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蔡葵-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蔡葵-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举报
开通vip

蔡葵-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战线》 1, 9 2年第 4 期 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蔡 葵 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中新形成的一个分支。 本文认为 : 从本世 纪 三十年代 开 始 , 中国的民族考古学经历 了萌芽、 形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由于扎根 于 中 华 大 地 , 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作者对我国民族考古学发展 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 。 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 中新形成的一个分支。 早在近代考古学萌芽时期 , 一些欧洲学者已 用民族学材料来解释新发现的古代文物 , 并探讨其制造工艺和用途。 到19 世...

蔡葵-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战线》 1, 9 2年第 4 期 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蔡 葵 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中新形成的一个分支。 本文认为 : 从本世 纪 三十年代 开 始 , 中国的民族考古学经历 了萌芽、 形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由于扎根 于 中 华 大 地 , 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作者对我国民族考古学发展 中应注意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 。 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 中新形成的一个分支。 早在近代考古学萌芽时期 , 一些欧洲学者已 用民族学材料来解释新发现的古代文物 , 并探讨其制造工艺和用途。 到19 世纪 , 近代的考古 学和民族学都已形成 , 两门学科的对象、 特点 ,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不同。 考古学是通过古代人类活动留下 来的遗迹和遗物来研究古代史 ; 重点研究物质文化 , 但也研 究包括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等在 内的精神文化 ; 其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 民族学是通过氏族、 部落、 部族、 民 族等共同体来研究各族的形成 、 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 重点研究当代文化和精神文化 , 但也探 讨古代文化和物质文化 ; 其研究的基础在于民族调查工作。 本世纪 , 一些学者对不同学科的 “交叉地带” 颇感兴趣 , 进行研究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美国一些对传统考古学表示不满 的学者 , 认为考古学应进行改造 , 强调考古学者必须认真研究文化人类学 , 借助民族志材料 来弥补考古遗存中无法反映的人类活动和意识方面的内容 , 从而对考古发现作出客观和准确 的分析 , 欧洲的学者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 共 同探讨新的理论和方法 。 本世纪60 年代 , 在欧 美 , 民族考古学已形成一 门有 自己理论和方法的新兴边缘学科。 当时 , 我国一些学者也从事 民族考古学研究。 民族考古学 “不仅可扩大考古学的研究领域, 解释史前社会和古代社会中 一些单凭物质遗存本身不能解释的间题 , 还可抢救和补充记录过去民族学者很少 注 意 的 材 料 , 大大丰富民族志档案 ; 而且通过探讨物质遗存和社会组织、 人类行为之间关 系 之 类 问 题 , 对人类学本身的理论也有新的刺激和建树” ¹ 。 总之 , 其主要任务是 : 通过对民族志和 考古材料的类比分析 , 为人们理解古代人类的活动 , 全面复原古代文化另辟蹊径 。 30 年实践 已表明 , 虽然民族考古学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待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 但其前景是灿烂的 。 60 年来 , 我国民族考古学经历了萌芽、 形成和初步发展三阶段 。 近代的考古学、 民族学都是先在欧美形成 , 然后传入我国的。 19 0 1年 , 梁启超在 《中国 史叙论》 中 , 首先介绍了考古学º 。 稍后 , 民族学被译为 “民种学” 或 “人种学” , 也开始 为国人所知 , 本世纪 20 年代 , 当时新学术的倡导者蔡元培大力扶植这两门新学科。 19 26年 , 他在 《说民族学》一文中 , 首先采用 “民族学 , 这一术语 , 并指出民族学能证实考古发现文 物的用途» 。 19 28年 , 他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设立考古学组 、 民族学组。 19 29年 , 他聘请从美国学习人类学归来的李济博士为考古组主任 , 为我国早期考古事业找到合适的学 术带头人¼ 。 解放前 , 我国考古学已得到初步发展 , 仅用20 来年 ( 19 28—1 9 49年 ) , 就基 本上走过了欧洲近 1世纪才走过的漫长路程 。 与之同时 , 我国民族学也有初步发展 , 好几位学 者克服各种困难 , 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 。 文化人类学家林惠祥不仅在福建搞考古、 民 族调查 , 而且冒险到当时日本 占领下的台湾调查圆山新石器和高山族½ 。 他是我国民族考古 学萌芽时期的代表性学者 , 兼长考古学 、 民族学 , 能用民族志材料来探讨有些石器的制造工 艺和甩途 。 他的研究方法在我国考古学界起了引导作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考古学发展迅速 。 19 5 2年起 , 在北京大学历史系 设 置 考古 专 业 , 并在北京举办考古人员短期训练班 , 培养急需的考古专门人 才。 在 第 一 个 五 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19 5 3— 19 5 7年 ) 期间 , 配合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 考古工作在除西藏以外的 各 省 ( 自 治区 、 直辖市) 展开 , 经常有重要的考古新发现 , 考古学的学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19 5 6年 , 在毛主席倡导下 , 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调查 , 民族学也发展迅速 。 当时,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些青年教师和学生也参加少数民族调查工作 , 其中有后来成为当 代民族考古学家的李仰松 、 汪宁生 、 宋兆麟等人 , 他们在民族调查过程 中, 常 自觉或不自觉 地联系考古学有关问题 , 进行大胆探索 , 逐渐形成新的研究动向。 从19 5 8年起 , 考古刊物上 常发表对中国考古学有启发作用的关于少数民族调查报告和论文 。 如果说 18 世纪以来美国民 族学家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调查是为20 世纪60 年代民族考古学首先在美国形成创造了有利 条件 , 那末 , 19 5 6年开始的我国大规模的民族调查是为 19 5 8年至 19 6 5年我国民族考古学形成 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由于当时我国和西方学术界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交流 , 没有或几乎没有国外 经 验 可 供借 鉴 。 那时 , 我国报刊上有 “少数民族地区考古” , 而无 “民族考古学” 字样 , 而这两个名词 的含义是不同的 , 我另有专文论述¾ , 这里且不谈 。 现在回顾和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当时一些青年学者所做 的探讨和研究 , 确实代表了一种新的动向, 并表示了我国独具风格 、 特色的民族考古学正在 形成 。 李仰松首先取得研究成果 , 他从考古学角度来观察云南饭族原始制陶术 , 然后再用它 来分析和解释考古发现¿ 。 接着汪宁生发表了好几篇论文 , 涉及的面相当广泛 , 他直接考察 景洪、 沧源傣族妇女的原始制陶术 , 具体比较两处制陶术的异同, 并在傣族妇女指导下学做 陶器 , 加深认识 , 还试图说明和解释古代陶器制作上的一些问题À , 他和李仰松对云南少数 民族原始制陶术的实地考察比西方的实验考古学 (也称模拟考古学 ) 有节省昂贵实验费用的 优点 , 所获材料也可靠 ; 他注意到永胜彝族羊骨 卜的祷祝词 、 祭品 、 用墨显兆、 卜兆等方面 却和 《史记 · 龟策列传》 记载相似 , 颇能相互印证 , 古代中原骨 卜方法已失传 , 研究近代彝 族的骨 卜方法对复原古代中原的骨 卜习俗是很有价值的 Á , 那种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 中找 出可与当代的民族志对比的材料 , 加以充分利用 , 则是中国民族考古学特点之一 , 他还根据 图画文字的特点并结合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及少数民族习俗 , 细审石寨山出 土 的 滇 国 “刻纹铜片” , 基本破译其图象和符号 , 指出 “铜片上所刻绘的乃是 ‘滇’ 人对他们财富的 一种登记或记录” O , 这种破译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尝试。 在这短暂的 8 年中 , 我国民族考古 学虽做出一些成绩 , 但有两个缺点 , 一是没有发表总结民族考古学新动向或探讨这种新的理论 和方法的论文 , 另一是也发表了一些不够理想的文章 , 主要是离开具体环境作不合适的类 比 汾析, 其研究结论不可靠。 在摸索中前进 , 走些弯路是难免的 , 我们不应苛求。 19 6 6年后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 无法开展民族考古学的工作 , 直到70 年代初才逐步恢复。 最近十年来 , 改茱 开放政策给我国注入了新的生机 , 展阶段 。 ‘ 我国民族考古学尹始进入初步发 我国和各国学术界有正常的学术交流。 美国民族考古学家威廉 · 亚当斯来北京大学考古 系作短期讲学 ; 我国民族考古学家也去国外访问和参加学术活动 , 介绍我国的研究成果 , 并 结合国情 , 借鉴国外经验 , 扩大研究范围。 最近10 多年 , 我国民族考古学的学术水平明显提高 , 成果累累。 汪宁生在国内外发表约 2 0来篇民族考古学论文 , 还 出版论文集。 和专著 0 , 取得我国第一位著有民族考古学论文集 , 的殊荣。 其论著可分为下列六组 : 第一组是为解决中国考古学的某一向题而专门写的民族调查报告和论文 。 他 观 看 了 扳 族、 景颇族等原始取火法 , 证明原始人 “钻木取火” 的可靠性 , 还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 作深入研究 , 基本上复原了原始取火技术0 。 他对纳西族的仪式用木牌和汉代居延烽隧遗址 出土的人面木牌作比较研究 , 认为以木牌画鬼神形象插地祭拜之俗是羌人习俗 , 汉代驻守西 北的戍卒受当地羌人影响 , 也有此俗 , 而纳西族原是羌人之后裔 , 南迁后僻居滇西北山区 , 发展迟缓 , 从而保存此古老习俗。 。 他对彝族和纳西族羊骨 卜习俗作进一步调查 , 着重结合 , 考古发现作深入研究 , 再论古代 甲骨 占 卜习俗 。 他还在傣族原始制陶术调查的基础上 , 全面 论述 白己对我国远古制陶技术的一些间题的见解 。 这些论文表明 , 作为民族考古学家的汪 宁生 , 其民族调查的重点和 目的毕竟与一般民族学家的调查是不同的 , !其类比分析则为理解 和复原古代文化闯出一条新的道路。 第二组是与云南 以及我国南方民族考古有关的论著。 汪宁生用多年来亲自调查和相当熟 悉的云南和我国南方的民族材料去研究当地的古代文物 , 其类比分析所得出的推论 , 有较大 的可靠性。 如他对晋宁石寨山出土的2 0 0 0年前的铜器中众多人物形 象 分 别 进 行 “ 民 族 识 别” , 抓住发髻这一主要特征 , 划分成椎髻、 辫发、 结髻、 螺髻等 4 大类 , 指出前两类是当 时滇池地区及其周围地区的主要居民。 还从文化特征方面作某些分析和探讨 , 推测某一类人 和今天哪些民族有关或关系较密切0 。 又如他有关铜鼓的著作 , 涉及古今中外有关铜鼓的各 个方面 , 着重探讨我国南方民族的文化变迁及其相互关系 , 有独特见解 , 这是其他研究铜鼓 的学者所难以企及的 。 现在 , 研究民族史的学者常引用他的研究成果。 第三组是对中国考古学的重大课题进行探讨。 多年来 , 我国考古界流行一些似是而非的 观点 , 诸如仰韶文化的大房子是母系氏族的特征 , 仰韶文化的二次多人葬反映了母系氏族社 会的葬俗等等 。, 汪宁生的研究却表明 , 远古时期大型房屋有各种不同用途 ; 即 使 是 公 共住 宅 , 其内部组织也是千变万化 , 并非所有大型住宅都能代表氏族共居 ; 至于远古居民的婚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世系传递等 , 更与房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 公共住宅咋部的经济生活也是 多 种 多 样的 , 不应只根据摩尔根介绍的易洛魁人的 “长房” 情况来印证一切 “大房子” 、 遗址 。. 多人 合葬墓仅流行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后期 , 不能解释为母系家族的 “缩影” , 以 极 个 别 的 “母子 (女 ) 合葬” 来概括全面 , 缺乏科学性 ; 应当审慎使用葬俗去复原社会制度公 。 童恩 正认为 , 这两篇论文有助于清除摩尔根模式对中国史前史研究的思想束缚 , 并能加深人们对 仰韶文化的全面认识@ 。 第 四组是对中国古代史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汪宁生根据西南少数民族保存的占卜方法‘ 农耕习俗 、 农耕工具等 , 分别对阴阳两艾和八卦、 祸耕以及未粕作出新的解释和论点。 , 著 名史学家郭沫若、 张政娘对这类探讨相当重视@ 。 第五组是对文化史上重大发明或制度进行综合研究 。 如他认为文字是从 “物件记事” 、 产符号记事” 、 “图画记事” 中引导出来的 , ·上述三类记事方法平行发展 , 交错存在 , 最后 产生文字 ; 表音字的出现才算标志着文字的正式开始À 。 该文的发表表明我国对文字起源的 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4 厂 第六组是对民族考古学之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以及本人多年来研究经验的总结 。 他不仅对 民族考古学的定义、 发展史、 研究方法、 研究范围 、 如何进行类比等进行探讨 , 提出自己见 解 , 而且对自己长期从事的民族考古学研究作了认真总结。 。 该文填补了我国长期缺乏全面 探讨民族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空白。 宋兆麟也成果硕实 , 由于他精通考古学 , 熟悉民族文物和民族 习俗 , 所以在其论文中 , 也能阐幽探微 , 利用民族志材料对一般考古学家不注意或很难解释的古代文物作出比较合理 的解释 。 下面以石球 、 木弩、 石祖为例来具体说明 : 他和杜耀西共同研究了我国旧石器时代的石球 , 认为它是重要的狩猎工具O 。 随后 , 他论 证古代投掷工具可分三类 , 其中投石器 、 抛石机用石块 , 只有流星索用系有绳索的石球 。 发 明流星索是远古狩猎技术的重要革命。 我国黄河流域远古居民的这项发明不仅对世界文化史 作出贡献 , 而且对后来抛石机和火炮的发明也有启示和影响@ 。 他研究少数民族地弓、 地弩、 手持弩后 、 指出 , 最早的弩应为木弩 ; 各地出土的新石器 时代的一端有孔的扁平长条骨片, 与少数民族使用的原始木弩上的悬刀 (板机 ) 相似 , 因而 推测它们可能是木弩上的一个零件。 。 他从民族调查中了解到男性祖先崇拜和生育崇拜是不同的 。 多年来 , 我国考古界流行新 石器晚期陶祖 (陶制男性生殖器 ) 是男性祖先崇拜的象征 , 他论证陶 (石 ) 祖是父权制下乞 求生育的崇拜对象 , 与祖先崇拜无关 0 。 文化人类学家容观复的民族考古学研究颇有特色 , 他先后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对新兴的民 族考古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论述 , 促进了我国民族考古学研究的开展 。 他对国外民族志 材料也比较熟悉 , 用这些材料解释我国新石器时代的 “割体葬仪” 。 在青年学者中 , 易学钟用景颇族的神话 、 祭祀舞蹈解释滇文化中流行的铜鼓鼓面 “四飞 鸟” 图象 , 加深人们对二千年前古代民族文物的理解@ 。 总之 , 最近十来年 , 我国民族考古学已有初步发展 , 并成为学术界中一个比较甲人注意 的新领域。 我国民族考古学和欧美民族考古学都重视民族志类比分析法和验证 。 如汪宁生通过多年 的摸索 , 采用的解释程序是 : 提出问题或对旧说进行否定—通过民族志材料进行类 比以建立假说—从考古材料本身寻求证据以验证假说。 当他 19 8 3年开始接触欧美民族考古学英文书刊时 , 发现欧美同行也强调验证 , 而且也提出类比—形成假说—验证假说的程序 , 中外不谋而合 , 并无差异。 , 这说明双方都接该新兴学科的特点和客观程序进行研究 。 我国民族考古学较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 , 有三大浓郁的特色。 首先 , 我国学者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研究 , 避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偏见 。 其次 , 我国学者能比较客观地肯定传统考古学的作用 , 还积极参加其研究活动。 李仰松 认为“ 目前我国仍以传统考古学优势著称” , 今后 “传统考古学还有其广阔的天地” , 要 “充 分发挥我国的优势” 匆 , 这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 宋兆麟对原始社会史有浓厚兴趣 , 他主编 的 《中国原始社会史》 一书主要根据考古资料写成 , 大量采用了传统考古学研究成果和民族 学调查材料邑 。 汪宁生对云南地方史也相当爱好 , 他的 《云南考古》 一书函和好几篇关于云 南民族考古的论文 , 属于传统考古学论著。 他们两人对传统考古学和民族考古学 都 作 出 贡 / 献。 对比之下 , 欧美民族考古学家通常对传统考古学有不满或抵触情绪 , 作用 ; 较普遍地忽视古代史。 否定传统考古学的 再说 , 我国民族考古学家大都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寻找 自己所需 的材料 。 汪宁生 曾归纳为 : “在中国 , 民族考古学和整个考古学一样 , 是 离 不 开 (历史 ) 文献的 。 这也许是中国民族考古学的一个特点” 。 , 而欧洲的古文献不多 , 美洲则无 , 欧美 民族考古学家也就没有必要象中国同行那样如此重视古文献了 。 我国有我国国情, 我国民族考古学有其浓郁的特色 , 在今后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考古学 过程中 , 仍须继续保持和发扬其优点和特色。 尽管中国民族考古学呈有特色 , 并有初步发展 , 但冷静思考必然会发现缺 点 、 不 足 之 处 , 需要努力克服。 下面我想简略地提出 5 点 , 供参考。 1 、 与世界先进水平比 , 还有相当差距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 , 既有历史悠久 的遗迹和丰富多采的古文物, 又有从各种社会历史形态发展过来的兄弟民族 , 本身具备发展民 族考古学的巨大潜力。 民族考古学的开拓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考古学、 民族学的发展密切 有关的 。 经过4 0来年的努力, 我国考古学 (其主流是传统考古学 ) 、 民族学都已发展迅速 , 总的研究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 能为我国民族考古学的继续发展提供 良好环境 。 目前 , 与国 外有了正常的学术交流 , 能取长补短 , ’共同提高 。 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有利时机通过长期的 共同努力使这巨大潜力 、 良好环境能充分得到利用 。 我相信 , 只要稳步扎实的共同奋斗 , 十 多年后 , 我国的民族考古学也一定能赶上或接近世界水平的。 2 、 大力开展民族考古学调查工作 。 民族考古学者和民族学者虽都重视调查工作 , 但两 者调查的重点和 目的是不同的 , 民族考古学者能从民族志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 然后按考古 学要求 , 通过直接观察 , 搜集必要的材料 , 实际上 , 这也是抢救性工作 , 民族考古学者稍晚 去 , 就有可能再也搜集不到应有的材料 , 这方面的教训是比较多的 。 必须指出 , 迄今我国幅 员辽阔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仅有少数已被民族考古学者调查过 , 而且随着民 族 考 古 学的发 展 , 调查的内容也应扩大 , 诸如人口规模和分布、 土地利用、 废弃遗物方式、 经济组织和社 会政治组织等等 , 也应包括在内。 通过调查 , 考察当代这些后进民族的行为与其相关的物质 文化残余之 I’ul 的相互关系 , 考察生态环境对后进民族生存情况的制约作用 。 然后再用考察所 得材料来分析和解释考古发现 。 总之 , 调查工作是民族考古学的基础性建设 , 务必抓紧 , 才 能保证其进一步发展 。 3 、 加强考古学理论建设。 最近 , 俞伟超指出 , 60 年代以来 , 欧美传统考古学派和新考 古学派 (简称新、 旧两派考古学) 的争论、 新考古学派内各流派的争论 , 使国际考古学开始进 入变革和发展的新阶段 , 其普遍趋势是考古学者正将研究纳入一个更广阔的社会与科学的体 系之中@ 。 l面对这一变化 , 我们要从国情出发 , 吸收外国成果 , 丰富自己 , 更应加强考古学 理论建设 , 鼓励从不同的方面来研究考古学 , 或是强调某一侧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并重视 对我国考古学中新思想和实践的研究 , 在争鸣中发展考古学理论 , 为进一步形成在马克思主 义指导下的我国考古学体系和对世界考古学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l 4 、 改变考古课程的设置 。 过去 , 我国培养考古学专门人才是按照传统考古学的业务要 求培养的 , 而最近二三十年来 , 国际上传统考古学派也在发生变化 , 无论从其研究目标或解 释方法而声, 实际上已大为接近新考古学派了 。 既然情况发生变化 , 课程也要调整 , 应考 虑在综合大学考古系和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开设考古学理论和方法 、 民族考古 学 、 文 化 人类 学 、 生态环境学等新课 , 扩大学生知识面 , 使青年学生也能从更广阔的体系中去学 习和研究 考古学 。 顺便说一下 , 考古界也应欢迎受过人类学专业训练的年轻人参加到考古队伍中来 , 彼此取长补短 , 相辅相成 , 共同把我国考古学研究推向前进 。 5 、 努力克服民族考古学人材上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 。 目前 , 我国民族考古学者不仅太 少 , 而且平均年龄过大 , 应注意培养接班人 , 不断壮大民族考古学研究队伍 。 注 释 : ¹ @ 汪宁生 : 《略谈民族考古学—代序》 , 《民族考古学论集》 , 文物出版社 19 8 9年版 。º ¼ 《中国大 百科全书 . 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简史条6 89 页 、 6 90 页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0 8 6年版。 » 蔡元培 : 《说民族学》 , 《一般》 杂志 19 2 6年 2 月号。 ¾ 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 《林惠祥同志对人类学 、 考古学的贡献 》 , 《考古学报》 1 95 8年 3 期。 ¾ 拙稿 《论西南民族地区考古和民族考古学》 (未刊 ) 。 ¿ 李仰松 : 《云 南省仇族制陶概况 》 , 《考古通讯》 1 95 8 年 2 期 ; 《从饭族制陶探讨古代肉器制作上的 几 个 问 题》 , 《考古》 1 9 59年 5 期。 À 汪宁生 : 衣云 南傣 族制陶术调查》 , 《考古》 1 9 65年 12 期 。 À 汪 宁生 : 《云南永胜县彝族 (他鲁人 ) “羊骨 卜” 的调查和研究》 , 《考古》 19 6 4年 2 期。 勿 汪 宁生 : 《试释晋宁石寨山 出土铜片上的图画文字》 , 《考古 》 19 6 4年 5 期 。 后稍作 补 充 , 收 入 《云 南 青 铜 器论 丛》 文物出版社四 81 年版 。 À 汪宁生 : 《民族考古学论集》 。 @ 汪宁生 : 《铜鼓与南方民族》 ,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 8 9 年版 。 À 汪宁生 : 《云南少数民族的取火方法》 , 《民族考古学论集》 1 76 页至 18 9页。 À 汪宁生 : 《纳西族源于羌人之新证》 , 《思想战线》 19 81 年 5 期。 À 汪宁生 : 《彝族和纳西族的羊骨 卜—再论古代 甲骨占 卜习俗》 , 《文物与考古论集》 文物出版社 19 8 6年版。À 汪宁生 : 《傣族的原始制陶术—兼谈 中国远古制肉的几个问题》 , 《民族考古学论集》 19 。页至2 10 页。 @ 汪宁生 : 《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象所见古代民 族考》 , 《考古学报》 19 7 9年 4 期。 @ 汪宁生 : 《中国考古发现中的 “大房子” 》 , 《考古学报》 19 8 3年 3 期。 汪宁生: 《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 , 《文物》 19 8 7年 4 期。 @ 童恩正 : 《文化人类学 》 347 页至349 页 , 上海人 民出版社 t洲 g年版。 @ 汪 宁生 : 《八卦起源 》 , 《考古》 19 76年 4 期 ; 《藕耕新解》 , 《文物》 19了了年 4 期 ; 《未耗新解 》 , 《新史学》 t 卷 2 期 , 台北 , x 9 9 o年 6 月 。 O 《民族考古学论集》 16 。页补记 。 @ 汪宁生 :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 》 , 《考古学报》 19 51 年 1 期 。 À 粗西、 兆麟 : 《石球—远古 的狩猎工具》 , 《化石》 19 了7年 3 期。 @ 宋兆麟 : 《投石器和流星索—远古狩猎技术 的重要革命》 , 《史前研究》 19 8 4年 2 期。 O 宋兆麟 : 《从少数 民族的木弩看弩的起 源》 , 《考古》 19 8。年 l 期。 宋兆麟 : 《原始的生育信仰—兼论图腾和石祖崇拜》 , 《史前研究》 19 8 3年 1 期 。 一 容观复 : 《值得提倡的民族志类 比分析法— “民族考古学” 介绍 》 ; 《关于 民 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 个 同 题 》吕 ‘《科学研究必须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 上述三文均收入《文仁人类学与南方少数民族》, 广西 人 民出版社 19 9。年版。 @ 容观复 : 《释新石器时代的 “割体葬仪 ” 》 , 《史前研究》 l犷8 4年 4 期 。 @ 易学钟 : 《铜鼓鼓面 “四 飞 鸟” 图象新解》 , 《考古》 1 08 7年 6 期 。 匆 李仰松 : 《略谈 “新考古学” 与国情》 , 《中国文物报》 互9 9 。年 1 月 4 日。 O 宋兆麟等著 : 《中国 原始社会史》 , 文物 出版社 198 3年版。 汪宁生 : 《云南考古》 , 云 南人民出版社 19 8。年版。 不久将出增订本 。 À函 俞伟超 : 《考古学思潮的变化》 , 《中国文物报》 玲91 年 1 月13 日至 1 月27 日连续发表 . 该文是 《当代国外考古学 的理论与方 法》 新书的序。 7 2
本文档为【蔡葵-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34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7-19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