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像诊断学重点

影像诊断学重点

举报
开通vip

影像诊断学重点影像诊断学重点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特性 穿透性:与物体的密度与厚度相关 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X线防护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基本条件:1、X线具有穿透性 2、存在密度与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X线图像特点:X线图像不同灰度的影像反映了人体解剖结构和病理状态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用高、中等、低密度分别表示白、灰、黑影。X线图像是重叠的,有一定程度的放大,并可产生伪影。 (三)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

影像诊断学重点
影像诊断学重点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特性 穿透性:与物体的密度与厚度相关 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X线防护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基本条件:1、X线具有穿透性 2、存在密度与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X线图像特点:X线图像不同灰度的影像反映了人体解剖结构和病理状态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用高、中等、低密度分别表示白、灰、黑影。X线图像是重叠的,有一定程度的放大,并可产生伪影。 (三)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异,是产生X线摄像对比的基础,称,。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1)普通检查:透视、摄片。 2)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主要是乳腺、其他。 3)造影检查。 1、对比剂:高密度对比剂:钡剂、碘剂等;低密度以比剂:气体。 2、造影方式: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对比剂,生理性排泄。 3、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脑与脊髓、肝胆胰等的检查主要靠现代影像学,X线检查作用小 数字X线成像(DR)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和平板探测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血管造影时,由于血管与骨骼和软组织影像重叠,致使血管显影不请。将X线图像数字化,用1帧血管内不含对比剂的图像作为蒙片,和1帧含对比剂的图像相减,使图片中代表骨骼和软组织的数字相抵消,只剩有对比剂的血管显影清晰。有助于诊断和做各种介入手术。 第二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检查技术: ,、平扫:指不用对比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 ,、对比增强扫描:是指经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较常应用 ,、造影扫描:是先行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再行扫描的的方法 ,、1979年诺贝尔奖。 第三章 超声成像USG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人体结构对超声而言是一个复杂的介质,各种器官与组织,包括病理组织均有它特定的声阻抗和衰减特性,具有差异性。超声射入人体内会产生不同的反射与衰减,是构成超声图像的基础。根据接收到回声的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显示在荧屏上,构成人体的断面超声图像。 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改变。 超声设备;二维超声检查是超声检查的基础。 MRI:2003年诺贝尔奖。 MR血管造影技术: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流体的流动即是,,,成像固有的的生理对比剂,流体在MRI影像上的表现取决于其组织特征,流动速度、流动方向、流动方式及所使用的序列参数。 1 不同成像方法的优选和综合应用: 1、呼吸系统疾病: 最检查方法是X线胸片摄影和CT检查 X线胸片是筛选和动态观察病变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超声是胸腔或心包积液穿刺引流的最佳的导向工具 血管造影作为导向工具用作肿瘤的介入治疗和制止咯血 2、心血管检查:心脏X线平片和透视是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的较常用的检查方法。 超声是心血管疾患目前效价比最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不能了解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多层螺旋CT作为筛选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病变,MRI可清楚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结构、分辨力高,且多方位观察。 有创性心血管造影的诊断是验证其他影像学检查效果的金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用于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3、乳腺的常规检查方法是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 4、骨骼肌肉系统:主要以X线平片检查为主,CT易发现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早期病变。 超声在显示软组织病变和骨关节脱位方面可作为筛选方法。 5、胃肠道:首选胃肠道钡剂造影,血管造影可用于寻找和制止消化道出血,超声对胆系疾病诊断的效价比最高,也能发现肝胆胰病变常为首选。 6、泌尿系统疾病:肾排泄性造影为常用检查方法之一;腹部平片仅用于显示泌尿系阳性结石;肾上腺首选CT;中枢神经系统:首选,,、,,,。 PACS(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第七章 骨与软组织 一、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及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降低,在长骨可见骨松质中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 在脊椎,椎体内结构成纵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 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而锥间隙增宽,呈梭形,致椎体呈鱼脊椎状 2、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骨内钙盐含量降低,骨发生软化 X线表现:主要是由于骨内钙盐含量减少而引起的骨密度降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与骨质 ,系因骨组织内含有大量未经钙化的骨样组织所致 疏松不同的事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3、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如肿瘤造成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X线:骨松质的早期波坏可形成斑片状的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在早期发生于哈市管而引起它的扩大而在X线上呈筛孔状 CT:松质骨为斑片状缺损区,密质骨为筛孔样破坏MRI:不同信号强度的病理组织 4、骨膜增生硬化: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强所形成的骨膜增生骨,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 X线表现:早期是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同骨皮质间可见1MM--2MM宽的透亮间隙。继而骨膜新生骨增厚,常见的由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骨膜反应 Codman三角:如引起骨膜反应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 骨内与软骨化钙化: 2 软骨类肿瘤(病理性):骨软骨瘤钙化。 关节软骨及椎间盘钙化(生理性):退行性。 CT能显示平片不能见到的钙化。 骨质坏死(血供中断): 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死骨片。) 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矿物质沉积:铅、磷、铋进入人体沉积于骨内,形成多条横行相互平行的致密带,厚薄不一 氟进入人体,可使成骨活跃,亦可使破骨增加。 二、疾病诊断 一、骨骼与软组织的创伤 四肢创伤是外科常见病,一般均需形影像学检查,其目的是: 1、明确有无骨折或肌腱韧带断裂;2、了解骨折错位情况;3、透视监视下行复位治疗;4、复位固定后摄片复查复位情况;5、定期复查愈合情况和有无并发症;6、轻微外伤引起的骨折,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骨折。 (一)骨折:是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1)长骨骨折 X线平片,、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骨折断裂处多为不规则的骨折线,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严重者骨骼弯曲、变形、嵌入或压缩等。 1、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 对位不良:骨折断端向内外或前后移位上下端重叠或分离 对线不良:骨折端成角 3、儿童骨折: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 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未异常而引起骨骺分离 由于骨骺软骨不能显影,所以它的骨折线并不能显示,X线片上只显示为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还可以是骺与干骺端一并撕托 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4、骨折的并发症: 1)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痂出现延迟、稀少或不出现,骨折线消失迟缓或长期存在,“假关节”; 2)骨折畸形愈合; 3)外伤性骨折疏松(失用性); 4)骨关节感染:多见于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复位后; 5)骨缺血坏死; 6)关节强直; 7)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内骨折或畸形愈合; 8)骨化性肌炎:异位性骨化。骨折位于后软组织中形成广泛性骨折 5、常见部位的骨折: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2,3cm以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有尺骨茎突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线横过喙突窝和鹰嘴窝,远侧端多向背侧移位。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人。 2)脊柱骨折 X线平片:椎体压缩呈楔形,骨皮质嵌压,有时有碎片,严重者后突成角、移位或棘突撕脱, 3 横突骨折。 脊柱骨折可见到以下情况: 1、爆裂骨折;2、单纯压缩骨折;3、骨折脱位:压迫和损伤脊髓;4、椎间盘损伤:常见于伤后晚期,MRI显示良好;5、韧带断裂:MRI信号影失去正常的连续性,因水肿和,或出血表现为高信号;6、脊髓损伤:受压、移位,出血、水肿甚至断裂。 (二)椎间盘突出 X线平片: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性狭窄、椎体后缘出现骨赘、生理曲度变直、侧弯现象、Schmorl氏结节(Schmorl氏结节:髓核向椎体突出。)。 CT:分为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 二、骨与软组织的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 X线平片:软组织改变:发病2周内:1、肌肉间隙模糊、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改变,出现致密的条纹影。 骨骼的改变:发病2周后早期为局限性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 (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其特点为残存的骨破坏、大量的骨质增生和可有死骨形成,识别不难。 (三)骨结核: X线平片: 长骨结核 骨干结核:掌骨、跖骨囊性骨质破坏(骨“气鼓”征) 脊椎结核:椎体塌陷变扁或楔形,椎间盘破坏,间隙变窄,后突畸形,椎体融合,软组织冷性脓肿或钙化。 传播途径:原发病灶主要在肺部。结核杆菌经血行到骨,停留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内,如椎体、骺和干骺端或关节滑膜而发病。骨结核为一种比较慢性进展的骨感染,好侵犯邻近软骨(骺软骨、关节软骨)。 脊髓结核:以腰椎多见。 三、骨与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一)良性骨肿瘤: 1、骨巨细胞瘤部位:四肢长骨骨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下端多见年龄:20,40岁。 (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1、骨肉瘤:年龄:多见于青年,11,20岁部位:股骨下端,胫骨、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X线平片: 成骨型:以增生为主,肿瘤骨,象牙质变。 溶骨型: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常形成骨膜三角。 混合型:两者并存。 CT:发现肿瘤骨和软组织肿块较平片敏感;增强扫描肿瘤的实质部分可有较明显强化。 MRI:T1WI为不均匀的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的高信号,病变范围显示清楚。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4 四、全身性疾病的骨骼改变 (一)代谢性骨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是全身性疾病。骨质变化主要在骺和干骺端。由于骨样组织钙化不足而发生骨化异常、骨质软化和变形。 X线平片:尺桡骨远端(干骺端)下肢骨、肋骨;临时钙化带不规则、模糊、变薄甚至消失;干骺端宽大凹陷呈杯口状,边缘呈毛刷状致密影;骺与干骺端距离增宽;串珠肋、膝内翻(X形腿)、膝外翻(O形腿。 第八章 关节 关节间隙:X线表现为相对骨端之骨性关节面间的半透明间隙,包括关节软骨、潜在的关节腔及少量滑液 二、基本病变表现 1、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关节破坏后,骨端由骨组织连接,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炎愈合后: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有骨小梁通过关节。 纤维性强直:关节活动消失,关节间隙狭窄,无骨小梁通过,常见于关节结核。 2、关节脱位:组成关节骨胳的脱离、错位分完全脱位和半脱位两种 三、疾病诊断 关节感染 (一)化脓性关节炎: X线平片:关节囊肿胀,早期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半脱位及脱位,骨质破坏(以关节承重面出现早和明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广泛强直。 (二)关节结核: X线平片: 骨型关节结核: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骨质破坏。 滑膜型关节结核:大关节多见,骨质破坏首先累及承重轻、接触面小的边缘部分。 关节间隙变窄较晚,程度轻;邻近骨骼与肌肉多有明显疏松和萎缩。 第九章肺与纵隔 肺野:水平划分为上、中、下三野,纵向划分内、中、外三带 肺门:由肺动脉、静脉、支气管、淋巴结、神经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 右肺门:上叶后静脉或下后干静脉与右下肺动脉构成肺门角,右下肺动脉内为中间段支气管,可测量其宽度。正常成人不大于15mm。 5 左肺门:上有肺动脉弓,呈逗点状。左肺门比右肺门高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一、基本病变表现 (一)肺部病变 1、支气管阻塞 (1)阻塞性肺气肿 X线检查: 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局部透明度增加,尤以呼气时为著。大气道不完全阻塞可引起纵隔摆动,吸气时纵隔位中,呼气时纵隔向患侧移位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表现为肺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肋间隙增宽,肋骨呈水平位,胸廓前后径增大。膈低平,活动度下降,可呈波浪膈 (2)阻塞性肺不张 X线表现:1、一侧性肺不张患侧密度均匀增高,肋间隙变窄,膈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有代偿性肺气肿;2、肺叶不张 共同特点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叶间裂向心性移位,周围有代偿性肺气肿; 3、肺段不张:后前位一般呈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肺段体积缩小;4、小叶性不张:为多数终末细支气管被粘液阻塞所致,表现为多数小斑片状阴影,与肺炎不易区别。 2、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质及细胞所代替,肺组织发生实变。 X线表现:不同范围的斑片状阴影,中央密度较高,边缘密度较淡。边缘模糊。有融合倾向。含气支气管在周围实变对比下可以显示,又称支气管气像。 3、空洞及空腔阴影: 空洞为肺部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常见于结核、炎症、肿瘤。 可分为:厚壁空洞:洞壁厚度?3mm;薄壁空洞:洞壁厚度,3mm。 空腔指原有腔隙扩大形成的含气囊肿,如肺大泡、支气管扩张、肺 囊肿等。 4、结节与肿块: 病灶以结节或肿块为基本的病理形态,其直径小于或等于2CM的称结节,大于2CM的为肿块。 肺良性肿瘤多有包膜,成边缘锐利光滑的球形肿块。错构瘤可有爆米花样钙化。 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细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形成胸膜凹陷征。 (二)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X线检查: (1)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250ml):肋膈角变钝;中等量:形成外长高内低之渗液曲线;大量:上缘超过第二前肋间,纵隔向对侧移位。 (2)局限性积液: 叶间积液:为局限与水平列或斜列的叶间裂中,表现为叶间裂位置梭形致密影,其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 肺底积液:液体位于肺底与膈之间。表现为肺底上抬如膈肌上升。卧位时,液体流向胸腔后部,一侧胸腔密度升高,可见膈肌位置正常。 2、气胸与液气胸: 6 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内;液气胸: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 X线检查: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呼气时显示较清楚。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废液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密度均匀软组织影 三、疾病诊断: 一、支气管扩张:指支气管内径成不同程度异常增宽。 常规X线检查仅作为初选,确定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类型和范围主要靠CT,尤其是HRCT。 支气管壁增厚呈双轨状,并粗细不均。轴位呈戒环状,大于并行的血管。囊状、葡萄状,其中充满粘液时呈杵状或结节状。 二、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X+CT 充血期:X线上可无异常表现,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透明度下降CT上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 实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而致密影,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计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影,有时致密阴影内,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支气管充气征。 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降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斑片状阴影。 (二)肺脓肿空洞: X线表现:急性期:空洞壁厚且外缘模糊、内部较光整,底部常见液平。 (三)肺结核空洞: 多发生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较小、壁薄、壁内院光滑,外缘光整清晰,周围常有多发小斑片状或索条状卫星病灶,或有其它肺野的播散病灶。 (四)癌性空洞: 多见于老年厚壁空洞,空洞常呈偏心性,空洞内壁缘高低不平,可有癌结节,空洞外壁可有分叶或毛刺征。 三、肺结核: (1)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结合感染所致的临床症状 X线:1、原发灶:近胸膜处渗出性病灶,病变可大可小。CT表现为小叶或小叶融合性病灶;2、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周围走型的条索状阴影,不规则,可被周围病灶掩盖;3、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门增大或纵隔边缘肿大淋巴结突向肺野,压迫支气管可引起肺不张。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特点主要为三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 (3)继发型肺结核: 1)浸润性肺结核: X线表现:1、局限性斑片阴影: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右侧多于左侧。 2、大叶性干酪肺炎:为一个肺叶或肺段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密度中心较高,边缘模糊。 3、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呈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 4、结核球:直径大多为2,3cm。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密度均匀,也可见小空洞及钙化(层状、环状或斑点状)。周围常有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 5、结核性空洞: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内见透亮区,空洞壁薄,内壁一般较规则,有时可见厚壁不规则空洞。 6、支气管播散病变: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成小叶阴影。 7 7、硬结节钙:病灶呈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 8、小叶间隔增厚:索条及网状阴影。 2)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X线表现:1、单侧或双侧肺上中部不规则透亮区; 2、空洞壁厚,壁周有大量纤维粘连,使洞壁固定而坚硬; 3、多支引流支气管与空洞相通,呈索条轨道状阴影; 4、空洞周围有大片渗出和干酪病变,也可间不同程度的钙化; 5、双肺上叶收缩,双肺门上台,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 6、双肺中下叶透明度增加; 7、纵隔变窄,呈滴状心; 8、肋间隙增宽,双隔变平下降,呈桶状胸; 9、胸膜增厚及粘连; 10、常见支气管播散性结核病灶 五、肺肿瘤 根据肺癌发生的部位又分为: 中央型: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周围型: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下 弥漫型: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 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间接征象:1、阻塞性肺气肿;2、阻塞性肺炎;3、阻塞性肺不张。 直接征象:肿块:肺门区可伴偏心空洞;支气管改变:体层和支气管造影。4 CT表现:1、支气管壁增厚;2、支气管腔狭窄;3、肺门肿块;4、侵犯纵隔结构;5、纵隔 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外围肺组织内发现结节或肿块,直径3Cm以下者多有空泡征,支气 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 第十章心脏与大血管 一、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后前位: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心尖向左下,心底向右后上方,形成斜 的纵轴 右缘:上段由上腔静脉构成,下段为右心房构成 左缘:分三段,自上而下依次为主 动脉弓,肺动脉段,左心室 右前斜位(第一斜位):人体右侧向前旋转45度 心前缘:自上而下由主动脉弓,肺动脉段,右心室构成 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下段为右心房 左前斜位(第二斜位):人体左侧向前旋转60度 心前缘:上段为升主动脉,右心房,下段为右心室 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下段为左心室构成 左侧位:人体左侧贴近X光片 心前缘:由升主动脉,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主干,右心室构成 心后缘:由左心房,左心室构成 心胸比率:心影最大横径与胸部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率<=0.5。 二、心脏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左心室增大: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先心病。 正位:心尖向下向左延伸,相反搏动点上移,左心室段延长并向左扩展。 左前斜位60º 时,左心室与脊柱重叠。 8 右心室增大: 正位:右心缘下段向右膨突,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膨凸,心腰消失 右前斜位:心前缘下段膨隆,心前间隙变窄,肺动脉段膨出 左前斜位:心前缘下段膨隆,心前间隙变窄,左心室被推向左后方,心后下缘最突出点位置较高 右心室增大: 正位:右心缘下段向右膨突,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膨凸,心腰消失。 右前斜位:心前缘下段膨隆,心前间隙变窄,肺动脉段膨出。 左前斜位:心前缘下段膨隆,心前间隙变窄,左心室被推向左后方,心后下缘最突出点位置较高。 右心房增大 后前位:心右缘下段向右扩展、膨隆 左前斜位:右心房段延长超过心前缘长度的一半,膨隆段与心室段成角。 三:冠状动脉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最可靠的方法,被称为金标准。 三、疾病诊断 (一)风湿性心脏病 血液动力学变化: 二尖瓣狭窄?左心房郁血?左房增大、扩张?肺静脉压??肺静脉郁血? 肺毛细血管痉挛?肺A压??右心室负荷增大?右心室增大 X线表现: 1、二尖瓣型心;2、左房增大;3、右室增大;4、肺瘀血?肺水肿 ?肺静脉高压 (二)房间隔缺损: 血流动力学: X线表现: 1、心影呈“二尖瓣”型,心胸比率半数以上增大;2、右心房、右心室增大;3、肺充血(肺A扩张,肺血增多)。 (三)法洛氏四联症: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基本畸形包括肺动脉、肺动脉瓣或,和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血流动力学: X线表现:右室肥厚扩大,心尖圆凸上翘,心腰部凹陷,心影近似靴形。 9 (四)心包疾病: 结核性心包炎较常见,积液量多较大,常引起广泛粘连导致缩窄性心包炎,增厚的心包可呈盔甲样包绕心脏,此时常伴有钙化,称盔甲心。 四、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肺门异常:双侧肺门增大,见于肺充血和肺淤血。肺门动脉扩张的标准为右下肺动脉直径成人超过1.5cm,儿童超过胸锁关节水平气管衡径 2、肺动脉异常: 1)肺充血:肺动脉血流量增多,表现为非血管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清晰,“肺门舞蹈”(透视下见肺门搏动增强)。 2)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和平脉压分别超过30mmHg和20mmHg 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及其分支扩张,而中外带分支变细,出现截断现象(“残根”)。 主肺动脉搏动增强;右心室增大。 3)肺少血:右心排血受阻: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等;肺纹理稀疏、变细;肺野透明度增加。 3、肺静脉高压: 主要征象:1)肺淤血:肺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肺血管纹理增粗模糊,以中下肺显著,肺门增大。 2)间质性肺水肿:Kerley线( B线、 A线、C线) 3)肺泡性肺水肿:典型者呈“蝶翼状”阴影。 疾病诊断:肺动脉栓塞PE 螺旋CT 直接征像:偏心性、类圆形或环形附壁充盈缺损影,轨道征 间接征像:肺动脉增宽、肺纹理稀疏、肺梗塞、胸腔积液等 第十二章腹部 一、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X线检查: (1)腹腔积气:某种病因导致腹膜腔内积气,且随体位改变而游动,该气体则称游离气腹。立位透视气体可上浮到膈与肝胃之间,显示为透明的新月形气影。 (2)腹腔积液:各种不同的病因如炎症、外伤、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等均可导致腹膜腔积液。腹液在腹腔内坠集于低处仰卧位时,以盆腔和上腹腔内的肝肾隐窝最低,其次为两侧结肠旁沟。 二、疾病诊断: 1)单纯性小肠梗阻当梗阻发生后3,6小时: 立位平片:场内有高低不平的阶梯状气液平(透视可见液面上下变化活跃)。 卧位平片:梗阻近端肠腔扩张(可定梗阻部位)。 2)绞窄性肠梗阻常见病因:扭转、内疝、粘连等。 扭转肠段>70cm时可出现下列征象: “假肿瘤”征:小肠系膜扭转、内疝、及粘连性肠梗阻合并肠断扭转时;“咖啡豆”征;空回肠扭转征;肠段排列异常 CT扫描对判断肠管缺血有一定帮助,肠壁轻度增厚、靶征、肠系膜血管集中——轻度缺血;肠壁密度增加,积气以及肠系膜出血——缺血严重甚至梗死。 3)结肠梗阻:最常见为乙状结肠扭转 立位平片见“天平征”(即闭袢扩大伸长气液面);卧位平片见“川字征”(充气之闭袢);钡灌肠:鸟嘴征。 10 4)麻痹性梗阻: X线平片及CT平扫可见:腹部肠腔普遍性中等度积气。立位平片见阶梯状气液面(透视下静止液面)。 鉴别诊断:由腹膜炎症所致的反射性肠郁张可伴有: 腹壁脂肪线模糊或消失;肠壁水肿增厚;透视下见液平为静止性; 横膈运动减差或消失。 5)胃肠道穿孔: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常见 三、腹部外伤: 临床病理: 实质性脏器主要产生脏器实质内或包膜下血肿。 空腔脏器外伤性破裂可累及有关脏器所属之腹膜内外的改变或空腔脏器内容物,血液进入腹膜腔。 平片:受累脏器部位密度增高,周围器官受压移位。 CT:肝、脾受损时出现血肿,密度与正常组织相异。 超声:呈局限性边界不清的不规则低回声区,其内部有小片状无回声区及不规则回声增强等。 第十三章 食管与胃肠道 一、基本病变表现: 1)管腔的改变:持续的官腔缩小为狭窄;管腔扩张,见于狭窄上方的食管,表现为管腔增宽、钡剂滞留,气液面形成。 2)轮廓的改变:1、充盈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内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常见于肿瘤。 2、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性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突的龛影。 3、憩室:表现为食管壁向外囊袋状膨出,有正常粘膜通入。 3)粘膜改变:1.粘膜皱襞破坏;2.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3.粘膜平坦;4.粘膜纠集。 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壁柔软而伸缩自如,是与食管癌的重要鉴别点。 胃、十二指肠溃疡: 一、基本病变表现 1、轮廓的改变:1)龛影;2)充盈缺损 2、粘膜与粘膜皱襞的改变1)粘膜破坏;2)粘膜皱襞平坦;3)粘膜皱襞增宽与迂曲;4)粘膜皱襞纠集。 3、功能性改变:1)张力的改变;2)蠕动的改变;3)运动力的变化;4)分泌功能的改变。 二、疾病诊断: 胃溃疡: 直接征象是龛影,粘膜水肿带是良性溃疡的特征依其范围不同二有不同的表现: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 功能性改变:痉挛性改变、分泌增加、胃蠕动增强或减弱。 十二指肠溃疡:如有球部变形,可作出溃疡的判断。 其它征象:1)激惹征: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 2)幽门痉挛,开放延迟 3)胃分泌增多,胃张力蠕动改变 4)球部固定压痛 胃癌X线表现 1)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3)龛影。 11 半月综合征: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而锐利,其中常见到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称为半月综合征。 2)粘膜皱襞破坏,消失,中断。 3)癌瘤区蠕动消失。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X线鉴别诊断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突出于胃轮廓之外 位于胃轮廓之内 粘膜水肿的表现如粘膜线、项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龛影周围和口部 圈征、狭颈征等。粘膜皱襞向环堤,皱襞中断、破坏 龛影集中直达龛口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空肠和回肠: 一、钡剂造影检查: 1)肠管的改变:狭窄、扩张 2)肠腔轮廓和粘膜的改变 3)位置和功能的改变<2小时,排空过快;>6 小时,通过缓慢;>9小时,排空延迟。 二、疾病诊断: (一)肠结核; 钡剂造影表现:X线表现为患病肠管的痉挛收缩,粘膜皱襞紊乱 钡剂到达病变区时,不能正常停留,而迅速被趋向远侧肠管。因此常见到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一部分充盈不良,只有少量钡剂充盈呈细线状,或者完全没有钡剂充盈,称为跳跃征,是溃疡型肠结核较为典型的表现。 第十四章 肝、胆、胰、脾 一、疾病诊断: (一)肝脓肿:CT和超声是肝脓肿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环征和脓肿内的小气泡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环征:增强CT,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弄强和周围水肿带无强化,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的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环征。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CT+MRI X线检查; 抱球征:供血动脉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弧形移位。 树上挂果征:早期动脉相肿瘤边缘出现斑点、棉花团转显影。 V期及延迟10分钟扫描仍有对比剂,故有“快进慢出”特点不同于肝癌,病变显影出现的快,而消退的晚。 MRI:T1WI呈稍低信号。 T2WI呈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强度递增,直至达到超过胆囊信号,在重T2WI信号强度更高。称“灯泡征”。 (三)原发性肝癌; 大体病理上分为巨块型肿块直径>=5CM、结节型<5cm和弥漫型<1cm。 以结节为例X线: 肝癌的肝动脉造影,肿瘤供血的肝动脉扩张,肿瘤内显示病理血管,肿瘤染色,肝血管受压拉直、移位或被肿瘤包绕,动静脉瘘,肿瘤湖征。 12 CT平扫:边缘轮廓局限性突起,肝实质内出现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边界清楚的或模糊的肿块,肿块多数为低密度,周围可见低密度的透亮带为肿瘤假包膜。 CT增强:A期:门V供血的正常肝实质还未出现对比增强,肝A供血的肿瘤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 门V期:正常肝实质对比增强密度开始升高,肿瘤对比增强密度迅速下降。 肝实质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内又表现低密度状态。 全部对比增强过程符合“快进快出”特点,不同于血管瘤。 血管侵犯或癌栓形成:可见门V肝V或下腔V扩张,增强后出现充盈缺损。 胆道系统侵犯:引起胆道扩张。 肝门部或腹主动脉旁,腔V旁淋巴结增大提示淋巴结转移。 (四)转移性肝癌:超声如为乳腺癌转移常出现牛眼征或声晕样。 (五)肝囊肿: CT:平扫显示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 对比增强:囊内无对比增强,在周围强化的肝实质的衬托下,囊中境界更加清楚,囊壁菲薄一般不能显示。 胆系: PTC为直接穿刺胆管,并注入对比剂造影显示胆管的病变。 ERCP是在透视下首先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在通过内窥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都能比较良好的显示胆管。 疾病诊断: 胆囊症与胆囊炎 X线检查:平片可发现胆囊阳性结石:表现为右上腹部大小不等、边缘高密度,中间低密度的环形、菱形、多角形影,在胆囊内聚集成堆时形似石榴子。 阴性结石:平片不能显示PTC或ERCP可见胆管或胆囊内结石的充盈缺损,结石引起胆道狭窄或梗阻,则上部胆管扩张。 超声检查首选:三大特征:1、胆囊或胆管内形态稳定的请回声团2、强回声团后方伴有无回声暗带即声影3、改变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为扫描则强回声团随着体位改变而移动。 胰腺: 平片对诊断胰腺疾病的作用有限,超声是首选方法或筛选工具。 CT能更客观的反映胰腺病变的情况,是胰腺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 疾病诊断 1、急性胰腺炎: 典型表现是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密度稍减低,胰腺周围常有炎性渗出,导致胰腺边缘不清,邻近肾前筋膜增厚,此征象尽管非胰腺炎所特有,但却是胰腺炎的重要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 2、慢性胰腺炎: X线:平片可于胰腺走行区发现致密的多发性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石钙化。 ERCP对慢性胰腺炎诊断较敏感,表现为胰管的狭窄、扩张、胰管内结石等。 肾和输尿管结石: 一、影像学表现: 结石的成分不同,致x 线检查时密度黑形态也各异,约90%结石可由X线平片显示,称阳性结石。 余少数结石如尿酸盐结石难在平片上发现,故称阴性结石。 超声检查:肾结石表现为肾窦区的点状或团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输尿管结石表现为扩张的输尿管的下端可探及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13 肾盂癌: 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内有固定不变的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 肾与输尿管结核:肾结核灶内可发生钙化,甚至全身钙化,称为肾自截。 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 一、基本病变表现 (1)颅高压征:颅内病变较常见的共同表现。 儿童:头颅增大,囟门增宽,颅板变薄,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 成人:蝶鞍增大,鞍底和鞍背骨质模糊消失。 (2)颅内肿瘤定位征: 1、局限性颅骨变化:增生,破坏,结构改变;2、蝶鞍改变:鞍内型,鞍上型,鞍旁型;3、钙化:肿瘤3,,5,;4、松果体钙斑移位。 颅内占位病变平片检查阳性率很低,依据颅骨和生理性钙化的改变对病变的大致定位诊断已很少应用。 2、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病变检查: 对比剂引入脑血管显示脑血管的方法,包括颈动脉造影和椎动脉造影,常用DSA技术,摄取动脉期、静脉期和静脉窦期图像。 3、脑CT: 1、平扫密度改变:高、等、低、混合密度;2、增强扫描特征:均匀、非均匀、环形、无强化;3、脑结构改变: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4、颅骨改变:颅骨病变、颅内病变。 二、疾病诊断: 1、星形细胞肿瘤: CT:?级肿瘤常呈低密度灶,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无或轻度强化 ?,?,?成高低或混杂密度的囊性肿块,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多呈不规则环形伴壁结节强化,有的成不均匀性强化。 ,,,:病变T1WI呈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恶性度越高。其,,和,,值愈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越明显。 ,、脑膜瘤: 好发部位:矢状窦旁、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桥小脑脚,少数位于脑室内。 ,,: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 ,,,:均一性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硬膜外血肿:CT:故血肿较局限,不跨颅缝,呈梭形,血肿呈双凸状的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硬膜下血肿CT:血肿范围大,厚度薄,急性期:新月形高密度影,亚急性期: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慢性期:条形,低密度影。 5、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脑外伤常见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CT呈铸形高密度影。 6、脑梗塞:脑血管(动脉)闭塞所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改变 (1)缺血性脑梗死: CT扫描呈低密度灶,呈扇形。基底贴近颅内板,早期(1,2天)边界较模糊,中后期(3,6天)边界较清,无占位征或略有占位征,2,3周时可出现模糊效应(侧支循环建立),病灶变为等密度而不可见。 增强扫描可呈轻度脑回状强化,1,2月后为低密度囊变期,表现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 (2)出血性脑梗死:CT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 占位效应明显。 (3)腔隙性脑梗塞:好发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常见. 14 CT:一般为1,1.5cm大小,早期边界较模糊,中晚期边界较清,无占位效应。 ,,,可以对脊髓病变准确定位,定量及大部分定性,是诊断脊髓病变最准确的方法。 ,、椎管内肿瘤: 髓内肿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髓外硬膜内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常见;硬膜外肿瘤—转移瘤。 脊髓空洞症唯一最佳检查方法是MRI。 脑出血CT 鼻和鼻窦: 一、基本病变: 1、粘膜增厚:与窦壁平行的软组织影,见于炎症。 2、窦腔积液:窦腔内液体密度或信号,见于炎症和外伤。 3、软组织肿块:见于良、恶性肿瘤,鼻息肉、粘膜粘液囊肿等。 4、骨质改变:破坏,恶性肿瘤;增生,慢性病变;中断,外伤。 二、疾病诊断: 1)鼻窦炎:CT对鼻窦炎分型及分期有重要意义。 急性炎症:粘膜增厚和窦腔内分泌物滞留(窦腔密度增高),后者可随体位变动而成液气平面,有时急性炎症可致窦壁骨质吸收。如渗出液中有沉淀物,可见液液平面。 液气平面或液液平面,是急性鼻窦炎较为特征性表现,但有时仅表现粘膜增厚,则与慢性炎症相仿。 长期慢性炎症可致窦壁骨质增生肥厚、窦腔缩小 窦腔软组织影内不规则钙化提示并发霉菌感染。 增强后周边强化,窦腔膨胀性改变提示鼻窦粘液囊肿(粘膜下囊肿为粘膜下积液,囊肿可见一清晰边缘,而炎症则无此边缘)。 2)鼻咽癌: CT: 咽隐窝变浅、变形、消失,出现软组织肿块 咽后壁增厚,隆起 咽顶壁增厚、软组织肿块 咽旁间隙缩小、消失,出现肿块,累及颞下窝、翼腭窝 颈深淋巴结肿大。 间接引起中耳乳突病变。 不均匀明显强化。 3)淋巴结肿大:一般正常淋巴结小于5mm,5mm,8mm提示可疑淋巴结增大,大于8mm则认为淋巴结增大,常见炎症、结核、转移瘤、淋巴瘤等。 介入放射学:按照接入的途径不同,可分为血管和非血管介入。 15
本文档为【影像诊断学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3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