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梧州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苍梧县六堡、狮寨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名茶----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即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居中国名茶之列,产品在国内(特别是区内和粤港澳)及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为主要的侨销茶。据资料记载,苍梧县、藤县、岑溪市在解放前就是广西的主要产茶县。一九五五年,广西指定苍梧六堡乡作为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计划发展一百个产茶五...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梧州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苍梧县六堡、狮寨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名茶----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即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居中国名茶之列,产品在国内(特别是区内和粤港澳)及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为主要的侨销茶。据资料记载,苍梧县、藤县、岑溪市在解放前就是广西的主要产茶县。一九五五年,广西指定苍梧六堡乡作为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计划发展一百个产茶五万担的茶叶基地县,藤县成为其中的一个,1977年茶园面积达4万亩。岑溪的茶园面积也达2万多亩,苍梧1.44万多亩,作为六堡茶核心产区的苍梧县六堡乡茶园面积近万亩。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黑茶的热销,同属黑茶类的六堡茶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和广西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符合茶叶优势产区的区域布局与规划,更可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梧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从2004年起,就采取种苗、资金扶持以及优惠政策等措施,着力推进六堡茶专业村、专业镇建设;2006年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2007年初又以梧发[2007]1号文件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促进六堡茶产业科学发展,根据梧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梧州六堡茶产销现状和发展态势,编制《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从2009年至2015年共7年,分近期(至2010年)、中远期(至2015年)两个阶段进行编制。本规划通过对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建设项目及实施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使该规划成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南。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1、茶园栽培较集中,品种结构突出地方特色 目前,全市新老茶园(包括复垦茶园及零星分布的茶园)面积约2.67万亩,其中:苍梧县约1.9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71.16%,主要分布在六堡镇1.35万亩、狮寨镇0.32万亩、梨埠和京南、沙头等乡镇0.23万亩;藤县0.33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2.36%,主要分布在岭景镇0.15万亩、金鸡镇0.08万亩、新庆和蒙江等乡镇0.1万亩;蒙山县0.38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4.23%,主要分布在黄村镇0.28万亩、西河镇0.05万亩、新圩镇0.03万亩、其它乡镇0.02万亩;岑溪市0.02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0.75%,主要分布在水汶、南渡、大业、昙容等镇;万秀区0.01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0.38%,主要分布在旺甫镇;蝶山区0.03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12%,主要分布在夏郢镇。2007年全市当年采摘面积1.05万亩,毛茶(初制干茶,包括部分的“老茶婆”)产量约633.55吨。 主要茶树品种与分布:六堡茶原种,面积约1.79万亩,约占全市茶园面积的67.04%,主要分布在苍梧县的六堡镇、狮寨镇及藤县金鸡镇;云南大叶种约0.17万亩,约占全市茶园面积的6.37%,主要分布在藤县金鸡镇和岭景镇;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台茶12号和13号、桂绿一号(桂林茶科所)等品种,约0.71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26.59%。 作为六堡茶核心原产地的六堡镇、狮寨镇已于2007年和2008年先后被列为六堡茶专业镇进行重点建设,六堡镇的塘坪村及藤县岭景镇的大益村已于2005年列为茶叶专业村,并扶持发展了一批种植规模10亩以上的六堡茶种植专业户(2007年约77户)。千河茶业、苍梧六堡茶业、茂圣茶业、苍梧银泰茶业等企业纷纷到六堡镇投资建立原料基地,2007年底已 落实种茶用地3600多亩(已签订承包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单独或与农户合作种下茶苗730亩。目前,六堡、狮寨两个专业镇的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67万亩。 近年来梧州市加快了六堡茶育苗与苗圃建设的步伐,从2005年底开始,市农业局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茶苗培育的老板在六堡镇和旺甫镇学垌村建立了六堡茶繁育基地50多亩,目前已完成六堡茶扦插育苗1500万株,预计2008年可出圃茶苗1200万株,该基地计划2009年扩大到100亩,年出圃茶苗2500万株;六堡镇农技服务中心2008年在六堡镇新建立了育苗基地40亩,已扦插育苗约1200万株。六堡茶育苗基地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梧州市六堡茶原料基地的发展。 2、加工企业迅猛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梧州市原有的六堡茶加工企业通过技改和扩建,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如广西梧州茶厂,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六堡茶产量分别为1015吨、1391吨和2086吨,2006年和2007年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37.04%和49.96%;茂圣茶业有限公司,2005年到2007年六堡茶产量从150吨增加到600吨,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同时,通过引导发展和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千河茶业有限公司、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梧州,投资兴建六堡茶育苗基地,开辟新茶园,修建茶厂,进行高标准、全方位的产业化开发;苍梧银泰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古鼎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桂金花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六堡茶加工企业的产品也相继投产面市。随着原有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建企业的增加,全市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包括毛茶加工)已由2004年的4家发展到目前的22家,从业人员约2300人;企业的设计产能已由2004年的4900吨提高到目前的10000吨,其中年加工能力4000吨以上的1家(梧州茶厂)、2000吨以上的1家(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1000吨以上的2家(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500吨以上的6家(梧州市六堡山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古鼎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随缘六堡茶厂等);六堡茶产量由2004年的831吨增加到2007年的4560吨,产值达2.79亿元; 2008年产量可达6000吨以上。 3、不断完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 目前,梧州市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已得到推广应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园逐步建立。2005年、2007年藤县福鼎茶场的岭鼎牌绿茶和六堡茶分别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07年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苍松牌六堡原茶获得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在茶叶加工环节上,各企业不断改善厂区及加工卫生条件,逐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控,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中已有12家获得了产品质量安全QS认证;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还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梧州茶厂 “三鹤”牌商标为广西著名商标。随着梧州市六堡茶产品质量的提高,近三年来,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多个批次的六堡茶先后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南京等国际茶博会上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梧州六堡茶的品质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肯定,也引起了全国茶业界的广泛关注。 4、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培育,企业的积极参与,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一是全国首家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已于今年初在梧州市鸳江丽港开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梧州市的六堡茶企业已开张营业;梧州茶城--西环路六堡茶专业市场也于2008年11月初建成开业。二是梧州茶网于去年6月份建成,可通过梧州茶网宣传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宣传和推介六堡茶产品等等。六堡茶专业市场和梧州茶网的 建成,标志着梧州市六堡茶产品展示、宣传和流通的窗口平台已形成。三是六堡茶销售渠道更宽广。外销渠道数十年来六堡茶每年都保持着数百吨以上的出口,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的六堡茶出口量都在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已从以前主要为区内及粤港澳市场逐步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市场,且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5、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有市、县、镇各级农技部门作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二是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已于2006年成立,目前单位会员已发展到20个,个人会员人数达300多人,会员来自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茶行茶庄、技术服务部门及六堡茶爱好者等。协会自成立以来已为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如参与六堡茶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牵头编制或参与编制六堡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了梧州市首期评茶员资格培训班,协助联系有关专家到茶园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六堡茶生产企业参加茶博会、茶文化节等,帮助梧州鸳江丽港旅游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等等,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已成为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六堡、狮寨等六堡茶基地镇的商会,也是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当地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当前六堡茶产业瓶颈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茶叶基地建设滞后,企业原料本地自给不足 2007年全市加工六堡茶产量达4560吨,若按每加工1吨六堡茶需毛茶1.25吨计,加工4560吨六堡茶需原料5700吨。而2007年全市茶园面积2.67万亩,毛茶产量仅633.55吨,企业原料缺口相当大。茶园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一是有关县(市)、镇政府、部门对六堡茶产业认识不足,一些历史上的茶叶基地县、镇还没有把六堡茶列为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加速发展;二是林地经营权分散,不利茶园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三是茶苗基地建设起步晚,05年、06年才先后在六堡和旺甫学垌建立六堡茶育苗基地,08年才有茶苗出圃,约1200万株,最多可满足3000亩茶园需要,茶苗缺乏严重地制约着茶园的发展;四是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农民普遍担心种茶劳动力不足,作为宝石专业镇的六堡镇尤为如此。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梧州市茶园发展滞后的局面。 2、企业规范化水平低,监管和培育力度有待提高 六堡茶产业目前正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六堡茶生产与经营作坊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是租用旧厂房、旧仓库、旧教室作为车间进行六堡茶加工的,生产设施简陋;一些企业特别是个别新建企业中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经营管理无序,环境条件、卫生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有的厂家以次充好假冒别的厂家的优质产品,还存在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3、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市、县、镇各级农技部门虽然都担负着本地茶叶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但在各级农技部门中至今还没有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加工企业中,除梧州茶厂和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有茶叶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其他企业基本上都是聘用原梧州茶厂的退休技术人员为制茶师傅,出现有几家企业同聘一个师傅的现象,茶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4、茶文化内涵挖掘滞后,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六堡茶作为历史名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由于历史原因,六堡茶产量相对较小,且相当长一段时间(特别是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主要以外销出口为主,对内宣传不足,六堡茶品牌及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醇厚的品质、独特的风味、良好的保健作用等都鲜为人知。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挖掘整理,更没有专业性较强和一定深度与广度评价六堡茶方面的书籍,六堡茶的许多历史资料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作为一个地方品牌,政府还缺乏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宣传推介,还有相当部分人对六堡茶的原产地、历史和保健功效等都缺乏了解和认识。 5、六堡茶产业研发水平低,科研工作有待加强 六堡茶制作长期以来都是以传统的加工工艺为主,现代六堡茶发酵工艺形成仅有50多年的时间,而且一直以来没有大的科技投入,目前对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以及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相关定量、定性指标有待完善。同时,六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药品和茶化工产品等新产品的研究尚处于孕育起步阶段,没有一家企业建有研发中心,更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六堡茶产业缺乏科技支撑。 二、市场前景及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六堡茶属黑茶类后发酵茶,除了茶质有别于其它茶叶之外,其加工工艺亦不相同,其风格、品味与其它茶类迥然不同,有着特别的槟榔香味,这种香味是其它任何茶类所没有的,加上六堡茶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其消费群体与其它黑茶类(如普洱茶)的也不同,相对独立,不易形成市场竞争。 1、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六堡茶是著名的侨销茶,一直以来是我国出口东盟等国主要茶类之一,梧州六堡茶在东盟的许多国家和港澳、东南亚等地是非常响亮的品牌,自清朝以来,梧州六堡茶就一直畅销于东南亚等国和港澳等地,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加有利于开拓国外的茶叶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据2001年-2007年梧州六堡茶生产与出口资料显示(见表一),2001年-2007年梧州市六堡茶生产量与出口量均呈逐步上升趋势,2007年梧州六堡茶的产量4560吨,是2001年的5.8倍。其中出口量是1433吨,是2001年的2.5倍。显示了六堡茶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以及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消费茶叶的习惯,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高质量生活要求的提高,茶叶以其健康、天然、文化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正受到全球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叶的故乡,目前,从药用到饮用,茶叶品种的极大开发、茶文化的极大繁荣及饮茶人数的急剧增加,都堪称世界之最。同时,对茶叶作为健康原生饮品认识,特别是对黑茶类有降胆固醇、降血脂血粘、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等功效以及常饮有益健康的认识加深,世界的茶叶消费将持续增长,中国茶叶出口和整体发展有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 表一:2001,2007年梧州六堡茶生产与出口数量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产量783 795 910 831 1715 2361 4560 (吨) 出口量562 608 621 634 1068 1132 1433 (吨) 2、国内市场需求渐大 2007年我国茶叶产量为114万吨,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0.8公斤,不足英国水平的1/4,俄罗斯的1/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三增三抗”的功能(增力、增智、增美及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和有利健康生活理念的进一步传播,以及各地茶艺馆的兴盛,都将进一步加速人们对茶叶的需求。特别是黑茶类被挖掘出了许多其它茶类或者是其它产品所没有的特别内涵:在一定的时间内,合适的储藏条件下,越陈越香,品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得更好,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目前有一定年份的黑茶,是茶叶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珍品。梧州每年生产的六堡茶除部分销往东南亚外,大部分在国内销售,自2005年起,全市的六堡茶就已经供不应求,尤其是够年份的六堡茶,更是奇货可居,价格一再飞升。2007年几乎所有梧州生产的六堡茶产品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定购一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正宗的六堡茶的生产,国内外的市场相当巨大。 (二)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1、 自然资源优越与发展潜力广阔 (1)气候条件适宜 梧州市位于东经110?19'-111?40',北纬22?36'-24?25'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高温多湿、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在19.3,21.4?,1 月平均气温除蒙山低于10?C以外,其他各县(市)均在10?C以上;多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39.9?,最低-3.2?;全年?10?C活动积温在6630—7630?C,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16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533.7-1789小时,空气相对湿度76-82%,平均无霜期336-349天。从茶树生长要求的气候因子来看,梧州市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拟开发建设的茶区分布在苍梧、藤县、蒙山县的部分山区乡镇以及蝶山区的夏郢镇,该区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南部多丘陵。山高林密,空气湿度大,云雨天多,漫射光多,这就造成了各地日照时数的再分配,全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占年可照时数的34—41%,这也就更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及长梢。良好的光、温、水气候和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六堡茶的陈化,“金花”的孕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宜茶土地资源丰富 梧州市土地总面积12588平方公里,整个地势由南北山地向中间丘陵及浔江谷地倾斜,发育成多种地貌类型,山地、台地、平地、水面等像鱼鳞状分布。西北是大瑶山山脉、东北是大桂山山脉、南面是云开大山山脉。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70.01%,达1321.74万亩。在发展六堡茶生产的14个重点乡镇中,共有宜茶用地48万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且区域内植被良好,多为常绿乔木,森林覆盖率达72.7%;水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河流有浔江、西江、桂江、贺江。宜茶区内土壤多为微酸性,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水分多,土壤结构良好,土壤肥力高,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 2、社会资源与技术优势明显 (1)劳动力充裕 茶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发展茶叶产业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在苍梧、藤县、蒙山的一些山区,由于能在当地发展的产业门路不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外出务工有困难,迫切需要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吸纳消化当地剩余劳动力,而茶叶产业是最合适的产业之一。2007年末,梧州市农业人口253.9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50.13万人,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80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45.8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7.2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34.2万人,占42.75%,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劳动力。 (2)技术力量不断加强 到2007年底,梧州市已有农业技术人员105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3人,中级职称人员286人。梧州一直是六堡茶的初、精、深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据调查六堡镇以及周边的乡镇40岁左右的村民都会制作传统工艺的六堡茶。其次是梧州市现有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藤县福鼎茶场、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大大小小二十多家企业生产和加工六堡茶。其中,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厂以来,一直从事六堡茶的生产、加工、出口和内销,培育了一大批六堡茶产、销、茶文化等各方面的人才,梧州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共有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商务师7人,工程师10人,会计师5人,技术员12人,高级技工18人,中级技工25人,高级评茶员65人。 (3)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 梧州茶网已建成;市六堡茶协会已成立;六堡茶种植基地镇商会正逐步建立,其服务内容更广、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更加完善;较具现代化、功能逐步齐全的梧州茶城、六堡茶专业市场正在培育发展中。这些都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六堡茶产业优势突显 (1)产茶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六堡茶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历史悠久,名闻遐迩,远销两广、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侨胞和各界人士喜爱。从《桐君录》来看,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历史。据《中国名茶志》2000年12月第1版记载,在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苍梧县志》卷之九——梧州土产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版]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色香味俱佳”,现在的六堡镇是当时多贤乡的一个部分。《广西通志稿》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苏海文在《中国茶讯》1951年第二卷第7期介绍:“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合街口设庄收购茶叶,计有‘广元茶’、‘广福泰’、‘新记’、‘三纪’、‘永组’、‘公盛’等茶庄六个,收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香港茶商常以“不计年”、“陈六堡”作为六堡茶的商标。据《梧州市志》记载,早在清代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就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这些都记载了梧州悠久的产茶历史。 (2)六堡茶品质独特 六堡茶属黑茶类,除了茶质有别于其它茶叶之外,其加工工艺亦不相同,其风格、品味与其它茶类迥然不同。 梧州是六堡茶的原产地,一直是六堡茶的精加工区域,在六堡茶成品加工方面,有着成熟的加工工艺,所产的六堡茶有着独特的槟榔香味,这种香味是其它任何茶类所没有的。六堡茶因属于后发酵茶,经过渥堆发酵等一系列工序就转入自然陈化,陈化时间越长品质越好,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也显示了六堡茶的易存耐贮特性,既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又降低了市场投资的风险性。六堡茶作为二次发酵的茶类,其成品茶未发现有农残超标,因此,六堡茶是可以应对欧盟、日本等国设置的绿色壁垒,可见,六堡茶更具竞争力。近年来,梧州市的六堡茶销售形势喜人,产品供不应求,消费群体也从原 来的广东广西发展到现在的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包括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产品市场广阔。 (3)种植六堡茶效益可观 种植六堡茶给当地的茶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六堡茶原种茶毛茶收购价高达160元/公斤。近年来,拥有六堡茶老茶园的农民,纷纷投入资金、人工,尽快恢复茶园。在较高价格的驱动下,不少农民种上了六堡茶。种植六堡茶的经济效益分析分三种情况。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一(高方案):按照标准化六堡茶园建设的要求,根据目前我市相关标准茶园投资概算,第一年投资(按亩计)构成为:炼山、整地、种植以及施肥的投工为480元;肥料300元;种苗600元;租金50元,合计1450元。第二年投资构成为:肥料600元、人工150元、租金50元共800元。第三年开始收益,成本构成为:肥料600元、人工450元(其中采摘茶叶人工300)、租金50元共1100元;前三年累 表二:六堡茶种植投资收益表(一) 单位:亩、元 第三年(亩产30公第四年(亩产60公第五年(亩产100第一年 第二年 斤) 斤) 公斤) 投工 投投工 其中投工 其中投工 其中投资 收工 收投资 采摘 投资 采摘 投资 采摘 收益 收益 收益 益 投益 资 1450 800 1100 300 2400 1400 600 4800 1800 1000 8000 计每亩投资3350元,第三年亩收益30公斤的原料毛茶,第四年收益60公斤,第五年达到100公斤的原料毛茶正常水平,预测收购价按80元/公斤(具体见表二)。五年累计投入成本为6550元,从第三年起有收入,累计三年收入15200元。本方案全部投资回收期是四年。 方案二(中方案):投资投工、亩产毛茶水平与方案一相同,不同的是预测收购价按40元/公斤(具体见表三)。五年累计投入成本为6550元,从第三年起有收入,累计三年收入7600元。本方案全部投资回收期是五年。 表三:六堡茶种植投资收益表(二) 单位:亩、元 第三年(亩产30公第四年(亩产60公第五年(亩产100第一年 第二年 斤) 斤) 公斤) 投工 投投工 其中投工 其中投工 其中投资 收工 收投资 采摘 投资 采摘 投资 采摘 收益 收益 收益 益 投益 资 1450 800 1100 300 1200 1400 600 2400 1800 1000 4000 方案三(低方案):投资投工、亩产毛茶水平与方案一、方案二相同,不同的是预测收购价按18元/公斤(具体见表四)。五年累计 表四:六堡茶种植投资收益表(三) 单位:亩、元 第三年(亩产30公第四年(亩产60公第五年(亩产100第一年 第二年 斤) 斤) 公斤) 投工 投投工 其中投工 其中投工 其中投资 收工 收投资 采摘 投资 采摘 投资 采摘 收益 收益 收益 益 投益 资 1450 800 1100 300 540 1400 600 1080 1800 1000 1800 投入成本为6550元,从第三年起有收入,累计三年收入3420元。本方案分析说明:种植六堡茶当毛茶收购价达18元/公斤时,企业或种植大户基本没有利润空间。但作为一个有两个劳动力和5--10亩土地的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每亩仍可获得1250元的收入(人工和租金折现);收购价降至8元/公斤,农户基本没有纯收入。 综合三个方案分析:企业或种植大户种植六堡茶的风险是毛茶收购价在18元/公斤以下;农民种植六堡茶的风险在8元/公斤以下,风险系数小。尤其是对种植5—10亩的农户来讲种植六堡茶是一项风险小、利润空间大的致富产业。 (4)区位优势明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区划课题组完成的《茶叶区划研究》,把梧州划为全国茶叶生态最适宜区;在《广西茶叶发展规划》中,自治区人民政府把梧州划为六堡茶的优势产区,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梧州发展六堡茶产业,符合国家和广西茶叶发展规划及区域布局原则,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4、 政府高度重视,有利于产业发展 (1)政府加大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从2004年起,梧州市委、市政府以“做好、做强、做大‘六堡茶’”产业列为全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明确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加以扶持。每年从市级财政拨出专款,用于六堡茶专业镇建设、六堡茶原种茶苗育苗基地建设、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设、六堡茶加工基地建设、六堡茶生产企业的技改项目建设、六堡茶市场培育和六堡茶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几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六堡茶生产企业到全国各地参加大型的国际性茶业博览会,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使梧州六堡茶产业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 (2)招商引资初见成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六堡茶招商引资力度,建起了六堡茶集中加工区、梧州茶城、六堡茶专业市场等。2006年以来,区内外客商在梧州建立加工企业和标准化茶园的投资已达3.1亿元,加工企业由原来的4家发展到22家,年成品茶加工能力由4900吨增加到10000吨以上;总投资1.2亿元,年产六堡茶5000吨,列入自治区2008年新开工重大项目梧州六堡茶集中加工区,目前已有四家企业进场建设;由广州滨海世聚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列入梧州市重大项目,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六堡茶专业市场已完成土建工程,目前正进入室内装修和市场招商阶段。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为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六堡茶地理标志申请保护产品仍在努力,产品保护意识得到强化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是梧州市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和广西著名的出口商品,因其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以地名命名。为了加强保护力度,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5月开始,梧州市政府全力以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各项申报工作正在向前推进。如果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能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梧 州将成为公认的六堡茶原产地,梧州也必将成为正宗的六堡茶生产加工基地,将有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三、产业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与产业定位 1、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充分发挥六堡茶产业的优势,以基地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扩大种植规模,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六堡茶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品质;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文化旅游战略,提升六堡茶产业水平,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2、产业定位 立足于梧州市的资源优势,扩大种植规模,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建立六堡茶良种繁育基地和高标准的六堡茶生产基地,引导六堡茶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六堡茶的产量和质量;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为突破,推动六堡茶产业升级,精心培育和打造“六堡茶”品牌;建设以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的六堡茶市场体系,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大力弘扬茶文化,带动茶旅游,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提高六堡茶产业化经营水平,把六堡茶产业培育成为梧州市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总体目标与主攻方向 1、总体目标 进一步把六堡茶产业作为梧州市特色产业加以培育发展,着力提升六堡茶的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5万亩,毛茶产量1万吨,六堡茶产量3万吨,种植、加工两项实现总产值33亿元,创利税1.98亿元。为达到此目标,计划分两步实施: (1)2009,2010年茶园面积计划发展到5万亩,毛茶产量0.5万吨,毛茶产值1.5亿元(平均按每30元/公斤计算);加工六堡茶产量1.5万吨,产值15亿元(平均按每100元/公斤计算);种植、加工两项实现产值16.5亿元。 (2)2011,2015年茶园面积计划发展到15万亩,毛茶产量1万吨,毛茶产值3亿元;加工六堡茶产量3万吨,产值30亿元;种植、加工两项实现产值33亿元。 2、主攻方向 (1)建立六堡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主要选育六堡茶原种及桂绿1号(云南大叶种选育)等适制六堡茶原料品种,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 (2)建立六堡茶种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抓好绿色茶叶生产、有机茶生产,进一步扩大茶园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改善茶叶生产基础。 (3)提高六堡茶产品加工水平。以建设标准化六堡茶加工企业为载体,改善六堡茶生产环境,全面推进六堡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工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加强加工企业(厂房)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产品QS认证,企业按ISO22000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取得体系认证,确保六堡茶优质、安全。 (4)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以专卖店建设和梧州茶城(专业市场)建设为突破,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打造六堡茶品牌,拓展市场,做大规模,提高六堡茶在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品牌效益。 四、产业发展规划 (一)茶叶种植规划 1、主攻方向 六堡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和老茶园更新;引导适度规模经营,连片开发,扩大生产规模;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全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加强茶农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种茶水平和产茶质量。 2、发展目标 近期(2009,2010年):以复垦老茶园及新植茶园相结合,全面提升茶园单位面积产量与原料质量为主要目标,到2010 年,全市建成六堡茶原料生产基地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占10%;年产毛茶0.5万吨,毛茶产值1.5亿元。 中远期(2011,2015年):以每年发展2万亩新茶园作规划,到2015 年,全市建成六堡茶原料生产基地1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占40%;推广六堡茶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规划期末年产毛茶1万吨,毛茶产值3亿元(见表五)。 表五:茶叶种植发展规划表 单位:亩、吨、万元 茶园面积 项目时段 毛茶产量 产值 合计 其中有机茶 2010年 50000 5000 5000 15000 2015年 150000 60000 10000 30000 3、规划布局 (1)品种选择 要进一步优化茶树品种。在现有栽培茶树品种的基础上,加大品种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推广栽培经鉴定选育的六堡种无性系苗木和“桂绿1号”,为生产高档的六堡茶提供优质原料。核心区主要是发展六堡茶原种。其它产区,在主要推广六堡茶原种的基础上,为了加快茶园基地的建设,可以考虑从外地(如广西茶科所)适当调进部份茶多酚含量高、适合加工六堡茶的品种(如桂绿1号),以解决近期六堡茶苗严重不足的问题。品种的选择要注意早、中、晚的品种合理搭配。 (2)区域布局 全市茶叶种植的区域布局可分为核心种植区和辐射种植区。核心种植区主要布局在苍梧县的六堡、狮寨、京南、梨埠、沙头、石桥、木双等镇和蝶山区的夏郢镇,到规划期末(2015 年)茶园面积达到13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87%,核心区每个乡镇茶园面积均在1,4万亩左右。辐射种植区域布局在藤县的岭景、金鸡、新庆等镇和蒙山县的西河、新圩、黄村等镇,到规划期末(2015 年)茶园面积达2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3%,每个乡镇茶园面积约在0.3,0.4万亩左右(见表六)。 表六: 茶叶生产区域布局规划表 单位:亩、吨、万元 二)六堡茶加工规划 1、主攻方向 鼓励六堡茶精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以茶区为依托兴办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提高毛茶加工质量;建立六堡茶毛茶加工和六堡茶精茶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六堡茶精茶集中加工区,提高准入门槛, 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加大企业科技开发力度,力争茶饮料、袋泡茶、速溶茶粉等六堡茶系列茶产品研发不断创新,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六堡茶产业的整体效益。 2、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0年,全市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控制在30家以内,年加工毛茶0.5万吨;对现有22家六堡茶精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所生产六堡茶必须全部通过“QS”认证,部分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证书。企业年产能达2万吨,年产六堡茶成品茶1.5万吨,产值达15亿元。 中远期:到2015年,全市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控制在100家以内,年产毛茶1万吨,形成梧州市的高档精品茶产业;改造、新建六堡茶精加工企业达30家,其中培育年产2000吨以上六堡茶的精加工企业10家,产能3.5万吨/年,年产六堡茶成品茶达3万吨以上,产值30亿元;且六堡茶系列茶研发有重大突破。 3、加工企业布局 (1)毛茶加工企业布局 由于制作六堡茶的茶叶鲜叶原料不能远距离运输,必须经过在生产产地加工成毛茶后才能调运进入精加工企业,因此,六堡茶毛茶加工企业布局以茶区为依托,合理布局,按每1000,1500亩左右茶园规划建设一个六堡毛茶加工厂,全市100家毛茶加工企业分布在全市14个六堡茶种植基地。 (2)六堡茶精加工企业布局 在六堡茶原产地苍梧县建立1个可容纳10家以上中小型企业的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发挥六堡茶的原产地优势。在蝶山区建立一个可容纳10家以上规模企业的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引导现有或新建企业全部进园建厂,形成六堡茶加工基地,同时还可集六堡茶的生产加工、监测、旅游观光于一体,从整体上提升六堡茶产业水平。 (三)市场建设规划 1、主攻方向 以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或者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的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2、发展目标 2009年至2010初步建成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包括交易区4个、茶艺馆及茶文化博览中心、六堡茶物流中心等;100个以上六堡茶专卖店;建成5 个六堡茶毛茶批发市场。 经过5年的培育,到2015年将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建成国内最大和功能比较完善的六堡茶交易市场,充分发挥茶叶专业市场窗口作用,将六堡茶全面推向国内外。全市共建成10个六堡茶毛茶批发市场。 3、规划布局 (1)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布局在梧州市水木蓝山建设小区内。 (2)六堡茶毛茶批发市场。以原料基地的核心种植区乡镇所在地和辐射种植区以县为单位各建设一个毛茶批发市场,合理毛茶运距。 (3)六堡茶连锁专卖店。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开办六堡茶连锁专卖店,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六堡茶品牌经营网络,鼓励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从事茶叶经销业务。 (4)六堡茶销售区。在广州的南方茶叶市城,深圳的东方国际茶都等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开拓六堡茶销售区,梧州市的各六堡茶企业可在此销售区设办事处以及专卖店,以便于向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里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以及向全国各地的茶叶经销商批发茶叶,作为走经销路线的先锋部队,成为连接梧州总部与全国各地茶叶经销商的桥梁,从而加快六堡茶在全国茶叶市场的铺开。 (四)茶文化与旅游规划 1、主攻方向 以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为主,挖掘、弘扬和开发民族茶文化,打造融茶文化体验、溯源、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长廊);加快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促进茶健康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 打造茶文化品牌,开发六堡茶系列旅游,到2010年接待游客总量达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到规划期末接待游客总量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亿元。 3、规划布局 (1)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布局在苍梧县与蝶山区之间。 (2)古六堡茶茶树群落保护区 。主要布局在苍梧县的六堡镇。作为文物古迹遗留下来的老茶树、老茶园,记录了六堡茶品牌发展的历史,梧州存在着一定的古茶树资源,是极为稀少的资源,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文物价值和产业提升价值,应加以重点保护,申请设立自治区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保护区可以依此开辟万亩古茶树群落游览区,开辟茶河古道游览线,开辟六堡茶基地示范园区或建设六堡茶公园,将古茶树资源作为梧州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响亮的品牌进行宣传,以此带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 (3)现代生态茶园旅游观光区。注重茶叶“观、闻、采、炒、品、购”消费方式的引导,建设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大力打造以六堡茶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六堡茶知名度,促进茶叶消费和茶叶贸易发展。其中: 六堡河观光旅游带:布局在苍梧县六堡镇。规划在2010年前,建设六堡河塘平村到盘龙村段(共约10公里)旅游带,分两段游览。塘平到理冲为竹排漂流,理冲到盘龙为皮划艇漂流,途中休息均可品尝六堡茶。 茶文化体验区:主要布局在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和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并要依托六堡茶专卖店和茶艺馆,让游客充分体验六堡茶的韵味和博大精深的六堡茶文化。 五、重点建设项目 (一)六堡茶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6500万元,建立六堡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其中苗圃300亩、六堡茶原种母本园50亩及采穗圃150亩,主要完善六堡茶原有的本地种(六堡种)及“桂绿1号”(云南大叶种选育)等适宜加工六堡茶的优良茶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不断提高梧州市茶园无性良种化率。 2、建设目标:年出圃优质六堡茶苗约6000万株以上,每年基本满足75%以上新种茶园所需种苗,为六堡茶品牌基地建设提供种苗保障。 (二)六堡茶原料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中种植,分户管理”的经营方针,全面规划14个六堡茶种植基地,进行老茶园更新、改造,新茶园建设,总投资5.2亿元,面积达15万亩;茶园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茶农科技培训。 2、建设目标:形成14个六堡茶原料种植基地,促进规模化生产,并向标准化高产茶园和适应机械化采收的茶园方面发展,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茶园管理水平,提升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有机茶园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2500万元,在苍梧县六堡镇建立5000亩六堡种有机茶种植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有机茶种植要求生产、管理,引进、推广有机茶栽培技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目标:示范、带动全市15万亩茶园中有40%的茶园达有机茶园建设标准,并建成3,5个有机茶园基地专业镇。 (四)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在六堡茶的原产地苍梧县和市蝶山区分别建立一个六堡茶集中加工区,总投资2.5亿元,规划占地200亩,设计产能达1.5万吨。引导梧州市现有或新建企业全部进园建新厂,厂房设施按高标准建立,并高起点装备其它基础设施和加工工艺设备以及科研手段。依靠品质塑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建设营销网络。 2、建设目标:通过广泛吸纳六堡茶成品茶加工企业入注集中区,形成集加工、包装、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加工基地,提升产品档次,树立标准化产品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六堡茶产业的整体效益。 (五)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1.2亿元,在第一期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六堡茶专业市场建成的基础上,扩建占地面积为30亩的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划分为“六大区两中心”:六堡茶交易区、全国名茶交易区、广西名茶交易区、茶具茶文化交易区以及具有办公、会议、娱乐等功能的综合管理区和市场配套服务区和六堡茶文化博览中心、物流中心等。 2、建设目标:以龙头企业和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组成销售网络,建成集六堡茶贸易、质量监控、文化交流和休闲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化六堡茶叶集散中心。在外地大中城市开设六堡茶专卖店100家以上,六堡茶品牌茶年销售量10000吨以上,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 (六)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在苍梧县与蝶山区之间建立一个六堡茶文化博览园,茶博园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重点建设茶博馆、茶系列新产品研发中心、茶文化休闲中心、茶产品展示中心、茶园观景区。内设观光茶园(有机茶园、古茶树)、六堡茶采集加工体验、品茶区、斗茶区、休闲广场、渡假村、会展中心、商务洽谈、茶产品市场、茶文化职业教育基地、旅游特色超市、茶道表演馆等。 2、建设目标:形成具六堡茶文化特色的茶礼、茶俗,并且具有观赏性、学术性和参与性的茶博园。为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交流、茶系列新产品研发、茶产品交易以及扩大六堡茶文化影响提供重要平台;进一步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促进梧州经济发展。 (七)茶园生物有机专用肥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针对六堡茶种植需肥特点,建设生物有机专用肥加工厂1间,总投资2000万元。规划占地2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新建厂房、生产流水线、办公楼、原料库房、成品库房等。对所生产的生物有机专用肥进行推广,倡导科学施肥。 2、建设目标:年产生物有机肥2.5万吨、有机复混肥2.5万吨。为建立高产六堡茶原料基地,提供安全可靠的肥料保障。促进茶农施肥观念的改变,引导更多的茶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八)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组建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围绕六堡茶产业发展与提升水平,重点开展六堡茶原料种植技术与品种选育、六堡茶新产品与生产工艺、六堡茶生产机械与工业厂房设计、六堡茶旅游与文化产业系列产品等研究开发。 2、建设目标:组建的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挂靠梧州市农科所,内设六堡茶品种选育研究室、新产品开发研究室、工艺设备研究室、六堡茶传统文化研究室。指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1、优化发展环境 对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经营者),凡符合条件可以享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有关财税、融资、土地、市场准入、高新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也要在职权范围内,对发展六堡茶产业所需用水、用电、用地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各种优惠措施,不断降低企业及经营者的投资及生产成本。要按照“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和“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和林场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促进茶园基地形成规模化经营。继续加强对六堡茶产区的农村道路、茶园道路和茶园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加大财政扶持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要建立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投资的财政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机制,市、县(市、区)财政支农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要向符合条件的六堡茶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倾斜。规划确定的重点产茶区在六堡茶良种繁育、标准化茶园建设、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机械采摘、茶园生态工程建设等列入相应农业重点技术推广项目予以扶持;采茶机械更新列入农机补助项目;茶叶经济合作社列入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列为农民大培训内容。积极争取科技三项经费投向六堡茶产业,加快筛选确立一批六堡茶生产的重大课题,立项攻关,重点挖掘完善六堡茶优势品种的选育,六堡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六堡茶品质形成机理,六堡茶香气成分的研究,六堡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及优势菌种的培养,研发茶叶加工新设备、茶园高效、安全、优质配方肥料与茶园植保新技术、新设备,支持六堡茶新产品开发。要鼓励六堡茶企业创建品牌,扶持、培育六堡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从2009年起,市、县两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茶苗快速繁育、加工技术的研究、六堡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等各方面。 3、拓宽投融资渠道 建立投融资吸引机制,通过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联系,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资金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将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符合条件的六堡茶企业、基地和经营大户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合力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 要继续加大对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现有6家六堡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要通过招商引资、企业重组、技术改造等措施,在规划期内新培育10家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龙头企业。 (二)技术措施 1、抓好六堡茶优良种茶苗繁育 按照“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六堡茶原种良种的选育并建立良种母本园,加强六堡茶原种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抓好六堡茶原种母本园建设,选育优良母本,淘汰不良单株,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加快扩大六堡茶原种苗木繁育规模。从2009年起,要建立市级六堡茶优良原种母本园和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全市六堡茶育苗基地面积要达500亩以上,每年可满足2万亩新种茶园所需种苗。 2、加快六堡茶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按照规划,在六堡茶主产区内,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和协调,引导农户、林场合理流转土地,切实解决宜茶用地紧缺问题。二是各级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大对茶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快老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加强茶园基地的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不断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和产量,提高种茶效益。三是在发展壮大现有六堡茶企业的同时,要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茶园。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逐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基地建设向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3、不断完善六堡茶加工技术 整合资源,加快对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完善。在确保产品安全卫生、优质的前提下,发扬优秀传统加工工艺的同时,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鼓励龙头企业利用现代生物、物理技术改进六堡茶加工工艺,提高六堡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促进六堡茶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对六堡茶的加工技术、作用机理和保健作用开展深入研究,加快六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用品、茶药品和茶化工产品等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茶叶效益,满足市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4、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依托区内外茶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有计划地培养、引进高层次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从2009至2011年,由市、县两级落实编制,为产业主管部门配备高级茶叶专业人才。要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六堡茶专业人才研讨班,着力提高产业骨干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市农科所设立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依托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强六堡茶种植、加工、存贮、新产品开发、保健功效以及文化的基础性研究,提升六堡茶的影响力,夯实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5、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 一是注重挖掘六堡茶的文化、民间风俗和历史渊源,整理出版六堡茶专著,彰显六堡茶的悠久历史,提高六堡茶的文化品位,增强六堡茶的社会和市场影响力。二是抓好六堡茶集体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取得六堡茶原产地认证;由政府牵头及时申请集体商标注册,防止恶意抢注;加强宣传推介,加大保护力度,逐级申报“六堡茶非物质饮食文化遗产”和“六堡茶加工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区域品牌效应。三是着力打造企业品牌。企业要在充分利用集体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从源头到市场一系列环节中增加投入,提高技术,加强质量监控,增强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抓好企业品牌建设,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市级六堡茶协会对全市六堡茶行业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引导各产茶区建立茶农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全市六堡茶产业协会网络。加强行业协调,倡导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统一应对市场,推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六堡茶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将成立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督查相关工作落实。茶叶重点产区也要抓紧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2、落实责任 市级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育苗基地建设;县(市、区)、乡(镇)主要负责统筹本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基地发展,重点抓好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科技部门要组织重点技术攻关研究;工商部门要加强六堡茶市场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强六堡茶质量管理,合力推进六堡茶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3、强化宣传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对六堡茶产业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从2008年起,市政府将定期举办梧州六堡茶节暨茶业博览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国家级的茶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展示,不断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 4、完善服务 要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开通六堡茶网站,开辟种植、加工、贮藏、茶艺技术、供求信息、政策信息专栏以及开设六堡茶论坛等,积极开展网上交易。要建立健全六堡茶的市场监督体系以及完善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 (来源:市农业局)
本文档为【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