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乎天下治乱的古代甘肃

关乎天下治乱的古代甘肃

举报
开通vip

关乎天下治乱的古代甘肃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 2期 关乎天下治乱的古代甘肃 汪受宽 内容摘要:现今甘肃的疆域是周秦汉王朝为了自身安全而逐渐奠定的,此后甘 肃就成为中央王朝确定和巩固其西部版图以及与西部各族和外国友好来往的桥梁 和基地, 还是汉唐都畿和国家安全的屏障, 关乎着天下的治乱。而甘肃经济的繁荣 发展,是其发挥作用的保证。本文可为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的自我定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代 甘肃 地位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实施这个战略决策,对于振兴中西部地...

关乎天下治乱的古代甘肃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 2期 关乎天下治乱的古代甘肃 汪受宽 内容摘要:现今甘肃的疆域是周秦汉王朝为了自身安全而逐渐奠定的,此后甘 肃就成为中央王朝确定和巩固其西部版图以及与西部各族和外国友好来往的桥梁 和基地, 还是汉唐都畿和国家安全的屏障, 关乎着天下的治乱。而甘肃经济的繁荣 发展,是其发挥作用的保证。本文可为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的自我定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代 甘肃 地位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实施这个战略决策,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 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 实现我国现代化长 远发展的宏伟目标,保证社会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 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西部各省市 制定本地大开发计划时,必须首先自我定位,认清本省市在西部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 位,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本文谨从历史方面, 论证甘肃在过去两三千年中在西部及全国 的地位,为科学地认识甘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提供借鉴。 现今甘肃省的区位和疆界, 是随着周秦汉王朝为了其西部安全而到汉武帝时最后定型 的。它形如一根倒置的胫骨,位处黄土高原西端,北接蒙古高原,南连青藏高原,西通天山和 塔里木盆地,东南与四川盆地相连,东与长期作为古代政治中心和中原文化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率的关中相 接。甘肃地区自汉武帝以后主要为汉族居民,而其北部、西部和南部却历来是少数民族居住 区,汉魏六朝是匈奴、羌戎和西域诸民族,隋唐是突厥、吐谷浑、吐蕃和回纥, 宋金是党项、吐 蕃、回鹘,明清是蒙古、乌斯藏、回族和新疆诸民族。这一特殊的人文和区位状况,使甘肃在国 家安全和西部安定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一、甘肃疆域的逐渐开辟是周秦汉王朝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 甘肃泾渭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考古发现的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和传说为人文始 祖的伏羲氏事迹相印证,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早在六七千年前, 甘肃的远古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进入 三代,甘肃之大部为羌戎所居,而东部天水及其周围地区却有着比较先进的文明。周人先祖 不 至公刘三代,在夏、商之际就活动于今甘肃东部的“戎狄之间”, ¹ 并与周围的羌戎建立 了友好的关系。后来虞(今陕西陇县境)、芮(今甘肃华亭境)两国发生田土之争时,还跑去找 周文王评判。而当周武王出兵灭殷时,甘肃的羌人自然成为其八大参战同盟军之一。西周时, 周穆王西行与西王母会见的故事,更是周与西部民族友好关系的见证。周宣王时,据有蒙古 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犭严狁(匈奴的前身)却屡屡对周王朝造成威胁,有时甚至打到泾水北 岸。周宣王派伊尹率兵反击,一直将犭严狁赶到太原(今甘肃陇东一带)以西。不久,周宣王就 “料民于太原”º , 正式确立了周对陇东地区的统治。 —8— 秦人据说出于东方的夷人系统, 但到夏末, 就有西迁的族人。商时, 秦人先祖中 “在西 戎,保西垂”, » 当应指在今甘肃东界居住,而为商守卫其西部疆域。秦人凭借当地优越的自 然条件和与周围各民族的友好关系, 而逐渐发展,并以良马和御马之术得到几代周天子的信 用。到西周末期,秦人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公元前 771年发生“犬戎之乱”, 周幽王被杀,秦 襄公带兵救周,与卫武公一起立平王为天子,并保护其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秦襄公以功 被封为诸侯, 赐以岐以西地而正式建国,秦的势力向关中发展。公元前 623年前后的秦穆公 霸西戎,是秦人经营西部的最得意之作,到秦献公(前 384- 前 362年)时秦人已控制了陇 西、北地、渭首诸地,据有了今甘肃黄河以南、西倾山以东、白龙江以北的地区。秦人着力于这 一带的经济发展, 不仅巩固了其后方的安全,也为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提供了物资支持。秦 始皇派遣蒙恬率兵将威胁其北部和西部安全的匈奴贵族势力赶出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和 向西直达北地和临洮的驰道,也是从国家安全着眼的。 楚汉战争之际,匈奴人重回河套地区。到西汉初年,强盛的匈奴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 和西部的广袤地区,并拥有强大的骑兵。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 匈奴曾将汉高祖刘邦所率30 万大军包围,刘邦不得不向单于之妻行贿方得脱身,并且实行和亲与大量赠礼的办法, 以图 缓和双方的对立关系。但匈奴仍不断南下骚扰,甚至进至汉朝都城长安附近的甘泉宫。汉武 帝时,“财阜有余, 士马强盛”,于是决定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军事反击。汉武帝的方针是,在西 方,一面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一面派出张骞出使西域,寻求有关国家联合夹击匈奴,并帮 助西域国家摆脱匈奴的控制,以“断匈奴之右臂”; 在东方, 切断匈奴与秽貉、朝鲜的联系;在 陇西(治狄道,今甘肃临洮)、代郡(治广昌, 今河北涞源北)一带集结大军作为主力,给匈奴以 正面打击,歼灭其有生力量。汉军曾 9次出击匈奴, 其中由今甘肃境内出兵的有 3次。一次 是元朔二年(前 127年) ,卫青、李息率军出云中,至陇西, 击匈奴楼烦王、白羊王于河南(今内 蒙古河套一带) ,夺取了河南地,筑朔方郡城,汉军控扼了黄河天险,从此匈奴人再也难以动 辄威胁关中了。另一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率万余骑出陇西,过焉支山(今甘肃 山丹境) , 深入千余里, 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 给其以沉重打击。第三次是同年夏, 霍去 病、公孙敖、张骞三将军分路出兵, 霍去病由北地(今甘肃庆阳境)出发,深入二千余里, 过居 延泽,至祁连山(今甘肃张掖西南) ,杀敌 3万余。不久,匈奴浑邪王投降,西汉控制了具有极 重要战略地位的河西走廊。汉设武威、酒泉等郡,不仅为汉与西域诸国交通开辟了安全通道, 为斩断匈奴右臂创造了条件, 而且“隔绝胡与羌通之路”, ¼解除了匈、羌联合对汉王朝的威 胁,元狩四年(前 119年) ,汉军深入匈奴腹地与其主力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匈奴远遁,而 幕南无王庭。”½汉武帝的战略目标终于实现。汉王朝以今甘肃为主,包括今宁夏和青海湟水 流域,设凉州刺史部,甘肃省今天的疆域至此初步定型。西汉末扬雄作《凉州箴》,歌颂道:“黑 水西河,横属昆仑,服指阊阖,画为雍垠。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 命汉作凉。陇山以 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 一护彼都。”¾甘肃疆域在以后虽有变化,但主 要是名称的变更和属地的盈缩, 而其主要疆域则至今大体未变。 二、中央王朝确定和巩固其西部版图以及西部各族和外国友好来往的桥梁和基地 历史上, 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尤其是活动于蒙古高原的民族对古代国家的安定和安 全曾一再形成威胁。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只要认真经营和发展甘肃的经济,就能安定西部 的国土、团结西部民族,从而对北部的敌对力量作有效的斗争。 西汉初,匈奴之所以强盛,与其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域各国以及与青海等地的羌人联合 —9— 有很大关系。汉武帝于公元前 121年夺得河西走廊以后,汉王朝以甘肃地区为后方,通过这 条通道和纽带,依靠甘肃人力、物力的支持,派出大批使节和人员到西域进行活动,帮助西域 各族人民摆脱匈奴的控制, 且联合西域国家共同反击匈奴, 暂断了匈奴的右臂。公元前 60 年,汉朝设西域校尉,对敦煌以西,费尔干纳盆地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帕米尔高原以 东,喀喇昆仑山以北,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今新疆及其附近地区正式归入 中国版图。后来,每当西域地区出现无法控制的局势或灾荒时,总是从敦煌河西等地发兵、调 粮加以支援, 保证了国家西部边疆的安全。 汉占领河西走廊, 就在今甘肃永登西设令居塞, 作为进军今青海地区的桥头堡。不久汉 军进入湟水流域, 羌人西迁,汉在今青海西宁及其西设县管理。公元前 111年,汉军讨平反叛 的羌人,设护羌校尉。至此,汉王朝领有了今青海东部地区,并有效地控制了游牧于西海(今 青海湖)以西以南的羌人。明代中期以后, 蒙古俺答汗徙居青海,胁迫屡犯西宁各地,被称为 “海寇”。1590年, 明朝兵部尚书郑洛严令甘肃镇不许北边的蒙人再向南迁移,然后派兵大力 招抚西宁青海番族,战胜蒙古火落赤等部, 蒙古王公不得不远遁。 中央王朝也是通过甘肃正式实现对西藏管辖的。西藏地区自古就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 的联系,唐太宗时已经以藩国的身份与唐交往。蒙古驻凉州的窝阔台次子阔端于 1239年派 兵进驻吐蕃, 喇嘛教高僧萨班于 1247年以 66岁高龄应邀到凉州会谈,并代表西藏地方同蒙 古建立了宗藩关系,西藏正式归蒙古管辖。1253年忽必烈在六盘山会见萨班的侄子法王八 思巴,双方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260年, 忽必烈即帝位,以八思巴为国师担任管理藏族地区 的总制院(后改秒宣政院)长官, 西藏地区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明清王 朝都在藏区设官治理, 对藏传佛教首领礼遇,同时在甘肃和四川等地设立茶马互市与藏人贸 易,保证了藏区的安定和经济发展。 张骞开辟的汉朝往西域的通道, 史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主干线是由长安出发,经由 甘肃地区,到帕米尔高原,进而连接中亚、南亚和东欧,总长 7000余公里,其中在今甘肃就约 有 2000公里。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是一条和平往来的友谊之路。中原王 朝沿着丝路对外开放,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西北边疆与内地 之间的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国的使者经由丝路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促进了 东西方的了解和友谊。通过丝绸之路,中原的丝、丝织品、瓷器、炼钢术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 技术传到新疆以及亚欧各国, 而西域的良马、狮子、犀牛、孔雀、骆驼等动物,苜蓿、胡椒、蚕 豆、石榴、芝麻、无花果、菠菜、黄瓜等植物食品, 西域的幻术、杂技、乐曲、舞蹈、雕刻等各种艺 术传入内地,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华夏人民的精神和物资生活更 为丰富多彩。历代甘肃军民为了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作出了 牺牲。首先,甘肃军民保证了丝路甘肃段的安全和畅通,保卫了商旅、使者和行人的安全。其 次,为了供给往来人员的食宿、运输, 加重了甘肃老百姓的赋税和劳役负担。第三,相当部分 的商旅都是进关后就在河西进行贸易,这当然促进了甘肃本身的经济发展,但有时也加重了 甘肃百姓的负担。 三、汉唐都畿和国家安全的屏障 古代的诸王朝,凡对甘肃地区实行有效的管理, 西部就安定,国家就安宁。西汉的昭宣之 治,东汉的建武之治,隋朝的开皇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天之治,元的至 元之治,清的康乾盛世,都与甘肃的繁荣和国家对甘肃地区实行有效的管理有关。反之,则王 —10— 畿不保,中原危殆,王朝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甚至导致王朝的灭亡。《肃镇志·建置》言: 甘肃镇“关乎全陕之动静,系夫云晋之安危, 而云晋之安危关乎天下之治乱。”可说是对甘肃 在国家安全中作用的最中肯的评价。 周王室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了避犬戎的锋芒。东汉中期入驻凉州的羌人反叛,不 仅关中屡受其害,甚至南入益州,东至河东、河内,迫近都城洛阳, 吓得“百姓相惊,多南奔渡 河”。¿东汉王朝花了12年时间,耗费240多亿的军费,才将羌人的反叛平定。由此,王朝元气 大伤,终至黄巾起义爆发,江山被曹魏所夺。 唐朝前期着力经营甘肃,安定了西部诸民族,有力地制止了反叛的吐蕃和突厥的东犯。 陈子昂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道:“比者, 国家所以制其(吐蕃、突厥)不得东侵,实由甘凉素有蓄积,士马强盛, 以扼其喉, 故其力屈,势不能动。”À安史之乱后, 吐蕃奴隶主乘虚于 763年攻占陇右诸州郡, 并连年进逼长安, 给唐王朝极大威胁。以后又转而夺取河西,至791年占有整个西域,是唐王 朝衰败的催化剂。北宋时,党项羌人建西夏国于今甘肃、宁夏一带, 宋王朝在对付北方辽金的 同时,不得不投入很大的力量与西夏争夺, 国力耗损,终于二帝被掳,宋室南迁。而西夏人则 凭借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发展经济,立国 190年,对中国历史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宋代以后, 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转移,海上丝路开辟, 但甘肃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并未削弱。蒙古军队为了割断夏、金同盟, 免除西征掣肘,自 1205年开始,就一再对西夏用 兵。1209年,迫使西夏订立城下之盟。然后于 1211年向金用兵,金人被迫迁都南京(今河南 开封)。再于 1218年向西方大举进兵, 5年之间, 横扫欧亚两洲,前锋直达今波兰、匈牙利等 地,建立四大汗国。接着就回过头来于 1227年灭夏,再以此为基地,灭金、灭宋,建立统一的 疆域“无外之大”的元帝国。 明朝建立后, 残存于大漠的蒙古贵族势力始终是王朝安全的最大祸患。为了加强防卫, 明王朝在河西走廊等甘肃军事要区设了 21个卫所, 并一再加固边墙,驻扎大军,形成了严密 防御体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力地牵制了蒙古军队的活动。中期以后,由于国家的衰败, 甘肃地区经济恶化,边防削弱,从而一再遭到蒙古军队的侵扰焚掠,日渐残破。1449年,土木 堡之战,明英宗竟然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北京危在旦夕。究其原因, 都城北京与蒙古之间缺乏 一块厚重的屏障或大的缓冲地有很大关系。 清王朝更注重对甘肃的经营,所选历任总督都是当朝名臣,并且由甘肃出发,先后平定 了反叛的准部、回部,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咸同年间又消灭了入侵的阿古柏势力,挫败 了英俄侵吞我国西部疆土的阴谋。 四、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其发挥作用的保证 周秦祖先生活于甘肃东部时, 就着力经营,依靠“羌中之利, 戎翟之畜”Á , 发展自己,终 于走上统一全国的道路。汉武帝开河西以后,从巩固边防、防御匈奴入侵和保证西域通道的 目的出发,在凉州大批驻军,移民实边,兴修水利,屯田积谷,设六牧师苑繁育战马,当地的经 济结构发生变化, 在原来以牧业为主的地区中开辟出许多农业区, 甘肃地区经济因此有了迅 速发展。史书中说“河西殷富”、“凉州之畜为天下饶”bk。凉州各地屯田所获满足了边郡军民 的需要,省却了从内地长途转运粮食的巨大花费,当内郡遇有灾荒时,还曾调凉州的积谷予 以接济。bl而甘肃产的大量马匹供给军用,加强了王朝抗击匈奴的能力。正是凭借着凉州雄 厚的经济实力, 才保证了汉王朝在西域的一系列胜利, 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 流。两汉之际, 中原和关中板荡,甘肃地区在割据势力隗嚣、窦融的经营下仍是安定繁荣。史 —11— 书说“天水完富, 士马最强”bm ,光武帝称河西“兵马精强,仓库有蓄, 民庶殷富。”bn成为中原和 关中士人争相归附的一片乐土。刘秀得到河西窦融支持,东西夹击,始得平定割据天水的隗 嚣、割据巴蜀的公孙胜及割据河套的卢芳, 实现国家的统一。东汉时,尽管迭经“羌乱”,但在 官员和学者眼中, 凉州仍是国家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虞诩说, 这里“沃野千里,谷稼殷积。水 草丰美,土宜产牧, 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bo东 晋十六国时期, 西秦和五凉君主继续着力经营凉州地区,当地“货贿殷富, 可以无求于中 土。”bp 隋唐时期,统治者更加注重西部疆土的经营,甘肃地区的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大 业五年( 609年)隋炀帝在张掖会见西域三十余国首领,“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 bq一片升 平景象。唐代, 经过 100多年的安定和经营,河陇地区空前繁华,成为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到 天宝年间, 这里“闾阎相望, 桑麻翳野, 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br《通典》记载, 天宝八年 ( 749年)河西和陇右屯田所得为 700990石, 占天下屯收总数的 36. 6%。国家在河西和陇右 二道收购粮食 519854石, 占全国和籴粮总数的 46%。另外河西和陇右二道的正仓、义仓和 常平仓还有 347万石储粮。bs河陇经济的大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唐朝中央所需,王朝“入河湟 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bt于是唐玄宗下令“罢江淮运,停河北运。”ck凭借着 甘肃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 756年安史之乱长安失守后, 太子李亨才毅然西到陇右之安定 (今甘肃泾川)、彭原(今甘肃宁县)、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一带积聚力量,即位为肃宗,以朔 方、陇右、河西、安西和西域的军队,夺回长安,最终平定安史之乱。其后, 吐蕃乘虚占有陇右、 河西,甘肃地区农牧结合的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从而走向衰败。马端临言:“盖河西之地,自唐 中叶以后,一沦异域,顿化为龙荒沙漠之区,无复昔之殷富矣。”“然则凉州之地自夷变为夏始 于汉,而殷富者数百年。自夏复变为夷始于唐, 而伧荒者复数百处。”cl 明初向甘肃大量移民, 大兴屯田,曾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随着官吏的巧取豪夺、国家 的苛重赋役以及戍防与屯田的矛盾, 屯军不断逃亡, 屯地随种随荒,生态环境日益变坏,自然 灾害频仍,军民生活极度悲惨,以至陇西“十室九空”,所余之人“披裘裸体,枵腹待毙”, 河西 屯军典衣卖妻之后,已无可典卖, 其“凄惨哀怜,目不忍视; 痛哭流涕, 耳不忍闻。”cm甘肃残 破,明王朝无力顾及西域,不得不于 1529年封闭嘉峪关,西域畏吾儿等族都被吐鲁番控制。 明清之际,甘肃经战乱凋敝之极。清统治者派得力官员大力经营甘肃,招徕流亡, 鼓励垦荒, 轻徭薄赋,实行屯垦,取得不小成绩。但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富不均,而且甘肃岁多荒 歉,征榷徭役负担日重,以至甘肃更为凋敝。到清末已是“瘠苦甲于天下,承平时钱粮征收不 及东南一大郡”cn。此时甘肃在全国的重要性已无法与汉唐时相比拟了。 注释: ¹ º 《史记·周本纪》。   » 《史记·秦本纪》。   ¼½ 《史记·匈奴传上》。   ¾《初学记》卷八。   ¿ 《资治通鉴》卷四十九,东汉永初五年。   À《上西蕃边州安危事》,载《全唐文》卷二百十一。   Á 《史记·贷殖列传》。 —12—   bk《后汉书·窦融传》, 《汉书·地理志下》。   bl《居延汉简甲乙编》二一四·三三。   bm《后汉书·隗嚣传》。   bn《后汉书·窦融传》。   bo《后汉书·西羌传》。   bp《文献通考·舆地八·按语》。   bq《隋书·食货志二》。   br《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753)。   bs《通典·食货》二,十二。   bt《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开天传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第 50页。   ck《旧唐书·玄宗本纪下》开元二十五年( 737)。   cl《文献通考·舆地八·按语》。   cm《明臣奏议》卷二十六,高推:《新饷苦累难支疏》。   cn《左文襄公奏稿》卷五十三,《复陈新疆情形折》。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系 邮编: 730000  责任编辑:李建海 (上接第 7页) 注释: ¹ 《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66年版,第 3卷,第 902页。   º »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966年版, 第 4卷,第 1376页, 第 1376~1377页。   ¼¾bkblbmbo《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77年版, 第 5卷,第 53页, 第 53页,第 54 页,第 54页, 第 54页, 第 54页。   ¿ À 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年 版,第 3册,第 1页,第 64页,第 201页。   ½ bq br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反腐倡廉学习文件选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3年 版,第 263页,第 284页,第 288页。   bn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5页。   bp《邓小平文选》( 1975- 1982) , 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 284页。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  邮编: 730000  责任编辑:李建海 —13—
本文档为【关乎天下治乱的古代甘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760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2-12-09
浏览量: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