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

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 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 归纳-演绎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 (即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抽象-具体法及逻辑-历史法)之一,是辩证思维方法中比较基础和重要的方法。归纳法是指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运动;演绎法是指从一般理论、概念走向个别结论,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归纳与演绎对立起来,谈论二者的统一止步于二者关系的密不可分, 没有彻底解决二者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归纳-演绎法追溯其哲学基...

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
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 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 归纳-演绎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 (即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抽象-具体法及逻辑-历史法)之一,是辩证思维方法中比较基础和重要的方法。归纳法是指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运动;演绎法是指从一般理论、概念走向个别结论,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归纳与演绎对立起来,谈论二者的统一止步于二者关系的密不可分, 没有彻底解决二者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归纳-演绎法追溯其哲学基础,发掘二者统一的中介,从而彻底解决二者的统一问题。 1 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哲学基础 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作为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哲学基础,构成并指导了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 1.1 一般与个别的内涵 一般与个别,即共性与个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范畴之一。 一般是指某类事物所普遍具备的特征,即该类事物的共性;个别则指单个事物具备的特性,即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个性。 由此,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个别是相对于共性来讲的,即世界上某一事物或现象所反映的区别于他物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而一般是相对于世界上一类事物或一切事物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统一的普遍性、统一性来讲的。 显然,个别既可以理解为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个性,也可以理解为这一事物本身。 同理,一般既可以理解为一类事物或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共性,也可以理解为这类事物本身。总之,一般与个别既可以作为事物的属性来理解,也可以作为事物本身来理解。 个别与一般是一对范畴,双方不能离开彼此而单独存在。同时,两者的划分并非绝对,需要考察两者所存在的具体环境。 例如,中 国相对于各省市而言,是一般;相对于世界而言,则是个别。可见,一般与个别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事物发展是由多层次性的面貌存在,使一般与个别又具有诸多环节,即一般、特殊与个别的。如从地域范围来讲,世界、中国、各省市的关系则是一般、特殊、个别的关系。 总之,一般与个别的划分并非绝对,且二者之间可包含诸多环节。 1.2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分析 一般与个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转化。 一般与个别是对立统一的。 列宁阅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中关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在其《哲学笔记》中,深入论述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其一,一般与个别相互联系。“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任何个别(不管怎样)都是一般。 ” 可见,一般与个别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二者具有同一性。其二,一般与个别又非同一范畴,二者是相区别的。“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 ”,1,(P307)由此,一般是除去个别所具有的差异性及其相关细节, 将个别的本质及共同性概括其中。 这即是任何个别不能完全进入一般的命题。 其三,一般体现了个别的全部丰富性。 “不只是抽象的普遍,而且是自身体现着特殊、个性、个别东西的丰富性的这种普遍 (特殊的和个别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 ”,1,(P83)可见,一般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它体现了特殊东西的丰富性特点,其范畴越具有一般性,内容也就越丰富。 这即是一般包含个别的全部丰富性的命题。 由其二、其三可知:表面上,二者相互矛盾;实质上,二者是统一的。这两个命题的统一是以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为基础,才能得以实现。由此,一般与个别既彼此对立,又彼此联系,实现二者统一。 一般与个别在一定程度上相转化。 这主要表现于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参照对象不同,一般与个别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个别相对于比 其低一级的个别,就为一般;而一般相对比其高一级的一般,就为个别。这就表明,一般与个别是一种相对的范畴, 会根据参照系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在同一参照系中,一般与个别也可相互转化。 在同一参照系下的一般和个别, 随着时间或其他条件的变化,个别也会变成一般,一般也会变成个别。 由此,一般和个别可以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并相互转化。 由此,一般与个别是对立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3 一般与个别的意义 一般与个别辩证关系的理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表现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 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循环过程;而这 一过程又是认识由个别、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特殊到个别的认识过程。 毛泽东在其《矛盾论》中系统地论述了这一认识论,“这是两个认识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 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2,(P310)毛泽东将其运用于实践中,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这一领导方法在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一般与个别同样应用于科学活动中。 科学实验者通过系统观察一类个别事物,从而判定该类事物所具有的一般规律。 同时,又运用所得出的一般规律指导该类个别事物,并被该类个别事物检验,促进科学发展。由此可见,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在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科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以此为哲学基础,发展为归纳法与演绎法。 总之,一般与个别作为归纳与演绎的哲学基础,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指导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归纳与演绎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归纳与演绎,以一般与个别为基础,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的。 2.1 归纳与演绎的内涵 归纳和演绎是起点与终点相互颠倒的思维运动方式。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归纳法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是考察该类事物的全部要素并进行归纳;而不完全归纳是抽样选取该类事物中的部分要素进行归纳。不完全归纳又有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之分,而二者都是通过抽取部分事物归纳出全部事物的特征,因而具有或然性,都可能被某一反例的出现而推翻整个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 演绎法是由前提、逻辑规则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前提通常是已知判断,是演绎的客观基础;逻辑规则是演绎应坚持的原则和运用的公式;结论是演绎所得出的结果。 其中,着名的三段论推理就是典型的演绎方法,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 演绎法在着作的叙述过程中应用广泛。 由此,归纳与演绎的前提和结论相互颠倒,二者呈相反的思维过程。 2.2 归纳与演绎的相互关系 归纳和演绎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相互转化的。 演绎离不开归纳。 首先,归纳是演绎的基础。 演绎法一般是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为前提的。 演绎的前提(包括公理、定律、假设等),都是运用包括归纳法、分析法等观察和分析得出的结果。演绎法本身并不能够为自身提供理论的出发点, 只有通过归纳法对个别事物、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概括,才能构成演绎法的逻辑起点。 表面上看,演绎论述的出发点是极为抽象的或仅仅被看作是通过思维逻辑得出的;而实质上,它是通过对大量客观 事物、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的结果。 正如列宁在分析马克思的《资本论》时所说,“马克思极其详细地分析了货币的各种职能; 而在这里(也如同在《资本论》开头的两章中一样)特别重要的是要看到,抽象的、有时好像是纯粹演绎式的叙述,实际上是再现了交换和商品生产发展史的大量事迹材料。 ” ,3,(P429-430)由此可见,列宁认为归纳的结束正是演绎的开端, 任何否认演绎起点的客观性都会走向唯心主义阵营。其次,演绎法是认识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其结论的外延就会比前提的外延要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归纳法不断补充个体的丰富性。 演绎方法只能说明个别与一般的本质统一, 而不能进一步说明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由“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的命题可见,一般不能涵盖个别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特征。因此,演绎方法若要使“一般体现个别的全部丰富性”,就需要通过不断考察和研究个别事物的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属性, 不断补充演绎方法中的不足。进而,要不断地考察个别事物的多样性,就需对个别事物进行及时补充归纳。 这也就是通过归纳方法丰富演绎方法,并弥补演绎方法中的不足。最后,演绎的结论需要归纳来证实和丰富。 若个别事物或现象具有新变化,同演绎的结论不一致,就应对其进行修正补充。 演绎方法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都用事实即用实践来检验”。,1,(P291)因为,运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也就是不能辨明其正确性,所以,将其作为演绎的前提也就不能辨明其正确性, 还需要归纳方法的进一步考察,需要实践进一步检验。由此,演绎的方法需要归纳法作为前提,并进行补充,演绎法离不开归纳法。 归纳离不开演绎。 首先,归纳以演绎为指导。 一方面,从观察和试验中搜集出来的经验材料,必须有某种理论原则的指导;另一方面,对已有材料归纳时,也应遵循相关的一般原则。例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吸取了拉马克的生物进化思想以及赖尔的地质演化思想,并依据此思想作为指导进行分析研究。 由此,达尔文才更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进行归纳研究。 而“归纳法的特点仅仅在于他有意识地进行演绎。 自然科学的规律是人脑从经验材料中得出的演绎,唯灵论者需要材料,而唯物主义者需要精神„„”,1,(P360)显然,演绎法为归纳法提供理论指导,为归纳法指明目标和方向。其次,归纳虽然能够从纷繁多样的个别事物、 现象中概括该类事物的一般特性, 但归纳法本身却不能说明个别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同他物之间的演变关系。如恩格斯所言,“由于进化论的成就,有机界的全部分类都脱离了归纳法而回到‘演绎法’,回到亲缘关系上来---任何一个种属都确确实实是由于亲缘关系而从另外一个种属演绎出 来的---而单纯用归纳法来证明进化论是不可能的,因为进化论是完全反归纳法的”。 ,4,(P491)可见,在科学实践中,单纯运用归纳法观察和分析事物是不全面的,也是行不通的,必须结合运用演绎法。最后,归纳的结论不是1仅仅依靠归纳得出的结论,不能将个别事物的片面特征抽象化,不能摆脱事物的表面性,不能抽象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由于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需要通过演绎推理进一步完善,当然要得出更加精确和真实的结论,需要经过归纳和演绎方法的反复论证。 总之,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方法。但归纳法离不开演绎法的指导和补充, 演绎法也离不开归纳法提供材料和修正,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3 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的局限及归纳-演绎法的提出 通过分析归纳和演绎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归纳和演绎互不 分离,紧密相关。 但这一结论却经历了长期的激烈的争论过程,最终找到了实现归纳与演绎统一的中介,得出二者统一的方法。 3.1 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的局限 归纳与演绎是各自相反的思维过程, 片面强调其中之一,就会出现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两种派别。 归纳主义,即片面强调归纳法,而忽视演绎法;演绎主义则是片面强调演绎法,又忽视归纳法。 两种片面的观点都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归纳主义是随着实验科学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学派。 十七世纪英国经验派创始人培根曾系统研究过归纳法,牛顿对其归纳法作了进一步发展。 最终,归纳主义发展为鼓吹“归纳万能论”,彻底否定演绎法在其中的作用。尽管与演绎主义存在激烈争论,归纳主义在近代科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但是由于“休谟问题”的提出,归纳主义的弊端暴露无遗。 休谟问题提出了归纳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其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将来。 这是由于,“以最简单的归纳方法获得的最简单的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 ”,1,(P150)同时,归纳法的或然性,表现为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能 会存在反证。 例如,依据人们的经验,归纳得出,天鹅都应为白色的。 但是如果看到一只黑色的天鹅,那么就会将之前的判断全部颠覆。 同样,恩格斯运用实例,批判归纳万能论观点道,“归纳法绝不能证明:任何时候都决不会出现无乳腺的哺乳动物。从前乳房是哺乳动物的标记。 但是鸭嘴兽就是没有乳房。 ”,4,(P490)随着量子力学的创立,科学家们否定了因果律而采取概率论的态度,并创立了概率归纳逻辑。 随后,波普尔维护与发展了归纳法,提出了证伪的原则。 但波普尔的证伪思想并没有突破归纳主义的局限,也不能以有限的经验事实去成立一条普遍必然的规律。 因此,单纯运用归纳法,使归纳万能论带有无法克服的局限。 演绎主义的历史发展则要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他将认识划分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并得出了认识的两种途径,即直接归纳和逻辑归纳。 但是亚里士多德更加重视演绎法的研究。 在此之后的很长时期,演绎法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笛卡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演绎法,他在《方法谈》一书中系统研究了演绎法。笛卡尔作为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推崇理性,提出了以数学公理为基础的演绎方法,推动了现代科学、哲学及物理学等的发展。 演绎主义者则认 为一切数学、几何公理及演绎推理的形式都是先天的。 恩格斯根据唯物主义思想,否定了演绎主义的这一观点,“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4,(P344)这也表明片面强调演绎法并否定归纳,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演绎主义者否认从客观经验出发,片面强调一般原理原则,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演绎主义最大的不足就是假设。 与归纳法的结论相对应,演绎法的前提同样具有或然性,是人们认识事物提出的假设。 假若演绎法的前提是被否定了,则其推导出的结论必将被否定。 由此,演绎主义者提出的演绎万能论,同样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 综上,不论片面夸大归纳作用的归纳主义,还是片面夸大演绎作用的演绎主义都具有局限性。 3.2 归纳-演绎法的提出 针对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以及机械地看待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观点, 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的提出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归纳-演绎法解决了归纳与演绎的长期对立,实现了二者的真正统一。 首先,归纳和演绎统一是以认识过程中个别、特殊、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基础。 一般与个别并不是中间没有联系桥梁的认识过程中的两极, 二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并统一于实践。 个别是单个事物所具有的同其他事物不同的个性或特殊性; 一般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共性。 一般是以个别作为载体,而个别不能被一般全部涵盖。由此,相互区别的两者,只能通过实践架起二者沟通的桥梁。人们通过实践将各个个别事物加以分析观察,提炼出其一般的本质;而在实践中所指代的一般,都要以个别为载体加以反映。由此,两者是通过实践统一起来的。 同时,认识过程不只经过个别与一般两个环节,而应经过三个或多个环节,即个别、特殊、一般,或个别、一般、普遍等环节。 例如,社会发展规律的广度来讲: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规律, 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共产党执政建设的规律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多层次的面貌而存在,同时,人的认识过程也是经历了多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一般与个别之间存在多个环节。 可见,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次,归纳与演绎统一要以辩证归纳法和辩证演绎法作为中介。归纳和演绎的中介就是辩证归纳法、辩证演绎法。辩证归纳法是以演绎法为补充和修正的归纳法;辩证演绎法是以归纳法为补充修正的演绎法。 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相同,归纳和演绎之间也需要中间环节加以连接。归纳法是认识从个别到特殊、再到普遍的推理过程或思维方法;而演绎法是认识从普遍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推理过程或思维方法,二者是把握事物完全相反的思维过程。表面上看,这两个相反的思维过程构成了思维方法的两极,相互对立。实质上,归纳和演绎是可以相互统一的。 以辩证归纳法、辩证演绎法为中介,归纳-演绎法构架起沟通归纳与演绎这两种把握事物相反的思维运动的桥梁。这样通过归纳、辩证归纳法、辩证演绎法、演绎这四个环节,就将归纳法和演绎法统一起来。 最后,从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角度出发,认识真理的得出须经过归纳和演绎相互作用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本身存在着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事实上,一切真实的、寻根究底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出和确定无限,从暂时中找出和确定 永久。”,4,(P498)可见,人的认识过程是先经过演绎法的指导提出问题和指明方向,然后收集和观察大量个别事物并对其分析,再经过演绎法的补充和修正,最终得出相对完善的结论, 但这一结论又具有相对意义,并非绝对真理。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相对真理也会不断向绝对真理迈进。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人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运用也是不断更替,不断结合的过程,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总之,归纳和演绎的统一的过程,是以个别、普遍、一般的辩证关系为基础,以辩证归纳法、辩证演绎法为中介, 并在人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结合并不断得出趋向于绝对真理的过程。 4 结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找到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统一的途径,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统一的方法,克服了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各自的局限性, 科学解释了归纳法和演绎法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 对人类逻辑思维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应用广泛。 马克思正确把握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 并将其运用于整个创作过程;他将创作过程分为研究阶段和叙述阶段,并论述了两个阶段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阶段中主要以归纳法为主, 即从纷繁复杂的个别到一般原理的过程,当然,这其中也辅以演绎法。 在叙述阶段,主要以演绎法为主, 即从普遍的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的过程,这其中也辅以归纳法。 研究阶段主要是充分收集和占有材料的过程。 叙述阶段主要是按照整理的逻辑框架,将论述的范畴一环扣一环的呈现出来的过程。 归纳演绎法在马克思主义着作中的运用集中表现在 《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过程中,先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材料,并以商品作为《资本论》的逻辑起点,通过范畴转换,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本质,形成了连贯而又完善的逻辑体系。 这其中,归纳与演绎的辩证统一的方法也充分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 马克思主义的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揭示了归纳与演绎的辩证统一是以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为哲学基础, 以辩证归纳法和辩证演绎法为中介,并且,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归纳-演绎法对克服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的局限,推动归纳与演绎的辩证统一具有功不可没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 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列宁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归纳—演绎法的哲学基础与形成背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7-11-21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