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淄博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暖通部分

淄博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暖通部分

举报
开通vip

淄博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暖通部分1 暖通空调设计 1.1 一般规定 1.1.1 暖通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暖通空调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建筑功能的要求,遵循被动措施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合理确定。 【条文说明】节能是绿色建筑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暖通空调设计的优劣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应以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合理科学地确定室内环境参数及系统形式,避免片面追求过高的室内环境参数标准而造成能耗的浪费。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等被动措施减少暖通空调的能耗需求。...

淄博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暖通部分
1 暖通空调设计 1.1 一般规定 1.1.1 暖通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暖通空调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建筑功能的要求,遵循被动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合理确定。 【条文说明】节能是绿色建筑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暖通空调设计的优劣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应以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合理科学地确定室内环境参数及系统形式,避免片面追求过高的室内环境参数标准而造成能耗的浪费。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等被动措施减少暖通空调的能耗需求。建筑物室内供暖系统应根据建筑功能、空间特点、使用要求,并结合建筑所采取的被动措施综合考虑确定。 1.1.2 居住建筑宜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适宜的建筑形体、外窗面积与传热系数、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供暖空调能耗不高于山东省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值的80%。 【条文说明】本条文对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求稍高于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是考虑到绿色建筑应在节能方面尽量建成低能耗建筑。可以通过计算和实测的方法,与现行山东省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供暖能耗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空调能耗可参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计算。. 1.1.3 暖通空调负荷设计时,宜进行全年动态负荷和能耗变化的模拟,分析能耗与经济性,选择合理的冷热源和暖通空调系统形式。 【条文说明】采用计算机能耗模拟技术便于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设计进行节能评估。利用建筑物能耗分析和动态复合模拟等计算机软件,可估算建筑物整个使用期能耗费用,提供建筑能耗计算和优化设计、建筑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分析及能耗评估分析,使得设计可以从传统的单点设计拓展到全工况设计。当建筑有高于现行节能标准的要求时,宜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分析建筑物能耗,改进和完善空调系统设计。 1.1.4 室内环境设计参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除工艺要求严格规定外,舒适性空调室内环境设计参数应符合节能标准的限值要求; 2 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应考虑空气干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平均辐射温差和室内人员的活动与衣着情况; 3 应采用符合室内空气卫生标准的新风量,选择合理的送、排风方式和流向,保持适当的压力梯度,有效排除室内污染和气味。 【条文说明】室内环境参数标准涉及舒适性和能源消耗,科学合理地确定参数标准,不仅是满足室内人员舒适的要求,也是为了避免片面追求过高的室内环境参数而造成能耗的浪费。鼓励通过合理、适宜的送风方式、气流组织和正确的压力梯度,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空气品质。空调、供暖房间的温度、湿度、新风量、风速等参数必须满足现行山东省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1.1.5 下列情况下采用变频调速节能技术: 1 新风机组、通风机宜选用变频调速风机; 2 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的冷源侧,在满足冷水机组设备运行最低水量要求的前提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合理时,循环水泵及冷却水泵宜采用变频调速水泵; 3 在采用二次泵系统时,二次泵应采用变频调速水泵; 4 空调冷却塔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型。 【条文说明】为了满足部分负荷运行的需要,能量输送系统,无论是水系统还是风系统,经常采用变流量的形式。通过采用变频节能技术满足变流量的要求,可以节省水泵或风机的输送能耗;夜间冷却塔的低速运行还可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1.6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备应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合理选择系统形式,控制设备的能效比以及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宜计算分析空调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优化设计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水系统和风系统。 【条文说明】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要求主要是控制设备的能效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等,设计需要对所有用能系统和设备进行节能设计和选择。空调供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热水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集中供暖系统锅炉热效率等应满足国家及山东省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数值。选用的冷水(热泵)机组、单元式空调机、房间空调器、多联机空调(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能效比(EER)、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需满足《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多联机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的限值要求,并宜选用节能型设备。 1.1.7 暖通空调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风或水输送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设备数量和容量,应以冷、热负荷和水力计算结果为依据合理确定,冷热水循环水泵、风机的工作点应确保在高效区运行。 2 应考虑容量和台数的合理搭配,在负荷变化时系统中主要设备仍处于相对高效率状态。 【条文说明】强调设备容量的选择应以计算为依据。全年大多时间,空调系统并非在100%空调设计负荷下工作,部分负荷工作时,空调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同100%负荷下工作的空调设备和系统有很大差别。在空调冷、热源设备和空调系统形式的确定时,要求充分考虑和兼顾部分负荷时空调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应力求全年综合效率的最高。 1.2 供暖、空调系统 1.2.1 居住建筑宜优先采用地板辐射供暖,采用散热器供暖,应采用水容量大、热惰性好、散热效果好、外形美观、易于清洁的明装散热器。 【条文说明】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方式时,房间温度降低2℃与采用对流供暖的方式相比具有同样的热舒适效果,因此室内设计温度取值可按对流供暖方式降低2℃计算,因此从节能和热舒适角度都应提倡采用地板供暖系统形式。散热器暗装既浪费材料,也不利于节能,与绿色建筑所倡导的节材和节能相悖,故应限制这种散热器暗装的方式。除特殊情况不应使散热器暗装。 1.2.2 采用集中供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必须设置分室(户)温度调控及分户热计量(分户热量分摊)装置。 【条文说明】能进行分室温度调控是实现供暖、空调节能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提供房间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调节控制,也是提高房间热舒适度和节能的需要,采用集中供暖和(或)集中空调供冷的住宅,用户需支付供暖、空调费用,作为收费服务项目,用户应能自主调节室温,因此应设置用户自主调节室温的装置;实现供暖空调的量化管理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作为收费的一个主要依据,计量用户用热(冷)量的相关测量装置和制定费用分摊的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2.3 采用分散式空调系统时,空调设备的室外机安装位置应保证空调设备散热充分,应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机组。 1 应避免多台相邻室外机吹出气流相互干扰,应避免热岛现象对高区室外机换热效率的影响; 2 室外机安装位置应避免对相邻楼层或房间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 3 空调室外机遮挡隔栅的有效通风面积比不宜小于80%。 【条文说明】分体空调器的能效除与空调设备的性能有关外,与空调室外机的设置位置也有很大关系。尤其在高层建筑中,空调室外机由下自上垂直布置,夏季排除的热气流由于烟囱效应由下自上聚集,上层热环境温度升高,极易影响上层空调室外机的夏季空调换热效果,因此引发的高层建筑空调室外机夏季停机故障屡见不鲜,暖通专业应配合方案设计进行热气流的模拟分析,合理设置空调室外机的设置位置,保证空调的使用效果及节能效果。 空调室外机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不应设置在通风不良的建筑竖井或封闭、接近封闭的空间内,尽量避免设置在有阳光直射、有墙壁隔栅等障碍物使通风不畅或短路的地方。 空调室外机设置在室外,工作环境不利,室外机换热器长期运行后,容易被灰尘堵塞,造成能效下降,甚至室外机不能运行。因此,在确定室外机的安装位置时,应留有室外机清洗和维修的适当空间。 1.2.4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空调、通风系统能耗。 1 使用时间、温度、湿度基数等要求条件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系统中; 2 建筑物空气调节内、外区应根据室内进深、分隔、朝向、楼层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 3 冷热源与输配系统在部分负荷下应可有效调控。 【条文说明】大多数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满负荷)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的,或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态。面临这种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条件的情况,如何采用合理的系统分区和有效的控制方案以节约能源,就显得至关重要。系统设计应能保证在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建筑使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恰当的能源供给,同时不降低能源转换效率。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以节约能源为出发点,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化空调区域,分别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同时,冷热源、输配系统在部分负荷下的调控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1.2.5 在技术经济条件许可下,新风宜经排风热回收装置进行预冷或预热处理,热回收装置宜设置旁通风管并采用变频调速风机。 【条文说明】空调系统的新风能耗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减少新风能耗对建筑物节能的意义非常重大。室内外温差越大、温差大的时间越长,排风能量回收的效益越明显。设置旁通风管是为了过渡季节新风不经换热直接送入室内。当不能设置风路旁通时,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是否采用、采用何种排风能量回收形式对新风进行预冷(热)处理。 1.2.6 在过渡季节和冬季,当部分房间有供冷需求时,应优先利用室外新风供冷。舒适性空调的全空气系统应具备最大限度利用室外新风做冷源的条件,应具备最大限度利用室外新风作冷源的条件。 1 设计定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宜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同时设计相应的排风系统;排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与新风量的变化相适应; 2 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 3 新风入口、新风风道、过滤器等应按最大新风量设计。 【条文说明】当室外空气焓值低于室内焓值时,有可能利用室外新风消除房间的冷热负荷。在过渡季,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或增大新风比运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空调区内空气的品质,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源,大量节省空气处理所需消耗的能量。但要实现全新风运行,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妥善安排好排风出路,维持房间的压力值在合理的范围内。 1.2.7 当吊顶空间的净空高度大于房间净高的1/3时,房间空调系统不应采用吊顶回风的形式。 【条文说明】封闭吊顶的上、下两个空间通常存在温度差,吊顶回风的方式使得吊顶上、下两空间的温度基本趋于一致,增加了冷热负荷。当吊顶空间较大时,增加的冷热负荷也相应加大。采用吊顶回风的方式时多是由于吊顶空间紧张,一般不会超过层高的三分之一,而当吊顶空间高度超过三分之一层高时,应采用风管回风的方式。 1.2.8 室内游泳池空调应采用全空气系统,并应具备全新风运行功能,冬季排风应采取热回收措施,游泳池冷却除湿设备的冷凝热应回收用于加热空气或池水。 【条文说明】游泳池的室内空气湿度控制需要依赖全空气系统,地板供暖仅可用于冬季供暖的一部分并增加冬季地面舒适性。冬季除湿的游泳池如果不采用热回收机组,除湿的制冷耗电和加热新风的能耗都非常巨大。由于冬季游泳池室内温度较高,所以新风能耗非常巨大;如果再加上对除湿冷空气的再热,则使得游泳池的冬季能耗倍于其他功能的建筑,采用除湿热回收机组,可将湿空气的冷凝热和电机能耗都用于加热送风,节能效果显著。 1.2.9 集中空调与通风的进风口应远离污染源;排风应远离人员活动区域与空调通风进风口,且与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门、开启窗的距离不小于7.5m。 【条文说明】余热、余湿、污染性物质的排放高度应满足国家及地方的相关卫生、环保标准。与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门、开启窗的距离不小于7.5m的要求为ASHARE 62.1-2007的要求。 1.2.10 室内应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条文说明】公共建筑空调末端是提供室内使用者舒适性的重要保证手段。本条款的目的是杜绝不良的空调末端设计,如未充分考虑除湿的情况下采用辐射吊顶末端、宾馆类建筑采用不可调节的全空气系统等。而个性化送风末端、干式风机盘管、地板供暖等末端,用户可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来满足要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的分布有助于提高使用舒适性。 1.3 通风系统 1.3.1 在室外空气参数适宜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消除建筑的余热、余湿、满足室内空气品质要求,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暖通专业应配合建筑专业对自然通风的可行性及通风效果进行必要的分析。 【条文说明】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节能经济的通风方式,是实现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手段、提高室内热舒适的重要途径,利用自然通风能满足卫生要求的建筑,应优先选用自然通风的方式。鼓励采取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主动措施,如导风墙、拔风井等等,以促进室内自然通风的效率。在室外气温低于室内设计温度时,组织好建筑物室内外的自然通风,不仅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减少开空调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能耗。室外温度小于28℃时,可利用自然通风达到热舒适水平。 1.3.2 居住建筑宜设置通风换气装置,采用集中供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宜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条文说明】采用机械通风换气不受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设置新风换气系统能有组织地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排出室内污浊气体,降低危害人体健康的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五类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设置集中供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如设置集中新风和排风系统,由于供暖空调区域(或房间)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在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集中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居住建筑利用空调冷凝器的余热回收技术,可使废热再利用获得免费生活热水,还可以提高机组的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1.3.3 用于房间全面通风的自然通风口,当通过外墙直接通向室外时,需考虑避风、防雨及冬季防寒的措施。 【条文说明】淄博属寒冷地区,做自然通风用的通风口,应考虑冬季的防寒措施。为了尽量减少风压对房间气温的影响,自然通风口不宜设置在冬季主导风向侧,避免冬季因为自然通风导致室内热量的流失,自然通风口应设防倒灌的挡风措施,并在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 1.3.4 通风系统设计中,在技术合理、措施可靠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不同需求的设备和管道之间的综合利用。 【条文说明】不同的通风系统,利用同一套通风管道,通过阀门的切换、设备的切换、风口的启闭等措施实现不同的功能,既可以节省通风系统的管道材料,又可以节省风管所占据的室内空间,是满足绿色建筑节材、节地要求的有效措施。如消防排烟系统、人防通风系统和平时通风系统的综合利用等。在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各类送风/排风、供冷/供暖等不同需求,合并或简化系统,提高系统利用效率。 1.3.5 矩形空调通风风管的宽高比不宜大于4,且不应大于8;高层建筑同一空调通风系统所负担的楼层数量不宜超过10层。 【条文说明】相同截面积、长宽比不同的风管,其比摩阻可能相差几倍以上。为减少风管高度而单纯地改变长宽比,忽略了比摩阻差别而造成风压不足,或者由于系统阻力过大使得单位风量的风机耗功率不满足节能标准要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此强调风管的长宽比和风系统的规模不应过大。高层建筑空调通风系统竖向所负担的楼层数,通过计算仍然经济合理时,可不受10层的限制。 1.3.6 设有中庭的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或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 【条文说明】中庭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来降温及冷却,通过建筑规划和布局不能达到降温通风的目的时,可考虑机械通风的方式。 1.3.7 公共卫生间、吸烟室、复印室、打印室、垃圾间、清洁间等产生成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并应维持该类房间的负压状态。排风应直接排至室外。 【条文说明】本条强调这些特殊房间的排风重要性,因为个别房间的异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迅速排除,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吸烟室必须设置无回风的排气装置,使含烟草烟雾(ETS)的空气不循环到非吸烟区。当吸烟门关闭,启动排风系统时,使吸烟室相对与相邻空间应至少有平均5Pa的空气负压,最低负压也应大于1Pa。 1.4 暖通空调冷热源 1.4.1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宜通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模拟的手段优化冷热源系统的形式、容量和设备数量配置,并确定冷热源的运行模式。 【条文说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筑物全年空调负荷的计算、各种冷热源和系统形式能耗的模拟分析提供了可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负荷、冷热源和设备系统形式。 1.4.2 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统筹建筑物内各系统的用能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选择综合能源利用率高的冷热源和暖通空调系统形式。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废热、工业余热以及浅层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1 有可利用的废热或工业余热的区域,应首选做建筑的冷热源; 2 邻近河流、湖泊的建筑,宜考虑采用水源热泵(地表水)作为建筑的集中冷热源; 3 在场地、地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考虑采用土壤源热泵作为建筑空调、供暖系统的冷热源; 4 邻近污水处理厂与再生水厂的建筑,宜考虑采用污水源热泵作为建筑的集中冷热源。 【条文说明】冷热源形式的确定,影响能源的使用效率,应根据地区能源种类、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选择综合能源利用率高的冷热源形式,而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机电系统的效率。 淄博属工业城市,废热及工业余热资源较为丰富,余热是可利用的重要节能手段之一,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和能耗。提倡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方式,可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污染物治理可集中实现,优先使用此类热源,有利于大气环境的保护和实现。当没有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废热可资利用时,应建设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 绿色建筑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根据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热利用,即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生活热水、供暖等,以及应用地热能直接供暖,或者应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和空调、利用地道风供冷等。 住宅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应大于10%,当小区中有50%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或100%的住户采用地热水直接供暖,可判定为满足此项指标;公共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供热供冷量不应低于建筑总供热供冷量的50%。 1.4.3 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的情况下,可采用热、电、冷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条文说明】目前常规的火力发电能源利用效率一般为35%左右,采用这种热电冷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其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可达80%以上,是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方向。 1.4.4 具有电、天然气、城市煤气等多种能源时,可采用几种能源合理搭配作为空调和供暖的冷热源。 【条文说明】采用了复合能源方式,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能源结构若是几种共存,也可适应城市的多元化能源结构,用能源的峰谷季节差价进行设备选型,提高能源的一次能效,使用户得到实惠。 1.4.5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不应采用直接电热方式,不应采用电热锅炉和电热水器作为直接供暖和空调系统的热源。 【条文说明】高品位的电能直接用于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进行供暖或空调,热效率低,运行费用高,绿色建筑应严格限制“高质低用”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但一些采用太阳能供热的建筑,夜间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补充,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小昼夜峰谷,平衡能源利用,因此是一种宏观节能。此情况作为特例,不在本条的限制范围内。 1.4.6 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的情况下,宜综合利用建筑内的多种能源,如利用热泵系统在提供空调冷冻水的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回收建筑排水中的余热作为建筑的辅助热源(污废水热泵系统)等。 【条文说明】此条强调的是对整个建筑物的用能效率进行整体分析,能源的综合及分级利用,能够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1.4.7 夏季散湿量不大的场所,有条件时宜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条文说明】热湿分开、独立处理的空调运行策略是采用新风去除室内的余湿,承担改善室内空气湿度的任务;采用高温冷源去除室内的余热,承担改善室内温度的任务。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能够满足建筑热湿比随时间与使用情况的变化,全面控制室内环境。根据室内人员数量调节新风量,可获得更好的室内环境控制效果和节能效果。 1.4.8 当公共建筑内区较大,冬季内区有稳定和足够的余热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合理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建筑中同时有供冷和供热要求的,当其冷、热需求基本匹配时,宜合并为同一系统并采用热回收型机组。 【条文说明】在冬季建筑物外区需要供热的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的内区在冬季仍然需要供冷。消耗少量电能,将内区多余热量转移至建筑物外区,分别同时满足外区供热和内区供冷的空调需要。 1.4.9 使用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宜采用热泵式机组。 【条文说明】淄博属寒冷地区,空调系统运行同时存在供冷和供热的需求,采用热泵型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比分别设置冷热源节省设备材料投入、节能效果明显。全年或部分时间同时供冷和供热,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合理时,应优先采用热回收型机组。 1.4.10 根据分时电价政策和建筑物暖通空调负荷的时间分布,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合理时,可采用蓄能形式的冷热源。 【条文说明】蓄能空调系统虽然不是节能措施,但是可以为用户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时对电网起到移峰填谷作用,提高电厂和电网的综合效率,也是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1.4.11 冬季设计工况时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冷热风机组小于1.8,冷热水机组小于2.0时,不应采用空气源热泵为建筑物供热。 【条文说明】当室外环境温度降低时,风冷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随之降低,虽然热泵机组能够在很低的环境温度下启动或工作,但当制热运行性能系数低至本条文规定的数值时,已经不及一次能源的燃烧发热和效率。 1.4.12 燃气锅炉宜充分利用烟气的冷凝热,采用冷凝热回收装置或冷凝式炉型,并宜选用配置比例调节燃烧控制的燃烧器。 【条文说明】通常锅炉的烟气温度达到180℃以上,在烟道上安装烟气冷凝器或省煤器可以用烟气的余热加热或预热锅炉的补水。供水温度不高于80℃的低温热水锅炉,可采用冷凝锅炉,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1.4.13 冬季不应开启冷水机组作为冷源。对冬季或过渡季存在一定量供冷需求的建筑,可利用室外新风消除房间余热,当不能全部满足时,冬季利用冷却塔等自然冷却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条文说明】一些冬季或过渡季需要供冷的建筑,当室外条件许可时,采用室外新风或冷却塔直接提供空调冷水的方式,减少了全年运行冷水机组的时间,是值得推广的节能措施。 1.4.14 空调、通风设备应优先选用低噪音设备。风机、水泵、冷水机组等振动设备,应设置在专门的机房内,并应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措施;设备机房不宜贴邻住宅、办公等对噪声控制严格的场所。露天安装的风机、冷却塔、风冷热泵、空调室外机等噪声较大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 设置在远离人员集中或活动的区域; 2 应采取必要的隔声措施; 3 保证环境自然通风良好。 【条文说明】空调、通风设备是噪声和振动的发源处,选用低噪声的设备是降低噪声和振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还应考虑把声源和振源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隔振措施。设备机房的位置尽量不靠近有较高防振和消声要求的房间,否则对相邻房间和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对露天布置的设备,其噪声达不到环境噪声标准要求时,亦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如在其进排风口设置消声设备,或在其周围设置隔声屏障等。 1.4.15 空调系统的制冷机冷媒应选用环保冷媒。 【条文说明】制冷机中的冷媒通常由氟利昂(Freon)组成,但该物质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应选用环保型冷媒替代,如R134a,R410冷媒等。 1.5 暖通空调水系统 1.5.1 暖通空调系统供回水温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外,电制冷空调冷水系统的额定供水温度不宜高于7℃,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5℃; 2 当采用四管制空调水系统时,除利用太阳能热水、废热或热泵系统外,空调热水系统的供水温度不宜低于60℃,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10℃; 3 当采用冰蓄冷空调冷源或有低于4℃的冷冻水可利用,空调末端为全空气系统形式时,宜采用大温差空调冷冻水系统或低温送风的方式; 4 当暖通空调的水系统供应距离大于300米,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大温差小流量的输送方式。 【条文说明】建筑物空调冷冻水的供水温度如果高7℃,对空调设备末端的选型不利,同时也不利于夏季除湿。供回水温差小于5℃,将增大水流量,冷冻水管径增大,消耗更多的水泵输送能耗,于节材和节能都不利。由于空调冷热水系统管道夏季输送冷水,冬季输送热水,管径多依据冷水流量确定,所以本条没有规定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热水供回水温差。但当采用四管制空调水系统时,热水管道的管径依据热水流量确定,所以规定四管制时的空调热水温度及温差。 1.5.2 暖通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除采用蓄冷蓄热水池供冷供热和空气处理需喷水处理等情况外,空调冷热水均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 2 应对水系统采取必要的过滤除污、防腐蚀、阻垢、灭藻等水处理措施。 【条文说明】开式空调水系统已经较少使用,原因是其水质保证困难、增加系统排气的困难、增加循环水泵电耗。保证水系统的水质和管路系统的清洁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和减少流动阻力,故提出对水质处理的要求。 1.5.3 以蒸汽作为暖通空调系统及生活热水热源的汽水换热系统,蒸汽凝结水应回收利用。 【条文说明】蒸汽锅炉的补水通常经过软化和除氧,成本较高,其凝结水温度高于生活热水所需要的温度,所以无论从节能,还是从节水的角度来讲,蒸汽凝结水都应回收利用。 1.5.4 酒店、餐饮、医院、洗浴等生活热水耗量较大且稳定的场所,宜采用冷凝器热回收型冷水机组,或采用空调冷却水对生活水进行预热。 【条文说明】酒店、餐饮、医院、洗浴等建筑全年生活热水耗量大,生活热水的能耗也巨大。利用空调系统的排热对生活热水在空调季节进行余热回收,可以节省大量能耗,现有空调设备技术也支持这一系统形式,或设单独的换热系统。由于淄博市冬季无空调冷负荷,采用此种方式,仅可在夏季应用,冬季应配备其它形式的热源并可作为夏季的备用热源。 1.6 暖通空调计量、控制与管理 1.6.1 集中供热系统,每栋建筑的热力入口均需要设置热计量装置。 【条文说明】供热企业与终端用户的热量结算应以热量表作为结算依据,用于结算的热量表应符合相关国家产品标准,且计量检定证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总热量表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不低于2级)及可靠性,应以楼栋为单元设置,即每栋楼作为一个计量单元,设置一个热力入口及一块总热量表,当建筑用途相同、建设年代相近、建筑形式、平面、构造等相似或相近、热分摊方式一致的小区(组团),也可若干栋建筑统一安装一块总热量表;当一个换热站所供的所有建筑均符合上述条件,也可仅在换热站一次管网的回水总管上设置一块总热量表。 1.6.2 锅炉房及换热机房应设置供热量控制装置,能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运行调节。 【条文说明】对供热的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对系统进行总体的协调,是供水水温或者流量等参数能在保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能根据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始终保持供热量与建筑的需求保持一致,实现按需供热,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果。 1.6.3 应对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进行分项、分级计量。在同一建筑中宜根据建筑的功能、物业归属等情况,对冷、热能耗进行计量。 【条文说明】建筑物暖通空调能耗的计量和统计是反映建筑物实际能耗和判别是否节能的客观手段,也是检验节能设计合理、适用与否的标准;通过对各类能耗的计量、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发掘节能的潜力,同时也是节能改造和引导人们行为节能的手段。 1.6.4 冷热源控制中心应能根据负荷变化要求、系统特性或优化程序进行运行调节。 【条文说明】如果建筑的冷热源中心缺乏必要的调节手段,则不能随时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室内的使用要求进行必要和有效的调节,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倡在设计上提供必要的调控手段,为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创造条件。 1.6.5 锅炉房、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应设置能量计量装置。 1 应计量燃料的消耗量; 2 应计量耗电量; 3 应计量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量; 4 应计量补水量; 5 应计量集中空调系统冷源的供冷量 6 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量。 【条文说明】为了加强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求在能源站房(如冷冻机房、热交换站或锅炉房等)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一次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均应计量,对于额定功率较大的设备(如循环水泵等),宜单独设置电计量。 1.6.6 采用空调系统的多功能厅、展览厅、报告厅、大型会议室等人员密度变化相对较大的房间,宜设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该装置宜联动控制室内新风量和空调系统的运行。 【条文说明】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新风能耗,宜采用新风量需求控制,即在不利于新风作冷源的季节,应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在二氧化碳浓度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减少新风冷热负荷。 1.6.7 设置机械通风的汽车库宜采用自然补风的措施,排风风机宜选用多台并联或变频调速运行,或采用设置CO浓度传感器检测和控制装置控制通风系统运行。 【条文说明】汽车库不同时间使用频率有很大差别,室内空气质量随使用频率变化较大,考虑汽车库车辆实际进出的时变性,为降低机械通风系统风机的运行能耗,可采用多台风机并联或变频调速等分级风量运行的措施。为了避免片面强调节能和节省运行费用而置室内空气品质于不顾,长时间不运转通风系统,建议在条件许可时设置一氧化碳浓度探测传感装置,控制机械车库通风系统的运行,兼顾节能与室内空气品质。 1.6.8 应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的手动与自动控制模式,并应与建筑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相结合。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应具备手动开关、定时或自动控制装置。 【条文说明】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可结合使用和运行的实际情况,采用模糊调节、预测调节等职能型控制方案。同时由于机电系统运行维护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不一,不应一味强调自动控制运行。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和特点、设备系统的形式采取因地制宜的控制策略,不断总结和完善运行措施,逐步取得节能效果。 1.6.9 设备和管道的布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并应考虑到日后维护和清洗的方便。 【条文说明】建筑中设备、管道的使用寿命普遍短于建筑结构的寿命,因此各种设备、管道的布置应方便将来的维修、改造和更换。属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道等应设置在公共部位,住宅管道井应设置在公共部位,减少对住户的干扰,并便于日常的维修及更换。空调系统开启前及使用中应进行系统的清洗和维护,具体方法和要求参见《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
本文档为【淄博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暖通部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342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5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3-09-13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