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

举报
开通vip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 篁查坚堇苎童兰堡!堑童兰叁塾童些! 塑!!± 墅!!兰墨!塑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 于进海 (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周口4660011 摘要:近体诗仄仄脚律旬的拗救,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三拗四救”说和“四拗三救”随。本文从历代诗律研 究、诗律发展演变、利于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两说的源流.大致考查了历代诗歌的实际应用.认为教学中采用“四 拗三救”说更为适宜。 关键词:仄仄脚律句;拗救;三=}幼四救{四拗三教 中国分类号:Hn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0—2359(2003)ol-0...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
篁查坚堇苎童兰堡!堑童兰叁塾童些! 塑!!± 墅!!兰墨!塑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 于进海 (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周口4660011 摘要:近体诗仄仄脚律旬的拗救,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三拗四救”说和“四拗三救”随。本文从历代诗律研 究、诗律发展演变、利于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两说的源流.大致考查了历代诗歌的实际应用.认为教学中采用“四 拗三救”说更为适宜。 关键词:仄仄脚律句;拗救;三=}幼四救{四拗三教 中国分类号:Hn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0—2359(2003)ol-0069—04 作者简介:于进悔(1954一),男,河南僳河人,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救授,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汉语史研究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是指五言“平平平仄仄”、七 言“从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其拗救,王力先生称之 为“平仄的特殊形式”,即“把那本该用‘平平平仄仄’ 的五言句子改为‘平平仄平仄’,又把‘仄仄平平平仄 仄’的七言句子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换句话说, 就是腹节的两个字平仄互换。,,[1]IPloo)腹节的两个 字,究竟是何字拗,何字救.现在学术界存在着两种 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五言为“三拗四救”、七言 为“五拗六救”,如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及其主编 《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席金 友《诗词基本知识》等;一种认为五言为“四拗三救”、 七言为“六拗五救”,如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蒋绍 愚《唐诗语言研究》、吴丈蜀《读诗常识》等。(为叙述 方便,仄仄脚律句的拗救以下只提五言.举五言以赅 七言) 这给近体诗格律的教与学带来了不便。有的论 著、教材讲诗律时采取谨慎态度或回避这种拗救⋯; 有的教材初版时主张“四拗三救”.再版时改为“三拗 四救”。;有的学者主编两本教材,一本采用“三拗四 救”.另一本则采用“四拗三救”9。笔者在教学中,分 别使用过不阍的教材,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也曾感到 一些困惑。今不揣谫陋管窥蠡测,以就教于方家同 道。 一、从历代的诗律研究看 王力先生是汉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其《汉语诗 律学》博大精深,是研究诗律的扛鼎之作。关于仄仄 脚律句的拗救,王力指出:“腹节上字该平而仄,是 拗;腹节下字该仄而平,是哦哦哦了救。”LlHn”¨‘近 体诗的出旬和对句本该是平仄相对的,尤其是节奏 点;现在出旬的第四字和对甸的第四字(七言则为第 六字)都是平声,就该算是不合常规,也就可以叫做 拗。如果要叫做拗的话。我们建议叫做‘特 拗”’。[1JCPl08J这是我们见到的关于仄仄脚律句“三拗 四救”(七言为“五拗六救”)最早最明确具体的理论 阐述,其后王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观点与此一脉 相承(修订本同).“三拗四救”说遂为许多高校教材、 论文、专著所采用。 任何学问家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之上奋力探索才 成为伟人的。关于“汉语诗律”的“讲究”,王力说是借 鉴了“前人研究的成果”,“举例来说.在没有看见董 文涣的《声调四谱图说》以前,我自己就不知道涛律 中有所谓‘拗救’(更正确地说,我从前只知有‘拗’而 ①周秉钧主编《古汉语自学手册》,湖南^民出版社1985年版:张之强丰编《古代汉语3.北师大出版杜】984年版;朱振家主编 《古f℃汝语》.高等教育出版社l994年第二版。②郭锡良唐作藩等《占代汉语》,北京人民出版社l981年版(修订本),天津教育 出版社】991年版。@朱振家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朱振家主编《古代汉浯》.中央广播电祝大学出版杜 l990年版。 收稿日期:2t’021】一20 ·69· 万方数据 不知有‘救’),有所谓‘上尾’等等。而‘拗救’之类正 是前人所研究出来的可靠的诗律”。⋯“、’王力在《诗 词格律·引言》中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书所讲的诗 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 著者自己的意见。”12』耻’这说明王力先生在研究诗 律时吸收或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学界一般认为, 近体诗在齐梁时期萌芽,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至 沈、宋成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已是格律整饬 的近体诗)。唐代就有人对诗歌格律尤其是平仄开始 研究,口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序》:“沈侯(指沈 约一一引者。下同)、刘善(指刘善经)之后,王(指王 昌龄)、皎(指皎然)、崔(指崔融)、元(指元兢)之前, 盛谈四声.争吐病犯,黄卷盈箧,缃帙满车。”唐王昌 龄、皎然、崔融、元兢等编写过诗学入门书,对诗歌的 声律、对仗、作法知识有所阐述。宋代胡仔《苕溪渔隐 丛话·前集·卷七》指出:“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 固定体,众共守之。”可见关于“律诗”(即近体诗)平 仄规则和讲其规则之书,至宋代仍在流传。宋代对诗 律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方回《瀛奎律髓》便是详细教 作诗方法、技巧的专著,他把江西诗派师友相传的句 法、字眼标示出来,并对变体、拗字等详加分析、注 释。方回所谓“拗”,即指作“律诗”突破平仄格律的 字。他所举许浑“山势北来宫殿高”、“巴蜀雪消春水 来”,杜甫“打鼓发船何郡郎”,赵嘏“长笛一声人倚 楼”等,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的变式,,即今天 所谓的“孤平拗救”,只是没提“救”字而已。 “诗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种专著形 式”。[31欧阳修“退居汝阴,而集以资谈”的《六一诗 话》,开创“诗话”之体,采用随笔形式评点作家作品。 虽只是“偶出绪余撰诗话”,却使诗话崛起于宋,而后 蔚为风尚,作家如林卷帙繁富,至清而臻鼎盛。郭绍 虞先生《宋诗话考》云:宋及元明诸家诗话,“采摭既 繁,菁华斯寓,钟嵘所谓披沙简金.往往见宝者.亦庶 几焉。”对诗律的阐述只保存一些片断,并不甚完备、 系统,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所论较为深入,然“声 调之说,明人于此粗有所得,但并无成书。”¨jc“”对 涛律尤其是“近体诗的平仄和拗救谈得比较详细的, 是清代人的一些著作,”[5](“”如:赵执信《声调谱》、 《谈龙录》;王士祯《古诗平仄论》、《律诗定体》;翟氏 《声调谱拾遗》;董文涣《声调四谱图说》等。《声调 谱》是赵氏“于唐人诗集中反复推究,始知古调律调 之分,因著此书,成为中国诗律史上一大发现。”“自 此书出,于是王氏(指王士祯)弟子亦多发其师遗稿, 遂有《古涛甲仄论》、《律诗定体》诸书.而声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遂 成为论诗者的重要问题,”⋯旧”’郭绍虞先生认为《赵 谱》是清代“诗人学者研究格调之成果”,是研究声凋 ·70· 的代表作,是“中国诗律史卜.一大发现”,对诗律的具 体研究,具有“开创之功”。¨一”二⋯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多次提到并引用赵执信 《声调谱》(王编《古代汉语》1451页注释再次提及) 和董文涣《声调四谱罔i兑》,可见对二人研究成果有 所借鉴。蒋绍愚先生说:“(清人的)这些著作都是根 据唐诗的平仄加以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从而得出一些规律,”“董文 涣《声调四谱图说》中列有‘拗体图’,《董谱》所归纳 的拗救形式,和《赵谱》所归纳的基本一致。”bn“”关 于近体诗的“拗救”理论,董与赵二人观点基奉相同, 兹举《赵谱》如下: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欲赴举 杜牧 野店正(宜平而扶)分泊, 茧蚕初(宜厌而平。第一字仄,经三字必平)引丝。 ● n (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拗。) 行人碧(宜平而仄)溪(宜仄而平)渡,(拗句。 o 口 ● o 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断断用仄,今人不论者非。) 系马绿杨枝。(不对格而实对。) ● ● ● 口 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人声字,妙。) 悠悠o(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 o o o ● 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当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 字平声救之,否则落调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 秋由惫君别,(拗同第三句。) 惆怅桂花时。 《赵谱》里“·”表示仄,“”’表示平。颔联出句“行 人碧溪渡”,《赵谱》认为第四字“溪”本应为仄而平, 这是“拗”;第三字“碧”本应为平而仄,并且强调指出 “断断用仄”,是“救”。赵执信认为这类句式为“四拗 三救”,尾联出句与此句拗救相同。清王士祯也持同 样看法,其《律诗定体》:“第六字拗用平.则第五字必 用仄以救之,与五言三、四~例。”依《赵谱》,其拗救 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六小类:一、本句自救。(⋯)孤平 拗救(乙1拗3救);(二)特种拗救(丙4拗3救)。 二、对句相救。(一)小拗(甲3拗乙3救。也可不救。) (二)大拗(甲4拗乙3救。不可不救。)三、本句自救 与对句相救并用。(一)小拗、孤平拗对句兼救(甲3 拗,乙l拗,乙3兼救);(二)大拗、小拗对句兼救(甲 4拗,甲3拗,乙3兼救)。 王力《汉语诗律学》及其主编《古代汉浯》所讲拗 救,可归纳为三大类七小类,比《赵谱》多出的是属于 “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并用”的拗救一 大拗、小拗、 孤平拗,乙3兼救:如陆游《夜泊水村》:“(一身)报国 有万死,(双甏)向人无再青。”“有”“万”“向”拗,“无” 宁兼救oL?j+P145‘) 近体I寺仄仄脚律句”腹节上的两1、字平仄互 万方数据 换”,是不是拗救,何字拗何字救.王力后来似乎是想 改变他早期的观点。王力在七十年代出版的《诗词格 律》和《诗词格律概要》两本书中。都没有在“拗救”中 讲,而是放在“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之中:也没有像 《汉语诗律学》《占代汉语》里那样明确指出第三字 拗、第四字救,这能否认为王力有改变他早期“三拗 四救”说的一点迹象? 二、从诗律发展演变看 近体诗最本质的格律特点是讲究平仄,律句形 成的最荧键因素是“二、四字异声”。在诗律发展的历 史长河中,在涛句第二、第四字的位置上安排不同声 调的字,以造成平仄交互的特点,是诗人有意识的探 索。据徐青《古典诗律史》统计:班固《咏史诗》、孔融 《临终诗》全诗皆i6句,二、四字异声的各有1l句; 辛延年《羽林郎》32句,二四字异声的有29句。日本 学者高木正一《六朝律诗之形成》一书统计:谢灵运 诗中占49蜥,沈约占77%.“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庚 信竟高达93%,而曹植《虾蜡篇》16句,全部为二、四 字异声。六朝以来诗人们探索平仄声交互,“其主要 的和必然的结果,是构成了律句。律句中以‘平平平 仄仄’和‘仄仄厌平平’两种(及其变式)为最多 见。”¨。旧”’齐梁时发现了汉语所固有的声调,作诗讲 究“四声”、避忌“八病”,刨“永明体”新体涛。根据“四 声”、“八病”的规定,“近体涛一联内的平仄格式基本 上已定下来了”,丁是便产生了律句。 佛学东渐,梵音影响。促进了我国音韵学的发 展,推动了诗人对诗律的进一步探索。六朝时“律 句”结合成“律联”,这种台律的“联”沈约诗占27“, 庾肩吾诗占60蹦.庾信诗更高达7j%。范文澜《中国 通电》第二编第三章指出:“曹植诗中也确有运用声 律的形迹。如‘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赠白马王 彪》);‘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 自露希。’(《膊诗》)等句,平仄调谐,俨然律句,不能 概指为偶台。自然。这只是律诗的胚胎,距律诗的形 成还很遥远,但既有胚胎.便会继续生长。”骨气奇 高、辞采华茂的曹子建,“深爱声律,属意经音”,对诗 律进行了自觉的探索,这三联都是“律联”,前两联出 句都是“平平平仄仄”律旬。陶渊明《答庞参军一首》 八联涛中有四联为律联,出句也都属于“仄仄脚”律 旬。这说明“仄』人脚”句式最早演变为律句,且出现牢 最高。至唐,律联之间发展为相黏,成熟的近体、卉就 形成了。 考察句尾三从连用诗句的历时发展,对探讨“仄 从脚”律句的拗救,或许不无意义。诗句末尾连用二 个仄声,“乃是古体i寺的常轨”。相传为文人五言i寺之 源的苏武李陵赠答诗(一般认为汉末人伪作),就有 句未三仄连用.如“黄鹊一远别”、”长歌正激烈”(苏 答李许四首之i);“良时不再覃”,“风波一失所”(李 与苏涛)。班崮“质木无文”的《咏史诗》:“上书诣阙 下”;“太仓令有罪”。诗句末三字也有“仄平仄”,如东 汉辛延年《羽林郎》:“人生有新故”。至六朝近体诗一 联内的平仄格式基本固定下来;唐初沈、宋于声律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近体涛趋向成熟,“平平平仄 仄”律句使正式定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 君离别意~无为在歧路”,已是正规的“仄仄脚”律 句,后者为“特拗”。) “平平平仄仄”句式,如果认为第三字由平变仄 为“拗”,该怎样进行补救?王力《汉语诗律学》讲丁两 种救法:(一)对句第三字救。共举了3例:可怜白雪 曲,未遇知音人。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故人越五岭,旅雁留三湘。由于对旬“用救既成三平 调,与古风之句式混”,宋代以后极为少见。(二)本句 第四字救。论述见上。 “平平平仄仄”旬式第三字“拗”,也可以不救。王 力说:“五言诗句第三字和七言诗句第五字(腹节上 字)的平仄,以依照平仄格式为正例,不依照平仄格 式为变例。”[1,(’“’《汉语诗律学》列举唐代七位诗人 “变例”17例,其拗救情况王先生投有分析。我们翻 检了《唐诗三百首新注》(简称《唐诗》)、《中国历代诗 歌选》(简称《历代》)、《李白集校注》(简称《李诗》)、 《读杜心解》(简称《杜诗》)、《宋诗100首》(简称《宋 诗》)、《近代诗100首》(简称《近诗》),对近体涛“仄 仄脚”律句的娈式作了初步统计(所考察的为严格意 义上的正规的律诗、绝句,排律、仄声韵诗、失对失黏 诗除外;有的乐府诗从另一角度也可以说是近体涛, 也一并考察。一字有平仄两读的,字用甲意而按乙意 之音符合格律的,也不算违犯):《唐诗》变式22例, 对句相救2例;《李诗》变式20例,对句相救3例; 《杜诗》变式89例,对句相救8例;《历代》变式儿 例、《宋诗》变式l例、《近诗》变式l例,对句没救。变 式末为三仄,对句末为三平。出句“平平平平仄”句 式,只在《李诗》发现1例、《杜诗》发现4例,对都没 有救。《唐诗》出现仄仄脚变式而没救的诗句是:云霞 出海曙/潮平两岸阔/清晨人古寺/星临万户动/童颜 若可驻/只应守寂寞/迷津欲有问/风呜两岸叶/浮云 一别后/天秋月叉满/平生自有分/凄凉蜀故伎/淮南 一叶下/空圄自露滴/蔷情似此水/承恩不在貌/乡书 不可寄/江流石不转/朝罢须裁五色诏/谁为含愁独 不见。对句用“三平调”救的有两例:山光悦呜性,潭 影空人心。(常建《破山寺后禅院》)蜀僧抱绿绮,西下 峨嵋峰。(李白《听蜀僧弹琴》)上例“空”有平仄两读. 巾古分别为苦红切和苦贡切,也可认为对句不救。它 ·71· 万方数据 书例略。 唐宋至近代的诗中为何有诸多“仄仄脚”句式的 变例而不救?现在承认“仄仄平平仄”律句中第三字 “拗”可救也可以不救,其原凼大概是它不在诗句的 节奏点上,这是前代学者研究唐诗而得出的结论:救 符合格律,不救也不违犯格律。允许“平仄”脚律句变 格“仄仄仄平仄”存在,是因为其数量太多t例外的数 量以多少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我们认为还是按前贤提出,已为学 界公认的“例不十,法不立;例不十,法不破”的原则 为好。既然学界已经承认“平仄脚”律句第三字拗的 变格存在,那么同为仄收句,就应该也承认“仄仄脚” 律句第三字拗的变格存在;赵执信《声调谱》就已指 出“平平仄仄仄”“律诗常用”t既然“仄仄脚”变格存 在于历代诗中,就应该承认它也同样是“可救可不 救”。上述说法如果成立,那么“仄仄脚”律句第三字 便可平可仄,而第四字就不存在或没有必要改变其 平仄去救了。 至于说“仄仄脚”律句第四字改仄为平为“拗”, 是因为它处在诗句的节奏点上,平仄不能随意变更; 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平平平平仄”句式使“二、四宇同 声”,这是近体诗的忌讳,就必须采取补救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而对 旬又不宜改变平仄(第三字救造成三平调,第四字救 则二、四字同声。从我们翻检的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看,没有发现对 旬补救的),那只有使第三字改平为仄而“救”。这大 概就是前人今贤主张“四拗三救”说的原因‘Ⅱ巴。 三、从教学的实际看 近体诗格律是《古代汉浯》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近体诗平仄是学生学习诗律的关键,怎样做到教学 简明高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认为作为 专家的学术研究可以百花齐放,而作为教材还是统 一说法为宜。 谈近体诗平仄格式,总要提到最早见于《切韵指 南》的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 诀有一定道理,因为二、四、六是诗的节奏点,这些地 方的平仄必须‘分明’,写出来的诗才能平仄相问,声 调铿锵。而一、三、五不是节奏点,这些地方的平仄可 以不论。王力《汉语诗律学》批评这个口诀不全面,这 个批评是对的,因为一、三、五有的地方不能‘不论’, 二、四、六有的地方可不分明。但是只要知道丁这个 口决不全面,我们却可以利用它来掌握‘拗 救’。”[5_。“’这也已成为学界共识。学习任何知识都 有一个人门过程,大致采用口诀的说法,对教与学双 方都不无益处。 ~般说来,凡“救”之处其字本身应具备“可平可 仄”的本领,而不违犯近体诗格律,如“平平仄仄平” 律句的第三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平可仄。如果 采用“三拗四救”说,那么第四字是否可以在任何情 况下都可平可仄呢?从以上考察看,它不具备这种条 件,因为“平平平平仄”句式在近体诗中极少见;如果 采用“四拗三救”说,那么第三字则完全可具备这种 条件。这样,拗救理论就会变得系统而简洁,讲拗救 时,先讲“口诀”大致正确,这利于初学;再讲不太全 面颇有例外:(1)乙种句第一个平声不能不论,否则 犯“孤平”;(2)丁种句第五字不能不论,否则犯“三平 调”;(3)甲、丙第六字可不分明,有条件可变更。然后 只需讲清与拗救有关的五个字(三个字拗,两个字 救;救处七言都在第五字、五言都在第三字)。条理比 较清晰,纲举目张易教易学,与传统诗律教学相比, 体现出新(方法新)、短(用时短)、平(讲述平实)、快 (见效快捷)之特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2]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t977第二版. [3]钱仲联.柬代诗话鸟瞰[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 三辑)[c].1984. [4]郭绍虞.清诗话·前言EA].清诗、舌[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2 [s]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 [6]王夫之,等.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I979.(1983修订本 义同) [8]徐青.古典诗律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 RemedialMeasurestotheLackof Oblique—oblique—End—Lineof‘。ModernStyle”Poetry YUJin—hai (ZhoukouNormalColtege·Zhoukou466001.China) Abstract:Totheremedialmeasurestothelackofoblique—oblique+end-lineof“modernstyle”poetry,therearethetwo pointsofviewinacademiccircles:“thewrongthirdthes@vefourth”and“thewrongfourtb—theSaVethird”.Thisessayresearches thefountainheadofthetwopointsofviewinthethreeways;studyofmetricalpatternofpoetryin successivedynasties; developmentandevoimionofmetricalpatternofpoetry;reaching.AfterI generallyexaminethepracticaluseofpoemin successivedynasties·Iconcludetbat:“thewrongfourth—thesavethird”ismoreappropriateinleaching Keywords:obliqueoblique—end—line;wrong—save;thewrongthird㈣thevefourth:thewrongfourththesavethird [责任编辑陈风] ·72· 万方数据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 作者: 于进海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周口,466001 刊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3,30(1) 参考文献(8条) 1.王力 汉语诗律学 1980 2.王力 诗词格律 1977 3.钱仲联 宋代诗话鸟瞰 1984 4.郭绍虞 清诗话·前言 1982 5.蒋绍愚 唐诗语言研究 1990 6.王夫之 清诗话 1982 7.王力 古代汉语 1979 8.徐青 古典诗律史 198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nsfdxxb-zxshkxb200301019.aspx
本文档为【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65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4-26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