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说文解字注_中的_浑言_析言_词及其发展

_说文解字注_中的_浑言_析言_词及其发展

举报
开通vip

_说文解字注_中的_浑言_析言_词及其发展 《说文解字注》中的 “浑言 ” 、 “析言 , 词及其发展 万献初 气 清儒段玉裁的 《说文解字注 》是一部研究 《说文 》的力作 � 清人卢文绍在为此书写 序时说 � “盖 自有 ��说文 》以来 , 末有善于此书者 � ’ � 段氏在 《说文解字注》中专劈 ‘浑言 、 析言 ” 为一类 , 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 � 他在此书第十二篇 中 写 道 � “凡沽训有析之至细者 , 有通之甚宽者 。非好学深思 , 心知其意 , 不能尽其理也 � ” 为了 阐发许慎 《说文 �� 的本 旨并启发后学者 � ...

_说文解字注_中的_浑言_析言_词及其发展
《说文解字注》中的 “浑言 ” 、 “析言 , 词及其发展 万献初 气 清儒段玉裁的 《说文解字注 》是一部研究 《说文 》的力作 � 清人卢文绍在为此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 序时说 � “盖 自有 ��说文 》以来 , 末有善于此书者 � ’ � 段氏在 《说文解字注》中专劈 ‘浑言 、 析言 ” 为一类 , 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 � 他在此书第十二篇 中 写 道 � “凡沽训有析之至细者 , 有通之甚宽者 。非好学深思 , 心知其意 , 不能尽其理也 � ” 为了 阐发许慎 《说文 �� 的本 旨并启发后学者 � 段氏对 “浑言 、 析言 , 词 , 也就是古代汉语的 同 义 词 作 了 极 其 精 细 的 分 析 、 比 较 和 考 证 , 并 进 行 了 系 统 的 辨 析 。 他从传统的训沽方法入手 , 对这些同义词的同训 、 互训 、 递训 、 反训 、 通假为训 、 狭义 与广义相训 、 共名与别名相训等等方式进行排列对比 , 把每组同义词的共性和个性都清 楚地展示出来 , 详尽地描绘了各同义词的多种 复杂的变化 , 推源索流 , 功夫极深 � 段氏 的这一工作 , 不仅有利于训沽学家对古词汇的研究 , 而且为研究现代汉语的构词法提供 了丰富的资料 � 从段氏列出的 “浑言 、 析言” 词 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很重要的线索 , 上 贯古代 , 下连现代 , 我们可以看清一部分古代单音节词是如何向现代双音节词演变的 � 这 , 对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 《说文解字注 》中的浑言、 析言词条 《说文解字注 》正文共十 四篇 , 经详细摘录 , 记下全部 ‘浑言 、、 析言 ” 「词条 , 剔除 其中似是而非的 , 合并其中重复出现的 , 可净得 “浑言 、 析言” 词一百六十六条 , 也就 是一百六十六组同义词 � 这些词条中 , 以标明 “浑言 、 析言 ” 的为最多 � 例如二篇走部 � 《说文 》 � “ 走 , 趋也 。 ” 段注 � “ 《释名 》日 � 徐行 曰步 , 疾行曰趋 , 疾趋日走 � ’ 此析官之 , 许浑言 不别也 � ” 又有 “统言 、 析言 ” 例 , 如一篇示部 � 《说文 》 � “祥 , 福也 。 ” 段注 � 凡统言 则 则灾亦谓之祥 , 析言则善者谓之祥 。 ” 又有“散文 、 对文 ”例 � 如二篇足部路字下段注 � “对文则僵 与 仆 别 , 傲 文 则 通 也 。 ” 又有 “并言 、 分言 ” 例 , 如十二篇门部中段注 � “ · � 二 , 按毛分宫之 , 许 并 言 之 者 。 ” 另外还有 “浑言 、 别言 ” 例 , “统言 、 别言 ” 例 , “通称 , 析言” 例等各种名称 。 说法虽然不尽相同 , 意思都是 一样的 。 都是指同义词有共性和个性这一特点 � 都是说粗 �移� 略着来同义词的意思是一样的 , 用分析的眼光看来同义词中的各个词意义有所差 别 � ” 段 玉裁正是看到同义词是个同中有异的矛盾统一体 , 才着力去发掘它的来胧去脉 , 为后 学 廓清迷雾指出要津的 。 他虽然用了多种名称来解释同义词 , 实际上系统只有一 个 , 就是人们常说的 “析言有别 , 浑言则通 。 ” 滩 二 、 浑言、 析言词的历史发展 段玉裁的 “浑言 、 析言 ” 词研究是以许慎的 《说文解字》为依据来进行 的 � 他 从 《说文 》中提取出很多 “浑言析言 ”词来 , 这一事实 , 说明 “浑言 , 析言” 词是 自古就有 的 � 其实 , 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同义词的研究和运用了 。 他们运用同义词来训释字 义 , 运用同义词辨析的方法来表现词义的细微差别 , 运用同义集释的方法来编写字典辞 书等等 , 真可谓源远流长 � 例如 � “乾 , 健也 � 坤 , 顺也 � “一 , 兑 , 说也 � ” �《周 易 · 说卦 》� “宫谓之室 , 室谓之宫 � ” �《尔雅 、 释宫 》� “夏曰校 , 殷曰序 , 周日 岸 , 学则三代共之 � ” � ��孟子 · 膝文公上 》� “朝 、 旦 , 夙 、 嫂 、 早也 。 ” �《尔稚� 释话下 ��� ·凡师一宿为舍 , 再宿为信 , 过信为次二 ��� 左传 � 宣公十二年 ”才 等 等 , 这些训释方法都涉及到同义词 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实际上 已经涉及到 “浑言 、 析言” 问题 � 不过 真正系统地研究同义词 , 自觉地辨析同义词那还是 中古 以后才有的事 � 所谓 “析言有别 , 浑言则通 ” 正是同义词辨析的专门术语 � 这个术语在训话学中的普遍运用还 是 在 清 代 � 最有建树的当推段玉裁 � 许慎的《说文 》已经注意到 “浑言 、 析言” 问题了 , 但许书中 “浑言 ” 居多 , “ 析 言 ” 甚少 � 段玉裁说许氏 “所以多浑言者 , 欲使人因属而求别也 。 ” 许慎时处东汉 , 离 上古尚不远 , 词义的演变还容易掌握 , 可以 “因属而求别 户 , 用不着象后代那 样 反 复 “析言”之 � 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词汇的变化是极快的 , 古代同义的词 , 后 来分化了 , 古 代 不 同义的词 , 后来同义了 � 古代不必分辨的词 , 后来要求分辨 � 古代 需要区别的词 , 后来合而为一了 � 诸种情况 , 都处在不断的复杂变化之 中 。所以 , 唐代前 后的古书注释以及 《释名 》、 《经典释文 》诸书 , 不得不多作“析言 ”之事以补 《说文 《 的不 足 。 到了清代 , 这种工作就越来越重要了 。 于是乎段玉裁站出来 , 系统归类 , 明 白地列出 “浑言 、 析言 ” 一类 , 详细地进行同义词辨析 , 这 , 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 � 这 种时代越向近代迈进 , 词义的分析就越细的现象是符合词义学规律的 , 也同古书注释越来 越详细的现象相吻合 。 从古今同汇的比较 中 , 我 们可以发现 , 古代汉语词汇 , 发展到现代汉语词汇 , 其中最突 出的特点是单音节词演变为双音节词 。这实质上是一场构词法的革命 � 随着时代鱼进步 , 人类思维的发展和词汇的大量丰富 , 现代汉语可用大量词组 、修饰语和语法手段来代替古 代汉语那种单一而又古老的单音节词表示法 � 这些方法逐渐地溶进新 的构词法 中去 , 出现 � 了大量的双音节词 � 这样一来 , 古代汉语 中的一词多义 , 多词一义 , 词义交差的复杂现 象被逐渐克服了 � 富于表现力的双音节词挑起了重担 , 解决了许多单音节无法解决的淮 题 � 由于这个原因 , 很多古词死去了 , 或是完全消失 , 或由实义变为虚义 , 有约变成了‘ 新词的词素了 � 象 “浑言 、 析言” 这样的同义词则多数合并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询了 � �饥 就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所列出的, 百六十六组 “浑言 、 析言 ” 词来看 , 二 合并成现 代 汉语双音节常用词的就有四十一组之多 � 祭祀 斋戒 萌芽 呕吐 呻吟 奔走 一 譬喻 皮革 翱翔 膏有 荣华 赐予 疾病 冠冕 嫉如 变化 听闻 光辉 妊娠 虫穿 坟墓 步行 � � 牙齿 道路 器皿 讽诵 宾客 商贾 暑热 奸究 宫室 喘息 沟恤 盐卤 声音 � 妇女 赌冈 一 病疥 光景 · 响声 粳稻� · 、 这四十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 中是八十二个单音节词 。 , 它们是在漫长的 历史演变 中 , 由两个同义或近义词逐渐合并成一个新词的 。 · 这些词多数是并列结构 , 而且是同义并列 � 就词义而言 , 这种并列结构的双音节词 基本上保存了古词的词义 , 这是古今词语的相 同点 。 就构词法而言 , 现代汉语的这种双 音节 的并列结构词语是由古代两个单音节的同义词合并而成 ,的 , 古二而今一 , 这是古今 词语的不同点 。 这种新的构词法是运用得很普遍的 , 除了段玉裁举的这些例子外 , 还可 以找到大量的同类现象。 也就是说 , · 古代汉语的单音节同义词合并成现代汉语的并列式 双音节词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是现代汉语构词法的一大特点 � 懂得这个规律 , 我们 分析研究现代汉语的并列式双音节词就容易得多了 , 只要我们勤于索源 , 总是能够把这 些问的古代来源弄清楚的 , 这 , 也是我们研究段氏 “浑言 、 析言 , 词的最主要收获 , 另外 , 我们试分析段氏所列出的四十一组同义词 , 也就是现代新构成的四十一个并 列式双音词 , 就可以发现 , 它们绝大多数是名词 , 少数是动词 , 只有极个别的形容词 。 这种分布状况也是完全合乎古汉语词类分布状况的 � 这对我们研究这些词的历史发展是 很有启发性的。 ‘ 当然 , 例外的情况是有的 , 如 “响声 ” 、 八 。腊诩 , 、 ·粳稻‘ 等词是偏正结构 , 而 不是并列结构 � “病偷 ” 不是并列结构而是主谓结构 � “光景 ” 一词就更为特别了 , 产景 ”是 “影” 的本字 , “光 ”产景 ” 古代是同义词 , 都指阳光 , 而现代合成词作 “生活 状况 ” 解 , 离古义相距很远 。 这些个别的变化是不足为怪的。 我们说过 , 词汇的变化是 复杂的 。这些词有的是 同义词中某一个词在漫长的历史中改换了词性 , 有的则是改换了词 义 。 一对古代 同义词 , 有一个没有改变 , 有一个则有些改变 , 到现代它们结合成新词后 , � 其词义当然有些变化 。 这种个别变化并不影响我们的结论 � 即古代的同义词大多数演变 成 现代汉语的并列式双音节词 � � 三 、 浑言、 � 析言词合并成双音词的条件 我们说 , “浑言 、 析言” 词 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就容易合并为并列式的双音节词 , 这 是一条规律 , 是现代汉语构词法的一大特点 。 那么 , 为什么有一大部分词合并了 , 而还 有一部分词没有合并为新词呢 � 这是因为有一部分 “ 浑言 、 析 言” 词 现 代汉语 已 经 不 用了厂它们成为古词 , 已经失去生命力 , 当然就不能沟成新词了 。 例如 � � � 后一一君 , 两 者都成了古词 , 现代汉语不用了二再如乌—佳 , 其中的 “佳 ” 成了古词 �既然不用它 ,当然就不会构成新词了 。 丢拟 芬 声 第二 , 同义词合并为双音词 , 既然是 “合并 ” 一 , 就必然要求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 , � 而且这种联系必须是词义的紧密相关 。 所谓 同义词 , 严格地说来只是近义词 , 因为意义 完全相 同的两个词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 也就是说 , 绝对的同义词是没有的 。 既然同义 是相对的 , 那么必然有的同义词意义相近些 , 有的则意义较远些 。 显然易见 , “浑言 、 析言 ”词中 , 那些 词义相对来说更加近一些的就容易合并成双音词 � 反之 , 意义相对未说 � 远一些的则不易合并 �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中列举的一百六十六对词就很能说明这个 问题 , 我们就传统的训话方式列举一些较为典型的例子来说明哪些 “浑言 、 析言 ” 词更 容易合并为新的双音节词 � 音近义同型 � “音近义同” 、 “音近义通 ” 是清代 “乾嘉 学派 ” 的戴震 、 段玉裁 、 王念孙等人经 常用到的两个训话学术语 � 他们从大量的古代语言材料中发现 , 很多同义词之所以意义 相同或极为相近 , 除了形 、 义上能找出根据外 , 读音相同或相近 、 相通也是一个决定性 因素 , 很多词的词族和意群都是以读音作为纽带的。 这个观点 , ’ 历代的语言学家在不同 的程度上都提到过 , 而以 “乾嘉学派” 为最盛 � 后来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 》就是建立 在 “音近义通 ”的基础上 , 从读音入手来追溯词义的源头的 � 段玉裁分析 “浑言 、析言 � 词 时 当 然不会忽视 这一点的 � 例如 � 芽一一萌 , 《说文解字注 》一篇草部 � “萌 , 草 木萌芽也 � ”段注 � “萌 , 芽析言则有别 � 《尚书大传 》 ‘周 以至动 , 殷以萌 , 夏以芽 ’ 是也 � 统言则不别 � “芽 , 上古归鱼部 , 萌 , 上古归阳部 � 鱼阳为阴阳对转 , 音近义向 所 以 “萌 ” 、 “芽” “ 统言则 不别 ” � 发展到现代 , 这一对同义词合并为 “ 萌芽” 一 词 。 再如 � 妊一一娠 , 《说文解字注 》十二篇女部 � “娠 , 女妊身动也 。 ” 段注 � ‘ “凡 从辰 之字皆有动意 , 震 、 振是也 � 妊而身动曰娠 , 别词也 。 浑言之则妊娠不别。 ” 妊 , 上 古属侵部 , 娠 , 上古属文部 � 侵文旁转 , 音近义通 � 词义区别极小 , 音义相近 , 所以 “浑 言之则妊娠不别 ” , 发展到现代就合成 “妊娠” 一词 。 象这样的声训例子很多 � 段玉裁是 十分注重从读音上来研究词义的 , 他把 《说文 》 中的字归成韵类 , 建立古音十 七部 , 并著有 《六书音韵表 》。所以江源在 《说文解字注 》 序中称段氏注 《说文 》是 “形以经之 , 声 以纬之 � ” � 这样评价是恰当的 � 同义互训型 。 “ 同义互训 ” 是传统训话学上的一个经常使用的方法。 无论是先秦典籍 , 汉店辞书 和故训 , 还是清代的训话学著作 , 。 同义互训 ” 的例子现比皆是 � 互训 的词往往是关系 较 紧 ,密 的同义词 , 这种同义词最容易合并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 段氏的 “ 浑言 、 析 言 ” 中同义互训的例子更多 。 例如 � 呻一一吟 � 《说文解字注 》三篇口 部 � “ 呻 , 吟 也 。 ” “ 吟 , 呻也 � ” 段注 � “按呻者吟之舒 , 吟者呻之急 , 浑言则不别也 � ” 又 《经 典释文 》� “呻吟 , 吟咏之谓 � ” 《广雅 · 释乐 》 � “吟谓歌烦也 。 ‘ 呻与吟同是古人 读书吟诗的声音 。 段氏认为 , 即使有别 , 也仅有舒缓急促之别 。 所以 “呻” “吟 ”浑言 , 则不别 , 同义而可互训 , 发展到现代 , 很自然地合并为 “呻吟” 一词 。 再如 , 宫一一室 《乐雅 · 释宫 》 � “宫谓之室 , 室谓之宫 。 ‘ 《说文解字注 》七篇下 � “宫 , 室 也 。 ” 段 注 � “ 按 宫言其外之围绕 , 室言其内 � 析言则殊 , 统言不别也 。 ” 《周礼 · 大师 》 贾公彦疏 � “ 院宇谓之宫 � ” 《周礼 · 大司徒 》郑注 � “窗户之内日室 。 ” 宫室都是指 ��� 人所居住的房屋 。 有所区别 , 也仅仅是处所稍有不同 。 它们同义互训 , 并合成为现代汉 语的 “宫室 ” 一同是很合理的 。 展转 为训型 � 这实际上是 “ 同义互训 ” 的一种扩大化形式 。 同义互训是一对同义词相互为训 , 展 转为训则是几个同义词转相递训 。 形式虽然复杂一些 , 内容上仍然是一样的 。 段玉裁的 “浑言 、 析言” 词 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 象走 、 趋 、 奔 、 步行 。 《说文解字注 》二篇走 � ’ “ 走 , 趋也 � ” 段注 � ‘ 《释沽 》� , 许浑言不别也 。 ” 又行部 � 《说文 》� ‘徐行日步 , 疾行日趋 , 疾趋日走 。 ’ 此析言 气 “行 , 人之步趋也 � ” 段注 � “步 , 行也 � , 走也 � 二者一徐一疾 , 皆谓之行 。 统言之也 。 《尔雅 》 � ‘室 中谓之时 , 堂上谓之 , 堂下谓之步 , 门外谓之趋 , 中庭谓之走 , 大路谓之奔 。 ’ 析言之也 , ” 段氏之外 , 部之趋行 他人也有注 释 � 行 � 《尚书 , 召告》注 � 钾步 � 谓行也 , “ 《谁南子 · 花宜真训 》注 � “趋 , 行也 。 ” 《释名 , 释姿容》 � “趋 , 疾行也 。 ” 步 � 《荀子 · 王霸少注 � 口行 , 趋步也 � ” 《论语 · 微子 》� “趋 , 疾步也 。 ” 《释名 · 释姿容》 � “徒行为步。 ’ 奔 � 《汉书 · 襄公州年 》释文注 � “步 , 奔也 。 ” 趋 � 《汉书 · 灌夫传 》注 � “走 , 趋向也 � ” 《国语 · 鲁语 》注 � “奔 , 奏使人归 趋也 � ” 《荀子 · 王霸 》注 � “行 , 趋步也 � ” 走 � 《公羊传 · 桓公二年》注 � “趋 , 走也 。 ” 《左传 · 宣公二年 》注 � “奔 , 走 也 。 ” 综合起来看 , 步 、 趋 、 走 、 奔都可训为行 , 都是人走路的意思 。 分辨起来 , 奔比走 �决 , 走比趋快 , 趋比步快 , 步比行快 。 或者 , 平行为行 , 再举足为步 , 室内碎步为趋 , 急赶为走 , 走有目解为奔 。 又可如《尔雅 》所分 , 以堂上 、 堂下 、 门外 、 中庭 、 大路等 处所来区别 。 这些区别都很混乱 , 都带有主观色彩 , 都不能落到实处 。 由此可见 , 这些 词正因为词义相近相通 , 并展转相训 , 人们就不可能干干净净地描绘出它们各自的区别 之点来 。 比较合理的当然只有象段玉裁那样认为它们 “浑言不别 , 析言有别 ” 了 。 正因 为它们的意义极相近 , 区别很微小 , 所以可以用彼训此 , �讨此训彼 , 以甲 、 乙训丙 , 或 以丁训 甲 、 乙 。 它们发展到现代汉语 中 , 就很自然地合并起 来 , 生 出 “奔走 ” 、 “ 行 走” 、 “步行 ” 等双音节词了 。 从上面列举的例子看来 , 词汇的变化虽然是复杂的 , 但它必定有 自己的规律 � 古代 的同义词演变而成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 必须有一定的条件 � 这些条件归结起来 , 最重 要的还是词义的同异问题 。 段玉裁对 “浑言 、 析言 ” 词的分析 , 正好为我们研究现代汉 语并列式双音节词词义来源提供了充足而又可靠的依据 , 他的这一贡献是不 一可忽视的 。 四 � 浑言、 析言词的形成原因 上面 , 我 们着重论讨了 “浑言 、 析言 ” 词演变而成为现代汉语的并列式双音词的 问 题 。 说明了百代汉语的同义词很多到现在就消失了 , 并指明它们消失后的去向问题 � 那 � � � 么 , 这些词既然到现代汉语中就逐渐消失了 , 又为什么能够从上古一直存在到清末呢 � 不弄清这个问题 , 对于 “浑言 、 析言” 词 演变的必然性就无法解释 。 我们说 , 凡是存在过的东西总是 有它赖以存在的条件 的 。 “浑言 、 析言 ” 词在古代汉 语中存在 , 而打珊踌中则演变为笋外的念式了 可 这当中是一定有其历史原因的 。 我们 深索这些原因 , 发现主要有如下几点 � 首先是封建等级观念和礼教的需要 。 就是说 , 有些词义的细微差别在古代的封建社 会是需要辨别清楚的 、但到了现代则甩不着这种分别了 , 象冠一一冕 , 亮一一碎 , 嫁一一 适 , 宾一一客等 。冠一一冕 � 都是指帽子 , ‘但等级有别 , 固名称必须有差异 。 《说文 》 � “冠 , 弃 、 冕之总名也 � ” 又 “冕 , , 一大舟以上冠也 ‘ ”亮一一碎 � 都是指人死去 , 的地位不同 , 名称也就有异 � 曰崩 , 诸候 曰莞 , 大夫曰卒 , 《说文 》� ‘大夫死 日碎二 《礼记 · 曲礼上 》 � 但死者 “天子死 士 日不禄 , 庶人 日死 � ” 嫁一一适 , 同指女于出嫁 。 的时候就有不 同的说法 。 《说文 》 � � ‘嫁万适人也飞 ” 段注 � “ 《丧服经 》日 � 不同 ‘嫁于 大夫日嫁 , 适士庶人 日适 � ’ 一此析言也 , 浑言之皆可日适 , 皆可日嫁 。 ” 宾一一 客 � 同 指客人 。 《说文》 � “宾 , 所敬也 , ” 一般来客称客 , 所尊敬的客人才称宾 。 这都是礼 教规定所至 。 第二是造词法上的限制 。 古代汉语大多数是一个字写一个词 , 以单音词为多 。 这种 构词法一方面能使文字简洁精炼 , 另一方面则 限制了词的表现力 。 两个差别不大的意思 一 定 要 用 两个词‘来表示 � 而现代汉语则 由于双音节词 占多数 , 一些词义上的细小差别 河鳅用加修饰语 , 调换词素和巧妙运用语法手段 等方法来表现 , 因而就用不着那么多的 “浑言 、 析言 ” 词了 。 例如 � 渍一一沤。 《说文 》 � “沤 , 久渍也 � ” 这种区别 , 现代 汉语用时间副词就可表现 。 呻一一吟 � 段注 《说文 》� “呻者 , 吟之舒 � 吟者 , 呻 之 急 。 “喘一气息 � 《说文 》 � 喘 , 疾息也 。 ” 段注 � “ 人之气急 曰喘舒日息 。 ” 摇一一掉 � 《 说文 》段注 � “掉者摇之过也。 摇者掉之不及也 � ” 这几组 “浑言 、 析言 ” 词都是 程度上的细小差别 , 现代汉语或者不必区别 , 或者加上程度副词就表达济楚了 。 第三 , 有些 “浑言 、 析言 ” 词是 一个时代的产物 , 它跟当时的社会结构 , 生产水平 有关系 。 随着时代的前进 , 它们也就失去了生命办 。 例如 � 犬一一龙 《说文 》 � “龙 , 犬之多毛者 。 ’, 这是 狩猎时代的词汇 , 猎犬多而且重要 , 自然要细细地区别它们 , 并给 予各种名称了 。 器一一皿 � 《说文 》 � “有所盛 日器 , 无所盛曰械 。 ” “皿 , 饭食之用 器也 。 ” 这种区别大约只有在农产品普及的初期 , “列鼎而食 ” 的有闲阶级才去讲究的 。 雀一一 鸟 � 《说文 》 “佳 , 鸟之短尾总名也 � ” “鸟 , , 长尾禽之总名也 。 ” 这大约 也该是狩猎时代才必须要 有的区别 。 当然 , 古代汉语中的 “浑言 、 析言 ” 词存在还有各种原因 � 但总归 一条 , 这是一种 历史的陈迹 。 时到现代 , 很多过去必要的区别都成为不必要了 � 所 以有的词消失了 , 有 的转移了 , 有的则再生了 � “浑言则通 , 析言有别 ” 的现象 , 现代汉语中仍然还存在着 , 只是它的实际内容和表现形式已经同古代汉语的 “浑言 、 析言 ” 词大不一样了 � 这是词 汇演变的必然结果 。 我们研究段玉裁所归集 的 浑 言 、 析言词指 出它的形成原因 , 演变的趋向和演变的 、 � 叮下转第 � 、顺� 主替‘ 连用 “刻 ” 、 “分” 、 “秒 ” 跟 “时’ 、 “点 ” 等连用 , 通常表时点 � 例如 � � 〔段星元〕掏出表看了看 , 正是北京时闻十九时三十五分 � �刘兰生 《探索星空 奥秘的年轻人 ’》� � 零点三十分 , 波音七� 七在印度河岸边的卡拉奇起飞 � �顾笑言等 《李宗仁归来 含 ’文 � � 页� � 刻 ” 、 “分 ” 、 “秒” 和 “小时” 等连用 , 通常表时段 � 例如 � ‘ �本阶段试验从开始到结束 , 共用二百 四十一小时二十分钟 。 符合预计时间 � �张 扬 《第二次握手 》 � � � 页 � 裸 �四 � 关子它们的词性 表时点的 “‘时 ” 、 “点 到时还没来 � 到点还没来 � 友时段的 “小时 ” 、 ” 、 “钟点 ” 前边可以加介词 “到 ” , 组成介词结构 。 如 到钟点还没来 。 “ 钟点 ” 、 “钟头 ” 前边可以加数词和量词 “个 ” , “小时也 可不加 “个 ” 。 如 � 三个小时 �三小时 � � 三个钟点 � 三个钟头 。 可见这些表时单位具有名词的某些特点 , 有时当名词用 , 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推量 诃 。 “时 ” 、 “刻 ” 、 “分 ” 、 “秒 ” 可重迭成 “时时 ” 、 “刻刻 ” 、 “分分 ” 、 “秒 秒 ” , 都 含有 “每一 ” 的意思 。 而 “时时” 、 � 时时刻刻 ” 则成了固定的形式 , 表示经 常 、 常常 。 上接第 �� � 页 条件 , 从而弄清这些词的来胧去脉 。 这样做 , 除了帮助人们弄通这些词的意义差别之外 二 更 主 要 �气勺是掌握段氏的同义词系统 � 把这个系统同现代汉语的并列式双音词系统进执 联系 扣比较 , 从而掌握这些新词在札词法上的特点 , 明白一个道理 , 即现代汉语均词法 的研究不能囿于现 代汉语词汇的范围 , 还必须扩大眼界 � 到古代汉语词汇 中寻找理论依 据 � 那样 , 我们 全得到很 多有益的东西的 。 不仅仅并列 少之的双音词如此 , 其它结构形式 的词也无不如此 。 注释 � � 见上海古籍出版社 � � � �年影印 “经韵楼 ” 本 《说文解字注 》第七百九十页 � 本 文 一�面凡引段注均 出自此书 , 不另注 。 ‘ � 所列现代汉语词 , 以 � � � � 年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 》收诃为据 � � 《说文解字注 》江源序 。 � � 琴峨
本文档为【_说文解字注_中的_浑言_析言_词及其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596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09
浏览量: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