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241Am衰变半衰期的影响

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241Am衰变半衰期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241Am衰变半衰期的影响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241Am衰变半衰期的影响 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Am衰变半衰期 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气功外气是否能影响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我们分别用一 谱仪和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量放射性同位素Am衰变过程中发射的射线和Ct粒子. 严新先后在近距离,远距离和超远距离上发功.在排除了放射源强度的稳定性,探测系统 的稳定性,放射源位置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放射源极化等因素的影响后, 实验确认Am的放射性衰变半衰期在气功外气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幅度最高可迭 10%左右 关键词气功外...

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241Am衰变半衰期的影响
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241Am衰变半衰期的影响 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Am衰变半衰期 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气功外气是否能影响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我们分别用一 谱仪和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量放射性同位素Am衰变过程中发射的射线和Ct粒子. 严新先后在近距离,远距离和超远距离上发功.在排除了放射源强度的稳定性,探测系统 的稳定性,放射源位置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放射源极化等因素的影响后, 实验确认Am的放射性衰变半衰期在气功外气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幅度最高可迭 10%左右 关键词气功外气 一 ,引言 半衰期是放射性原子核固有的特性,它不 受外界任何一般的物理或化学作用的影响,这 是原子核物理学的一个基本事实因此,观察 放射性原子核半衰期能否在气功外气作用下发 生变化,是一个极其吸引人的课题.这一实验 设想得到了严新的赞同.从1987年9月到 1991年6月将近4年的时间里,我们在陆祖荫 同志的组织和领导下,赵忠尧先生的关心和支 持下,与严新合作.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以两 种不同的实验手段研究了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原 子核Am衰变半衰期的影响.实验结果是肯 定的,也是惊人的. 我们曾就这一课题进行过三组实验,先后 在有关的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8篇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 二,第一组实验——谱仪实验 (1987年9月至1989年1月)uJ I.实验原理和方法 测定放射性原子核半衰期的方法因半衰期 的时间长度而异.在放射性原子核的半衰期与 实验的时间跨度相近的情况下,测定半衰期的 方法是测量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粒子的数 目(衰变计数率)随时间的变化.在放射性原子 核的半衰期远大于实验的时间跨度的情况下, 实验期间衰变计数率的变化小于实验误差,表 现为具有稳定的数值,反映着其 1CHINESEJOURNALOFSOMATICSCIENCE 变化.放射性同位素Am的半衰期为458年, 远长于实验观测时间,因此我们采取后一种实 验方案. 要精密地观测衰变计数率是否在外气作用 下发生变化,在实验上要考虑3个因素: 1)放射源强度的稳定性; 2)探测系统的稳定性; 3)放射源位置的重复性. 1.放射源 我们选用Am,它是半衰期为458年的n 放射体,其衰变纲图见图l.其子体Np退激 发时主要发射能量为59.6KeY的7射线至基 态.基态?的半衰期为2.2x106年,所以此 后产生的射线可以忽略不计. 图1Am衰变纲图(略图) 241Am的半衰期甚长于实验的时间跨度, 其衰变率在1天内的变化为一0.0006%左右, 远小于实验误差,因此可以认为其放射性强度 是稳定的. 所用Am源是原子能研究院生产的电镀 标准源,放射性强度2.16/xC. 2.探测系统 我们使用的是计算机在线控制的80O0道7 谱仪,美国ORTEC公司生产,平面型高纯锗探 测器.图2为实验安排框图.整个系统工作稳 定,24源轴向前后 移动lrmn.引起的计数率变化为?3.1%,在下 述第一轮实验中,源重放位置精度为? 0.05rran,引入的误差应为?0.16%,这是一个 重要的误差来源.设此误差服从统计分布,与 计数率的统计误差相叠加,实验总误差为? 0.19%.在第二轮实验后,改进了放射源架,使 重放引起的误差减小至?0.o7%,实验总误差 为?0.12%. 在对放射源进行发功后的跟踪测量时,放 射源始终保持在源架上,重放误差项不出现,实 验误差为?0.1%. 4.发功方法 发功室距离测量室l0米.先将Am源置 于发功室内桌上,严新对放射源发功.发功时 间一般为20分钟. 在l987年9月至1988年3月期间,先后进 行了6轮实验.第一,二轮,每轮实验发功4 次,其中3次在实验室外100—200米处发功. 第三至第六轮,严新分别从深圳,广州,成都和 昆明发功.共发功40次,发功时间事先用电话 约定.l989年1月又进行了一次重复实验,严 新从香港发功6次. ?.实验结果 第一轮实验:实验结果见图3.测得Am 源59.6KeV’y射线的计数率在发功时明显下降, 下降最大幅度为1.35%,为实验误差O.19%的 7倍,即显着水平a<2×10一,实验结果高度 可信. 中国人体科学1O卷1期 第二轮实验:我们要求严新发功使计数率 增高,而不是降低.结果测得发功后的计数率 增高,最大增加0.86%(图4),为实验误差的 4.5倍,显着水平n<7×10,,实验结果也是高 度可信的. 图3气功外气对胤A?放射性的影响 (田中所标误差为计数统计误差) 图4气功外气对Am放射性的影响 (田中所标误差为计数统计误差)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 性,我们对以下两个因素进行了研究: (1)计数率的变化是否有可能由于外气干 扰谱仪电子学系统,使讯号受阻(计数率下 降)或更容易通过(计数率上升)而造成. 所用谱仪有指示讯号阻塞程度的装置,称 为计数死时间装置.每次实验前到发功结束后 2o个小时.死时间均无变化,说明谱仪的工作 状态未受外气干扰,而计数率1.35%的变化, 需要死时间有10秒以上的改变,显然不存在这 样的可能性. 为了更有力地说明问题,我们傲了对照源 实验. 对照源实验当试验源在发功间接受发 功时,另一个强度与之相近的Am源在谱仪 上进行测量,以监视谱仪的工作状态.结果 测得对照源的衰变计数率在实验误差范围 内保持恒定,说明谱仪系统在整个实验期间未 受干扰. 我们还对受功源进行了跟踪测量,测量结 果表明,在受功后的第12天,放射源的计数率 已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2)放射源位置的精确性:如果放射源在 测量架上被外气摄动,使其与探测器闻距改变 也将影响计数率.为了排除这一可能,我们进 行了下述双探头实验. 双探头实验:我们在放射源的背面方向放 置一个BaY2闪烁计数器.如果放射源被摄动, 移向第一个探测器,使其测得的计数率增加,则 同时将使第二个探测器的计数率减少.可以算 出,增加与减少之比为恒值,等于两者与源距离 之比的负倒数.实验结果,在8次发功测量中, 两个探头的计数率均同步增长,排除了由于放 射源被摄动及重新放置放射源造成的位置移动 而引起计数率变化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见 图5. 第二轮及第三轮双探头实验:为了确证上 述重要结论,我们又进行了两轮双探头实验. 在这两轮实验中,用另一个高纯锗探头代替 闪烁计数器.严新共发功19次,两个探头 测到的计数率既有同向的变化.也有反向的变 化.图6给出第三轮双探头实验的结果.在图 中所示11次发功中.只有两次两个探头的计数 率同步减少,其余9次分别作一增一减的变化, 而且它们的变化各自独立,看不出有简单的 关联.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可能还存在着不能用 衰变率改变来解释的现象,需要考虑其他的可 6Vot10,?1CItt,NESEJOURNALOF$0M4nc3ctENcE 能解释,例如外气使放射源被极化,因而发射的 射线有角分布,从而使得在各个方向上测得 的Y光子数发生变化. 图5双探头实验(第一轮) 图6双探头实验(第三轮) 值得进一步探究衰变计数率改变的原因. 重复实验:上述6轮实验结束后10个月. 改换实验 主持人 主持人简历主持人简历主持人简历主持人简历主持人简历 (由周威建和陆昌国两位副研 究员主持),并换用另一个强度相仿的Am源, 用高纯锗探头进行实验.结果测得发功后衰变 计数率下降的最大幅度为1.31%(图略),为实 验误差的6.9倍,显着水平a<2×10一,实验高 度可信 三,第二组实验——固体核径迹探测 器实验(1989年l1月至1990年1月)[] 为了排除放射源可能被极化而对计数率造 成的影响,我们设计了第二组实验,用固体核径 迹探测器(以下简称SSNTD)直接测量Am发 射的a粒子.a粒子的发射各向同性,不会因 放射源的极化而发生角分布.因此,在实验中 测量任意方向上粒子的发射强度,可以判 断Am的半衰期是否发生改变. I.实验原理和方法 我们所用的SSNTI)材料为CR一39塑料 片.当a粒子射人时,沿其轨迹造成原子尺度 的辐射损伤,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进行蚀刻处 理,将沿它们形成孔洞,并可扩大到几十微米的 尺度,能用显微镜观测.CR一39对Am发射 的a粒子的探测效率为100%.在此,在显微镜 下数出径迹数,即可求得a粒子总数. 由于在第一组实验中观察到的衰变计数率 变化一般在1—2%左右,因此本实验的总误差 应不大于.4-0.5%.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细致 的工作来减小实验中各环节的误差. 1.探测器 用10片CR一39组成两个1.5×1.5× 0.75的半方盆(图7),在辐照时,将两个半 方盒分别扣在放射源的两面.每次实验用两组 这样的方盒分别记录发功前,后Am源的a放 射性强度.为了保证材料的一致性.所用20片 cR一39都是从同一大片材料上切割下来的. 为了使实验总误差不大于.4-0.5%,我们要 图7照射装置 中国人体科学10卷1期 求a径迹计数的统计误差为?0.3%左右,亦即 每次照射后测量的径迹总数应达10万左右. 如此大量的径迹无法用人眼观测,只能用计算 机化的自动图像仪测量,为了减少图像仪对过 于倾斜入射的gt粒子径迹判选的困难.我们只 对每个小方盒顶底两片进行测量.因此,应保 证每片gt粒子径迹数为5万左右.再本着节约 图像仪测量时间,以节省费用的原则,算出方盒 最小的允许尺寸. 为了消除CR一39在贮存期间积累的宇宙 线和环境本底径迹的干扰,我们在用Am源照 射前,预先蚀刻处理CR一39片,使本底径迹尺 度增大,颜色变浅,极易与gt径迹相区别.图像 分析仪在测量时能自动剔除本底径迹. 由于gt粒子的发射方向是随机的,两条径 迹有可能重叠,使图像仪误判为一条.我们采 取下述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1)控制蚀刻处理 时间.使a径迹大小适度,在保证图像仪不会因 径迹过小而漏计的前提下,减少它们重叠的几 率.(2)在图像仪的软件中写入能分开两条重 叠面积小于50%的径迹的程序.此外,本实验 只注意发功前,后a径迹数的相对变化,而不是 它们绝对数目的测定,对于随机统计分布的a 粒子发射.两次记录中径迹重叠的概率相近. 因此,在同一判别规范下.少数径迹的重叠应不 影响其测量结果. 2.放射源 Am源的活性区直径为2ram.涂在两层 10pro厚的聚酯薄膜之间.源四周硬纸片宽框 上刻有嵌入CR一39小盒的定位槽. 为了使照射时间足够长(达1.4×103秒左 右),以便减小操作时间造成的误差,我们要求 原子能研究院特制的Am源强度仅为 0.01~tCo Am发射的5.5MeVa粒子经过覆盖的聚 酯薄膜后,能量降低为4.8MeV左右.为使其 能够到达CR一39片组成的立方盒的各个面 上.必须在真空中进行照射.可以严格控制在 真空皿中的照射时间精度到不超过0.1秒{但 是取出和放人放射源,以及建立真空和放人大 气等操作时间为7—8秒由于样品片照射和 对照片照射的操作过程相同,因此我们只需要 考虑两次操作时间差别的影响.实际操作时间 差别<2秒,为总照射时间的0.14%. 3.n计数测量 用k|乜计算机化的多功能图像仪进行测 量.采用两种判选条件来区别a径迹和本底径 迹:(1)灰度判选:图像仪的灰度分为100级,gt 径迹的灰度为44?2级,本底径迹为20?5级. (2)面积判选:n径迹直径约16微米,面积涨落 <10%,而本底径迹直径约80pm,其面积比n 径迹大十几倍. CR一39材料结构上.或加工过程中造成的 伤痕呈长条形,可在程序中予以剔除,不会计 人.落人少数较探的条痕中的a径迹所造成的 漏计,估计每片<100个. 对于落在图像仪视野边框上的a径迹,约 定都不计数.因为本实验注意的是发功前后a 径迹数的相对变化,不是其绝对数目,对于这种 随机统计分布事件采取同一取舍规范,应当不 影响其相对结果. 在每片CR一39上要测量上千个视野,为 了减小扫描中机械位移的误差,每扫完一行后 都进行一次零点校准,使位移的积累误差从 1.5%下降至0.笠%.在各次测量中,只要扫描 的视野数相同,观测的面积就应相等. 根据上述要求,编写了图像仪的测量软件. 每片测量开始,图像仪自动进行逐个视野 的测量.直到全片测量终了.人不能干预. 4.发功 共进行了两轮发功实验.每轮实验中严 新发功两次.第一次发功是用于握盛装放射 源的纸盒.发功加分钟.第二次则在10公 里外对放在高能物理所实验室内的同一放射源 发功. 受功源随即放人CR一39盒内进行照射, 然后蚀刻处理.未接受发功的对照源放人另一 CR一39盒内进行照射,蚀刻处理的条件与受功 源照射者相同. ?.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 .10,No.1C///NgSEJ0OFSOMATICSCIENCE 实验结果见表1. 寰1固体核径盛探测器实验结果 a径迹数第一轮实验第=轮实验 上片5817061270 对 I照下片贷360884 片 ,总计l13843l22l 上片63啪哟2 受 ?功下片6l48J跏棚 片 总计l24671l08412 (?一I)/I+9.5%一l1.3% 结果表明在第一轮实验中,发功后Ct径迹 数增加了9.5%;在第二轮实验中,发功后ct径 迹数减少了11.3%. 实验误差有三个来源:照射引起的误差,测 量误差和n计数的统计误差. 1.腥射引起的误差 (a)几何误差:指发功及对照实验中所用 CR一39小盒几何位置不严格重复带来的误差. 即使在X及Y方向均偏差0.4mm(图像仪一个 视野的尺度),所造成的立体角差异亦仅为 0.07%. (b)照射操作时间差异造成的误差 <0.14%(觅上). 因此,照射过程带来的相对误差<0.2%. 2.测量误差 (a)图像仪对n径迹数的测量精度:根据4 次重复测量同一面积(5O个视野.8xlO~un2)的 结果,测量的标准偏差为0.2%. (b)测量过程中载物台位移零点误差为 ?0.笠%(见上),由于图像仪对受功及对照样 品测量同样数目,同等大小的视野,因此这项误 差对测量总面积没有影响. 3.Ct径迹计数的统计误差 每次实验的总计数为l0万左右,统计误差 为?0.3%. 实验的测量总误差为2,3两项的合计,等 于?0.36%,将照射误差计人,求得发功前,后口 计数比值的相对误差为?0.55%. 两轮实验n计数变化分别为9.5%及 11.3%,分别为实验误差(?0.55%)的l7.3及 加.5倍,根据数理统计分析,显着水平远小于 10一l0,实验结果完全可信.镅一241的半衰期 的确在外气作用下发生了改变. 四,第三组实验一从美国向北京发功 的外气实验(90年l2月至91年6月)8_ 我们用cR一39SSNTD测量了严新从美国 向北京实验室中的Am源发功,引起Am半 衰期改变的情况.共进行了两次实验.准备接 受发功的Am源放置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正电子物理实验室内.约定在每次发功 前一,二天,由严新电话通知陆祖萌. 本组实验所用照射装置为两个相距2cm的 圆盘.241Am源固定在上盘向下的一面上.面积 为2.5×7.5c的CR一39片固定在下盘向上 的一面上,片上覆盖厚度为3??n的掩板.掩板 上开有16玎】m的圆孔,以限定照射面积.照射 后的蚀刻方法和测量方法同第二组实验. I.第一次实验 先用未接受发功的Am源分别对两片CR 一 39进行照射,并使照射区位于它们的上半 部,留作对照.同一放射源接受严新从美国发 放的外气三个小时,然后用此受功源分别照射 两片ClB一39的下半部.两片同时进行蚀刻处 理.用图像仪测得的结果见表2. 寰2第一次从羹固发功的实验测?结果 a桎迹数(共896十视野) 项目 第一片第二片 发功酋(I)24l0l24151 发功后(?)0l559锄 变化卓(?一I)/I)+1.9%+l8% 平均变化卓+1.85% 实验总误差为O.7%,其中计数的统计误 差为0.6%,测量重复性误差为0.2%.照射时 间误差0.3%.故(?一I)/I比值的误差为 中国人体科学1O卷1期9 1.O%.测得的(?一I)/I比值仅为1.85%, 显着水平a,0.O8.因此不能肯定这一偏离是 由外气作用所引起的. ?.第二次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严新分别在91年6月6日 及6月7扫各发功一次,每次三小时.对照片 它们的上半部. 第一次发功:用受过功的Am源立即先后照射 上述二片CR一39的下半部. 第二次发功:用第二次受功的Am源先后分别 照射第三片CR一39的上半部及下半部. 照射过的三片CR一39同时蚀刻.用图像 取两片C]R一39,用未受功的Am源分别照射仪测量的结果见表3 表3第二次从美国发功的实验测量结果 项日a径迹效(1883个视野)j平均a径迹数(1883个视野) 1.发功前第一片上半部:35482第二片上半部:36851361~6.5 Il_第一次发功后第一片下半部:38157第二片下半部:39049386? 硼第二次发功后第三片上半部:33980第三片下半部:33925339”525 变化率(?一I)/I=+67%(?一?)/?…120% 本次实验计数误差?0.5%,测量重复性 ?0.2%,照射时问误差?0.3%,总计为? 0.6%,变化率误差?0.85%.实验测得第一次 发功前,后镅一241半衰期的变化?6.7%,为 0.85%的8倍;第二次发功后的变化一12.0%, 为0.85%的14倍.根据数理统计,这两次发功 实验结果的显着性w~zl0—10.说明实验结果高 度可信.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严新从美国向北京发 射的外气,也能像他在近距离发功一样,使 Am的半衰期发生10%左右的惊人变化. 五,实验结果的归纳和讨论 1.我们在三组实验中采用了两种完全不 同的实验手段,测量的对象也不相同第一组 实验用电子学方法测量Am衰变过程中发射 的7光子,第二及第三组实验用固体核径迹探 测器测量Am衰变过程中发射的n粒子.这 两种实验分别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正电子物理实 验室及宇宙线研究室进行,但是都给出了一致 的实验结果,即Am的衰变计数率在气功外气 作用下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表4归纳了全部实 验结果. 第一组实验所用实验方法不能排除极化作 用对Am衰变计数率的可能影响.我们只能 说气功外气使Am的衰变计数率发生变化,不 能作出Am的半衰期发生变化的结论.第二 组实验排除了极化作用的可能影响,根据实验 结果可以认为气功外气使Am衰变半衰期发 生了变化. 这一值得注意的实验结果并未推翻已知的 实验事实,而是为人类增添了新的知识;放射性 原子核的半衰期不受外界任何一般物理和化学 作用的影响.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电场,磁场, 强酸,强碱等都不能使它改变,这一结论仍然成 立,但是气功外气能够使放射性同位素镅一241 的衰变半衰期发生变化. 气功外气能够引起多种效应,但是已往的 实验研究的效应毕竟也能由其他物理或化学的 因素引起,而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不受任 何已知因素的影响,却在外气作用下发生变化, 说明外气的作用超过一切已知的物理和化学因 素,不能用现有知识作出解释.显示出气功外 气在本质上不同于任何一般因素,外气的作用 不能还原为一般的物理或化学作用. 2.在上述多次实验中,严新无论是在近距 离还是在远距离,甚至从美国向北京发功,都可 以使Am的半衰期发生显着的变化,显示出外 气的超距作用,在陆祖荫等与严新合作的其他 多项实验工作中,也观察到了外气的超距效应. 那么,外气的超距作用是不是不可思议的?我 0.10.No.1CHINESEJOU~VALOF$O.~ATICSCIENCE 们认为 表4气功外气对埘Am衰变半衰期的实验结果 发功情品实验结果的数理统计分析 实验名称州Am衰变计数率 宴验误差显着性显着水平 次数时间地点的变化率 S 近距离及距离第一 轮实验4最大一I.35%?0.19%7(2x109 110—200米 第二轮实验4每同上最大-b086%?0.19%45(7x10一 次 发对照源计数率无变化 篁喜对照繇实验5功昆明?0.12%88(2x10—9持受功繇变化一105% 霎篓续20两个探头计数率同步 验碧双第一轮8分深圳?012%探钟增长,最大偏离>10% 头左 实第二轮8右广州两个探头的计数率有 验?0.12% 第三轮II成都同向及反向两种变化 重复实验6香港最大一1.31%?0.12%10.9(2x10’ S近距离及距商IiI-值+9.5%?0.55%I7.3《10’?第S第一轮实验2 二N同10公里 组T上 宴D 验宴第二轮实验2同上一I1.3%?055%20.5《10一? 验 每0. ?藏第一 班实验1次+1.9%?1%1.9 发散应不能肯定 功 第第一 欢发功1持美国 二续+6_吕%?0.85%8《10一? 次3 实第=状发功1小 验时一l2.0%?0.85%14《10一? *?比值:I及?分别为用丰受功及受功后的n放射源照射固体棱径迹 探蔫器一定时问,在探涮器中记录的口径遵数. (1)在宏观世界中,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 强度都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这是因为它们的力 场向四周扩散的缘故. (2)在微观世界中,短程的强相互作用力 和弱相互作用力的强度并不与距离平方成反 比.相反,为了解释自由夸克不存在,提出了夸 克”禁闭”的概念,以及在夸克问存在着作用势 能与距离成正比的色相互作用.得到了高能物 理学界的公认.这说明,在微观世界中存在着 强度不随距离而减弱的长程力.启示我们,在 宏观世界中如果也存在着这样的长程作用并不 是不可思议的. (3)激光由于它的准直性极好,射到月球 的激光行经40万公里,其强度几乎不随距离而 减弱. (4)如果气功外气也有很好的准直性(目 标性),而不向四周扩散,那么它在几千公里,甚 至上万公里的距离上投有明显衰减,也不是不 可思议的. 3.关于实验结果的再现性问题: 要确认一个现象或一个规律的必要条件是 这个现象或规律具有再现性,从而能够对之进 行多次重复的实验观测,获得足够的统计数据. 这是科学研究中公认的一个观念. 但是,外气实验通常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其 原因有二:一是气功师由于受到精力的限制,只 能作有限次数的发功,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实 验,消耗精力尤多,往往只能作少数几次发功. 中国人体科学10卷1期 因此,外气实验通常是小样本的实验.二是气 功师每次发功的情况与他当时的生理,心理和 思想情绪等的状况密切相关,各次发功功力大 小难以完全相同.因此几乎不可能在完全相同 的发功条件下对外气效应作重复的测量,得到 完全相同的实验数据;而只能在大致相同的条 件下进行测量,得到基本一致的实验数据. 由于不满足大样本和严格重复的实验条件 这两个基本要求,外气实验结果常常遭到怀疑, 甚至被否定.这是外气实验难以被科学界承认 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试图从数理统计的角度 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任何涉及新现象的研究工作都可以分为以 发现新现象为目的的第一阶段和进一步探索其 规律性的第二阶段.两个阶段适用的数理统计 方法各不相同.与第一个阶段相对应的统计分 析方法是”假设检验方法”,特别是”显着性检 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不要求大样本,也不要 求每次实验都准确地重复出现相同的高显着性 事例.在第二个阶段,为了研究现象的规律性, 需要测定表征该现象的某个特征量的数值,并 估计其误差等.与之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则属于 数理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问题. 目前气功的科学研究仍然处于以发现更多 的气功现象为目的的初级阶段,这是为进一步 研究气功的规律,建立唯象的气功理论作准备 的阶段.气功外气的实验研究作为气功科学研 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处于同样的阶段,适用的 统计分析方法,应当是统计显着性的检验方法. 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常事例”究竟是由于 正常背景的统计涨落造成的假象,还是一个新 现象,判断的标准是该事例”显着水平”a的大 小.a是描写一个事例反常程度的参数.它是 在没有任何产生新现象的条件下,只由于本底 统计涨落而出现该类反常事例的几率.n愈 小,新现象存在的可能性愈大;n大,则表明该 事例是由本底涨落造成的,不存在新现象.对 于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物理量,其a值与”显着 性”S有下述关系: 显着性.s=l2345 显看末平,0弛0.0陆2.4x106.4x一58x102,0×LOI9 S:反常事例的偏离/标准误差 显着性检验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反证法,在 判断”反常”事例是否为新事例时,只要求证明 它是正常背景涨落所难以产生的.一般要求s >5,因为在此情况下,此现象是由于背景涨落 而造成的假象的可能性仅为一千万分之六左 右. 显着性检验方法要求对本底涨落有确切的 了解,而不要求实验的大样本.在新现象发现 的初期,往往只有少数几个事例,但是,只要事 例的显着性足够高,根据少数事佣就可以确认 新现象的存在.在近代科学史中,特别是在基 本粒子的研究中,不乏这样的先例. 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确认气功外气 可以影响镅一241半衰期的现象,属于新现象 发现的范畴,应当用显着性检验方法来处理实 验结果.在第二组及第三组实验中,我们得到 了显着水平极高(a《10—10)的实验结果,完全 可以确认气功外气能够改变镅一241的半衰 期. 一 般科学工作者熟悉的是第二种数理统计 方法,习惯于大样本的实验.特别是一些医学, 生物学的实验.由于要克服实验样本个体差异 的干扰,更需要大样本.某些科学工作者由于 不熟悉适用于探索新现象的数理统计方法,而 套用以自己所熟悉的适用于寻求现象规律性的 数理统计方法,认为没有大样本,实验结果就不 可靠. 我们认为,仅仅根据事例少,样本小而对一 些气功外气实验结果加以否定的看法是片面 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它阻碍了科学上的新 发现. 我们坚,王海东,束润生:气功外气对 于Am放射性衰变计数率时影响.天津市人体科学学会 首届学术搬告舍,’l9曲,9) [4]严新,陆祖荫,张天保,王海东,爿亡润生:气功外气对 于Am放射性衰变计数率的影响,《自然杂志》l1,I1 (1988). 5]严新,陆祖荫,张天保,王海东,束润生气功外气对 于A?放射性衰变计数率的影响,《中华气功》(1989,2). [6]严新,祖荫,强天保,王海东,朱润生:气功外气对 于Am放射性衰变计效率时影响,《严新气功现象》,北 京工业大学出版杜,(1989,1) 7]严新,陆祖荫,任国孝,朱润生:胡匡枯:气功外气对于放 射性同位素镅一241衰变半衰期的影响.第二届天津市人 体科学学术研究会论文,(1991) [8]严新,陆祖荫,朱润生,任国孝,胡匡祜:严新从美国向北 京发功舳外气实验(一)——放射源Am半衰期舳变化, 《中国人悻科学》,(1993)3,1. Inordertostudyiftheexternalqicanaffectthehalf—lifeofradioactiveisotope, twoindependentmeth— ods.namelythega~llllamyspectrometryandthesolidstatenucleartrackderectormethodwereusedtonMJIe then—rayand—particlesemittedduringthedecayofAmrespectively.Theeanssionsofexternalqiby YanXinwerepeffonaed砒 short.1ongandultra—longdistancesawayfromthe24lAmradioactive脚 e.Af- tereliminatingvariouspossibleinfluencingfactors.suchasthestabilityofthe stashoftheradioactive SOUrCe,therepmducibili. tyandstabilityoftheplacementoftheradioactivesollI:O~,thestabilityofthemeasur- ingsystemandthepolarizationoftheradioactivesourcepossiblyinducedbye xternalqi.weounfmnedthatthe half—lifeofAmdidbeaffectedbytheexternalqiandtheanTplitudeofthehalf —lifechang~couldbeas hiesaround10%. 附录一 x×x同志; 在几年前社会上掀起的一般反对气功科研的浪潮中,张震寰主任,严新和陆祖荫首当其冲,遭到直接点名或暗指 的攻击.受到指责最多的一项工作是气功外气对卸Am放射性衰变的影响.例如《工人日报》在1995年7至8月间, 除了发表一至四论所谓.坚决反对伪科学”的评论员文章以外,还在7月26日以头版头条和第五板一整版的篇幅集中 发表了多篇由何祚麻先生出面,和由他发动他人写的所谓”反对伪科学”的文章,其中三篇专门否定上述实验工作. 参加这项实验工作的作者们都是在有关领域工作了几十年的科学工作者(参见信末附录二),当然知道半衰期是 放射性原子核固有的特性,它不受外界任何一般的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是原子校物理学的一个基本事实.但是 科学的天职就是对未知挑战,对气功外气是否能影响原子核,这一前人从未涉及的问题进行探索是无可非议的.由 于这一课题的根本性,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尤为严谨的态度.在先后 进行的三组实验中,用谱仪和固体核径迹探 测器等不同手段,测定A??Np衰变过程的不同阶段发射的和两种射线,在给出实验结论时,我们极为审慎, 这可以由先后发表的8篇论文的标题看出. 第一组实验是用谱仪测定龇Am衰变中发射的射线.在考虑了放射源强度的稳定性,探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放 射源位置的重复性等主要的误差来源之后,确认气功外气引起了Am放射源衰变计数率增减1%左右的变化.经过 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实验结果高度可信.面对这样的实验结果,我们给出了谨慎的结论,结论只是:气功外气影响了 , am放射性衰变计数率,因为我们认为,要得出气功外气是否能影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这一问题的结论,还需 要做更多的工作,还必须进一步研究和排除除了放射性半衰期发生变化之外,其它可能造成测得计数率变化的因素= 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对照源实验排除了由于外气干扰谱仪,使计数率发生变化;通过双探头实验排 除了由于放射源被外气摄动,使计数率发生变化,更换了实验主持人,以排除某种未知的主观因素造成的计数率变 化.在排除了上述可能因素之后仍然观测到计数率显着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结论仍然谨慎地保持为:气功外气影 中国人体科学1O卷1期13 响了Am放射性衰变{十攀半,因为除了所有上述因素以外,还存着一个可能的因素,即原子核在气功外气作用下发 生极化.极化作用能使放射性原子核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射线强度不均一,使测得的计数率呈现变化.要排除这一 因素,除非进行如测量,即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测量,这样的实验难以用谱仪实现. 在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后,我们决定改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进行实验,这种实验手段不难实现如测量,而且 测量的是州Atn衰变过程中发射的n粒子,它的发射不受可能发生的原子核极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测得在气功外气作 用下,Atn的衰变计数率发生了高达10%左右的变化.直到这时,经过了将近4年的艰苦工作,严新发功50次.排除 了一个叉一个可能的干扰因素之后,我们才严肃地确认气功外气使洲Atn放射性衰变半衰期发生变化. 这一结论不可能也不应当轻易地得出,因为它毕竟蹄越了已有的科学知识,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所观测到的实验 结果蹄越了已有的科学知识,就挥动”反对伪科学的大捧,企图打杀,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反科学的.靠挥舞大棒来压 服人的时代早已过去,真正能使人信服的是科学事实.应当让科学事实来说话,因为只有实验事实才是对所有的责 难和攻击最强有力的答辩. 我了解到,被何柞麻发动写文章的三位作者都只看过《严新气功现象》一书中收集的论文.这部论文集在上述工 作方面只收录了报导第一组实验的几篇论文中的一篇.实际上,质疑文章中提出的4点疑问并未超出有关第一组实 验的几篇论文所报导和讨论的范围.而广大群众除了见到当时某些报纸似乎铺天盖地的攻击文章之外,并无机会了 解到所有8篇论文的内容.但是群众不应受到少数人的愚弄,有权了解事实的全貌. 《东方气功》在1998年第5期主动地重新发表了这8篇论文中的一篇,加了公正有力的编者按,并且还将重新发 表另一篇.在国务院”不宣传,不公开争论,做好科学研究,搞好学术交流”的指示下,让实验事实来说话,无疑是极为 正当的.但是8篇论文中的任何1,2篇都难以涵盖所有8篇论文的内容.需要有一篇能反映这项工作全貌的总结性 文章. 对上述工作进行总结的最适当人选当然是肺祖荫,但是他已离去.作为这项实验工作的倡议人,和所有三组实 验的参与者之一,我应当努力承担起这份责任.1998年2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联合召开 过一次”气功外气存在性检验研讨会”.我曾向会议提交了两篇总结性论文,其中一篇就是有关气功外气对埘Am放射 性衰变半衰期影响的工作综述,但因故未在那次会议上发表=去年年 底我曾将这篇稿件投寄中国气功科学杂志社. 尚未见回音.现随信甜上这篇综述,请考虑予以发表. 1995年6月伍绍祖主任在接见来访者时说:”现在国内对气功有种种议论,请体们不必在意.气功,人体科学
本文档为【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241Am衰变半衰期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6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