村舍文》(遗稿),中国国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64页。 ix 菅茶山关系书籍发行委员会编著《菅茶山的世界》,文艺社2009年12月第15页。 x 李均洋·赵敏俐·尹小林·佐藤利行校点重排《黄叶夕阳村舍文》(遗稿),中国国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65页。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信箱:lijy@mail.cnu.edu.cn 参考文献 [1]上田正昭《汉字文化的接受和展开》,上田正昭编《古代日本和渡来文化》,学生社1997年[2]石川九杨著《二重语言国家·日本》,日本广播出版协会1999年[3]李均洋·赵敏俐·尹小林·佐藤利行校点重排《黄叶夕阳村舍文》(遗稿),中国国学出版社2011年[4]五味文彦著《日本历史大系·镰仓和京都》,小学馆1988年CognitionfortheImageofthe“Fudoki”ofJapaneseChinesePoetry----ResearchonJianChashan'sDongYouPoetryLiJunyang(ChinesePoetryResearchCenter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89)Abstract:AsoneofthetextsforteachingandstudyingtheJapaneseliterature,ChinesepoetrybyJianChashanshowedusapictureofJapanesehistoryandcustomintheformofChinesepoetry.SoweareabletopursuethehistoryofJapan,toobservethesocialtransitionoftheendofedotimes,tocommentonthehistoricalfigureswiththewriterandtograsptheessenceofJapanesesocialdevelopmentwhenappreciatingthepoetry.Anditalsoprovidesuswithathree-dimensionalandthought-provokingmirrorthroughwhichwecouldknowaboutthehistoryandcultureoftheendofedotimes.-7-http://www.sinoss.netKeywords:JapaneseChinesepoetry;JianChashan;Dongyoupoetry;historyandcustom作者简介:李均洋,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日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首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岛大学特聘教授,外交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日语语言文化比较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过国家社科项目,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和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译著有《方丈记》、《徒然草》、《日本人读〈论语〉—涩泽荣一〈论语〉言习录》等。 -8-
本文档为【日本汉诗的“风土记”意象认知 ——菅茶山“东游诗”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肥猫叫noah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7-14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