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五峰、劉蕺山「以心著性」說之思想史定位

胡五峰、劉蕺山「以心著性」說之思想史定位

举报
开通vip

胡五峰、劉蕺山「以心著性」說之思想史定位 鵝 湖 月 刊 第 三 八 卷 第 六 期 總 號 第 四 五 ○ 3 8 胡 五 峰 、 劉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之 思 想 史 定 位 國 立 中 興 大 學 中 文 所 博 士 生 陳 昀 瑜 摘 要 胡 五 峰 、 劉 蕺 山 之 學 , 牟 宗 三 先 生 將 之 定 位 為 「 以 心 著 性 」 的 縱 貫 圓 教 系 統 , 當 代 學 界 視 之 為 重 要 的 宋 明 儒 學 分 系 ...

胡五峰、劉蕺山「以心著性」說之思想史定位
鵝 湖 月 刊 第 三 八 卷 第 六 期 總 號 第 四 五 ○ 3 8 胡 五 峰 、 劉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之 思 想 史 定 位 國 立 中 興 大 學 中 文 所 博 士 生 陳 昀 瑜 摘 要 胡 五 峰 、 劉 蕺 山 之 學 , 牟 宗 三 先 生 將 之 定 位 為 「 以 心 著 性 」 的 縱 貫 圓 教 系 統 , 當 代 學 界 視 之 為 重 要 的 宋 明 儒 學 分 系 之 一 , 然 對 於 二 者 所 以 異 代 而 同 趨 的 內 在 理 路 探 討 則 較 為 少 見 。 本 文 之 作 , 在 嘗 試 釐 清 五 峰 與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之 義 理 內 涵 與 時 代 意 義 。 二 人 對 應 不 同 的 時 代 課 題 , 而 產 生 相 似 哲 學 思 維 之 因 可 歸 納 為 兩 點 : ( 一 ) 道 德 實 踐 的 具 體 化 : 二 者 之 學 正 發 揚 著 儒 學 道 德 實 踐 精 神 , 將 內 聖 之 工 夫 具 體 化 , 以 「 心 」 為 內 在 的 道 德 踐 履 的 主 體 , 「 性 」 為 形 上 生 化 的 實 體 , 透 過 「 逆 覺 體 證 」 的 工 夫 , 主 、 客 觀 統 一 而 成 一 絕 對 的 道 體 。 ( 二 ) 心 體 地 位 的 升 降 : 在 「 性 即 理 」 盛 行 之 時 , 胡 五 峰 提 升 「 心 體 」 的 地 位 , 使 性 體 之 客 觀 超 越 必 得 透 過 心 知 來 察 識 瞭 解 , 盡 心 即 能 知 性 知 天 , 並 且 影 響 了 南 宋 陸 象 山 心 學 一 系 之 建 立 ; 在 「 心 即 理 」 盛 行 之 時 , 劉 蕺 山 則 挺 立 「 性 體 」 的 價 值 , 由 心 體 回 歸 性 體 。 如 若 鐘 擺 之 兩 端 , 心 學 的 起 點 與 終 點 皆 是 「 以 心 著 性 」 , 二 者 在 過 與 不 及 中 尋 找 到 心 體 與 性 體 的 平 衡 點 。 本 文 之 作 , 期 將 五 峰 、 蕺 山 在 思 想 史 座 標 上 劃 上 一 個 更 精 確 的 定 位 點 。 關 鍵 詞 胡 五 峰 劉 蕺 山 心 性 論 以 心 著 性 一 、 前 言 宋 明 理 學 在 長 達 六 百 餘 年 的 發 展 演 變 中 , 呈 現 了 豐 富 而 多 元 的 面 貌 , 一 方 面 是 傳 統 儒 學 ( 先 秦 儒 、 漢 儒 ) 知 識 體 系 的 承 續 、 轉 化 、 創 新 , 另 一 方 面 則 受 佛 、 道 思 想 刺 激 而 重 新 建 立 一 套 儒 學 新 知 識 體 系 。 於 此 , 牟 宗 三 先 生 《 心 體 與 性 體 》 打 破 了 一 般 將 宋 明 學 術 二 分 為 理 學 與 心 學 的 作 法 , 將 宋 明 儒 學 分 為 「 五 峰 蕺 山 」 、 「 象 山 陽 明 」 、 「 伊 川 朱 子 」 三 系 , 其 中 , 將 「 五 峰 蕺 山 」 一 系 視 為 「 以 心 著 性 」 的 縱 貫 圓 教 系 統 , 認 為 「 形 著 」 義 自 五 峰 正 式 提 出 後 , 一 直 未 有 善 繼 , 直 至 明 末 劉 蕺 山 , 始 再 言 及 此 獨 特 之 義 理 間 架 , 然 二 人 卻 無 傳 承 關 係 , 蕺 山 亦 從 未 提 起 過 五 峰 之 學 , 純 是 「 不 謀 而 合 」 也 。 ( 註  ) 學 界 即 有 據 此 反 駁 二 人 為 同 一 系 的 看 法 , 如 劉 述 先 先 生 就 由 思 想 史 的 角 度 , 認 定 五 峰 與 蕺 山 並 不 能 構 成 一 系 , ( 註  ) 其 實 牟 先 生 之 分 系 說 法 , 本 是 以 「 哲 學 理 論 之 型 態 」 來 區 分 , 並 不 據 思 想 史 來 立 論 , 分 系 之 方 法 論 不 同 , 自 然 將 出 現 不 同 的 結 果 。 筆 者 尋 思 此 「 不 謀 而 合 」 的 現 象 , 推 論 在 思 想 史 的 發 展 上 , 胡 五 峰 與 劉 蕺 山 應 有 其 學 說 發 展 「 勢 所 必 至 , 理 之 固 然 」 之 內 在 動 因 與 外 緣 因 素 , 若 能 證 成 之 , 或 可 為 二 者 異 代 而 同 趨 的 學 說 走 向 提 供 一 合 理 的 補 注 。 胡 宏 ( 一 一 ○ 五 ─ 一 一 六 一 ) , 字 仁 仲 , 崇 安 ( 今 福 建 崇 安 縣 ) 人 , 學 者 稱 為 五 峰 先 生 。 五 峰 本 無 仕 宦 意 , 悠 遊 於 陳 昀 瑜 胡 五 峰 、 劉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之 思 想 史 定 位 3 9 衡 山 之 下 二 十 餘 年 , 潛 修 力 學 , 不 舍 晝 夜 , 力 行 所 知 , 後 因 其 父 胡 安 國 之 庇 蔭 , 為 右 承 務 郎 , 故 曾 進 言 , 每 於 中 興 之 大 業 , 剴 切 陳 言 。 至 其 學 術 淵 源 則 秉 承 其 父 胡 安 國 , 乃 開 創 以 胡 氏 一 家 為 主 體 的 「 湖 湘 學 派 」 。 胡 安 國 和 洛 學 的 關 係 很 深 , 自 言 「 聖 門 之 學 , 則 以 致 知 為 始 , 窮 理 為 要 。 」 ( 註  ) 其 理 學 思 想 沿 襲 伊 川 之 說 頗 多 , 職 是 之 故 , 五 峰 秉 承 父 教 , 受 二 程 夫 子 啟 發 很 大 , 對 二 程 推 崇 備 至 , 曾 作 古 詩 云 : 皓 月 隱 重 雲 , 明 珠 媚 深 淵 。 近 得 程 夫 子 , 一 線 通 天 泉 。 ( 註  ) 五 峰 順 承 程 明 道 ( 一 ○ 三 三 ─ 一 一 ○ 七 ) 一 本 、 識 仁 、 定 性 之 義 , 發 展 其 逆 覺 體 證 的 工 夫 。 從 逆 覺 體 證 之 充 盡 , 以 彰 顯 仁 心 之 本 然 的 真 體 , 則 知 其 永 恆 遍 在 並 與 天 同 一 。 明 道 言 「 學 者 須 先 識 仁 , 仁 者 渾 然 與 物 同 體 」 , ( 註  ) 五 峰 承 之 , 從 逆 覺 以 言 「 識 仁 之 體 」 , 學 思 深 厚 、 關 照 面 廣 , 著 《 知 言 》 、 《 皇 王 大 紀 》 及 《 五 峰 集 》 , 這 些 著 作 承 繼 先 秦 以 迄 北 宋 的 各 方 面 重 要 的 儒 學 理 論 基 礎 , 並 發 展 自 成 一 家 的 深 刻 義 理 論 說 , 在 學 術 史 上 佔 有 一 席 之 地 , 影 響 深 鉅 , 可 謂 善 於 紹 述 且 更 進 之 , 牟 宗 三 先 生 因 此 在 程 朱 、 陸 王 兩 系 之 外 , 以 五 峰 併 蕺 山 , 上 溯 周 、 張 、 明 道 為 一 大 系 , 為 宋 明 儒 正 統 最 為 圓 熟 之 一 系 。 劉 宗 周 ( 一 五 七 八 ─ 一 六 四 五 ) , 字 起 東 , 浙 江 山 陰 ( 今 浙 江 紹 興 縣 ) 人 , 因 講 學 山 陰 縣 城 北 蕺 山 , 學 者 稱 為 蕺 山 先 生 、 山 陰 先 生 。 蕺 山 於 明 季 任 官 , 一 生 尚 氣 節 、 重 操 守 , 為 官 正 直 清 廉 , 敢 直 言 抗 諫 , 指 陳 時 弊 。 清 順 治 二 年 , 清 兵 南 下 , 南 京 失 陷 , 蕺 山 見 勢 已 不 可 為 , 自 此 勺 水 不 入 口 , 絕 食 殉 國 。 蕺 山 為 明 末 儒 學 大 師 , 於 五 經 、 諸 子 百 家 , 無 不 精 究 , 其 學 術 淵 源 , 可 追 溯 至 陳 白 沙 、 湛 甘 泉 、 許 敬 庵 等 人 。 蕺 山 身 為 宋 明 理 學 殿 軍 , 吸 收 宋 明 儒 諸 多 學 說 並 融 合 而 成 為 自 身 道 德 實 踐 方 式 。 在 現 實 上 , 為 了 救 挽 王 學 末 流 之 流 弊 ─ ─ 「 流 於 情 識 」 與 「 蕩 於 虛 玄 」 ( 註  ) , 不 得 不 對 陽 明 思 想 有 所 補 充 新 詮 , 而 開 展 出 將 天 地 萬 物 收 攝 於 一 心 的 「 慎 獨 之 學 」 , 將 心 體 、 性 體 分 設 , 以 心 著 性 , 主 觀 之 心 通 過 盡 心 的 工 夫 , 步 步 地 使 其 融 攝 於 性 體 , 通 過 人 之 道 德 自 覺 , 而 上 體 天 道 。 牟 宗 三 先 生 將 胡 五 峰 與 劉 蕺 山 視 為 同 一 義 理 間 架 , 認 為 二 者 乃 是 承 「 北 宋 初 三 家 之 由 《 中 庸 》 、 《 易 傳 》 回 歸 於 《 論 》 、 《 孟 》 」 而 來 者 , 二 者 思 想 都 是 以 「 以 心 著 性 」 為 主 要 特 徵 。 ( 註  ) 而 筆 者 認 為 , 胡 五 峰 是 南 宋 初 期 直 接 承 北 宋 三 家 而 言 形 著 者 , 其 實 是 明 道 一 本 圓 教 之 深 化 與 具 體 化 , 只 是 取 徑 與 伊 川 認 知 意 義 的 格 物 論 不 同 , 而 以 逆 覺 體 證 為 工 夫 入 路 ; 劉 蕺 山 則 是 經 過 陸 、 王 之 顯 盛 而 陽 明 後 學 情 識 玄 虛 之 弊 , 意 欲 改 造 儒 學 , 故 而 特 尊 《 論 》 、 《 孟 》 , 而 由 歸 顯 於 密 , 再 言 此 形 著 者 , 其 實 是 道 德 主 體 與 工 夫 之 合 併 , 具 體 地 展 開 實 踐 工 夫 歷 程 。 由 思 想 脈 絡 來 看 , 五 峰 、 蕺 山 之 「 以 心 著 性 」 , 確 乎 是 縱 貫 系 統 者 , 胡 五 峰 知 言 之 學 提 供 儒 學 心 性 合 一 、 以 心 著 性 的 另 一 工 夫 進 路 的 選 項 , 其 地 位 不 下 於 伊 川 、 朱 子 ; 而 劉 蕺 山 慎 獨 之 學 中 理 氣 並 論 、 道 器 合 一 , 其 實 是 由 宋 明 理 學 過 渡 到 明 清 氣 學 的 關 鍵 人 物 , 本 論 文 意 在 清 本 究 源 , 仔 細 分 析 二 人 「 以 心 著 性 」 之 實 踐 義 , 期 能 將 五 峰 、 蕺 山 , 在 思 想 史 座 標 上 劃 上 一 個 更 精 確 的 定 位 點 。 二 、 五 峰 、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胡 五 峰 與 劉 蕺 山 的 思 想 都 是 以 「 以 心 著 性 」 為 其 主 要 特 徵 。 所 謂 「 形 著 」 , 取 自 《 中 庸 》 : 「 誠 則 形 , 形 則 著 , 著 則 明 」 ( 註  ) 之 文 , 即 具 體 地 表 現 之 義 。 換 言 之 , 「 以 心 著 性 」 即 由 心 的 自 覺 活 動 , 將 性 的 意 義 具 體 地 表 現 出 來 。 此 鵝 湖 月 刊 第 三 八 卷 第 六 期 總 號 第 四 五 ○ 4 0 承 接 濂 溪 、 橫 渠 、 而 至 明 道 之 圓 教 模 型 ( 一 本 義 ) 而 開 出 , 客 觀 地 講 「 性 體 」 , 以 《 中 庸 》 、 《 易 傳 》 為 主 , 主 觀 地 講 「 心 體 」 , 以 《 論 》 、 《 孟 》 為 主 , 工 夫 則 重 「 逆 覺 體 證 」 。 ( 一 ) 胡 五 峰 「 以 心 著 性 」 說 胡 五 峰 秉 承 孟 子 「 盡 心 」 、 《 易 傳 》 「 成 性 」 之 說 , 其 所 主 張 之 心 、 性 、 道 體 、 工 夫 諸 說 , 無 不 以 「 以 心 著 性 」 為 核 心 。 總 體 來 說 , 五 峰 「 以 心 著 性 」 的 心 性 關 係 所 表 現 的 , 就 是 主 觀 道 德 自 覺 的 「 心 體 」 對 客 觀 本 體 宇 宙 論 的 「 性 體 」 之 「 形 著 」 。 要 理 解 他 的 形 著 觀 念 , 須 先 理 解 他 對 心 與 性 的 體 悟 。 五 峰 說 : 天 命 之 謂 性 。 性 , 天 下 之 大 本 也 。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王 、 仲 尼 六 君 子 先 後 相 詔 , 必 曰 心 而 不 曰 性 , 何 也 ? 曰 : 心 也 者 , 知 天 地 , 宰 萬 物 , 以 成 性 者 也 。 六 君 子 , 盡 心 者 也 , 故 能 立 天 下 之 大 本 。 人 至 於 今 賴 焉 。 不 然 , 異 端 並 作 , 物 從 其 類 而 瓜 分 , 孰 能 一 之 ! ( 註  ) 「 性 」 為 天 命 流 行 之 體 , 乃 物 我 得 以 成 立 之 天 道 實 體 ; 「 心 」 是 道 德 本 心 , 感 知 天 地 , 統 掌 萬 物 。 「 天 命 為 性 , 人 性 為 心 」 , ( 註  ) 透 過 「 盡 心 」 方 能 「 成 性 」 , 面 對 客 觀 地 創 造 一 更 、 引 發 宇 宙 生 化 秩 序 之 「 性 」 , 須 透 過 知 天 地 、 宰 萬 物 之 「 心 」 , 主 觀 地 形 著 覺 潤 , 才 能 成 性 , 否 則 「 性 」 只 是 潛 隱 自 存 , 無 法 具 體 挺 立 。 五 峰 由 「 性 」 說 「 心 」 , 故 心 無 時 間 與 空 間 上 的 限 制 : 澹 然 天 地 之 間 , 雖 死 生 之 變 , 不 能 動 其 心 矣 。 心 無 不 在 , 本 天 道 變 化 , 為 世 俗 酬 酢 , 參 天 地 , 備 萬 物 。 人 之 為 道 , 至 大 也 , 至 善 也 。 ( 註  ) 心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實 踐 之 對 象 , 發 揮 知 覺 、 理 智 、 主 宰 的 作 用 , 萬 事 萬 物 皆 存 在 心 體 的 覺 照 中 , 觸 目 所 及 的 事 物 , 乃 至 無 形 的 事 物 都 可 以 作 為 心 感 知 的 對 象 , 心 之 感 通 是 不 受 限 制 的 , 故 本 心 不 僅 無 時 間 性 的 限 制 , 也 無 空 間 性 的 限 制 , 五 峰 從 心 的 潤 物 感 通 見 到 心 的 無 限 性 , 故 心 超 越 不 死 , 永 恆 遍 在 , 順 通 內 外 死 生 而 無 盡 , 發 其 覺 潤 形 著 之 作 用 而 不 已 。 牟 宗 三 先 生 認 為 五 峰 「 性 」 與 「 心 」 的 關 係 , 即 是 「 抽 象 的 / 形 式 的 / 客 觀 的 / 在 其 自 己 」 與 「 具 體 的 / 真 實 化 的 / 主 觀 的 / 對 其 自 己 」 的 關 係 。 ( 註  ) 「 心 」 於 五 峰 學 說 系 統 之 中 , 具 有 主 觀 的 道 德 創 造 與 實 踐 義 , 能 形 著 實 現 乾 坤 萬 有 之 無 限 仁 體 , 並 顯 發 於 穆 不 已 的 天 命 。 五 峰 「 盡 心 成 性 」 、 「 以 心 著 性 」 的 思 想 , 是 先 心 、 性 分 說 ; 由 客 觀 之 超 越 天 道 言 性 , 由 主 觀 之 形 著 覺 用 言 心 , 心 之 形 著 以 落 實 性 , 即 體 即 用 。 然 若 只 言 性 不 言 心 , 則 性 只 虛 立 而 不 實 , 只 超 越 而 不 內 在 , 不 能 獨 立 發 用 ; 必 待 心 之 形 著 , 性 始 具 體 真 實 , 性 能 具 體 化 、 真 實 化 , 才 能 成 己 成 物 。 五 峰 之 思 想 , 以 「 以 心 著 性 」 為 主 旨 , 強 調 天 命 性 體 之 意 義 , 須 在 人 心 盡 其 用 處 , 才 能 彰 顯 , 若 心 不 能 盡 其 用 , 性 體 之 意 義 只 是 潛 存 。 如 此 心 性 對 揚 , 客 觀 之 性 , 漸 次 內 在 為 心 之 體 , 逐 步 顯 其 主 觀 之 意 義 ; 主 觀 之 心 , 漸 次 融 於 性 之 奧 蘊 , 亦 逐 步 顯 其 客 觀 之 意 義 。 心 是 道 德 創 造 之 動 源 , 為 自 律 、 自 發 的 道 德 本 心 , 內 在 的 道 德 踐 履 的 主 體 ; 性 則 是 形 上 生 化 的 實 體 , 透 過 「 逆 覺 體 證 」 的 工 夫 , 主 、 客 觀 統 一 而 成 一 絕 對 的 道 體 。 即 心 即 性 , 即 主 即 客 , 心 性 達 於 真 實 而 圓 滿 之 統 一 , 心 性 是 一 。 ( 二 )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劉 蕺 山 之 心 性 論 對 其 「 慎 獨 」 與 「 誠 意 」 之 思 想 型 態 有 著 決 定 性 的 作 用 , 他 主 張 「 心 」 為 理 氣 一 體 圓 融 之 創 造 性 道 德 主 體 , 就 「 氣 」 而 言 , 則 名 之 為 「 心 」 ; 就 「 理 」 而 言 , 則 名 之 為 「 性 」 。 「 心 」 須 與 「 性 」 合 言 , 方 足 以 稱 為 道 德 陳 昀 瑜 胡 五 峰 、 劉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之 思 想 史 定 位 4 1 主 體 , 「 盡 心 即 性 」 、 「 以 心 著 性 」 、 「 心 性 是 一 」 乃 其 一 體 兩 面 之 道 德 主 體 理 論 架 構 。 關 於 性 體 的 建 構 , 他 指 出 : 一 元 生 生 之 理 , 亙 萬 古 長 存 , 先 天 地 而 無 始 , 後 天 地 而 無 終 。 … … 天 得 之 以 為 命 , 人 得 之 以 為 性 , 性 率 而 為 道 , 道 修 而 為 教 , 一 而 已 矣 , 而 實 管 攝 於 吾 之 一 心 。 ( 註  ) 「 一 元 生 生 之 理 」 即 是 天 道 , 天 命 之 謂 性 , 性 是 天 賦 與 人 之 本 然 之 善 、 義 理 之 性 。 率 性 、 修 道 的 工 夫 皆 從 心 做 , 這 是 蕺 山 一 貫 的 「 性 體 即 在 心 中 看 出 」 的 型 態 , 也 就 是 盡 心 以 成 性 , 或 以 心 著 性 的 工 夫 。 而 心 體 「 原 自 惺 惺 , 純 乎 天 理 」 , ( 註  ) 也 是 渾 然 至 善 的 , 雖 然 就 心 氣 之 存 發 來 說 , 因 其 發 動 而 可 能 在 經 驗 層 之 事 上 言 有 善 有 惡 , 但 當 心 氣 寂 感 時 , 只 是 一 個 湛 然 獨 知 精 明 靈 覺 而 已 , 因 此 也 是 渾 然 至 善 的 : 心 也 者 , 覺 而 已 矣 。 覺 故 能 照 , 照 心 嘗 寂 而 嘗 感 , 感 之 以 可 喜 而 喜 , 感 之 以 可 怒 而 怒 , 其 大 端 也 。 ( 註  ) 就 心 覺 處 言 性 , 而 有 惻 隱 、 羞 惡 、 辭 讓 、 是 非 諸 端 , 即 在 具 體 的 經 驗 世 界 之 實 踐 中 、 於 心 氣 之 動 處 點 出 「 性 」 來 。 這 就 要 論 到 心 性 關 係 。 有 人 問 劉 蕺 山 : 「 心 性 兩 字 , 是 一 是 二 ? 」 他 回 答 : 「 心 只 是 此 心 , 言 心 而 性 在 , 天 下 無 心 外 之 理 。 」 ( 註  ) 當 他 詮 解 「 人 心 」 、 「 道 心 」 時 , 也 認 為 「 心 只 是 人 心 , 而 道 者 人 之 所 當 然 , 乃 所 以 為 心 也 。 人 心 道 心 , 只 是 一 心 。 」 ( 註  ) 另 外 , 蕺 山 又 提 出 「 慎 獨 之 學 」 來 統 一 心 體 與 性 體 , 他 分 別 《 大 學 》 乃 是 「 心 宗 之 慎 獨 」 , 誠 意 到 極 處 便 是 盡 性 之 功 ; 《 中 庸 》 則 是 「 性 宗 之 慎 獨 」 , 從 喜 怒 哀 樂 未 發 之 中 的 「 性 」 言 「 慎 獨 」 。 蕺 山 的 慎 獨 誠 意 之 學 強 調 在 本 體 上 做 工 夫 , 保 住 本 心 、 透 過 「 盡 心 」 , 而 可 以 「 成 性 」 , 使 心 體 通 過 盡 性 的 工 夫 , 步 步 融 於 性 天 。 「 獨 只 在 靜 存 , 靜 時 不 得 力 , 動 時 如 何 用 工 夫 。 」 ( 註  ) 蕺 山 由 主 靜 或 默 坐 澄 心 所 做 的 慎 獨 工 夫 , 是 一 種 靜 存 以 復 其 體 , 求 主 宰 於 一 念 未 起 之 前 , 是 極 為 內 斂 凝 聚 的 工 夫 , 由 此 保 住 本 心 性 體 。 蕺 山 透 過 「 慎 獨 」 將 「 心 體 」 與 「 性 體 」 貫 通 融 會 , 此 乃 蕺 山 學 術 精 義 所 在 。 蕺 山 高 弟 黃 宗 羲 曾 說 : 「 先 生 宗 旨 為 慎 獨 。 始 從 主 敬 入 門 , 中 年 專 用 慎 獨 工 夫 。 慎 則 敬 , 敬 則 誠 。 」 ( 註  ) 保 住 此 獨 體 , 即 同 時 有 一 戒 慎 恐 懼 的 動 力 , 「 工 夫 愈 精 密 , 則 本 體 愈 昭 熒 」 ( 註  ) , 即 工 夫 即 本 體 , 本 體 、 工 夫 不 分 , 蕺 山 之 慎 獨 工 夫 代 表 儒 家 內 聖 成 德 之 教 之 完 善 。 三 、 五 峰 、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之 道 德 實 踐 義 五 峰 、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異 代 同 趨 的 線 索 之 一 , 即 是 二 者 皆 致 力 於 道 德 實 踐 , 有 崇 實 黜 虛 的 內 在 理 路 , 可 視 為 「 道 德 實 踐 的 具 體 化 」 。 從 思 想 史 的 脈 絡 觀 之 , 宋 代 儒 者 如 胡 五 峰 所 要 對 治 的 時 代 課 題 乃 是 佛 道 盛 行 之 「 虛 」 , 宋 明 理 學 孕 育 發 展 於 經 學 、 佛 學 、 道 教 基 礎 之 上 , 以 儒 家 重 道 德 實 踐 的 「 內 聖 之 學 」 為 主 幹 , 吸 收 釋 老 之 方 法 論 來 補 強 形 上 學 的 論 證 。 而 明 末 儒 者 所 要 對 治 的 時 代 課 題 則 是 王 學 蕩 越 之 「 虛 」 所 引 發 出 來 的 「 內 聖 踐 履 」 與 「 外 王 經 世 」 的 問 題 。 因 此 , 「 道 德 實 踐 的 具 體 化 」 成 為 胡 五 峰 與 劉 蕺 山 對 應 之 良 方 , 一 方 面 將 本 體 視 為 內 在 有 一 超 越 的 聖 性 , 一 方 面 透 過 具 體 之 工 夫 即 能 覺 知 體 踐 此 聖 性 , 聖 賢 學 問 與 聖 賢 工 夫 為 一 事 , 依 本 體 行 工 夫 , 工 夫 所 至 即 是 本 體 。 總 的 來 說 , 雖 然 歷 來 儒 者 皆 重 內 聖 路 徑 , 但 五 峰 與 蕺 山 二 者 舉 凡 在 宇 宙 論 、 本 體 論 、 工 夫 論 、 境 界 論 來 說 , 都 發 揚 著 道 德 實 踐 的 精 神 , 而 其 心 體 的 形 著 工 夫 更 成 為 二 者 實 踐 哲 學 的 核 心 。 牟 宗 三 先 生 指 出 中 國 哲 學 特 重 「 主 體 性 」 (S ubje ctivity ) 鵝 湖 月 刊 第 三 八 卷 第 六 期 總 號 第 四 五 ○ 4 2 與 「 內 在 道 德 性 」 ( In n e r -m o rality ) 問 題 , ( 註  ) 確 乎 如 此 , 五 峰 、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是 儒 家 重 視 主 體 道 德 實 踐 的 具 體 展 現 。 學 者 多 認 同 「 實 踐 」 乃 是 中 國 哲 學 的 重 要 特 質 之 一 , 如 牟 宗 三 先 生 認 為 儒 家 的 重 點 落 在 「 人 『 如 何 』 體 現 天 道 上 。 … … 以 道 德 實 踐 為 中 心 。 」 ( 註  ) 張 汝 倫 先 生 言 : 「 中 國 古 代 哲 學 的 基 本 傾 向 和 基 本 特 質 是 實 踐 哲 學 。 」 ( 註  ) 韋 政 通 先 生 亦 認 為 , 中 國 哲 學 的 特 質 與 限 制 即 在 於 特 別 強 調 實 踐 與 實 用 ( 所 以 缺 乏 純 智 性 的 活 動 、 理 論 的 分 析 與 系 統 化 ) 。 ( 註  ) 杜 保 瑞 先 生 指 出 「 中 國 哲 學 主 流 的 儒 、 釋 、 道 三 教 都 是 實 踐 哲 學 的 性 格 」 , 他 更 進 一 步 分 析 , 實 踐 哲 學 的 特 質 就 是 「 學 派 理 論 的 建 立 是 以 提 出 理 想 人 生 圖 像 為 目 標 , 並 且 說 明 理 由 , 從 而 提 出 追 求 這 個 理 想 的 作 法 , 甚 至 進 行 實 踐 而 有 實 踐 的 記 錄 。 」 ( 註  ) 在 這 裡 , 「 實 踐 」 不 是 單 純 知 識 側 面 下 的 行 為 認 識 , 而 是 指 向 道 德 行 為 的 理 性 選 擇 活 動 , 及 執 行 與 落 實 的 過 程 。 吾 人 可 以 檢 證 在 中 國 哲 學 當 中 , 因 有 重 視 實 踐 的 特 質 , 故 特 別 關 注 主 體 能 動 性 的 問 題 , 「 內 聖 」 與 「 外 王 」 即 是 存 有 論 中 實 踐 行 為 的 探 討 , 儒 家 哲 學 實 乃 一 種 實 踐 哲 學 , 而 宋 明 儒 之 所 以 注 重 心 性 問 題 , 其 目 的 也 都 在 自 己 的 學 說 中 建 構 「 實 踐 之 下 手 處 」 的 工 夫 入 路 。 「 心 性 論 」 的 重 點 本 不 在 於 理 論 , 而 是 在 實 踐 工 夫 , 或 「 逆 覺 體 證 」 、 或 「 格 物 致 知 」 , 這 些 都 是 在 實 踐 方 面 「 深 造 自 得 」 的 經 驗 體 會 , 因 為 只 有 從 「 即 工 夫 即 本 體 」 的 立 場 出 發 , 才 能 真 正 做 到 「 攝 性 於 仁 , 攝 仁 於 心 , 攝 存 有 於 活 動 」 。 由 存 有 論 的 實 踐 義 來 解 讀 五 峰 、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 正 能 解 釋 二 者 「 不 謀 而 合 」 之 因 。 以 下 略 依 宇 宙 論 、 本 體 工 夫 論 等 方 面 說 明 五 峰 、 蕺 山 之 異 同 , 呈 現 二 人 在 道 德 實 踐 上 之 特 色 。 ( 一 ) 重 現 象 界 之 理 氣 觀 胡 五 峰 、 劉 蕺 山 在 論 述 理 氣 關 係 之 時 , 不 約 而 同 地 都 相 當 重 視 「 物 / 器 / 形 / 氣 」 此 一 面 向 , 他 們 將 現 象 界 作 為 生 活 場 域 , 決 定 了 生 活 的 價 值 。 勞 思 光 認 為 , 「 肯 定 世 界 」 是 宋 明 儒 的 基 本 態 度 , 也 是 宋 代 儒 學 運 動 抗 拒 佛 教 時 主 要 理 論 立 場 所 在 。 ( 註  ) 在 二 者 的 學 說 都 可 見 到 道 器 合 論 、 性 氣 合 論 的 基 本 架 構 。 五 峰 認 為 天 之 生 成 , 道 為 其 本 , 「 道 者 , 體 用 之 總 名 」 ( 註  ) 道 是 宇 宙 的 本 源 與 萬 物 存 在 的 根 據 , 天 的 運 行 有 常 道 , 但 散 落 在 各 個 物 上 即 是 「 性 」 , 因 此 「 事 物 屬 於 性 , 必 有 性 焉 然 後 存 焉 」 ( 註  ) 。 萬 事 萬 物 皆 因 有 性 而 存 在 , 他 對 性 以 本 體 視 之 , 因 此 常 將 性 與 道 互 換 , 萬 理 皆 在 性 中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他 對 「 道 」 與 「 物 」 的 關 係 的 論 述 : 形 形 之 謂 物 , 不 形 形 之 謂 道 。 物 拘 於 數 而 有 終 , 道 通 於 化 而 無 窮 。 ( 註  ) 「 道 」 既 是 要 施 用 於 生 活 之 中 , 而 現 象 界 之 種 種 必 以 「 物 」 概 念 呈 現 並 言 說 之 , 更 清 楚 地 說 : 「 道 不 能 無 物 而 自 道 , 物 不 能 無 道 而 自 物 。 道 之 有 物 , 猶 風 之 有 動 , 猶 水 之 有 流 也 , 夫 孰 能 間 之 ? 故 離 物 求 道 者 , 妄 而 已 矣 。 」 ( 註  ) 五 峰 之 意 即 是 要 求 價 值 意 識 必 須 落 實 於 生 活 世 界 , 「 道 」 代 表 價 值 意 識 的 存 有 , 「 物 」 代 表 具 體 生 活 世 界 中 的 種 種 事 物 , 價 值 意 識 之 彰 顯 即 在 具 體 事 物 之 實 踐 中 , 而 具 體 事 物 之 存 在 也 以 彰 顯 價 值 意 識 為 目 的 , 價 值 意 識 與 具 體 生 活 兩 不 可 分 。 如 此 之 思 考 理 路 也 展 現 在 性 氣 關 係 上 : 非 性 無 物 , 非 氣 無 形 。 性 , 其 氣 之 本 乎 ! ( 註  ) 胡 五 峰 雖 然 重 視 現 象 界 之 氣 , 但 顯 然 仍 是 持 「 性 為 本 且 先 於 氣 」 的 立 場 , 性 是 形 上 超 越 價 值 的 存 有 , 氣 則 是 形 下 萬 物 存 在 的 現 象 , 故 而 說 性 為 氣 之 本 , 性 為 氣 客 觀 的 、 形 式 的 為 綱 紀 之 主 , 也 是 存 有 論 的 為 其 存 在 之 主 。 ( 註  ) 換 言 之 , 陳 昀 瑜 胡 五 峰 、 劉 蕺 山 「 以 心 著 性 」 說 之 思 想 史 定 位 4 3 「 性 」 與 「 氣 」 的 關 係 仍 是 將 性 當 作 超 越 的 、 自 性 的 形 上 存 在 , 而 「 氣 」 仍 只 是 形 下 的 萬 物 存 在 的 狀 態 。 相 較 之 下 , 蕺 山 之 理 氣 論 實 更 強 調 實 存 之 經 驗 界 , 「 盈 天 地 間 , 一 氣 也 。 氣 即 理 也 。 」 ( 註  ) 天 地 之 間 , 一 氣 而 已 , 並 非 有 理 而 後 有 氣 , 乃 氣 立 而 理 因 之 寓 也 : 盈 天 地 間 , 一 氣 而 已 矣 , 氣 聚 而 有 形 , 形 載 而 有 質 , 質 具 而 有 體 , 體 列 而 有 官 , 官 呈 而 性 著 焉 , 於 是 有 仁 義 禮 智 之 名 。 ( 註  ) 宇 宙 生 化 是 氣 的 聚 。 而 每 一 個 個 體 中 的 「 性 」 , 亦 是 於 氣 聚 中 見 , 天 地 的 氣 聚 而 有 形 , 形 具 而 有 質 , 質 具 而 有 體 。 蓋 蕺 山 所 言 之 理 乃 是 氣 理 , 是 氣 自 身 之 內 在 法 則 , 理 非 有 別 於 氣 而 內 存 於 氣 之 內 者 , 而 此 律 則 是 德 性 義 。 本 理 以 言 氣 、 本 德 性 以 言 氣 , 是 理 氣 合 論 合 一 , 氣 是 德 性 化 之 展 現 , 但 地 位 已 被 大 大 提 升 。 可 見 蕺 山 義 理 模 式 有 漸 漸 朝 向 對 現 象 界 之 「 實 然 」 存 在 之 看 重 。 由 五 峰 、 蕺 山 理 氣 論 的 相 似 點 可 看 到 此 系 重 現 象 界 的 理 氣 觀 , 而 由 其 相 異 點 亦 可 證 成 「 氣 」 的 地 位 悄 然 爬 昇 的 思 想 變 遷 。 ( 二 ) 「 即 工 夫 即 本 體 」 的 本 體 工 夫 論 牟 宗 三 先 生 在 程 朱 、 陸 王 兩 系 之 外 , 以 胡 、 劉 之 「 以 心 著 性 」 說 併 周 、 張 、 明 道 , 為 宋 儒 正 統 最 為 圓 熟 之 一 系 。 ( 註  ) 五 峰 之 學 繼 承 了 傳 統 儒 學 「 仁 」 與 「 誠 」 的 價 值 觀 以 為 本 體 論 , 孔 孟 言 仁 , 《 中 庸 》 言 誠 , 五 峰 有 相 當 準 確 的 繼 承 。 而 他 的 創 發 是 將 本 體 與 工 夫 結 合 而 言 , 併 和 儒 學 價 值 的 回 歸 重 視 與 內 聖 踐 履 工 夫 的 訴 求 , 胡 五 峰 提 出 豐 富 且 多 元 的 本 體 工 夫 。 他 說 : 誠 , 天 道 也 。 人 心 合 乎 天 道 , 則 庶 幾 於 誠 乎 ! 不 知 天 道 , 是 冥 行 也 。 冥 行 者 , 不 能 處 己 , 烏 能 處 物 ? 失 道 而 曰 誠 , 吾 未 之 聞 也 。 是 故 明 理 居 敬 , 然 後 誠 道 得 。 誠 者 , 命 之 道 乎 ! 中 者 , 性 之 道 乎 ! 仁 者 , 心 之 道 乎 ! 惟 仁 者 為 能 盡 性 至 命 。 ( 註  ) 他 主 張 要 透 過 人 心 「 明 理 居 敬 」 而 「 誠 」 , 「 盡 性 至 命 」 而 「 仁 」 , 透 過 心 性 工 夫 上 契 天 道 , 仁 者 之 盡 性 正 示 心 之 盡 性 , 於 此 可 見 價 值 意 識 與 主 體 實 踐 的 相 合 為 一 , 他 繼 承 了 先 儒 的 「 仁 」 、 「 誠 」 的 價 值 意 識 後 , 即 轉 出 以 「 仁 」 為 工 夫 導 向 的 實 踐 要 求 與 進 路 「 明 理 居 敬 , 然 後 誠 道 得 」 、 「 盡 性 至 命 」 , 這 正 是 重 視 道 德 實 踐 義 的 儒 學 的 本 體 論 及 工 夫 論 的 合 構 , 乃 即 本 體 即 工 夫 者 。 於 此 , 五 峰 更 由 「 以 心 著 性 」 來 彰 顯 心 的 實 踐 工 夫 : 事 物 屬 於 性 , 君 子 不 謂 之 性 也 , 必 有 心 焉 , 而 後 能 治 ; 裁 制 者 屬 諸 心 , 君 子 不 謂 之 心 也 , 必 有 性 焉 , 然 後 能 存 。 ( 註  ) 五 峰 被 牟 先 生 認 定 為 「 以 心 著 性 」 的 縱 貫 系 統 , 即 是 因 此 一 本 體 工 夫 論 的 系 統 , 而 有 別 甚 至 對 立 於 程 朱 的 存 有 論 系 統 。 「 天 命 為 性 , 人 性 為 心 。 不 行 己 之 欲 , 不 用 己 之 智 , 而 循 天 之 理 , 所 以 求 盡 其 心 也 。 」 ( 註  ) 他 繼 承 《 中 庸 》 以 性 體 為 天 道 本 體 , 以 人 心 為 彰 顯 天 命 之 性 的 主 宰 角 色 , 從 而 要 求 尋 此 天 理 之 性 以 盡 其 心 。 並 立 即 轉 出 為 本 體 工 夫 之 實 踐 要 求 , 亦 即 「 不 行 己 之 欲 , 不 用 己 之 智 」 , 以 及 「 所 以 求 盡 其 心 也 」 。 蕺 山 對 於 本 體 與 工 夫 的 基 本 看 法 乃 本 於 心 性 關 係 而 歸 結 出 「 以 本 體 主 導 工 夫 , 以 工 夫 實 踐 本 體 」 。 他 說 : 「 性 者 , 心 之 理 也 , 心 以 氣 言 , 而 性 其 條 理 也 。 離 心 無 性 , 離 氣 無 理 , 雖 謂 『 氣 即 性 , 性 即 氣 』 , 猶 二 之 也 。 」 ( 註  ) 理 氣 不 離 , 心 性 不 二 , 故 本 體 與 工 夫 此 兩 者 亦 是 一 體 之 兩 面 , 本 體 是 工 夫 的 主 宰 , 工 夫 是 本 體 的 實 踐 , 學 者 踐 道 就 是 工 夫 之 中 見 本 體 之 流 露 。 蕺 山 便 指 出 「 不 識 本 體 , 果 如 何 下 工 夫 ? 鵝 湖 月 刊 第 三 八 卷 第 六 期 總 號 第 四 五 ○ 4 4 但 既 識 本 體 , 即 須 認 定 本 體 用 工 夫 , 工 夫 愈 精 密 則 本 體 愈 昭 熒 。 」 ( 註  ) 對 本 體 的 體 認 , 影 響 著 工 夫 的 進 路 ; 而 工 夫 的 實 踐 , 也 影 響 著 對 本 體 體 認 的 義 蘊 。 二 者 不 僅 是 一 體 兩 面 , 更 是 相 互 融 攝 , 本 體 工 夫 是 一 的 關 係 : 學 者 只 有 工 夫 可 說 , 其 本 體 處 直 是 著 不 得 一 語 。 纔 著 一 語 , 便 是 工 夫 邊 事 。 然 言 工 夫 , 而 本 體 在 其 中 矣 。 大 抵 學 者 肯 用 工 夫 處 , 即 是 本 體 流 露 處 ; 其 善 用 工 夫 處 , 即 是 本 體 正 當 處 。 若 工 夫 之 外 別 有 本 體 , 可 以 兩 相 湊 泊 , 則 亦 外 物 而 非 道 矣 。 ( 註  ) 本 體 的 體 認 來 自 於 工 夫 的 實 踐 , 證 成 「 工 夫 、 本 體 只 是 一 箇 , 做 工 夫 處 即 本 體 」 。 ( 註  ) 當 然 , 蕺 山 除 心 性 合 一 、 體 用 不 離 的 論 述 之 外 , 最 精 采 的 仍 是 其 誠 意 慎 獨 之 學 對 本 體 及 工 夫 的 綰 合 , 對 於 蕺 山 思 想 的 大 概 與 發 展 , 其 子 劉 汋 綜 述 為 : 始 致 力 於 主 敬 , 中 操 功 於 慎 獨 , 而 晚 歸 本 於 誠 意 。 ( 註  ) 無 論 是 「 主 敬 」 、 「 慎 獨 」 或 「 誠 意 」 , 其 內 涵 之 道 德 實 踐 義 是 一 貫 的 。 蕺 山 力 主 「 為 學 不 在 虛 知 , 要 歸 實 踐 。 」 ( 註  ) 實 踐 道 並 不 是 在 空 虛 之 中 去 體 證 道 , 而 是 在 灑 掃 應 對 之 中 , 就 形 色 以 求 道 之 所 在 。 五 峰 、 蕺 山 的 本 體 工 夫 論 正 能 表 現 宋 明 儒 者 對 於 道 德 實 踐 的 圓 善 發 展 與 關 注
本文档为【胡五峰、劉蕺山「以心著性」說之思想史定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961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1-27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