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科版(2017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2017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

举报
开通vip

新教科版(2017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49795466"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PAGEREF_Toc49795466\h2HYPERLINK\l"_Toc49795467"教学进度安排PAGEREF_Toc49795467\h6HYPERLINK\l"_Toc49795468"第一单元声音PAGEREF_Toc49795468\h7HYPERLINK\l"_Toc49795469"第1课《听听声音》P...

新教科版(2017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49795466"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PAGEREF_Toc49795466\h2HYPERLINK\l"_Toc49795467"教学进度安排PAGEREF_Toc49795467\h6HYPERLINK\l"_Toc49795468"第一单元声音PAGEREF_Toc49795468\h7HYPERLINK\l"_Toc49795469"第1课《听听声音》PAGEREF_Toc49795469\h7HYPERLINK\l"_Toc49795470"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PAGEREF_Toc49795470\h9HYPERLINK\l"_Toc49795471"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PAGEREF_Toc49795471\h14HYPERLINK\l"_Toc49795472"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AGEREF_Toc49795472\h17HYPERLINK\l"_Toc49795473"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PAGEREF_Toc49795473\h20HYPERLINK\l"_Toc49795474"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PAGEREF_Toc49795474\h23HYPERLINK\l"_Toc49795475"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PAGEREF_Toc49795475\h26HYPERLINK\l"_Toc49795476"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PAGEREF_Toc49795476\h28HYPERLINK\l"_Toc49795477"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PAGEREF_Toc49795477\h31HYPERLINK\l"_Toc49795478"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PAGEREF_Toc49795478\h31HYPERLINK\l"_Toc49795479"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PAGEREF_Toc49795479\h35HYPERLINK\l"_Toc49795480"第3课测量肺活量PAGEREF_Toc49795480\h40HYPERLINK\l"_Toc49795481"第4课一天的食物PAGEREF_Toc49795481\h44HYPERLINK\l"_Toc49795482"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PAGEREF_Toc49795482\h48HYPERLINK\l"_Toc49795483"第6课营养要均衡PAGEREF_Toc49795483\h53HYPERLINK\l"_Toc49795484"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PAGEREF_Toc49795484\h57HYPERLINK\l"_Toc49795485"第8课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PAGEREF_Toc49795485\h61HYPERLINK\l"_Toc49795486"第三单元运动和力PAGEREF_Toc49795486\h66HYPERLINK\l"_Toc49795487"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PAGEREF_Toc49795487\h66HYPERLINK\l"_Toc49795488"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PAGEREF_Toc49795488\h70HYPERLINK\l"_Toc49795489"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PAGEREF_Toc49795489\h74HYPERLINK\l"_Toc49795490"第4课《弹测力计》PAGEREF_Toc49795490\h78HYPERLINK\l"_Toc49795491"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PAGEREF_Toc49795491\h82HYPERLINK\l"_Toc49795492"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PAGEREF_Toc49795492\h86HYPERLINK\l"_Toc49795493"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PAGEREF_Toc49795493\h90HYPERLINK\l"_Toc49795494"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PAGEREF_Toc49795494\h95HYPERLINK\l"_Toc49795495"教科版(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PAGEREF_Toc49795495\h99HYPERLINK\l"_Toc49795496"单元复习资料PAGEREF_Toc49795496\h112HYPERLINK\l"_Toc49795497"第一单元声音PAGEREF_Toc49795497\h112HYPERLINK\l"_Toc49795498"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PAGEREF_Toc49795498\h116HYPERLINK\l"_Toc49795499"第三单元运动和力PAGEREF_Toc49795499\h122HYPERLINK\l"_Toc49795500"单元测试卷PAGEREF_Toc49795500\h130HYPERLINK\l"_Toc4979550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PAGEREF_Toc49795501\h130HYPERLINK\l"_Toc49795502"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PAGEREF_Toc49795502\h135HYPERLINK\l"_Toc49795503"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PAGEREF_Toc49795503\h139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经过三年级系统的科学学习,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科学课充满了兴趣,对科学实验充满了期盼,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不过,由于年龄的因素,学生在科学方面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全面,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还有少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往往因为科学课是技能科而产生轻视之意。在本学期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引导。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20年最新制订的教科版教材。本教材根据内容划分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本教材共三个单元,分别围绕“声音”“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三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又分8课,共24课。第一单元《声音》单元,本单元围绕“声音”这个主题展开教学探究。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从声音那里获得了很多信息。本单元围绕“声音”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系等问题,并在了解有关声音知识的基础上,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以及利用物体的发声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单元,本单元围绕“呼吸”“消化”这个主题编排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的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就是消化。消化和呼吸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呼吸,了解肺活量,探究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了解我们一天当中所吃的食物,了解我们的消化奇观,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懂得在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本单元围绕“运动和力”这个主题编排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重力、拉力、弹力、摩擦力、反冲力等各种各样的力,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都与力有关。本单元以小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气球驱动小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运动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小车运动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探究运动中小车的能量,用简单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我们的小车等一系列活动,研究和认识各种各样的力。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单元《声音》·知道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运用高低、强弱等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观察发声的物体,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认识到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够感应声波并震动,使声音传到内耳,引起听觉,引导学生了解耳廓和鼓膜的作用。·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着密切关系;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的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懂得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在了解声音知识及物体发声原理的基础上,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引导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科学的魅力。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了解人体呼吸奇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呼吸是人体重要的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了解肺活量的概念,懂得肺活量的测量方法,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了解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并能按照不同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懂得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营养就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取的。我们要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了解人体消化奇观的组成及其作用,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认识到牙齿、舌头、胃部的作用。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懂得力的作用,知道物体的静止和运动都需要力的作用,探究物体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用气球驱动小车,认识推力和反冲力的概念,了解推力和反冲力的作用以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通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认识弹性和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到弹力的作用以及弹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懂得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摩擦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了解运动物体的能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学会利用运动物体的能量。·在了解力的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小车,并且使小车运动起来。教学措施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把科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3、树立先进的科学教学观念,在科学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5、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也解控制变量对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进度安排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1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1机动2课时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2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2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35.声音的强与弱136.声音的高与低14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48.制作我的小乐器15-6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27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1机动2课时72.呼吸与健康生活183.测量肺活量184.一天的食物195.食物中的营养196.营养要均衡110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10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111-12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213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1机动2课时132.用气球驱动小车114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144.弹簧测力计1155.运动与摩擦力1156.运动的小车1167.设计制作小车(一)1168.设计制作小车(二)117-18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219-20综合复习综合复习4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1.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2.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3.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2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二、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学生交流与讨论。聚焦声音的描述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观看影像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任务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任务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任务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说一说关于声音自己知道的知识。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将听到的声音按简单的标准进行分类。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2.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个音叉几个豆子或细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状态。【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与记录了许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提出问题: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制造一些声音,而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可以充分的想象联想,将自己的观点记录在记录单或黑板上,学生在汇报时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解释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有认知.二、聚焦5分钟找出一些发声物体,仔细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梳理问题:学生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任务: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研究皮筋的发声,寻找皮筋发声的原因。将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木棍两端,轻轻弹拨皮筋,观察皮筋发生时的状态。提示:仔细观察皮筋儿的运动状态。任务二:研究钢尺的发声,寻找钢尺发声的原因。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另一端在桌面边缘用力压紧,弹拨钢尺,仔细观察钢尺发声时,钢尺的运动状态。提示:钢尺可以用一本硬皮书在桌面边缘压紧,防止钢尺和桌面边缘撞击,影响我们的实验探究。任务三: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发声的原因。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发声。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振动。任务四: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察振动现象。研讨:完成了以上这些实验后,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肯定认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因为皮筋的震动产生声音,钢尺、敲鼓、音叉都是振动产生声音,这些也可以作为证据支持我们的观点。应用:那利用振动产生声音的这个观点,我们猜测一下竖笛是靠什么振动产生声音的呢?让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一下它是怎样振动产生的声音?学生任务一:1、弹拨皮筋,观察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初步提出观点,皮筋振动产生声音。2、观察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钢尺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3、观察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鼓面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4、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音叉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总结验证自己的观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也会随之消失。在竖笛出气口上方贴一张纸条,仔细观察竖笛振动发声的过程,理解竖笛的声音是靠空气振动及空气柱共振产生的。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验证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四、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提出问题:我们每人身上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振动发出声音的部位,猜猜它在哪里?学生用手指轻轻按压喉咙处,同时发出啊的声音,感受手指上的振动,从而认识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探究的过程由外部的宏观现象到我们身体内部,将振动产生声音的知识进行迁移·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教学重点】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声音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呢?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听见了鼓声,鼓声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让同学们说一说,看看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学生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举例说说敲鼓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调取学生原有认知,提取有意义的问题二、聚焦5分钟在教室里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鼓声,房间里空荡荡的,似乎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的了。会不会是空气传播的声音呢?发现问题,声音是否通过空气进行传播。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如果是空气传播的声音,那将空气去除掉,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呢?接下来做这样的探究活动:玻璃罩内放置一个闹钟,如果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还能完整的传播出来吗?究竟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又如何来解释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总结: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任务二:同学们可以做这样的活动,将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其他同学在另一端轻轻的抓挠桌面。比较一下耳朵贴桌面与不贴桌面有什么不同。你会发现,贴在桌面上,抓挠桌面的声音被放大了很多倍。利用相同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做另一个实验。利用米尺研究固体传播声音将米尺一端贴紧耳朵,另一端用手轻轻碰触,我们发现耳朵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但其他人听不到。任务三: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利用下面这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音叉,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水槽,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研讨: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总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员在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联系。利用抽真空的设备,感受空气传播声音的过程,发现传播路径。利用敲击桌面,人耳紧贴桌面和听木质米尺的方法,感受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现象。3、通过实验,体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现象。总结得出空气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结论。通过多种有效的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合理猜测,实验的验证,最后顺利的得出结论。四、拓展制作土电话,描绘声音传播的路径:纸杯内的空气—纸杯—棉线—另一端纸杯—杯内空气—人耳。制作土电话,理解土电话传播声音的路径。利用学到的知识对土电话传播声音的解释,并找到传播路径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人耳各部分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实验或细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人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音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声音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后,我们是怎样听见这些声音的呢?学生讨论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调取学生原有认知,提取有意义的问题二、聚焦5分钟人耳是人最重要的听觉部位,它包含哪些结构呢?观察人耳的结构图,认识人耳的各个部分。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仔细观察耳的结构图和模型,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结构图中清晰的标注了外耳、中耳、内耳的各个部分,再让我们看一看耳结构的模型,你能否将这些名称与耳的各部分相对应。任务二:人的头部两侧都长着耳朵,实际我们看到的外面这部分叫做耳郭,那耳郭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用一张纸折成喇叭的形状,模拟耳郭的作用。任务三:声音的振动通过耳道进入内部,到达了鼓膜这里,鼓膜是怎样接收到声音的呢?让我们看两个模拟实验,让同学们明白鼓膜的工作原理了。首先将塑料薄膜套在杯子上面,发出声音,我们发现薄膜会振动,在上面撒一些细沙,细沙在薄膜上跳动。然后做鼓膜振动演示实验二,发现鼓膜振动的原理。总结: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认识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耳郭呢,就像一个声音收集器,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空气中的振动,鼓膜就像一个精密的接收装置,能接收大小强弱不同的振动,从而告诉大脑不同的声音。通过认识结构图,了解耳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耳的结构模型,了解耳的构造和位置。模拟耳郭的实验,体验耳郭的收声作用。3、通过实验,体验耳膜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总结得出鼓膜和耳郭对人的听觉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有效的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合理猜测,实验的验证,最后顺利的得出结论。四、拓展听诊器也具有收声的作用,通过听诊头上的薄膜振动,来收集声音传送到我们的耳中。这就是听诊器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材料自制一个听诊器。制作听诊器,知道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物体如何接收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幅度与音量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把钢尺、固定好的皮筋、1面鼓和一些黄豆或细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幅度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我们是怎样听见这些声音的。我们听到的声音在音量上有强有弱,这节课我们学习声音的强弱。学生讨论声音的强弱变化。调取学生原有认知,提取有意义的问题二、聚焦5分钟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变化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声音的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利用钢尺的振动,研究声音的强弱变化。记录钢尺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任务二:用不同的力量拨皮筋,当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记录皮筋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任务三: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提示:鼓面上放一些轻质小球,如细沙或黄豆等物体。总结:通过实验的研究,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认识钢尺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认识皮筋振动的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3、通过实验,观察鼓面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物体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多种有效的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合理猜测,实验的验证,最后顺利的得出结论。四、拓展还有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说一说生活中的事例,并利用音叉弹开小球的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利用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现象。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物体声音强弱的原因。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长度的不同,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的情况,提高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铝片琴、口琴、钢尺、竖笛等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音的强与弱。声音不仅在强弱上有区别,在声音音调上也有区别,这节课我们学习声音的高与低。学生讨论声音的音调高低。调取学生原有认知,提取有意义的问题二、聚焦5分钟声音为什么会有声调的高低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声音的声调的高低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敲击铝片琴,观察铝片琴各个铝片的长度与音调高低的关系。铝片越长,发出的音调就越低,铝片越短,发出的音调就越高。任务二:观察口琴各个金属片的长度与声音音调高低的关系。较短的片发出的声音较高,较长的片发出的声音比较低。任务三: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提示:用柱状图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总结:通过实验的研究,物体发出的音调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通过实验,认识铝片琴中铝片长度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认识口琴中片长度与声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系。3、通过实验,观察钢尺振动的长度、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系。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系,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通过多种有效的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合理猜测,实验的验证,最后顺利的得出结论。四、拓展推测其它有规律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低将怎样变化。推测纸盒中声调高与低的变化,解决问题。学生利用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现象。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物体声音音调高低的区别。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科学探究目标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琴弦的粗细、长短,会影响声音的高低。【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琴弦的乐器。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琴弦不同状态的对比,总结规律。【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音的高与低。在生活中如何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学生讨论如何改变物体声音的高低。调取学生原有认知,提取有意义的问题二、聚焦5分钟像二胡、吉他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设计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利用实验验证弦的粗细不同,影响声音的高低。任务二:利用实验验证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影响声音的高低。任务三:利用实验验证改变弦的长度,影响声音的高低。总结:琴弦的不同状态影响声音的高低。通过实验,认识到琴弦的粗细影响声音的高低,琴弦越粗越低沉,琴弦越细声音越高。通过实验,发现琴弦的松紧影响声音的高低,琴弦越松,声音越低,琴弦越紧。声音越高。3、通过实验,发现琴弦振动的长度影响声音的高低,振动长度越短,声音越高,振动长度越长,声音就越低。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琴弦的不同状态越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有效的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合理猜测,实验的验证,最后顺利的得出结论。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科学探究目标经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技相结合。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琴弦类的乐器材料,敲击类的乐器材料,吹奏类的乐器材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制作方案,调整过程,总结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大家掌握了改变声音高低的一些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制作我的小乐器。学生讨论仔细想制作的乐器的类型。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二、聚焦5分钟我们研究了乐器的发音秘密,知道了乐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道理,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吧。学生们先确定自己的乐器类型,进而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聚焦问题。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作弹拨类的乐器,选用不同型号的鱼线作为琴弦,将鱼线在洞洞板上按粗细顺序依次排列固定好。调整琴弦的松紧,使它们发出有规律有顺序的声音。任务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敲击类的乐器,可以选择规格相同的碗,调整碗的振动快慢,使它能达到实验效果。任务三: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吹奏类的乐器,可以选择吸管进行实验,使它能达到实验效果。总结:在班级内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与同学进行交流,发现小乐器的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验,调整琴弦的松紧,使它们发出有规律有顺序的声音。通过实验,依次向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这些碗能发出连续且有规律的声音。3、通过实验,改变吸管的长度,从而使吸管产生不同的声音,这个乐器的名称是排箫。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发现自己是如何调整乐器的,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连续声音,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通过多种有效的实验,结合技术与工程的原理,制作、调整、测试,最终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呼吸是人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2.鼻腔、口腔、气管、肺等部位共同参与呼吸活动。科学探究目标:1.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2.进行人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部位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2.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生命活动的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呼吸过程及呼吸部位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学生活动手册等。2.教师准备:呼吸系统结构图、班级记录表、教学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出示图片:出示问题: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做什么吗?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思考调去学生的原有认知情况二、聚焦问题:你能说一说你在水里游泳时憋气的感受吗?教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问题:能再说一说你对呼吸的了解吗?关于呼吸你还知道什么?你知道人有哪些部位参与呼吸吗?学生回答:自己憋一会儿气就抬头露出水面呼吸。不然会溺水,所以不能长时间憋气。学生回答: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因为我们需要呼吸维持生命。学生回答:我们用嘴巴和鼻子在呼吸、呼吸有时快有时慢、吸进来的是氧气,呼出去的是二氧化碳。学生回答:鼻子、嘴、肺等等参与了呼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三、探索出示图片:吸气时的图片谈话:这个同学再给我们演示如何吸气,请大家按照他说的方式吸气试一试。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会进入你的肺。把手放在你的肋骨上,感受胸的变化。讲解: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感受呼气:将你的手放在肋骨上,慢慢呼气,感受胸又有什么变化?讲解: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交流: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与你原来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跟大家一起说说吧。模拟实验:实验装置介绍:1、一个去底的塑料瓶子,将瓶底用气球套住代替身体的膈肌。2、取一根吸管将吸管一端做人字型代替人的气管。3、取两个气球与吸管人字形一端连接好代替人的肺。4、将装置密封好,代替人的胸腔。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瓶底气球(膈肌)的变化,当我们向气球里吹气时瓶底的气球向下放松,当我们将气球里的气吸出时瓶底的气球收缩。小结:我们发现: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模拟吸气学生将手放在肋骨上感受胸的变化。倾听教师介绍,与吸气时自己的感受进行对比。将手放在肋骨上,感受呼气时身体的变化交流:说出自己感受到的吸气与呼气过程的不同。=1\*GB3①我原来认为吸气时肚子会变鼓,呼气时肚子会变瘪=2\*GB3②通过老师指导我现在发现了吸气时肋骨向上,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肋骨向下,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学生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模拟实验,观察肺和腹部的变化。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呼吸体验,逐步了解呼吸过程,并将呼吸过程中的原有认知与真实体验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认知,并通过呼吸实验强化呼吸时: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四、拓展1.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2.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物质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3.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认识人呼吸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并明确呼吸是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认识呼吸系统组成,为后续学习做准备明确一次呼吸,为后续教学做铺垫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2.人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2.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教学重点: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呼吸相关科普影音、教学课件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情景渲染: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呼吸,知道了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我们知道了人的呼吸部位有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出示图片)我们每天都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离不开的。调取学生上节课的学习,重现呼吸过程的认识。观察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重现呼吸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二、聚焦问题:在运动状态下和平静状态下呼吸会有什么变化呢?问题: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上体育课后呼吸比原来变快了。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三、探索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呼吸过程,知道我们无时无刻都进行着呼吸。呼吸过程中我们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问题:这个同学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出示:一般情况下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柱状图教师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我们还能从图中看出来有多种气体。强调要点:对比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多少。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讲解: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在生活中我们呼吸快慢是变化的,都有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快慢呢?介绍过程:首先,我们静止时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为了更准确请大家至少测量3次。结合生活经验,你能说说有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固定时间内的呼吸次数。(测量3次)班级分析数据结论:运动可以增加呼吸次数。剧烈运动时,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满足身体所需氧气。思考,回答:人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观察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观察回答:我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吸入量和呼出量变化很大倾听,认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思考: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快慢测量平静状态下呼吸次数跑步、跳绳、快速上楼……测量运动状态下呼吸次数调取学生元认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认识氧气在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验真实的感受到呼吸次数的改变,注重实验的结论四、拓展1.人的生命活动是由很多部位共同完成的。呼吸次数的改变带动着心跳次数的改变,增加身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2.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3.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认识生命活动是由多部位共同完成的。认识肺在呼吸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呼吸系统功能,保持身体健康。树立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单个部位能够完成的,是多个部位共同协作完成生命活动的意识。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第3课测量肺活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肺活量是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能够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在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人合作交流。2.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呼吸系统健康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会用简单器材测量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人身体健康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气球、哨子、秒表、学生活动手册2.教师准备:班级肺活量统计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检测肺活量中的数据、教学课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呼吸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你们知道呼吸的好坏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吗?思考、回答:每年我们都进行体检,体检中有一项就是检验呼吸能力强弱的。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聚焦出示图片:给出定义:肺活量是人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明确肺活量的概念明确概念,为后续活动正常开展起铺垫三、探索吹哨子对比肺活量大小:出示图片:哨子,这是什么?你能用哨子来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吗?提示: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用秒表测量时间)吹气球比较肺活量大小问题:你能说说用气球怎么来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吗?提示:深吸一口气,吹鼓气球,比较气球大小。肺活量大的,气球吹得大问题: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能比较出来肺活量的大小,你能准确的获得肺活量数据吗?出示肺活量袋。师介绍使用方法:1、展开测量袋2.将吸管喝肺活量袋组装在一起3.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注意一定是一口气4.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然后将测量袋往里卷(充气的方向),直至卷不进去为止。5.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即为测得的肺活量。组织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出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请同学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问题:你对自己现在的肺活量满意吗?讲解如何提升自己肺活量数值:运动可以增强呼吸功能,经常参加爱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己的肺活量,今后要多参加体育锻炼。思考如何用哨子对比肺活量大小。学生回答:可以用吹哨子时间长短来比较,时间长肺活量大,时间短肺活量小。学生吹哨子,比较肺活量大小学生思考如何用吹气球的方法比较肺活量大小学生吹气球对比肺活量大小。学生回答:上面两个方法无比测得准确的肺活量数值。学生观察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测量肺活量数值。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对比自己的肺活量数值的情况学生对自己的肺活量情况进行评价。图文介绍,调动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学生吹哨子、吹气球对比肺活量大小,逐步过渡到用简易肺活量袋测出准确的肺活量数值,并与国家体制健康标准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的肺活量情况,进而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培养学生爱运动的习惯,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第4课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2.食物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科学探究目标: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科学态度目标:1.在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2.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并转化为人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量。教学重点: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学生活动手册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除了呼吸之外,要维持人生命活动,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就是从外界获得能力,这就是饮食。食物能够给我们提供维持生命的能量。倾听教师说话,初步认识饮食对人也很重要强调饮食是生命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二、聚焦出示图片:我们一天吃了很多的食物问题:你能说一说这一天你都吃了那些食物吗?问题: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问题:为什么要吃这么多食物呢?问题:你知道食物都能给我们提供那些营养吗?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情况介绍自己一天的食物思考回答:吃了肉类、蔬菜类、水果了、奶类等等。思考回答: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营养。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说可以提供糖、脂肪等。通过出示一天食物的图片,进一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在碰撞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三、探索出示饮食图片:你能说一说这些食物中都包含了哪些食材吗?教师强调食物中隐藏的食材:其实这些食物中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材料外,我们在烹调这些食物时还使用了植物油、盐、味精、在炒饭里面还有大虾,这些都是上面这几类食物中包含的食材。出示老师一天的饮食情况图片问题:大家看这是老师一天的食物,你能说说老师这一天都吃了哪些食物吗?组织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一天的饮食情况提出要求:1.写一写:把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2.说一说:同学之间说一说都自己一天都吃了那些食物。3.摆一摆:按照早、午、晚餐的顺序将食物卡片摆好,数一数有多少中食物。4.串一串:把同组同学的食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用绳子串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中食物。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把自己一天的食物都统计完了,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每天会吃很多的食物,你能够清楚的记清楚前几天吃的食物吗?为了更好地记清楚我们都吃了那些食物,我要对食物进行分类,这样就能更好地记清楚了。出示如何对食物进行分类提示:1.说一说:同学之间介绍自己的分类标准,确定食物能划分出哪几类。2.根据不同的类别,将食物卡片分类摆放。3.与大家交流食物分类的方法。4.记录食物分类的结果。班级展示交流小结:食物的分类标准很多,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我们能不能根据食物营养成分进行分类呢?观察图片介绍自己从图片中获取的信息回答:有的同学说有鸡肉、米饭、西兰花、牛奶。学生观察回答:老师我知道您早上吃了油条、米粥、咸菜,中午吃了米饭、牛肉、土豆,晚上吃了米饭、西兰花、虾仁同学间按照老师要求交流自己一天的饮食情况回答问题:有的同学说我发现了这一天吃的食物很多。学生倾听教师的要求,对食物进行分类,并分析自己的分类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学生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挖掘内涵的信息。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为食物进行分类的兴趣培养学生概况归纳的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第5课
本文档为【新教科版(2017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doc
大小:63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10-20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