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草药的传说

中草药的传说

举报
开通vip

中草药的传说中草药的传说 ;id=16421105&sty=1&tpg=1&ppg=2 &age=0#16421105 当归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出处】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 【传说】 古时候,有个青年名叫王福,勤劳善良,靠采药与母亲相依为生。离他家几百里 外有座高山,据说山上长有很多神奇的药草,由于山高路险,加上毒蛇猛兽横行, 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去了也是无回。王福很想去探个究竟。他想自己身强力壮, 应该无所畏惧。 当他征求母亲意见时,其母想挽留儿子,不便直说,就建议他 娶了亲,成了家再走。王福遵...

中草药的传说
中草药的传说 ;id=16421105&sty=1&tpg=1&ppg=2 &age=0#16421105 当归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出处】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 【传说】 古时候,有个青年名叫王福,勤劳善良,靠采药与母亲相依为生。离他家几百里 外有座高山,据说山上长有很多神奇的药草,由于山高路险,加上毒蛇猛兽横行, 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去了也是无回。王福很想去探个究竟。他想自己身强力壮, 应该无所畏惧。 当他征求母亲意见时,其母想挽留儿子,不便直说,就建议他 娶了亲,成了家再走。王福遵照母亲意思,择期成家。成家后,仍念念不忘进山 之事。最后终于有一天,他对泣不成声依依不舍的妻子说:“我若三年不归,你 可另嫁他人。”次日,毅然出门上山去了。 母亲日盼夜望,转眼三年过去了,仍不见儿子回来,估计必死无疑。王母通情达理,遵照儿子的托咐,劝媳妇改嫁。 谁知媳妇改嫁不到半月,王福竟满载名贵药材而归。他见妻子改嫁,后悔不已。 见面时,他指着药材说:“原来打算卖掉药材,给你置衣物首饰。如今你既已改 嫁,就把这些药材送给你吧。”两人抱头痛哭。新妇悲痛感伤,忧郁成疾,月事 不调,骨瘦如柴。她拿起王福带回的药材,生啖活吞,企望中毒,了却此生。谁 知吃了以后,她反而月经通调,日益康复。 后人便取唐诗中“正当归时又不归”中的“当归”两字,做了此药名称。 车前草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野草。我国从南到北的山间田野、路旁河边,随处可见 它的踪迹。 车前草又称牛遗、牛舌草、牛甜菜、牛耳朵棵、钱串草等。它全身是宝,种子入 药叫“车前子”,全株入药则称“车前草”。 出自《神农本草经》。 车前草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尧舜禹时期,江西由于雨水过多,使得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逐年 发生水灾,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无家可归。 舜帝知情后,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赣江,工程 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工 人们发昏发烧,小便短赤,病倒的人不可胜数,大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 舜帝知道后,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仍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将军在帐蓬前 来回踱步,如坐针毡。 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荒草要见伯益将军和禹,老大爷说:“我是喂马的马 夫,我观察到马群中有些马匹撒尿明澈明亮,饮食非常好。而有些马匹却不吃不 喝,撒尿短赤而少。原来那些饮食很不错的马常常吃长在马车前面的这种草。我 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病马全好了。我又试着用这种草 熬成水给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 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手下都去扯这种草来治病,结果患病的士兵喝 了这种草熬成的水后,不到两天就痊愈了。 因为马匹是在马车前面吃的这种草,所以就将这种草药命名为“车前草”。有了 很久的典故。 乌药,又名天台乌、白叶柴、矮樟,是樟科常绿灌木植物。 乌药入药首载于《开宝本草》,关于它的药用,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 家乡上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 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 女,一着红衣一穿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 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 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名红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来请你们前去做 客。” 刘、阮二人随俩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 看守仙药——乌药。他们彼此间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一 天,刘对阮说:“我俩入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 见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专来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 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两位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刘、阮二人回到家乡,村里已景物全非,全村父老均不相识。后找到一位百岁老 人,他说在儿时听祖辈说过村里有两位祖公上天台山采药,后来音讯全无。刘、 阮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间已七世。他们将乌药种到园中,一 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众乡亲治病,疗效非凡。三个月后,刘、 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已是岸壁生苔、雾锁洞口,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 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由此,天台乌药美名大振,享誉海 内外。 薏苡 【来源】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健脾、 补肺、清热、利湿等功用。 【出处】在《神农本草》中即有记载。 【传说】传说与一个叫“薏苡明珠”的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 蒙冤的意思。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瘴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马援 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药种。谁知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 来的几车薏苡,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 它说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 白头翁 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等,分布在我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白头翁的特征在《开宝本草》中有记载:“今验此草丛生,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近根者有白茸。” 传说 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对那位白 发老翁的感激之情。 相思子(红豆) 【来源】豆科缠绕藤本植物相思子的种子。 【出处】伤寒论??? 【传说】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 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 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 “红豆”,又叫“相思子”。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根据故事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诗。 现代药理研究,相思子含相思子毒蛋白、相思子碱等。动物试验表明,相思子毒 蛋白做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完全抑制作用;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及吉 田腹水肝癌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癌细胞的DNA的生物合成有 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相思子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 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味辛苦、性平、有小毒的相思子 一般不内服,必要时须控制其用量。相思子应与味甘酸、性平、无毒的赤小豆鉴 别,赤小豆利水消肿退黄,滋肝补肾,千万不可以有毒的红豆误做赤小豆过量服 用,将导致不良后果。 黄精 【来源】黄精,又名老虎姜、鸡头参。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 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根据原植物和药材性状的差 异,黄精可分为姜形黄精、鸡头黄精和大黄精三种 【传说】 葛玄与黄精的传说 相传天台华顶山上有个云雾仙洞。每隔3000年西王母才命仙女打开洞门一次,放出瑶池仙水,以灌溉洞口四周的黄精,待成熟后,全部供仙人们食用,以求青 春常驻。有一年,天台山下发生大旱,庄稼枯死,百姓缺吃少喝又得了一种怪病。 村里最漂亮的秀姑,新婚三个月,也染上了这种病,生命奄奄一息。秀姑的丈夫 黄经看见自己的妻子病成这样,著急万分,又一筹莫展。正在此时,一位白胡子 老道,肩背葫芦,手拄拐杖,路经他家门口。黄经邀请老道到秀姑床前为她诊治。 老道诊脉后说:“姑娘肺热胸闷,已成慢痨。据贫道所知,村内不少人得这种病。 若要治好此病,需连服黄精3个月,但这种仙草长在天台山云雾仙洞,须得翻过 九座高山,趟过九条深涧,攀登千丈岩壁,你能行吗?”小伙子说:“为了全村 人和秀姑,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找到云雾仙洞和仙草。”老道为黄经的精 神所感动,就把手中的拐杖送给他,并说:“你带上它,就会找到云雾仙洞,再 用拐杖轻轻一敲,洞门就会打开。”黄经接过拐杖,感激不已,说道:“请老神 仙留下高姓大名!”老道哈哈一笑,“我叫葛玄。”说完,就不见了。 黄经经 历了千辛万苦,找到了云雾仙洞。这时,拐杖头的金光射向一块巨门似的岩石上。 黄经用仙杖在岩石上轻轻一敲,石门慢慢打开了。根据葛仙翁的吩咐,黄经用杖 头往洞顶一戳,洞顶立刻流下一股清澈的仙水,洞口外在仙水流过处慢慢地长出 了一片黄精。这时,西王母带著天兵天将要来收黄精。因为葛仙翁已预料到会发 生战斗,在杖头上念了十万禁咒,天兵天将只好收兵而归。 乡亲们纷纷采了黄精食用,病很快就好了。黄经为了阻止西王母再来关闭云雾仙 洞,一直守在洞口,以仙水和黄精为生,久而久之,也成了仙人。 无瑕禅师与黄精 无瑕禅师24岁时在山西五台山出家,法名海玉。两年后他开始游历天下名山大 川,后在安徽青阳县九华山结庐隐居,刻苦修行。无瑕在九华山中隐居了100余年,不带徒弟,不见人,126岁时圆寂。 后来崇祯帝派朝中王尚书来九华山进香,遍查附近山洞,这才发现已经坐化了三 年多的无瑕禅师的真身,其肉身已乾枯,身旁有血经81本和一卷身世自传书。同年,崇祯帝派人送来御笔“应身菩萨”的匾额,并以金粉涂身。 无瑕禅师长期隐居深山,缺粮少食,何以能活到126岁呢?原来,他就靠吃黄精、 野果、丹参之类而得以生存。传言,后来无瑕禅师可以连续几天不进食,只吃黄 精,并且每隔20天放一次血。他先后花费38年时间用血写成了81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如今,这部血经还陈列在九华山寺内。 在古今诗词中,对黄精益寿之功颇多赞誉,如唐代诗人杜甫曾有“扫除白发黄精 在,君看他年冰雪客”的名句。 杜甫酷爱种药。他在秦州时,见到太平寺泉水下流,就联想到此地如开辟一块药 圃一定很好,随即赋诗:“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宋代《日华诸家本草》论曰:“黄精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黄精, 在古代养生学家乃至医学家的眼中,确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寿之品,甚至有“久 服成仙”之说。 在《博物志》中,黄帝问天姥,“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姥曰: “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 牛黄 牛黄作为药物使用,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把它列为 “上品”之药。明代著名医家缪希雍对它作了更高的评价:“牛为土畜,惟食百 草,其精华凝结为黄,犹人身之有内丹也,故能解百毒而消痰热,散心火而疗惊 痫,为世神物,诸药莫及也。”著名的“中医三宝”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 宝丹,以及六神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成份的。 因为牛黄具有清热解毒,开窍豁痰,熄风定惊之功而被广泛应用于高热、昏迷、 抽搐、中风、痰厥、癫痫等病症。 牛黄的珍贵,在于它来之不易。牛黄是病牛体内的一种结石,牛得了这种结石症 后,便会出现枯瘦、吃草少、喝水多、行走无力、眼睛发红失神等症状,最终会 病死。所以,一枚牛黄的获得,往往是以牺牲一头牛的生命为代价的。 由于牛黄的疗效神奇,天然牛黄就非常珍贵。现代人是通过在牛的胆囊置入异物 (埋核)的手术方法,培育出“牛黄”的。 扁鹊与牛黄还有一段趣事:一日,扁鹊为邻居故阳文锻制了一块青礞石,准备研 末做药治他的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问其究竟,原来是阳 文家中养了十几年的黄牛,不知何故,近两年来日见消瘦,不能耕作。故阳文的 儿子阳宝请人把牛宰杀了。阳宝在牛胆里发现一块石头,扁鹊对此石头颇感兴趣, 嘱咐阳宝将石头留下。阳宝笑问道:“先生莫非想用它做药?”说著就把结石随 手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 正在这时,阳文的病又发作起来。扁鹊赶来,见阳文双眼上翻,喉中碌碌痰鸣, 肢冷气促,十分危急。他叮嘱阳宝:“快,把我桌上那块礞石拿来。”阳宝气喘 吁吁地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取用五分给阳文灌下。不一会, 病人停止了抽搐,气息平静,神志清楚。扁鹊回到屋里,发现礞石仍在桌上,而 那块结石不见了,忙问家人:“何人动了结石?”家人回到道:“刚才阳宝回来 取药,说是您吩咐的呀!”这个偶然的差错,使扁鹊深思:“难道牛的结石,也 有豁痰定惊作用?”于是,他第二天有意将阳文的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 三天后,阳文病势奇迹般地好转,不但止住了抽搐,而且偏瘫的肌体也能动弹了。 从这个病案扁鹊悟到:“此石久浸于胆汁之中,苦凉入心肝,能清心开窍,镇肝 熄风。” 浮小麦 浮小麦 Blighted Wheat【来 源】:为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功 效】: 止汗,退热除烦。【主 治】:治骨蒸劳热,自汗,盗汗。【性味归经】:甘咸, 凉 ?《纲目》: "甘咸,寒,无毒。"?《本草备要》: "威,凉。"入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炒焦研末。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京城名医王怀隐,有一天雨后放晴,便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 药材,发现新购进一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来?” 伙计回答:“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他正欲说什么,忽见来了一位急症病人, 那病人的丈夫对王怀隐恳求说:“王先生,我娘子近来不知何故,常常发怒,有 时哭笑无常,整日心神不宁,有时甚至还伤人毁物,真有点怕人,今请先生施恩, 为她除病驱邪!” 王怀隐切了切那妇人的脉,又问了几句病情,捋须笑道:“不必惊恐,此乃妇女 脏躁症也。”言毕,信手开了一方,上书: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意用汉末 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良方“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精神 与心理方面的症状。那汉子持药扶病妇临行时,又补充一句病情:“先生,我差 点忘了,她还常常夜间出汗,汗液常湿透衣衫呢。”王怀隐点头答道:“嗯,知 道了,先治好脏躁症再说吧。” 五日后,那妇人偕丈夫乐滋滋地来***王怀隐,感激地说:“先生救苦救难的大德,我们夫妇终生难忘。真是药到病除,不愧为杏林名医呀!”王怀隐关切地问: “今天再来治盗汗症?”那妇人笑道:“不必了,已一并痊愈了。”王怀隐暗自 思忖,难道甘麦大枣汤也有止盗汗的作用?后来,他有意以此方又治了几个盗汗 症病人,由于是用的成熟饱满的小麦,结果均不见效,他大惑不解,于是查阅唐 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想寻求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正当这时,店堂小伙计与张大户的 争吵声惊动了王怀隐。伙计手握一把张大户送来的小麦说:“这样的小麦我怎能 收?你别以为做药就可以将就些,这瘪麦子你拿回去吧!”王怀隐听罢,忆起上 次那妇人所用的小麦就是张大户送来的瘪麦子,于是即忙上前道:“张老兄,你 这麦子是„„”未等先生说完,张大户便红着脸诉出了实情:“这是漂浮在水面 上的麦子,我舍不得丢弃,我估计治病用大概可以吧,因此送来了。”王怀隐听 罢,从中似乎悟出了什么,便吩咐伙计:“暂且收下吧,另放一处,并注明‘浮 小麦’三个字。 后来,王怀隐用浮小麦试治盗汗、虚汗症,果然治一个好一个,便逐渐认识到浮 小麦的功效。太平兴国三年,他与同道好友王祜、郑奇、陈昭遇潜心研究张仲景 的医著,合编成《太平圣惠方》一方,并将浮小麦的功效记入该书。 从此,“浮小麦”一药便流行于世,并为历代医家治用至今。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植物心叶淫羊藿,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 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粗梗及杂 质,晒干或阴干。 【传说】 据记载,南北朝时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是个业精于勤、对中医药具有执着追求的人。 一日采药途中,他忽听一位老羊倌对旁人说:有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根数茎,高达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后,阴茎极易勃起, 与母羊交配次数也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挺不痿。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 意。陶弘景暗自思忖:这很可能就是一味还没被发掘的补肾良药。于是,他不耻 下问,虚心向羊倌实地请教,又经过反复验证,果然证实这野草的强阳作用不同 凡响。 刘寄奴 菊科植物奇蒿与玄科植物阴行草等的干燥全草。奇蒿性温、味苦,功能活血通经、 消积。主治跌打损伤、胸腹胀满、月经不调、闭经等证。阴行草性寒、味苦,功 能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黄疸、小便黄赤等。 中药“刘寄奴”,其名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乳名。 刘裕少年时代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度过的,由于家庭贫穷,刘裕幼年以种地、 捕鱼、打猎为生。xfj陕西中药现代化网 秋日的一天,他外出打猎时,只见一条银白色巨蟒在草丛中穿梭缓缓前行,刘寄 奴即用弩箭射之,正好击中它的头部,巨蟒昂首挣扎,扭动全身,刘寄奴跑上前 去,蛇身却一闪不见了踪影。刘寄奴好生奇怪,沿溪寻索,只见两个身着白色衣 服的童子,背着药篓,踏着秋日的夕阳,正在向阳山坡草地采摘一种开着唇形黄 花的小草。他一看这不是“鬼麻油”吗?尔后,两童子又跨过小溪,奔向南边的 山麓采摘一些近似菊花的奇蒿草。 这时,夕阳西下,天色将晚。只见溪尽密树连坡,却不见那两个采药的白衣童子。 刘寄奴正纳闷之时,忽听茂密的树丛中传来杵臼声,循声而探,只见那两个白衣 童子正在捣采来的草药,且边捣边说:“大王那么大本事,为什么不杀刘寄奴报 仇?”大王说“不能杀,刘寄奴将来要做皇帝。”刘寄奴闻言,大吼一声跳将出 来,两童子急忙逃蹿,留下药臼杵槌和草药。 后来刘裕驰骋疆场,先后灭了南燕和后秦,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建立了宋 朝做了皇帝。传说宋武帝在南征北战中,用此药治愈了不少受伤的将士,却不知 其名,故以自己乳名命之。并将神话中北边采摘的阴行草,俗称鬼麻油,称为北 刘寄奴;南边采摘的奇蒿称为南刘寄奴。 紫苏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 的嫩叶,又称白苏。一年生草 本植物 《本草纲目》载“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传说】 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 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 好心地劝说道: “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 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 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 “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 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有的还嚷道: “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个老头 子!” 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 “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 一板,说: “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 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 滚儿。 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 “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 “这半夜三更的,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 “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命就难保啦!” 这时,华佗走过来说: “我就是医生。” “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 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 “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您要多少钱都好说。” “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您快说什么事吧?” “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您快救命!” 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的茎叶回来,煎 汤给少年们喝下。过了会儿,他们的肚子都不痛了。华佗问: “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 “舒服多了。” 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 舒”吧! 少年们千恩万谢,告别华佗,回家了。华佗又对酒店老板说: “好险啊,你以后千万不能光顾赚钱,不管人家性命啊!” 酒店老板连连点头。 华佗离开酒店,徒弟问道: “这紫草叶子解蟹毒,出在什么书上?” 华佗告诉徒弟说书上并没有,这是他从动物那儿学来的。 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 大鱼。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 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可是后来,它爬到 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 紫草属温性,紫草准可以解鱼毒。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 后来,华佗还把紫草的茎叶制成完和散。他又发现这种草药还具有表散的功 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气、宽中、止咳、化痰,能治很多病症。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取名叫“紫舒”, 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这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辛夷花 【来源】又名木笔花、迎春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的花蕾。性温味辛, 归肺、胃径。 《本草纲目》指出,辛夷花善治鼻渊、鼻鼽、鼻疮及痘后鼻疮。 【传说】 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的妻子 儿女也躲得远远的。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没用。他想:这么活着 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有个朋友知道后劝道:“天下这么大,本 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 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呆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呕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 门了。 秦举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的医生。后来,他走到南方的一个 夷族人居住的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这病好治。” 秦举人喜出望外,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了吃了半 个月,鼻子真的不流脓了。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这种药真灵,你能不能让 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求医了。” 医生想了想说:“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 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到家后,他就种植这种 草药。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草药给人医 治。 人们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 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 就说:“这叫‘辛夷’。” 柴胡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出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传说】 胡进士家有个长工叫二慢。 一年秋天,二慢得了“寒热往来”的瘟病,他一阵冷,一阵热,冷时打寒战,热 时出冷汗。胡进士一看二慢病得不能干活了,又怕这病传染家里的人,就说:“二 慢,我不用你了,你走吧。” 二慢哀求道:“老爷,我一无家可归,二无友可投,现在又病成这样儿,让我可 上哪儿去呀?” 胡进士说:“那我管不着。你干一天活儿,我管一天饭;你现在什么也不干, 我没闲钱养人!” 二慢气呼呼地说:“我给你干了这些年,没少流汗,你就这么狠心?咱们也 让大伙儿给评评理嘛!” 胡进士一听这话,怕别的长工听见,都不安心干活,忙改口说:“二慢呀, 你先外边找个地方呆些日子,病好了再回来。这是工钱,拿走吧!” 二慢没有办法,只好出了进士大院。一出门,他就觉得浑身一阵冷、一阵热, 两腿酸疼,每走一步都费很大劲儿。他迷迷糊糊地来到一片水塘旁边。塘水快干 了,四周杂草丛生,还长着茂密的芦苇、小柳树。二慢再也不能动弹,就躺在杂 草丛里。 躺了一天,二慢觉得又渴又饮。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站不起身,便用手挖 了些草根吃。这样,一连七天,二慢没动地方,吃了七天草根。 七天过后,周围的草极也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他忽然觉得身上有劲儿 了,就朝进士大院走来。胡进士看见二慢,皱着眉毛说:“你怎么又回来啦?” “老爷不是答应等我病好了就回来的吗?” “你的病全好啦?” “嗯。我这就干活去。” 二慢说完,扛起锄下田了。胡进士也就不再说什么。从这以后,二慢的病再 也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少爷也得了瘟病,一阵冷、一阵热,跟二慢得过的病 一模一样。胡进士只这么一个独养儿子,心疼极了。他请来许多医生,但谁也治 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就把他找来,问道:“前些日子你生病时,吃了什 么药啊?” “老爷,我没吃药。” “没吃药怎么好的?” “它自己好的。” 胡进士不信:“你准吃什么来的,快告诉我。” 二慢说:“我离开你家,走到村外水塘,就倒在那里了。我又渴又饿,就挖 草根儿吃来的。” “你吃的什么草根?” “就是当柴烧的那种草呵。” “快领我看看去。” “好吧。” 二慢带着胡进士走到水塘边。他拔了几棵吃过的草根,递给胡进士。胡进士 急忙回家,命人洗净煎汤,给少爷喝了。一连几天,少爷就喝这种“药”,把病 喝好了。 胡进士十分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他想来想去,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 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葛根,别名: 葛条、粉葛、甘葛、葛藤、葛麻。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或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 【出处】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葛根列为中品,并记载了葛根的 性味和功效,葛根开始应用于治疗疾病。 【传说】 在一处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挖药老人。 一天,他听见山下人喊马叫,不知出了什么事,就伸长脖子往山沟外看。过了会, 跑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男孩子攀石绕树,直跑到老人面前,“噗腾”一 声便跪了下来。老人吓了一跳:“哎呀,有话好说,你这是怎么啦?” 孩子象鸡啄碎米一样地连连磕头,说:“老爷爷,快救救我吧,他们要杀我!” “你是谁呀?” “我是山外葛员外的儿子。” “谁要杀你?” “朝里出了奸臣,诬奏我爹‘私自屯兵、密谋^造**’。昏君信以为真,传下圣旨,命官兵把我家围住,要满门抄斩。我爹对我说:‘葛家就你一根独苗, 如果你也被杀,咱家就断了后。快跑吧,日后长大,能报仇就报仇,不能报仇也 算留下来一条根了。’我只好离家逃出。谁知又被官军发现,他们正在后边追呢! 求老爷爷开恩啊,救我一人,就是救了葛家一门哪!” 老人心想,这葛员外世代忠良,理该救他的儿子;可是,追赶的人马喊声震 天,越来越近了,怎么办呢?他往后山看看,说:“快起来,跟我走。” 男孩子跟着老人到了深山的一个秘密石洞,藏在里边。官兵追上山,上上下 下,足足搜了三天,也没见那孩子的影儿,只好收兵回去了。 这时,老人带着孩子出了山洞。老人问:“你有地方去吗?” 孩子哭道:“我全家被抓,恐怕还要灭门九族,还能去投奔谁呢?老爷爷救 了我,我愿意终身侍奉爷爷。您百年之后,我就披麻戴孝。不知你老人家愿不愿 收留我?” 老人说:“行啊,就跟我过日子吧!不过,我是个采药的,每天得爬山越岭, 可不象你在家当大少爷那么舒服。” 孩子说:“您放心,只要能活命,什么苦我也能吃。” 从此以后,葛员外的独生子就跟着老人每天在山上采药。这位老人常常采寻 一种草,那种草的块根主治发热口渴、泄泻等病。 几年过去,采药老人死了。葛员外的儿子学会了老人的本事,也专门挖那种 有块根的药草,治好了许多的病人。但那种药草一直还没名字。后来,有人问这 草叫什么?葛员外的儿子想到自己的身世,就说:“这叫‘葛根’。” 所谓“葛根”,就是说葛家满门抄斩,只留下了一条根的意思。 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 【来源】多年生草质藤本, 葫芦科 , 苦瓜属 罗汉果是我国广西特产的药用植物。《岭南采药录》记载:"果实味甘,理痰火咳嗽,和精肉汤服之。" 【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广西某地有一个古老的瑶寨,寨中有一位姓罗的樵夫。因为父 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他勤于劳作,孝敬母亲,深得乡亲们的赞赏。 一年秋天,樵夫的母亲患了风寒症,整天咳喘不已,异常痛苦。樵夫看在眼里, 痛在心上,但是家中一贫如洗,一日两餐尚难保证,根本没有余钱请郎中诊治。 无奈,他只好更加辛劳地上山砍柴,希望以卖柴所得的微薄银两为母亲求医问药。 一天清晨,樵夫又和往日一样,空着肚子,早早地就上山砍柴。在一片密林中, 他挥刀砍啊砍啊,一不小心,他砍中了一个马蜂窝。顷时马蜂嗡嗡乱飞,樵夫在 惊恐中连连后退。一只奇大无比的马蜂追赶上樵夫,在他裸露着的手臂上狠狠一 蜇,被蜇处立即变得红肿起来,疼痛不已,樵夫感到心悸气促、头晕目眩。他孤 身影只置身于这僻静的山中,无医可求,自己又不识草药药性,更不懂得对症治 疗,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之下,他只好强忍着剧痛和头晕心悸等 不适,踉踉跄跄地向山下走去。 走了长长的一段崎岖山路,他感到累了,于是坐下稍作休息。不经意间,他闻到 一阵沁人心脾的水果般的香味。奇怪,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野中,何来的水果?环 顾四周,他看见眼前不远处长着一团团一簇簇的青藤,青藤上结满了一只只不知 名的形似葫芦的野果。又饿又累的他心中一喜,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摘下一 只,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这野果不仅香甜可口,而且清凉怡人,与自已 被马蜂蜇伤的红肿热痛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他突发奇想:说不定以清凉的果 汁涂在伤口上会缓解疼痛呢。于是,他把果汁往伤口上涂。即时,他感到伤处有 一种说不出的清凉!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伤处的疼痛竟开始缓解,没过多久,伤处红肿疼痛消失,仿佛未曾被马蜂蜇过一般。惊喜之余,他便摘了好些野果带 回家中,给患病的母亲当水果吃。 樵夫的母亲吃了这种野果后,第一天觉得清凉润喉,神清气爽;第二天觉得咳喘 有所减轻„„见这果子不但好吃省粮,而且有助于母亲病情缓解,樵夫高兴极了, 于是便天天上山采摘新鲜的果子给母亲吃。如此连续吃了一个多月后,母亲的咳 喘病竟不治而愈,不费半点银两。母子二人喜不自胜,逢人便说这野果的神奇功 效,他们采摘很多这种野果,晒干备用。每当遇上患有咳喘病的穷人,便免费送 上,教病人煎水饮用,因此治愈了不少患咳喘病的穷人。 恰逢此时,一位周游列国、悬壶济世的人称"汉郎中"的医生行至此地,听闻樵夫 以野果治愈母亲咳喘病之事,心中一动,于是亲临樵夫家中,品尝这既能充饥又 能治病的不知名的野果。汉郎中还在樵夫的带领下上山采摘,潜心研究,看能不 能当药材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用,汉郎中发现此野果性味甘、凉,具 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利咽润喉和润肠通便之功效,于是便广泛用于民间。由 于樵夫姓罗,郎中名汉,后人为缅怀他们的功绩,便把这种不知名的野果称之为 "罗汉果"。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 【出处】人类何时开始使用人参,无从考证。仅以《神农本草经》成书为现今流 行本起算,有2千余年。 【传说】 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 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 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一天,他 们发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当水果吃。不久,他们 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为此,他们每天只吃 一点点,不敢多吃。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 兴地回家了。 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 吃了些什么。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枝植物根块给大家 看。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它 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后来,人 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何首乌 【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藤茎 称“夜交藤”。 《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 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 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太和, 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除)矣。 【传说】 传说一: 何首乌的名字是有来历的。据说,很久以前,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到很远很远的 深山里去采药。已经好多天没见到人了,突然有一天,他们面前竟然站立着一个 人!一个男人!一个黑发齐腰黑髯齐胸的男人!一个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的男 人!顿时,把一老一少的两个人吓坏了!老者哆嗦着问,你是谁?是人?是鬼?还是神?对方用不很清楚的话语问:你,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不是抓丁的吧? 这一问,倒把一老一少两个人问楞住了,抓丁?抓什么丁?不是抓丁就好就好, 那个男人低头自语道。又抬起头问,秦始皇还抓丁吗?那老者更愣住了,什么秦 始皇,现在是汉武帝元光三年啦,后来仔细询问才知道,此人为避秦抓丁,逃入 深山,从未出去,不知世事变迁,竟已近百年。问其所食,指一长藤植物,说春 夏秋食其藤,冬食其土中果。问其物名,未知。老者见该世外之人食之,发乌黑 油亮,故取其名曰:合首乌,后误传为何首乌。 传说二: 唐朝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有一个叫文象的僧人,平素喜好养生术,这天去茅山朝拜,在华阳洞口遇到一位老人,这个老人看到文象有些仙人 的模样和风度,就此传授给文象长寿秘方。随后引出了一个何首乌的故事。 有一个叫何首乌的人,祖籍河南省顺州南河县。其祖父叫能嗣,原名叫田儿。 田儿一生喜饮嗜酒,由于生理缺陷,五十八岁了还不能娶妻。有一日他在外边饮 酒到半夜,酒醉后回家,在路上东摇西晃,一阵春风使他酒涌上来,醉倒在荒郊 野外。等到他酒醒后,睁开眼,在明亮的月光下,突然地瞅见在他身边有两个草 藤,虽然相离三尺多远,可是它们的藤茎自动相互交合,呆了很久时间又自行分 开,这样又分又合有三、四次,田儿亲眼看到后心里觉得十分奇怪,于是把这根 藤挖掘了一根,拿回去向村里的人去讨教这个草藤叫什么名儿。但是村里的人没 有一个人知道它叫什么的。田儿把这个草藤晾干,这时村里有一个叫陵良的乡亲 向田儿逗弄他说:“你既然已不能找老婆了,你老了也没有人给你烧香火,这根 藤又如此神奇,夜间它们能合起来,你何不吃一些试试呢”!田儿真把这些话记 在心中了。他把此藤和根研成末泡成酒,泡好酒后,喝了七天,忽然产生了想和 女人在一起的欲念。田儿又接着喝了十天,自觉身上产生了力量,走起路来也很 轻松,而且有了性欲方面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于是娶了一个寡妇曹氏。 田儿从此每顿饭都喝上两盅这样的酒,因为经常服用,所以一百多天后,旧 的疾病都痊愈了,田儿的面容也显得年轻多了,曹氏也生了个男孩,众乡亲闻讯 后都觉得新鲜。在以后的十年中曹氏又生了好几个男孩,都以有这种特征的藤和 根为药。文象遇到的那位老人一天来到南河县,识得这种草藤,告诉田儿说:“这 种药名为夜交藤呀!服它可以活到二百六十岁。古方《本草》都没有记载过,是 老师传授给我的。这种药产于河南。”僧人文象插话说:“我服了他也会得子的, 但我本人出家性好静,因为夜交藤这药人服后就不能静下来,容易使人产生欲念, 因此我绝对不服它。田儿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夜交藤,这是老天爷赐给他的人间幸 福。” 因为田儿得到了夜交藤药物的好处,为了纪念其功,改名为何能嗣,后来他 活到了一百六十岁,有儿女十九人。他的儿子字庭名延秀,也服夜交藤活到了一 百六十岁,并有儿子三十人。延秀的儿子首乌(田儿的孙子)也经常服夜交藤活到 了一百三十岁,有儿女二十一人。 夜交藤这个药的名声大振,后来亲邻远市的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都找何能 嗣的孙子何首乌讨药,所以何首乌的名子都叫熟了,一找何首乌就是讨夜交藤, 这样一来二去的何首乌就成夜交藤的代名词了。夜交藤这味药物,味甘温无毒。 主治疗五痔和腰腹中冷气宿疾、长筋骨补益精气,服后令人多子,还能增加饮食, 补养人的力气,润肌肤,延长人的寿命啊!它还叫野苗、交茎、夜合、地精、桃 柳藤等名。 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来源】双子叶植物菊科Compositae 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 -Ham. 的 地上部分。 【传说】 传说中很久以前有一户住在深山里的人家,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叫美美, 一个叫冬冬。但是两个女儿刚出生的时候,眼睛都不太好,看不到远处的东西, 而且总是喜欢流眼泪。老两口求了很多名医用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直到后来一 个百岁老人教他们用了这种黄色的不起眼的小花儿煮水后,用冒起来的热气来熏 孩子的眼睛,从此美美和冬冬就有了一双明亮又美丽的大眼睛。相传她们俩可以 看到千里之外。于是人们就称这种植物叫做千里光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美美和冬冬的房子外都长满了这种黄色的小野花,有一天,姐 妹俩到山里采药的时候迷了路,天黑了,到处都是漆黑一片,但是姐妹俩很勇敢 并不是坐在那里哭泣而是不停的走啊走,因为她们相信总会找到回家的路的。终 于,她们看到远处有一种黄色耀眼的亮光,于是她们忍着饥渴劳累向那些亮光走 去,一直一直就走到了自己的家,原来那些亮光就是屋子外面的不起眼的小黄花 发出来,它们的光在漆黑的夜里一直可以亮到千里之外的--于是千里光的名称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茵陈,别名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 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 “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传说】 有一个黄痨病人,面色姜黄,眼睛凹陷,瘦成了个刀螂。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 一哼地找到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痨 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倒变得身强体壮,满 面红润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病是哪位医生治好的?快告诉我, 让我跟他学学去。”那个人答道:“我没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 “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了吧?”“药也没吃过。”“这就怪 了。”“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 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吃的是什么草啊?”“我也说不清楚。”“你 领我看看去。”“好吧。”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个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 个”。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病?”嗯,弄点回去试试 看,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病人下药治病,但一连试了几次,病人吃了没一个 见好的。华佗以为先前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询问:“你吃的是几 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而草发芽。也许三月 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患黄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了! 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为了把青蒿的药性 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 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病, 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他还编了 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佛手,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 【来源】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的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刚变黄时采收,切成薄片。 【传说】 妙庄王视三公主妙善为掌上明珠,而三公主决意出家修行,上了桃花岛白雀寺。 气得妙庄王几天吃不下饭,后来生了一场怪病,服遍了灵丹妙药不见好转,急得 太医们束手无策。王后更是心急火燎,整日里愁眉不展,以泪洗面。 消息传到白雀寺三公主妙善耳朵里。妙善心里十分难受,父王这次得病,全 是自己引起的。怎么办呢?自己不懂医道,怎么医得了父王之病?想着想着不由 黯然泪下。这一切全被主持竹心师父看在眼里,问妙善有何难言之处。妙善见师 父询问,当即跪下道:“惊动大师心感不安,还望大师训教。” “哪里,哪里,本大师一向体谅众位,有何难言之事不妨说出来听听。” 妙善见寺主十分和蔼,刚才的紧张心理一下消除了许多,就大着胆子将听到 父王害病的情况禀告出来。大师听后,微微闭上眼,双手合掌,口中念道:“阿 弥陀佛!出家人以寺为家,以佛为宗,否则,难修真身!” 妙善原以为大师会同情她,想不到大师还是嫌自己六根不净。出家修行,难 道只是血肉之躯,没有情感之欲吗?国无主一日不安啊!没容妙善细想,大师又 轻轻说道:“出家人要以慈悲为重,你父王得了病,你可在菩萨面前每日祷告, 保佑你父早日康复,好了却你心中之病,快去吧!”大师说完径直走了。 妙善遵照大师的吩咐,每日里在菩萨面前为父王祈祷。一天夜里,妙善做了 一梦,梦见两个神仙气冲冲来到她面前,大声斥道:“妙善,你身为王家之女, 竟不顾王家体面,私自出走;今日妙庄王为你害病,而你无动于衷,你还有一点 孝心吗?” 妙善吓了一跳,说:“父王害病,小女已知,小女在此每日诵经祈祷父王早 日康复,百姓安居乐业!” “说得比唱得好听,我们不听你说的,要看你做的。告诉你,你父王的病, 只有取你的臂肉煎汤服用方才会好!我们是特来取你手臂的!” 妙善急巴巴地说:“这,这从何说起„„”没等妙善分辩,两个神仙扑上来, 举刀就向妙善手臂砍来,吓得妙善惊叫起来,醒来方知是梦。摸摸手臂好好的, 隐约感到有点疼痛,心里慢慢平静了下来。岂料,这样的梦一连做了3今晚上?且一模一样,弄得妙善精神恍惚,不知如何是好!难道这一切是真的?妙善再也 控制不住心中急流的冲撞。向大师请了假,回宫看望父王。 妙善的到来,父王十分高兴,母后更是欢喜得不得了,劝女儿多住些日子。 妙善向母后讲起自己连续3夜做梦之事,母后听了惊奇地说道:“儿啊,为娘也 做了3夜的梦,和你说的一模一样,这可千万使不得呀!” 妙善十分平静地说:“娘,国无主一日不宁啊!女儿决心已定,为父治病, 在所不惜!”当即砍下自己的手臂,匆匆离别了王宫,回到白雀寺。 妙庄王服了女儿的臂肉汤,病一下好了。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心中十分 不安。想当初自己只晓得要女儿回来。竟要桃花岛白雀寺主持以罚苦工相逼妙善, 以为女儿吃不了苦。会自己跑回王宫的,岂料女儿决心如此坚定!今又来宫断臂 为父治病,实乃天下之大孝!既已如此,自己也只得祈祷上苍,让女儿尽快康复。 每日里除了自己焚香拜佛,还下旨全诚百姓一起朝拜祈求。后来,妙善的断臂处 竟一夜间抽出10几只手来,众人十分惊讶!齐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千手观音”。 当时为妙庄王治病用的是臂肉,太医将剩余的手掌抛出城外。不久,在海边 的礁石丛里竟长出许多像手掌样的物体来,人们把它挖来蒸了吃,味道十分鲜美。 有人说那是观音菩萨的手掌变的,故称作“佛手”。 麻黄的传说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 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 “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 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 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 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 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 了!”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 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 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 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 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 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 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白芨的由来 在中草药中有一味叫“白芨”的止血良药,性味苦、甘涩、微寒。入肝、胃、肺 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内外伤出血。不过,它最早的名字不是叫白 芨,而是叫白根。至于为什么叫起白芨来,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从前,在一个县衙大牢里,关押着不少犯人。看管他们的老狱卒,为人正派,心 眼好,对犯人从来没有打骂过,还时常与犯人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 一天,一个叫白及的死囚忽然病危快要死了,老狱卒忙去禀告县官。县官听后微 微一笑说:“再过一个月,白及就要砍头了,现在死了,也省了我们一刀!”老 狱卒听了心想:虽说白及罪大该死,但没有到死期,有病还是要给看的。于是他 瞒着县官,从外面请来一个郎中,到大牢里给白及治病,自己为他付的药费。没 过几天,白及的病就好了,为此白及很受感动。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白及的死期到了。白及告诉老狱卒说:“我七次犯重罪,屡 遭刑讯拷问,使肺部受伤以至于呕血。多亏我有一秘方,皆靠此药止血恢复。方 法是,只用白根为末,米汁调服,其效如神。”后来白及被砍头处死,其胸部被 剖开后,看见肺部都有十余处伤的窍穴,都已经被填补起来,白根药的颜色也没 有改变。 老狱卒牢记此方。后转告其友张郎中,张郎中用此方救治一咳血不止的垂危病人, 果然有效,一日即止血,挽救了性命。一天,张郎中问老狱卒这药叫什么名字, 老狱卒因年老记性差,只记得是白及献的方,把白根药名忘掉了,就顺口说了一 句:“白及!”就这样,白根从此就有了“白芨”这个名 老秀才与决明子 从前,有个老秀才,还不到六十岁就得了眼病,看东西看不清,走路拄拐杖,人 们都叫他“瞎秀才”。 有一天,一个南方药商从他前过,见门前有几颗野草,就问这个草苗卖不卖?老 秀才反过来问:“你给多少钱?”药商说:“你要多少钱我就给多少钱。”老秀 才心想:这几颗草还挺值钱,就说:“俺不卖”。药商见他不卖就走了。 过了两日,南方药商又来了,还是要买那几颗草。这时瞎秀才门前的草已经长到 三尺多高,茎上已经满了金黄色花,老秀才见药商又来买,觉得这草一定有价值, 要不然他为何老要买?老秀才还是舍不得卖。 秋天,这几颗野草结了菱形、灰绿色有光亮的草籽。老秀才一闻草籽味挺香,觉 得准是好药,就抓了一小把,每天用它泡水喝,日子一长,眼病好了,走路也不 拄拐杖了。又过了一个月,药商第三次来买野草。见没了野草,问老秀才:“野 草你卖了?”“没有”,老秀才就把野草籽能治眼病的事说了一遍。药商听后说: “这草籽是良药,要不我三次来买。它叫'决明子’,又叫'草决明’,能治各种 眼病,长服能明目。”以后,老秀才因为常饮决明子泡的茶,一直到八十多岁还 眼明体健,曾吟诗一首:“愚翁八十目不瞑,日数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 只缘长年饮决明。” 杜仲与骑白鹤的老人 传说在陕西华山山麓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儿子李厚孝,为人忠厚老 实。一天,六旬老母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李厚孝请医生诊治,服药数帖后,老 母之病不见好转,李厚孝心急如焚。医生告诉他,华山山崖上长着一种灵芝草, 只要采回去,老母的病就有救。厚孝立即背上药篓,拿着锄头,往华山攀去。 华山,峭壁如削,高耸入云。为给老母治病,厚孝哪管山路奇险,攀岩越堑,终 于采到了灵芝宝草,那喜悦的心情,难以表述,可是下峭壁时,一不小心扭伤了 腰,手一哆嗦,咕碌碌摔下山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厚孝慢慢苏醒过来,摸摸 宝草还在,心里就放心了,可是想爬却爬不起来,腰腿疼得钻心,只好咬着牙爬 到一棵大树下,倚靠在树干歇息。 天很快黑了下来,朦胧间忽听到了鹤叫,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 者。厚孝挣扎着喊道:“老爷爷帮帮我,我得赶回家救老娘„„”老者慈祥地笑 着回答:“孩子,腰伤得不轻啊,莫动,待我给你医来。”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 小葫芦,伸手从树上剥了一块树皮,树皮折断处,剥出细丝,塞进葫芦摇了三摇, 树皮立刻化成水,老者给厚孝服下,不一会厚孝的腰就不疼了。老者哈哈大笑扶 起厚孝说:“孩子,快回家吧,老母还等着用药呢!”厚孝握着老人的手,千恩 万谢,定要老人留下姓名。老者指着大树吟曰:“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 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骑上白鹤,飘然而去。 厚孝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并不解诗中何意,立即回家,将灵芝给老母吃下,药 到病除。 几天后,厚孝又来到了那棵树下,只见树上长满了椭圆状有锯齿的绿叶,树粗且 直,李厚孝认得这叫杜仲树。厚孝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口中喃喃念着老者留下的 那四句诗„„啊!这不是“杜仲”二字吗?此木土里长,“木”旁放一“土”是 “杜”,人中亦平常,“人中”是“仲”,莫非杜仲树能治腰伤?厚孝十分惊奇, 剥下一块树皮带回家中,正碰到有个村民扭伤了腰,厚孝把树皮煎了,病人服下, 果然有效。 杜仲,以树皮入药,性温,味甘,功能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脊酸痛,足膝痿 弱等 甘草 【出处】:《神农本草经》 【药品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药用部位】根 【美丽传说】 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他总是很热心地为人治病。有一天, 郎中外出给一位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却来了许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 人急等着丈夫治病,而丈夫一时又回不来,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 那些草药嘛,一把一把的草药,一包一包地往外发放,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 些求医的人打发了呢?她忽然想起灶前的地上有一大堆草棍,拿起来咬上一口, 觉得甘甜怡口。于是,她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纸一包一包地包好,发给 了那些病人说:“这是我家郎中留下的药,你们赶快拿回去煎水喝吧。” 过了些日子,几个病愈的人特地登门来答谢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 草药郎中一听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却心中有数,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 如此描述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草药郎中又急忙询问那几个人的病情,方知他 们分别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肿胀之病。此后,草药郎中便在治疗咽喉肿痛和中毒 肿胀时,均使用这种“干草”。由于该草药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称作“甘草”, 并一直沿用至今。 丁香 【中药来源】为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功 效】:温中、暖肾、降逆。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 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美丽传说】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像 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 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 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 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 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长沙马 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 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 用量基本相同。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 此外,丁香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 泄泻等,均有良好的疗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 鱼腥草 【药材来源】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药用部位】全草连根 【美丽传说】 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 越国。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 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他终于发现一种可以食用的 野菜,而且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 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 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枸杞 【中药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 【出处】本草纲目 【药用部位】果实 【美丽传说】 有一书生体弱多病,到终南山寻仙求道,在山中转了好几天,也没有见到神仙踪 影。正烦恼间,忽见一年轻女子正在痛骂责打一年迈妇人,赶忙上前劝阻,并指 责那年轻女子违背尊老之道。那女子听了,嗬嗬笑道:“你当她是我什么人?她 是我的小儿媳妇。”书生不信,转问那老妇,老妇答道:“千真万确,她是我的 婆婆,今年92岁了,我是她第七个儿子的媳妇,今年快五十了。”书生看来看去,怎么也不像,遂追问缘由。那婆婆说:“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为生,春吃苗、 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头发也黑了,脸也光润了,看上去如三 四十岁。我那几个儿媳妇照我说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这个小儿媳 妇好吃懒做,不光不吃枸杞,连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鸡鸭鱼肉,吃出这一身毛病。” 书生听了这番言语,回到家里,多买枸杞服食,天长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 多岁。这虽然是神话传说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却是古今公认的。 橄榄 【出处】中华本草 【中药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 【药用部位】果实 【美丽传说】 相传有一位老中医,医术相当高明。一天,有个叫黄三的人来看病,他说:“久 仰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求医,吾黄胖、懒惰、贫寒,望能妙手医治”。老中医暗 忖,此“三病”之根在于懒惰,须先将其由懒惰变得勤劳。便告诉他:“从明天 开始,你每日早晨去荣馆饮橄榄茶,然后拾起橄榄核,回家种植于房前屋后,常 浇水护苗,待其成林结果,再来找我”。 黄三遵嘱照办,细心护林。几年过去了,橄榄由苗而树,由树而林,由林而果, 黄三终于变得勤快起来了,人也长得壮壮实实。可是他仍然很穷。便去找老中医。 老中医笑曰:“你已没了黄胖、懒惰之症了,你且回去,从明天开始,我叫你不 再贫穷”。 次日,果然有不少人前来向黄三买橄榄,从此,陆续不断,黄三也就不再贫穷了。 原来,老中医开处方时需要橄榄作药引,而这一带没有出产,便想出这个给黄三 种治病的办法。人们都叹服老中医的高明。 南瓜蒂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瓜蒂。秋季采老熟的南瓜,切取瓜蒂,晒干。 【美丽传说】 相传,江南名医叶天士来到东阳、磐安的大盘山区一带,在弯曲僻静的山道上, 遇到一女子,脸色苍白,眼睛无神,柴担重压一旁,双手捧着凸起的小肚,斜躺 在地,嘴里轻轻地呻吟。叶天士上前询问,得知她家就在山下,男人还在山上, 自己怀孕已有几月,为帮助丈夫砍柴而来到此处,现在感到胎位不稳,恐有不测, 正处于万分痛苦与不安的境地。 叶天士为了安定这女子的情绪,便说:“大嫂子,心要宽,神要安。我是个医生, 会采药给你吃,你只管放心吧!” “这深山野岭到哪里去采药啊?”这女子叹息了一声,便又哼哼起来。 这时,叶天士环顾四周,眼睛最后落在路旁地里一只只大南瓜上。这些大南瓜, 小则七八斤,大则十多斤,只只都还连在一条条的南瓜藤上。 叶天士心想:“南瓜藤上长南瓜,就靠南瓜蒂。这南瓜蒂从根藤那儿一点点地吸 取营养,一点点地输送给南瓜,让南瓜从小长到大,从青变成黄„„这瓜熟蒂落, 岂不正是十月怀胎么?”想到这里,叶天士高兴起来,说声:“对!我何不拿这 南瓜蒂来安胎呢?” 这时,叶天士摘下三只大南瓜,取下南瓜蒂,用自己随身带的药钵,架起一个炉 灶,拾来枯柴枝,煎起了南瓜蒂汤来。 一会,叶天士把南瓜蒂汤送到女子的面前,那女子便喝了下去,不久奇迹出现了, 那女子小肚不痛了,并且还能站起来走动。她便拜倒在地,感谢在这深山遇上了 “神仙”。 阿胶(驴皮胶) 【出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及其他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用蛤粉炒成珠者称阿胶珠。 【美丽传说】 唐朝时,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田铭,女的叫阿娇,两人靠贩驴 过日子。 阿铭和阿娇成亲五年后,阿娇有了身孕,不料,阿娇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 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阿铭听人说驴肉 能补,心想,让阿娇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于是,就叫伙计宰了一 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 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尝尝,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煮 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 倒满水,熬了足有半天功夫才把皮熬化了。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 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汤冷后竟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伙计把这驴皮胶块送给阿 娇吃。阿娇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直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 几餐便把一瓦盆儿驴皮胶全吃光了。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 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自此以后,驴肉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阿铭和阿娇开始 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 相继熬胶出售。可只有阿城当地的驴皮胶有滋补功能。县太爷带着郎中先生来到 阿城调查,经过实地探测,发现阿城水井与其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 水味甜,水的重量也沉重许多。 县太爷十分惊喜,才知道驴皮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赖此得天独厚的井水。 于是下令: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 断肠草 【来源】 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Gardn. et Champ.) Benth.,以根、叶及全草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叶、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美丽传说】 1 神农氏从小就聪明过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解决一些难题。相传神农有着一副透 明的肚肠,能清楚地看见自己吃到腹中的东西,当他看到百姓因疾病而无药医治 的时候,他的心里非常着急。为了寻找能解除群众疾病苦痛的药材,他常年奔走 在山林原野间,遍尝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 神农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说法也因此而广为流传,那一天神农看到一些翠绿的 叶子而且有淡淡的飘香,于是摘下一片服下。可是意想不到的是,这片叶子通过 他的腹内竟然将胃肠搽洗得特别清爽,于是神农就将这种叶子常常带在身边以便 解毒之用。 自那以后只要毒草在腹中作怪,神农就立即吞些这种叶子,神农尝试了很多 有毒的植物,都能化险为夷。直到有一次,神农在一个向阳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叶 片相对而生的藤,这种藤上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于是神农就摘了片叶子放进嘴里 咽下。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很快发作,出现了一些不适之感。神农刚要吞 下那种解毒的叶子,却看见自己的肠子已经断成一截一截的了,不多久,这位尝 近无数草药的神农,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这种植物也人们被称为断肠 草。 2 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微服察访,他为的是设法到海宁去看望一下自己的 亲生父母且又避人耳目。一路上,众多大内高手在暗中保护,他昼行夜宿,鞍马 劳顿,对人间旅途之苦颇有领略。 这一天,他来到了镇江。在一家客店投宿后,乾隆辗转不能入睡,身上感到奇痒 难熬,他便披衣起床,去了一家草药铺,一中年人持烛为乾隆开了门。“恕小生 深夜打扰,求先生配点草药。”年轻儒雅的乾隆像个富家公子一样上前行礼。“客 官请坐,反正我还未就寝。”主人答。乾隆借着灯光一看,这位草药先生深夜还 在抄写药书,可见是个勤奋之人。主人为乾隆沏上茶,两人便攀谈起来,无奈乾 隆身上各处时有奇痒,忍不住要去抓挠,又怕失礼,于是将自己的病症先告诉了 草药郎中。这郎中先生十分认真地检查后,告诉乾隆说:“你患的是疥癣,民间 又叫疥癞疮,是皮肤病中的一种顽疾,能治,但需遵医嘱:用药后不能用手直接 抓痒,更不能入口,因为此草药有剧毒。” “先生能告诉我此草药的名字吗?”乾隆好奇地问。 “叫‘断肠草’。相传当年神农尝百草,遇到了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子,开着 淡黄色小花。他摘了几片嫩叶放到口中品尝,刚嚼碎咽下,就毒性大发,还没来 得及吃解毒药,神农的肠子已断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这种令神农断肠而死的 藤子,就被人们称为‘断肠草’。”郎中告诉这位好奇的年轻人。 乾隆的顽疾被治愈了,他重赏了这位郎中,又挥毫为其草药店写下了“神农百草 堂”几个大字,自此,它便名振大江南北。 三月茵陈四月蒿 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黄疸)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 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 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 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 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 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 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 病,并取名“茵陈”。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 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茵陈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瘁、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三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中药三七,又名田三七、参三七。 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兄弟俩,哥哥继承家 传,行医看病且种植药材,弟弟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 症,七窍出血。哥哥得知后,急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服几剂 后,霍然痊愈。他问哥哥用的什么药,哥哥告诉它是祖传的止血草药。后来他向 哥哥要了一些草药小苗栽在自家园子里,第二年,这棵草药已长得枝繁叶茂。说 来也巧,邻村有家财主,财主的儿子也得了出血病,吃什么药也不管用,眼看就 快死了,打听到弟弟患过类似的病,吃了一种草药治好的,便到弟弟家寻医问药。 弟弟听说后,就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那棵草药挖出来,给财主的儿子煎汤喝了, 几剂之后,不但没治好病,人还死了。财主像疯了一样,告到县官那里,弟弟被 抓了起来。哥哥得知后,急忙前去申诉,告诉县官,这并不是弟弟的过错,弟弟 给财主儿子用的确实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种草药才生长了一年,还没有 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最强。这件事轰动了十乡百里,渐传渐广,人们 也知道了这种草药的采挖时间。后来,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 长三至七年的药效最佳。三七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初夏开淡黄色小花,果子 呈扁球形,生于山坡丛林之中,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三 七的块根入药,治疗各种出血、瘀血和跌打损伤等。据研究,三七含有多种皂甙、 丰富的铁质、钙质、蛋白质和糖类,具有缩短凝血时间、增加血小板的作用,能 像漆那样把伤口粘合起来,所以又叫山漆;因为它对各种出血证有止血功能,又 叫它血见愁。 益母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 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益母草,是常用的一味中药。它性味辛苦而凉,入心包、肝经,有活血祛瘀、调 经利水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产后血晕、瘀血腹痛等疾病。 传说,程咬金的父亲因病早死,只剩他和老母亲二人,家里穷得叮当响,程咬金 只好靠编竹耙子挣钱养活老母。老母在生程咬金时,留下产后瘀血疼痛病。程咬 金长大成人了,母亲的病还没有好,程咬金决心请郎中治好母亲的病。 为了给老母买药,程咬金一连几个晚上没睡觉,编了许多竹耙子,挣了半两碎银, 到邻村一个郎中的药铺,买了两剂中药。程母吃了草药,病情果然好转。程咬金 高兴极了,又接连几个晚上没睡觉编竹耙子,挣了点碎银,又跑去找那位郎中, 可是,这位郎中说这次买的药得花三两银子。程咬金听了心中一惊,我哪来这么 多钱呀!怎么办?„„想来想去,程咬金忽然灵机一动,就答应说:"可以给你那 么多钱,但要等我娘的病好了,再还你钱。"那位郎中同意了程咬金的要求。有一天,郎中到地里去采药,程咬金在后头跟着,偷看郎中采的是什么样的药,长 在什么地方。程咬金心中有数了,就只从郎中那买了一剂药。后来,程咬金也到 地里采郎中所采的那种药,煎汤给母亲治病,终于把母亲的病治好了。从此,程 咬金就给这药草起了个名字,叫"益母草"。 豆豉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豆豉约创制于春秋、战国之际。《楚辞.招魂》 中有“大苦咸酸”。 唐代文学家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其文《滕王阁序》古今流传,享誉文 坛。传说王勃在为滕王阁作序的时候,与中药豆豉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唐上元二年间,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为重修滕王阁完成而大宴宾客。这天,“初 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恰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 请文人学士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 其拍案称绝。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连日宴请,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 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得寐。请来了 当时十多位名医诊治,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 谁知这个阎都督对中医略知一二,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之药,我已年迈, 汗出津少,用发汗之药,就同釜底加薪,不可!”医生们一筹莫展:不用麻黄, 症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不觉想起几天前自己在河旁遇见的情 景: “你晒这大豆干啥?”在沙滩上,王勃见一位老翁正在翻晒大豆便问。“做菜。” 老人指了指茅屋前的两口大缸。王勃迈前几步,见一口缸里浸泡着药汁。他在长 安跟名医学过草药,能认出是青蒿、藿香、佩兰、苏叶、荷叶。老人见他识药, 指着另一缸说:“这是麻黄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 酵,做成豆豉,便可以做小菜。”王勃抓了几粒豆豉,放在口中咀嚼,一股清香 直冲鼻窍,他赶紧掏出银钱,买了一大包。 今天,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心想:“都督久霸一方,无法勉强其意。然而,麻 黄是方中要药,不用则无可治疗,古人用大黄豆卷代之称为‘过桥麻黄’,我何 不用豆豉呢?”他把想法说了出来,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都直摇头:“当地土 民小菜,焉能为药。”“不妨一试,况且豆豉不过食物,无妨身体。”王勃相劝。 阎都督连服三天,果真见效: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 不日,阎都督又上滕王阁为王勃饯行,取重金相谢。王勃固辞不受:“都督若要 谢我,何不扩大作坊,使其不至失传。”阎都督含笑点头。 从此,豆豉不仅在洪州流传,而且行销大江南北,至今不衰。 豆豉,又名淡豆豉,是用豆科植物黄豆或黑豆作原料,经过蒸煮,冷却后加入曲 菌发酵,盐渍,最后晒干而成。豆豉在我国自古入药,历代医书均有记载,处方 名淡豆豉、香豆豉、炒豆豉。中医认为,豆豉有解表除烦、透疹解毒之功,《本 草纲目》言“黑豆性平,作豉则温,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 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本品发汗力弱,有健脾 胃、助消化的作用,故用于发汗解表时,配伍荆芥、薄荷、生姜、葱白等同用, 疗效更佳。 地丁 《普济方》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龙胆科植物华南 龙胆的带根全草。 地丁的全称叫"紫花地丁",是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开紫色而得名。传说 古时候有两个苦难兄弟在偶然中发现了它清热解毒的奇特功效。 从前,有两个要饭郎整天在一起乞讨,日久便结拜为兄弟。有一天,弟弟的一根 手指突然生了疔疮,红肿发亮,痛得坐卧不安。哥哥带弟弟来到附近镇上一家卖 疔疮药的"济生堂"药铺,谁知老板一看是要饭的却不"济生"了,任兄弟俩磕头求 情也不行。 兄弟俩又找问了好几处,也没能买到疔疮药。转眼到了傍晚,他们来到一片山坡 上歇息,弟弟突然哭起来,直叫"手指烧痛",哥哥急忙安慰着,却也一筹莫展。 此时,满天晚霞照在山坡上,哥哥蓦然发现眼前有片紫草花,在霞光中格外鲜艳, 便不由得掐了几朵放在嘴里嚼着,觉得苦丝丝凉爽爽的。他灵机一动,连忙把嚼 着的花瓣吐出来,顺手按在弟弟的手指头上,安慰说:"先让这湿花瓣给你凉凉吧!" 没想过了一会儿,弟弟高兴地告诉哥哥,他的手指头舒坦多了,再一会儿,竟不 痛了。哥哥闻之一跃而起,大声说:"哎呀,天不绝人,说不定这花草是良药, 能治疔毒啊!"于是连根带叶挖了许多。回到夜宿的庙里,他们把草分成两份,一 份捣烂外敷,一份煎水喝。两天后,弟弟的疔疮全好了。 想起最初求医去的那家药铺老板,兄弟俩决定扔掉讨饭棍,以上山采药为穷苦人 治疗疔毒为生。为了让人们记住这种顶头开紫花的草药,兄弟俩给草药起名叫" 紫花地丁"。 地丁是清热解毒类中药里功卓力宏的一种,它突出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对痈肿、疔疮、丹毒、乳痈、肠痈、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等外科领域的热、 毒、肿、痛、结类疾病都有确切的疗效。此外,地丁对内科领域的目赤肿痛、黄 疸、痢疾、肠炎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山楂 《本草经疏》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山楂味酸,微温,消食和胃化瘀去积,近年常用来降血脂。 相传山东境内有座驼山,山脚下有位姑娘叫石榴。她美丽多情,早就爱上了一位 名叫白荆的小伙,两人同住一山下,共饮一溪水,情深意厚。 不幸的是,石榴的美貌惊动了皇帝,官府来人抢走了她并遇迫其为妃。石榴宁死 不从,骗皇帝要为母守孝一百天。皇帝无奈,只好找一幽静院落让其独居。 石榴被抢走以后,白荆追至南山,日夜伫立山巅守望,日久竟化为一棵小树。石 榴逃离皇宫寻找到白荆的化身,悲痛欲绝,扑上去泪下如雨。 悲伤的石榴也幻化为树,并结出鲜亮的小红果,人们叫它“石榴”。皇帝闻讯命 人砍树,并下令不准叫“石榴”,叫“山渣”--山中渣滓,但人们喜爱刚强的石榴,即称她为“山楂”。 琥珀 某些松科植物的树脂,埋于地层年久而成的化石样物质。挖出后,除去杂质。 琥珀,在远古时代就被人们视为珍宝。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誉之为“北部的黄 金”。古罗马尼禄时代,琥珀是昂贵的装饰品。在我国,琥珀被古人称为“神药”。 传说唐代大医药家孙思邈远出行医,途经河南西峡,遇一产妇暴死。在埋葬 时,他见棺缝中渗出鲜血来,断定此人可救,便叫死者家人急取琥珀粉灌服,又 以红花烟熏死者鼻孔。片刻,死者复苏。众人皆称他为神医。孙思邈道:“此乃 神药琥珀之功也。” 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儿子孙和,不慎用刀误伤了心爱的邓夫人,面颊 部伤口很大。医生就用琥珀末、朱砂及白獭的脊髓等中药配成外用药为其敷治。 邓夫人面部的伤口被治愈后,不仅不留疤痕,反而显得白里透红,更加娇艳可爱。 从此,琥珀又成为古代妇女“嫩面”的常用之药。 琥珀为枫树、松树等的树脂埋藏地层中经多年而成的化石,主产于云南、广 西等地。其功效有镇惊安神:用于惊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癫痫等症, 可与朱砂、南星、茯苓、远志、菖蒲等同用,如琥珀定志丸、琥珀寿星丸等;利 尿通淋:用于小便癃闭以及血淋、热淋、沙淋等症,常与其他利尿化瘀药同用, 如琥珀散;活血化瘀:用于妇女血瘀气滞、经闭不通,可与当归、莪术等同用。 琥珀性味甘淡,镇惊利窍是其所长,故凡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健忘、失眠 以及膀胱湿热发为热淋、血淋或癃闭者,均为常用之药;并能活血化瘀,以治外 伤瘀血、妇女经闭、症瘕腹痛等症。 琥珀与茯苓,同为松之余气所结,都适用于心悸怔忡之症,但茯苓入气偏补,琥 珀入血而偏泻。茯苓适于水气凌心或心失涵养之症,而琥珀则适于心不镇静、躁 动不安之症。在利水方面,茯苓多用于气虚不化者,而琥珀主要用于膀胱湿热而 壅滞者。 临床有用琥珀内服治疗结石尿血有良效。用本品2g,每日2次冲服,连服 10天,治阴囊血肿有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琥珀等药制成珠珀散、定搏灵, 治疗早搏、心律失常,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生姜 《名医别录》 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 苏东坡先生一次与友人姜至之饮酒。姜至之乘兴调侃他是一味中药“子苏子”。 东坡先生灵机一动,反唇相讥道:先生也是一味中药,不是“半夏”,就是“厚 朴”。姜至之茫然不知其故。东坡先生说:不是“半夏”、“厚朴”,何以用姜 制之。 古代医家认为半夏、厚朴有毒,需用姜炮制后才能入药。苏东坡指出:长吃生姜 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据《东坡杂记》所载:“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 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面色红润,目光迥然。”问其健康长寿的奥秘,答道: “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四川、广东、山东、 陕西等地。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的功效。 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酱、糟、盐、蜜加工食用,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 调味品,又是物美价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据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挥发油, 对胃酸、胃液的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进食欲,促使肠道蠕动,消除肠胀气。 所以民间有谚语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 处方”。我国古代的许多名人,如孔子,素有食姜的习惯,常用它防病治病,受 益匪浅。 生姜在临床上应用得十分广泛。取生姜25克,加水煎30分钟,每天服3次,对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效果。生姜50克,加红糖50克,捣为糊状,每天3次分服,治急性细菌痢疾,多数患者腹痛、痢疾等症状较快消失,大便恢复正 常,而且未见明显副作用。此外,生姜还可用于半夏、天南星、乌头等的中毒症 状。据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杨某咽喉红肿溃烂,脓血如注。有医家问其饮 食习惯,知他爱吃鹧鸪,便叫他嚼食生姜。待一斤生姜吃完,脓血渐止,疾病痊 愈。医家说,因鹧鸪好吃半夏,半夏之毒积蓄于鹧鸪肉中,人食肉后,其毒转入 咽喉,而患此病,生姜能解半夏之毒,所以药到病除。 当 归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那片山,兀自茂盛了不知多少年。远远地望去,它苍郁葱茏,又险峻神秘。莫强 的祖祖辈辈都在这座山的不远处繁衍生息。据说山里长着许多贵重药材,同时也 有毒蛇猛兽出没。或许是出于对未知的本能畏惧,并没有人走进山里一探究竟。 村子里的年轻人,每每也对着山指点与憧憬,却没有人试图要走进去。人与山互 相隔膜的局面,被莫强无意间打破了。 莫强一向以胆大自居,他自诩为村子里最勇敢的年轻人。 “你胆大?敢进山采药么?”二牛当着几个伙伴的面问他。 莫强的血一下子涌到了头顶:“不敢去的是乌龟!你们等着我采回药来,治你们 的胆小病!” 回到家中,莫强立即收拾行装。他明白自己有些意气用事,可他这样满腔热血的 年轻人——宁愿自己的躯体葬身在猛虎的腹中,也不愿自己的尊严葬身在别人的 嘲笑声中。 他的母亲拦住了他。不肖有三,无后为大,已定亲、尚未娶亲的他是母亲唯一的 儿子。就像要履行一个庄严的承诺,他答应了母亲,迎娶了妻子。 新婚燕尔的莫强,与妻子如胶似漆,进山的念头悄悄抛到了一边。 人是有惰性的,许多人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最初的起因也许只是一句话、一个 眼神。这天,村子里的年轻人又凑到了一起,依然是多嘴的二牛,旧话重提。他 只是善意地嘲笑莫强恋着媳妇,羞耻却像涌泉一样从莫强平静的幸福中冒了出 来。不顾妻子哀哀的劝阻,莫强立即收拾行装,朝山里进发。 “三年后,我若没有回来,你就另嫁他人吧。”临走前,他告诉妻子。 莫强背着简单的行囊,就进山了。妻子在家侍奉母亲之余,便是去到小村外的溪 边河口,倚在杨柳树下,无望地期盼着。山上的雪,融了又积,积了又化。她渐 渐憔悴下来了,添了些难言的病痛,大夫说是气虚血亏所致。 三年的期限到了,莫强没有半点讯息。对丈夫情丝缠绕、意志再也坚定不过的莫 强妻子,终于拗不过娘家人的强烈要求,含泪嫁给了他人。 大山的神灵似乎也要考验这对情深意重的夫妻。妻子改嫁没几天,莫强就回来了, 带着许多谁也没见过的草药。可家中已是人去楼空,不见爱妻踪影。莫强托人传 话,要求再见妻子最后一面。 见面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诉说,莫强只是默默把采来的草药如数交给妻子:“我 这趟进山,挖了很多贵重药材,其中有一些是很少见的东西。我本想多挖一些, 回来卖掉,给你做几身衣裳。嗐,现在可给谁去呢?你把这些药材卖了,就像是 我衷心的祝福,盼望你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美满呀!” 伤心欲绝的妻子了无生念,抓起一把草药根子一口一口吃了下去,以求中毒一死。 但深沉的爱就有一种魔力,她不仅没死,过些日子脸上更有了血色,原来的妇科 疾病渐好了。 人们记住了这种专治妇女病的草药,并为其取了一个让人心碎的名字——当归。 石榴 石榴是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实 石榴原名安石榴。据史载,约在公元二世纪,石榴产在当时隶属中国王朝的西域 之地—安国和石国(今乌兹别克的布哈拉和塔什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才将其引入内地。这其中还有一段优美的佳话。 张骞到达西域安石国以后,在他住的房子门前,有一颗树繁花怒放,色艳如火。 张骞甚为喜爱,经常站在其旁观赏,后经打听得知是石榴树。后来天旱了,石榴 花叶日见枯萎。张骞不时担水浇灌,从而使其枝叶返绿,榴花复艳。 张骞完成使命回中原时,安石国国王赠金送礼他皆不要,却请求带回那棵石榴树, 国王欣然应诺。不幸的是张骞在归途中遭匈奴人拦截,在冲杀中将那棵石榴树失 落了。当张骞人马到了长安,汉武帝率百官出城迎接。正在此时,只见一位著红 裙绿衣的妙龄女子,气吁吁、泪滴滴,向张骞奔来。 汉武帝及百官皆惊,不知出了何事。张骞定睛一看,也大吃一惊,这不是在安石 国下榻时被自己哄出门的那位姑娘吗?原来,张骞起程的前一天夜里,他的房门 被轻轻叩开,只见那位姑娘正向他施礼,请求与恩人一同前往中原。张骞一时弄 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暗想必是安时国的使女想随自己逃往中原。自己身为汗使, 不能因此惹出祸端,于是将其劝出门外。不想今日她又追来。张骞问道:“你不 在安石国,千里迢迢追赶我们究竟是为何?那姑娘垂泪回答:“奴不图富贵,只 求回报浇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随。”言罢忽然不见,旋即化为一 棵花盛叶茂的石榴树。张骞恍然大悟,向汉武帝禀报了在安石国浇灌石榴树的事。 汉武帝大喜,命花工将其移植到御花园中,从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树。 潘岳在咏石榴的赋中写道:“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 流溢。” 石榴全身是宝,其花、叶、果实、果壳、根皮均可药用。石榴花“阴干为末,和 铁丹服一年,变白发如漆”,可见其有乌发之功,但更多的是用石榴花止血。民 间常用石榴叶来治疗跌打损伤,以叶捣敷受伤处。石榴的果实红如玛瑙,白若水 晶,其味清甜可口。石榴根皮能杀虫,石榴果皮酸涩,可以止泻痢。如使用的恰 到好处,石榴是一味有效的民间单方。 钩藤的 【药用部位】:带钩茎枝 【来源】:科属:茜草科钩藤属 【出处】 出自《本草原始》。 【传说】 据《红楼梦》所载,薛蟠之妻夏金桂不听薛宝钗好言相劝,借酒发疯,大吵大嚷, 气得薛姨妈怒发冲冠,肝气上逆,“左肋疼痛得很”,宝钗“等不及医生来看, 先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来,浓浓的煎了一碗,给母亲吃了”,“停了一会儿,略 觉安顿”。薛姨妈“不知不觉地睡了一觉,肝气也渐渐平复了”。近代医家也多 用钩藤治疗肝炎患者的心烦意乱、性情暴躁、左胁疼痛,同样取得良好疗效。 钩藤又名莺爪风,在叶腋处有弯钩,故名钩藤,以带钩茎枝入药。钩藤入药最初 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但古代医家认为其气轻清,故多 视为小儿的专用药,正如陶弘景指出:“疗小儿,不入余方。”后世中医学家不 断拓宽它的应用范围,现已成为内、儿、妇科的常用药。 钩藤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的钩及相连的茎枝。 【处方名】钩藤、嫩钩藤、嫩双钩、嫩钩钩(晒干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入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镇痉。 【应用】 1.用于肝火头胀、头痛,及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 钩藤清肝泄热而平肝阳,故常用于肝火头胀及肝阳上亢的实症。配夏枯草、黄芩, 能清泄肝火;配石决明、菊花,能平降肝阳。 2.用于热病高热、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及妇女子痫等症。 钩藤的清热作用并不显著,但因它有息风镇痉的作用,故遇有惊痫抽搐之症,, 则往往取以应用,临床多与天麻、石决明、全蝎等配伍;如属高热动风,可与羚 羊角、菊花、龙胆草等同用。 【用量与用法】3钱至15克,煎服。煎时须后下。 【按语】1.钩藤清疳热而平肝息风,在临床上常常用以平降肝阳。它的清热之功 不如羚羊角,息风镇痉的作用亦较羚羊角、全蝎、蜈蚣为弱。故在高热惊风抽搐 时,宜加羚羊角(山羊角);如抽搐严重,须配全蝎、蜈蚣。 五灵脂 【药用部位】:粪便 【来源】:五灵脂是橙足鼯鼠的粪便,曾被误认为是寒号鸟的粪便。 【传说】寒号鸟的冤屈“寒号鸟”是颇有名气的一种动物,民间有许多关于它的 传说,如:“要想好、别学寒号鸟”,“寒号鸟是懒汉,不垒窝,不筑巢,寒风 起,身无毛,凄凉叫,活活冻死”。总之,寒号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生性懒 惰的动物。并认为它饿了也不去找食,待饿得无法的时候,就吃自己的屎,如此 反复多次,它的粪便就成为五灵脂——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镇痉作用的著名 中药原料。 这些民间传说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却是不科学的。“寒号鸟”实际上是一种 哺乳动物,属于啮齿目鼯鼠科,叫橙足鼯鼠。由于它前后肢间生有飞膜,可以借 之滑翔,因而古人将之认为是鸟类,连著名的《本草纲目》也把它列在“禽类篇”。 橙足鼯鼠生活于山野,昼伏夜出,滑翔时四肢伸张,在空中飘荡,两侧飞膜外缘 呈波状起伏,向后方传动,蓬松的长尾在后面起着舵的作用。实际上,它并不象 人们传说的那样“吃自己的粪便”。相反,它很爱清洁,食物被污染后就不吃了, 更何况是自己的粪便了。甚至它的“厕所”与“居室”也是分开的。橙足鼯鼠的 主要食物是松柏树的树叶,由于寒冷季节它吃的松柏科针叶较多,粪便中含有较 多的胶结物质——树脂,因而粪便呈脂状。 飞鼠类动物全世界有14属37种,由于它们白天躲在树洞中睡觉,黄昏以后才出来活动,因而发现它们的机会很小。有趣的是,我国长白山一带生活的飞鼠有时 还会跑到人工鸟箱中筑巢。5月份,天气较暖,飞鼠也开始繁育它的后代了,它在巢中垫衬松软的苔藓和草类,为幼仔创造温暖的生活环境。幼仔出生时眼睛是 闭着的,大约30天以后才睁开眼睛。即使在幼仔出生后,飞鼠中仍有“第三者 插足”的现象发生,母鼠带着孩子在巢内,而巢外两只公鼠为争夺对母子的监护 权,展开一场激烈的斗争。它们的打斗一般都不会致对方于死命,而且一般总是 入侵者败落,“正义”战胜“邪恶”。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捍卫者若失败, 就意味着它以前所有努力的前功尽弃,而入侵者本来什么都没有,入侵中抱有, “侥幸成功的心理”,所以“斗志”不如捍卫者强烈。 猫爪草 猫爪草的 【来源】为毛茛种植物小毛茛的块根。 【药用部位】:药用部位:块根 【传说】 很久以前,鄂西北山区有个好学的年轻人,打听到神农山上隐居着一位叫纲目的 老人,医术高超,便打点行装,翻山越岭前往求学。 老人听明他的来意后,开口说出一中药名:“鸡冠花。”让其对答。“猫爪 草。”年轻人张口对道。 纲目老人接着说:“猫爪草长青木香。”“鸡冠花开满山红。”年轻人对道。 纲目老人微笑着点点头,又说:“鸡冠花开满山红,生地也红。”“猫爪草 长青木香,熟地更香。” 纲目老人对年轻人已有了好感,继续考道:“猫爪草长青木香,熟地更香怀 远志。”“鸡冠花开满山红,生地也红举大戟。” 纲目老人带着笑意又出联曰:“红娘子。”“白头翁。”“红娘子,戴红 花。”“白头翁,采白果。” “红娘子,戴红花,骑海马,吃冰片,独享功劳。”“白头翁,采白果,寻 鹿角,挖藕节,只为益母。” 一老一少,一问一答。老人喜出望外,收下年轻人为徒 土鳖虫 【来源】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 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 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 或烘干。 【用药】:土鳖虫也叫做庶虫,土元.为鳖蠊科动物地鳖.和冀北地鳖的雌虫干燥体。其性味咸,寒。有小毒。归肝经。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作用. 临床常用于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和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 痞块。 一般用水煎服,3~10g;或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外用适量。 因有破血逐瘀的作用,故孕妇忌服. 常见的临床应用1. 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 地鳖虫咸寒,入血软坚,功能破血逐瘀,通经消症,配大黄、水蛭 、虻虫、桃仁等,可治血瘀经闭;配 柴胡、鳖甲、黄芩、大黄等,可治疟疾日久不愈、脾脏肿大。2.用于跌仆伤痛,筋伤骨折,以及腰部扭伤等症。地鳖虫又为伤科要药,对损伤骨折、瘀滞疼痛, 能逐瘀血、止疼痛 ,续筋骨,可配骨碎补、乳香、没药等同用。此外,单味研 末吞服,还可治腰部扭伤之症。 【传说】 明朝年间,江南有一小镇上有一位姓朱的开设了一家武馆,奇怪得很,凡来武馆 习武者,有伤筋动骨的,只要服用朱武师给的药粉,很快就痊愈了,仍可以照常 习武。 此事被一姓杨的医生知晓,便登门求其医术,朱敬其医德,就从实相告:原 来是朱某幼年,家境十分贫穷,父母早逝,靠祖父抚养,祖父在一家油坊打工谋 生。一日,不慎从高处摔下来,腿断骨折,主子嫌其累赘,便抛到油渣棚内,任 其死活。那年,油渣棚生了许多土鳖,祖父就终日依靠食土鳖求生,没想到一月 有余,断腿和伤痛居然痊愈了。后来,祖父就用土鳖给人治病,治者必愈,祖父 临终前,就将此方传给了朱某。 朱武师见杨医生为人诚实,不辞劳苦,求医术解救病人,十分敬佩,便将“土 鳖焙干碾成药粉,一次一撮”之方传于杨医生,杨医生即用此方疗伤接骨,颇为 灵验。此后,杨医生便将此方录入了他著的《医方摘录》一书,从此流传于世。 土鳖之所以有如此疗效,据《本草纲目》记载:土鳖,性咸、寒,归肝经。 其功效主治:破血消症、续筋接骨。用治血瘀经闭腹痛、月经不调、产后瘀阻及 跌打筋骨折伤等,有伤筋动骨、偏瘫患者不妨照方一试。 庶 虫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s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lte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性虫体。均以个完整、紫褐色、无泥杂者为佳。筛去灰屑, 或用清水洗净,晒干。 【处方名】庶虫地鳖虫 土元。 【性味归经】咸,辛、寒。有小毒。入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用于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用量】6-9克,煎服。入散剂每次1-1.5克,每日二次。 【注意】孕妇忌服。 【保贮】放木箱置干燥处,少量可置缸内,防潮、防霉、防蛀。 贝母的传说 【来源】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陶宏景谓之“形似聚 贝子,故名贝母。”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始将之分为川贝及浙贝二种。 【用药部位】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 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1.松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本品外形呈类圆 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 贝”、“米贝”。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 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 泥点”或“蒜泥蒂”。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 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气微,味 微苦。 3.炉贝: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 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 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 小鳞叶及心芽。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气微,味微苦。 传说,以前松潘地区有一贫妇李氏,身染肺痨,连孕三胎,均坠下死婴。丈 夫与公婆唯恐断了门庭香火,终日惶惶不安。 一巫婆闻说,便上门妄称有安胎神术。公婆大喜,遂将其迎入家中。巫婆装 神弄鬼一通后,说:“你儿媳属虎,虎要吃人。”公婆听后,吓得面如土色。即 问:“如何解救?”巫婆声称:“只要服下驯虎桃符,将来婴儿出生后,须令母 亲远远避开,方可逢凶化吉。”公婆信以为真,重谢了巫婆。 次年,当李氏生下一男孩时,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凑 巧遇有一位名医上山采药。名医问明情由,将李氏带至家中,每月从山上挖回一 种草药鳞茎,煎给她服。经半年治疗,肺痨就痊愈了。名医将她送回了家,孩子 因无母哺乳早已夭折。隔年,李氏又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全家皆大欢喜。李氏 为纪念这段辛酸往事和名医治病救人之恩,以及宝贝和母亲团圆之喜,便把那草 药鳞茎定名为“贝母”。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 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 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 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 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使用方法:内服:3-10g;研细粉冲服,每次1-1.5g反乌头。寒湿咳嗽不宜使用。 三七的传说 【来源】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 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药用部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种后第 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 置麻袋中加蜡打光。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 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 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 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在祖国西南边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着一种“春苗如翠,秋 实似火”的神草。关于这种神草,千百看来一直传诵着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猎 手不慎坠崖骨折,他们将一种野草嚼烂敷于出血处,伤口就如漆粘物一样被封住 了,出血停止,猎人居然能拄着猎枪步行回家;石匠砸伤脚掌,疼痛难忍,将神 草捶烂包扎于伤处,马上止血止痛;产妇血崩,生命垂危,一把神草就将其从死 神手中夺回。这种神草苗族的祖先将其叫作“山漆”,其神奇的功效在民间代代 相传,因“山漆”与“三七”谐音,在流传中便被记作“三七”。 关于三七,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候,一个叫张二的青年,患了一种疾病,口鼻出血不止,虽经多方医治 仍无效果。一天,一位姓田的医生路过,他取出一种草药的根,研磨成粉给张二 吞下,不大功夫,血竟然止住了。张二一家非常感激,并要求医生留下这种神奇 草药的种子。 一年后,张二家的草药长得非常茂盛。恰巧,知府大人的独生女患了出血症, 多方治疗不见好转,无奈只好贴出告示:能治好女儿病者,招其为婿。张二闻知 后带上自种的草药,二话没说,拿出草药研成末给小姐服下。谁知不到一个时辰, 小姐竟死了。知府大怒,命人将张二捆起严刑拷打,他被逼讲出实情。知府大人 即令捉拿了田医生,并将其定为“谋害杀人”罪。临刑之日,田医生万般无奈, 只好向亲自监斩的知府大人解释说:“此草药对各种血症都有疗效,但须长到三 至七年才有效。张二所用之药,仅长满一年,本无药性,当然救不了小姐。”说 罢,他从差役手中要过利刀,在自己大腿上划一刀,鲜血直流,他从自己的药袋 中取出药粉,内服外敷,即刻便血止痂结,在场的人惊讶不已,知府大人后悔不 已,只好放了田医生。人们为了记住这一惨痛教训,就把这种药定为“三七”, 表示必须生长到3~7年才有用。因为此药为田医生所传,故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三七也被称作“田七”。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 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1912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 “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 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 熟服可补益健体。” 张血管的作用; (3)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 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6)抗肿瘤作用; (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9)保护肝脏。 茯苓的传说 【来源】《本经》:“味甘,平。” 【药用部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的干燥 菌核。 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 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 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茯苓,通常附菌核的 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 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 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 传说药王菩萨要配制一剂利尿、镇静兼有滋补的良药。可是要配制这剂药, 需要用天下一个能人的血才能配成。药王菩萨是治病救人的,怎能伤人害命呢, 又怎能害死一个天下的能人呢!菩萨为这事伤透了脑筋,想了很久很久,终于想 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能够点石成金的能人——“十八面”在都柳江边游玩。他走着游着, 猛然看见前面走着一位身材苗条的姑娘,就紧走几步赶上前去一看,哎呀,是个 绝妙的美人!十八面不觉神魂颠倒起来,站在那姑娘的面前忘记走路了。“好狗 不挡门,好人不挡道!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不懂礼,挡住人家的路,想做哪样?”那 姑娘脆声脆气地质问十八面,声音就像银铃一般。十八面明知姑娘在骂他,可他 却毫不生气,心里反而想道:“只要你同我说话,我就好搭腔。于是就厚着脸道; “我叫十八面,会点石成金,想同你交个朋友。”那姑娘一听,唰地一下脸红到 了耳朵根,转脸低头细声地说:“早就听说你十八面是个能人,既然同我交朋友, 就得依我个条件,就是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如果追得上我,我就答应你。” 十八面心想:我刚才就在你的后边,几步就走到了你的前面,这条件有什么难, 就说:“我同意。姑娘也不准后悔。”于是,二人达成了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姑娘迈开花步在前边走,十八面跨步就在后面跟。走呀走,整整走了四四一 十六里路,可就是跟不上;十八面就跑步追了起来,追呀追,又整整追了二八一 十六里路,还是追不上;后来眼看要追上了,只见那姑娘一转身拐进了一片松树 林里,左躲右闪地与十八面躲猫猫。十八面捉不住那姑娘,就绕路藏起来,看着 姑娘走到自己跟前,就猛地扑了上去,伸手抱住了她,崩的一声,十八面眼里直 冒金星,睁开眼睛一看,哪知抱住的不是那位姑娘,分明是一棵大松树。这一撞 不要紧,十八面的鼻子都撞破了,鲜血直流到树子根。说也奇怪,没有多久功夫, 就从松树根上生出了许多像红薯的东西来。十八面清醒过来,羞愧地说:“服你 了!” 原来那位姑娘就是药王菩萨变的,为了制药特地到都柳江边逗引十八面上 钩。十八面伸手猛扑的那一刻,菩萨就地变成了一颗松树,让十八面撞在上面, 好取他的几滴血做药种,就演出了这场使十八面啼笑皆非的戏来。后来,药仙建 议菩萨把这蔸药取名叫“服你”。药王菩萨因为这样叫有伤十八面的脸,就改作 “茯苓”。 【性味】甘、淡,平。 ?《本经》:“味甘,平。”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汤液本草》:“入手大阴,足大阳、少阳经。” ?《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 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天目山白术的传说 【来源】《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 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药用部位】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 根。 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 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 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角质 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於潜白术为什么称仙鹤术或云头术呢?这里有个故事:传说南极仙境有只仙鹤,衔着一支药草,想把它带到人间,种植在最好的地方.仙鹤来到了天目山麓上空,看到下界有一块靠山,傍水,向阳和避风的盆地,便降落下来,把口里衔着的药草种 了下去.仙鹤日里除草松土和浇水,夜里就垂颈俯首守护在旁.日子一长,仙鹤竟化成了一座小山.人称"鹤山". 有一年,鹤山附近发生一场大瘟疫,不少人染病在床.这一天,正是九月重阳,秋高气爽.於潜街头,来了一位姑娘,白衣白裙,上绣朵朵菊花和点点朱砂.她摆了摊在叫卖白术,免费发放给病人.有个药店老板见有利可图,就全部收买了下来. 果然,这白术奇效无比,人们个个摆脱了病魔.药店老板发了一笔大财.他贪得无厌,想起姑娘临走时说家住鹤山,便入山寻找,可找来找去,找不着一户人家.老板娘知道这事,心生一计,对着老板耳朵,如此这般一说,把老板说得眉开眼笑. 转眼到了第二年重阳,那白姑娘又来卖白术了.这一次,老板显得百般殷勤,搬登献茶.白姑娘一坐定,老板娘偷偷地用针穿了一根红线,别在了姑娘的衣裙上.白姑娘收了钱就走,老板却带了一个伙计,悄悄的跟了上去.白姑娘顺着一条荒芜的 羊肠小道往山坡上走,走着走着,忽然不见了.老板和伙计急忙满山寻找,在山岗找着了一株穿着红线的药草,香味扑鼻,老板开心极了,说:"好!这个活宝贝可落到我手里了!"大声叫喊伙计:"快!快!拿锄头来."谁知一锄头掘下去"啪"的一声,闪出一道金光,刺瞎了老板的眼睛.那株千年老白术,就无影无踪,再也找不着了.以后,再没有人见到那白衣姑娘. 於潜鹤山所产的白术,特别来得珍贵,你若切开来看一看,还有朱砂点和菊花般的 云头形状哩!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应用】 1.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 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 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 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 用于表虚自汗。本品与黄芪、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 虚自汗。 此外, 本品又可用于安胎,治妊娠足肿、胎气不安等症,有内热者,可与 黄芩等配伍;腰酸者可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2g。
本文档为【中草药的传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5KB
软件:Word
页数:10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4-10
浏览量: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