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毕业论文

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毕业论文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毕业论文 【标题】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易华明 【关键词】 秀山花灯 文化内涵 歌词魅力 【指导老师】邹 璐 【专业】中文 【正文】 引言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列武陵山腹地的渝湘黔鄂四省(市)结合部,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等十六个民族,其中土家族为主体民族。这里自古就是渝东南的门户和中南至西南的咽喉。《秀山县志》载:清代诗人章恺曾有“蜀道有尽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和陈广文的“斗大方城镇蜀陬,公然黔楚此咽喉”等诗句,都形象地道出了它的地理位置。又由于...

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毕业论文
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毕业论文 【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易华明 【关键词】 秀山花灯 文化内涵 歌词魅力 【指导老师】邹 璐 【专业】中文 【正文】 引言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列武陵山腹地的渝湘黔鄂四省(市)结合部,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等十六个民族,其中土家族为主体民族。这里自古就是渝东南的门户和中南至西南的咽喉。《秀山县志》载:清代诗人章恺曾有“蜀道有尽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和陈广文的“斗大方城镇蜀陬,公然黔楚此咽喉”等诗句,都形象地道出了它的地理位置。又由于其山高林密,土家、苗、汉杂居,因而成为各种文化碰撞、交融的汇集点。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下,这里产生了薅草锣鼓、辰河戏、傩戏、阳戏、灯儿戏、草龙、红龙和花灯等民族民间文化,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秀山花灯。 目前,秀山花灯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古朴的花灯艺术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被日益普及的电影、电视以及网络等先进文化艺术形式所取代。其次,市场经济下的打工潮,使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他们所接受的是现代都市文化,对传统的花灯缺乏兴趣。其三,花灯艺人大都年事已高或相继辞世,花灯后继乏人,面临断代的危险。对秀山花灯的研究,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但那只是对秀山花灯的表演形式作一种记录式的整理,而没有进入深层次的探讨。所以,此文就是从文化内涵方面对秀山花灯作一种探讨式的研究,根据花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花灯自身独特的风格来展现秀山花灯的魅力。 如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抢救和保护,秀山花灯也在其中。因而,我们对秀山花灯的研究就具有了更大的空间,具有更大的意义,同时也具备了研究的可行性条件,如政府的重视,人们对花灯的自觉保护等。对秀山花灯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运用文化内涵的有关理论对秀山花灯进行全面的探讨,这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很大的作用。 秀山花灯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间民俗文化。“文化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含器物、信仰,习惯以及被这引起习惯所决定的人的活动之一切产品。”?1而加拿大教授德.保罗.斯查尔福将这一观点阐述得更加详尽,他指出:“‘文化’是我们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精神上、心灵和物质上的一切事物„„文化是一个整体,不仅包含思想观念、发明创造、人工制品、价值观念、信仰和艺术作品,还包括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社会结构和风俗习惯、政治体系、宗教信仰、法典法规等等,实际上它包括我们能想象的一切事物。”?2也即是说,人类文化很难将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截然分开,而花灯文化也不例外。 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花灯文化首先是历史文化。秀山花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千百年来,花灯在一代 一代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前进,这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1、悠久的历史渊源 关于秀山花灯的起源问题,众说芬芸,没有定数。从时间上说,有说源于隋唐,也有说源于宋;从方式上讲,至今还有外来说、土著说和土著外来说三种说法。从史籍方面记载看,《旧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宗纪》载:“隋大业二年(606)丙寅上元夜,帝与后微服观灯。”又:“隋大业七年(611)正月十五,隋炀帝下旨,在洛阳宫外搭灯台唱戏,连起八百里长。”又:唐玄宗年间,“宫庭用绢丝扎成二十座高一百五十八丈的灯楼”。唐《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中记:“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登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3从以上依据可以看出,花灯最早可追溯到隋唐,而唐代花灯纯系观赏性的民间工艺美术,与秀山花灯最原始的祭祀形式,即载歌载舞的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当时的秀山还是一个荒蛮的“不毛之地”,蛮夷之邦,无论从地域上还是文化上都没有开发,与中原文化也尚无来往,唐代花灯在这时不可能传入。而当时唐代花灯完全以“娱人”为目的,这与云南的花灯小戏相似,“这种小戏一般在街头空地上拉开场子,几个业余艺人加上伴奏人员在一起,运用一些简单的道具,便开始演唱起来,或歌或舞,或演唱一些有情节的花灯段子,自娱自乐,很能吸引一些观众。”?4这与秀山花灯的以“娱神”为主,以“娱人”为辅的功能有明显的差别,也正是两种花灯的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只能说唐代传入了花灯是不可取的。 从花灯唱词方面看,有以下几种: (1) 灯是灯、灯是灯, 灯从何处起,灯从何处兴, 唐王设下花灯会, 年年元霄闹花灯; 花灯三千六百盏, 留下两盏到如今。 (2) 唱花灯、跳花灯, 灯从何处来,灯从何处兴, 仁宗皇帝登龙位, 国母娘娘瞎眼睛; 许下红灯三千六百盏, 留下两盏到如今。 (3) 仁宗年间有五姓, 朝庭进贡观花灯; 红灯两盏带回家, 世代相传到如今。 红灯两盏往下传, 高挂土人祭祀堂。 祭祀仪式同欢舞, 围绕花灯“跳团团”。 跳团团,挂红灯, 艰难爬行几百春。 待到清末民国初, 逐渐演变为花灯。 (五姓为龙、石、张、罗、方)?5 根据以上唱词及《宋史》载,由于北方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北宋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对付来自北方的强大威胁,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采取了以抚为主的政策,以“蛮人不反为大幸”。当时“五溪”(酉溪、辰溪、巫溪、武溪、沅溪)的土司常以当地的名产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所以,“‘五姓’在向朝廷进贡时,观赏了京城花灯后,受皇恩赐灯两盏带回,视为传世珍宝”?6。延至元代,秀山土著人在祭祀活动中,围绕“红灯”欢舞,他们把灯称为“红灯”,把歌舞称为“跳团团”。也就是说,“跳团团”应是秀山花灯的原始称呼,“跳团团”的表演形式即是秀山花灯表演形式的雏形。到了元朝末年,陈友亮兵败,部分将士流亡湘西和川东一带定居。清王朝推行“改土归流”后,大批江浙汉人移居秀山,他们同土著人一道繁衍生息,发达的汉民族文化艺术自然地与原始土著人的“跳团团”溶为一体,并经过长期的历史演进,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歌舞艺 术——秀山花灯。因此,我们认为花灯应于北宋时期传入秀山,也是土著与外来结合的成果。 2、与土家民俗的联系 土家族神话故事中的《洪水潮天》里的“兄妹成亲”,把人类的起源归结到洪水过后兄妹成亲再造人类。从历史学的角度,说明土家先人曾有过族内婚。在花灯的表演中,丑角对旦角——“妹妹”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呵护,而是一种崇敬,男的始终要用矮桩步下着矮桩围着直立在中间的旦角转,突显出女的位置和形象。这有如说是对女性位置的突出,还不如说是再现了最原始的母系女性崇拜。“跳团团”显出了秀山花灯的原始性、宗教性和神秘性。 土家人历来崇巫尚鬼、敬祭祖先和喜好歌舞,神秘乐观、诙谐、浪漫勇敢是这个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花灯的艺术性、祭祀性和娱人、娱神性为当地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特别是她那诙谐的方言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更为花灯的传承提供了适宜的载体。秀山花灯的演出地点一定要在堂屋,因为堂屋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特定场所,他们修的房子数一定是三、五、七、九单数,中间称为中堂,两边一定要对称,这种对称性显出这个民族对事物平稳性的追求。祖先供在堂屋正上方神龛中的首要位置,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把历代祖宗都请到了上方,也即是把他们所有的崇敬和祈求都寄托进去了。神龛正中供的是“天地君亲师”位,花灯既然为吉祥之物,理应将灯堂设在这个家庭至高无上的神圣位置,在院坝?7跳“野花灯”那是对君主、祖先的大不敬。 土家族是一个极其善良、友好、崇尚礼仪的民族,在整个花灯唱词中,绝无一句贬斥、轻慢的话语,尽皆是对主家的称颂、祝福等溢美之词。灯班在跳灯之前要先下贴子打招呼,花灯进了寨,无论亲疏贵贱,一视同仁,家家都要跳到,这叫做“隔寨不隔家。”即是说可以隔一个寨子不去,凡去一个寨子,每家必到,每家都要在堂屋点灯或鸣放爆竹接灯?8。如把大门关上把灯点在门外,则说明是要“开财门”。阶檐?9宽就边跳边唱,阶檐窄就站着唱:“左手打开门一扇,右手推开两扇门,左脚跨进百事顺,右脚跨进谷满仓,一进堂屋打一望,主家坐的好屋场,坐在龙头生贵子,坐在龙尾状元郞”。出门时也十分讲究“来有参,去有辞”,要唱:“花灯不用长久唱,一夜难走几家人,这泼花灯调了头,一股银水往屋流,这泼花灯转了身,后园黄土变成金。”因为跳花灯是消灾避邪,是送光明和吉祥。 3、对巴文化的继承 土家人的祖先——古代巴人,很早就在这武陵山区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从县西的“卖岔”和东北角的“里耶”两个地名就可看出他们曾经历过从狩猎文化到农耕文化。因“卖岔”和“里耶”在土家语中是“开天”和“辟地”的意思。巴文化是相对于蜀文化、楚文化而言的,早期巴人以“白虎”为崇拜图腾,它在远古巴人心中具有象征意义,具有神灵的权威,在古老的巴文化传统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白虎”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深入到巴人的心灵和潜意识中,渗透到巴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维系当时社会秩序和其它生活关系的纽带。虎形装饰是巴文化的典型特征,从这里的出土文物来看,如巴人的铜戈、铜剑等都饰有虎纹,说明这属原生态的巴文化范畴,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古代巴人与土家人的关系。 唐人梁载言《十道志》记:“楚子灭巴,巴氏五兄弟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故曰“五溪蛮”。《秀山县志》载:“黔有五溪,县得其一,东北酉水是也。”由此可见,“楚子灭巴”时,巴人已进入包括秀山县境在内的酉水地区。巴人进入五溪后,八部大王涅壳赖带领巴人后裔的首八峒土民,披荆斩棘,开疆拓土,逐步走出“茹毛饮血”的野蛮阶段,进入了定居的农牧社会,并将巴文化发扬光大,创造了灿烂的酉水文化。 唐宋五代,江西彭氏首领彭瑊入主五溪,他采取了“以抚为主”的策略,入乡随俗,主动接受巴文化,以“涅壳赖精神”治理五溪,并广修“八部大王”庙宇和巴氏土人的“调年摆手堂”,从而赢得土人的拥戴。一时间,五溪地区大小神堂星落棋布,《梯玛神歌》响彻云霄,酉水文化空前辉煌。花灯艺术和土家族的其它民间艺术,如土家摆手舞等就是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孕育、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花灯继承了巴人喜歌好舞的传统,借鉴了 “巴渝舞”的艺术形式,从而逐步演变成花灯舞蹈。 4、漫长的传承与发展 花灯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土家人祭祀歌舞的“跳团团”,到一旦一丑的“单花灯”和双旦双丑的“双花灯”,再到多旦多丑的“花灯群舞”和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花灯戏”(又称“单边戏”),逐步完善成为一种集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韵白为一体,并以打击乐、琴弦乐为伴奏的综合艺术。由于文化落后,历代的花灯艺人,绝大多数是不识字或识字不多,文化程度极低,也为了保持花灯的神秘性,花灯在传承过程中很少有用文字系统地传承下来的文献资料,而是靠花灯艺人用口传心授的特殊方式,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这是就花灯歌词而言,在花灯的唱腔和服装方面,秀山花灯一直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民间色彩,旦角的舞姿、唱腔、妆扮一直都以乖巧著称;丑角的舞姿粗犷、诙谐、幽默,应把它看成是呵护、逗乐,带以“娱人”性质,这主要表现在丑角诙谐的“刷白”或“打岔”上。花子刷白使用的是纯正的方言俚语,常使用夸张、比拟或戏谑的语言,令人捧腹,达到从“娱神”到“娱人”的目的。从服饰、语言来看,花灯绝无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影子,所显现出来的是下层百姓的真实生活,完全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所以它易于普及、传承,有较强的生命力。 到了二十一世纪,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灯歌舞剧团,排演了一台计生宣传戏剧——秀山花灯《花烛夜》。这台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花灯歌舞剧,反映了近些年来秀山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真实地再现了秀山土家苗寨青年一代“革新旧传统、倡导新观念”的婚育文化的变迁,也是秀山融洽民族民间艺术、打造计生宣传精品的宣传靓点。该剧以一对山寨新婚夫妻闹洞房情景,再现秀山土家苗族新婚习俗、富含民族风情的喜庆场面。土家大妹子和土家的二哥子喜结良缘,在洞房花烛之夜,二哥子向大妹子吐露了婚后只想要男娃的旧思想,新娘则认为“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更是传后人”,新娘和新郎之间产生了感情冲突。山寨花灯班子前来给新人贺喜闹洞房。新娘巧借花灯班子的帮助,利用闹洞房的游戏,谐趣地批评了新郎意图用B超的预测来保证生男娃的错误。最终,新郎向新娘三跪认错,新娘和新郎握手言欢,花烛之夜的闹房一片欢乐。 在发展上,秀山花灯除了在歌词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外,它在其组织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花灯班子,只是在农村表演,走村串寨,带有很浓的“娱神”的性质。在进入新社会后,政府专门组织了花灯歌舞团,把一些有时代气息的内容编排成花灯小戏进行表演,在外宣传秀山,打造秀山的花灯文艺品牌。 二、底蕴深厚的群众文化 郑永富先生认为:“‘群众文化’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包含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队伍在内的具体的概念。在‘文化’这一概念下,群众文化与其他文化类的根本差别从内部特质来讲为人们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与‘自我开发’,而‘职业外’则是它的外部形态。”“‘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10而另一学者孙渊先生也认为:“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11从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秀山花灯是一种群众文化。 1、得天独厚的环境 什么样的环境,孕育出什么样的文化艺术。自古以来,秀山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群众,凡是重要的节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土家族的赶年(即春节)、端午节,苗族的赶年场、三月三等,都要舞龙灯、跳花灯、跳摆手、唱山歌。凡是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的红白喜事,也要跳花灯、唱孝歌、唱哭嫁歌等。花灯来自民间,反映的是老百的生活、抒发的是老百姓的感情,喜怒哀乐尽在其中。丰收了要跳花灯、高兴了要跳花灯、农闲了要跳灯,生朝满日?12,也要跳花灯。(但作为正式的演出习惯,花灯应在春节期间举行。) 人民群众喜爱花灯,它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因此,花灯有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自然能够长期生存并不断发展。 2、群众自发的花灯组织 花灯的组织形式有花灯班子和花灯会,都是自发的群众组织。花灯会,多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组成,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们都以能参加花灯会为荣。花灯班的组织,可以从花灯的唱词中得知: 两个三花脸,两个穿彩裙;四个打锣钹,两个拉瓮琴;掌调师一位,下灯帖一人;主灯手两个,副灯手一大群。 歌词中的“掌调师”,一般都是出自花灯世家的老艺人,他是这个班子的班主,身兼组织者和导演的双重责任,在班子里声望最高。 花灯会的领头者称“会长”或“会首”,通常由村寨中或家族中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族长或士绅担任,均由村民推举产生。花灯班负责演出,花灯会负责资金筹集,购置服装道具和对外联络。花灯会每年要召开一次会员大会,一般在“会首”家进行,公布收支帐目,总结上一年活动的情况,作出下一年的活动安排。会议结束后,灯会要大摆酒席,入会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从以上的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花灯在组织上的群众性。 3、壮观的演出盛况和庞大的创作群体 秀山人喜爱花灯曲调,春节期间的一场灯会,往往会吸引成百上千的人争相观看,唱到热烈之处,不少观众会情不自禁地随着悠扬的花灯旋律手舞足蹈起来,形成一人领唱,千百张口齐声合唱的壮观场面,其演出盛况蔚为壮观。 花灯有一支队伍庞大的创作群体,他们中的每一位传人都是花灯创作者,众多的花灯爱好者也同样都是花灯创作者,他们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用心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花灯唱词,使花灯艺术日臻完美,成为花灯艺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花灯的习俗美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这种习俗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一定的物质生产水平和人们的思想、教育、品格、习惯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形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作用于民间,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势力,甚至成为秀山地区不成文的乡规民约。花灯的习俗,更能体现民俗美的广泛的群众性。 陈勤建先生认为:“民俗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旧时代乡下人的土特产,它是与人俱来,与族相连,与人类共存的特殊的伴物。一般而言,民俗是指那些在民众群体中自行传承或流传的程式化的不成文的规矩,一种流行的模式化的活世态众生相。社会中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无法脱离一定的民俗而生活,在他们身上,都烙有这样那样的民俗的烙印。”?13 1、别具一格的演出习俗 花灯在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举行。春节来临之前,首先是扎灯,一盏金灯、一盏银灯、若干植物造型灯和动物造型灯。金灯、银灯精巧别致,六片花瓣,雕花缕空,花絮垂吊,色彩鲜艳,春意盎然。动植物造型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花灯班正月初二出灯前,先要在供有腊光仙人,金花小姐、银花二娘牌位的灯堂前举行祭灯仪式,唱《祭灯调》: 堂屋里头设灯堂,主神二位供两旁。 左边金花小姐, 右边银花二娘。 香纸蜡烛来烧起,保佑弟子送吉祥„„ 然后是启灯仪式,唱《启灯调》: 迎请灯来叩请灯,迎请花灯来降临。 来有三杯下马酒,请来堂前跳花灯。 一张桌子四角方,金杯玉盏摆中央。 七元贡果来摆起,出灯老少保平安。 启灯仪式后,花灯班要将所有的花灯调子都演唱一遍,祝福今年的花灯会顺利进行,花灯班子就可以外出跳灯了。花灯班挨家挨户、走村串寨去演出,打前站的是手提红灯笼去“下帖子”的灯客,灯笼上写有醒目的“某某花灯班”的标记,拿着请贴通知接灯人家,告诉其花灯班来跳灯的时间。接到灯贴的人家会在堂屋摆设香案,备好茶水,酒肉,特别是甜酒糍粑为花灯班的人“宵夜”。 花灯班如果到一家,观灯的人很多,先要用狮子灯开路,“拱出”?14一个表演场地,接着,就要唱《观灯调》,祝贺看灯人吉祥如意: 老年之人来看灯,转回家中头发白了要转青,牙齿落了要生根。 姐姐来看灯,转回家中挑花绣朵要安心,挑得龙来龙现爪,绣得虎来虎现身。 教书先生来看灯,转回家中教学生,读得书来高中举,入学中举点翰林。 庄稼老二来看灯,转回家中办阳春,办得稻谷顺田倒,办得黄豆遍地金。 看牛娃儿来看灯,转回家中看养牲,看得牛来牛成对,看得马来马成群。 如果主家紧闭大门,在门前点有香纸蜡烛,那就是要花灯班唱《开财门》:行了一程又一程,来到主家开财门。行了一湾又一湾,来到主家把门关。鲁班造门三尺三,白天开门夜晚关。白天开门进金银,夜晚开门进财宝„„ 如果主家燃有寿烛,或主家口头说明有老人,那么就要唱《送寿月》,祝愿主家幸福安康,百年长寿,家和万事兴: 正月里来正月正,送寿月呀跳花灯,家家户户贺新春,两边升起红罗灯。 亮晶晶,玩花灯,长寿不老八百春。 在一个村寨中,如果是两家共用一个堂屋,而各接各的灯,则要唱两则调子,所唱内容一定不能重复,以达到去掉枯燥,活跃气氛的效果。如果花灯班原准备的调子不够用,就只能由跳灯人现场即兴编演: 一送寿月,一千岁,来在贵府堂,才来送吉祥,吉祥奴的哥,双膝忙下跪,交与堂前老人家。 一送寿月,一千岁,胡寿星,寿星老爷,穿呀龙袍,坐呀龙床,忙呀忙下跪,请呀起来,读书点状元。 如果主家堂屋正中桌上供有木工、蔑工、裁缝或医书等用具,花灯班则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唱《参调》,如《参木匠》、《参药王》、《参蔑匠》等。以上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唱词,进入新时代后,花灯唱词又赋予了时代的气息,如《军属花灯调》: 一到军属家,光荣又伟大,你的儿子在前方,保国又保家。 二到军属家,军属人人夸,你的儿子立功劳,戴上大红花。 „„ 十到军属家,大家笑哈哈,你的儿子三年后,来看爹和妈。 花灯班子若逢主家办丧事,就要跳孝服灯,演唱《二十四孝》,为主家悼丧。 花灯进村寨,与龙灯相遇,如只是先后进户,不同堂,就各自无事,一旦同堂,龙灯就要缠住花灯,此时,花灯客首先要给龙灯客上烛上香,接着演唱《会灯调》才能解围。有的花灯班就站成品字形或四方形,让龙灯穿舞,示意“一品当朝”、四季平安,互表友谊,共庆佳节。如果花灯不给龙灯上烛,龙灯就可能将花灯围住。这时,花灯班子必唱《龙缠 灯》调后,龙灯才节节拆开。如果龙灯仍围着不放,花灯班就会用两盏灯笼分别挂到龙头和龙尾上,并唱《斩龙》调;或用白帕甩到龙头上,意谓斩了老龙,这是双方极不礼貌的行为。 花灯班子跳灯完毕后,主家打发喜钱,离开主家时,要唱《谢主调》,谢谢主家的烟、酒、茶等夜宵。正月十五闹完元宵后,要举行辞灯仪式,唱《送灯调》,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 送灯送到堂屋中,姐妹双双拜祖宗;送灯送到屋檐边,抬头一看戏苍天。 金花小姐听我讲,银花二娘听端详。来有三杯下马酒,去有上马酒三巡。 麻瘟带到麻州去,痘瘟带到豆州城。老少一齐来送你,送你姐妹转回程。?15 祭祀完毕就要进行烧灯,即表示用吉祥之火送走金花小姐、银花二娘这两位灯仙灯神。这样,一年一度的跳灯活动才宣告结束。这一整套过程,形成了花灯特有的演出模式,也即是花灯特有的演出习俗。 2、浓郁醇厚的生活习俗 花灯唱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赞美大自然、歌颂纯真爱情、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历史故事、评说古今人物。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反映节庆习俗的有《贺喜》、《拜年》、《送寿月》、《唱十二月》、《闹元霄》、《开财门》等;反映爱情习俗的有《绣荷包》、《十二月望郎》、《十绣》、《四季相思》、《十八相送》、《送郎送到豇豆林》等;反映生产生活习俗的有《采茶调》、《十二月盘花》、《十二月》、《红灯调》、《正月里来是新春》以及歌颂劳动者的各种《参调》。花灯名曲《黄杨扁担》和《一把菜籽》更是把土家人的民风、民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3、土家特色的服饰习俗 秀山花灯表演的服饰古朴、典雅、多姿多彩,它集戏曲服饰和歌舞表演服饰为一体,把绘画艺术、诗意美、服饰色彩美结合起来,使得花灯服饰绚丽多彩、美观大方。花灯服饰来源于生活服饰,但又将它艺术化,则显示出它的自然美和内在美。花灯里,旦角一般由男子“男扮女妆”,头戴用毛线制作的红辫子,系花帕,身穿绣有栏杆花边的大襟衣服,下身系八幅罗裙,脚穿绣花鞋。这完全是土家妇女的服饰特征,给人以朴实无华,赏心悦目的感觉。丑角则头戴窄边草帽或头包白帕,打“英雄结”,身穿对襟衣,外面套一件反穿的皮袄,下穿“扎扎裤”或“灯笼裤”,腰系红腰带,脚穿瓦口布鞋,充分显示了土家汉子的勇敢骠悍与英俊潇洒。而这两种服饰在舞台上相映成趣,构成一种滑稽的效果,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4、独树一帜的舞蹈习俗 秀山花灯的表演形式以二人转(跳团团)花灯舞蹈为主。幺妹子舞花扇走碎步,赖花子执蒲扇下矮桩,两人扇子的动作千变万化,相互照映。它作为道具,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土家人生产生活的真实情景,其舞蹈非常优美、动情,生活表现力很强。舞蹈时不仅要讲“方方好、处处圆”,更要讲究四平八稳、和和中庸。跳单花灯时,旦角和丑角的脚下始终离不开八卦中的太极图案,“他们同时从乾方进入,旦角立于正中的‘人’位,丑角按逆时针方向的兑、离、辰、坤顺序正面前进至坤位后,转为背朝艮、坎、巽方向退至乾位,完成一周即为 ‘一团’,然后旦角丑角分别在阴阳‘鱼眼’上对舞,往返错位三次,并完成规定动作,从而达到从外到内的阴阳互补。”在“踩八卦”的过程中,用敲锣钹或拉胡琴来伴舞,只有“踩鱼眼”时才完成一个唱段。 艺人们按照自己的美学理想与生活实践来创造各种花灯舞蹈动作。有的将各种动植物神化,赋予新的含义。花灯中各种动植物舞蹈真是千姿百态,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以及花草树木等,无一不可入舞。很多精华的舞蹈动作,都是从动植物的神态加工创作而 成的。这些舞蹈,与当地的民俗美、环境美有密切的关系。如“鱼”与“余”同音,而取义“年年有余”,因此各种“鱼”的舞蹈便是丰衣足食的佐证,成了吉祥的象征。 而花灯与龙灯相会时表演的“龙缠灯”,龙舞雄壮粗犷,花灯细腻优美,相互配合十分默契。舞龙宛如在龙宫中来往游弋,嬉戏作乐,灯舞又好象从云中漫游归来,悠闲自得。两种舞蹈一粗一细,一松一紧,热闹非凡,使人感到神秘、舒缓、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歌词的风格魅力 花灯唱词非常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讲究押韵,比喻生动形象,富有哲理,充满诗情画意,有时采用诗歌“赋比兴“的手法,在加上诙谐的花子刷白和生动的地方民间语言,形成了雅俗兼容,语句精练的花灯风格魅力。 1、诙谐的花子刷白 “刷白”也即是花灯中的道白,就是在正式开始表演花灯之前的一段唱词,它起吸引观众注意的作用,其主要特点就是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完全用纯正的地方语言唱出,使观众在笑声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如: “花子本姓梅,家住一碗水,柴方水圆逗人爱,找个对象不用媒,不花彩礼不花银,跳完花灯带妹回„„” “花子本姓何,人称万年乐,今晚跳花灯,先唱一首扯谎?16歌:昨晚听见鸡咬狗,天明看见马砌窝;山中兔子下了蛋,河头鲤鱼跳上坡;二两棉花沉下水,一扇磨子浮过河;两个和尚在打架,头发扯成乱鸡窝。” 2、生动的地方民间语言 民间花灯唱词,基本上都是以地方民间语言为基础,以它通俗的口语化形式来表达感情,使人耐人寻味,倍觉亲切。如: 《看灯调》:“头发白了要转青,牙齿落了要生根。” “转青”的意思是变黑,但是在这里如果用普通语言,就无法表达对老人最美好的祝愿。 《闹五更》:“悄悄掐一把,忽然得一惊。” “得一惊”就是吃一惊,把怀春少女的心态表现的惟妙惟肖,也把男女调情描绘得生动传情。 《绣荷包》:“我郎莫嫌荷包丑,背着爹娘打黑摸。” “打黑摸”就是在没有光的夜里悄悄地干一些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将少女背着人送订情物的娇嗔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上荒山》:“爹娘忙得挞扑爬。” “挞扑爬”就是摔了一跤,说明了淳朴的农村双亲辛劳的情形。 《十爱》:“花花绿绿惹人西。”“西”在这里不能简单地解释成“看”,因为在这里用“看”不能突出姑娘的美丽,以及人们对她的眷爱。 3、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秀山花灯歌词,之所以生动传情,是因为它具备了多种突出的表现手法。如:《送郎调》:“要学豇豆成双对,莫学茄子打单身;要学柑子经霜冻,霜冻的柑子甜透心;要学海椒红到老,莫学芝麻黑透心。”形象生动地用植物比喻爱情,以豇豆、茄子、柑子、海椒起兴,表明自己的爱情观,同时,又有劝告之意,有比有兴,情真意切。又如《金钱杆》: 正月里来正月正,弟兄二人玩花灯,愿看就站在两旁,不愿请进绣门房。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得,失落光阴无处寻。 书不表明不好听,话不分明不知音,贼兵盗了胭脂马,官民从来不操心。 列位老人倒酒饮,听我姐妹诉冤情,仁宗皇帝登龙位,风调雨顺国太平。 我家新出一惨事,无天无地无道君,家住广西桂林府,祖籍原是姓张人。 先主尚书为兵部,祖母诰命王夫人,所生长子人一个,取名春方我父亲。 王氏祖母归天去,又娶后婆刘氏身,刘氏祖母生一子,春元叔叔一个人。 刘氏祖母起恶意,把父哄上东京城,假说先主京放帐,假写文约与父亲。 有写金银一千两,放新讨旧转回程,可是我父习书礼,黄铜响锡认不真。 黄铜当着真金子,响锡当着雪花银,父在京中将帐放,衙门借去做营生。 银匠烧烤才认得,说我爹爹使假银,将父送到宛平县,三拷六问加重刑。 百般苦刑受不过,跳入长江水中存,两个书童来报信,后婆听了喜十分。 方才过了十天上,又害母子三个人,母子赶到冷庄上,少吃少穿谁看成。 仁思叔叔到庄上,看望母子三个人,送米一升银一两,与我母子度残生。 我母杀鸡来款待,叔叔拖刀泪纷纷,叔叔拖刀不打紧,鸡血染了白衫绫。 白绫汗衫鸡血染,叫娘洗净送回程,叔叔辞别回家转,不知走在那边存。 后婆亲自到庄上,寻出叔叔白衫绫,强说我娘谋杀死,解到本府桂林城。 可恨狗官王知县,营门皂缎是阎王,母亲受了三夹棍,敲打六十又三绳。 我就拉住娘的手,妹就拉住娘的裙,知府见了心不忍,忙叫手下松了绳。 又叫我娘从头诉,只得苦口来招成,问成死罪去牢内,谁人来看我母亲。 姐妹沿街去讨饭,救娘性命半年春,后婆家中闻听得,当时就起不良心。 就差安童人两个,手提钢刀白如银,安童见我不忍杀,放我姐妹去逃生。 上走云贵与二省,下走河南陕西城,云贵二省都走过,才到长安半年春。 白日沿街去化饭,晚来借宿古庙门,寒冬腊月无被盖,上盖衣服下盖裙。 深山野路地走成,人户门前走成坑,贤良人家舍一碗,不贤人户就关门。 都是行凶作恶汉,不舍离乡背井人,江湖走了六七载,不知我娘死和生。 想必我娘必定死,为儿早死早超生,我父东京冤屈死,母在牢中受苦辛。 叔叔不知那里去,姐妹来做讨口人,父东母南子在北,都是刘氏丧良心。 说起我家冤屈事,铁石人闻也泪淋,姐妹将曲唱完时,痛哭官员多少人。 多蒙老爷再唱曲,好似云开见日明,老爷身为万民主,念我离乡背井人。 赏我雪花银一两,头顶香炉去念经,姐妹唱到伤心处,不觉腮边两泪淋。 姐妹唱曲多悲惨,两旁官员泪淋淋,唱曲儿女慌张了,吓得浑身汗长流。 春元拉着好儿女,哑口无言不做声,咽喉哽咽多一阵,看着儿女半时辰。 春方此时才苏醒,看住儿女泪长倾,金钱杆打这点止,在不拖延往前行。 其中的姐妹所遭受到的种种苦难,就是采取的“赋”的表现手法,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世间的人情冷暖。这首词从一开始就用跳花灯起兴,然后就展开了叙述,从头至尾都是这两姐妹的诉苦之词,让人听后不觉潸然泪下,既同情这一家人的不幸,又对“后婆”的蛇毒心肠感到愤慨。这首词有兴也有赋,是花灯歌词中不可多见的“叙事诗”。 4、深厚的文化底蕴 秀山花灯虽有自身的民间艺术特点和风格,但它去经历了数百年历史长河的洗礼,受传统文化的诗、词、赋和戏曲的影响,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纵观其歌词构成,唱历史故事的有《桃园三结义》、《孟姜女》、《杨家将》、《祝英台》等;唱神鬼故事的有《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唱历史人物的有《十三代名医》等;还有受古戏曲影响的《西厢记》等。这些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人物、历史戏剧,以其高度的发达历史文明影响和推动了秀山花灯的演变和发展,使得大量的花灯歌词既有鲜明的民间民族风格,又有历史文化底蕴;既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又放发传统文化的馨香。可以说,“秀山花灯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培育出的一朵艺苑奇葩。”?17 五、经济价值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有头脑的企业家已开始把目光投向花灯,他们利用花灯在广大群众中的深厚基础,利用花灯在海内外日益提高的声誉,在花灯上做起 了文章,搞起了花灯品牌的产品。近几年来,以花灯冠名的餐饮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如“花灯寨”、“黄杨楼”、“花灯风情苑”等,他们把花灯表演艺术融于商业运营的服务行为之中,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花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如今以花灯造型的商品广告和产品商标随处可见,其产品远销市内外。县人民政府投巨资修建了以花灯命名的“花灯广场”,在广场中塑起了花灯《二人转》的雕塑。还修通了宽敞笔直的“黄杨大道”,《黄杨扁担》的优美旋律响彻在县境上空。随着秀山花灯声誉的日益提高,《中国重庆秀山—花灯.锰业论坛》也在秀山举行,这带来了外资,发展了秀山的经济,同时也使秀山花灯走向国外。 小结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秀山花灯的文化内涵包含了多种因素。从源流上看,秀山花灯经历了历史的演变与世代传承,也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对土家文化和远古的巴文化也有着很深的继承;从文化内涵上看,它既包涵了光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群众文化,也包涵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等诸多文化因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体系;它那别具一格的演出习俗、浓郁醇厚的生活习俗、土家特色的服饰习俗、独树一帜的舞蹈习俗都是土家民俗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其歌词魅力更是独具地方特色,生动的地方民间语言、诙谐的花子刷白雅俗兼容,充满诗情画意; 在传统方面,它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对一些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历史人物都有反映,在此基础上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填补了秀山花灯在文化内涵方面的空白;在发展方面,秀山花灯革新旧传统、倡导新观念,为宣传国家政策,弘扬时代新风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贡献。 但是,我们对秀山花灯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比如对秀山花灯的文化内涵的研究,在这里所涉及的只是一点皮毛而已,对其真正的内涵研究还待我们去作更多的努力。又如对秀山花灯和其它花灯种类的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别都没有系统的研究。对此,秀山花灯的继承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应有更多的人来调查研究,对这种纯民间的文化作更好的保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更多的努力。
本文档为【秀山花灯文化内涵初探-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8
浏览量: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