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I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2018年12月I课题组成员组长:黄剑辉(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成员:应习文王静文袁雅珵任亮孙莹张雨陶伊楠外聘专家(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李凯张荣刚伊丽娜梅怡章守颖李欣然曹樱任大明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I内容提要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地区不平衡矛盾,需要准确地衡量当今...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I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2018年12月I课题组成员组长:黄剑辉(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成员:应习文王静文袁雅珵任亮孙莹张雨陶伊楠外聘专家(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李凯张荣刚伊丽娜梅怡章守颖李欣然曹樱任大明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I内容提要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地区不平衡矛盾,需要准确地衡量当今中国各省级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为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在总结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等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12大类指标(归纳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三种类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横向对比分析,并将各省的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形成《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8)》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本报告与《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8)》一起,构成了研究系列,可为各地方政府找准在全球、全国的定位和差距、制定未来改革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二、中国各省级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1.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总体来看,2017年我国地区经济运行展现出一定韧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中西部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各种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交织,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尤其是南北分化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西部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均占到全国的20%左右。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政策叠加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区域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2017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9年超过东部地区。中西部新兴区域增长极加速形成,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传统引擎作用依然显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II著,在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引领全国高质量转型发展。从经济总量看,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第一阵营”,从人均看,北京、上海、天津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从增速看,福建省领跑东部,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2017年,辽宁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4.2%,较上年回升6.7个百分点,黑龙江、吉林两省同比分别增长6.4%、5.3%。传统产业复苏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强支撑地区经济企稳回升,积极因素在不断积聚。未来东北振兴政策还需持续加码,继续以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地区投资营商环境。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南北地区分化问题日益凸显。2017年以来,我国地区分化问题进一步突破四大板块的限制,南北区域差异显著。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广东、江苏等南方发达省份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受东部地区新兴经济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贵州、云南、重庆等西南地区省市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而北方省份普遍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传统产业收缩、传统动力减弱、资源能源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凸显等问题。山东省作为北方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与广东、江苏差距拉大。全国有8个省区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均来自北方地区,其中内蒙古、天津、甘肃三省区市经济增速仅为4.0%、3.6%、3.6%,较上年分别下滑3.2、5.5、4.0个百分点。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由于各地区经济特点和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同,经济结构和服务业占比存在较大差异,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显著。2017年,全国仅10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北京和上海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80.6%和69.2%,位列全国前两名,远超全国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率先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互联网+”发展战略带动下,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服务业成为推动当地甚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而中西部地区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偏重偏旧,产业升级进程缓慢,加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地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比重均偏低。2017年,在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50%的18个省区市中,15个为中西部省区市。随着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服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III务业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3.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区域内出现分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较大,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东部发展差距,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公路、铁路、通信网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增强当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中西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分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公路建设方面,2017年,全国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9.7公里,比上年增加0.8公里。重庆、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6个中西部省市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0公里以上,分别排在全国第1、3、6、7、12、13位,其中重庆、安徽和湖北公路建设较上年的增长量分别达到每百万平方公里6.1、4.1和5.0公里,公路密度和增长量均大幅高于全国水平;而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6省区公路网密度却低于全国水平,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36.7公里、35.2公里、17.4公里、11.3公里、11.1公里和7.4公里,与上述6个中西部省市公路建设水平差距悬殊。铁路建设方面,2017年,全国铁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32公里,比上年增加0.03公里。其中重庆、宁夏、江西、陕西、湖北铁路网密度均在每百平方公里2公里以上,较上年的增长量分别达到0.07、0.06、0.16、0.17和0.04公里,铁路网密度和增长量均双双超过全国水平。而甘肃、内蒙古、四川、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中西部省区排全国后七位,铁路网密度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4个省区甚至不足每百平方公里1公里,较上年增长量也低于全国0.03公里的水平。通信水平方面,作为移动网络建设的洼地,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电话尤其是移动电话普及率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7年,所有中西部省市电话普及率实现稳步增长,其中重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提升幅度最大,较2016年分别提高12.6、12.9、11.7和12.3部/百人,是全国提升幅度的两倍以上,分别达到124.9、121.6、119.9和108.7部/百人。而河南、广西、湖北、云南、湖南、安徽、江西等中西部省份排全国倒数后七位,电话普及率均低于100部/百人,其中,湖北、云南、江西三省较上年的提升幅度也小于全国5.3部/百人的水平。4.基础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地区间差距较大我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但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IV医疗资源方面,2017年,全国每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同比增加了1.3人,全国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了3.5张,31个省区市每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万人病床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医师数量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方面则普遍高于东部、中部地区,凸显医疗资源在不同板块的分配仍不均衡。教育资源方面,2017年,全国万人专任教师数为92.8人,同比增加1.6人。四大板块在不同阶段教育各具优势: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较强,中部、西部地区初等教育(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和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阶段师资力量较为充足。具体来看,2017年,北京普通高等学校万人专任教师数为32.1人,领先全国其他地区,是位居末位的青海的4.1倍;新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万人专任教师数为116.1人,位列全国第一,是位列末位的上海的2.5倍。5.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速放缓,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改善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上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下降了0.52个千分点。受此影响,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比上年下降了0.54个千分点。2016年开始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未能遏制住生育人口数量的下滑趋势。分省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滑的10个省区市中,东部占4个,中部占2个,西部占3个,东北占1个;黑龙江、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其中辽宁降幅进一步扩大。21个省区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小幅上升,其中,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多年提升,由2013年的低点6.0‰提高至2017年的9.2‰。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改善。2017年,全国文盲率继续小幅下滑,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和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均有所增加。从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仍显著好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6.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地区间财力差距较大2017年,全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分别加快2.9个、6.3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逐年放缓的态势。从四大板块来看,板块间财政收入指标差距较大,东部、西部财政收入占比和税收收入占比普遍高于中部、东北地区占比,四大板块内部也存在分化现象。财政收入占比方面,2017年全国前十位省区市中,东部占5个,西部占4个,中部占1个;同时,东部地区的江苏、福建、河北、山东四省财政收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的河南排最后一位。税收收入占比方面,2017年全国前十位中,东部占6个,西部占3个,中部占1个;同时,东部地区的江苏、河北、福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V建、山东税收收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的河南、湖南并列最后一位。7.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劳动收入地区差距有所缩小2017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降幅进一步扩大,较2016年下降0.71个百分点,降幅扩大0.21个百分点。全国除贵州、云南、福建和宁夏4个省区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增长外,其余27个省区市适龄劳动人口均出现下滑,其中上海、山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降幅较为明显。长期来看,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用工成本加速上升,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劳动力转向买方市场,工资收入水平快速上升。从劳动力成本看,2017年,全国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水平分别增长9.99%和6.37%,涨幅均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提升。分地区看,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工资增幅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增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到8个,增速均在10%以上。最低工资方面,增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到7个,广西、四川、西藏等地增速均在15%以上。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明显改善,说明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8.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技术领域有待突破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科研投入来看,2017年,全国R&D经费支出投入强度为2.13%,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的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凭借坚实的创新基础设施、人才和技术优势,成为我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其中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科研投入强度分别达到5.64%、3.93%,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全国共有11个省区市投入强度不足1%,其中8个为中西部省区市。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投入强度有所提升,湖南、宁夏和重庆排名增幅前三位。从科研人才投入看,2017年,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为273.6万人/年,较上年提高3.4万人/年;分地区看,全国共有10个省区市R&D人员全时当量高于全国水平,多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排名前三,分别为45.73、45.55、33.36万人/年。与上年相比,全国有15个省区市R&D人员全时当量有所提升,其中四川、江西、重庆等中西部地区提升明显。总体来看,近年来,虽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关键技术和工艺有待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大,技术创新机制还不够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的服务功能仍需要增强。此外,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争端频现,我国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存在的明显短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VI板,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频频受制于人。未来为使我国在国际经贸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补上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不足的短板不仅将成为我国科技领域改革的重大任务,更是我国由科技创新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的关键。9.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艰巨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各省级区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能耗水平显著降低,各主要指标均呈现好转趋势。2017年,全国各省会城市年均PM2.5、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工业固废量、电力消费量较上年分别下降9.4%、11.2%、3.3%、20%。然而,经过多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之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艰巨,主要指标仍处在高位,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高,工业结构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对环境易产生较大污染,尤其是西北地区的资源消耗程度较高。其中,单位GDP电力消费量的前5名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和甘肃均位于西部地区;单位GDP工业固废排放量的前10名中有7个是西部省区市;单位GDP废水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也多是西部省区市,其中云南、广西、重庆和青海明显高于其他省区市。此外,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旧严峻,2017年,全国省会城市PM2.5浓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以河北石家庄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在当前环保督查趋严,停产限产等多种治理措施作用下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三、政策建议1.建立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按照“四分法”全面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基础,不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往往使制度设计陷入探讨不清和充满争议的格局。为此,我们首先将经济社会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分为四大领域。第一大领域为“公共服务领域”,包括铁路、电力等公共性领域,由于存在自然垄断或极强外部性,应该由政府主办;第二大领域为“战略性领域”,如“一带一路”相关的金砖银行、亚投行、国开行等,需要政府及专门机构牵头,市场适时跟进;第三大领域为“民生领域”,涵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四大民生领域,需要政府、市场双到位、齐发力。政府负责公平,市场负责效率;第四大领域为“竞争性领域”,即完全市场化性(竞争性)领域。应由市场运作,政府负责监管与提供服务。建设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加快打造民主法治、以人为本、强化市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对各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坚持民主法治、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就是要以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目标,形成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形成严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法制环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为广大公民及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实行“良治”,使人民能够创造财富、实现福利最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VII大化,使纳税人和贫困人口受益。其次,强化市场,服务市场。各地需特别注重为市场竞争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持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原则,厘清政府和市场、社会的边界,让企业和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最后,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政府要实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能力、专业水平和效率,同时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力度,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2.大力推进以“四个三”为整体框架的全面改革一是“三组供求关系全面改善”。第一组供求关系是制度供给与发展需求的关系,从政府端入手,持续推进改善制度供给,致力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市场“双到位”。国有经济布局根据战略性、公共性、民生性、竞争性进行有进有退式的调整,竞争性领域国有股本可适当向外资、民资减持,所得资金用于弥补社保缺口,剩余股权加快划入社保,进而在战略性领域、公共性领域、民生领域更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在竞争性领域更多发挥外资、民资等市场主体的作用;第二组供求关系是金融供给与实体需求之间的关系,从金融供给主体入手,大力促进金融有效供给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匹配,构建多层次、市场化、广覆盖新型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实体“双发展”;第三组供求关系是企业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从实体经济的外企、国企、民企等生产力供给主体入手,实现国企、民企“双进步”。二是“新三驾马车全面提速”。第一驾马车是“改革开放”,即改善制度、开放市场;第二驾马车是“创新创造”,即创新模式,创造新品;第三驾马车是“生态民生”,即改善生态,提升民生。三是“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三大供给主体即国企、民企、外企,要积极改革国企、大力发展民企、留住吸引外企。四是“三次产业全面升级”。夯实农林牧渔业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着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实现工业现代化;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服务业现代化。3.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塑造多层次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当前,国内正按既定规划有条不紊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国际上则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放缓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地区应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重塑外贸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推动各地对外双向投资贸易往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一方面,不断完善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VIII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促进外贸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加快“引进来”;另一方面,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着力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品牌附加值,大力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二是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国内自贸试验区,形成“遍地开花”的全方位对开放格局。各省要找准自贸区特色定位,走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强各自贸区之间的协同、错位发展,打造梯度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开放格局,同时配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要战略的实施。三是明确各地重点开放领域,逐步将开放领域从制造业拓展至服务业,以扩大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应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推行富有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将吸引外资由以往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中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为主。4.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助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服务国家区域战略顶层设计,助力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与四大板块叠加效应,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助力国家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提升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等重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支撑。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举措,在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培育新动能、构建区域新增长极新增长带方面不断前进。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助力东中西部地区形成连接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在国际国内产业变革、布局重塑背景下,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产业梯度发展、新兴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建设进程和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5.关注消费和新兴产业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加快集聚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重工业和高投资高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品质要求的提升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到来使得消费增长和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量,并正在改变和优化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增长动能,成为我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各地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居民收入变化、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以及消费发展趋势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IX变化情况,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居民重点消费领域,不断增加消费市场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消费品质。针对东部发达地区重点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创造出消费新热点和新模式,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针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特点,重点增加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推动形成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东部地区重点关注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集聚情况,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抢占我国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大对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加快我国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和新动能集聚发展。6.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水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东西双向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产能合作上增长迅猛,进一步释放了发展潜力。但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落后状况正日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更为突出,成为阻碍中西部地区要素流动、信息沟通、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瓶颈。中西部地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洼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重点交通和通信建设项目,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PPP模式的融资作用,加大对交通和通信领域建设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交通领域,大力支持公路、铁路、水路和机场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建设,尤其是连接东中西部重点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交通网络建设;在通信领域,重点加大中西部城市基础网络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4G网络的覆盖率和互联网普及率,使更方便快捷的通信服务惠及更多的中西部地区人民。7.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基本公共教育方面,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等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提升深度贫苦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组织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帮助边远地区改善学校学科教师缺乏、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能力不够、教学质量较差等状况。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加快改善区域医疗资源的非均衡配置状况,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在中西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配置较多较好医疗资源;加强高层次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和中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X部欠发达地区从事医疗工作,促进优质医疗人力资源流动,提高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东部地区应支持民营医院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医疗服务提供,解决东部地区床位紧张等问题。8.以“股田制”为新动力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及生产方式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当前,我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都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农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应在城镇化的基础上,开辟农村发展新空间,发挥乡村的动力机制作用,促进城乡双向互动,既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各地可以“股田制”为新动力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有效对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城乡互动的内在动力,旨在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性障碍,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现阶段,为真正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活力,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有效对接、互动融合发展,各地可尝试在搞好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其他不动产确权登记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基于“股田制”(承包权入股)及国外资本、城市资本入股的“农业发展公司”,进而推动乡村管理“民主化、法治化”,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农民身份“工人化”、“市民化”,农村面貌“社区化”。9.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既要有决心和信心,也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绿色治理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及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XI10.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其他科技强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从整个科技创新链条看,基础研究领域短板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较匮乏、投入总体不足、环境待优化等问题。为加快推动我国由科技创新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应加强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增强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一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农业、材料、能源、网络信息、制造与工程等领域和行业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二是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重要作用,更加聚焦基础学科和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三是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力度,支持海外专家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开展联合研究,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I目录第一部分编制说明.....................................................................................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指标的设计与选取.................................................................................................23.关于本研究所采用方法论的有关说明................................................................3第二部分中国各省级区域12大类经济社会指标对比....................................51.生产力水平..............................................................................................................71.1地区生产总值(GRP)....................................................................................................7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3经济增长速度..................................................................................................................92.经济结构................................................................................................................102.1服务业比重....................................................................................................................102.2投资率............................................................................................................................112.3消费率............................................................................................................................122.4城镇化率........................................................................................................................133.宏观经济稳定........................................................................................................143.1通货膨胀率....................................................................................................................143.2国民储蓄率....................................................................................................................153.3赤字率............................................................................................................................163.4公共债务占生产总值比重.............................................................................................174.基础设施................................................................................................................184.1人均年用电量................................................................................................................184.2公路网密度....................................................................................................................194.3铁路网密度....................................................................................................................204.4人均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214.5移动互联网普及率........................................................................................................224.6电话普及率....................................................................................................................235.基础生态资源........................................................................................................245.1人均淡水资源量............................................................................................................245.2人均耕地面积................................................................................................................255.3森林覆盖率....................................................................................................................265.4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275.5人均铁矿石储量............................................................................................................296.健康与基础教育...................................................................................................306.1人口自然增长率............................................................................................................30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II6.2预期寿命........................................................................................................................316.3万人医师数....................................................................................................................326.4万人病床数....................................................................................................................336.5万人专任教师数............................................................................................................346.6文盲率............................................................................................................................367.高等教育................................................................................................................377.1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377.2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387.3万人在校研究生数........................................................................................................398.财政........................................................................................................................408.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08.2人均税收收入................................................................................................................418.3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29.金融市场................................................................................................................439.1金融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39.2银行业贷款余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449.3股票市场交易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459.4保费收入与生产总值的比例.........................................................................................4610.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710.1省会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4710.2单位GDP废水排放量.................................................................................................4810.3单位GDP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910.4单位GDP电力消费量.................................................................................................5011.就业与劳动市场.................................................................................................5111.1失业率..........................................................................................................................5111.2适龄劳动人口比重......................................................................................................5211.3平均工资水平..............................................................................................................5311.4最低工资水平..............................................................................................................5412.知识经济与创新.................................................................................................5512.1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5512.2R&D人员全时当量.......................................................................................................5612.3万人专利授权量..................................................................................................
本文档为【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眼睛班长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4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2-25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