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桐工作”辨析》杨天石《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桐工作”辨析》杨天石《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

举报
开通vip

《“桐工作”辨析》杨天石《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专题研究· “桐工作”辨析 杨 天 石   提  要 : 日军攻占武汉、广州之后 , 急于向中国方面“诱和”, 展开所谓“桐 工作”。双方曾在港澳多次秘密会谈。就中方说来 , 这不过是军统特务为刺取情报 而采取的权谋 , 其派出代表的身份、出示的蒋介石亲笔文件和转达的许多中方意 见都是假的。...

《“桐工作”辨析》杨天石《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专题研究· “桐工作”辨析 杨 天 石   提  要 : 日军攻占武汉、广州之后 , 急于向中国方面“诱和”, 展开所谓“桐 工作”。双方曾在港澳多次秘密会谈。就中方说来 , 这不过是军统特务为刺取情报 而采取的权谋 , 其派出代表的身份、出示的蒋介石亲笔文件和转达的许多中方意 见都是假的。而日方香港机关负责人为了诱惑重庆要人坐到谈判桌前 , 实现“巨 头会谈”, 也曾谦词卑态 , 巧言相 , 哄骗中方。蒋介石最初以“先行解决汪逆” 为谈判条件 , 其后逐渐认识到日方的“欺诱”和“儿戏滑稽”, 主张“严拒”, 同 时下令审查参与谈判的军统人员张治平 , 但是为了阻挠日本对汪伪政权的外交承 认 , 并没有立即关闭和日方的秘密谈判之门。 关键词 : 桐工作  蒋介石  铃木卓尔  今井武夫  中日秘密谈判 日本侵华期间 , 曾多次向中国方面“诱和”。其中 , 最为重视的是 1940 年铃木卓尔、今井 武夫在香港与张治平、“宋子良”等人所进行的谈判 , 日方称之为“桐工作”。至今日本文献中 还留有大量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 有些史家直接、间接地据此证明蒋介石和重庆国民政府在对日抗战方面的动 摇和妥协。然而 , 遗憾的是 , 这一关系重大的谈判却始终缺乏中文资料的证明。笔者查阅了保 存在台湾的蒋介石档案 , 发现其中有不少和“桐工作”相关的文件 , 将这些资料和日文资料两 相比照 , 便会发现双方记载差异很大 , 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的情况极为严重。但是 , 仔细查勘 辨析 , 仍然可以揭示出几个主要问题的真相。 一 谈判过程与日中两方记载的异同 关于“桐工作”的日文档案集中收藏于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 题为《桐工作关系资料 缀》, 为当年日本军令部第一部相关文电的汇编。①“桐工作”的参加者今井武夫在 1964 年出版 回忆录时 , 也收录了部分当年述及此事的文献。中文资料则有中方谈判参加者张治平的报告、 军统局戴笠向蒋介石的报告、军统局审查张治平时留下的文件 , 以及在香港参与中日秘密谈判 ·69· ① 该资料的档案号为 : 支那事变全般 ———127 (以下简称“日档”) 。日本防卫研修所战史室所著《大东亚 战史》大量引述了该项档案。该书有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本 , 与本文论述有关者分别见于 《战前世局之检讨》、《对中俄政略之策定》两册 , 台北 , 1991 年。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致陈布雷的多通函件等。 比较日中两方资料 , 可以发现 , 双方对谈判的缘起、经过的叙述存在巨大差异。    (一) 谈判缘起 日方资料记载 : 1939 年 10 月 , 日本在中国南京成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11 月底 , 起用 原参谋本部的铃木卓尔中佐担任香港机关长 , 找寻与重庆国民政府的联络路线。12 月 , 铃木通 过香港大学教授张治平的斡旋 , 要求会见宋子文的胞弟、时在香港担任西南运输公司董事长的 宋子良。宋初则拒绝 , 后主动要求会面。12 月 27 日夜 , 双方第一次会面。宋提出 : 日本如尊重 中国的名誉及主权 , 中国有和平的准备 , 为此希望日本在承认“新中央政府” (指汪精卫政府 ———笔者) 之前和国民政府认真商谈 ; 先行停战 , 日本方面保证撤军。宋同时提出 : 日本对于 不以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为对手的声明 , 是否可重新加以研究 ? 能否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状态 ? 能否向蒋介石个人提交有关和平的亲启书信 ?① 1940 年 1 月 22 日 , 双方第二次会谈。宋称 : 重 庆方面仍具有日本预料不到的抗战实力 ; 目前看不出蒋介石有与汪精卫合作的意图 , 毋宁说正 在努力破坏汪的组府计划。宋并称 : 通过胞姐宋美龄经常获得接近蒋介石的机会 , 两三周内将 赴重庆。如有需向蒋介石传达的事项 , 愿进行转告。② 2 月 3 日 , 双方第三次会见。宋子良称 , 希望进一步获悉日方的真意 , 他将于 2 月 5 日前往重庆与蒋介石会谈 , 10 日将携带会谈结果回 港。2 月 10 日 , 第四次会谈。宋称已向蒋介石及宋美龄汇报 , 蒋于 2 月 7 日召开国防会议 , 决 定派出代表或最受蒋介石亲信的人物来港。铃木卓尔当即询问 : “上述代表是否随身携带蒋介石 的委任状 ?”③ 2 月 14 日 ,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今井武夫大佐到达香港 , 偕同铃木 与宋子良、张治平会面。宋称 : 重庆方面将派出携有蒋介石委任状且与日本方面有同等地位、 身份的代表 , 并称宋美龄已到香港。双方同意在香港召开日华圆桌会议。 中方资料不如日方资料详细。据后来张治平被审查时向戴笠所作书面报告 , 其经过是 : 七 七事变后 , 张治平到香港避难 , 从事教育与新闻事业。1939 年 11 月 , 日本驻港武官石野 (芳 男) 去职 , 由铃木卓尔中佐继任。铃木是张治平“抗战前的老友”。1940 年 1 月中旬 , 铃木从日 本驻港总领事岗崎 (胜芳) 处得悉张的寓所 , 突然登门拜访 , 向张坦陈此次来港所负使命 , 要 求撮合。张告以此事不敢过问 , 将来有此路线时 , 再行通知。1 月末 , 张治平偶与军统在香港的 工作人员曾政忠谈及 , 曾即介绍军统在香港的另一工作人员卢沛霖与张“餐叙”。不久 , 曾政忠 告张称 : 卢已奉令“允于特工、情报范围内与敌周旋”。张转告铃木 , 铃木致电今井武夫。今井 和张治平也是老相识 , 有“十余年旧谊”。2 月 8 日 , 今井武夫约同大本营第八课课长臼井茂树 大佐共同来港 , 与张治平、曾政忠在康乐道 17 号空屋内会谈。10 日 , 今井武夫提出觉书 (备忘 录) 八项。张电呈重庆后 , 又将原件寄呈。2 月 17 日 , 张治平奉电召到重庆 , 报告经过 , 得到 训示 :“该觉书之荒谬 , 尤对于伪满问题、内蒙驻兵问题与汪逆问题 , 认为敌方之妄想。”④ 张治 平返港后 , 即偕曾政忠会晤铃木 , “面斥其非”。同时通知铃木 : “欲谈和平 , 须先撤销汪伪组 ·79· “桐工作”辨析 ① ② ③ ④ 香港电第 81、82 号 , 收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桐工作的经过概要》, 转引自《今井武夫回忆录》, 北 京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1987 年 , 第 329 —330 页。 香港电第 126 号 , 转引自《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331 页。 《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334 页。 《张治平致戴笠报告》, 1940 年 9 月 8 日 ,“蒋中正总统档案 ·特交档 ·和平酝酿”, 台北“国史馆”藏 , 以下简称“蒋档”。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织 , 并应有进一步之具体表现。”① 铃木应允亲自去东京、南京交涉后再谈。② 上述两方资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1. 起始时间。日方资料在 1937 年 12 月 , 而中 方资料则在 1940 年 1 月 ; 2. 会谈次数。日方资料有 1939 年 12 月 27 日 , 1940 年 1 月 22 日 , 1940 年 2 月 3、10、14 日等五次 , 中方资料则仅有 1940 年 2 月 8、10 日两次。 据张治平被审查时向戴笠递呈的书面报告称 : 2 月 10 日 , 今井武夫曾向中方提出交包含八 项条件的觉书 , 但今井武夫到达香港的时间为 2 月 14 日 , 当日日方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209772290_1中无此内容。③ 经查 , 今井武夫向中方提出包含八项条件的觉书 , 时在 3 月 9 日。关于此点 , 张治平的书面报告是错误 的。详见下文。    (二) 3 月香港圆桌预备会议 日方资料记载 : 今井武夫会见张治平后 , 于 2 月 19 日赴东京 , 向参谋总长闲院宫和陆军大 臣畑俊六汇报。21 日 , 由参谋次长禀明天皇。3 月 7 日晚 , 日中双方在香港东肥洋行座谈。8 日 晚 , 正式会谈。日方出席者为今井武夫大佐、臼井茂树大佐、铃木卓尔中佐 ; 中国方面出席者 为重庆行营参谋处副处长陈超霖 , 最高国防会议秘书主任章友三 , 宋子良 , 陆军少将、侍从次 长、香港特使张汉年 , 联络员张治平。会上 , 日方出示陆军大臣畑俊六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 尾寿造所开身份证明书。中国方面第一天未带来委任状 , 第二天由陈超霖和章友三出示了最高 国防会议秘书长张群的身份证明书。④ 中方称 , 出发之际 , 蒋介石提出 : 应取得日本撤军的保 证 ; 应明确日军的和平条件 ; 应使会谈在极端秘密中进行。当日就中国承认“满洲国”及日军 在华驻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9 日会谈中 , 日方提出备忘录 (觉书) 八条 , 其重要者为 : 第一 条 , 中国以承认“满洲国”为原则 ; 第二条 , 中国立即放弃抗日容共政策 ; 第三条 , 日华缔结 防共协定 , 允许日军一定时期内在内蒙及华北地区驻兵 ; 第七条 , 停战协定成立后 , 国民政府 与汪兆铭派协力合作。⑤ 10 日中午 , 张治平通知铃木 , 中国方面委员彻夜协商 , 大体同意备忘 录 , 已向重庆请示。同日晚 , 中方声称接到蒋委员长的长篇训词 , 另提“和平意见”八条。其 主要内容有 : 关于满洲问题 , 中国在原则上同意考虑 , 方式另商 ; 关于中国放弃抗日容共问题 , 乃和平协定后中国所取之必然步骤 ; 关于汪兆铭问题 , 此纯为中国内政问题 , 在和平恢复后 , 以汪氏与国民党历史之关系 , 中国当有适当处置 , 无庸提为和平条件之一 ; 关于撤兵问题 , 日 本应于和平妥协时 , 从速撤退在华军队。⑥ 中方建议两方各自分别在“备忘录”与“和平意见” 上签字 , 但遭到日方反对。 3 月 23 日 , 汪精卫预定在南京成立“新中央政权”的前三天 , 铃木应宋子良紧急之邀与宋 ·89· 历  史  研  究 2005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张治平申辩》, 转引自戴笠 :《报告》, 1940 年 9 月 15 日 ,“蒋档”。 《张治平致戴笠报告》, 1940 年 9 月 8 日 ,“蒋档” 《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129、335 页。今井在出版回忆录前 , 曾于 1956 年 12 月 8 日在《读卖周刊》先 行发表《今井武夫少将手记》。据《大东亚全史》编者考证 , 该《手记》文中的日期与畑俊六日记等其 他史料之日期完全一致 , 内容也没有出入。(《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319 页) 今井写作回忆录时 , 利用 了他本人的日记和存世档案 , 因此所记日期仍然比较准确。例如 , 今井回忆 , 他曾于 1940 年 6 月 12 日 , 偕同影佐少将会见周佛海 , 说明板垣、蒋介石、汪精卫将在长沙会商 , 要汪参加。周向汪报告后 , 次日 , 周称汪可以去长沙。所述日期和内容与周佛海日记完全相合。今井的回忆录出版于 1964 年 , 而 周佛海日记至 1986 年才公布。这种情况 , 说明今井当年必定留有确凿的记载。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339、131 页。 《备忘录》,《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137 —138 页。 《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139 —140 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会谈。宋称 : 有蒋介石急电 , 望转达板垣征四郎 , 蒋对日方“备忘录”大致无异议 , 但承认 “满洲国”问题受到东北将领反对 , 正努力说服 , 要求日方推延汪政权的成立时间。铃木答以重 庆方面须立即派遣秘密代表谈判 , 并于 25 日前答复。① 至期 , 重庆方面没有答复 , 汪精卫遂于 30 日在南京举行“还都式”。 戴笠呈蒋介石的报告中保存有一段《张治平对工作之陈述》, 据称 : “本年二月 , 由渝返港 后 , 曾告铃木 , 欲谈和平 , 须先撤销汪伪组织 , 并应有进一步之具体表现。当时铃木唯唯久之 , 往反纠缠 , 毫无表示。三月中旬 , 呈奉电令 , 以敌无诚意 , 遵即置之不理。”② 这一陈述完全未 提 3 月 7 日至 10 日的香港圆桌预备会议及 23 日的紧急会谈。但是 , 其后张治平在被审查时所写 《致铃木先生函》中则称 :“今年一月间 , 先生在港过访 , 密告负有斡旋中日两国和平之重要使 命 , 请平向我政府方面设法沟通接洽和平之路线 , 故有本年三月七日香港之会谈。当时 , 除平 与先生及今井先生外 , 尚有敝友章友三先生在座 , 结果先生出示今井等所提所谓中日和平之八 项觉书内容交平设法转达我政府。”③ 根据此函 , 可见确有 3 月香港圆桌预备会议 , 并且确有包 含八项条件的觉书。这与今井武夫的回忆相合 , 同时可证张治平被审查时向戴笠所呈报告中关 于此点的谬误。    (三) 5 月九龙四人会谈与今井、宋子良二人香港海上会谈 日方资料记载 , 3 月 25 日之后 , 铃木与宋子良继续接触 , 宋强调“重庆方面有和平诚意 , 在努力实现中”。④ 4 月 16 日 , 张治平自重庆返港 , 声称 15 日曾面见蒋介石。⑤ 5 月 13 日 , 日 方代表今井、铃木、坂田与中方代表章友三、宋子良在九龙半岛一旅馆会见。章称 : “当前和平 的难题是中国承认满洲国问题 , 与部分日军驻兵问题。这可以暂放它一放 , 留待日华恢复和平 后 , 再谈判解决。”“只要秘密预备会议日华双方取得一致意见 , 日华两军即可停战。同时 , 重 庆政府将发表反共声明。因此 , 希望在六月上旬仍由上次的原班人马在澳门举行第二次会谈。” 此次会谈时 , 铃木从门锁匙孔中偷拍了宋子良的照片。17 日 , 今井应宋子良之邀 , 在香港海面 的小艇上会谈。宋表示蒋委员长“内心希望和平确属事实”。⑥ 九龙会谈在中方文献中毫无反映。1940 年 5 月底张治平致戴笠报告称 : 他在 4 月自重庆返 港后 , 即遵照上级意见 , 不再和铃木卓尔往来。其间 , 铃木曾数次访问张治平 , 张均以香港大 学教授兼德国通讯社记者身份 , “以采取情报之立场”与之会面 , 告以“中国决不能接受任何有 损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之条件”。⑦ 铃木知道自己的企图失败 , 于 4 月 21 日应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参谋总长板垣征四郎之召赴南京 , 5 月 4 日返港 , 再次邀请张治平面谈 , 张“婉词拒绝”。其后 , 铃木派秘书增田会晤张治平 , 通报铃木此次赴宁返日以及会见板垣、今井及参谋次长泽田茂等 人的情况。据称日本首脑部认为中国不能接受和平的原因是 : 1. 中国在承认“满洲国”及防共 ·99· “桐工作”辨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日本)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210 号 ,《桐工作关系资料缀》,“日档”; 又参见《战前世 局之检讨》, 第 260 页。 戴笠 :《报告》, 1940 年 9 月 15 日 ,“蒋档”。 《张治平致铃木先生函》, 1940 年 9 月 28 日 ,“蒋档”。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232 号 ,“日档”; 又参见《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263 页。 《铃木向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所作报告》, 1940 年 4 月 26 日 , 见时在中国派遣军担任记录的井本熊雄的 《井本日记》, 转引自《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264 页。 参见《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143、144 页。 转引自戴笠 :《报告》, 1940 年 8 月 12 日 ,“蒋档”。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驻兵两个问题上 , 或者不可能接受日本要求 , 日本为顾全东亚全局 , 获得真正和平 , 可放弃此 项要求 ; 2. 中国如同情日本的善意 , 日本愿在双方获得谅解之后 , 运用适当方法 , 毁灭“共 党”力量 , 消除中日和平的阻力。又称 , 板垣对中国处境困难 , 颇能了解 , 故对和平条件 , 并 无任何苛求 , 日本所亟须明了的是 : 在双方停战或成立协定后 , 中国是否可以发表“放弃抗日 容共政策”的宣言 (同时日本方面也发表撤兵言和宣言) ? 或是到如何时机 , 如何阶段 , 可共同 发表此项宣言 ? 这样 , 日本撤兵才有所根据 , 不致被认为是“战败溃退”。戴笠收到张治平上项 报告后 , 于 5 月 23 日以《情渝二三四五号》呈报蒋介石 , 同时指示张治平 : “如敌方不先除汪 , 中央断难与之言和 , 今后不可与铃木等涉及中日和平问题。”① 《张治平对工作之陈述》称 : 3 月中旬 , 接奉电令 , 敌人无诚意 , 勿再与铃木卓尔晤谈 , 张 即遵令置之不理。其后 , 铃木的秘书增田多次求见 , 并于 5 月间提出和平意见五项 , 内有“日 本对汪政权拟于一二月内不予承认 , 预为中日和平之最后时机”等语 , 奉准再与铃木卓尔晤谈 , “仍以撤销汪伪组织为先决条件”。② 以上张治平的两份资料 , 绝口未提九龙会谈与香港海上会谈。    (四) 6 月澳门会谈 日方资料载 : 6 月 4 日晚 , 今井武夫、臼井茂树、铃木卓尔在澳门与陈超霖、宋子良、章友 三、张治平会谈 , 地点为中国方面所租的一所空房的地下室。日方出示闲院宫参谋总长的委任 状 , 中方出示由蒋介石署名、盖有军事委员会大印和蒋介石小印的委任状。③ 宋子良所用名字为 “宋子杰”。会谈以香港备忘录为基础。章友三以空前激烈的态度表示 : 中国在“承认满洲国及 日军在中国驻兵问题上”, 绝对难以承认 , 并称“有汪无蒋 , 有汪无和平”。他要求日方居中斡 旋 , 或命汪出国 , 或命汪隐退。日方对章的发言表示反对。会谈两天 , 无结果。6 日 , 宋子良、 张治平到旅馆访问今井武夫 , 双方磋商后提出 , 由板垣、蒋、汪三方先行会谈。关于会谈地点 , 日方提出在上海、香港、澳门三地中选择 , 中方则提出在重庆或长沙。当晚 , 双方代表再次在 原地下室聚会。中国方面提出的备忘录为 : 满洲问题在和平恢复后 , 以外交方式解决之 ; 驻兵 问题于和平后 , 由军事专家秘密解决之 ; 汪精卫问题 , 另行商量。日方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书 : 承认“满洲国”的时间及方法 , 留有协商余地 ; 驻兵问题以秘密协定方式约定。④ 6 月 10 日 , 今井武夫返回南京汇报 , 板垣征四郎对与蒋、汪的“巨头会谈”极感兴趣 , 表示有主动进入敌 区的决心。20 日 , 宋子良转达重庆意见 , 要求将三人会谈的地点设在长沙。⑤ 22 日夜 , 板垣征 四郎向汪精卫说明谈判情况 , 汪同意参加三人会谈 , 但希望地点在洞庭湖上。24 日 , 日本参谋 本部次长泽田茂到南京 , 传达参谋本部意见 : 承认“满洲国”及在华驻兵问题 , 均不作为“强 行之条件”。⑥ 22 日 , 铃木向宋子良提出 , 为保障安全 , 如会谈地点选定长沙 , 则必须交换进行 会谈的双方最高负责人的备忘录。30 日 , 铃木向宋子良提出会谈的四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供中方选择。其 ·001· 历  史  研  究 2005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戴笠 :《报告》, 1940 年 8 月 12 日 ,“蒋档”。 戴笠 :《报告》, 1940 年 9 月 15 日 ,“蒋档”。 日本防卫研究所藏《桐工作关系资料缀》中有副本。 《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151 —154 页。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310 号 , “日档”; 参见《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307 页 ; 《今井武 夫回忆录》, 第 155 页。 《畑日记》, 1940 年 6 月 25 日 , 转引自《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309 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一为首先举行蒋、板长沙会谈 , 继之以停战 , 再处理蒋汪合作问题。①《张治平致铃木先生函》 称 : “先生复再告奋勇 , 驰往南京、东京 , 将图挽救也。返港后 , 又力表诚意 , 要求继续谈商 , 故有六月三日在澳门作第二次之会谈。当时在座者仍为平与敝友章友三先生与先生及今井、臼 井两先生也。平乃以贵国既有诚意 , 表示求和 , 则应撤销汪精卫之伪组织为先决条件 , 否则无 以表示贵国求和之诚意也 , 但今井等当时则称对撤销汪伪组织问题 , 贵国为顾全信义 , 碍难办 到 , 平与章友三先生则坚决表示 , 如贵国不能先行撤销汪伪组织 , 在吾人无继续晤谈之可能。”② 6 月 27 日 , 张治平致电戴笠称 : 当月 26 日铃木再次访晤张治平 , 声称日前赴粤 , 会晤今井 武夫、臼井茂树二人 , 得知板垣征四郎认为“只须中国方面有和平诚意 , 则前言去汪而后言和 , 则亦未尝不可。惟于日军占领区内进行此事 , 既与日本信义有碍 , 且日本亦将起而革命矣”。为 了解决这一难题 , 板垣提出两个方案 : 其一 , 委员长如能予以谅解 , 请指定地点如长沙或重庆 , 板垣当偕同汪逆前来谒见 , 将汪逆交还我中央 , 当面请和。其二 , 由委员长指派干员 , 在中立 地点 , 如香港或南洋等地 , 约汪逆商谈中日大事 , 板垣当策动汪逆前来晤谈 , 则汪逆既离日本 之占领区域 , 则一切悉听中国之处置。板垣表示 , 除此两办法外 , 并无其他先决条件 , “无论此 事之结果如何 , 中国必须履行诺言 , 开始和平谈判。至于日本方面所持之和平意见 , 大致如前 次所提之觉书 , 惟其中关于承认‘满洲国’及防共驻兵问题 , 暂可不提 , 留待将来用外交途径 或他种方式解决之”。板垣还表示 , 愿意提供一份“觉书”, 由其本人与西尾寿造或畑俊六共同 签名 , 申述愿来长沙谈判的诚意。在转述板垣意见后 , 铃木要求中方在会谈前十天通知日方 ; 除板垣外 , 届时汪精卫、今井武夫、臼井茂树及其他军事、经济专家数十人将参加 , 有一艘小 型轮船即足用 ; 如中方要求陈公博、周佛海等同来 , 日方亦愿考虑、乐从。③ 比较上述日中两方资料 , 其相同点是 : 中方对汪态度转趋激烈 , 双方均同意举行板垣、蒋 介石、汪精卫三人会谈 ; 其相异点是 : 铃木卓尔与张治平会晤时转述的板垣意见“将汪逆交还 我中央”云云 , 在日文资料中无迹可寻。    (五) 7 月会谈 日方资料载 : 7 月 9 日 , 宋子良向重庆请示后返港 , 提出新方案 : 蒋介石与板垣征四郎先行 于 7 月下旬在长沙商议中日停战问题 , 蒋介石与汪精卫的会谈则于蒋、板会谈后另订。④ 铃木同 意这一方案。7 月 11 日 , 中国派遣军参谋片山二良携带《中日实施停战会谈之备忘录》到港。 该备忘录由板垣亲笔书写并盖章。其内容为 : 1. 时间 : 7 月下旬 ; 2. 地点 : 长沙 ; 3. 方法 : 蒋与板垣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中日间之停战问题。⑤ 16 日铃木与宋子良会谈 , 宋主动提出 , 将建议派出蒋介石 和板垣二人都信任的高级人员到汉口迎接日本代表 , 日方则要求这一高级人员必须是张群、孔 祥熙或何应钦等。⑥ 会谈时 , 宋子良还曾要求板垣携带天皇敕命 , 但遭到铃木拒绝。⑦7 月 20 日 , 陈超霖、章友三携带蒋介石亲笔所书备忘录到达香港 , 其内容、格式均与板垣备忘录相同。 ·101· “桐工作”辨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328 号 ,“日档”; 参见《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311 —312 页。 《张治平致铃木先生函》, 1940 年 9 月 28 日 ,“蒋档”。 转引自戴笠 :《报告》, 1940 年 8 月 12 日 ,“蒋档”。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342 号 ,“日档”; 又参见《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314 页。 《支那派遣军总参谋长致参谋次长》, 总参二特电第 468 号 , “日档”; 参见《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315 页。 ⑦ 《支那派遣军总参谋长致参谋次长电》, 总参二特电第 480 号 , “日档”; 参见《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316 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1 日 , 铃木、片山与宋子良、章友三会议 , 相互出示备忘录。铃木、片山经过研究 , 认为蒋介 石所书备忘录与澳门会谈时中方出示的委任状字迹完全相同 , 确信为真迹。日方企图偷拍未成 , 只在匆忙间拍得“蒋中正”三个签字 , 随即模仿复制 , 送往南京审查。① 22 日 , 铃木与宋子良 (署名宋士杰) 签订备忘录 , 将板、蒋会谈时间改为 8 月上旬。会后 , 章友三赴重庆请示。27 日 , 今井偕片山返回东京 , 向近卫首相及陆、海军省人员报告。近卫大感兴趣 , 要求“好好地 做下去”。② 29 日 , 章自重庆致电铃木 , 要求与张治平共同访问东京。31 日 , 章返港 , 与铃木继 续会谈 , 声称近卫第二次组阁应发表声明 , 明确取消 1938 年的“不以蒋介石为对手”的第一次 声明 , 同时提出 : 板、蒋会谈时 , 不可提及“蒋汪合作”问题 ; 板垣应以亲笔函表示 , 取消日 汪条约。对此 , 铃木答称 , 将争取在板垣亲笔函中声明 : “ (日方) 虽提出善意的意见 , 但不作 为停战条件处理。”③ 中方资料载 : 7 月 2 日 , 张治平致电戴笠 , 报告前一日与铃木再次见面的情况。据称 , 铃木 表示 : 板垣不仅亟欲与中国言和 , 而且希望在结束战争后进一步与中国商订军事同盟。此项计 划 , 已由今井拟成草案 , 其主要精神为 : 1. 仿照旧时英日同盟形式 , 双方均处于绝对平等地 位 ; 2. 消除中日两国之一切误会 , 力图东亚民族之富强 , 以抵抗外来之一切压力 ; 3. 经费共 同负担 ; 4. 设立最高机关 , 双方人数相等 ; 5. 以中国之行政院长与日本之首相充任总裁 ; 6. 有效期无限 ; 7. 不干涉同盟国之内政 ; 8.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铃木并称 : “板垣之意 , 以为 此次中日战争实为历史上最愚笨之行为 , 及今只得痛自悔过。”7 月 3 日 , 戴笠复电指示张治平 : “敌方明知汪逆之无用 , 而仍不肯牺牲之 , 甚至谓将由板垣偕汪逆来见委座 , 当面言和等情 , 足 证敌方之无言和诚意 , 同志以站在采取情报之立场与德国通讯社记者之身份 , 可与铃木见面 , 但对中日和约之问题 , 万不可有任何意见之表示。”④ 7 月 26 日 , 张治平再次向戴笠报告时称 , 据铃木相告 , 板垣最近偕同今井返回东京晋见天 皇 , 并与海陆军及参谋本部首要磋商 , 所以他决定电知张治平“作末次之试行沟通”: ⑤ 1. 板垣 奉天皇令前往长沙 , 向委员长当面求和 ; 2. 日本不提任何条件 , 双方精诚相见 , 停战协定成立 后 , 日本迅速撤军 ; 3. 板垣与委员长会谈后 , 日本保证不干预中国内政 , 汪伪政权亦听由中国 自行处理 ; 4. 前次所言由板垣带同汪逆赴长沙 , 意在交还我中央自行处理 , 并非带同谈判。今 为免除外间误会 , 可以不带汪 ; 5. 板垣与委员长会谈时间 , 愈速愈佳。上项办法 , 如中方同 意 , 日方即派员来港 , 将天皇保证文件交我 , 磋商板垣赴长之技术问题。⑥ 比较上述资料可见 , 这一个月的最大事件是谈判双方相互出示板垣与蒋介石的亲笔备忘录 , 但张治平在向戴笠汇报时 , 绝口未提之 ; 而所谓板垣“痛自悔过”及准备在战争结束后订立日 中“军事同盟”一事 , 也不见于日方记载。⑦ 中方文献所称日方可派员送交“天皇保证文件”一 事 , 日方资料则记载说宋子良有过类似要求 , 但遭到日方拒绝。 ·201· 历  史  研  究 2005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361 号 ,“日档”; 参见《战前世局之检讨》, 第 317 页。 《大野大佐备忘录》, 转引自《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8 页。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377 号 ,“日档”; 又参见《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8 —18 页。 戴笠 :《报告》, 1940 年 8 月 12 日 ,“蒋档”。 实际上并无此事。据今井武夫自述 , 他在 7 月底去东京 , 30 日会见第二次出任首相的近卫 , 近卫希望 谈判成功 , 但在 31 日会见新任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时 , 东条却认为铃木与中方的谈判是“派遣军的越权 行为”。见《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157 页。 转引自戴笠 :《报告》, 1940 年 8 月 12 日 ,“蒋档”。 日方内部文件《调整日华关系的新原则》有“日、满、华三国”结成“东亚和平之轴心”的提法 , 见 《今井武夫回忆录》, 第 337 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六) 8 月会谈 日方资料载 : 8 月 4 日至 11 日 , 双方多次会谈。日方称 , 阿部信行与汪精卫之间正在举行 会议 , 日汪条约尚不存在。中方同意板垣在亲笔函中声明 , 不将汪蒋合作问题作为停战条件 , 并称已决定派张群迎接板垣与会。① 中方表示 , 不再要求近卫首相发表新的声明 , 但近卫必须向 中方提交亲笔私人函件。铃木同意提交近卫私函 , 但强调中方必须同时提交蒋介石的私函。13 日 , 中方提出折衷方案 : 日方须先提交近卫私函 , 然后中方才提交蒋介石的亲笔答函。铃木对 此表示为难 , 称须到南京请上司裁定。② 14 日 , 铃木赴南京 , 向派遣军总司令部汇报 : “宋子良其人断定为真”, “张治平为人可靠 , 与重庆中枢联络确有其事 , 假设本工作未直接通达蒋委员长 , 但至少有秘密通达是不难想象之 事。”③ 19 日 , 臼井、铃木与派遣军总司令部的主要幕僚一起商定板垣与近卫首相致中方亲笔函 的内容 , 同时完成板垣亲笔函的起草 :“关于汪、蒋合作问题 , 为达成日华之间 , 特别是中国内 部之圆满和平 , 必要时可能将会提出善意意见。但依据不干涉内政之原则 , 不作为停战条件之 一。”④ 21 日 , 铃木赴东京 , 向陆军省首脑汇报 , 并且代近卫首相起草了亲笔函 : “半载以来 , 阁下所派之代表与板垣中将之代表在香港就中日两国间的问题交换意见 , 已获结果 , 欣闻阁下 近期将与板垣中将会面 , 余深信此次会谈必能奠定调整两国国交之基础。”⑤ 22 日 , 东条英机陆 相、臼井茂树和铃木卓尔等谒见近卫首相 , 近卫欣然同意。⑥ 28 日 , 铃木回到香港 , 当夜即与 26 日自重庆归来的章友三会谈。⑦ 中方资料载 : 戴笠收到张治平 7 月 26 日的汇报后 , 正拟向蒋介石报告 , 收到军统南京区 8 月 1 日电 , 声称当地盛传 : 日军参谋本部臼井大佐来 , 由犬养健陪见周佛海 , 周向其亲信杨惺 华称 , 如能实现和平 , 我与影佐甚至板垣均愿前往 , 虽有意外 , 亦所不辞。云云。戴笠当即密 令张治平“在不暴露身份之原则下多方探听”。其后 , 戴笠又先后接到张治平的电报 , 声称 : 1. 板垣续电在香港的铃木 , 大意谓日本内阁虽经改组 , 但对中国求和之意如旧 , 板垣本人已获日 皇训令 , 静候我中央许可 , 径赴内地 , 同时保证取消一切伪组织 , 以之作为求和先决条件。2. 铃木最近接东京训令 : (甲) 近卫决定 , 可先发一宣言 , 取消从前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宣言 ; (乙) 由板垣立具亲笔保证书 , 保证中日议和后 , 日本决不理会汪伪政权 , 完全由国民政府处决 之 , 此后日本决不再干预中国内政。铃木称 : 板垣奉天皇令 , 向中国最高当局求和 , 请中方决 定地点 ; 为求得信任 , 日方可立即由近卫亲书保证求和之诚意 , 转交中国最高当局。⑧ 8 月 12 日 , 戴笠将上述情况书面报告蒋介石 , 请求指示。 据《张治平对工作之陈述》称 : 8 月 14 日 , 铃木离港飞往南京 , 同月 28 日回港 , 约张治平 晤谈 , 声称今井、臼井将在澳择期会见。会谈中 , 铃木出示板垣的亲笔保证书及近卫亲笔函件。 ·301· “桐工作”辨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388 号 ,“日档”; 参见《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23 页。 《铃木中佐报告》, 1940 年 8 月 17 日 , 见《井本日记》, 转引自《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26 页。 《井本日记》,《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27 页。 《井本日记》, 转引自《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30 页。原译文字蹇涩 , 本文有所校改。 《石井日记》, 转引自《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31 页。译文亦有校改。 《石井日记》, 转引自《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31 页。 《香港机关致参谋次长》, 特香港电第 351 号 ,“日档”; 参见《对中俄政略之策定》, 第 33 页。 戴笠 :《报告》, 1940 年 8 月 12 日 ,“蒋档”。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事后 , 张治平向戴笠请示“应否接受”,“奉令先探内容具报 , 暂缓接受”。① 又据《曾政忠对张 治平之考察》称 : 8 月 28 日铃木卓尔返回香港 , 催促张治平往阅板垣亲笔保证书 , 其后即由张 缮具报告 , 交曾政忠由卢沛霖电陈重庆。② 关于铃木此次返港所谈 , 军统香港区工作人员叶遇霖在致戴笠“冬电”中有更详细的汇报。 该电称 : 据铃木告 , 他于 8 月 14 日经台湾赴南京 , 会见板垣征四郎、西尾寿造多次 , 并曾会见 汪精卫。21 日至东京。22 日 , 偕陆相东条英机及臼井茂树总参谋谒见近卫首相 , 并同进午餐 , 会谈至下午三时半。铃木告诉中方称 : 此次无论在南京、东京 , 均竭力要求先毁汪组织 , 再进 而与中国议和 , 而日本当局方面则担心迄今谈判的中国代表的真实性 , 更担心“毁汪之后 , 向 何人交账”。会谈决定由板垣出具亲笔保证书。铃木并称 : “ (汪) 为日本政略之工具 , 可有可 无。近因吾人之活动 , 近卫竟拒绝与汪晤面 , 阿、汪谈判已暂告搁置。”“ (日本) 事实上已不支 持汪伪组织 , 在汪伪组织不毁而自灭矣。”但是 , 铃木也表示 : “中日如万一无和平途径可觅 , 则日本亦只有利用之耳。”铃木出示的板垣保证书为 : “为日华国交 , 尤其为助于中国内部之圆 满的和平 , 或须有关于汪提起善意的意见之场合破坏 , 该问题基于不干涉中国内政之原则处置 之 , 决不认为停战条件之一 , 兹为保证之。板垣征四郎。”铃木称 , 已获得近卫与板垣的授权 , 还带来近卫首相的亲笔函 , 要求中国方面转呈蒋介石。③ 上述资料显示 : 两方叙述虽仍有诸多不同 , 但为准备长沙会谈 , 铃木确曾先飞南京 , 取得 板垣的保证书 , 后又返东京 , 谒见近卫首相 , 取得近卫的亲笔函件。 通观日中双方留下的资料 , 可以发现 , 双方记载有若干相合之处 , 但是 , 也存在巨大的差 异。其相合处 , 自然可以确认其真实性 ; 其差异处 , 就需要进行仔细考辨了。 二 军统局对张治平的审查与日方“桐工作”的结束 抗战期间 , 军统局负有收集日方情报的任务。张治平与铃木卓尔在香港开始谈判后 , 戴笠 非常关注 , 不断向蒋介石汇报 , 也不断给予张治平指示。当他获知日方代表携带近卫首相的亲 笔函及板垣征四郎的保证书到港后 , 即于 9 月 4 日转报蒋介石 , 请示是否可以接受上述两项文 件。然而 , 两天之后 , 情况突然发生变化。 原来 , 8 月下旬板垣征四郎为加强“桐工作”, 派和知鹰二少将 ④赴香港。和知不相信铃木 所述的可靠性 , 向时在香港的《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询问“真相”。张自 1938 年起 , 即在香港 和日方各色人物联系 , 刺探消息 , 供蒋介石决策参考。他从和知处得悉张治平等与铃木谈判的 情况后 , 于 9 月 2 日致函蒋介石侍从室的陈布雷 , 汇报所得消息 , 分析日方何以相信张治平、铃 木谈判的原因 : 一是最初之交涉人携有“委员长之委任状”———“研究对日问题咨议”; 二是 “相信宋子良先生之有力量”; 三是“华方交涉人张某、陈某中间曾要求板垣来一信 , 向华方示 阅 , 而数星期后华方交涉人得到委员长之回信 , 亦交日方阅看 , 日方将此信照相带回”。张季鸾 指出 :“此为板垣相信此事之最大原因。”张函并称 : “最后华方又要求近卫须有所表示 , 故近卫 ·401· 历  史  研  究 2005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④ 戴笠 :《报告》, 1940 年 9 月 15 日 ,“蒋档”。 戴笠 :《报告》, 1940 年 9 月 15 日 ,“蒋档”。 戴笠 :《报告》, 1940 年 9 月 4 日 ,“蒋档”。 和知鹰二 , 广岛人 , 长期在华进行特务工作 , 1928 年任职于日本在济南的特务机关 , 1932 年任日本驻 广东武官 , 1935 年任太原机关长 , 1938 年任兰机关长 , 负责策反中国西南军政首长 , 此项工作即被称 为“兰工作”, 1939 年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部付”, 次年 5 月升少将。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来一信。据称 , 长沙之会见及岳军先生之赴汉 , 皆先已商妥者 , 现在仅余画龙点睛之正式决定 而已。”① 但是 , 张季鸾判断 , 所谓委员长亲笔函件及军委会委任状均为“彻底为捏造之故事”, “显系受骗或互欺”。其根据为 : “我领袖何以能有回信 , 此在常识上尽可判断者。”“所称交涉人 有委任状 , 根本即是虚假 , 中国政府永不会派出有委任状之人找日方接洽。我军事委员会现在 亦根本无咨议之官衔。”张季鸾猜测 : “此事始终与汪逆、周逆有关。”他要求严查此事 , 函称 : “惟有一点不容忽视者 , 即有人敢伪造委员长之信件 , 显为重大犯罪行为 , 应加以彻查。”② 9 月 3 日 , 张季鸾再次致函陈布雷 , 认为“此案敌人陷于极可笑之失败 , 但我亦曾受不利之影响。盖 因此使敌人看轻 , 认为易与 , 同时 , 使汪、周便于作祟 , 故必须彻底纠查 , 目前最须严防者 , 为再出现委员长复近卫之假信”。他建议 :“可令张治平来渝 , 即禁其离开 , 而从容询查之。”③ 蒋介石得悉张季鸾向陈布雷所报情况后 , 大为恼火 , 判断张治平为汪精卫的“探子”, 于 9 月 6 日指示戴笠审查。当日 , 戴笠紧急与已经应召来渝的张治平谈话。张强调自己的忠贞 , 声 称在与日方八个月的周旋中 ,“我方坚持非去汪不可”。戴笠则认为日方一定有假 , 他说 : “敌方 既不肯毁汪 , 在铃木之来找我中央路线 , 必故作圈套 , 一面则表示诚意与我言和 , 一面则故放 中央有讲和空气 , 企图国内外对中央都减少信仰呢 !”④ 9 月 7 日上午 , 戴笠将张治平软禁 , 并派军统局第三处 (掌行动司法) 处长徐业道与张谈 话。张坚决否认所询各点 : 1. 否认有伪造军委会委任令与伪造蒋介石亲笔信件之事实。2. 不 承认有章友三与陈超霖二人偕见铃木之事 , 声称八个月来 , 始终只有本人与曾政忠二人与铃木 卓尔、臼井茂树、今井武夫等接谈。只是“曾政忠之英文拼音与章字同 , 是否因此误会 , 则不 可知”。3. 与铃木卓尔过从已久 , 早通姓名 , 决不能冒称宋子良先生。⑤ 张治平与徐道业谈话 后 , 又书面补充声明 : 1. 本人与曾政忠“从未敢越出范围”; 2. “职等第知运用特务技巧 , 以 整个揭破敌人之阴谋。”张治平称 : 铃木于 8 月 14 日赴南京、东京 , “活动汪伪组织之撤销问 题”, 结果 , 获得板垣征四郎的“保证书”与近卫首相的“亲笔书”, 用以“表示其对撤销汪伪 组织之决心”以及近卫“对委员长诚意”, “希望两国迅速调整邦交 , 为建设永久和平之基础”。 他说 , 自己已经目睹上述两种函件的内容 , 但铃木不愿立即交出 , 因为铃木郑重表示 , 用何种 方式提呈中国方面 , 是一个重要责任问题。张治平并称 : 戴笠所获情报 , 可能是和知鹰二等与 铃木卓尔“作对”所为 , 目的是为了“反间”。⑥ 9 月 8 日 , 张治平致函戴笠 , 为自己辩护 , 全面反驳戴笠所示情报 , 声称该件“歪曲事实 , 言之难尽”。他说 , 自己与敌人周旋 , 均与曾政忠及卢沛霖商量 , 有关始末情况也皆经卢沛霖按 时电呈 , 自己还曾两次奉召来渝亲向当局详尽汇报。张治平的辩护共七点 : 1. 关于向日方出示 蒋介石“委任状”问题。张治平称 : “读该件 , 谓职持委状于去年末见石野 , 不胜荒谬之至 !” “今井与铃木因与职为老友”, “何须有委状向示 ? 此委状又从何处得来耶 ?”2. 关于蒋介石对日 方觉书所提八条的态度。张治平称 : “该件谓委座对敌方提出之八条 , 甚感满意 , 尤为荒谬绝 伦。”3. 关于宋子良参加谈判问题。张治平称 : “该件谓宋子良确参加之 , 因今井有摄印 (影) 带回 , 并由周佛海所供之多数相片内确认宋子良之相片无误 , 此事询诸宋子良本人 , 当亦发一 ·501· “桐工作”辨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炽章 (张季鸾) 致陈布雷函》, 1940 年 9 月 2 日 ,“蒋档”。 《炽章 (张季鸾) 致陈布雷函》, 1940 年 9 月 2 日 ,“蒋档”。 《炽章 (张季鸾) 致陈布雷函》,“蒋档”。此函署 9 月 12 日 , 从内容判断 , 应为 9 月 3 日之笔误。 《戴笠与张治平谈话经过》, 1940 年 9 月 6 日 ,“蒋档”。 徐业道 :《报告》, 1940 年 9 月 7 日 ,“蒋档”。 《张治平致徐业道函》, 1940 年 9 月 7 日 ,“蒋档”。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大笑。”4. 关于谈判中所持原则问题。张治平称 : 3 月中旬本人第二次奉召来渝时 , 上峰训示 “敌人如有诚意 , 须先取消汪伪组织”, 返港后 , 即以此点与敌人争辩。5 月初 , 铃木又约今井武 夫、臼井茂树到澳门 , 在本人专租的密室内会谈。结果 , 敌方表示 , “愿回去努力 , 但要求时机 不可失 , 而以板垣来华 (谈判) 之意相告”。自此以后 , “职即以取消汪伪组织之事与之苦缠至 今 , 铃木此次带来之板垣保证书与近卫亲笔 , 即针对汪伪组织与表示诚意之举也。”5. 关于允 许日方摄印蒋介石文件问题。张治平称 : “该件谓我方示以委座之文件并令其摄印带回 , 此何言 耶 ?”“无论何时何地 , 能证实此事者并在敌方存有此摄印者 , 甘受国家之极刑。6. 关于委派张 群赴长沙谈判问题。张治平称 :“该件又谓 , 此方已派张岳军负责此事 ⋯⋯张未曾被派。此事始 终由职与曾同志负责。”7. 关于日方谈判代表问题。张治平称 : “该件内所提铃木通贞为铃木卓 尔之误 , 所谓马场者 , 并无其人。” 张治平在该函中说明 , 经过“八个月与敌之苦缠”, 谈判已有进展 : 1. 条件问题 , 现所争 者为内蒙驻兵与和平谈判后双方同时发表宣言 ; 2. 汪伪组织由板垣保证撤销之 ; 3. 议和方式 , 由敌酋板垣奉天皇命自甘来华求和 ; 4. 作为日方诚意表示 , 可呈交近卫首相的亲笔信函。① 次日 , 张治平在 8 日函后附言 , 重申没有伪造蒋介石委任状的必要 : “过去八个月与敌周旋 期内 , 敌人因对职信念极坚 , 一切会谈 , 从未向职索阅或索取委座文件。职亦从未有任何伪造 委座文件授诸敌方以博得其信用也。在事实上 , 职对伪造文件无此需要 , 又自量绝不可为 , 深 望明鉴之。”② 在此之后 , 张治平继续申辩 : 1. 关于 1939 年底 , 张治平持蒋介石任命宋子良、章友三、 陈超霖为研究对日问题咨议委任状 , 与日驻港武官石野洽谈和平问题 , 张称 : “铃木与治平原系 抗战前夙识”,“由曾 (政忠) 介识卢沛霖 (即系港区与曾之联络人) , 得中央之允许 , 以特工技 术进行。此本年一月间事也。”“今井与治平有十数年之旧交 , 决不需要伪造咨议委状。”2. 关 于陈超霖与宋子良参加谈判问题。张称 : “仅介绍曾政忠与铃木等见面 , 曾化名章友三 , 并未冒 充咨议 , 仅称章有中央路线可以转达 , 并未介绍宋子良与铃木相见 , 更无陈超霖其人。”3. 关 于张治平出示蒋介石“亲笔复函”问题 , 张称 : “不但委座墨宝 , 即治平本人亦从未以一字笔迹 供敌人利用。每次会谈 , 铃木屡要求记录签证 , 概予拒绝 , 更无伪造信件之理。如有此事 , 愿 受极刑。4. 关于日方提出板垣与蒋介石在长沙会见 , 中方派张群赴汉口 , 陪同板垣前往问题。 张称 :“敌方求和心切 , 预定在九月中旬实现 , 因此 , 铃木当时提出福州、洛阳或长沙为会晤地 点 , 治平对此未置肯定答复。”③ 根据张治平交代 , 曾政忠是张治平对日谈判时的合作者。戴笠为了查核有关情况 , 召曾政 忠及军统局在香港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刘方雄到重庆 , 询问有关情况。曾报告称 : “张治平自本年 二月投效中央以后 ⋯⋯对工作颇为热心 , 数月以来 , 确未与汪逆有任何往来勾结。”对张治平 “是否伪造文件 , 冒充咨议”等情况 , 曾表示“毫无所闻”。④ 曾政忠来渝前 , 张治平致函曾政忠 , 要求曾向铃木索取近卫亲笔函及板垣保证书 , 但铃木 拒交 , 声称原件“须至适当时期及适当地点方能交出”。9 月 9 日 , 曾政忠“照录”板
本文档为【《“桐工作”辨析》杨天石《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195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3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4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31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