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

【doc】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

举报
开通vip

【doc】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doc】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 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 中心 第27卷第4期 V0l_27No.4 兰州教育学院 JOURNALOFLANZH0UINSTITUTEOFEDUCA~ON 2011年8月 Aug.2011 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 以《劝学篇》为中心 赖继年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张之洞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主要在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西学,为清 政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这种教育思想在...

【doc】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
【doc】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 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 中心 第27卷第4期 V0l_27No.4 兰州教育学院 JOURNALOFLANZH0UINSTITUTEOFEDUCA~ON 2011年8月 Aug.2011 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 以《劝学篇》为中心 赖继年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张之洞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主要在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西学,为清 政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教育;中学;西学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1)04-0001-03[收稿日期]2011-02-26 OnZhangZhidong'SEducationalThought nian LAI— (SchoolofHistory,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ZhangZhidongtriedto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l,introduceWesternle arningandcultivatemoreex— cellenttalentsforQinggovernment.Hiseducationalthoughtwas"ChineseLearningastheFu ndamentalStructure,Western LearningforPracticalUse".Itwasacertainprogressiveatthattimebuttherewereobviouslimi tationstoo. Keywords:education;Chineselearning;Westernlearning 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同治进 士.早年任翰林院编修,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内阁 学士等职,曾是着名的清流党人,出任山西巡抚后开 始向洋务派转化.张之洞一生为官四十余年,仕宦 所到之处皆关心教育,创办了众多书院,学堂,为我 国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之所以如此重 视教育,是与其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张之洞的教 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劝学篇》一书中,因此笔者便以 《劝学篇》为中心,集中讨论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一 ,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看 在《劝学篇》中,张之洞极力倡导改革中国传统 的教育方式:变传统的书院式教学为先进的西方式 学堂教学;变六经教学为中西兼学;变科举为更实用 的人才选拔方式.这些可以说都是针对当时中国社 会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现实的变法方案.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教学方式的变革.张之洞 认为"今年特科之诏下,士气勃然,磨兴起.然而六 科之目,可以当之无愧上幅圣心者,盖不多觏 也."_lJ】们也就是说张之洞认为依靠当时的教学方 式,是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的.中国传 统的书院式教学以"四书五经"为教学中心,培养的 是典型的传统士大夫,这些士大夫们满脑子"忠孝 仁义"却不知变通,无以应对当时中国社会所发生 的巨大变化,因此,应该以当时社会现实为基础建立 新的学堂.从建置上来看,新学堂应不同于书院,张 之洞提出学堂应分为大,中,小三等,"京师,省会为 大学堂,道府为中学堂,州县为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堂,中小学以备 升人大学堂之选."【11143而这一标准也不是绝对的, "府县有人文盛物力充者,府能设大学,县能设中 学,尤善."llJ1们而"小学,中学,大学,又各分为两三 等.期满之后,考其等第,给予执照."??并且张之 洞提倡分班教学,将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班, 以便于因材施教.这种建置明确了不同学校的不同 等级以及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得教育有了明确的量 化标准,改变了以往私塾,书院教学中的随意性的特 点.从学堂教学来看,学堂所学内容都是在统一的 标准指导下进行的,即所谓"所读有定书,所习有定 事,所知有定理,日课有定程,学成有定期."【2jl钾在 教学过程中,"入学者不中程不止,惰者不得独少, 既中程而即止,勤者不必加多."_2l』】鹕这就更明确了 教学进度的统一性.张之洞认为教学所用的教材也 必须是统一的,教材由政府组织专人编写,经国家认 定后颁发全国,"其学堂所读之书,则由师儒纂之, 学部定之,颁于国中.数年之后,或应增减订正,则 [作者简介]赖继年(1979一),男,浙江开化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 代教育史. 2兰州教育学院第27卷 随时修改之."2_1如这与以前学出各家,各有不同的 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张之 洞提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应注意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 如张之洞提出在军事教学中"法有三:日学堂,日操 场,日野操.学堂讲军械理法,地理,测绘,战守机 宜,古来战事;操场习体操,队伍,火器;野操习分合 攻守,侦探."l3_1踮也就是说,培养军事人才除了理论 上的完备外,还应有大量的军事演习等活动,以便培 养素质过硬的新式军事人才.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内 容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张之洞提倡新式学堂应 是"新旧兼学","政艺兼学".旧学指"四书五经", 中国史事,政书,地图;新学指西政,西艺和西史.西 政又包括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 通商;西艺包括算绘,矿医,声光,化电等科目.由此 可以看出张之洞对于新式学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 很全面的,而且也都是很实用的.作为洋务运动领 袖的张之洞,一直提倡经世致用,他认为"中学考古 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 要."l4_2所以在课程定制上,中西之学亦各有侧重. "小学堂之书较浅,事较少,如天文,地质,绘图,算 学,格致,方言,体操之类,具体而微.中学堂书较 深,事较多.方言兼各国,算学则讲代数,对数,于是 化学,医术,政治以次而及,余事仿此.大学堂又加 焉."_2Jl这里并不是一种明确的课程定制,多少带 有建议的性质,但也大致可以看出来张之洞对于新 式学堂教学的一种设想.在新式学堂里,传统的 "四书五经"变成了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学堂教学不 仅增加了西学,而且也注重中学里原不为人所重视 的一些学科,省略了那些于现实无用的知识,使新 式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需要.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考试方式的变革.众所 周知,考试是对教育教学成果的检验和评估.如果 只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内容,而没有相应的 评价标准,那么人们就无法对新式人才做出准确的 评价,新式人才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很难学有所 用.因此张之洞在提倡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也在 极力提议废除科举,变换考试方式.张之洞自出仕 为官以来久做学官,曾在浙江,四川等处任主考,自 身也以科举出身,对科举可以说是有着切身体会. 他认为从明朝开始行"八股"起至今已五百余年,科 举考试已是"文胜而实衰,法久而弊起,主司取便以 藏拙,举子因陋以侥幸."J1的即当时的科举已经是 弊多而利少,脱离国家社会现实了,所以也就没有存 在的必要了.张之洞提出了新的考试方式,即将考 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中国史事,本朝政治,取成绩 优异者进入第二场考试;第二场考时务策,包括五洲 各国之政和西学中的相关内容,取成绩优异者进入 第三场考试;第三场则考对"四书五经"的理解.这 种安排是基于"首场先取博学,二场于博学中求通 才,三场于通才中求纯正"的思想,希望能够选 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这一新的考试方式,充分体现 了他新旧兼学,注重致用的思想. 二,从教育目的的角度看 一 般来讲,教育目的指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 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 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 值作出规定.纵观《劝学篇》,张之洞所希望培养出 的人才正是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突出社会价值的 人.比如张之洞十分赞同西洋教官教武备学生所说 的话:"汝等须先知自己是中国人,将来学成专为报 效国家,若临战无勇,乃国家之耻,一身之耻.若无 此心,虽练成与西兵一律之才能,亦无用……"..在 这里,张之洞通过西洋教官的话道出了自己对道德 教育的看法.张之洞一向重视道德教育,在书的开 篇张之洞便说"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 开风气."_3_]黯所谓"正人心",也就是要人们树立正 确的道德观,不能在西学的冲击下动摇了民族的根 本.张之}同的道德教育方向是十分明确的,即以儒 家的道德观为中心.《劝学篇》内篇便是张之洞对 儒家道德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虽然张之洞极力 推行儒家传统道德观,但也不是一味墨守成规.他 认为儒学失于博而少约,其着作汗牛充栋,难以一时 穷尽,所以"今欲存中学,必自守约始,守约必自破 除门面始."读书是要有选择性的,在时问紧迫 的时候应该选择比较实用的书.最后张之洞提出儒 学经典虽多,但可先读《近思录》《东塾读书记》《御 批通鉴辑览》《文献通考详节》四书,只要读通此四 书,便可把握中学的主脉了. 在所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方面,张之洞希望能 够培养出迅速为社会所用的中西兼学的人才,这与 晚清的社会现实有着紧密的关联,因为那时人才培 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张之洞提出应该广立 学堂,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收祠堂,寺庙之地为 建学堂之用.由此可以看出他求变革之心切也.再 如张之洞认为学习西学时"才识远大而年长者宜西 政,心思精敏而年少者宜西艺.小学堂先艺而后政, 大中学堂先政而后艺.……大抵救时之计,谋国之 第4期赖继年: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3 方,政尤急于艺."也就是说要选最适合的人学最 适合的学问,要走最便捷的道路.另外,张之洞在 《劝学篇?守约》一文中说欲掌握中学主脉,只先读 通《近思录》《东塾读书记》《御批通鉴辑览》《文献 通考详节》四书便可.这四书并非儒家传统的经典 着作,只是一些有关心性道德和典章制度的书籍,可 见张之洞认为当时社会急需的是有爱国之心且熟悉 政务的人,至于一些高深的哲学理论,暂且不必关 注. 三,余论 如今我们一提到张之洞的《劝学篇》,便会联想 到"中体西用"之说.冯天瑜认为:"全书贯穿'中体 西用'精神,主张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接 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技艺,并以这种新技艺'补' 专制旧制之'阙','起'清廷统治之'疾'.张之洞 倡导的'新旧兼学'中的'新学'亦包括'西政',这 比早期'中体西用'论者的'西学'等于'西艺'的观 点进了一步,扩及'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 例,劝工,通商'诸项,但对'设议院'等涉及政体的 部分讳莫如深.可见,张氏唯恐西学中那些锋芒直 逼君主专制制度本体的内容在中国得以传播."_8 可以说冯天瑜的评价是很中肯的.张之洞虽然坚持 "中体西用"之说,但却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思想 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前人的研究往往注重于对"中 体西用"的探讨,却忽视了张之洞思想的突破性,这 种突破性在教育思想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首先,张之洞注意到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文 化知识,不仅提倡向国外学习,更加提倡到国外留 学,直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张之洞认为"出洋 一 年,胜于读西书五年"_9J.在学习对象的选择上, 张之洞认为去欧美不如去日本,且派遣留学人员须 要选择已经学有所成之人,并派使臣加以督导,才不 至于使公派留学归于一场空谈. 其次,张之洞对于西学的认识也比前人更加深 了一步.张之洞已然认识到西学不只是科学技术, 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些行政制度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 "西政之刑狱,立法最善.西艺之医,最于兵事有 益,习武备者必宜讲求."l1?这些都是以往的洋务 派所没有认识到的.对于中西之学的关系,张之洞 认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11143,我们不 能因为张之洞坚守中学不可变的立场而否认这一观 点的可取之处.前人在研究《劝学篇》时,总是在以 此为根据批评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的思想,但是在 批评的同时我们也忽视了中学并非全是糟粕,西学 并非全是先进的东西.无论是顽固派的"中体中 用"还是维新派的"西体西用",都过于偏颇了,顽固 不化固然可恶,但是一味的拿来主义也同样不可取. 当然这并不是说张氏的"中体西用"之说有多么的 正确,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中体西用"之说在当时 还是比较趋于中庸的,注意到了中,西之学皆不可偏 废.只是"中体西用"之说人为地割断了"体", "用"之间的联系,也同样有生搬硬套之嫌,在学习 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应该怎样消化.总之,无论以 什么为"体",以什么为"用",都要以中国社会实际 为基础. 最后,我们不应忽视《劝学篇?内篇》中的内 容,这是张之洞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劝学 篇?内篇》篇目虽少,篇幅却较长.在这篇文章中, 张之洞并没有一味地进行道德说教,而是用大量的 事实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虽然这里面有一些美化清 政府的内容).比如张之洞以人种学的知识来说明 我们中华民族是同种同类之人,所以应同心协力,抵 抗外辱.在张之洞的心中,道德永远是最根本的,他 认为"如中士而不通中学,此犹不知其姓之人,无辔 之骑,无舵之舟,其西学愈深,其疾视中国亦愈深,虽 有博物多能之士,国家亦安得而用之哉!"_l..没有道 德和志气的人是很难为国家朝廷所用的,即使博学 亦不可取,尤其是在国家社会动荡之际. 可以说《劝学篇》是张之洞"中体西用"理论的 一 次全面总结,他以教育的角度人手,阐述了政治, 经济等多方面的变革法则.这些变革法则与其提出 的《变法三疏》相融合,便成为新政的一种理论指 导 [注释] ?当然在我们今人看来,"四书五经"亦是于现实无用之学 问,但在张之洞看来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张之洞不仅 重视知识培养,更重视道德教育,关于这一点在下文中有详 细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张之洞.劝学篇?设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2]张之洞.劝学篇?学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3]张之洞.劝学篇?兵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4]张之洞.劝学篇?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5]张之洞.劝学篇?变科举[M].武汉:湖北(下转第9页) 第4期王涛:《三言》是一曲女性赞歌还是一种憧憬?9 者的态度并不是坚定的.其二,编者在肯定女性价 值的同时,也没有否定"女人祸水"这一传统,腐朽 的观点,如在《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编者就把历 史上一些亡国之君的亡国失政原因归结为贪念女 色,这对女性是不公平的.此外,在《三言》中,编者 还一再强调因果报应,如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 文中,开篇就提到:"人心不可昧,天道不差移.我 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看官,则今13听我说《珍珠 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 样."他强调的是王三巧的遭遇实际上是一种因果 报应,如此种种,编者认为所有的人(包括女性),其 人生遭遇都是一种因果报应,而忽视了封建礼教和 封建制度对民众——尤其是对女性的压制. 四,《三言》中的女性不等同于当时社会的女性 毫无疑问,《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是当时社会的 一 个缩影,反映出在明朝中晚期,一些传统的观念开 始受到了冲击,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开始有 所转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中国萌芽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因此受到了冲击,经济结 构的变化和经济关系的改变,对社会理念和家庭理 念产生了影响.小农经济的凋敝和农村经济的不景 气,使得平民家庭不可能仅仅依靠男性的劳动来支 撑,女性劳动成果对一个平民家庭也有着重要作用, 这就使得女性地位在社会最低阶层的家庭中悄悄地 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人在经济生 活中拥有了实际的发言权,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了实 质性的提高,整个社会对商人的认识也发上了变化, 这对传统的婚嫁理念产生了冲击,嫁为"商人妇"已 经不是一种不可接受的选择了. (二)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先行者作用 明代中后期,在封建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批具 有先进思想的封建礼教叛离者,李贽就是其中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这一批人举着反理学的旗帜,提出了摆脱积习, 歌颂女性的进步思想,这对社会乃至个人都有影响. 尽管如此,但毋庸讳言,明代中后期,中国社会仍然 是理学的天下,统治者宣传理学并以理学为其统治 工具,女性仍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其一,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没有改变,封建的传统 观念仍然具备惯性.宋明理学不仅仅是统治者统治 的工具,也是套在被统治者——尤其是当时女性身 上的枷锁.明太祖命令儒臣修《女戒》,朱棣即位后 派人专修《古今列女传》,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加 强对女性的统治.反理学的思潮虽已出现,但毕竟 不是主流,其影响力有限.反理学思潮的代表人物 本身也脱胎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群体,其思想本 身就有些先天不足.如李贽虽然尊重女性,但并没 有真正地看到女性的实际社会作用. 其二,经济基础是根基,一切思想意识形态都必 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明代中后期,占据统治地位 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基础决定 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处于从属地位. 总之,明代中后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了极其 微弱的变化(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并不像《三言》 所描述的那样:女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三言》不 是女性的颂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586. [2]闫秀平.三言对女性美的刻画和赞歌[J].胜利油田师范 专科学校,2000,(3). [责任编辑:白彩霞] (上接第3页) 人民出版社.2002.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93. [7]张之洞.劝学篇?守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o2:102. [8]冯天瑜.两种近代化方略的论战——《劝学篇》与《(劝学 篇)书后》评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6. [9]张之洞.劝学篇?游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7. [10]张之洞.劝学篇?循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146. [责任编辑:李建海]
本文档为【【doc】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0-26
浏览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