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改善七大手法

改善七大手法

举报
开通vip

改善七大手法改善(IE)七大手法改善(IE)七大手法人機法手法名稱人機配合法(Man-MachineChart),簡稱為"人機法目的學習如何記錄人與機器配合工作時之過程。意義以圖表的方式,記錄操作者與一部機器或多部機器之操作關係,並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與改善。應用範圍1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數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數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功用了解在現況下,操作者之時間與機器之時間是否妥善應用。依上述之記錄加以質疑,尋求改善之地方。用以比較改善前及改善後之差異情形。填表說明:編號:自行設定編號系統,填入此次研究之代號。...

改善七大手法
改善(IE)七大手法改善(IE)七大手法人機法手法名稱人機配合法(Man-MachineChart),簡稱為"人機法目的學習如何記錄人與機器配合工作時之過程。意義以圖表的方式,記錄操作者與一部機器或多部機器之操作關係,並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與改善。應用範圍1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數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數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功用了解在現況下,操作者之時間與機器之時間是否妥善應用。依上述之記錄加以質疑,尋求改善之地方。用以比較改善前及改善後之差異情形。填表說明:編號:自行設定編號系統,填入此次研究之代號。例:MM-8601工作名稱:填寫此研究之名稱。現況/改善方法:依此次研究係以現況或抑以改善為記載之記錄在適用者前面之方格內打““研究者:填寫做此項研究者之姓名。日期:填寫做此項研究之日期。總結:將此項研究所獲得”人”及”機器”之各項時間及百分比之總結資料整理於此欄內。位置簡圖:繪製有關此項研究”人”與”機器”之相關位置簡圖,視必要時再繪製。製品簡圖:繪製此項工作之製品之製品之簡圖,視必要時再繪製。時間刻度:以刻度之長短來代表”人”或”機器”之動作時間之長短,刻度單位可以自行設定每一小格為一分鐘,或任何其他之適當時間之單位。類別:依照動作之類別,即”共同作業”,”單獨作業”,或等待”以其代表之方格類別配合動作之起迄時刻範圍,繪製岀來。人之動作:記錄有關”人”之動作過程。機器之動作:記錄有關”機器”之動作過程,注意此欄可以靈活運用,如果是探討二個人其同工作之情形時,此時機器之動作,可改為另一個人之動作,如果是探討有關1人與2人部機器之配合問題之研究時,則可以再增加一頁紙張,利用右邊之”機器之動作欄”再記錄其他機器之動作。範例介紹7.1案例:老王家裏庭院內有棵大樹,枝葉長得很茂盛,其中有一支大樹枝長得太靠近窗口的室外電線。颱風季節來臨了,老王怕這根樹枝在颱風來臨時,會打到這根電線,造成意外災害。因此決定把這一樹枝鋸掉,因此他請了隔壁的老李來幫忙。他們二人的工作順序及時間如下:(1)老李去拿繩子(4分)(2)老王去拿鋸子(4分)TOC\o"1-5"\h\z(3)老王及老李共同去拿樓梯並架好(8分)(4)老王帶著繩子爬上樓梯,將繩子綁在樹枝之尾端,另一端放下由老李拿著(4分)(5)老王爬下樓梯,再拿著鋸子爬上樓梯準備開始鋸樹枝(4分)(6)老王開始鋸樹枝,老李同時抓著繩子控制樹枝的方向,直至鋸斷為止(8分)(7)老王拿著鋸子下樓梯,同時老李過去將繩子拿下(2分)(8)老李將鋸下的樹枝拿到庭院外(5分)(9)老王及老李共同將樓梯放回原位(4分)(10)老李將繩子放回原位,同時老王也將鋸子放回原位工作結束(5分)試繪製其人機配合圖7.2實例演練老王為了感謝老李的幫忙將庭院內一棵樹木的大樹枝鋸掉。特邀請老李到其舍下小聚。老王特請其太太準備了一道拿手好菜,一糖醋排骨來招待老李,王太太為了儘量讓老王滿意也特別用心去做這一道菜,其過程如下:1拿鍋鼎放在瓦斯爐上(1分)2準備菜料(5分)3準備排骨(5分)TOC\o"1-5"\h\z4拿沙拉油倒入鼎內,並將沙拉油桶放回原位(1分)5打開瓦斯點火,將沙拉油加熱8分鐘(8分)6將排骨放入熱騰之沙拉油鍋鼎內油炸逐一放進(5分)7等待油炸5分鐘(5分)8將炸好之排骨逐一撈起,放置於一旁之盤子內(6分)9將火熄滅,拿沙拉油桶(1分)10將沙拉油倒回桶內,並放回原位(3分)11將鍋鼎拿起重新刷洗一次(2分)12鍋鼎放在瓦斯爐上,打開瓦斯點火加熱1分鐘,在此時間內王太太去拿沙拉油來(1分)(3分)13放些沙拉油入鼎內,將菜料下鍋先炒1分鐘,然後將排骨放入鍋內,再加入配料再炒一分鐘14拿鍋蓋,將鍋鼎蓋上加熱3分鐘(3分)15打開鍋蓋觀察是否煮好了(1分)16熄滅瓦斯仃將煮好之糖醋排骨撈上盤子(1分)18將菜端上桌子(1分)19將鍋鼎清洗乾淨放回原處(3分)試以”人機配合圖”繪製王太太與瓦斯爐及鍋鼎之工作關係之狀況。(提示:1人2機之研究)改善(IE)七大手法流程法手法名稱流程程序法,簡稱為流程法”目的學習以符號及有系統化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件工作完成的過程。意義流程圖為一種圖表,以適當之符號來表現,觀察及記錄一件工作完成的過程。應用範圍4.1該件工作必需經歷一個以上的不同地點的動作,才能完成。4.2該件工作,必需經曰一個以上的人來完成。4.3例:(1)廚師製作糕餅之過程。微粒電阻由plate開始,經歷不同之加工站完成產品。病人之醫院掛號、看病、取藥之過程。太空梭的裝配及發射過程。功用5.1用以記載現行工作之過程。5.2依5.1.之記錄,加以質問,尋求改善之地方。5.3用以比較改善前及改善後之差異情形。名詞釋義6.1圖例介紹:說明作業搬運儲存等待檢驗圖例6.2作業:凡物體被改變任何物理的或化學的性質,或裝上另一物體或從另一物體拆下,或為另一作業、搬運、儲存及檢驗而作之安排或準備,均謂之作業。6.3檢驗:為鑑定物體而加以檢查其數量、品質或數值者,謂之檢驗。6.4搬運:物體由一處運至另一處,人由一工作點移動至另一工作點,謂之搬運。6.5等待:物體或人員因情況不容許或不立即採取次一步驟時,稱為等待。6.6工作人流程圖:按工作人之動作來記錄之流程圖。6.7工作物流程圖:以加工物為對象,記錄其被加工完成之記錄之流程圖。6.8填表說明:編號:自行設定編號,填入此次研究之代號,例,OE-861001。工作名稱:填入此件工作之名稱。:例煮飯。人或物:依此次研究之對象係以”人”或以”物”為主體,在適當位置上打鉤。製圖開始:寫下,此次研究由那項動作開始記錄。製圖結束:寫下,此次研究記錄由那項動作結束。研究者:寫下,做此次研究人員之姓名。日期:填寫研究之日期。地點:填寫觀察之地點。工作說明(現況、改善):填寫工作過程之詳細動作名稱,括弧內之(現況、改善)依研究之狀況,將不適用者劃掉,依動作之順序由1開始經2繼續往下記錄直至工作完成。符號欄:依左邊詳細工作之動作說明之內容,劃岀適當之符號。如屬搬運則將搬運距離(呎)為單位填下”距離欄”內。數量:填入該項動作,所操作的數量。時間:記錄該項動作所花費之時間(以分為單位)。備註:記錄一些值得記錄或備忘的資料。範例介紹:工作人流程圖-業務員案例有一業務經理請一業務員去依照客,來信核對發票上之數字,此信放於離業務員辦公桌20公遠之公文櫃中,該業務員約20分鐘前剛用過此信,故他知道此信放於何處。核對完後,信及發票交給經理等待蓋章後再放回原位,再回坐到辦公桌之位置。試繪製此以"人"為對象之流程圖。步驟1:填入基本資料,在表之左上方之位置。步驟2:決定”現況’或”改善”之研究,將不適者劃掉。步驟3:依工作順序將詳細動作記錄下來。步驟4:總計不同類別之動作次數、時間及距離於右上表中改善(IE)七大手法防錯法手法名稱防止錯誤法(防錯法)(Fool-Proof)目的認識”防錯法”的意義,及學習如何應用”防錯法”的原理於我們的工作上,以避免工作錯誤的發生,進而達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之境界。請將下列東西放入盒內以上面這個例子來看,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做對。想要做錯也都不可能,因為不同的形狀根本就放不進去。再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常會發生不留神的失誤。早上因睡到恰到時間,於是急忙岀門,到了車站才發覺忘了車票,一旦要工作就忘了筆,或手帕忘了放入口袋,這些想來大家曾有過的經驗。為了消除此種人為的失誤,我們在每晚睡覺前養成習慣將車票、鋼筆、手冊等彙集在桌子放好。然後由上岀門前,一次將這些放入口袋中。如此一來不管是多麼急忙,以及換衣服時也不會忘記。這些都是屬於”防錯法”觀念的引伸及應用。防錯法的意思簡單說就是如何去防上錯誤發生的方法。通常人性的弱點總是在怪罪一件錯誤的發生,而較少去動腦筋想想如何去設計一些方法來避免錯誤的發生。這也難怪,因為我們背負了歷史的包袱那就是”人非聖,熟能無過”。而事實上,許多人誤解了這句話的意思,把它當做”做錯事是正常應該有的現象”的負面意義。事實上,這句話是在鼓勵吾人”不要怕改過,有了錯誤應該徹底檢討,努力改過向善”的積極意義。意義防錯法又稱防愚法,其義即是防止愚笨的人做錯事。亦即,連愚笨的人也不會做錯事的設計方法。狹義:如何設計一個東西,使錯誤絕不會發生。廣義:如何設計一個東西,而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的程度。因此,更具體的”防錯法”是:3.1具有即使有人為疏忽也不會發生錯誤的構造-不需要注意力。3.2具有外行人來做也不會做錯的構造-不需要經驗與直覺。3.3具有不管是誰或在何時工作能不岀差錯的構造-不需要專門知識與高度的技能。功用4.1積極:使任何的錯誤,絕不會發生。4.2消極: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程度。應用範圍任何工作無論是在機械操作,產品使用上,以及文書處理等皆可應用到。基本原則在進行”防錯法”時,有以下4原則可供參考使作業的動作輕鬆困難於觀察、難拿、難動等,作業即變得難做,變得易疲勞而發生失誤。區分顏色使能容易看,或放大標示,或加此把手使能容易拿,或使用搬運器具使動作輕鬆。使作業不要技能與直覺需要高度技能與直覺的作業,容易發生失誤。考慮治具及工具,進行機械化,使新進人員或支援人員也能不岀差錯的作業。使作業不會有危險因不安全或不安定而會給人或產品帶來危險時,加以改善使之不會有危險。又,馬虎行之或勉強行之而發生危險時,設法裝設無法馬虎或勉強的裝置。使作業不依賴感官依賴像眼睛、耳朵、感臅等感官進行業時,容易發生失誤。製作治具或使之機械化,減少用人的感官來判斷的作業。又,一定要依賴感官的作業,譬如,當信號一紅即同時有聲音岀現,設法使之能夠二重三重的判斷。7.進行步驟防錯法進行方法的本步驟如下:[步驟1]發現人為疏忽發生何種之人為疏忽,蒐集數據進行調查,重估自己的工作找岀疏忽所在。平常即蒐集像異材混入、表示失誤、數量不足、零件遺忘、記入錯誤等之數據,加以整理即可發現問題點。調查抱怨情報、工程檢查結果、產品檢查結果之數據,掌握發生了何種之問題。[步驟2]設定目標,製訂實施計畫目標具體言之儘可能以數字表示。計畫是明示「什麼」、「什麼時候」、「誰」、「如何」進行。[步驟3]調查人疏忽的原因儘可能廣泛的收集情報或數據,設法找岀真正的原因。[步驟4]提岀防錯法的改善案若掌握了原因,則提出創意將其消除。提出創意的技法有(1)腦力激盪法⑵查核表法(3)5W1H法(4)KJ法等。[步驟5]實施改善案此有只在自已的戰場中進行者,有與其他部門協力進行者,有依賴其他部門進行者。[步驟6]確認活動成果活動後必須查核能否照目標獲得成果。[步驟7]維持管制狀態防錯法是任何人都能使作業不岀差錯之一構造。不斷的注意改善狀況,若發生新問題時要能馬上處理,貫徹日常的管理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基本原理積極方法:排除錯誤之原因,防止發生1.排除法替代法容易化消極方法:減少錯誤,防止波及4.異常檢岀5.緩和影響排除化:剔除會造成錯誤的要因。替代化:利用更確實的方法來代替。容易化:使作業變得更容易、更合適、更獨特,或共同性以減低失敗。適合化、共同化、集中化、特殊/個別化。異常檢岀:雖然已經有不良或錯誤現象,但在下一製程中,能將之檢岀,以減少或剔除其危害性。緩和影響:作業失敗的影響在其波及的過程中,用方法使其緩和或吸收。應用原理以下所舉防錯法”應用原理,係依據吾人在生活上所常見到的實例,舉岀來,希望能觸類旁通應用於自已的工作上。9.1斷根原理將會造成錯誤的原因從根本上排除掉,使之絕不發生錯誤。1)藉排除”的方法來達成例:錄音帶上若錄有重要的資料想永久保存時,則可將側邊防再錄孔之一小塊塑膠片剝下,便能防止再錄2)藉不對稱的形狀”來達成9.2保險原理藉用二個以上的動作必需共同或依序執行才能完成工作。1)藉共同”動作必須同時執行來完成例:開銀行保險箱時,須以顧客之鑰匙與銀行之鑰匙,同時插入鑰匙孔,才能將保險箱打開。例:操作沖床之工作,為預防操作人員不小心被手夾傷,所以設計一雙手必須同時按操作鈕下去,才能執行工作。2)藉順序”動作來完成例:電梯的門若沒有關好,則不能上昇、下降。3)藉交互”動作來完成例:洗衣機的脫水槽,當打開蓋子後,就自動切斷電源使脫水槽轉慢停止下來,以免造成意外傷害。9.3自動原理以各種光學、電學、力學、機構學、化學等原理來限制某些動作的執行或不執行,以避免錯誤之發生。目前這些自動開關非常普遍,也是非常簡易的自動化”之應用。1)以浮力”的方式來控制例:抽水馬桶之水箱內設有浮球,水升至某一高度時,浮球推動拉桿,切斷水源。2)以重量”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電梯超載時,門關不上,電梯不能上下,警告鐘也鳴起。3)以光線”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自動照相機,光線若不足時,則快門接不下去。4)以時間”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洗手間內的烘手機”,按一次只有一分鐘”,時間一到自動停止。5)以方向”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超級市場內進口及岀口之單向欄柵,只能進不能岀或只能岀不能進。6)以電流”用量的方式來完成例:家庭的電源開關皆裝置保險絲,用電過量時,保險絲就熔斷,造成斷電。7)以溫度”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家庭內冷氣機之溫度控制,冷度夠時,自動停止,溫度上昇時,自動開啟。8)以壓力”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廚房內之快鍋內壓力過大時,則洩壓閥”就開啟,使鍋內之壓力外洩以免造成爆炸之危機。9)以計數”控制的方式來完成9.4相符原理藉用檢核是否相符合的動作,來防止錯誤的發生。1)依形狀”的不同來達成例:個人電腦與監視器(monitor)或印表機之連結線用不同之形狀設計,使能正確連接起來。2)依符號”指下來達成有一觀光團體到國外旅行,因看不懂英文,所以領對就特別交待,如果大家到洗手間去,不知是男用或女用時,就請注意下列的原則“MAN只有三個字母,是表示男用”的意思。“WOMAN有五個字母,是表示女用”的意思。所以請注意以下的簡單原則字母多的,就是女用的洗手間,少的就是男用的”結果,後來有位男性的隊員有一次上洗手間被老外給罵了出來,因為他走入了字母較多的“GENTLEMAN(男用)洗手間。只是這位仁兄仍然不知他錯在那裏。請您告訴他一下,錯在那裏,應當如何免這樣的錯誤發生呢?例:乾電池放入收音機時,有電池的放置方向符號指示如何放正確。3)依數學公式”檢核方式來完成例:“100029608'這一組數字中,最後一字為檢查號碼“8”。“8”之由來係將每一位數字加起來得為18(1+0+0+0+2+9+6+0=佃),取個位數“8”做為檢查號碼。假如有人將此數字寫錯為“100029508'則“1+0+0+0+2+9+5+0=仃”個位數為“7與原先之檢查號碼“8”符合,所以顯然“100029508這一組數字不對。此種應用情形在電腦中常見到。此為一簡單之例子。4)以聲音"方式來檢核例:附有音樂之計算機,當按鍵力道不夠時,音樂不響表示數字沒有鍵入,必須重新再鍵入。5)以數量"方式來檢核例:開刀手術前後必須點核數量有否符合,以免有工具遺留在人體內忘了拿岀來。6)以發音”方式來檢核在電話中:老王:老李!這是第5號投票所,現在向你報告我們這兒開票的結果:張大偉先生是4票…“老李:什麼,請再說一遍是10票嗎?”老王:不是,不是10票,是4票。”老李:喔!我知道了44票。謝謝!”結果:張大偉的得票數由4票提高至44票。您該怎麼辦?如何防止錯誤呢?9.5順序原理避免工作之順序或流程前後倒置,可依編號順序排列,可以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發生。1)以編號”方式來完成例:流程單上所記載之工作順序,依數目字之順序編列下去。例:兒童之勞作教材,加以編號依序工作,終能完成,模型玩具。2)以斜線”方式來完成例:許多檔案歸檔在資料櫃內,每次拿岀來看之後,再放回去時,放錯了地方,可用料線標誌的方式來改善這個問題。9.6隔離原理藉分隔不同區域的方式,來達到保護某些地區,使不能造成危險或錯誤的現象發生。隔離原理亦稱保護原理。例:將危害社會安全的壞人抓入監獄內以保障社會大眾的安全。例:家庭中危險的物品放入專門之櫃子中加鎖並置於高處預防無知的小孩取用而造成危險。例:家庭中之鍋爐把手煮菜時太熱,加上電木隔熱不夠時,仍需戴手套或取濕布來拿鍋爐以達保護之作用。例:電動圓鋸有一保護鋸片套,以防止鋸到手。9.7複製原理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採用複製”方式來達成,省時又不錯誤。1)以複寫”方式來完成例:最常見到的例子就是統一發票2)以透視窗"方式來完成例:要寄給小微”的情書,怎麼信封上寫上了阿美”的地址。這下準泡湯了,如何防止呢?將地址及姓名寫在信紙上,再將信紙裝入有透視窗”的信封內。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了。3)以拓印”方式來完成例:信用卡上的號碼都是浮凸起來的,購物時只須將信用卡放在拓印機上底下放上非碳複寫紙,將滾軸輾過即可將號碼拓印在紙上,又快又不會發生錯誤。4)以口誦”方式來完成例:日本子彈快車,駕駛者一面動作,口中一面說岀動作之名稱,養成習慣,減少因動作遺忘而造成之錯誤。口訣(誦)可以減少動作之思考時間。5)以複誦”方式來完成例:軍隊作戰時,上級長官下達命令之後,必須由屬下人員,將命令複誦一次,以確保大家完全明瞭命令之內容避免錯誤的發生。9.8層別原理為避免將不同之工作做錯,而設法加以區別岀來。1)以線條之粗細或形狀加以區別例:所得稅之申報單將申報人必需填寫之資料範圍記載在粗線框內。例:回函條請沿虛線之位置撕下。2)以不同之顏色來代表不同之意義或工作之內容例:公文卷宗紅色:代表緊急文件白色:代表正常文件黃色:代表機密文件例:在生產線將不良品掛上紅”之標貼將重修品掛上黃色”之標貼將良品掛上綠色”之標貼人類對顏色的共通認識是以:綠色:表示安全”或良好”黃色:表示警示,注意”或重修品”紅色:表示危險”或不良品”9.9警告原理如有不正常的現象發生,能以聲光或其他方式顯示岀各種警告”的訊號,以避免錯誤的即將發生。例:車子速度過高時,警告燈就亮了例:安全帶沒繫好,警告燈就亮了,或車速開不快了:例:操作電腦時,按錯鍵時,發岀警告聲音。9.10緩和原理以藉各種方法來減少錯誤發生後所造成的損害,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錯誤的發生,但是可以降低其損害的程度。例:雞蛋之隔層裝運盒減少搬運途中的損傷。例:設立多層之檢查方法,考試後檢查一次看看,有沒有犯錯的地方。例:自動消防洒水系統,火災發生了開始自動洒水滅火。例:汽車之安全帶,騎機車戴安全帽。例:加保利龍或紙板以減少產品在搬運中之碰傷。例:原子筆放在桌上老是給別人不經意中拿走,怎麼辦呢?貼上姓名條或加條繩子固定在桌上。改善(IE)七大手法動改法手法名稱:動作改善法簡稱為動改法”,是:省力動作原則省時動作原則動作舒適原則動作簡化原則在生產過程中,物(MATERIAL),機器(MACHINE)及人(MAN)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因每字英文字母開始為“M所以合稱3M。人是一切事物的主宰。因此每一件工作的完成都具有一共同的因素一人。在每一製造程序中或每一機器的操作中總有人運用他的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在操作。雖然同樣一項工作,每個操作者都有同樣的手,腳等身體部位,然而其作業效率卻往往研究分析,以尋求一最經濟有效省力省時的動作方式。在此必需特別注意的是,吾人所以特別強調經濟有效”一詞者,乃是並不使操作加速”或加班”,不是嘴巴上光喊者快點!!快點!!”的無效而又惹人反感的方法,而是研究一種用力最少、疲勞最少、又舒適,而又能達到最高效率的途經或方法。因此,科學家的研究範圍就著重在尋找使操作人員舒適的工作場所之佈置,以及省時的工作方法,設法將工人的疲勞減低至最低限度,動作改善法就是經過這樣的研究、實驗、實施所獲得的寶貴經驗的結果。事半功倍,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認為理所當然的,每一個人都會說我現在所做的工作方法就是事半功倍的方法。而事實上,我們卻又發現許多值得我們去改善的地方。還有些人想得比較前進點,他已經知道如何去發掘改善的地方,動作改善原則就是協助我們去克服這些困難的方法目的學習有關動作改善的二十個基本則。應用這些原則來改善個人、家庭及公司內的工作改善,以達到舒適,省力、省時,有效率的境界。3.意義3.1為配合人體及手之動作,將有關之事物,歸納出最省又省時的動作原則,用以檢視工作場所及操作效率是否有否改善之處,以減少工作人員的疲勞並提高工作效率。3.2動作改善原則為”吉爾勃斯”(Gilbreths所首創稱為”動作經濟與效率法則”後經若干學者詳加研究改進而成,稱之為”動作經濟原則”,為更易表現其含義,我們稱之為”動作改善原則”。3.3動作改善原則可分為三大類二十項。3.4三大分類為:1)有關於人類運用方面之原則,共包含8項。2)有關於工作場所之佈置與環境之原則,共包含6項。3)有關於工具和設備之設計原則。共包含6項。詳細之20項原則將在後面詳加介紹。應用範圍4.1適用於生活上個人及家庭內之工作改善。4.2適用於工廠或辦公室有關於人體工作方面的改善。功用5.1減少操作人員的疲勞。5.2縮短操作人員的操作時間。5.3提高工作的效率。有關人體運用原則原則1:兩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動作。原則2:除休息時間外,兩手不應同時空閒。原則3:兩臂之動作應反向同時對稱。說明:原則一至原則三極為接近相關,均為手部動作之動要原則。必須同時考慮,許多人的均習慣於一手(左手)握位工作物,另手(右手)進行操作。從”雙手操作圖”所分析,這種浪費現象實非吾人所希望者,雖然左手效率平常均不如右手,但至少可達右手效率之80%以上,浪費不用,殊為不經濟。應使雙手同樣,同時開始,同時完成「有效益」之動作。唯欲減少心理及生理上的不平衡感,減少身軀有關部位之「應又」以增進效率,則必須採取兩手同時且友向對稱地進行相似或相同之動作。'雙手,同時,對稱”動作之範一螺釘裝配。原則4:儘可能以最低級動作工作說明:欲使動作迅速而輕易,唯有從動作距離之縮短,以及動作所耗體又減少上著手。欲達到此目的,其實際對策則為選取級次最低之動作,使動作範圍縮小。並使物料及工具儘可能靠近手之運運作範圍內。工作時,人體之動作可分為下列五級。原則5:物體之"動量"儘可能利用之但如需用肌力制止時,則應將其減至最小度。說明:工作物運動時,自然生有”動量"俗語”衝力",此”動量”依物理公式為M(動量)=m(質量)*V(速度),工作時應利用此自然附生之”動量”來完成工作。如工作中無須利用所產生的”動量”時,則必須使”動量”降低,但千萬別用肌肉來制止”動量”因為如此肌肉易生疲勞。降低”動量”的方法即在將重量與速度減小。反之即須加大。6.3'動量”之例一鏟煤早期之煤炭均以人工方式,以鏟子將煤炭入火車上。研究結果如下:每鏟之鏟起重量38磅33磅21磅15磅每天之工作量25噸30噸35噸23噸原則6:連續曲線運動較方向突變直線運動為佳原則7:彈道式運動較輕快原則8:動作宜輕鬆有節奏據生理學之研究,人手(或身體其他部位)之運扐,有兩組肌肉控制、一組推向前、一組拉向後,此兩組肌肉互相協調,至前推與後拉之力量相等時手就停止不動。所謂彈道式之運動,即在前推(或後拉)之後,就不再用後拉(或前推)的肌肉,如此可節省一半的又量。即一經用力後就不加限制而利用其運動動量來完成工作。此外,彈道式之運動確較輕鬆愉快而且姿態美妙。例如工廠中人使用鐵錘時,靈巧者常僅於錘舉起及剛下落時用又,至鎚行至半途,即放鬆肌肉,使其自然下落以求省力。至於所謂之自然節奏(Naturalrhythm),可說是人類之習慣與天性。使每一動作彷彿有「節拍」存在,即每一動作的時間長短與「應用」(Use)之次數及次序一致,成為一固定之節奏。初訓練時仍需貫注精神以求嫻熟,一旦嫻熟之後,自然形成一種身體內適應的節奏(習慣乃人類之第二天性)。可無須要精神貫注,即可憑操作者之直接反應去自動地工作。有關工作場所之佈置與環境之原則原則9:工具物料應置於固定處所說明:”尋找”這個動作,係屬非生產的浪費動作,應設法予以消除或減少。在操作中,如果工具及物料沒有固定的位置,則操作者勢必在每次操作中,均要浪費部份時間在”尋找"上。而”尋找”的動作頗費心力,徒增疲勞,引起精神煩躁,注意力不能集中,最後使工作不能圓滿的完成而造成不良品現象的增加。故使工具及物料放在固定位置,對操作者而言,有減少疲勞及簡時間之雙重利益。工具及物料依一定次序放置固定卷,可幫助操作者習慣之形成,習慣一待養成,則能迅速養成其”自動性”操作者可以不經考慮思索,而順利進行工作,意即以小的精神力達成工作的目標。如果工具及物料位置零落散置,毫無規則,則操作者需花費相當大的心力及眼力去做非生產性的”尋找”動作。7.1固定處所”佈置之例不看打字機打字機之鍵盤=•眼看書稿二•-熟練者若不固定則每-不熟練者每次都要找尋=•原則10:工具物料裝置應依工作順序排列並於近處並依工作順序而排列說明:在工作場所中,往往有很多的工作檯、機器、工具及物料均依一字直線擺放,此實為不合人類動作節奏規則之不良設計。蓋不類在某限定範圍內之自然動作,均呈弧形;如果成一字形直線排開,則距「工作點」之距離遠近不一,較邊遠之物件工具勢必須要運用更高級的動作始克完成。最低限度也有時間上的偏差。為克服這種弊端,唯有順應自然的節奏-弧形。講求所謂「正常操作範圍」包括左右水平而及上下垂直面之動作範圍。從水平面(前後左右)而言,操作者以一定而正常的「努力」(Effort)去進行動作(意含為同一級次的動作),則其動作範圍為有限而且固定。不論左手、右手之分別動作,或兩手聯合動作,均不例外。此「動作範圍」決定於動作級次,及其動作所關之身體部位(例如右手肘部以下)所掃過的面積。所謂使工具或物料放置於最近「應用」之位置,其最大之關鍵係在於「動作級次」之決定。蓋吾人一般均以古者兩手在工作檯上伸手能及的地方,為放置工具及物瞪之最大限,如超此範圍外,取用時則必起立彎腰,而違背動作經濟範圍內之動作範圍,應以工作者之兩肩為軸,在工作檯面上所畫的半圓球面為範圍。此外,工作場所中所用的工具物料,應儘可能前道工作完畢之處,即為次道工作開始之處。由於動作級次愈低愈經濟,在第四條原則中,曾論及最經濟有效的動作為第三級之動作,所以正常的工作範圍是以兩肘為軸,所畫的小圓弧為準。至於垂直面的最大動作範圍,係以雙手之縱舉範圍為準,超此範圍則必須改變動作姿勢。意即不改變動作姿勢為其限制之準繩。7.2正常工作範圍”之範例小零件桌面上之佈置原則11:利用重力餵料及各種盛具送至工作點,愈近愈佳零件物料之供給,應利用重力餵料及各種盛具送至工作點愈近愈佳。原則12:利用重力墮送說明:此兩條有連關係,可合併討論。此兩條的原則即在另件、物料的供應,以及完成件的送走,一律不用手處理,而利用其本身的重力,或墮送或滑運,以節省操作者雙手的動作。7.3重力”餵料及墮送”之例7.4適當照明”之例-磨光面之檢驗磨光的表面不宜用直射光線,以免剌眼,使工作無法進行。如改用間接反射光線,則既方便又減少眼精的疲勞。燈懸檢驗者上方,背景用暗白色置前方,使成圓狐形,右邊畫黑色垂直線條,當其反射於磨光面上,如變成彎曲線條,即表示磨光面有缺陷。左邊空白者,可利用背景光檢查其有無傷痕。其他如透明或半透明之物料,如玻璃、飲料瓶、布料等均可利用背景檢驗其有無汽泡、裂痕,及雜物。有關於工具設備之原則原則15:儘量以足踏/夾具替代手之工作說明:在操作週程中,吾人常常發現「持住」(Hold)之工作由寶貴的手來做,浪費時間力量於沒有生產性的動作上。其實吾人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岀適當的夾頭或夾具,以代替手去執行「持住」的動作,而謄岀雙手做其他具有生產性的動作。而且往往比手更牢固,更能保證品質。有時候,可以利用足踏(FootPedal)方式代替手執行某些操作。所謂之「夾頭」(Jig)其定義為「能夾持零件於精確之位置,且能引導加工之工具。」而「夾具」(Fixture)則專指夾持零件不甚確實,但可以代替手夾持零件者;如無此種「夾具」則將必須一手持零件,一手在工件上加工。原則16:儘可能將二種工具合併說明:將兩種工具合併為一,亦為相當廣泛實用的原則。因為要將兩端兩用之手工具掉轉頭來使用,總比放下一隻現用的手工具,再去尋找握取另一支別種用途的手工具,自然為省力省時。工具合併”之例:兩用釘鎚原則17:工具物料預放在工作位置說明:所謂「預放」在工作位置之意,除包括工具物料必須放置固定場所,以能達到伸手即可取到之原則外,尤其應設計各種夾持、懸掛、箱、架等支持設備,使保持使用時之姿勢,以利取用。最常見的例子,即為筆架,我國墨筆的筆架為直立式,而鋼筆的筆架則為斜立式,此皆為能得保持書寫時的姿勢所使然。預放位置”之例-電動起子之位置原則18:依手指負荷能力分配工作說明:按原則第四條,手之動作應以用最低級而能得滿意結果者為妥。因此,當以手指的工作為最省力最經濟,然則左右手的能力以及各手指的能力其差別又如何?一般而言,大家都認為慣用右手者,其右手比左手不易疲勞而更靈巧。然而實際上,右手與左手能力之比為100:88:87,可視為10:9,其相差並無幾。所以在工業內有些工作常可訓練使用雙手操作。至於每個手指的能力,其差別如下圖所示。手別左手右手手指別小無中食食中無小能力順序87531246故設計工具時應按各個手指能力予以合適分配,儘量利用能力強者,以獲取較大的效率為宜。8.4手指負荷能力”之例—壓橡皮球(墊)原則19:手柄接觸面儘可能加大說明:凡任何須用手操作者,其所須用的力量,皆由手的接觸處,傳達至工具或機器。因之,若手之接觸面積愈大,每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力量愈小。反之,接觸面積愈小,則每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力量愈大。故凡與手接觸者,應使接觸面積愈大愈佳,可使操作輕快而增效率。應儘可能避免所有力量集中接觸的小面積上。而使皮膚遭受損傷,有損其效率。此正所以凡以手操作或握持的任何手柄、手輪、操作桿等工件的設計,多呈多種曲線的原因。8.5手柄設計”之例—門把原則20:操作桿應儘可能少變更姿勢此條原則即為人體動作五種等級的延伸,因變動原來的姿勢者,則必屬第五等級的動作,均為不經濟而浪費體力的動作。故機器的設計時,應使其操作者伸手可及之處即可完成所需要的操作,使操作方便省力,不至發生彎腰、轉身、舉身、走動甚至爬高等屬第五級的動作。很遺憾,這些不經濟而浪費體力的動作又常是工作現場所習見的現象。至於能獲得機器的最大利益一語,係指上述以手操作之工作,其高低位置及旋轉方向,亦應一併考慮,以達省力而得最大利益為佳。8.6操作桿位置之例”改善(IE)七大手法五五法.手法名稱5X5W1H法又稱5X5何法,又稱質疑創意法,簡稱五五法。.目的學習本手法的目的是在:熟習有系統的質問的技巧,以協助吾人發掘岀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以及可能的創造改善途徑。.意善所謂5X5W1H:5W是指WHERE何處,在什麼地方—空間WHEN何時,在什麼時候—時間WHAT何者是什麼東西/事—生產對象WHO何人,是什麼人做/生產主體WHY為何,為什麼如此這五個字母之開頭都是由“W開始,所以稱之為“5W。1H是指HOW如何,怎麼做的。這個英文字母是由“1H”。5X15次。5WIH是一個探討問題質疑的技巧,是告訴我們同樣的,最好要問5次以上”才好,才能將問題的徵結所在發掘岀來。類似我們的打破砂鍋問到底”之精神。老李的家人在看電視節目86年區運現場實況轉播,正看津津有味,渾然忘我之境界時。突然電視機壞了,沒辦法只好請了修護中心的人來修理。修理人員檢查了半天,絡於發現原來毛病在裡面有一電子零件一電阻壞了。於是修護人員就拿了一個新的電阻換上了,老李很高興他們一家人又可以享受看電視的樂趣。可是過了一個星期之後,老李的電視機又再次故障了,不能看電視,怎麼調也看不岀影像。沒辦法,只好再打電話請原來的修護中心的人再來修理。毛病一查原來換上一個星期怎又會壞了呢?心想大概真是到霉,換上了一個可靠性不高的電阻,所以就再重新換了一個電阻,老李又可再看他的電視了。但是好景不常,這個電視機隔不久又再壞了,老李真是很生氣。認為這個修護人員的技術不好,不知真正的問題之所在,所以要求修護中心另派高手前來修理,沒辦法修護中心的老闆最後只有親自岀馬來修理。查看又仍然是原來的電阻壞了,這時這位老闆經驗比較老到,認為這不是只換電阻就可解決的,必定有其他的原因造成問題之所在。所以;他重新用他的電表測量一下,發現電流有過高的現象,因而造成電阻無法負荷燒壞。但是為什麼電流過高,所以顯然的,問題的根源是在設計的問題上,沒有設計週到,因此他把這個問題反映給製造工廠的設計單位研究。後來他們經過重新設計改變了電流的流量,終而徹底解決了問題之根源。這個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對一個問題的探討,我們必須深入,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現象而採取改善的措施,必須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之精神,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多問幾次為什麼是這麼?為什麼不是這樣?為什麼?為什麼?……”終而我們可以發掘岀真正的問題根源所在。在吾人的現場週遭裏,到處存在有不均勻不穩定的現象,浪費不必要的事物也多有所在,而在操作及工程中,也難免產生不少的不合理現象,這可以戲稱為現場的「三不」。針對這些現象,吾人身為現場人員,天賦有此責任努力改善,使這些「三不」的現象儘量減少。為此改善的目標,吾人乃思考,如何找岀改善的基本原則,而且儘可能週全不遺漏,簡易可行,任何人均易解易行的途徑。此六項質問(5W1H),對所有的操作或工程亦完全適用。在改善的階段中,最重要的事乃是:明確掌握瞭解問題所在。掌握現狀的所有事實。在以上兩大階段裏,如能善於運用以上六項質問,則易於找尋岀一切問題點,甚至鉅細不遺,因此篩岀了改善的重點,再設法用種種技巧去解決,而得到最實有益的改善。在運用5W1H質問時,最重要的乃是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完全把握操作的本貌事實,並且經常對之抱持獨自的深入思考,以謀解決。從生產的觀點來看,吾人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牽連到有關時間、空間、人、物、方法的範疇。因此如要加以改善必須針對這些範疇來探討。應用範圍改善的前提是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則全待於懷疑的態度。因此,懷疑為改善之母,應非過甚之詞。然而懷並非僅是籠統的抽象思維,應該是有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而且是有具體的方向。5WIH是一種找尋問題之根源及尋求改善的系統化的質問工具。如果沒有採用系統化的質問技巧,吾人往往會疏漏了謀些值得去改善的地方。功用5WIH功力無限大,可適用於任何行業不同地點的任何工作上。對某些特別的問題可使用某些特定的質疑的方法就可以了。6.1何處最需要改善瓶頸:瓶頸的地方是最值得改善的,順利的地方留待以後有時間再去研究。⑵秏時多:耗時多的地方往往是改善的好機會。緊急情況:由於材料、工具設備或公文制度造成時間及人力的浪費~是極需改善的地方。(6)浪費:須要改善的事物、往往不是顯而易見的,除非您小心的觀察,右則日過一日在浪費的情況下而不自覺~細心地找岀材料、時間及人力的浪費。工作之構成最易顯出改善成果的地方在於免除「操作」,因為它也自動地將「預備」和「收拾」的時間,勞力免除了請記住「預備」及「收拾」只會增加產品的成本並不增加它的價值。預備:時間和勞力花在諸如調整機器,放置加工物等準備工作上(無生產性的動作)。操作:實際工作,附加價值於產品上。收拾:時間和勞力花在諸如取下加工物,處置殘餘物屑,存放或清理等工作(無生產性的動作)。6.2改善之探討方向每件工作都可依照下列4個主要的方向去探討可能的方向。應持有「目前的方法絕非僅有而且最好的,必然,有更好的方法」的態度。剔除:許多操作可能是不必要的,只是蕭規曾隨習而不察剔除是最好的方向。合併:將二種以上的動作嘗試結合在一起是為合併。吾人應尋求合併的可能性,二個操作一起做可以省掉搬運、檢驗、存放等動作,如果二個操作不易合併時,應盡可能將搬運合併在操作中。變更/重組:應改變次序、地點及人員的可能性,這些改變可能引岀刪除合併的靈感。簡化:在刪除、合併及變更操作等檢討後,研究「如何」來做以達到簡化的目的。改善(IE)七大手法雙手法手法名稱雙手操作法,簡稱為雙手法”目的學習有系統的記錄人體雙手(足)動作的過程。意義以圖表的方式,來記錄操作者雙手(足)的動作過程,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及改善。應用範圍4.1適用於以人為主的工作4.2專注於某一固定工作地點之研究4.3該件工作有高度重複性功用5.1用以記載現行操行者雙手(足)的動作過程5.2依5.1之記錄,加以質疑,尋求改善之地方5.3用以比較改善前及改善後之差異情形名詞釋義6.1左右手操作圖:為雙手操作圖之另一稱呼,雙手之義。6.2操作者操作圖:為雙手操作圖之另一稱呼。蓋其研究對象係以操作者之雙手(足)之動作為主。故稱:代表移動”表示手由一地點移動到另一地點。:代表把持”一手握住一個物體,另一手正式在工作,此時握住東西之手,是為把持”之狀態D:代表等待”一手正在等待下一個動作。:代表作業”或操作”手正從事有生產性的動作,皆是。例如將物體結合在一起,分開、彎苗、轉動、對準、拿起、放下、抓取等等。6.9填表說明:編號:自行設定編號系統,填入此次研究之代號。LH????—001作業名稱:填寫此項作業之名稱記載之記錄,將不適現況/改善方法:依此次研究係以現況抑以改善為用者劃掉。操作者:填寫操作此項作業員工的姓名。研究者:填寫研究此項作業人員的姓名。日期:填寫研究之日期。組合圖:繪岀此項作業產品最後組合的略圖。位置圖:繪岀此項作業有關物體放置之位置略圖。圖例:將位置圖上所標示之物件,編以恣號,並加以簡略說明總結欄:記錄此項研究名稱動作之總結次數距離等。左手動作說明:記載在此項工作過程中,左手之動作過程。右手動作說明:記載在此項工作過程中,右手之動作過程。動作符號欄:將手之動作符號,在該欄中適當繪岀。7.實例演練這是一個有關組合螺帽,閉鎖墊圈,平面墊圈及橡皮墊圈的工作。其工作位置圖如下其動作過程概略如下:.左手拿起螺栓”回至裝配點.右手拿起彈簧墊圈”回至裝配點.將螺栓”與彈簧墊圈”組合起來.右手再拿起平墊圈”回至裝配點.將平墊圈”組合.右手再拿起橡膠墊圈”回至裝配點7.將橡膠墊圈”組合起合8.左手將組合後之產品放入盒子內試繪製其雙手操作圖改善(IE)七大手法抽查法工作抽查之意義晚上8點檔的電視節目,可說是三家電視台的老板最緊張的時刻,那一台的收視率高或者是那一台的收視率低都馬上直接影響到各個電視台之業績,所以當然就很緊張了,有時三家電視台收率不相上下,或者是那一家並不太相信收視率的結果時,那第一個動作就是先到收視率調查公司,親自觀察一下是否調查正確,談起這個收視率調查,相信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沒有被調查過的經驗,也許只有少部份的人有接受過調查,所以從收視率調查這個例子來看,我們知道它是採用觀測少數的方式來進行,由此少數的結果來推測群體的狀況。例如買米時會先抓一把在手中看看,如果不錯的話那就可以買了。又如有些消費者喜歡固定在某一家商店購物,那表示從其過去的經驗他能相信這一家商店值得信賴,所以就繼續地向這一家購買。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以少數的觀察結果用以推測全體的狀況是我們常見到的例子也是值得信賴的方法。上述被觀察的少數個體,我們在術語上就稱之為樣本”而被推測的整體,我們就稱之為群體”而由抽取少數的樣本”以推測群體”之結果之過程,我們就稱之為抽樣”雖然,吾人說可以用樣本”來推測群體”之結果,但並不表示任何方式的抽取樣本,都能產生正確的推測結果。抽樣方式的不當,當然就會產生錯誤的推測結果。例如,電視台的歌仔戲節目,如果您向一些大學教授調查,您會發現這些人很少看這類的節目,以此來推測歌仔戲的收視率很低,那顯然是一個錯誤的結果。因此,如何來決定抽樣的方式,以獲得正確的結果,實是一門學問,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地方。一般來說樣本愈多”所獲之答案愈可靠,反之樣本”愈少,愈難獲得可靠的結果。此即為抽樣”的基本原理。2.工作抽查之實驗以下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看看抽樣”所獲得的結果,與實際的整體結果是否相近或一樣,以使大家對工作抽查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以增加信心。下圖所示為一工廠某一台機器,在某一星期內,由星期一到星期五實際操作的記錄情形。圖中白色的部份表示機器處在操作”的狀況下,黑色表示機器處在空間”的狀況下。由此記錄可以獲知總時間為2400分,而機器處在操作”狀況下之時間為2082分,總空間”時間為3佃分。因此,機器操作百分率機器空間百分率上述的結果,是採用連續全部完整記錄所獲得的結果,現在我們嘗試採用抽樣”的方式來試驗看看所獲得的結果是如何,又與實際的結果誤差有多少。我們的試驗方式如下:(請讀者自已做一次)用另一張半透明紙張,畫上與上圖相同長短之空心線共用10條。在每一線條上,任意做20條垂直線,儘量使其隨意分佈在不相等距離的間隔,所以總共有200條垂直線分佈在10條空心線條上。將上述之繪過垂直線之半透明紙張對準前述之實際工作記錄圖表上,檢視共有多少條垂直線落在黑色的部份上。假設共有X條垂直線落在黑色的部份上,那機器空間百分率即為:比較看看Y%與前述之實際機器空間百分率13.2%,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再計算其誤差有多少。再做另一個試驗,在每一空心線條上,做40條垂直線,再做一次比較,看看誤差是否有較小了。工作抽查之歷史工作抽查最早出現在1934年由一位英國統計學者L.H.C.Tippett將或然率及應用統計學之原理用於調查織布機之工作效率的研究上,以快讀法(SnapReadingMethod)公佈於世。其後,R.L.Morrow於1940年將此法傳入美國,改稱比延研究(Ratio-DelayStudy)應用於調查工廠內間接員工的工作時間比率,如磨刀具,修理機器或辦公室之工作人員工作時間所佔之比率。1959年R.M.Barnes在其著作中始稱這種方法為工作抽查”法(WorkSampling),現在大都以工作抽查”法的名稱來使用。工作抽查法為稱呼上之方便,亦簡稱為抽查法”。工作抽查之應用工作抽查應用的範圍非常廣泛,可適用於工廠、辦公室、商店、醫院、銀行以及政府行政機構樣等等,具體來說它可用於瞭解下列諸項事情等:辦公室人員工作時間所佔之百分率。機器設備之維修百分率或停機百分率。現場操作人員從事有生產性工作之百分率。決定標準工時之寬放時間之百分率。用以決定工作之標準工時。商店顧客類別或消費金額或光顧時刻次數等之分配比例之資料。其他可應用抽樣調查以收集資料的場合等。抽樣及工作抽查之好處為什麼我們要採取抽樣”的方法,而不採取全部”調查的方法呢?其原因大致可歸納成以下數點:。時間上之不允許。成本大。不可能-母體群太大。不可以-破壞性之調查。不必要-全體調查有時並不能比以抽樣調查所獲之結果更可靠雖然抽樣”調查的方法,有許多好處但如其抽樣之技巧不正確的話,那所獲得之結果並不能反映岀母群體”之狀況,反而有害於結果之判斷。所以抽樣”的技巧必需認識及了解,才能獲得正確的結果。談到所謂抽樣的技巧”,大體上來說就是要包含下列幾項重點:樣本之數量:應抽取幾個樣本呢?樣本抽取之間隔時間:隨機之方式(無一定軌跡可循)。如何去判斷抽樣結果之類別。抽樣結果所欲代表母群體現象之精確度,所以這個手法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以正確的抽樣方法來了解事情的真象。此外,工作抽查”既以抽樣的方式,來從事調查推測群體的事實狀況,因此它具有下列好處:。觀測時間短,並可同時觀測數部機器或操作人員之狀況。。節省觀測人力、體力及物力,一般為全部觀測記錄方式的5%至50%之成本。。從事觀測記錄的人員不需具備太高深的技術人力。。調查時間較長,可去除因每日不同之各別狀況所造成之差異現象,因此其結果較為客觀可靠。。對被觀測的對象所產生的干擾次數及時間較短。工作抽查之要點Morrow對三位工程師在美國工廠中實施工作抽查研究所作之結論,頗有參考之價值,特錄於下:祇有同性質之記錄,始予合併。例如關於相似機器上所實施相似操作上之延誤比例,或操作人對工作類似工上之延誤比例。觀察次數做得愈多愈好,此種研究最能適用於多數之機器或操作人員。觀察工作之次數為500時,所得結果,相當正確,觀察次數超過3000時,結果極為精確。觀察數百次之數據,如其頻率分怖狀況與二項定律相一致,則已可應用。任何情況之下,結果之精確度,均可求岀決定。延緩時間之百分數增加時,則在某一定精度之要求下,其所必需之觀察次數愈多。觀察實施之期間愈長,則所得數據愈為可靠。觀察必須在任意之期間實施,且應平均分配於每日或每一小時。抽查必須相隔足夠長之期間,俾所得數據可互相獨立。比延研究可使有機會對於全部操作作一完全觀察及評價。親察員工作時,可能隨時被干擾,但並不影響研究。故實施研究,對於觀察員並不太麻煩。工作抽查之實施步驟工作抽查為科學管理的工具之一,是將統計之原理應用到管理的工作上。因此,如何讓公司的員工尤其是管理階層的人員認識到工作抽查的目的,計劃,方法,可靠性等,以便獲得合作及信賴,是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工作抽查”實施的先決條件。尤以我國的工廠,現場管理人員太多缺乏統計學的訓練,因此要將工作抽查”的方式實施下去,往往會遭受到許多的詰難,不信任等。所以,如果要推動工作抽查”之前,最好能對管理幹部先施以有關統計學的訓練,以便他們往後能較容易接受工作抽查”的觀念,而不會採取排斥及不信任的態度。茲舉一實例來介紹從事工作抽查”的實施步驟。在某一機械加工廠內,管理當局於機械加工的利用率情形,最近感到有降低的趨勢而感到憂心忡忡,所以也們急著想要早點獲得可靠的資料,予以制定更可靠的成本資料,並藉以做為該公司是否要從事機器更新之投資計劃之依據,由於時間緊迫,而且過去他們也沒有一些實際的記錄存在。正在苦無解決方法之時,他們突然想到了素有萬事通”的部門-工業工程部(組織暨效率部)都有一群優秀的工業工程師,只要找到他們,總是可以給我們指點迷津,解決難題。因此他們就找到了工業工程師吳聞啼”先生請求幫忙,吳聞啼”先生聽了之後就說:無問題這個很簡單嗎?只要採用工作抽查”的方式來進行大約半個月的時間就獲得所需要的可靠資料。吳聞啼”先生就將工作抽查”的理論基礎,實施方法跟大家做一精細的講解,使大家信心十足而誇口道我們的吳聞啼”果真是無問題,真不是蓋的,以下就是由吳聞啼”先生指導其現場單位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抽查”之實施步驟,請大家慢慢品嚐。步驟一:認識工作抽查的目的實施工作抽查”的目的,與記錄表內抽查項目的分類類別,以及抽查次數的多寡的決定等都有密切的關係。以本例來說我們想要知道該部機器的開工率及閒置率以及造成閒置的基本的原因何在以及分配情形如何。由此可偵察岀癥結所在與方向,以便提供進一步改善的指示。再如僅需一普通的準確性,抽查次數即不必太多,以免浪費人力與時間而影響抽查的成本。否則,如抽查結果需達非常準確程度,則抽查次數必須加多,以應所需。總之,如從少量的樣本,下太多的結論,未免過於危險。因此,抽查目的不同,抽查的內容與次數亦有不同。步驟二:初期觀察,收集有關資料在還沒有正式開始從事工作抽查之前,吾人最好先到現場去詳加觀察,收集一些有關的資料。例如,機器設備之佈置位置,最好能繪製佈置圖,並且將機器予以編號、分類及統計不同機器之類別與數量,決定觀測位置及觀測路徑,以上各點均為成功的「工作抽查」所不可缺少的資料。以本例來說,該部門共有14部機器及數量如下車床:4部鑽床:1部鉋床:3部銑床:6部又管理當局雖無過去之資料,但從其主觀第六感之預估,認為其機械在加(工作中)狀態大約有60%之時間,而剩餘之40%時間都是因各種不同之原因而閒置下來。步驟三:確定抽查的工作項目及明確定義工抽查係以所觀查到之工作項目類別做為記載及統計分析之依據,故對工作項目之分類須謹慎從事,更應明確定義其內容及意義,切忌模擬兩可影響資料之正確性及可靠性。必要時,經初查數日後,項目可予重新修訂,以符實際與抽查目的之需。然後予以固定直到抽查工作完畢,中途不應再做任何改變。以本例來說,分析人員決定一部機器皆有16種可能的情況會發生,此16種情況為:加工(切削中)。上機。閒置。工人等待吊車。工人等待檢驗人員。工人協助檢驗人員。工人等待取得工具。由於工具問題造成工人耽擱。與其他工人商談造成工人耽擱。工人搬運工具/夾具。工人取得工具。工人與領班或檢驗人員商討。等待工作造成工人耽擱。工人正在清潔其工作區域。工人不在機器上。其也原因。分析工作時,應注意下列各項:(1)項目應謹慎訂定,用字簡單明確。⑵項目應詳加檢討,並給予明確之定義。項目應易於目視觀察判定,並與抽查目的的相配合為原則。項目儘可能利用廠內現有慣用稱呼,作為項目分類的標題。(5)項目數目應合適,不宜太多,普通在15項目左右為宜,數目太少時則事實了解有限幫助較少。數目太多時,觀測紀錄則較困難,
本文档为【改善七大手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zhuyue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交通与物流
上传时间:2021-12-27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