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四中教科研期刊(4)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十四中教科研期刊(4)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举报
开通vip

十四中教科研期刊(4)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十四中教科研期刊(4)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内部资料 十四中教科研 注意保存 BeiJing Shi Si Zhong Xue Jiao Ke Yan 一所学校,只有以教科研为先导,才能高效的带动学校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 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这也正是教科研的意义所在。 王校长在2008年10月10日“校长办公会--教科研专题研讨会”中强调 科研是学校、教师发展的竞争力,是学校工作评价的指标。教科研作用是升华 经验的一个有效途径(...

十四中教科研期刊(4)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十四中教科研期刊(4)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内部资料 十四中教科研 注意保存 BeiJing Shi Si Zhong Xue Jiao Ke Yan 一所学校,只有以教科研为先导,才能高效的带动学校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 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这也正是教科研的意义所在。 王校长在2008年10月10日“校长办公会--教科研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研讨会”中强调 科研是学校、教师发展的竞争力,是学校工作评价的指标。教科研作用是升华 经验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个只满足经验的教师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学校教科研的研究应立足于学校,是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问题持续不 断的体验、感悟与发现的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之 外去做另外一件事,而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 与研究“共生互补”,成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的平台,推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开展,把教师的教学过 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教与学的研究过程,将“科研性教育”由构想落实到 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并尽快形成我校的教科研特色。 本期教科研向全体教师推荐的内容是我校开学初课题的申报情况汇总及一 些先进的教研组和教师课题报表, 还有两个突出的课题组介绍的课题形成过 程。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渴望今后有更多的老师拿出自己的教科研 成果进行交流。 几点说明: 1、上期的十四中教科研专刊向全体教师推荐是部分的国家、市、区、教科 研先进校的十一五课题指南仅供参考、选择。目的是使老师们了解一下各级各 类课题内容。 2、因开学初工作繁忙,各组的课题申报比较仓促, 个别课题需要修改补充的可以找到张移或李芳两位老师备案。 3、学校教科研室将在各教研组和老师们上报课题及课题开展的基础上推 荐给区、市、国家的相关部门。(因2008年的国家、市、区课题审批已在今 年九月初结束。学校的推荐将在明年的五月份左右进行)。 4、为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建设,教科研 室将对各处室和每位教师参加的教科研活动情 况进行统计,定期通报交流并暂定下学期初进行 教科研中期汇报经验交流。为各位教师提供交流 展示的机会。 北京十四中教科研室 2008.10.26 1 —————————————————————————— ————————————————————————— 语文 11 20 20 数学 12 20 20 全组教师参加 英语 7 21 21 全组教师参加 物理 3 9 13 化学 5 13 13 全组教师参加 生物 7 11 11 全组教师参加 历史 3 5 6 地理 2 4 6 政治 2 6 6 全组教师参加 体育 4 5 10 美育 3 7 9 信息 1 3 8 技术 3 3 3 全组教师参加 总务处 1 1 22 教育处 3 17 17 全组教师参加 教务处 3 20 20 全组教师参加 合计 72 170 205 叶文飞、刘羽翚、 杨杰、陈洪芹、1 语文 文言文解析——语文与历史的跨学科应用 沈鲲 崔彩红、艾春波、 陈爽月 2 语文 学会与文本对话 耿丽君 3 语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穆昭 孙越 4 语文 有效指导学生提高应试中的阅读能力 王淑宁 5 语文 课堂有效阅读的探索 张彩虹 6 语文 培养学生抓文本结构的阅读习惯 何智慧 2 —————————————————————————— ————————————————————————— 刘秀芬 7 语文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崔彩虹 8 语文 高效作文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何丽丽 王月梅、李英 9 语文 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李淑贤 10 语文 作文思维训练 吴秀艳 11 语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缪劼 12 数学 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践研究 程思秀 13 数学 高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魏晓莉 14 数学 文科方向学生的数学学习研究 周冰格 15 数学 图形计算器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 张移 16 数学 高中数学周练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韩颖 刘莉梅 17 数学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实践和思考 张敏 黄子鑫、张春雷 18 数学 TI图形计算器在课改教材中的应用 路明明 张莹璐、李丹 如何利用分层分班教学提高不同层次学习19 数学 郭彩霞 王怀芹 成绩 20 数学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叶鸿 扈玉臣 21 数学 《基于“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 李芳 22 数学 运用分层教学控制两极分化的实践 韩会来 王海红、王春艳 23 数学 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能的研究 魏长虹 24 英语 拓展阅读体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李大雁 史依泽 25 英语 高中新课程词汇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研究 杨丰跃 杨栩 许玉蓉、田乐芳、26 英语 利用选修课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孙玥 汪庆华 宋长慧、杨晓琳、 27 英语 新课程精神下的高考有效复习 徐芳 韩璐 如何利用分层分班教学提高不同层次学生28 英语 王怀芹 郭彩霞 成绩 29 英语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孟阿红 张茜、王威 3 —————————————————————————— ————————————————————————— 缪艳梅、燕学茹、30 英语 英语快乐阅读(初一) 刘冬梅 贺卉 白雪飞、高梅、31 英语 《悦读联播》——英语阅读策略培养 王红 孙美玲 从传授到引导、探究—谈在新课标指导下物32 物理 张淑俊 金俊、侯春晖 理教师的作用 马连玉、33 物理 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 刘海洪 胡元、方前海、34 物理 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研究 李岩 姚东英 李佳、 梁秀丽、35 化学 高一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史广福 刘春萍 刘刚 36 化学 高三电解质的有效复习 孙文艳 37 化学 在高三总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沈军 张雅静 在化学课堂中创设实验情境教学模式的研38 化学 于鹰 吴培 究 39 化学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何洋 钟玉利、汪军 40 生物 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责任感 王文尚 生物选修模块3中基因工程实验在高中生41 生物 华洋 物课中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教材(浙科版)适合于42 生物 王伟光 秦悦笙、赵蕾 中学生学习的改进及处理的研究 高中生物新课必修3“稳态”部分的分析及秦悦笙、赵蕾、43 生物 王伟光 处理 华洋 44 生物 图形计算器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郑金姬 张彦莉、姚玉容 45 生物 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郁坦 贺玲玲 46 生物 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的改进 贺玲玲 郁坦 体验“两会”运作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高中史政跨学科李存秀、周凯莉、47 历史 叶文飞 综合研究与实践 蔡蓉等 杨杰、叶文飞、 48 历史 历史影视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刘羽翚 沈鲲 高中新课程 49 历史 白海娟 王意恒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50 地理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物质运动中的应用 李京 赵冬松、陈斌 51 地理 GIS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李桂冬 4 —————————————————————————— ————————————————————————— 52 地理 地理“课堂引入”技巧研究 翟东梅 杨庆久 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行动全组、陈爽月、53 政治 唐丽娟 研究 赵东松 体验“两会”运作机制——高中史政跨学科叶文飞、54 政治 周凯莉、蔡蓉等 综合研究与实践 李存秀 55 美育 合唱在中小学课堂的实践 罗筱琳 全体音乐教师 56 美育 青少年小提琴教学设计初探 练宏 57 美育 艺术学科审美教育研究 郭桂军 58 体育 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易璐 杜成建 59 体育 激发学生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孙丽红 60 体育 用BMI指数评价高中男生体形的研究 龚真观 61 体育 评价新课标体育教学改进 翟靖波 62 技术 创新思维对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作用的研究 唐锋国 63 技术 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 王彤 64 技术 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 李煜 搭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网站,提高学校65 信息 徐建华 欧阳利、赵小娟 的网络知名度 全体年级组长、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及66 教育 梁秀丽 班主任、教育处其改进措施的研究——以北京十四中为例 老师 学生心理检测系统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检测许玉蓉、高一各梁秀丽、67 教育 及辅导的效果研究——以北京十四中高一班班主任、高一朱爱学 学生为例 辅导员 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引入游戏教学的实践研68 教育 朱爱学 究 69 总务处 学生健康问题的反思 王长啓 70 教务处 《汽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全组 教学管理促进课堂实效性方法与策略的研71 教务处 全组 究 72 教务处 关于高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 全组 5 —————————————————————————— ————————————————————————— 1.化学组 全体高中老师参加 5 个课题,课题填写认真 政治组 有一个市级研究课题,同时各自还有子课题研究 。 数学组 12个课题,其中有一个市级研究课题,全体老师参加。 2.全体老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处室有:数学、英语、化学、生物、政治、技术、教育处、 教务处 叶文飞(历史)、李存秀(政治);于鹰(化学)、 吴培(化学);罗筱琳、宋妮、周晓岚 (高中音乐)课题填写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认真,上交及时。 罗筱琳 罗筱琳、宋妮、周晓岚、刘顺子、连文、练宏 (申报人个人资料略,下同) 在学校掀起的搞科研,促质量,创名校的浓厚学术氛围带动下,我们音乐教师深刻地 认识到做科研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找到提高学生 合唱水平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普通高中艺术教育开拓一片新天地。教师在 教中研、研中教、以研提升教,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和丰富学术内涵,尽快从经验型向 专家型教师发展,在区域内发挥带头作用。 音乐学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树立教师的科研意识,把行动研 究法做为教师搞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课题组教师通过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边丰富边完善,建立“探索——实践——反思”的实验模式,使教师焕发活力,使教学更精彩。 1、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利用音乐课堂,发挥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将合唱技法与表演艺术 的探索实验运用于课堂教学; 2、利用课外活动和选修课,逐步增加学生演唱兴趣,提高演唱技巧,总结出行之有效、循 序渐进的、对学生有益的合唱教学表演方法; 3、不断丰富、完善、总结,以期达成课题研究。以文字和舞台表演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6 —————————————————————————— ————————————————————————— 我校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认真开展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以课题研究 为核心,积极推进教育科研向前发展。学校领导王建宗校长十分重视课题的实验工作,他身 先士卒,做好表率,并且加大投入,在学校掀起了搞科研,促质量,创名校的高潮。在这种 浓厚的学术氛围带动下,我校美育组全体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做科研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必由 之路。 2007年1月,我校美育组申报的课题《合唱示范教学的 研究与实践》作为国家级课题《声情并茂 技艺并进——对歌唱示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被批准立项,列为中国 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以罗筱琳老 师为组长、全体音乐学科老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开 展研究活动。音乐学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 机,树立教师的科研意识,把行动研究法做为教师搞课题研究 的主要方式。课题组教师通过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边实验边 研究,边总结边提高,边丰富边完善,建立了“探索——实践——反思”的实验模式,使教 师焕发了活力,使教学更精彩。 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找到提高学生合唱水平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普通高中艺术教育开拓一片新天地。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以研提升教,不断提升自身 学术素养和丰富学术内涵,尽快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在区域内发挥带头作用。 叶文飞、李存秀 周凯莉、蔡蓉等 目的:本选题以《体验“两会”运作机制——高中政史跨学科综合研究与实践》为题,其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实践,探索高中阶段历史与政治学科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具体方 法;二是探究历史、政治课程中相通的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实践检验真理”方法论的实践之路;三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体验”两会“运作机制,真实感受中国现实政治制 度的形成、发展,从而激发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内容:本选题以对“两会”运作机制的体验为切入点,在分析“两会”制度形成的历 史和现实状况的过程中,体验、体会历史与政治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本选题设计的出发点,也是重要的观点,就在于历史课程与政治课程不仅有相关联的知 识内容,也具有相通的方法论。因此,在对具体问题的探究实践中,进一步总结跨学科研 究的理论与方法,正是这一观点的体现。对于正处于逆反期的中学生来说,通过自身的感 受证明的结论远远比课堂上的讲授更加可靠,他们力图早日成为真正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一 分子,但是尚不能准确地理解社会发展,因此,通过历史和政治共同的体验活动,能使他 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同时,教师通过对这一过 程的观察,也能更好、更进一步地思考跨学科综合研究进行的方法。 7 —————————————————————————— ————————————————————————— 研究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有: A教师结合历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政治课程标准,从知识目的及方法论角度进行史政跨学科 综合研究的理论准备。 B体验活动 (引领学生)采访市、区人大和政协委员,就预先设计的问题咨询其提出问题、递交 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两会”的运作机制。 (引领学生)搜集“两会”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资料,分析其诞生、发展、完善的 必要性和可能性。 (引领学生)根据新闻报道、文字资料了解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及运作机制。 (引领学生)综合以上内容,形成对“两会”制度的综合认识,并得出其优于西方代 议制的结论。 历史和政治教师分别从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角度予以指导,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C教师全程参与并引领学生的实践活动,从中总结两个学科共同工作的合理角度和具 体方法。 D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对跨学科综合研究做出总结,并以文字形式呈现。 。 E进一步联系语文、地理等学科,进行人文学科综合研究理论和操作的探索工作 前期理论准备: 2007.9~2008.6 关于跨学科的理论、历史课程标准与政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叶文飞 实践: 2008.2~2008.12 关于“两会”运作机制的体验 周凯莉、李存秀 2008.7~2008.12 关于“两会”制度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蔡蓉、叶文飞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总结: 2009.1~2009.3 关于体验“两会”的报告及对“两会”制度的理解 周凯莉、蔡蓉 2009.3~2009.9 实践基础上的史政跨学科综合研究理论探索 叶文飞、李存秀 叶文飞 李存秀 一、 选题与计划 1、课题缘起 理论探索总是缘于实践,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当讲到“1875年,国民议会终于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它标志着法国 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时,几位同学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法国的政体应该是半议会半总 统制,在翻阅教材后我们发现历史课讲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的政体,而政治课讲的却 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近现代史至今历经五个共和国、三个帝国的统治,历史课标选择 8 —————————————————————————— ————————————————————————— 其中的第三共和国自有其道理,但如果教师事先没有全面而清醒的认识,原本历史与政治相 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反而变成了彼此的巨大障碍。 2、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跨学科综合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但其切入点多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学术研究 中体现出来的,如地理历史学等,由于其目的和研究方法都 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因此很难应用到中学的教学实践中。二 是在中学中围绕“文综”考试进行的“综合”,其形式是以 考点为中心,探讨一个问题在不同学科的解答方向和技巧, 更像是不同学科角度的“拼盘”。因此,真正围绕新课程 下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学科间综合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 讨几近于无。作为课题,应当有一定的新意,根据以上的调 查,我们确定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指导思想,也 就是确定课题主要分析高中新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要求 和方法论上,对历史教师提出的在日常备课、授课时要兼修政治的要求。 3、可行性分析 在确定选题的大致方向后,还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也就是说,课题应当适合选题人的业 务、知识水平,同时具有研究价值。在对比了历史和政治新课标后,我们确定无论从知识角 度还是能力方面,历史和政治都有相通之处,因此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是有意义有可行性的。 学习要点例举 历史课程 思想政治课程 现代中国政治制度 必修一 必修二、选修二 西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必修一 选修二 三次科技革命的经济学 必修二 选修一 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 必修三 必修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必修一、必修三 选修六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 研究方法 1、选题细化 考虑到本选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历史与政治在高中教学实践中跨学科综合的角度与方 法,因此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力图以小见大,从问题设计入手,通过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 委员,体验并理解“两会”制度的具体运行机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两会”制度的形成 与西方“代议制”的比较,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体 现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与意义。一方面符合参与者的研 究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实现指导实践的初衷。 2、确定课题组人选 选题不同于写论文,更多的是团体工作。因此在人选 问题上要多加考虑,一是以负责人的组织能力为限度,特 别要注意参与者的协作精神。二是要以选题为出发点,从 专业知识、能力、角色等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参与者。例 如本选题处于指导实践的考虑,除了历史和政治教师之外,还选择了几位文科学生参与。 9 —————————————————————————— ————————————————————————— 3、合理分工,确定过程与方法 为了督促课题的进行,合理统筹安排,在课题初始就要根据参与者能力和要求确定阶段 要达到的目标和负责人。 2007~2008.2 新课标引发的关于史政跨学科的思考与学习 笔记 叶文飞 李存秀 2008.2~2008.12 关于“两会”制度的实际体验 笔记 王帅 2008.2~2008.12 对史政跨学科内容与方法进行理论探究 论文 叶文飞 李存秀 2008.7~2008.12 对“两会”制度形成过程的资料搜集和整理 报告 蔡蓉 刘思斯 2009.1~2009.3 学生关于体验“两会”的总结 论文 周凯莉 论文 叶文飞 2009.3~2009.9 结合实践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分析 专著 李存秀 史广福 目标:注重以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把学生 置身于动态、开放、生动的实验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现象,掌握规律,参与并体验知识 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事物的新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内容:对一节课中重点知识或难点知识的发生、发展进行探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的探究;学习新知识时,质疑困难处探究;在解决实践问题上的探究;在知识求异、求变上的探究。 李佳 梁秀丽 刘春萍 10 —————————————————————————— —————————————————————————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2、对课本实验的改进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用探究性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4、从大量的试题中寻找探究性实验的素材 5、培养学生大胆、科学的猜想与假设 创提设实得 设出计施出讨评质 实论点疑问化实实 验交整问题学验验 结流合题情假方方 论 景 设 案 案 刘刚、孙文艳 1、针对学生对于电解质问题的理解困难,提高学生解决电解质问题的能力 。 2、提高高三复习的课堂效率 3、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4、改变教师教学的“痛苦” 1、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微观变化。 2、利用学生板演和讨论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利用微观变化的宏观的 形象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利用检测和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复习结果进行反馈。 1、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电解质部分学习所 遇到的困难 2、课堂讲解中渗透和贯穿可视化思路解决电解质问题 3、课后练习中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4、通过对话、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可视化教学的感受 5、整理、思考反馈结果,撰写报告 11 —————————————————————————— ————————————————————————— 沈军 张雅静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手段,是化学学科的特征之一,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也是学 生最易失分的题,原因是学生不能弄清实验的具体内容,这与学生的实验能力特别是探究 能力弱有直接关系,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适应高 考的需要,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在高三总复习中,有意识地在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实验两部分培养 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尽可能让学生亲手完成一些实验。 文献法 、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 1、2008.10~11 理论学习,查找文献 2、2008.12 调查问卷及访谈学生 3、2008.12~2009.4课题实施阶段 4、2009.5课题总结阶段 于鹰 吴培 1.有利于改变现有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创设实验情境可以使化学课堂多姿多彩。在化学新课程中许多概念、理论的形成, 大都是从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开始的。借助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来贯穿教学,让学生通 过物质变化的现象,感知化学事实,通过对化学事实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从而形成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和化学观念。 第二,创设实验情境可以使课堂性质由讲述性变为研究性。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巩固化学知识和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在校学生所学知识的特点是前人已知的知 识,但对于学生而言是未知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如何,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并通过化学实验室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化学实验还可以对学生提出的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以支持、验证假说的正确性。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变成了问题研究的过程重现,利于培 养学生的创新性。 2.有利于促进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实现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提出了化学新课程的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 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这些 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12 —————————————————————————— ————————————————————————— 以高中新教材为母本,以有效教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为依据,创设实验情境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教学过程模式及案例开发。 1. 利用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复习旧知识 3. 利用实验拓宽知识面 4. 利用实验启迪思维 5. 利用实验培养技能 6. 利用实验促进知识应用 7 教学案例设计 期望能够给新教材的使用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起到一定作用。 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2008年12月-2009年1月 撰写开题报告,整合高中必修1、2;选修1(人教版),并完成部分教学案例。 2009年2月-2009年05月 进行阶段试验验收,收集相关数据和结果,同时完成选修5、4(人教版)剩余部分教学案例。 2009年06月-2009年08 月 完成结题报告,并请专家审阅,提出修改建议。 2009年09月-2009年10月,根据修改建议,修订结题报告,最终结题。 李慧秀、唐丽娟、徐凌、李存秀、 李江凌、于宏伟、侯亚尼、陈红梅、刘媛、陈爽月、赵东松 (该课题为市级立项课题,下面给出该课题的申请表,供老师们参考。该课题在申报时由于评审需要,原表中不能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选题的目的、意义;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 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5.已有相关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 年龄);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请按此8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内)。 (一)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 1、关于公民意识的相关论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大力推进,公民教育日 益受到大家的关注。1996年成有信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表了《公民、公民素养、公 民教育》,这是教育理论界较早论述公民教育的文章,他认为:“现代公民素养,是以平 等为核心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 i和文化的多方面的知识、规范、行为习惯等等。”姜涌教授认为: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 态的形式之一,它是一定国度的公民关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总称。 公民意识系统结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自信、自强 13 —————————————————————————— ————————————————————————— 意识。二是公民的自由、平等和主权的公民的意识,。三是公民的护宪、守法的意识。四 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意识。五是公民应具备现代文化的心理素质。ii万明钢教授认为: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公民意识的培养, 即公民对自己在国家政治和法律生活中的地位的认识, 在情感上对于所属的国家和特定社群的认同, 在认知上对其自身公民角色的了解, 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及所享有的权利。公民意识扮演着建立社会成员共识的重要角色, 包括认知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关心社会公共事务, 能促进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 有助于公民社会建设。社会成员具有强烈 的公民意识, 并成为一种行为方式, 才会有更多的人关心公共事务,民主的公民社会才会有深厚的根基。iii还可以列出很多对公民意识的理解,虽然有所不同,但很多学者都认为 当前要把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公民的主体意识作为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2、关于公民教育内容的理解。很多专家认为, 公民教育应当在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 的背景下, 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展开。在公民教育中, 对社会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对 城乡居民的公民教育, 其教育的侧重点都应有所不同, 其内容与途径可因地制宜、因群体 制宜, 这样才能保证把公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关于学校公民教育的途径方法,理论界的专家主要有以下一些建议:1)在中小学集中开设公民教育课,如果通过课程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应明确公民教育的目标; 2)公民课程应注意教学方法,如张斌贤认为“在公民教育中,传授课程的方法往往比课程本身更重 要”。3)开展公民教育要根据本国国情; 4)将学校生活改造为公民生活,檀传宝教授提 出,“教育家杜威和陶行知先生都曾经强调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命题。当学校在管 理制度上没有民主精神, 当课程与教学一直采取强制灌输的模式, 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被等级观念所浸透的时候, 学生们根本没有成为公民的机会、基础, 再好的公民教育课程也都会流于形式, 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 设计、开发直接的公民教育课程、读本固 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应当是, 让整个学校生活具有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的性质。对公民 教育来说, 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民主、公正、人道、受尊重、鼓励理性参与的教育环境里 比什么都重要!” (二)国内相关的实践研究 从国内研究的现状看,理论界(高校教师)对中小学的公民教育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 和建议,起到了理念引领和理论支撑的作用。但是他们提出的方法策略多是应然的,实证 性的研究较少。近年来,规模较大的公民教育实验只有江苏省与 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合作在南京、苏州、常熟部分中小学开展的“公 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验。其主要内容是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去开展公共事物调查,进行公共政 策分析,体验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江苏省的实验规 模大,内容也有一定的新意。但他们的实验局限在课外活动学生去参加公民生活,对学生 最经常最直接的学校生活方式没有触动,因而学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公民生活。 (三)国外相关研究 理论界介绍了很多国外开展公民教育的情况,如美英两国的公民教育的总体目标,都明确 提出要培养具有宽容、理解等国际公民素质的合格公民。两国在公民教育的具体目标要求 上,都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 14 —————————————————————————— ————————————————————————— 次性特点。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美国,他们的公民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和能力。由于国情不同,两国公民教育也存在明显差别,如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英国注重 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具备的各种素质;美国的公民教育注重公民身份与权利教育,培养 学生对本国政治体制的认同和拥护。公民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美英两国对公民教育目 标的侧重不同,其相应的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不同。从公民教育的途径和方 法上看, 美国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 而且在课外活动中丰富公民教育。值得注意的是 中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联系, 既符合学生的兴趣, 又重视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和团队精神。如陈振隆 谌启标归纳出14 种美国校内的公民教育课外 活动。iv这些方法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但是,我们“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 基于中国社会的实际考虑自己的公民教育设计。”“我们既 不能制造一个让别人完全不懂的公民教育概念,但是我们也要反对公民教育上可能存在的“文化殖民”。 2006年北京市举办了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 坛,来自美、英、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达成了“青少年公民教育北京共识”。这些成果为我们 的研究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班集体建设是从前苏联引进的模式,在我国教育 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局限,传统的班集体建设往往较多的注意社会本位而 忽视了个性的发展,有些班主任的做法不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应该加以改造。从文献检索 来看,对公民教育的研究,理论性探讨较多,实证研究相对不足。通过班集体建设来培养学 生的公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检索中没有发现,因此,本研究将 以此作为重要的努力方向。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1目的:本项目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并试行一套以公共生活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工作方式,让 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学习体验公民生活,通过班级公共生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本研究的理论目的在于将专家学者总结的德育改革中涌现的生命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以 及生态德育模式,重视生活经验等研究成果,进行再创造性的现代转换,应用在培养学生公 民意识之中。丰富和发展公民教育的策略的理论和班集体建设的理论。 2.意义:公正民主的班集体生活是和谐学校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生态环 境, 通过培育班级公民生活使学生受到公民意识教育、养成公民生活习惯,可以对学生的 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研究强调教师的公民示范作用,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也有助于师德建设和教师公民习惯的养成。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公民教育的理论和班集体 建设的理论,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可能 会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方式有所突破,并促进班主任的专 业化发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尝试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 观点等) 本研究拟以班集体建设为切入点,将日常的班级生活改造为公 共生活,在集体的公共生活中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初步的思考,本研究认为公民 15 —————————————————————————— ————————————————————————— 意识主要包括: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及公民的主体意识。因此,本 研究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1班级生态环境建设。如何将班级生活改造成为学生的公共生活,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民 主、公正、人道、受尊重、鼓励理性参与的教育环境里”大家互相尊敬互相帮助,人人都 能享受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中如产生、何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班集生活中的道德准 则、行为规范如何产生,如何确立,如何维护;学生有意见通过什么渠道向谁反映;班集 体生活中出现问题或有不同意见怎么解决。学生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应负什么责任,如何奖励学生,如何惩罚学生,如何选举产生班干部,班干部的职责是什么。 3师生关系建设。班主任在班级公共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发挥自己的示范引导作用。在新情况下班主任如何担负自己引导教育的责任,过去班委会要贯彻班主任的意图,新班委会要按全班同学的意愿工作,班干部与班主任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处理。 4班会与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的利用。如何在班会时间民主讨论处理全班同学关心的问题,如何形成决议,如何贯彻决议,如何培养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如 何利用综合活动的时间,运用所学的知识研究分析解决大家关心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综合运用观察法、叙事研究、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等 方法。对班集体建设的评估征询学生和家长意见时,将采用网络博客等技术手段。 班主任用叙事研究反思自己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成败得失,运用总结法总结自己班级公共生 活的经验,理论组运用案例分析法为班主任的研究工作进行评点指导。 1、2008年7——9月对参加实验的班主任进行公民教育培训,由班主任反思自己工作中的 成功经验与不足。指导班主任按把班级生活改造为公共生活的标准写出新班集体建设研究 工作计划。设计问卷利用计算机网络博客征询学生和家长意见,做出统计分析。 2、2008年10月12月份别召开研讨会,由班主任叙述开学来公共生活建设中的问题和对 策,专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指导 3、2009年1——2月利用计算机网络博客征询学生和家长意见,做出统计分析。班主任总 结反思一学期的研究工作,学生如何参加公共生活,如何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 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化解矛盾,如何发挥自己的公民示范作用,如何 把“公民教育北京共识”贯彻在工作中。在总结第一学期研究工 作的基础上提出第二学期的研究工作计划。 4、2009年3——7月进行第二学期的研究实验,在行动研究中对 建设班级公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对策,并找出有代 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 5、2009年7——8月利用计算机网络博客征询学生和家长意见, 做出统计分析。召开研讨会,班主任总结一年的工作研究情况, 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案例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预计的研究成果是:1实验班的集体生活改造为公共生活。2编出研究案例3写出研究报告 《中小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 2007/19 16 —————————————————————————— ————————————————————————— 《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探索 》2005/04 《仁爱教育的学习成绩提升功能》〈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 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年 《民主与专制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化效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 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年 1、成有信《公民、公民素养、公民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6年5期 2、张斌贤《试论公民教育的意义、动力和实施途径》《教育评论》1997 年第3 期 3、姜 涌《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4 期 4、李 萍 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教育研究》2002 年第10 期 5、万明钢《论公民教育》《教育研究》2003 年第9 期 6、朱小蔓 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7、檀传宝《当前公民教育应当关切的三个重要命题》《人民教育》2007.23期 8、陈振隆 谌启标《美国中小学课外活动中的公民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 12期 9、王 勇《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2期 10、朱晓宏〈公民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集体参加了国家九五、十五课题的研究,九五成果获北京市政府奖, 刚结题的十五成果有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评审专家对十五研究给与了较高的评价。 本课题的主持人,独立主持过北京市课题和教育部的课题,课题组主要成员为部分区县研究 中心的专职德育研究人员,他们不仅做过多年班主任而且和现在学校的班主任有密切的联系。 由于他们担负着日常班主任的指导培训工作,所以有充足的完成本研究工作的时间和条件。 女 1964.11 中学高级 中学德育 大本 学士 女 1968.12 中学高级 心理学 研究生 硕士 女 967.10 中学高级 教育学 大本 学士 男 1973.4 中学一级 教育统计 大本 学士 女 1954.9 中学高级 教育管理 大本 女 1954.1 中学高级 教育管理 大本 女 1955.6 中学高级 德 育 大本 学士 男 1951.6 研究员 心理学、社会学 研究生 硕士(顾问) 女 1954.12 教授 教育学、心理学 研究生 博士(顾问) 男 1950.9 副教授 教育哲学 大本 各区县实验班班主任未列入名单 有一支成熟的、经过考验的、肯于奉献的一线班主任实验教师队伍,本课题实验班级初 期不少于40个教学班。 具备便捷查阅图书资料的途径,与各高校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能够方便地获得专家们 的支持和指导。 具备方便使用计算机的条件,核心组成员均具备笔记本电脑或高性能台式机,能够为完 成本研究提供物质支持。 17 —————————————————————————— ————————————————————————— 18 —————————————————————————— —————————————————————————
本文档为【十四中教科研期刊(4)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6
浏览量: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