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云办公PPT模板

风云办公PPT模板

举报
开通vip

风云办公PPT模板韦志榕2019年6月27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设计思路*地理课程框架设计1地理课程模块设计2对地理教师的几点建议3目录Contents*一、地理课程框架设计*(一)依据课程方案的要求1高中课程的定位基础教育课程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课程为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打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背景:2017年3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全体学生必须修习,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全修全考。学生根...

风云办公PPT模板
韦志榕2019年6月27日高中地理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课程内容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思路*地理课程框架设计1地理课程模块设计2对地理教师的几点建议3目录Contents*一、地理课程框架设计*(一)依据课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要求1高中课程的定位基础教育课程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课程为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打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背景:2017年3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全体学生必须修习,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全修全考。学生根据个性发展与升学考试需要选择修习。选修选考。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自主修习,学而不考,学而备考。研究性学习:6社会实践:6志愿服务:2学校统筹规划与实施高中课程表 科目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语文 8 0-6 0-6 数学 8 0-6 0-6 外语(英日俄德法西) 6 0-8 0-6 思想政治 6 0-6 0-4 历史 4 0-6 0-4 地理 4 0-6 0-4 物理 6 0-6 0-4 化学 4 0-6 0-4 生物 4 0-6 0-4 技术(信息/通用) 6 0-18 0-4 艺术(或音、美) 6 0-18 0-4 体育与健康 12 0-18 0-4 综合实践活动 14 校本课程 ≥8 合计 88 ≥42 ≥14必修一侧重自然地理2学分必修二侧重人文地理2学分选必一选必二自然地理基础2学分区域发展2学分选必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学分选修选修选修任选4学分自然领域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防御环境保护人文领域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技术与实践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一)依据课程方案的要求2模块化的结构设计科目采用模块设计。模块之间既有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模块教学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为18课时的倍数(1学分18课时)。*(二)确定地理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几点考虑1延续历史:对原课程最大限度地继承,突出经典性原课程结构新课程结构 课程类别 模块名称  必修 地理一(自然) 地理一(自然) 地理二(人文) 地理二(人文) 地理三(区域发展)         选修 1宇宙与地球 选择性必修  1自然地理基础 2海洋地理 2区域发展 3自然灾害与防治 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4旅游地理    选修 1天文学基础 5城乡规划 2海洋地理 6环境保护 3自然灾害与防治 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4环境保护   5旅游地理   6城乡规划   7政治地理   8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9地理野外实习*(二)确定地理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几点考虑2与时俱进:反映地理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新贡献,突出时代性地理学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科学,无论是将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地球的演化过程,都会涉及到地理学的科学知识,所以探索地理学是人类未来在知识、技术和方法中最复杂的方向。地理学有多维视角、综合理念、研究人地关系。这些理念都是非常先进的,现在我们讲可持续、生态文明、全球变化等都是这种先进理念。新时代地理学就是从原有定性描述的传统地理学走向具有独特研究手段的定量化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是多学科、多种方法综合集成的现代科学体系。地理科学发展趋势是从格局-过程研究到系统模拟的转变,从要素研究到系统研究的提升,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的链接,从知识创造到社会解决的贯通。——摘引自傅伯杰院士在北师大地理学部2018年新生开学第一课《新时代的地理学与地理人》文献研究*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然地理过程综合陆地表层系统的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区域生态与环境管理应用进行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深度研究。。。。。。(李天顺提供)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城乡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下的生产与消费健康地理学多要素的空间流动性地缘政治关系。。。。。。(周尚意提供)01020304国家十三五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文地理学研究热点自然地理研究重点*201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出版了《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一书。其主旨是要评估如何组合地理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最有效的部署,力图解决社会和环境的主要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例如,如何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如何认知和应对经济社会快速的空间重组,如何促进技术革新更好地改善社会和环境。美国国家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写了一本书,中译本书名为《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技术的新关联》,提出了地理学看世界的视角。对地理学研究的领域、研究方法和空间表述均有精确阐释。*对地理课程内容的调整重组增加国家主权意识方面的内容,如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南海诸岛、钓鱼岛增加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内容增加海洋方面的内容,如海水的性质(温度、盐度、密度)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增加部分地球科学内容,如地球的演化、土壤、植被调整减少必修课的内容,并适当降低难度,如不安排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内容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二)确定地理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几点考虑3开拓视野:选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且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突出针对性侧重自然领域侧重技术与实践领域侧重人文领域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与实验版课标相比较,2017年版课标的选修课,进一步考虑扩大学生视野,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学基础”“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三个模块。*(三)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关系 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 关系 总体设计思路:宽而浅,不追求系统性,加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 总体设计思路:与必修课程衔接好,相对增强系统性,更多地展现案例式、主题式学习的要求 加深拓展 必修1:以自然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地球科学其他内容 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突出自然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选择性必修1是对必修1的加深,使这两个模块形成“T”字形结构。 必修2:以人文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内容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围绕人地协调,突出不同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选择性必修2是对必修2及必修1的拓展,运用人文、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对区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从资源、环境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 运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1和2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分析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必修《地理1》与选择性必修《自然地理基础》内容比较 地理1 自然地理基础 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3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1.7运用示以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8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基本措施。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1.5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6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8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必修《地理2》与选择性必修《区域地理》内容比较 地理2 区域发展 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10运用资料,归纳人类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2.11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2.3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2.4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2.5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方向。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2.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8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布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大的意义。2.9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二、地理课程模块设计*(一)模块的结构设计三个小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内容要求:学习哪些内容教学提示:用什么方法学习学业要求:学习的结果怎样*模块的“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区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学业要求(地理1) 学业质量标准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水平11-1在简单、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辨识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简单分析其中少数几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够辨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地理事象的地理特点,简单分析其中少数几项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1-2根据提示,能够辨识日常生活区域的某些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能够简单辨析日常生活区域内某产业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区域认知)1-3借助他人的帮助,能够使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初步观察,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能够收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能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水平22-1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简单分析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地球演化、热力环流、水循环等的时空变化过程,辨识某些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结果。……(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2-2能够归纳某些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自主辨识给定区域的某些自然要素特征。……(区域认知)2-3与他人合作,能够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作出简要解释;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实践力)*(二)模块“内容要求”简析问题1问题2问题3如何围绕地理核心素养选择模块内容?如何处理好基础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将一些学习主题(如地球科学、海洋权益、国家主权意识等)纳入地理课程体系中?1课程内容选择关注的若干问题问题2*(二)模块“内容要求”简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2“内容要求”的表述方式延续原课标的方法,采用表现性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内容要求。行为动词尽可能采用外显的,如描述、说明、解释、归纳、分析等等。运用资料描述说明行为动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主题行为条件*(二)模块“内容要求”简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3模块“内容要求”的逻辑结构地球知识宇宙环境圈层结构演化过程自然环境要素/景观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地理信息技术必修地理1(12条内容标准)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和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必修地理1的主要变化突出强调地理野外观察1.4地貌观察1.9土壤观察1.10植被观察充实了地球科学相关内容1.3地球演化1.9土壤1.10植被大大降低难度不涉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内容不要求系统解释地理原理*(二)模块“内容要求”简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聚落文化战略与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国家发展战略必修地理2(11条内容标准)产业海洋权益和海洋战略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3模块“内容要求”的逻辑结构*必修地理2的主要变化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11条“内容要求”中,有5条用到“结合实例。说明/解释。。。。。”体现出对案例学习方式的倡导。与原课标相比较,精简的内容,降低难度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地域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地域类型与原课标相比较,增加的内容,与时俱进国家发展战略这里请输入文本信息*(二)模块“内容要求”简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选择性必修自然地理基础(9条内容要求)整体性和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变化常见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陆地水体联系海—气相互作用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整体性差异性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资源与灾害的影响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升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意识水平,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观念。*(二)模块“内容要求”简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区域发展(9条内容要求)区域协调大都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脆弱区跨区域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流域内部的协调区域与全球协同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发展路径,理解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发展观。*(二)模块“内容要求”简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资源、环境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选择性必修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8条内容要求)环境保护战略性矿产资源与资源安全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土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污染物转移与环境安全全球变暖与环境安全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保护资源、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三、对地理教师的三点建议课程模块设计*(一)多一点学习,用理论武装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十五)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提高命题质量。*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多一点学习,用理论武装 素养名称 学科表现 素养1: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能够对现实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评价,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素养2: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要素综合)(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时空综合)(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地方综合) 素养3: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2)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 素养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  (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3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摘自《当代教育思潮评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在知识是如何获取的问题上认为(1)知识是由认知的主体积极建构的,而不是被动获得的。(2)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不仅仅是个体的自然天性,更是在真实的社会情境和社会关系中发生的,这种知识建构还需要在语言和对话中进行。(3)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是和应用分不开的。由于知识所表征的是个人与某一社会情境或物理情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者对知识的含义及其应用的建构都离不开情境。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2)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外部信息刺激,而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意义的过程。(3)学习是由结构决定的自组织的循环过程。(4)学习是改变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途径。学习在本质意义上是结构的改变,即认知结构、解释模式、现实建构、问题解决策略的改变。(5)学习是个体自主控制的建构过程。(6)学习是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7)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是一个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直接面对实际的、复杂的真实任务,才能采取新的学习策略,获取生存的经验并形成知识迁移能力,真正学会学习。(8)错误和失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9)学习者本人是最好的学习评价者。(一)多一点学习,用理论武装*建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摘自《当代教育思潮评析》)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标准是(1)教学是在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是在一种复杂的、多维度的教—学活动之内建立多元关系,并且产生多元的视角。教学安排能保证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从复杂的情境中建构他的知识。(2)学习活动的组织应保证学习者在学习中总是处于他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环境的组织对学习者经验的积累、兴趣激发以及先前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3)在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有足够的自我建构知识的空间。如果学生能自主地利用其空间,在主观上认识到其学习机会,并且有自由活动和自主发挥的机会,这个学习活动也就成功地开展了。(4)好教师能做到:促进和接受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把创设一个学习者能够自我发挥的良好学习环境放在首要位置;能够重新影响和改变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按照学习者的而不是教师自己的观念世界、经验世界和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者相互对话并与学习者对话,放弃教给学习者现现成答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设法使学习者对错误和矛盾进行讨论,对假设进行批判,并对真理提出质疑。*(二)多一点思考,寻找改革的突破口1如何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课程内容之间搭建桥梁?学习用学科大概念整合、结构化课程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建立学科大概念(核心概念)的重要性*国内外地理学者对地理核心概念(大观念)的表述:(举例)美国国家课程中的地理核心要素研究者基于欧美地理思想遗产概括了地理学的四个传统地球表面空间地方和区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环境和社会地理学的应用空间传统(方法、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研究传统(人、地方和区域)人地关系传统(自然和社会)地球科学传统(或环境传统)德国地理教育标准中的核心要素基础(系统)概念图示分布的原则:即地理研究的现象,应能在地表找寻其分布。找寻分布是“看空间”的重要内容调合的原则:地理现象非孤立的,必须明了其与整个空间的调和与配合。看个体与整体之相关——空间联系(地理联系)互关的原则:此现象与其它现象间之相互关系,必须找寻。看要素间、人地间相互关系(地理联系)因果的原则:即现象之因素。看因果关系(地理联系)演变的原则:即现象的动态过程。看地理过程法国地理学者马东尼提出地理研究的原则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方法我国地理学家、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环境变化▪人地关系▪空间▪时间▪区域和地方▪尺度▪系统▪景观▪全球化▪发展▪风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环境(人地关系、环境变化、景观、发展、风险)地理学的研究途径——空间-分布(空间、时间、尺度、系统、区域和地方、全球化)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团队的研究:因循“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方法”思路对核心概念的进一步整理(袁孝亭) 地理位置 地理分布 地理特征(含差异) 地理过程 地理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区域间的联系要素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人地关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2如何从“知识点”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与培育路径是怎样的?《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张良)课程知识观新的认识论基础便在于将知识视为个人的身体、经验、实践、行动的参与以及情境、生活等互动基础上生成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在人类参与、行动、实践基础上,创造、创生出的具有情境性、具身性、复杂性品质的产物。《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余文森)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两翼。为了有效促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作为载体的学科知识,应突出强调学科大概念、学科结构、学科思想与方法及学科情境四大要素。作为路径的学科活动,必须体现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教育性和学科性五大特性。《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与培育路径》(李松林)强大的统摄力与整合性、广泛的迁移力与适应性、持续的影响力与建构性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基本特征。体验—反思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生机制,交互—整合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扩展—变构则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完善机制。(二)多一点思考,寻找改革的突破口*逻辑思路带给我们的思考: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如何设计情境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定任务如何做到内容与路径的完美结合(三)多一点实践,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摘自百度百科)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以下六种: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核心素养的突出特征在于:个体能否应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挑战性的复杂真实任务教育或教学的功能在于:选择或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适当的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案例】(选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28页)2014年9月,6位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318国道,历时19天到达拉萨(如图1),完成了他们“追寻阳光、倡导环保、骑行川藏线”的梦想。图1川藏线公路海拔示意1.川藏线道路艰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请推测老人们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2.老人们原打算在7—8月骑行,在查阅气象资料后(表1),他们决定避开7—8月出行。简述老人们这样可以避开哪些不利于出行的因素?表1巴塘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4.0 7.2 10.5 13.4 17.5 19.9 19.5 18.8 16.7 13.2 8.1 3.9 降水/mm 0.1 1.0 4.3 16.6 30.8 85.5 122.1 101.8 81.1 22.7 2.8 0.73.为应对沿途各种自然挑战,老人们在出发前制定了一个物品清单。请对清单进行补充,并说明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表2物品清单4.骑行川藏线有哪些优点?分析(1)这道题的情境属于联系日常生活的情境。试题以近年来我国逐渐兴起的旅游健身为切入点,贴近社会实际。(2)以新闻报道为基本素材,删繁就简,重点突出,再现骑行前期筹备和环境影响,情境真实。(3)贴近学生思维实际水平,以事件概要为大背景,针对问题分步呈现提示性信息,情境开放又不失明确的问题指向。(4)情境中的区域——川藏公路318国道及其周边区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熟悉,但试题中用图、表等多种方式给出了必要、充足信息。试题所给素材虽不繁杂,但学生要正确作答需综合气象气候、地形地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环境影响评价等多方面的知识,试题情境中隐含了一定的复杂性。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语境下,情境的设计是必须的;地理学科有情境教学的天然优势(案例学习);情境设计要与问题、任务有密切关联,有利于深度学习。 物品 携带理由 冲锋衣和短袖衫   防晒霜或防晒衣帽          (三)多一点实践,探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2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摘自百度百科)深度学习或阶层学习是机器学习的技术和研究领域之一,通过建立有阶层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所使用的阶层人工神经网络有多种形态,其阶层的复杂度被通称为“深度”。深度学习使用数据对其构筑中的参数进行更新以达成训练目标,该过程被通称为“学习”。通过多层处理,逐渐将初始的“低层”特征表示转化为“高层”特征表示后,用“简单模型”即可完成复杂的分类等学习任务。由此可将深度学习理解为进行“特征学习”或“表示学习”。在应用方面,深度学习被用于复杂结构和大样本的高维数据进行学习,按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学、自动控制等。对于深度学习来说,其思想就是对堆叠多个层,也就是说这一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实现对输入信息进行分级表达了。如何将深度学习概念迁移到地理学习中?(对一个地理概念形成的架构分析,对认知过程的逐层推演,对地理思维的深度的训练。)*案例(高中地理):浙江青田县稻田养鱼为何持续至今(选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方式:主题式学习学习目标:围绕该主题,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情境设置:根据浙江青田县稻田养鱼的真实情境进行加工整理教学设计:(1)了解学生对这类地理事物的认知基础。(2)确定任务: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路,分析浙江青田县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方式和特点。怎样认识青田县的气候特征?青田县丰富的溪水资源从何而来?稻田养鱼对水稻生产有什么好处?青田县人们长期以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这里积淀了怎样的地域文化?为什么今天的青田县稻田养鱼处于濒危状态?青田县的农业生产怎样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呢?(3)探究青田县稻田养鱼模式的形成过程及人地相互作用表现。(4)青田县的稻田养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认识青田县稻田养鱼的文化价值。从学科内容出发,依据情境和任务,实现深度学习真实的情境设计问题串,将思维引向纵深落脚点(价值观)案例(高中生物):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选自《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学习方式: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进行探究式学习情境设置:简介欧洲某些国家疯牛病发生和传播的实事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为什么国家要严格控制牛肉的进口?这说明疯牛病有什么特点?哪些病原体会导致传染病?如果有一种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如何着手寻找它的病原体?应该从病牛的哪些(个)部位提取病原体?如何鉴别引发疯牛病的病原体(寄生虫、细菌、病毒)?陶瓷纤维过滤器能否滤除病毒?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该病原体的性质和大小作出什么判断?能否根据这一项实验结果就断定病原体是病毒?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可能?如果认为病原体可能是病毒,试设计杀灭病毒的探究方案。实验结果否定了病原体是病毒,病原体可能是蛋白质吗?如何检验病原体是否是蛋白质?教师总结: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空间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真实的情境分析问题的方法(抽丝剥茧)科学的态度教学过程课前教学设计课程开发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中高效互动过程评价群组学习知识内化。。。课后线上答疑作业分析总结评价协作探究。。。认知阶段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技术支撑互联网富媒体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学习分析云计算。。。(三)多一点实践,探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3“互联网+”条件下基于时间维度的课堂教学重构(华中师范大吴砥教授)*能力为重科学适宜德育为先以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为“场”,使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中,体会和感悟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突出地理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从“知识点”转为“核心素养。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度”,教学内容的容量、难度、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小结:认真领会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要求THANKS谢谢老师们!**************************************
本文档为【风云办公PPT模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08361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4-07
浏览量: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