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

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

举报
开通vip

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概述1.设计主要依据1.1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
新农村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设计说明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概述1.设计主要依据1.1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修订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2其他依据1、签订的设计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2、业主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3、重庆市万州区建委核发的用地红线图(1:500)4、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5、其它相关专业及卫生、环保等专业设计规范2.工程概况2.1区位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立苇村1组,位于城乡结合部,距长岭镇较近,约2.5公里,距万州区主城约25公里。2.2自然环境条件整个立苇村地形条件较为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多变。该区山体、植被保护较完好,自然环境优美。常年气候适中,热量充足,光照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本项目所在地块多为农业用地,池塘较多,零散分布。整个地形从东向西为一缓坡,最大高差约18米。场地中间和南面有两条横穿东西的高压走廊,建筑物必须避开其控制范围线。该地块北面有已硬化的一村级路,通向长岭镇。整个场地地质较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宜修建建筑物。2.3概况规划用地面积51338.72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1995.66平方米,建筑总占地面积9818.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107.68平方米,居住总户数204户。3.地块总体规划设计要点鉴于整个地形从东向西为一缓坡,建筑主要采用沿坡度阶梯性布置,让每户视野更开阔,一览前方的风光。场地中间设立文体活动中心、广场以及中心花园,建筑主要分布其两侧,这样既保证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利用又保证了人居环境的优化。居住区采用紧凑布局,景观区保留现状的水塘及山体,维护了自然地貌同时,加以合理的改造,打造一个融文化品味、现代特点及山水风情的现代民居新村。4.地块景观设计要点4.1本工程主要分4个景观分区,分别为主入口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区、中心花园区、休闲长廊区。主要结构为“一轴两心多组团”,场地中部的文体活动广场与中心花园连成为一轴;两心为主入口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分别位于一轴的两侧;多组团主要位于居住区,提供休息休闲的绿化景观。4.2主要景观介绍:主入口文化长廊,篆刻《立苇新村赋》,介绍立苇村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农民新村的规模、安置人口等基本情况;粘贴一些政策法规、公民道德、生活常识、传统美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图画;刻一些中国历史上伟人、名人的名句、名篇、经典诗词,以及寓义通俗易懂,集趣味性、知识性一体的故事等;展示新村居民的摄影、书法、绘画等作品。文体活动区,包括公共服务中心,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居民进行政治、组织活动、学习交流以及体育运动的场所。中心花园区,种植花草树木,铺设曲径小道,修建园亭石座,为居民营造一个放松、观赏的舒心环境。休闲长廊,融于山水树木中,采用木质(或仿木)材料的长廊,古朴的亭阁,内设棋牌桌、休闲座椅,打造一个休闲的观光长廊。5.地块交通设计要点5.1整个小区的路网结构采用的是环型与横向相结合的一个布置方式。环型为主要道路,宽度为7米,与主干路相接,主要为车流及消防道路;横向道路主要为入户道路,为4米宽,与环形主道路相连接。结合地形和空间布局,在道路的布置中,做到步行道路系统和车行道路系统相互结合,做到交通流畅清晰、人车分流。在小区道路周边也布置适量的地面停车,停车总数为174辆。5.2小区道路主要分为主干路,小区主要道路,小区次要道路,小区人行道,游憩步行道五级。6.小区配套设施6.1小区修建公共服务中心,设置农资超市、卫生室、阅览室、图书室、小型会议室以及村支两委办公室、物业管理用房等;设施完整,功能合理。6.2小区按标准配套有体育设施用地:在文体活动区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及其它一些体育设施;在场地东部设有或动小广场及羽毛球场。6.2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点,由物业人员将垃圾收集,统一运至垃圾中转站。7.设计原则7.1以自然为本,充分保护山体、水体和自然植被,以建设“生态型”、环保型、“园林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使居民能充分的感受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优越性。7.2以人为本,规划建设在体现现代民居特色的同时,也尊重地方民俗风情和生产生活习惯。7.3因地制宜,建筑设计在遵循“经济、适用、美观”原则的同时对坡地建筑进行合理处理,在既满足居住需求的情况下,又做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7.4遵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万州区地方规定。7.5满足规划、消防、园林、节能等各项技术要求,解决好不同功能的人流、车流和物流组织,做到功能合理、技术先进。7.5设计尽量选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力求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8.设计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自建、统建、代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建设,以实现“六通六有”为目标。“六通”即路通、电通、给排水通、广播电视和通信通,气通并做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实现共建共享。“六有”即有广场(居民活动和健身场地)、农资超市、卫生室、图书室、阅览室、垃圾收集点,由于该地块紧邻集镇修建,按教委要求幼儿园设置纳入集镇考虑,本居民点不做设置。居住户型要力求大小适中,平面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立面造型要力求简洁、新颖,要体现巴渝民居风格;居住环境应力求小区化、园林化、生态化,应与原有地形地貌相结合,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第二章总平面设计1、设计理念根据当地位置环境和文化,我们采用现代简约式的设计与巴渝民居风情相结合,力求在保护山体、水体、自然植被与经济性之间寻求一个动态平衡点,以建设成“生态型”、环保型、“园林化”的农民新村为目标,拟建一个融文化品味、现代特点及山水风情的现代民居新村。2.整体规划根据基地的形状和位置,经过对四周环境分析,本工程为住宅小区,基本上无商业建筑,小区采用封闭式,在北面有一条至长岭镇的公路,设立一个主入口和2个次入口接于公路。2个次入口分别位于两端,主要供车流的进出;主入口设立在中段,主入口处设文化长廊。主人口主要供人流的出入,做到了交通线清晰、人车的分流。由于场地中间及南面有高压走廊横穿基地,利用此地块布置文体活动广场、中心花园与修闲长廊,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并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其中包括管理用房、农资超市、卫生室及阅览室等。在广场以及中心花园的两侧布置建筑,可使每位居民均能共享中庭花园的风光及中心广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由路网将东西南北相连,使用较为方便,主要建筑为一梯2户的三~四层住宅楼,在场地西端围绕景观周边为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或者人口较多的布置有多栋一体两户的小楼房。场地南面的高压走廊,周边景色秀丽,树木葱郁,设计一条开放的长廊,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有一个清净优雅的休憩之所。3.设计系统标准本工程按照重庆市万州区建委核发的用地红线图地形图设计,采用万州区独立坐标系统,绝对标高为黄海高程;建筑定位详见总平面图。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项目单位数值规划用地面积m251338.72建设用地面积m241995.66高压走廊面积m29343.06建筑总占地面积m29818.72总建筑面积m226107.68居住户(套)数户(套)204居住人数(3.2人/户)人653一、按功能性质划分1)住宅m225494.122)社区服务用房面积m2524.643)物管用房面积m256.164)其他m232.76二、按计容划分1)计入容积率面积m226036.042)不计入容积率面积m271.64停车泊位1)室外停车泊位辆174容积率0.62建筑密度%23.46绿地率%35.004.2各单体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名称层数栋数建筑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使用功能1号楼4F1262.10924.56住宅楼2~13号楼3(4)F12521.841619.18住宅楼14~27号楼14F14218.79367.10住宅楼28号楼3F1192.60541.92公共服务中心物管用房1F312.9612.96物管用房配电房1F116.3816.38配电房垃圾中转站1F116.3816.38垃圾中转站合计339818.7226074.92第三章建筑设计地块住宅平面布局本小区住宅主要是以低层、多层为主。1~13号楼由两个单元相拼的三~四层住宅楼,布置于小区中心广场以及中心花园的两侧;14~27号楼为一体两户的二层小楼房,布置在地块的西部,均匀的分布在景观步道周边。这样做到了户户都有良好的环境和景观,同时又共享到中心广场作为休闲娱乐。鉴于整个地形从西向东为一缓坡,建筑主要沿坡度阶梯性分布,既保证每户均有良好的景致,又有利于排水、排洪、排污。立面设计建筑形象采用现代简约式的设计融于巴渝民居风情。屋顶采用高低错落的坡屋顶,贴灰土色波形瓦,与底层青砖通过简约的竖向线条相结合,使建筑硬朗而又不失轻盈,更具有川东民居的风味;通过立面的阳台与露台,既满足生活需要,又做到有虚有实,高低错落。与周边的环境,构成山水风情的现代民居。外墙采用白色外墙漆和青砖,屋面为灰土色波形瓦。小区内普遍采用可重复利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为木、石等自然材料为主。户型设计住宅设计中引入家庭生活新观念,结合当地特点,处处为人着想。户型主要分2种。一种为1~13号楼,面积适中,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户要求。另一种户型为14~27号楼,面积较大,分上下两层,可供3~5人居住,充分考虑到高收入者以及2代人一起居住的问题,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方案图。户内功能分区明确、采光良好、通风畅顺,空间层次丰富。以上户型均按分体空调设计,预留室外空调机位,并结合立面处理加以隐蔽,做到精心设计,统一处理。厨房内预留选用灶台、洗池、操作台一体化厨具及吊柜,设有排烟道,厨房内预留冰箱位置。卫生间采用结构降板措施,保证上层住户的排水管不会影响到下一户。在户型设计方面体现人性化设计,体现在每个细节上,做到“内”与“外”,“洁”与“污”,“主”与“客”的严格分离,互不干扰,居室设阳台或露台,兼顾景观与户内环境,为业主提供多层次生活空间;同时让建筑呈现灵活多变、有序的丰富形象;根据当地居民的使用习惯,统一考虑室外空调机和给排水管道的位置。剖面设计建筑层高为3米,坡屋顶高度为2.1米第四章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划》GB50011-2001(200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相关专业图纸和甲方提供的其他资料2.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工程所在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3.设计基准周期与等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可靠度的设计基准周期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本工程基础型式根据地勘报告另行确定。4.设计荷载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修订版]附录D:基本风压值W0=0.40KN/㎡(50年一遇)。楼、屋面使用荷载:使用荷载:卫生间2.0KN/㎡,楼梯间:3.5KN/㎡,上人屋面:2.0KN/㎡阳台2.5KN/㎡(密集:3.5KN/㎡),楼面:2.0KN/㎡非上人屋面:0.5kN/㎡5.结构设计5.1结构选型本工程住宅楼主体为砌体结构,墙体采用240mm厚烧结页岩多孔砖,所有楼盖和屋盖为现浇。5.2基础形式暂定为毛条石基础,根据地勘报告再作确定。5.3主要结构材料选用:现浇构件强度等级:梁,柱砼为C25,构造柱、板砼为C25。钢筋:直径小于12mm用HPB235热轧钢筋,大于12mm时用HRB335热轧钢筋;所有现浇板均采用冷轧带肋钢筋。过梁《国标03G322-1》5.5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软件计算。第五章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国家现行给排水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设计范围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排水系统。3.给水设计3.1给水系统:水源由当地修建的水库给水管网系统引入。住宅设计用水量为300L/人•日。车库地面冲洗用水量为3L/㎡•日次。给水方式为利用当地给水管网直接给水,采用上行下给。管材采用不影响水质的新型给水管材,给水管埋深0.7m。3.2消防系统:水源由当地给水网系统引入。消防用水量室外25L/S。4.排水设计污水管网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居民生活污水、废水和生产废水,并将其输送至生化处理池,经处理后排入泄洪沟,污水管布置在规划道路下;排水顺应道路坡度,靠重力排放至泄洪沟。排水体制采用屋面雨水及生活污水直接排至泄洪沟,粪便污水经生化处理池处理后方可排入泄洪沟。排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算。管材采用抗冲型UPVC管,室外排污管采用混凝土管,排水管埋深1.20m。第六章电气设计1.设计范围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防雷与接地系统2.设计内容简介2.1负荷分级:按三级考虑2.2电源:由新城镇电网低压380/220V引入,进户线采用电缆直埋地入。2.3供电方式:采用放射式树干式相结合配电。系统接线采用三相五线制。接线方式为TN-C-S。2.4本工程安装容量约1150KW。2.5在小区内按标准设置一个配电房。2.6线路敷设:支线用ZR-BV-500V,照明支线均为2.5平方毫米,穿阻燃硬塑料DN16管明敷,插座线均为4平方毫米,穿阻燃硬塑料DN20管暗敷。2.7本工程设置电话分线箱。2.9防雷:按三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置。避雷带沿屋脊及檐口布置,住宅楼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3.消防电源、配电线路及电器装置3.1本工程为多层民用建筑,未设消防电源,住宅用电及其他用电负荷等为三级,均由新城镇电网提供。本工程住宅安装容量为1150KW。3.2电气火灾防范措施:(1)所有配电线路均装设短路、过负荷保护和有效的机械防护。(2)在住宅干线总配电箱主开关处漏电漏电断路器。漏电电流动作值为500mA,可调。线管和穿墙洞等进行有效的防火封堵,以减小火灾影响面。(3)电气线缆采用低烟低卤电力电缆和电线,穿管暗敷或在电缆桥架(线槽)。(4)使工作时可能产生高温和电火花的电气设备远离可燃物。3.3所有设备及线路、开关均采用经国家安全认证的产品。3.4配电间、弱电间采用专业部门的标准设计,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并有降低噪声的措施。4.防雷接地本工程项目为三类防雷建筑。在屋顶屋脊及檐口用φ16圆钢作避雷带,并与凸出屋面的金属物和管道相焊接,利用柱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极。联合接地电阻≤1欧。若达不到要求则增设人工接地极。第七章电信工程设计1.电信工程规划1.1电信规模预测(1)居住户数为204户,市话按户1门计。居住用地电话容量为204门。(2)道路广场用地电话容量约为16门。(3)小区内电话容量取204门,再计入20%-30%的裕量,则容量为265门。(4)规划设置一处落地式电信交接箱,规模按265门确定。2.电信管网设置随着通信网的信息网建设加快,电信局直接放线到用户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规划采用光纤直接传输,在规划区范围内建设光纤环网,以保证通信的安全可靠。规划区电信管网按各交换局远期规划设计装机容量及根据规划路网和各地块用户分布情况来确定管孔数量。所有电信线均采用穿φ110PVC管暗设,出局管孔数按每孔2000对线,主干线管孔数按每孔1200对线确定,此外考虑到非话数据通信、有线电视及其它通信业务的要求,在由市话容量确定的管孔数基础上再增加2—3孔。电信电缆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7米,过街电信电缆改穿钢管暗敷,埋深不小于1.0米。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1.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1.1重庆地区常年炎热多雨,气候潮湿,做到每个房间都有自然采光和通风。1.2住宅厨房及卫生间均采用自然通风。2.小区天然气设计2.1天然气用气量:小区住宅户数为204户,住宅用气量按2.0Nm3/户·日计算。考虑10%的不可预见因素,则总用气量为448.8Nm3/日。住宅每户居民单元配置一只天然气流量表独立计量,商业用气单独计量。2.2气源:天然气气源由小区外城市天然气中压管接入,小区内管道呈枝状布置。天然气供应采用中低压二级管网系统。3.空调组织设计每户由用户自选分体空调进行安装。第九章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其它相关专业及卫生、环保等专业设计规范;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法规、规范、条例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万州区长岭镇立苇村“苇庭山庄”农民新村,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立苇村1组,规划用地面积51338.72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1995.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107.68平方米,建筑总占地面积9818.72平方米,居住总户数204户。3.总平面消防设计本工程与四周建筑的防火间距满足《建规》要求,消防车能够直接到达进行扑救,道路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满足消防车通行使用和扑救要求,有足够的消防扑救面。4.建筑防火设计4.1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建筑主体结构和楼板、隔墙均为不燃烧体,耐火等级为二级。4.2防火分区及安全及疏散:本工程主要低层、多层住宅。住宅为二类建筑,每个梯间为一个防火分区,每户进户门为乙级防火防盗门。4.3本建筑防火设计满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每层未配置室内消火栓。。5、结构防火方案本工程采用的主要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如下:1)砌体结构:240mm厚烧结页岩多孔砖为不燃烧体,耐火极限大于3h。2)240x240的钢筋砼构造柱(截面最小尺寸)为不燃烧体,耐火极限2.5h.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要求;3)钢筋砼梁的保护层厚度为25mm,为不燃烧体,耐火极限为2.0h;4)100mm厚现浇钢筋砼楼面板、屋面板保护层厚度为15mm,为不燃烧体,耐火极限1.5h.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要求。即该工程设计采用的建筑构件(填充墙、柱、梁、楼板和屋面板等)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均达到规范规定的相应等级要求;结构柱、梁、板的保护层厚度达到相应设计耐火等级的要求。6.消防水源6.1室外消火栓的设置本工程为一般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消防给水水源由当地天然给水管网提供,室外消防用水量按25L/S设计,室外消火栓设置详给排水总平面布置图。6.2室内消火栓的设置本建筑为住宅楼,防火设计应满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未配置室内消火栓。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要求每层梯间配置灭火器。灭火器配置按中危险级,A类火灾考虑。6.3消防用水量本工程按二类多层住宅楼设防。用水类别用水标准(L/S)灭火时间(h)总用水量m3备注室外消火栓252108天然水源6.4消防水池及水箱本工程为低层、多层建筑,不做考虑。6.5消防设备每层楼梯间设置壁挂式二个灭火器。6.6室外消火栓系统:沿小区四周布置DN150的室外消防给水环状管网。总引入管DN200,取两路DN150与环网相联。在环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以满足本工程的室外消防用水需要。6.7控制方式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防给水加压。6.8消防系统管材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室外消火栓为地上式消火栓,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连接,工作压力为0.4Mpa。第十章节能设计1.建筑节能设计1.1根据夏季主导风对小区内建筑进行了合理的布置,减少硬化地面。用地内尽可能设置绿化建筑布置前后遮挡少,有利于自然通风、采光及日照。隔热层采用防水隔热保温板。1.2住宅所有卫生间、厨房均能得到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公共交通区域得到采光和通风,避免了使用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造成的能源浪费。1.3屋面:屋面以刚性防水设防。1.4墙体:砌体结构外墙采用240mm厚烧结页岩多孔砖,外抹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保温砂浆,内饰面用保温隔热砂浆抹面,面层由二次装修定,浅色面砖反射了部分太阳的热辐射,多层抹灰及饰面面层减少了墙体的热交换。1.5门窗:门窗选用密闭性能好的节能型塑钢中空玻璃门窗(6+9A+6),采用密闭材料对门窗缝隙进行封闭,减少了空气对流造成的热损失。1.6外墙和屋面顶中的金属等构成的热桥部位用A级保温材料外包做保温处理。2.结构节能设计在选择墙体材料时,尽量优先采用新型材料,充分考虑其保温隔热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3.给排水节能设计3.1合理进行给水系统分区,充分利用当地天然给水管网水压供水。3.2各功能区分设水表计量。3.3住宅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4.电气节能设计4.1室内照明优先采用节能荧光灯具照明,室外照明原则上用金属卤化物灯具。4.2住宅走道及楼梯间除应急灯的控制外,其他灯具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控制。5.暖通节能设计住宅选用符合国家节能要求的高能效比空调产品,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能效比应满足国家标准(GB12021.3-2004)的要求,过度季节利用门窗开启进行自然通风换气。节能设计参考规范:《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0-102-2010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设计1.环境保护1.1厨房、卫生间臭气排烟经排烟道引至高空排放。1.2对有噪声源和振动的设备作必要的消声、减振处理,以满足室内噪声设计要求。1.3空调、通风设备均选择可靠、高效、节能、低耗的优良产品。1.4建筑物的排风口尽量设在下风向或非人员逗留的地方。2.环卫设计2.1垃圾采用“垃圾袋-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的收集方式,共设垃圾收集点共9个,垃圾中转站1个。2.2本工程生化处理池的设置详总平面布置图,生化池的设计、施工由有资质的单位承建,生活污水经过生化池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本工程为民用建筑,其对环境的影响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做环境评价。3.卫生防疫设计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需要,窗地比满足规范要求。4.绿化设计本工程绿地率指标达到规定要求,绿化主要以本地区常见乔木树种,常绿植物及草坪,盆栽花卉布置绿地,其具体要求应按相关职能部门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所做的设计为准。第十二章防洪安全工程现状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51338.72㎡,地形条件较为复杂,整个地块从东向西为一缓坡,最大高差约18米。地块周边地势多变,四周无河流、水库,南面为低山、丘陵,北面为一陡崖,常年雨季较多。2.山洪防治2.1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沟壑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缓流、拦蓄、排泄等工程措施,实行工程防洪措施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根据不同洪水类型,选用各种防洪措施,组成完整的防洪体系。2.2修建山洪沟和排洪渠道,排洪渠道线布置,宜走天然沟壑,必须改线时,宜选择地形平缓、地质稳定、拆迁少的地带,并力求顺直。当自然纵坡较大时,可设置跌水或者陡坡。2.3保护场地的水塘、洼地滞蓄洪水,以减轻下游排洪渠道的负担。保护好生态环境、树木植被。泥石流防治根据实际情况,不需要泥石流防治。第十三章人防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异地设置。第十四章投资预算1、按建筑面积估算单位造价:住宅:800元/㎡公建:1000元/㎡道路:50元/㎡广场、景观、绿化:150元/㎡给排水系统:50元/㎡场地平整:100元/㎡其它:50元/㎡2、本工程投资估算:计容总建筑面积:26036.04㎡各项预投资计算:住宅:25494.12*800元=2039.53万元公建:541.92*1000元=54.19万元道路:26036.04*50元=130.18万元广场、景观、绿化:26036.04*150元=390.54万元给排水系统:26036.04*50元=130.18万元场地平整:26036.04*100元=260.36万元其它:26036.04*50元=130.18万元总投资:3135.16万元3、建筑单方造价:3135.16万元/26036.04㎡=1204.17元/㎡(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档为【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13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6-22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