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夏河县城市总体规划

甘肃省夏河县城市总体规划

举报
开通vip

甘肃省夏河县城市总体规划甘肃省夏河县城市总体规划 目 录 第一部分 发展条件分析及发展目标 1 第一章 总则 1 1.1本次规划背景 1 1.2规划依据 2 1.3规划原则 2 1.4指导思想 2 1.5技术路线 3 1.6规划期限、范围与层次 3 1.7规划重点 3 第二章 现状概况和上版总规回顾 5 2.1现状概况 5 2.2 上版总体规划回顾与总结 6 第三章 城市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9 3.1资源承载力分析 9 3.2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10 第四章 城市发展目标及策略 12 4.1发展定位 12 4.2发展目标...

甘肃省夏河县城市总体规划
甘肃省夏河县城市总体规划 目 录 第一部分 发展条件分析及发展目标 1 第一章 总则 1 1.1本次规划背景 1 1.2规划依据 2 1.3规划原则 2 1.4指导思想 2 1.5技术路线 3 1.6规划期限、范围与层次 3 1.7规划重点 3 第二章 现状概况和上版总规回顾 5 2.1现状概况 5 2.2 上版总体规划回顾与总结 6 第三章 城市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9 3.1资源承载力分析 9 3.2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10 第四章 城市发展目标及策略 12 4.1发展定位 12 4.2发展目标 12 4.3发展策略 13 第二部分 县域城乡统筹规划 15 第五章 县域现状概况 15 5.1县域城镇发展现状特征 15 5.2乡镇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5 第六章 县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16 6.1县域人口现状特征分析 16 6.2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6 6.3总人口预测 17 6.4城镇化水平预测 17 6.5各乡镇人口预测 17 第七章 产业发展策略与空间布局 20 7.1自然条件 20 7.2自然资源分析 20 7.3产业发展现状 21 7.4产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 21 7.5区域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战略 22 第八章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 23 8.1城乡统筹发展内涵 23 8.2城乡统筹意义 23 8.3发展战略 23 8.4统筹原则和重点 24 第九章 县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5 9.1现状城镇体系特征 25 9.2县域等级规模与职能结构 25 9.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27 9.4重点城镇建设 28 9.5城乡建设标准 29 9.6社会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29 第十章 新农村建设规划 30 10.1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30 10.2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策略和原则 30 10.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0 10.4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32 10.5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3 第十一章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35 11.1 县域交通现状 35 11.2 对外交通特点和主要问题 35 11.3 交通规划的原则和总体目标 35 11.4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36 第十二章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8 12.1给水工程规划 38 12.2污水工程规划 38 12.3 雨水工程规划 39 12.4电力工程规划 40 12.5电信工程规划 41 12.6移动通信规划 41 12.7有线电视规划 42 12.8邮政规划 42 12.9环卫设施规划 42 第十三章 社会设施规划 43 13.1教育科研设施 43 13.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44 13.3文化设施规划 44 13.4体育设施规划 45 13.5社会保障事业及设施规划 45 第十四章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47 14.1 旅游发展条件及现状分析 47 14.2 旅游资源评价 48 14.3 开发现状 48 14.4机遇与挑战 48 14.5 旅游市场定位 49 14.6发展目标与原则 49 14.7旅游布局 49 第十五章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1 15.1环境质量现状 51 15.2 主要存在问题 51 15.3规划原则 52 15.4规划目标 52 15.5县域生态功能分区 52 15.6规划措施 53 第十六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4 16.1主要文物建筑现状概况 54 16.2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分析 55 16.3保护指导思想与原则 56 16.4保护内容 56 16.5保护和控制范围 57 16.6宏观保护措施 58 16.7拉卜楞寺保护要求 59 16.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59 第十七章 县域空间管制与协调 61 17.1空间管治目标 61 17.2空间管制总体策略 61 17.3空间管制分区方法和标准 61 17.4特定项目布局协调 64 第三部分 中心城区规划 65 第十八章 规划区开发建设条件 65 18.1城市规划区范围及构成 65 18.2开发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65 18.3 规划区“四区”划定与管制要求 66 第十九章 发展目标、性质与规模 67 19.1发展目标 67 19.2城市性质 67 19.3城市人口规模 67 19.4城市用地规模 67 第二十章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68 20.1城市建设用地现状 68 20.2城市建设用地工程适宜性评价 68 20.3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69 20.4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构思要点 69 20.5用地布局结构 69 20.6城市总体布局及建设用地平衡 70 20.7 “四线划定”与管制要求 71 第二十一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73 21.1 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 73 21.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74 21.3 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76 第二十二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77 22.1道路交通概况 77 22.2 交通发展指导思想与原则、目标 77 22.3中心城区对外交通 77 22.4城市道路网规划 77 22.5静态交通规划 78 22.6慢行交通规划 79 第二十三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80 23.1现状概况 80 23.2规划原则与目标 80 23.3 绿地布局结构 80 23.4绿地规划 80 23.5其它绿地指标 81 第二十四章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82 24.1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82 24.2 规划目标与原则 82 24.3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83 第二十五章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5 25.1 给水工程规划 85 25.2 排水工程规划 86 25.3电力工程规划 86 25.5 移动通信规划 88 25.6有线电视规划 88 25.7 邮政规划 89 25.8 环卫设施规划 89 25.9供热工程规划 89 25.10燃气工程规划 90 第二十六章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91 26.1防洪规划 91 26.2消防工程规划 92 26.3抗震规划 92 第二十七章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94 27.1 现状概况与评价 94 27.2 规划原则与目标 94 27.3 环境功能分区 94 27.4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94 第二十八章 旧城改造更新规划 96 28.1 旧城范围划定 96 28.2 旧城现状分析 96 28.3旧城更新原则 96 28.4旧城更新策略 96 28.5 重点改造地段 96 第二十九章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 98 29.1分期建设原则 98 29.2近期建设规划 98 29.3远期建设规划 100 第三十章 规划实施措施 101 30.1 加强、深化城市规划的编制 101 30.2 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工作 101 30.3 用地调整建议 101 30.4 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督工作 101 30.5 促进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101 第一部分 发展条件分析及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则 1.1本次规划背景 境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新时期 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十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2010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深化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体现在“六坚持”的基础上,即坚持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支持,切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建设、人才、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西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以国家政策为后盾的发展新机遇。 未来西部将把重心放在发展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深加工和旅游产业等六大产业上,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 (2)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 会议全面分析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方针、思路、重点,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期 间重点研究部署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把生态建设、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与维护稳定紧密地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在2020年让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等发展目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为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划变革 (1)《城乡规划法》的实施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开始正式颁布实施,对本次编制城乡总体规划作出了新的指导。 (2)由注重物质空间规划逐渐过渡到引导、调控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 在新法指导下编制的城乡总体规划与老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规划功能的转变,实现城市规划从技术文件转变为公共政策,这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核心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规划编制重点内容的转变,从重点确定发展目标、增长速度和规模、开发建设项目为主,转向重点对各类资源和环境实施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确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的转变,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县域的城乡统筹的概念。 身跨越式发展迫切 (1)社会经济发展历经积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生产力水平跨上新台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相比2000年翻番,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扶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强化与周边旅游资源互动,形成区域旅游产业链条;农牧业 养殖和加工业也趋于规模化,着重加强产品附加值,日益发展的各类优势产业,成为拉动县城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2)自身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 根据国际上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当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便进入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一般而言,后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为迅猛。目前夏河县城市化水平为20%左右,在国家政策和经济的有效扶持下,工业化将面临强势增长,同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历史新时期,也成为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展契机 (1)国务院强调加快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规划法》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28号 (3)提升地位 明确夏河在甘南地区、安多藏区的功能定位,用更长远的眼光谋划夏河的发展,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提升在区域中的作用与地位。 (4)保护资源 以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充分保证农业发展的空间。 (5)发展城市 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服务能 力,加快整个县域的城镇化进程。 (6)以人为本 强化城市空间特色,提升城市建设标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建设适宜居住和工作的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1.5技术路线 (1)先底后图 严格保护土地、水、生态、能源、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等资源底限,划定各规划层次内的非建设区域,以此为基础确定夏河未来的城镇空间结构。 (2)自上而下 通过区域分析确定县域和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把县域城镇间的关系放在区域范围来考虑。 (3)战略要素 重点抓住城市空间的总体结构、增长方向和发展模式、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关键要素,有效合理配置县域内各种资源,解决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4)城乡一体 认清城市发展阶段,在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战略进行规划,在广大的农业化地区,集中发展重点城镇,服务周边地区。 (5)城市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注重总体规划阶段的整体城市设计工作,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确立特色鲜明的夏河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形象,为建设高品位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提供指引。 (6)公共政策 建立城市发展目标指引下的公共政策,研究规划成果的政策化表述。 1.6规划期限、范围与层次 限 总体规划编制年限为20年,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0,2030年。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围及层次 (1)县域 范围:包括1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0个乡总面积6273.9平方公里。 核心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规划区 范围:县城现状建成区及因城市发展需要沿东西向延伸区域所包含用地,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 核心内容:县城规划。 1.7规划重点 (1)区域定位与发展目标 WTO背景下的城市竞争,将形成以城市群为龙头,依托城市密集区产生的范围经济优势构成区域化、国际化竞争态势。为了更好的发挥优势,在区域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必须从区域关系、优势条件、经济与产业发展前景等角度,综合分析夏河在各个层面的地位与作用,以准确把握区域定位,明确县域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空间政策。 (2)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确定与空间架构 夏河县作为甘肃省内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既能强化中心城区集聚,又能促进强镇经济发展的高效的城乡居民点体系,确定各城镇的用地发展方向、发展边界和空间形态,协调区域性设施与城乡居民点布置的空间关系。本次规划认为,只有集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经济收益最大、最有利于提升县域整体经济实力的空间中,才能构建最为合理的区域发展模式和空间格局。 (3)土地资源配置与功能空间整合 对于夏河这类建设用地比较稀缺的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的集约利用、功能的空间整合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尤为重要。因此,本次规划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作为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分析土地资源、农保率、建设用地增量与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关系,充分挖掘地区开发潜力,依据规划建立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合理分配建设用地指标,并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相衔接,以妥善处理好城乡建设与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区域的保护要求、产业属性和用地类别确定分区域的发展策略。 (4)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为了实现夏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次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的目标定位、发展方针和空间布局框架,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近期重点,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协调区域发展,走新型产业化道路。 (5)增长管理与空间管治 本次规划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最大的区别是“填补空白”,即对以前城市总体规划粗略涉及的广大县域空间,特别是对非建设用地空间进行深入的规划引 导。为此,本轮规划评估了县域生态承载容量和用地发展适宜性,在此基础上不仅从空间上明确了主要的建设用地布局,而且在空间上明确了各类廊道(包括生态廊道及基础设施廊道)以及农业保护用地、生态用地、饮用水源保护用地等等的布局形态,划定的各种界线具有可操作性,并提出相应的管治政策与措施,尤其是有利于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与协调,真正做到在全县域协调发展与保护矛盾。 (6)基础设施与社会设施的统筹安排 规划结合现状特点、县域总体布局与城乡居民点配置情况,按照城乡一体、集约利用、优化整合的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促进设施的共享公建,使城乡居民逐渐享受同质化的公共服务。 第二章 现状概况和上版总规回顾 2.1现状概况 置与行政区划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与青海省接壤,距兰州市267公里。县域东与州属卓尼县接壤,西邻青海省同仁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南与州属碌曲线相接,北连临夏回族自治州之和政县、临夏县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抵合作市和州属卓尼县。 夏河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夏河县现辖个镇,个街道。。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夏河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纯收入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增加336元。。实施城市化战略,完善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城市化率达%。 .5公共事业发展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已经建立起公路交通网,2009年末,密度达/100 km2。夏河历史悠久,2020年,人口4.0万人,用地3.86km2。 .3城市发展方向 夏河县城位于大夏河上游,河谷狭窄,因而只能采取沿河谷带状发展的模式。城市向下游发展约4公里,可争取到建设用地约1.3平方公里。 .4城市形态与结构 县城沿河谷带状发展,根据城市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用地分析,确定城市由三个片区组成,即宗教区、旧城区和新区; 确定人民路及其延伸部分是城市的主发展轴; 确定旧城区商业繁华地段为城市中心; 县城的城市结构规模为:一个中心、一条发展轴、三个片区的带状城市。 .5城镇体系 总人口预测: 2020年约为6.2万人。 空间结构规划:新设6个建制镇,国道213和王格尔塘―桑科公路为城镇发展的主要轴带。 规模等级结构规划:把夏河县的城镇体系划分为一级城镇、二级城镇、三级城镇三个等级;2020年夏河县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为一级县城人口为4万人、二级中心镇0.3万人、三级一般集镇0.2万人,其余8个乡驻地人口规模在0.1万人左右。 职能结构规划:把夏河县城镇体系的职能规划为三大职能结构,县城拉卜楞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桑科、甘加为旅游服务型城镇,王格尔塘、阿木去乎、麻当、科才为牧工贸型城镇。 总规的回顾与反思 .1体系规划 (1) 县域城镇发展得到一定引导 提出了县域的城镇布局规划,首次从全县域的层面,对资源配置、城镇发展做出了总体安排,明确了一、二、三级城镇及乡集镇四个层面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县域空间规划从无序发展转向初步的网络化格局,初步反映出了城镇网络化发展的需求,但二、三级城镇成长未达到规划预期,难以形成其应承担的城镇职能。 (2)上轮体系规划构建的中心镇名不符实 上轮体系规划提出2020年前增设甘加镇、麻当镇、阿木去乎镇及科才镇, 其中将王格尔塘和桑科定位为二级城镇。时至今日,夏河境内除县城为仅有阿木去乎和王格尔塘两个镇区,其他仍以乡存在,且两镇海未能在人口、资源、产业等方面形成强势整合,对周边地区辐射和影响有限。 (3)县域空间采用较为传统的“点轴”发展模式,但未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指出县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早期受地域结构的影响,城镇沿公路呈串珠状分布。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公路为纽带串联其他乡镇的格局,由此夏河县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形态为“点轴”发展模式,但规划未提出一套具体有效的城镇发展策略。 (4)区域性大交通变化,县域城镇分工面临重新分工 随着国家对于甘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地区综合交通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未来将形成以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立体化和网络化交通服务系统,以往过度依赖公路的交通格局被彻底打破,机场、高速公路出口、火车站的选址也将极大程度影响新一轮的城镇布局。 (5) 规划缺乏城乡统筹概念,对县域空间保护与开发指导性不足 上轮规划仍局限于就城镇论城镇,就农村论农村,还是以城乡二元的指导思想在引导规划,因此对于城乡结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同时,集中于对建设用地的规划利用,对于大的县域空间缺乏有深度的规划调控,对于基本农田,生态用地等非建设用地控制与保护缺乏有效的规划指导。 .2城市总规 (1) 重视规划表达形式,忽视公共政策属性 限于对当时城市总体规划的认识和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上版总规较侧重于 空间框架的构建及重大设施的布局,较少体现公共政策的属性,未将与空间有关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住房政策、交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作为规划重要内容,这在当时条件下还能勉强满足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城市规划的需求,但在目前空间政策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传统内容已难以保障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作用的发挥,也难以真正对专项规划及专项政策起到综合统筹作用。 (2)明确城市空间格局,确定中心城区主体功能 上版规划依据县城总体空间格局,确定了县城呈狭长地带沿大夏河东西向拓展的城市形态,明确向大夏河下游即向东发展的思路,由此形成宗教区、旧城区和新区三大功能组团同时论证各组团主要功能,对于指导近年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较好作用。 (3) 发展目标中提及打造旅游重镇,缺乏具体引导措施 在城镇性质中提到夏河是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目标中提到打造旅游重镇,但对于具体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旅游品牌的塑造,旅游环境的提升以及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等缺乏系统阐述,这些都需要在本次规划中予以加强。 (4) 确定了以大夏河沿岸绿地为具体景观载体,未提出保障措施 原总规提出大夏河是城市一条绿色景观轴,但未能细化具体绿化指标和控制要求以及保障公共绿地的法定依据,作为城市文明的直接载体,目前沿河两岸不仅没有形成连续景观界面,沿河路及滨河绿地也被蚕食。本次规划应制定行而有效的行动措施,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问题,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规划的实施。 第三章 城市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3.1资源承载力分析 水资源 .1 水资源现状 (1)降水量 夏河县地势高峻,海拔高度在2900米,气候寒冷潮湿,高原大陆性气候比较明显,冬季干燥而漫长,夏季温凉而多雨,高寒润湿,四季不明显,长冬无夏,春秋短促,气温日差较大,大风、冰霜、雷雨天气活动频繁,年平均气温2.6?C,极端最高气温28.9?C,极端最低气温-26.7?C,平均日温差14.9?C,最大温差31.8?C;年平均降雨量444.4毫米,集中在六至九月份,其中八月份最多,占全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一;年蒸发量为1333.5毫米,蒸发量为降雨量的三倍。 (2)水系 ? 地表水 夏河县境内地表水属黄河流域的大夏河、洮河两大水系。大部分地区的河水缺碘,全县范围内缺氧,其它水质符合人畜饮水质量标准,县境内有大小湖泊6个,总面积0.14平方公里。评价区地表水系为大夏河,大夏河发源于青海省泽库南端西倾山北麓同仁县东南部的达不热,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入境与桑科曲合流成为大夏河,大夏河经过夏河县、临夏县、临夏市,在东乡县的喇嘛川塔张处汇入刘家峡水库,全长202公里,流域面积7154平方公里,平均纵坡降0.79%,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其主要支流有格河、清水河、老鸦关河、大滩河、洪水河、牛津河、多支坝河等十余条支流。根据大夏河夏河段水文站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流量为8.6m3/s,最大流量为108 m3/s,最小流量为0.55 m3/s,多年 平均径流深度为160.21 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11亿m3。 ?地下水资源 就大夏河而言,地下水主要埋藏在河谷冲积―洪积层孔隙潜水中。在河谷地带,以前的松散堆积物分布在高阶地上,基本不含水。全新世堆积物河漫滩和?、?级阶地堆积,基本都含水,?级阶地在不同河段含水层情况不同。据钻孔资料,大夏河河谷宽窄相间,河漫滩和?级阶地含水层呈不对称分布,总宽100-300米。为沙砾卵石加漂石,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1-10米,地下水以潜水的形式储存,埋深一般3-5米,边缘部位由于洪积物迭加可达10-15米,含水层渗透性能好,渗透系数一般为100-250米。勘察期间钻孔未见地下水。据民井取水样化验分析结果,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Ca2+-Mg2+型,地下水对砼及砼中钢结构不具腐蚀性。 .2水资源存在问题 (1)地表水虽然丰富,但由于污染不断加剧,已影响到地表水的水质。 (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河道水的利用率较低。 .3需水量预测 (1) 农村用水量预测 农村用水量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及农、林、牧等配套产业用水,农业灌溉需水面广,量大,涉及水文气象条件、作物结构、渠道防渗、配套工程质量等多种因素,根据现有工程的渠系利用系数统计值及考虑今后灌溉技术的提高和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不断完善,节水措施的增加,目前各乡镇均沿大夏河堤岸设立了多座水电站,大夏河流域枯水季节,也能满足各地区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均通过采用打井措施,取浅层地下水,充分保证居民日常生产、生 活给水。 (2)城镇用水量预测 片区 所包括乡镇 规划人口 用水量指标 (万m3/万人??d) 用水量 (万m3/??d) 中心城区 拉卜楞镇,达麦西北,桑科东北 43000人 0.30 1.3 麻当片区 麻当,曲奥,甘加,王格尔塘,达麦东北,唐尕昂北 27000人 0.25 0.68 阿木去乎片区 阿木去乎,扎油南 博拉,吉仓,桑科东 30000人 0.25 0.75 科才片区 科才,桑科西 10000人 0.25 0.25 总计 110000人 2.98 综上可得最终县域城镇用水量取3.0万m3/d,日变化系数取1.5. .4水资源利用 (1)近期大夏河北侧自来水厂大口井为城区主要供水水源,远期在大夏河南侧修建渗水渠,取浅层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其他县镇,根据实际情况,就近修建渗水渠取水。 (2)扩建原县城自来水厂,将其供水规模扩大至1.2万m3/d,在扩建同时对原来净水工艺进行改造,使出水水质更稳定可靠,保证人们生活用水安全。 (3)新建麻当水厂,规划规模0.70万m3/d,水源为浅层地下水,供麻当、曲奥、甘加、王格尔塘、达麦东北、唐尕昂北用水。 (4)新建阿木去乎水厂,规划规模0.75万m3/d,水源为浅层地下水,供阿木去乎、扎油南、博拉、吉仓、桑科东用水。 (5)新建科才水厂,规划规模0.25万m3/d,水源为浅层地下水,供科才、桑科西用水 .5水资源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大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11亿m3,大大超过灌溉及农、林、牧等配套工程用水,浅层地下水的储量丰富,能充分保证整个县域3.0万m3/d用水量要求。因此在远期2030年可供给水资源是远远大于需求水资源。 .6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水环境保护 水环境保护以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强工业污水的治理和管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严格限制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的规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争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加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远期在各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 规划加大对大夏河境内流域的污染防治措施,近期沿大夏河流域的主要城镇县城应设污水处理厂,中期规划沿大夏河流域的所有城镇均应设置污水处理厂; 禁止沿大夏河流域设置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企业;进一步限制大夏河上游境外污染的输入,需要作流域治理规划,协同配合来完成。 (2)水资源利用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要使生态环境不继续恶化,水资源利用率应控制在50%左右范围较合理。夏河县由于供水设施供水能力不足及水源污染严重,故夏河县存在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二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措施。 ? 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环境的蓄水能力,维持生态平衡。 ? 综合利用各类水资源,特别是污水的再生利用,再生污水回用的主要途径是城市近郊区的农业灌溉、部分工业用水、城市环境用水和其他低质用水等, 规划再生污水回用率近期达到15%,中期达到25%,远期达到40%。 ?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工程,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降低亩均灌溉定额;鼓励现有企业推行节水措施,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提高生产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工矿企业的规模,并制定节约用水的奖励办法。 ?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优化农业结构,适当调整农、林、牧三业的比例。 ? 规划考虑场镇的位置,合理布局水源工程。近期在各乡镇完善供水设施,中远期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 规划建设各场镇的供水工程的引水遂洞、净化设施、输送体系、水源地保护等配套工程,改造城镇、居民集中点的供水工程,改善居民的饮水条件,规划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近期达到90%。 ? 合理调整水价政策,促进节约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管理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目前的管理体制是以地域为单位,用水和治水分离管理,这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存在不少问题。规划以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将用水和治水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新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污水处理一体化的统一管理体制,大力推广水务一体化。 .7小结 规划远期,本着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的原则,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考虑中水回用措施,则水资源供给能力能够满足县域的用水需求。 境 .1 生态建设概况 夏河县现有林地面积13.9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1.1%,森林覆盖率为12.7%。受气候、地形、海拔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主要为高山草甸,间杂有亚高山暗针叶林和杨桦阔叶混交林,此外还有零星分布的针阔叶林。森林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之间,阳坡仅有少量的柏木林分布,其余地被物主要有禾本科草类、蒿类、苔草、蕨类及藓类等。 .2规划期末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7年发布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应达到40%以上;根据国家环保局2007年发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安多藏区即操安多方言的藏族地区,包括甘肃甘南州,青海黄南、果洛州、环青海湖地区,四川阿坝州北部和甘孜州色达县。拉卜楞寺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城市化快速发展 第四章 城市发展目标及策略 4.1发展定位 (1)三省边界休闲旅游中继站 甘肃、青海、四川四省边界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青海湖、九寨沟、拉卜楞寺等著名旅游景点遍布周边,以夏河为参照的时空距离仅2,3小时,为夏河建设成三省交界的休闲旅游中继站创造了条件。夏河应强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结合自身草原风光等自然特色和多民族文化特点,将夏河从单纯的观光通过性旅游转变为休闲旅游中继站。 (2)安多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安多地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诞生地拉卜楞寺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其建筑、雕塑、壁画、唐卡、音乐、法舞艺术,都有独具的特色和极高的水平实现持续发展 强化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 重点发展牦牛、藏羊、奶牛和草产业四个产业带,全力推进畜牧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地区竞争能力,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合作,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活力夏河 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丰富城市生活服务层次,提升城市生产服务功能,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和谐夏河 保障社会民生,注重城市安全,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聚集,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创造宜人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4)魅力夏河 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吸引力。 保护和利用城市山水资源,融合历史文化元素,塑造鲜明的城市景观,重点打造核心旅游景区及周边配套区,提升城市人文氛围,打响旅游城市品牌。 系 通过强制性指标落实分目标,通过指导性指标检验分目标。 夏河县城市发展目标体系表 准则 指标 近期2015 远期2030 目标 属性 社会 指标 社会发展 常住人口总规模(万人) 85 90 指导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4 4 指导性 城镇化水平(%) 47 70 指导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7700 34000 指导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6300 11700 指导性 社会保障 恩格尔系数(%) 40 35 指导性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 ?3.0 ?3.0 指导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 医疗保险覆盖率(%) 99 100 指导性 卫生与体育 每千人医生数(人) 1.6 2 强制性 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床) 3.1 3.5 强制性 中心城区人均综合体育设施 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0.27 0.34 强制性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覆盖率(%) 97 100 强制性 经济 指标 经济实力 GDP总量(亿元) 304 586 指导性 GDP年均增长率(%) 25.4 16 指导性 人均GDP(美元/人) 5200 9500 指导性 经济效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2.4 225 指导性 财政收入(亿元) 24.7 49 指导性 文化 指标 文化服务 广播电视人均覆盖率(%) 100 100 指导性 中心城区每千人图书馆 建筑面积(平方米/千人) 1.2 3.2 强制性 中心城区每千人文化馆 建筑面积(平方米/千人) 10 16 强制性 科研教育 每万人高等院校学生数(人) 120 150 指导性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8 2.5 指导性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0 ?12 指导性 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 , 60 指导性 生态 环境 指标 区域生态 环境保护 森林覆盖率(%) 39 46 强制性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矿山土地复垦率 % ?70 指导性 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平方米/人) 5 8 强制性 环境质量 水、空气、声环境质量 达功能区标准 达功能区标准 强制性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地水质达标率(%) 100 强制性 烟尘控制覆盖率(%) 城区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 100 100 指导性 污染物排放 、处理和 利用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90 指导性 SO2排放总量(/年) COD排放总量(/年)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100 100 指导性 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95 100 强制性 农村环境 保护 秸秆综合利用率(%) 100 100 指导性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处理 资源化 率 农用薄膜回收率 %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85 100 强制性 能源利用 单位GDP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 ?1.80 ?1.34 强制性 单位产值节能率(%)(2007年为基准年) 15 30 指导性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 ?15 ?25 指导性 水资源利用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50 70 指导性 单位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125 100 强制性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m3/万元 4.3发展策略 展策略 (1)城乡战略:推进城镇化,加强新农村建设 夏河县域城乡统筹与互动发展应大力推进城镇化,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的流转,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提高驻留人口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城镇化发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实现以城带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人口转变将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融,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而新农村建设则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与 质量,实现城乡协调良性发展。此外,城乡战略应加强城乡之间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对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产业战略:培育特色,优化结构,提升层次 培育特色、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是夏河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应强化夏河畜牧及加工传统产业,提升生态旅游产业;优化结构、提升层次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先进产业的引进,尤其是引进与夏河现有产业集群相关联的生态型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扩大竞争优势。 (3)空间战略:构建“大集中、小分散”的城乡发展框架 空间发展战略以疏密有秩的“大集中、小分散”为核心,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市、中心镇集中,壮大城镇发展规模。集中建设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客观要求,可以改善城乡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适当的人口密度也有利于工业产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繁荣。小分散则是针对农村居民点,应在适当集聚的条件下保持低密度发展,满足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生产的要求。 (4)生态战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 突出夏河县的生态优势,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协调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应积极改进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新型农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园区;协调好城镇建设用地与农业发展用地、生态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好耕地、生态区和生态廊道的保护工作。 第二部分 县域城乡统筹规划 第五章 县域现状概况 5.1县域城镇发展现状特征 (1)城镇化水平不高,地区差异大 2009年末县域城镇化水平为18.23%。县域城镇化发展在空间上存在差异,除县城城镇化水平较高外,其余乡镇普通呈较低水平。 (2)乡镇规模普遍较小 夏河县域各乡镇中,总人口超过1万的仅有拉卜楞镇和阿木去乎镇,超过5千的为麻当乡、博拉乡、桑科乡、甘加乡,其余乡镇都在5千以下。同时,由于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仍不高,城镇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相应较小,城镇服务功能偏弱,集聚与辐射能力尚有待提高。鉴于此,规划将考虑择优培育发展中心镇,提高区域内城镇的集聚与辐射能力。 (3)乡镇间缺乏有机联系与协作 根据夏河现状经济发展阶段与城镇体系演变特征,目前夏河正处于以中心城区发展、集聚为表征的不均衡极核发展阶段。该阶段城镇与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于中心城区,使得中心城区与各乡镇之间在人流、物流等方面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而各乡镇之间由于尚未形成合理的职能分工,相互间则缺乏联系与协作,城镇发展的网络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4)城区发展较快,乡镇职能处于发展阶段 第六章 县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6.1县域人口现状特征分析 口概述 2008年末夏河县域总人口8.0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6‰。 县域非农业人口为15152人。 2008年县域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 比 重(%) 常住人口(万人) 80500 100 其中:城镇人口 14800 18.39 农业人口 65700 81.61 户籍总人口(人) 83100 100 其中:男性 41660 50.1 女性 41440 49.9 其中:18岁以下 20820 25.1 18-35岁 26433 31.8 35-60岁 25240 30.4 60岁及以上 10607 12.7 注:表格数据来源于夏河县统计局。 镇化发展动力分析 快速城镇化时期下县域城镇人口规模必然快速增长。从县域城镇化发展历程来看,目前夏河县域城镇化水平已达18.23%,即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验表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是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在工业化动力机制下本地农民不断进入城区就业,农业人口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必然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引起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动力机制来源于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气候环境优势凸显、政策吸引和农村推力等各方面。 (1)产业发展动力 从当前及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来看,城镇人口必然大幅度增长。当前夏 河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一些重大项目近期将落户夏河,各类项目建设及产业发展都需要劳动力,必然引起城市人口规模增长。 (2)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力 从夏河县域交通基础设施看,规划对外有夏河机场、兰成高速公路、西合铁路、机场高等级公路、铁路站场等,使夏河与青海、四川、省会兰州的交通联系趋于便捷,必然加快就业和居住的空间重构。 (3)气候环境引力 从夏河县气候环境条件看,夏河县温暖湿润,环境优美,山水萦绕,气候宜人,适合构筑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适合发展居住产业,必然吸引就近人群到夏河居住。 (4)政策引力和农村推力 从国家对于民族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看,夏河县的城市发展面临一次历史性契机,旅游、商贸、居住等均进入持续上升通道,直接加强城市吸引力。同时,国家户籍人口管理政策对农村人口流动管理的约束力正在逐步放松,政府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而农民也渴望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因此在政策引力和农村推力的作用下,城市人口必然快速增长。 6.2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总体规划人口预测说明 (1)城镇人口 根据建规函【1999】98号,城镇人口是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 (2)城镇人口指标 以人口规模为主题,包括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收入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等。 测方法的选择 .1夏河县影响人口增减的的主要因素 人口增长的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两个方面,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规律较为明显,预测较为准确。2010年自增率为8.06‰。(依据2010年夏河县政府工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人口机械增长包括人口流入与流出,从夏河县情况看,经济发展缓慢,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75元,增长14.7%,增加100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4元,年增长15.86%,增加336元。因此经济发展的差距是人口劳务输出成为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2010年完成技能化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1400人次,组织劳务输转7200人次。 从夏河县城镇发展来看,人口流入的主要吸引力来自城镇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其次是空运与铁路运输的发展带来的物流或产业的集聚。从夏河城镇发展潜力分析,拉卜楞镇与阿木去乎镇是人口流入的两个行政镇。 .2生态限制因素 夏河县年降水量约444mm,是我国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生态环境,如人均水源、人均草原承载量成为人口预测的限制容量。 .3人口预测模型的选用 由于数学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数学模型的选用必须依据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根据分析,夏河人口预测适于采用两类人口预测模型,一类是计算人口自然 增长的年平均增长外推法,另一类是环境生态容量法。 由于第二类需要相互比较、实地测量的数据,本次人口预测选用年平均增长外推法。 直线性预测主要针对自然增长率,主要数学模型有年平均增长外推法,利用历年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资料,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按时间顺序,外推至预测期的发展水平,主要数学模型如下: Yt Yo(1+R)t 式中Yt――t年的人口预测值 t――年限 R――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Yo基数年的城市人口数。 对非直线增长的人口预测可采用回归分析,预测人口增长。 6.3总人口预测 根据2000年至200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2008年全县总人口8029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在6‰以下,最大值为8‰。夏河县人口变动主要是自然增长,由于经济活动导致的人口迁移数量甚小。由此,采用自然增长法预测人口数量。 规划预测年人口 80290人2008×(1+6‰)N N 规划预测年―2008 规划近期2015年全县总人口达82728人,2020年达86266人,2030年达到91583人。 考虑到旅游业发展,导致的旅游人口增长及阿木去乎镇发展可能带来一定人口集聚。 考虑规划的弹性要求,本次规划近期按8.4万人控制,中期按9万人控制,远期按11人控制。 6.4城镇化水平预测 夏河县城镇化水平增长情况 年份 总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城镇化水平 2005 79100 64739 14361 0.18 2006 79300 64747 14553 0.18 2007 79800 65063 14737 0.18 2008 80500 65700 14800 0.18 注:资料来自夏河县统计年鉴. 主客比经验测算,旅游业应吸纳人口4000-8000人,按吸纳农村人口40%测算,应增加非农业人口1600-3200人。因此,我们认为夏河县实际城镇化水平为20%―22%。 根据夏河县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牧民逐步向定居转变,预测全县城镇化水平采用综合分析法,并参考全国及甘肃省的指标进行确定,规划近期(7>2013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0%,2020年达到50%,2030年达到60%。这也符合夏河县人口基数低,相应的城镇化水平增长快的现实情况,及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旅游服务业会带来较多的非农牧产业就业机会,在旅游资源地形成新小城镇,相应地提高城镇化水平。 6.5各乡镇人口预测 口情况 夏河县人口统计 乡镇名称 2000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拉卜楞镇 17950 17654 16678 17046 王格尔塘 3832 3669 3657 3660 阿木去乎 6170 11884 12016 12114 达麦 3724 3773 3786 3846 麻当 5736 5720 5701 5680 曲奥 2624 2695 2727 2763 唐尕昂乡 3009 2686 2694 2723 博拉 5681 6096 6072 6508 桑科 6089 6903 7030 7130 甘加 6654 7335 7374 7430 扎油 3489 3570 3536 3598 吉仓 4296 4357 4359 4418 科才 3059 3280 3324 3374 总人口 72313 79622 78954 80290 注:资料来自夏河县统计年鉴. 夏河县非农人口统计 乡镇名称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拉卜楞镇 12681 12994 13575 王格尔塘 349 359 374 阿木去乎 233 258 273 达麦 86 59 69 麻当 193 197 213 曲奥 73 90 100 唐尕昂乡 36 49 70 博拉 94 98 109 桑科 71 69 80 甘加 70 72 78 扎油 49 49 54 吉仓 68 67 81 科才 64 67 76 总人口 14067 14428 15152 非农人口预测 根据夏河县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城镇人口预测 如下: 规划期限 近期(2013) 中期(2020) 远期(2030) 规划总人口 8.4万人 9万人 11万人 城市化水平 30% 50% 60% 城镇人口 2.52万人 4.5万人 6.6万人 拉卜楞镇目前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铁路及高速公路建成后。具有城市集聚的效应。城市建筑用地集聚扩大,城镇人口激增,约有200公顷用地进行非农建设。 阿木去乎镇定位夏河县南部及周边乡镇的经济中心、旅游服务中心。 王格尔塘镇处于铁路、公路交汇之处,是中低端游客的周转中心。 其他乡为牧民定居逐步集中区 夏河镇(乡)非农业人口规划如下: 夏河县非农人口统计 非农人口预测 乡镇名称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拉卜楞镇 12681 12994 13575 18000 30000 40000 王格尔塘 349 359 374 1200 2400 4000 阿木去乎 233 258 273 1500 3600 8000 达麦 86 59 69 300 600 1100 麻当 193 197 213 360 800 1100 曲奥 73 90 100 500 800 1100 唐尕昂乡 36 49 70 400 800 1100 博拉 94 98 109 400 800 1100 桑科 71 69 80 800 1400 2600 甘加 70 72 78 800 1400 2600 扎油 49 49 54 200 800 1100 吉仓 68 67 81 200 800 1100 科才 64 67 76 540 800 1100 总人口 14067 14428 15152 25200 45000 66000 总人口预测 根据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预测,及夏河县人口政策,考虑夏河各乡镇自然条件,人口预测如下 (1)拉卜楞镇、阿木去乎镇、王格尔塘镇由于中心极化,广泛吸纳周边乡镇人口,快速增长。 (2)自然条件较好的农区,如麻当乡、曲奥乡、达麦乡、唐尕昂乡为人口稳定,略有增长。 (3)草场区的西部各镇及东南部高寒区各镇,人口向中心镇、中心城区迁移。 夏河县人口统计 人口预测 乡镇名称 2000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拉卜楞镇 17950 17654 16678 17046 17564 24000 43000 王格尔塘 3832 3669 3657 3660 4500 6000 8000 阿木去乎 6170 11884 12016 12114 14000 15000 20000 达麦 3724 3773 3786 3846 3963 3900 3800 麻当 5736 5720 5701 5680 5852 6103 5500 曲奥 2624 2695 2727 2763 2847 2969 2600 唐尕昂乡 3009 2686 2694 2723 2806 2926 3000 博拉 5681 6096 6072 6508 6706 6700 4500 桑科 6089 6903 7030 7130 7346 6300 5400 甘加 6654 7335 7374 7430 7656 6200 5400 扎油 3489 3570 3536 3598 3707 3400 3100 吉仓 4296 4357 4359 4418 4552 4100 3600 科才 3059 3280 3324 3374 3476 3100 2100 总人口 72313 79622 78954 80290 84975 90697 110000 第七章 产业发展策略与空间布局 7.1自然条件 夏河县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2.6?,极端最高气温28.9?,极端最低气温-26.7?;平均日较差14.9?,最大日较差3 1.8?;年平均降雨量为444.4毫米,集中在六至九月份,其中八月份为最多,占全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一;年蒸发量为1333.5毫米,蒸发量为降雨量的三倍。 河流主要有大夏河、洮河及其主要支流十余条。大夏河在境内总流程为85.3公里,年均径流量3.12亿元立方米,年径流深184.4毫米;洮河干流在境内总流程50公里,年均流量56.6秒/立方米,年径流量17.9亿立方米,年迳流深266.4毫米。 因此,夏河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该限制种植业的发展,退耕换草,退耕还林。 夏河县生态条件脆弱,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生态条件脆弱,一是人类生态条件较差。导致了生态的恶性循环,人口发展与旅游发展要以自然承载力为限控制发展。 7.2自然资源分析 夏河县是甘南州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其中天然草场面积754万亩,林地66万亩,耕地17.02万亩,其余为不可利用土地。 场资源 .1优势分析 全县有可利用草原面积753.8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0.11%。水丰草茂,品种多样,形成了优美的天然牧场。 “康定的汉子,安多的马”,优美的、大面积的天然草场不仅决定了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1劣势分析 夏河县天然草场多为高山草甸(3000米以上),高寒高湿。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源补给区和水土保持的重点保护区,也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因此草场保护要求限制草场载畜量,同时人口适当撤离草场,由游牧向定居转变。 源 夏河县地处高寒阴湿区,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虽是以畜牧为主的牧业县,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种植业产值在农林牧多元经济构成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青稞和油菜是两大优势作物,也是支柱产业,其次是小麦、大豆、洋芋、豌豆、蔬菜,有少量的药材种植。 (1)水热条件较好的耕地的东北部,指大夏河、格河沿岸的曲奥乡、麻当乡、王格尔塘镇、达麦乡、拉卜楞镇、唐尕昂乡六个宜农乡(镇),人均占有耕地少,耕作技术精细。沿河两岸水平台地比较宽阔,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基本能满足各类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是全县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有十分便利的灌溉条件。 (2)水源充足、热量不足的东南部,指博拉河流域博拉、阿木去乎、吉仓、扎油四个半农半牧乡海拨高,气候寒冷、年均气温1.4―2.6?,年降水量623mm,地表水丰富,水源充足、人均占有耕地多,耕作粗放,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制 约因素,鉴于以上特点,在耕作上实行高茬收割增加土壤肥力,减籽增肥,种植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青稞作物,发展目标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 (3)西北部山塬区的牙利吉,甘加二个半农半牧乡的牧业比重大,但农作物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草原植被较好,农业发展及饲草种植粗放,应优化耕作方式,作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补充。 源与藏医、藏药 夏河县历史上曾是森林草木茂密的县份,“凡山岭溪谷,皆系苍茫林海”,沿洮河、大夏河等地,曾有“十八大森林区”之称。据1986年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统计数字,夏河县林业用地面积883530亩,森林覆盖率为12.7%。 茂密的森林栖息着二十多种野生动物有雪豹、苏门羚、藏羚、鹿、毛冠鹿、旱獭、狐、娃娃鱼、天鹅、蓝马鸡、雪鸡,盛产鹿茸、麝香、冬虫夏草、牛黄、雪莲、景天红等高原特有的名贵药材,黄芪、秦艽、大黄、 羌活、甘忪、党参、赤芍、丹参、贝母、防风等中药遍及全县。 依托丰富的藏中药材开发研究发展起来的藏医药以拉卜楞寺藏医学院为基础的藏医、藏药发掘壮大,成为中华医学宝典的魂宝。传统的药理加上现代生物制剂生产的工艺,使得藏医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藏医研究进展良好36种药品被收入《藏药标准》,9种药品被载入《中华药典》。藏药神奇而独特的疗效享誉中外,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拉卜楞寺藏医学院、夏河县藏医院所有的“洁白丸”等一些传统药方,用现代工艺制造的藏药供不应求。 矿产资源 夏河县是全省的丰水地区,水源充足,水能蕴藏量大,水质良好。河流主要有大夏河、洮河及其主要支流十余条。大夏河在境内总流程为85.3公里,年均 径流量3.12亿立方米,年径流深184.4毫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2.21万千瓦。洮河干流在境内总流程50公里,年均流量56.6秒/立方米,年径流量17.9亿立方米,年迳流深266.4毫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2.01万千瓦。到2008年已开发大夏河流域十座水电站,总设计容量11万千瓦,已开工建设的有晓河电站、阿一山电站、前光滩电站,完成甫黄电站二级、和平桥、王格尔塘3座水电站的招商引资工作。建设了太阳能光伏电站,为开发利用绿色环保能源打下了基础。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高原性气候特征,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初步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锌、锡、锰、钴、锑、钒及砷、硫、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泥灰等矿产资源,全县有矿地带多余35处,多属小型伴生矿床,地表露天多,埋藏浅、品位高,蕴藏量分散等特点。 水电资源的配合,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态旅游资源 夏河县为藏传佛教区,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形成了拉卜楞寺为主体的藏传佛教旅游区。 古老厚重的藏传佛教,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是夏河县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三大特色。夏河县是甘肃省旅游热点地区之一。拉卜楞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作为甘、青、川三省藏族群众宗教信仰的中心,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明珠,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信徒和中外游客。位于县城东北的甘加古八角城是国内现存古城中罕见的“ 十 ”字形城堡,境内还在斯柔古城,麻当古城,桑科古城,土门关明代边墙遗址等名胜古迹,更有横卧四余里的白石崖绝壁,曲径通幽的白石崖岩洞,神灵奇幻的达里加翠湖、藏文史书誉称“碧玉曼遮湖”的达尔宗圣湖,景色如画的甘加草和桑科草原,泉水潺潺, 鸟鸣翠韵,森林茂密怪石林立的曲奥森林峡谷、熊猫沟、宗教古刹德尔隆寺,觉姆寺等五大景区三十六大景点,浓郁灿烂的文化遗产,清新奇特的自然风光,显示了旅游资源无穷的魅力。 7.3产业发展现状 展 全县有可利用草原面积753.87万亩。占总草原面积的80.11%。牧草种类共72科290属628种,可食牧草达574种,占牧草种类的91.4%;2008年农牧民人口为6.47万人,占总人口的81.58%。存栏各类牲畜91.2万头(只匹),年牲畜总增率为31.64%,出栏率为34.29%,商品率为341.46%;肉类年产量达7148吨,牛奶产量12392吨,羊毛产量537吨;有高原之舟之称的青藏耗牛,还有甘加羊、蕨麻猪、中华藏獒等优良家畜;2008年实现牧业增加值16325万元,占大农牧业的77.28%,是甘肃省重点牧业县之一;出产的毛、皮、肉、骨、血、乳等畜产品大部作为原生商品出售。 发展 旅游业从1980年拉卜楞寺对外开放,1985年国务院批准夏河县为对外开放县起步以来。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旅游品牌,旅游业迅猛发展,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得以较快改善和发展。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7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78.78%,年均增长10.17%。旅游接待的宾馆饭店、度假村68家,其中:一星级宾馆3家,二星级宾馆5家,三星级宾馆2家;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度假村2家,森林旅游点5家,湖泊旅游点1家,草原旅游点14家,园林旅游点5家;餐厅、饭店90家;藏家乐接待点10家,民俗接待点8家;国家 AAAA级旅游风景区1处,AA级旅游风景区和待评AA级旅游风景区各1处;拥有床位4261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696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服务要素日益完善。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发展了相关产业,推动了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壮大,2008年旅游业收入3818万元,比2000年增长228.67%,年均增长21.67%。 展现状 夏河县水泥厂、石灰厂等建材企业位于王格尔塘镇、麻当镇。 7.4产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 展战略 通过分析,牧业与旅游业是夏河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对粗放农业发展应加以限制,因此,夏河县产业发展的总战略是: 立足牧业,优化农业和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立足牧业,是指牧业是夏河县的基础产业,必须做好牧业的生产,同时,牧业要考虑综合效益,既要注重牧业的直接产出,也要注意牧马、草原景观的恢复建设,作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优化农业和工业,是指农业、工业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生产成本的限制,与牧业与旅游业发展有一定的冲突,应限制粗放式发展,集中选址综合效益好的项目进行建设。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指旅游业是夏河融入对外经济体系的重要渠道,是夏河分享我国改革开发与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对彰显夏河的品牌,增强民族团结与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空间布局 牧业是基础产业,全县鼓励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服务,鼓励进行畜牧产品的 加工或深加工。在甘加、桑科等旅游发展地区,应加以限制,保护草场,为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在拉卜楞镇与阿木去乎镇发展畜牧产品的深加工。 展布局 优化农业就是减少粗放式农业发展,推广节水、增温等科技手段。农业主要布局在夏河县东北部的王格尔塘、麻当、曲奥、达麦等乡镇。 对牙利吉与甘加的农业发展要加以科技引导,限制盲目垦荒,避免草场退化。 发展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发展为保护草场提供经济保证。大力发展宗教旅游与度假旅游,优化观光旅游。 打造两个一级旅游服务中心:拉卜楞镇和阿木去乎镇 打造两个二级旅游服务中心:甘加与桑科 7.5区域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战略 通设施规划情况 夏河县规划兰成高速公路及兰成铁路从东部过境:从东北曲奥乡入境,经曲奥、麻当、王格尔塘、唐尕昂、阿木去乎,出境至碌曲县。 机场高速从中西部呈弧形与兰成高速在阿木去乎镇、王格尔塘镇交汇。中间经达麦、拉卜楞镇、桑科。 夏河县域内规划有两条铁路:一条是兰成铁路,与兰成高速平行; 一条是合西铁路。由合作市起,经王格尔塘、达麦、拉卜楞东段北折至甘加入青海。 路及机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机场定位:具有有关资料显示,夏河机场是甘南地区的空中对外联系枢纽, 是中等规模支线机场。 因此,夏河机场与高速公路、铁路一期将形成甘南的对外联系枢纽之一。 阿木去乎至拉卜楞约72公里,至合作56公里,至碌曲更近 因此,机场与高速公路明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货邮的发展。 业发展空间布局 阿木去乎镇:甘南地区的旅游服务中心之一,以阿木去乎镇(夏河机场)为中心打造两小时旅游圈,发展酒店、餐饮、娱乐、购物等。同时发展货邮有关物流等机场服务业。 拉卜楞镇:安多地区藏传佛教的旅游目的地,夏河县旅游服务中心、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 王格尔塘镇:夏河东北部的中心镇,发展农牧产品加工、物流等,同时发展中低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 其他各镇职能相对不变。 甘加、桑科发展旅游业,麻当、曲奥等为一般镇。 第八章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国家处理城乡关系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通盘考虑,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 8.1城乡统筹发展内涵 城乡统筹发展应充分发挥城镇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乡村确保农业的现代化,为城镇的发展提供资源和市场;城乡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交流和组合;城乡在空间上互为环境,生态协调,形成一种城镇和乡村稳定持久的结合,使城乡系统的整体功能日益提高。 城乡统筹发展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城市发挥中间纽带作用,使产业在城乡之间广泛联合,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繁荣;二是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城乡间建立有机联系的城乡居民点体系,构筑完善一体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在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各具特点,相互融合;三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减小城乡差别,乡村居民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受教育程度、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居住水平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同,努力提高乡村居民文化水平,使整个社会成员都充分享受现代精神文明。 8.2城乡统筹意义 (1)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农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稀缺是基本国情,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所造成的资源稀缺性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所形成的体制性矛盾,是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耕地对农民所承担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要远远大于它的生产经营 功能在耕地福利化作用下,公平原则高于效率。要实现以效率为目标的规模经营,必须要以农民在非农产业上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收益为前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国家统计局公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1.81,扩大到90年代中期的2.51,到目前的3.2:1。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现实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业与工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供应方面,而且表现在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上。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直接关系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快慢。增加科培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化建设网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吸纳富裕农村劳动力,拓宽就业空间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提高乡镇企业综合效益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村消费需求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点 对于本次夏河县域总体规划,城乡统筹发展将作为重要的规划理念与发展目标,并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加快城镇化发展,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中心镇,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二是完善城乡居民点体系,加快中心村及农村新社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九章 县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9.1现状城镇体系特征 级规模 夏河全县除中心城市外共有12个乡镇,因地处西部边远地区,城镇人口普遍较低,除县城所在地拉卜楞镇非农人口超过1万,其余乡镇均不足500人,全县范围而言城镇化发展水平仍较低,但中心城市首位度较高。根据现状城镇人口分布情况,将县域各镇分为两个等级规模:城镇人口1万以上的为一级城镇,城镇人口小于1万的为二级城镇,县域现状城镇等级规模分布如下表所示。 现状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 等级 城镇人口规模(万人) 数量(个) 城镇名称 一级城镇 1万人 1 中心城区(拉卜楞镇) 二级城镇 1万人 12 其余乡镇 间结构 目前初步形成以国道213和省道312为带状轴线的“T”字型城镇集中发展带,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包括现有的三个建制镇依附该轴线发展,个别乡镇如甘加、榨油、吉仓则成点状散布周边,通过县道加强与城镇发展轴线之间联系。 南北向轴线即213国道沿线城镇分布相对较密集,且临近合作市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东西向轴线即312省道则主要依托县城形成极核。各乡镇之间联系道路未成网络,城镇空间结构较为松散,经济联系不够紧密。 能特征 城镇职能通常有产业经济职能、社会职能、交通职能等,在一些非特定职能的城镇中,产业经济职能往往是城镇的主导职能。根据城镇四种职能类型:综合型、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的划分,从目前夏河县域各镇产业发展分析,农业 型城镇主要分布在龙南、龙北地区,工业型城镇主要分布在龙中地区,第三产业则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现状各城镇职能如下表所示。 现状城镇职能一览表 城镇名称 城镇职能 中心城市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宗教旅游型 阿木去乎 商贸型 王格尔塘 商贸型 达麦 农贸型 麻当 工贸型 曲奥 农贸型 唐尕昂0. 农贸型 博拉 农贸型 桑科 旅游型 甘加 旅游型 扎油 农贸型 吉仓 农贸型 科才 农贸型 9.2县域等级规模与职能结构 培育与选择 .1中心镇内涵与设置条件 中心镇是指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中心镇是小城镇发展的代表,是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小城镇。在职能上,中心镇起着辅助县城与县内各个区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县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活动组织功能在自身所处地域的延递。应根据区域位置、人口规模、交通通信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及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来确定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二三产业比重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本县(市、区)的平均水平,或在产业、资源、旅游和历史文化内涵方面有一定优势和特色对周围地区有辐射能力,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市场(尤其是服务覆盖区域超出本镇范围的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建设较好,服务设施及功能比较齐全 城镇数量(个) 城镇人口 人 规模比例(%) 城镇名称及城镇人口(人) 一级 1万人以上 1 40000 93.02 拉卜楞镇(40000) 二级( 610-3000人) 12 26000 6.98 阿木去乎(8000)、王格尔塘 (4000)甘加(2600)、桑科(2600)、麻当(1100) 博拉(1100)、 桑科(2600)、吉仓(1100)、达麦(1100)、曲奥(1100)、唐尕昂(1100)、扎油(1100)、科才(1100) 合计 13 66000 100 根据上述等级结构,各城镇及乡集镇人口规模配置如下表所示。 县域各乡镇人口规模配置表 片区 规划乡镇 规划总人口(万人) 规划城镇人口(万人) 2020年 2030年 2020年 2030年 西部片区 中心城市 24000 43000 30000 40000 桑科镇 6300 5400 1400 2600 达麦乡 3900 3800 600 1100 甘加乡 6200 5400 1400 2600 科才乡 3100 2100 800 1100 东北片区 王格尔塘镇 6000 8000 2400 4000 麻当镇 麻当镇 6103 5500 800 1100 曲奥乡 2969 2600 800 1100 唐尕昂乡 2926 3000 800 1100 东南片区 阿木去乎镇 15000 20000 3600 8000 扎油乡 3400 3100 800 1100 博拉乡 6700 4500 800 1100 吉仓乡 4100 3600 800 1100 合计 , 90697 110000 45000 66000 注:规划县域总城镇人口是通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推算而得;城镇人口的预测对象不包括乡集镇。 镇职能结构 规划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宗旨,结合域城镇发展的现状水平、特征,根据未来区域、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可能的变化,以合理组织、分配域范围内各种、各类 生产要素,从而促进和带动域共同繁荣为目标 2 桑科 重要旅游基地 畜牧业生产基地 旅游型 麻当 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 产品交易流通中心 工贸型 9.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按照“资源共享、生态优先、城乡兼顾、择优集中”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构筑“一心两次两轴三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即夏河县中心城市,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4.3万人。 中心城市是夏河县的核心增长极,在未来的发展中,县域内要以中心城市为人口集聚中心和经济发展重心,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形成辐射全县域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体育以及交通等综合服务中心。 即阿木去乎和王格尔塘两个县域次中心。 阿木去乎是县域东南部的次中心,成为县域除中心城区外的主要城镇化发展区。王格尔塘镇是县域东北部的次中心,成为县域次级经济发展中心,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夏河县域内有一横一纵两条对外交通廊道,纵向为兰成高速公路、213国道, 横向为312省道,作为夏河县内最主要的城镇和经济发展轴带,串连起了重要乡镇,加强了城乡居民点体系的整体性。廊道在县域成“T”字交叉,沟通夏河县与东西南北各方向的县市,是夏河县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城镇、人口、产业、资源等沿廊道分布,使廊道地区成为人口、资源、资本的高密集地区,成为县域内的重要发展轴。 两轴的概念是复合的,在空间形态上是一横一纵两个方向形成的“T”字型轴带,贯穿东西、连接南北;在功能或要素上,首先是由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组成的交通廊道,其次是因由这些交通线联系起来而形成的城镇(乡)发展轴带。县域内的其它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在选线时也应尽量在这两条轴带内,以实现空间共享,集约利用。 将全县划分为三大片区,分别是: 西部经济片区: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包括甘加、达麦、桑科、科才,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资源平台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也是夏河县域人口增长最快的核心地区。主要发展旅游、畜牧加工等产业,着重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 东北经济片区:以王格尔塘镇和麻当镇为中心,包括曲奥、唐尕昂乡,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二梯度地区。该区均位于213国道沿线,交通便利,有一定工业产业基础,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成通车,本片区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主要发展水泥建材、农牧产品加工与贸易、物流仓储、生态养殖等。 东南经济片区:以阿木去乎镇为中心,包括扎油、博拉、吉仓,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区内道路系统化欠缺,对外联系功能不便,乡镇社会 和经济实力偏低,发展受到制约,未来主要依托夏河机场以及与之配套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通过完善自身产业体系,不断加强产业附加值,加强对外合作与经贸往来。主要发展藏中药、野生经济作物、矿产采掘等。 9.4重点城镇建设 乎 .1发展定位 县东南部经济片区中心,内设牙利吉街道办事处,属于农牧并举地区,是以发展小型商贸物流、野生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2建设重点 (1)城镇建设 规划城镇人口3000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规划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和牙利吉集镇所在地,形成“一主一次”两大功能组团,依托原有设施,按照城镇建设标准对区内设施进行完善和增加。建设镇区成为片区级的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农牧产品交易、集散平台。 未来城镇将通过213国道以及规划的机场连线高等级公路构建交通骨架,加强与周边乡镇联系,并通过兰成高速公路互通口,强化与其他地区经贸往来。 (2)产业发展 依托未来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及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交易中心;依托夏河畜牧产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区内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生产,逐步发展以镇区为产品加工和流通中心,以周边一般乡镇为生产基地的生产链。 塘 .1发展定位 县东北部经济区中心城镇,是中心城区通往合作的交通咽喉,自古便是商旅云集之地,是以发展建材和包装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集市贸易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2建设重点 .2.1城镇建设 规划城镇人口2000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依托原有设施,按照城镇建设标准对区内设施进行完善和增加。建设镇区成为片区级的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周边乡镇。 未来继续强化213国道和312省道交汇的交通区位优势,结合兰成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全县物资集散和交易平台,加强与青海、四川等省份的商贸往来。 .2.2产业发展 重点依托夏河畜牧产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区内特色农牧产品种植和生产。发展以王格尔塘为服务中心,以周边乡镇为生产基地的生产链。主要以羊毛加工、矿产采掘、木材加工、交通运输为主。 9.5城乡建设标准 区建设规模与标准 (1)中心城区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控制; (2)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执行相应的国家规范。 建设规模与标准 (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通过 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控制;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与标准应按小城市的标准执行,能够服务本镇及周边乡镇; (3)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标准应按小城市的要求执行。 建设规模与标准 (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控制;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与标准能够服务整个镇域; (3)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的标准应能满足本镇基本生产、生活要求。 设规模与标准 (1)通过乡村撤并、提高乡村地区建设密度,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应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 (2)村庄布局应遵循集中紧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新旧村庄有机衔接和保持重庆地域风貌特色的原则,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m2建筑面积计算。 9.6社会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各片区根据重点镇和一般镇的配置标准,进行社会服务设施配置,以满足片区人民的生活需要。重点考虑和完善重点镇的设施配置,集中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配置科技服务、文化活动、医疗保健、中小学教育等社会服务设施,并对周边乡镇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 配置文化站、卫生院、小学、防疫站等基本社会服务设施,服务于本镇居民 日常生活需要。 第十章 新农村建设规划 10.1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夏河县南北长约115公里,东西宽约114公里,幅员面积6273.9平方公里。依据乡镇行政区划相关资料,全县现辖3个镇,10个乡,1个街道办,65个行政村,436个组。 据2008年统计数据,全县农村人口65708人,约占81.1%,其中牧业人口65798人,农村居民点用地为5.59平方公里,人均村庄建设用地约为85平方米/人。农村现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居民点规模与分布特征――人口规模小、村落数量多。 目前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点都是自然形成的聚落(自然村),特征主要体现为人口规模小、村落数量多,全县共有村民委员会65个, 村民小组436个。 (2)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配套设施差、用地不集约。 农业生产用地规模小而分散的现状非常明显,乡村几乎无产业用地,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明显不足。 (3)“三农问题”―― 农村的社会经济的积弱结构和循环 要解决 “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农业、农民的积弱结构是关键。因此,必须提倡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村人口的产业转移和空间的转移。加快农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加强村镇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10.2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策略和原则 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遵循 “居住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工业向城镇工业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农业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布局和建设全县新农村。 略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居民点改造相结合,乡镇合并与迁村并点统筹推进,构筑新型城乡聚居体系;以集约利用土地为目标进行农村居民点改造和土地利用整理,鼓励土地流转,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收益来反哺“三农”;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经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则 村庄建设要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可持续发展与操作性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新农村规划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与地方性的特征,要求规划实践针对具体情况展开具体分析。同时,规划的编制要遵照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增强时序的操作性原则。 (2)城乡协同原则 新农村的建设,要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以优势互补、加强联系、共同受益为原则,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为目标,进行城乡功能与空间整合,最终实现城乡空间互相融合,城乡经济共同 繁荣,城乡社会协同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共同提高。 (3)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保证农牧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尊重农民意愿,严格民主程序,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寻找县、镇、村、农牧民之间的平衡点,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4)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的原则 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纳入统一的规划管理,加强和完善夏河农村地区的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农村文化体育、科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城乡聚落和空间布局。 10.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民点改造目标 建设目标:将村庄建设为相对稳定和独立的社区。 建设重点:重点实施“小五化”工程,即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和建筑美化工程。具体内容包括: (1)整理村庄道路:沟通村庄对外联系通道,硬化村内主要道路,沿路设置路灯、垃圾桶等设施; (2)整治公共卫生:整理废旧坑、塘和露天粪坑,集中建设牲畜养殖区,新建公共厕所,完善垃圾收集点和污水排放沟渠,保持村容整洁; (3)完善配套设施:完善幼托、医疗门诊、村民健身场所、农村基层组织办公场所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供水、供电、通讯、公共消防通道等市政设施; (4)整理建筑与环境空间:清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自搭建用房,进行交 通干道沿线村街景立面改造;完善村庄绿化系统,增加小公园、广场等开敞用地,局部设置标志物,美化居住环境。 在“小五化”基础上增加配备“一社一站一室一亮点”:“一社”指村级综合服务社,“一站”指医疗卫生站,“一室”指文体活动室,“一亮点”指有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绿化公园或有一处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型社区建设规划 .1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策略 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目标是将居民点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基本配套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质,相对稳定和独立的社区,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同时,要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避免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建设模式。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凡是能用的和经改造后能用的都不要盲目拆除,避免大拆大建。位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特殊控制区内的行政村,原则上进行撤并。按照聚居地域差异,将农村社区分为城镇型和乡村型两类。 .2集中至城镇的农村居民安置区建设 城镇居住社区主要容纳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以及在城镇周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居住。 (1)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的安置农民集中住区,应以村为单元或若干村分组团共同规划成片社区,县城人口规模不低于1000人,中心镇不低于500人,每个社区下可按社为单位设置相当于居住组团的居民点。服务设施参照城市居住小区设置;安置居民的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不超过7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 (2)一般建制镇的安置农民集中住区,应整体规划镇区的居住社区,每个社区人口规模不得低于300人,服务设施参照城市居住小区设置;安置居民的的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不超过7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 建设模式采用政府主导与市场结合的方式,以统管自建为主,逐渐推行统建分购、统管代建等新模式。 .3乡村型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或者迁村并点进行居民点整治,使一般村落向交通便利的村落集中,经济落后的村落向经济发达的村落集中,小规模村落向大规模村落集中,建设主要聚居农业人口的农村新型社区。 (1)农村新型社区的选点原则:依托集镇和条件相对优越地区;依托大市政和道路交通;选择基础较好的自然村或300户以上的大村拓展建设;另建位置合理的新农村新型社区。 (2)新型社区社区建设用地标准: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不超过150平方米。 .4建设指标标准 (1)新型社区规划人均指标 农村新型社区人均指标表 平坝地区 深丘地区 内容: 控制要求 控制要求 居住建筑用地比例 20-30% 20-30% 集体生产用地比例 10% 10% 公建用地比例 ? 10% ? 10% 道路用地比例 9-12% 9-12% 绿化用地比例 ?35% ?35% 其中:公共绿地 5% 5% 村民院落 ? 30% ? 30% 平均居住建筑容积率 0.7 0.5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60平方米 平方米 30平方米 平方米 50平方米 平方米 90 平方米 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人均指标表 平原地区 山区 内容: 控制要求 控制要求 居住建筑用地比例 25-35% 25-35% 集体生产用地比例 10% 10% 公建用地比例 5-8% 5-8% 道路用地比例 9-12% 9-12% 绿化用地比例 ?35% ?35% 其中:公共绿地 5% 5% 村民院落 ? 30% ? 30% 平均居住建筑容积率 0.6 0.4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60平方米 平方米 30平方米 平方米 60平方米 平方米 100平方米 10.4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准 (1)集镇建设标准 集镇主要为现状和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乡政府所在地,集镇不安排或少安排工业用地,现有工业用地须集中迁至城镇工业功能区内。集镇主要职能是为乡域内的村庄及附近村庄提供相对齐备的生活服务。在公共设施配置上,集镇应设置居(村)委会、小学、幼儿园、文化站、卫生所、百货商店、餐饮点及理发店等服务设施。 (2)中心村建设标准 中心村不再安排工业用地,现有工业用地须集中迁至城镇工业功能区内。中心村主要承担村民聚居功能,并为村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中心村参照城市居住组团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夏河实际情况,应设置村委会、小学、幼儿园、文化站、卫生所、便民商店等服务设施;应建有3.5米以上宽的主要道路、公交 停靠站、二类以上标准的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等基础设施。 (3)基层村建设标准 基层村为规划期内保留的,除中心村外的村庄。基层村配套简单的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基层村严格限制发展工业用地。 (4)不保留村庄处置要求 对于不再保留的村庄,应实施整体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安置用房应按新农村住宅区建设,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基础设施共享率。原有村庄退建还牧或改作他用。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民,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到镇区或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房或购房。在置换和集中过程中,划拨土地建房严格按“一户一宅”控制管理,农户原有宅基地必须全部退回,交政府或农村集体组织统一复垦或改作他用。 路建设 夏河县新农村道路建设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形成交通运输便捷、畅通、安全的良好局面和有机衔接的公路交通体系,实现行政村公路实现“通达”,“中心村村公路实现通畅”的目标,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提高、村镇环境改善等创造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应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其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村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规划技术指标 村镇道路级别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30 20 ― 道路红线宽度 m 24―32 16―24 10―14 ― 车行道宽度 m 14―20 10―14 6―7 3.5 每侧人行道宽度 m 4―6 3―5 0―2 0 道路间距 m ?500 250―500 120―300 60―150 务设施配置 农村居住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基本按照城市居住小区或组团的标准设置。 村庄公共设施规划配置表 序号 项 目 乡集镇 中心村 基层村 1 居委会、村委会 ? ? ? 2 初级中学 ? , , 3 小学 ? ? ? 4 幼儿园、托儿所 ? ? ? 5 文化站 室 、青少年之家 ? ? ? 6 影剧院 , , , 7 灯光球场 ? ? , 8 体育场 ? , , 9 科技站 ? ? , 10 卫生院 所、室 ? ? ? 11 防疫、保健站 ? ? , 12 计划生育指导站 ? ? , 13 百货店 ? ? ? 14 食品店 ? ? , 15 生产资料、建材、日杂店 ? ? , 16 粮店 ? ? , 17 煤店 ? ? , 18 药店 ? ? , 19 书店 ? ? , 20 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 ? ? , 21 饭店、饮食店、小吃店 ? ? ? 22 旅馆、招待所 ? , , 23 理发、浴室、洗染店 ? ? ? 24 照相馆 ? , , 25 综合修理、加工、收购店 ? ? ? 26 粮油、土特产市场 ? -- , 27 蔬菜、副食市场 ? ? , 28 百货市场 ? , , 29 燃料、建材、生产资料市场 ? , , 30 畜禽、水产市场 ? ? , 注:表中?――应设的项目;?――可设的项目。 10.5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水设施 夏河县大部分的村庄饮用水是靠村民自行解决,自来水受益村较少。饮用水 的供应量不足,水质不能保证,取水不便等供水问题是夏河县新农村建设重要的制约因素,也是城市与农村生活质量差异的表现。 .1 饮用水 根据水利部和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夏河实际,对农村饮用水要求如下: (1)水源: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源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原水水质符合要求,优先选用地下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安全经济,具备施工条件;选择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时,不得超量开采;选择地表水作为给水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2)在距离城市很近的村庄,可由城市管网向农村供水。 (3)大、中型中心村以及大型基层村(人口在300人以上)的村庄若地形情况允许应实行集中供水模式,修建集中供水站进行净水处理与输送。集中式供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的要求;受水源、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农村实施 准则》的要求。 (4)小型中心村以及中、小型基层村(人口在300人以下)的村庄可实行分散供水模式。建设分散式供水或引泉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供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农村实施 准则》的要求。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时,应作好典型示范,对用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分散式供水工程管理,应加强卫生防护和生活饮用水消毒。有条件的用户,消毒可采用电灭菌器、家用臭氧发生器等消毒设备,或采用氯消毒片、漂白粉、漂粉精等消毒剂。 .2 农业生产用水 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采用节水灌溉方法。对旱作农田可采用点灌、注水灌、坐水种、膜上穴灌、地膜沟灌、滴灌、微喷灌、小型移动式喷灌等,不得使用漫灌方法。 在农业水源方面应加大对利用集蓄雨水的力度,建设雨水集流工程。 水设施 .1农村排水现状 现状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很少,环保设施的投入几乎为零。村落内部的人居环境污染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盲区。农村的生活污水就地排放随雨水径流进入自然水系。雨水冲刷农业面源带来的化肥、农药和村镇生活染水是市域水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2 排水设施规划建设指导 分散处理:根据夏河农村的实际情况,村镇生活污水污染控制可选择厌氧处理、自然生态处理等简单、分散处理方式和系统,特别是应继续普及分散到户的沼气池处理方式,沼气池的出水可用于农林灌溉。 集中处理:在城镇供水水源保护区,污水的控制可以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建设集中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施严格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中心村可集中收集污水进行处理,出水可用于农林灌溉。 .3 农村污水处理区分处置原则 尽可能地源头分离、循环利用、全过程控制; 以分散处理为主,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尽量采用可持续、生态型的处理系统; 综合考虑面源污染控制,并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 雨水采用分散源头削减和净化,雨、污水处理要与小城镇水生态建设相结合。 力工程设施建设标准 (1)按一、二类住宅负荷标准取1.5,2kw,电度表规格5 20 A。 (2)接地型式采用TT、TN―C―S或TN―S,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3)用户配电箱内空调插座回路、普通插座回路、照明回路应分开。 建设通讯标准 (1)有线电视系统的线路应预埋到住宅套内,并应满足有线电视网的要求,每套设1,2个终端插座。 (2)电话通讯线路应预埋管线到住宅套内。每套住宅设一个是话终端出线口。 第十一章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1.1 县域交通现状 夏河县境内目前无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水运,对外交通均通过各级公路。 夏河县的公路以213国道和312省道“一横一纵”为体系骨架,串联起各乡镇,另有多条县道穿插其间,共同构成县域现有的对内对外公路网络。主要公路如下: 国道:G213公路(兰郎公路)由临夏进入夏河境内,从县域东部区域穿越,往南通往四川省,为二级公路,油性路面,通行能力有所欠缺。 省道:S312(王格尔塘―桑科)东接兰郎公路,往西经县城、桑科抵达达久滩,是夏河县现状旅游服务的主要通道,其中王格尔塘―桑科是二级公路,桑科―阿木去乎为三级公路,道路宽约8.5米。 县道:X408(桑科―阿木去乎)、X402(博拉―碌曲)、X403(甘同桥―浪格塘)、X409(麦西―麻布索纳)、X426(达久滩―红科),路面宽度均为7米左右。 至2009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798.97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01公里,省道103.52公里,县道154.12公里,乡道93.43公里、村道51条,共计346.90公里。 现状建成1个道路运输信息站(中心)、11个乡级汽车站,行政村汽车停靠点17个。目前,全县有公用型汽车客运站1个,主要运营通乡村的短途客运和省内主要城市的长途客运,并有青海、四川等跨省过境线路班车;现有营运线路17条,其中跨省的4条,全年完成全社会公路客运量25.2万人次。 夏河县现状主要公路情况统计表 编号 起止点 公路性质 等级 境内里程 KM 道路宽度 m 备 注 G213 兰郎公路 兰州―郎木寺 国道 二级油路 101 9 S312 王格尔塘―桑科 省道 二级油路 47.2 9 桑科-达久滩 省道 三级油路 56.32 8.5 X408 桑科-阿木去乎 县道 四级砂路 48 7 X402 博拉-碌曲 县道 四级砂路 21.18 7 X403 甘同桥-浪格塘 县道 四级油路 38 7 X409 麦西-麻布索纳 县道 四级油路 12.27 7 X426 达久滩-红科 县道 四级油路 34.68 7 Y572 河口--科才 乡道 等外 33 5 Y578 黑力宁巴至牙利吉 乡道 农一级 27.1 5 Y608 多哇至桑科 乡道 等外 9.35 5 Y575 合作至扎油 乡道 四级油路 23.98 5.5 11.2 对外交通特点和主要问题 (1)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 夏河县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是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没有水运、航运及铁路运输,唯有公路实现全县交通运输,尚未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网络不完善,很难在一定时期内改变夏河经济社会落后面貌。 (2)公路网密度偏低,服务水平不高 根据统计,夏河目前公路网密度为12.43Km/100平方公里,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表现出通车里程少,通达性不足。目前全县尚有24个行政村不通公路,群众行路难、乘车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3)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高 目前,
本文档为【甘肃省夏河县城市总体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0KB
软件:Word
页数:6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29
浏览量: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