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解析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解析

举报
开通vip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解析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A.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B.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C.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D.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主要成就表现在礼器和兵器来看,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提高凝聚力...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解析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A.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B.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C.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D.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主要成就表现在礼器和兵器来看,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故答案为A项。青铜器主要不是用于“征服自然”,排除B项;礼器的使用是为了提高凝聚力,而不是仅仅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关键是要理解青铜器中主要为礼器和兵器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确定答案。2.据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5598150004_0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答案】D3.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公民到狄奥尼索斯(“葡萄酒神”)剧场看戏不仅不用买票,还享有观剧津贴。同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一样,该剧场还是雅典城邦主要的辩论场所之一。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1-A.剧场成为新的政治机构B.城邦活动深受宗教影响C.公民生活具有政治色彩D.民主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答案】C【解析】提供“观剧津贴”,以及“该剧场还是雅典城邦主要的辩论场所之一”,说明雅典人的生活同政治密切相关,反映出当时雅典的公民生活具有政治色彩。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排除D项。4.《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D.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表明这些都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故此题应选B项;A、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5.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说:“19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帝国主义20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革命。”下列史实符合亨廷顿这一说法的是:A.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清末新政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阻挡帝国主义”;清末新政是在革命形势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阻挡革命的一场骗局。故答案为C项。戊戌政变不是“阻挡帝国主义”,排除A项;洋务运动不是“阻挡帝国主义”,辛亥革命不可能“阻挡革命”,也不是“君主实行现代化”,排除B项;D项两个历史事件均不符合,排除。点睛:本题要理解材料中的“阻挡帝国主义”和“阻挡革命”的含义,据此分析每一选项中两个事件的作用是否分别符合这一含义,以此确定答案。6.“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答案】B-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26年(至)1928年”可知此时处于国民革命前后。该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本题应选B项;A项结束于1916年护国运动的胜利,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26年(至)1928年”,故排除;C项应为1938年武汉、广州等地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项发生于1933——1934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26年(至)1928年”,故排除。7.“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表明:A.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B.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C.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D.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是在说明民主制度必须与自己的国情相适应,否则也一无用处,即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民主制度不具有普遍性,只是适合美国国情,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打个比方,不是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联邦宪法要适合国情而非联邦宪法的局限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制度要与特定国情相适应。8.史学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见,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巴黎工人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B.无产阶级的人数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小C.巴黎公社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D.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答案】D-3-点睛:由材料“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知道,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即法国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9.“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计。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A.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颁布《和平法令》D.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革命”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因此说“革命制止战争”就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国退出一战,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B、D选项都没有涉及到退出一战,所以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和平法令》【名师点睛】《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前夕,苏维埃俄国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国际国内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德国军队仍占领着俄国西北部大片土地,并企图继续向俄国境内推进。当列宁的主张还没有被多数领导人接受而未签订和约时,德军出动30个师,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一线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并迅速向彼得格勒逼进,苏维埃政权处在十分危急的境地。而当时苏俄的国内状况又决定了它根本无法用革命战争来抗击德国的进攻,以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安全。10.1949年10月24日,美国前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专政机关逮捕。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封锁了从上海到华北的海上运输线。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11月21日,瓦尔德被判6个月徒刑,12月7日,被驱逐出境。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依据这个原则,当时中国与美国不存在外交关系,瓦尔德在中国境内也就不是外交官,因此要依据中国法律处理。故答案为A项。“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要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点睛:本题需要根据“另起炉灶”的内涵来确定答案。在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而新的外交关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瓦尔德在中国也就失去了外交官的身份。11.2015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6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看成是海峡两-4-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A正确;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时间不符,排除B;“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是1992年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12.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有学者将重大国际关系绘制成下图,其所代表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A.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B.一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答案】C【解析】材料既体现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也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多极化而非,美国独霸局面形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多极格局尚未形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多极也并未联合遏制美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图片反映两层意思,一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二是多极化趋势加强。-5-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1946年)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关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材料一中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应对这一“特殊时代”而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答案】(1)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表现:日本的崛起;欧洲逐步走向联合,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认识:多极化是各种力量不断斗争角逐、分化组合的结果;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的世界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在加强;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为应对这一“特殊时代”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经济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政治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军事措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这三个方面回答即可。(2)“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的表现要注意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时间的限制,主要包括日本的崛起、西欧的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国力的增强等,但不能答俄罗斯也是重要一极之类的答案。(3)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基本可以照抄材料,例如,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6-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囯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它以中原地区为核心,不断向外部空间进行扩展。从秦汉到明清,圈层结构经过两千年的空间扩散,外部达于自然边疆,内部结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核心—边缘—边疆的圈层梯度分布,行政管理层次上的政区、城、镇、乡村的等级系列,,并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模式。——摘编自姚晓瑞《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解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实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论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空间;秦汉时期此地缘政治空间向外扩展到了北至长城、南及岭南地区;最终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达到了北至蒙古高原、东至大海和西至新疆的自然地理边疆,从而体现了圈层性的梯度分布。(9分,任意3点即可)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圈层空间结构是一种稳定的模式。论述:中国古代自先秦时期形成了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区后,秦汉后以此核心区不断地进行政治空间的扩展;历代政权对地方管理也是由核心区向边缘区管理;核心区无论是政治大统一时期还是政治分裂时期,都表现出了政治统一的凝聚性,这都说明地缘政治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尽管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但要抓住主题——中囯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然后围绕“圈层”结构结合相应史实进行开放性回答,例如,“圈层”结构的形成历程、“圈层”结构的是否稳定的角度均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公元前536年,子产在多项经济政治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公布了新制订的刑书。《左传·昭公六年》载:“三月,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刑辟:刑法、刑律),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公元前513年冬,晋铸刑鼎。孔子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7-(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铸刑鼎的背景以及影响。(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所谓“度”的含义以及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的理由并简要评析孔子、叔向的观点。【答案】(1)背景: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奴隶主贵族没落;地主阶级利用改革夺取贵族特权;影响:打击和限制了贵族特权,冲击了旧制度。(2)度:贵贱尊卑的等级制度。理由:民重法就会削弱贵族尊严,破坏等级秩序,而不利统治。评析:二人均反对铸刑鼎,以维护旧有的等级秩序和统治制度;其观点与当时的社会变革趋势相违背,具有保守性。【解析】本题考查郑国铸刑鼎,以及叔向和孔子对这一事件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1)铸刑鼎的背景和影响,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及结果来说明。(2)根据材料中的“贵贱不愆,所谓度也”,可知孔子所说的度是指贵贱尊卑的等级制度。孔子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的理由,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得出。对孔子、叔向的观点的评析,孔子的观点已经归纳;叔向的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刑辟:刑法、刑律),惧民之有争心也”得出。然后再根据上述归纳的内容进行评析。-8-
本文档为【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五金小能手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2-01-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