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试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试题

举报
开通vip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试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1、混凝土工作性在一定施工条件下,便于施工操作且能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混凝土 拌合物应具备的性能,主要包括____。( ) A 流动性 B 粘聚性 C 保水性 D 以上都包括 2、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 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制订专门 的施...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试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1、混凝土工作性在一定施工条件下,便于施工操作且能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混凝土 拌合物应具备的性能,主要包括____。( ) A 流动性 B 粘聚性 C 保水性 D 以上都包括 2、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 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制订专门 的施工方案,并经____单位核准。( ) A 监理 B 建设单位 C 施工单位 D 设计单位 3、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模板及支架的结构设计宜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 模板及支架的设计计算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简化和近似假定,应有理论或试验依据,或经工程验证可行; C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期间各种受力状况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4、模板及支架的变形限值下列规定错误的是( ) A 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不得大于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1/400; B 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不得大于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1/300; C 清水混凝土模板,挠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D 支架的轴向压缩变形值或侧向弹性挠度值不得大于计算高度或计算跨度 的 1/1000。 5、支架立柱和竖向模板安装在基土上时,下列规定错误的是( ) A 应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的垫板,且应中心承载; B 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C 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D 对软土地基,必须采用堆载预压的方法调整模板面安装高度。 6、对跨度不小于____m 的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梁、板跨度的 1/1000~ 3/1000。 A 3  B 4 C 5 D 6 7、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钢管规格、间距和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B 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 C 立杆底部可不设置垫板。 D 支架搭设应完整 8、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大尺寸混凝土构件下的支架,其立杆顶部应插入可调托座。可调托座距  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 600mm,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插入 深度不应小于100mm; B 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立杆的步距不应大于1.8m;顶层 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支架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 5/1000,且不应大于 100mm; C 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 D 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 40N·m,且不应大于 65 N·m。 9、采用碗扣式、插接式和盘销式钢管架搭设模板支架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碗扣架或盘销架的水平杆与立柱的扣接应牢靠,不应滑脱; B 立杆上的上、下层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2.0m; C 插入立杆顶端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超过650mm,螺杆  插入钢管的长度不应小于 150mm,其直径应满足与钢管内径间隙不小于6mm  的要求。架体最顶层的水平杆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节点间距; D 立柱间应设置专用斜杆或扣件钢管斜杆加强模板支架。 10、对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应检查其数量和尺寸,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____mm( ) A 3 B 4  C 5 D 6 11、 对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应检查其数量和尺寸,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____mm( ) A 3 B 4  C 5 D 6 12、对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应检查其数量和尺寸,插筋允许偏差____mm( ) A 3 B 4  C 5 D 6 13、对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应检查其数量和尺寸,预埋螺栓允许偏差____mm( ) A 2 B 3  C 4 D 5 14、对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应检查其数量和尺寸,预留洞允许偏差____mm( ) A 2 B 3  C 4 D 10 15、预制构件模板允许偏差,板、梁长度允许偏差____(mm)( ) A ±2 B ±3 C ±5 D ±10 16、预制构件模板允许偏差,柱长度允许偏差____(mm)( ) A ±2  B ±3 C ±5 D 0,-10 17、预制构件模板允许偏差,板的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____(mm)( ) A 2 B 3  C 4 D 10 18、预制构件模板允许偏差,板、墙板翘曲允许偏差____( ) A l/500 B l/1000 C l/1500 D 1/2000 19、对扣件式钢管支架,应对下列安装偏差进行检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混凝土梁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 B 混凝土板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100mm;水平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 于50mm; C 应全数检查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 D 采用双扣件构造设置的抗滑移扣件,其上下顶紧程度应全数检查,扣件间  隙不应大于5mm。 20、对碗扣式、门式、插接式和盘销式钢管支架,应对下列安装偏差进行全数检 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插入立杆顶端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 B 水平杆杆端与立杆连接的碗扣、插接和盘销的连接状况,不应松脱; C 按规定设置的垂直和水平斜撑。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1、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 计 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 ) 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 HRB335E 、HRB400E 、HRB500E 、HRBF335E 、  HRBF400E 或 HRBF500E 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  列规定( ) A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B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C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2、受力钢筋的弯折下列规定错误的是( ) A 光圆钢筋末端应作 180°弯钩,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作受压钢筋使用时,光圆钢筋末端必须作弯钩; B 光圆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C 335MPa 级、400MPa 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D 直径为 28mm 以下的 500MPa 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6 倍,直径为 28mm 及以上的 500MPa 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7 倍; 23、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在受拉区不宜超过 50%,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连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放宽;受压接头可不受限制; B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 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超过50%。 C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 头时,不应超过50%。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4、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构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 B 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 C 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距离宜为  50mm。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5、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检查性能及重量( ) A 应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证书及钢筋的质量证明书; B 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抽样检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 单位长度 重量偏差,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性能等。 C 检验批量 可由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约定,且同一工程、同一原材料来源、同一组生产设备生产的成型钢筋, 检验批量不应大于 100t。 D 以上说法都对。 26、施加预应力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 75 %,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不应低于30MPa; B 不应低于锚具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手册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要求; C 对后张法预应力梁和板,现浇结构混凝土的龄期分别不宜小于 7d 和 5d。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7、预应力筋应根据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采用一端或两端张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采用两端张拉时,宜两端同时张拉,也可一端先张拉,另一端补张拉。 B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有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 20m 时可一端张拉,大于 20m 时 宜两端张拉;  C 预应力筋为直线形时,一端张拉的长度可延长至 45m; D 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 40m 时可一端张拉,大于 40m 时宜两端张拉。 28、原材料进场后,应按种类、批次分开贮存与堆放,应标识明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散装水泥、矿物掺合料等粉体材料应采用散装罐分开储存。袋装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 等应按品种、批次分开码垛堆放,并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高温季节应有防晒措施; B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入杂物,并应保持洁净与颗粒级配均匀。骨料堆放场 地的地面应做硬化处理,并应采取排水、防尘和防雨等措施; C 液体外加剂应放置阴凉干燥处,应防止日晒、污染、浸水,使用前应搅拌均匀;如有离析、 变色等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再使用。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9、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称为( ) A 露筋 B 蜂窝 C 孔洞 D 裂缝 30、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称为( ) A 露筋 B 蜂窝 C 孔洞 D 裂缝 31、装配式结构构件制作应满足下列要求,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预制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B 当采用台座生产预制构件时,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2m 长度内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 5mm。 C 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应设置伸缩缝。 D 用于制作先张预应力构件的台座,端部应设置满足预应力筋张拉要求的可靠地锚措施。 32、预制构件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B 应保证最下层构件垫实,预埋吊件宜向上,标识宜朝向堆垛间的通道; C 垫木或垫块在构件下的位置宜与脱模、吊装时的起吊位置一致。重叠堆放构件时,每层构件间的垫木或垫块不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堆垛层数应根据构件与垫木或垫块的承载能力及堆垛的稳定性确定,必要时应设置防止构件 倾覆的支架; E 施工现场堆放的构件,宜按安装顺序分类堆放,堆垛宜布置在吊车工作范围内且不受其他工 序施工作业影响的区域; F 预应力构件的堆放应考虑反拱的影响。 33、冬期施工混凝土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体防冻剂使用前应搅拌均匀,由防冻剂溶液带入的水分应从混凝土拌合水中扣除; B 蒸汽法加热骨料时,应加大对骨料含水率测试频率,并应将由骨料带入的水分从混凝土拌合 水中扣除; C 混凝土搅拌前应对搅拌机械进行保温或采用蒸汽进行加温,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搅拌时间延长  30s~60s; D 混凝土搅拌时应先投入骨料与拌合水,预拌后再投入胶凝材料与外加剂。 胶凝材料、引气 剂或含引气组分外加剂可以与 6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 34、下列关于施工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 A 承担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应建立相应的质量 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B 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交底 和会审。由施工单位完成的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 C 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资料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应组织施工全过程的资料编制、收集、整理和审核,并应及时存档、备案。 D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制订具体的施工方案,并 应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35、模板及支架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 模板及支架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B 模板及支架宜选用轻质、高强、耐用的材料。连接件宜选用标准定型产品。 C 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硬度;清水混凝土的模板面板材料应保证脱模后所需的饰面效果。 D 脱模剂涂于模板表面后,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吸附力,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 36、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 B 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 C 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D 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37、采用扣件钢管搭设的模板支架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扣件钢管模板支架宜采用中心传力方式; B 当采用顶部水平杆将垂直荷载传递给立杆的传力方式时,顶层立杆应按偏心受压杆件验算承载力,且应计入搭设的垂直偏差影响; C 支承模板荷载的顶部水平杆可按受弯构件进行验算; D 构造要求以及扣件抗滑移承载力验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总承包合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建筑施工合同书建筑施工合同协议书房屋建筑施工合同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的有关规定执行。 38、下列关于模板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 A 竖向模板安装时,应在安装基层面上测量放线,并应采取保证模板位置准 确的定位措施。 B 对竖向模板及支架,安装时应有临时稳定措施。 C 安装位于高空的模板时,应有可靠的防倾覆措施。 D 应根据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采取合理的竖向模板抗侧移、抗 浮和抗倾覆措施。 39、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下列哪些部位拆除底 模及支架时按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计应为≥100(%)。( ) A 板构件跨度>8m B 梁、拱、壳构件跨度>8m C 悬臂结构 D 以上说法都错误。 40、模板、支架杆件和连接件的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模板表面应平整;胶合板模板的胶合层不应脱胶翘角;支架杆件应平直,  应无严重变形和锈蚀; B 连接件应无严重变形和锈蚀,并不应有裂纹; C 模板规格、支架杆件的直径、壁厚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D 对在施工现场组装的模板,其组成部分的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1、模板、支架杆件和连接件的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支架杆件应平直,应无严重变形和锈蚀; B 有必要时,应对模板、支架杆件和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抽样检查; C 对外观,应在进场时和周转使用前全数检查; D 对尺寸和力学性能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查。 42、受力钢筋的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框架结构的顶层端节点,对梁上部纵向钢筋、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弯折处,当钢筋直径为 28mm 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 12 倍, B 框架结构的顶层端节点,对梁上部纵向钢筋、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弯折处,钢筋直径为 28mm 及以上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6 倍; C 箍筋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D 箍筋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尚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43、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梁、板类构件不宜超过 25%,基础筏板不宜超过 50%; B 柱类构件,不宜超过 75%; C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  D 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44、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 B 受拉搭接区段,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应大 于200mm ; C 受压搭接区段,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且不应大 于  200mm; D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 25mm  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 范围内 各设置二个箍筋,其间距宜为 50mm。 45、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B 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扎牢; C 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部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 D 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46、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应优先保证主要受力构 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 B 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外侧; C 次梁钢筋宜放在主梁钢筋外侧; D 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部,并在墙边弯折锚固。 47、钢丝镦头及下料长度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镦头的头型直径应为钢丝直径的 1.4  倍~1.5 倍,高度应为钢丝直径的 0.95 倍 ~1.05 倍; B 镦头不应出现横向裂纹; C 当钢丝束两端均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 度的 1/5000,且不应大于 5mm。 D 当钢丝束两端均采用镦头锚具时,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 10m 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 5mm。 48、孔道成型用管道的连接应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圆形金属波纹管接长时,可采用大一规格的同波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 接头管长 度可取其直径的 3 倍,且不宜小于 200mm,两端旋入长度宜相等,且两端应采用防 水胶带密封; B 塑料波纹管接长时,可采用塑料焊接机热熔焊接或采用专用连接管; C 钢管连接不可采用焊接连接或套筒连接。 49、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应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定位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 不宜大于 1.2m; B 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间距可适当放宽,扁形 管道、塑料波纹管或预应力筋 曲线曲率较大处的定位间距宜适当缩小; C 凡施工时需要预先起拱的构件,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宜随构件同时起拱; 50、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竖向位置允许偏差___mm( ) A 构件截面高(厚)度300 ~ 1500mm,允许偏差±15mm. B 构件截面高(厚)度300 ~ 1500mm,允许偏差±10mm. B 构件截面高(厚)度≤ 300mm ,允许偏差±5mm. C 构件截面高(厚)度> 1500 mm ,允许偏差±15mm. 51、预应力筋和预应力孔道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先张法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预应力筋的公称直径或等效直径的 2.5 倍 和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 1.25 倍,且对预应力钢丝、三股钢绞线和七股钢绞线 分别不应小于 15mm、20mm 和 25mm。 B 当混凝土振捣密实性有可靠保证时,净间距可放宽至粗骨料最大粒径的 1.0 倍; C 对后张法预制构件,孔道之间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 50mm,且不宜小于粗骨料最 大粒径的 1.25 倍;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不宜小于 30mm,且不宜小于孔道外径 的 1/2; D 在现浇混凝土梁中,曲线孔道在竖直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 的净间距不宜小于孔道外径的 1.5  倍,且不应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 倍;从 孔道外壁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梁底不宜小于 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裂缝控制 等级为三级的梁,从孔道外壁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梁底不宜 小于 70mm,梁侧不 宜小于 50mm; 52、预应力筋和预应力孔道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当混凝土振捣密实性有可靠保证时,预应力筋孔道可水平并列贴紧布置, 但并列 的数量不应超过 2 束; B 板中单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间距不宜大于板厚的 6 倍,且不宜大于 1m; C 带状束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根数不宜多于 5 根,束间距不宜大于板厚的 12 倍,且  不宜大于 2.4m; D 梁中集束布置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 50mm,束至构件边缘 的净距不宜小于 40mm。 53、预应力孔道应根据工程特点设置排气孔、泌水孔及灌浆孔,排气孔可兼作 泌水孔或 灌浆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当曲线孔道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大于 300mm 时,应在孔道波峰设置排气孔, 排气 孔间距不宜大于 30m; B 当排气孔兼作泌水孔时,其外接管道伸出构件顶面长度不宜小于 300mm。 54、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及其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对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预应力筋应在蒸汽养护结束后穿入孔道; B 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后至灌浆的时间间隔:当环境相对湿度大于 60%或近 海环境时,不宜超过 14d; C 当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60%时,不宜超过 14d; D 当不能满足本条第 2 款的规定时,宜对预应力筋采取防锈措施。 55、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张拉顺序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施工方便及操作安全等因素确定; B 预应力筋张拉宜符合均匀、对称的原则; C 对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宜先张拉楼板、次梁的预应力筋,后张拉主梁的预应力筋; D 对预制屋架等平卧叠浇构件,应从上而下逐榀张拉。 56、预应力筋张拉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 1%, B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每束钢丝不得超过2根; C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D 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57、先张法预应力筋的放张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宜采取缓慢放张工艺进行逐根或整体放张; B 对轴心受压构件,所有预应力筋宜同时放张; C 对受弯或偏心受压的构件,应先同时放张预压应力较小区域的预应力筋, 再同时放张预压 应力较大区域的预应力筋; D 当不能按上述规定放张时,应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放张; E 放张后,预应力筋的切断顺序,宜从张拉端开始逐次切向另一端。 58、灌浆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 A 应确认孔道、排气兼泌水管及灌浆孔畅通;对预埋管成型孔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清孔; B 应切除锚具外多余预应力筋,并应采用水泥浆等材料封堵锚具夹片缝隙和其他可能漏浆处, 也可采用封锚罩封闭端部锚具; C 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应确认孔道的密封性。 59、 灌浆用水泥浆的原材料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B 水泥浆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重量的 0.06%; C 拌合用水和掺加的外加剂中不应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 D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5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60、灌浆用水泥浆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稠度宜控制在 12s~20s,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稠度宜控制在 18s~25s ; B 水胶比不应大于 0.45; C 自由泌水率宜为 0,且不应大于 1%,泌水应在 24h 内全部被水泥浆吸收; D 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 10%; 61、灌浆用水泥浆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边长为 70.7mm 的立方体水泥浆试块 28d 标准养护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 B 所采用的外加剂应与水泥作配合比试验并确定掺量后使用。 C 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 10%; D 水胶比不应大于 0.55; 62、灌浆用水泥浆的制备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水泥浆宜采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 5min; B 水泥浆使用前应经筛孔尺寸不大于 1.2mm×1.2mm 的筛网过滤; C 搅拌后不能在短时间内灌入孔道的水泥浆,应保持缓慢搅动; D 水泥浆拌合后至灌浆完毕的时间不宜超过 30min。 63、灌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宜先灌注下层孔道,后灌注上层孔道; B 灌浆应连续进行,直至排气管排除的浆体稠度与注浆孔处相同且没有出现气泡后,再顺浆体 流动方向将排气孔依次封闭;全部封闭后,宜继续加压0.5MPa~0.7MPa,并稳压 1min~2min  后封闭灌浆口; C 当泌水较大时,宜进行二次灌浆或泌水孔重力补浆; D 因故停止灌浆时,应用压力水将孔道内已注入的水泥浆冲洗干净。 64、真空辅助灌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灌浆前,应先关闭灌浆口的阀门及孔道全程的所有排气阀,然后在排浆端启动真空泵抽出孔 道内的空气,使孔道真空负压达到 0.08MPa~0.10MPa,并 保持稳定,再启动灌浆泵开始灌浆 ; B 灌浆过程中,真空泵应保持连续工作,待浆体经过抽真空端时应关闭通向真空泵的阀门,同 时打开位于排浆端上方的排浆阀门,在排出少许浆体后再关闭。 C 孔道灌浆应填写灌浆记录。 D 外露锚具及预应力筋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可靠的防止损伤或腐蚀的保护措施。 65、预应力筋的制作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采用镦头锚时的钢丝下料长度; B 钢丝镦头外观、尺寸及头部裂纹; C 挤压锚具制作时挤压记录和挤压锚具成型后锚具外钢绞线外露长度; D 钢绞线压花锚具的梨形头尺寸。 66、预应力筋、预留孔道、锚垫板和锚固区加强钢筋的安装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预应力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B 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以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孔等; C 锚垫板和局部加强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D 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67、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强度; B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C 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断裂或滑脱数量; D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 E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F 锚固后夹片的状态。 68、灌浆用水泥浆及灌浆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水泥浆的稠度、泌水率、膨胀率; B 灌浆记录; C 水泥浆试块强度。 69、封锚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锚具外的预应力筋长度; B 凸出式封锚端尺寸; C 封锚的表面质量。 70、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等措施降低水泥 用量,并宜采用低、中水化热水泥; B 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用量、品种等宜通过水化热和绝热温升试验 确定; C 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1、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计算配合比进行试配。每盘混凝土试配量不应小于20L; B 进行试拌,并调整砂率和外加剂掺量等使拌合物满足工作性要求,提出试拌配合比; C 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调整胶凝材料用量,提出不少于 2个配合比进行试配。根据试件 的试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结果,选定设计配合比; D 应对选定的设计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整,确定施工配合比; E 对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的混凝土,当运输时间可能较长时,试配时应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经时 损失值。 72、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 A 当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 B 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 C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 73、对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所使用原材料的一致性; B 出机混凝土工作性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C 混凝土强度; D 有特殊要求时,还应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 74、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接料前,搅拌运输车应排净罐内积水; B 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 C 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 20s 以上后再卸料。 75、原材料进场复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同一生产 厂家、同一品种 、同一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 为一检验批,散 装不超过 500t 为一检验批 ; B 应对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指标进行检验, 压碎指标可根据 工程需要进行检验。应对细骨料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指 标进行检验。当设计文件有 要求或结构处于易发生碱骨料反应环境中时,应对骨 料进行碱活性检验。抗冻等级 F100 及 以上的混凝土用骨料应进行坚固性检验。 骨料不超过 400m3 或 600t 为一检验批; C 应对矿物掺合料细度(比表面积)、需水量比(流动度比)、活性指数(抗 压强度比)、 烧失量指标进行检验。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不超过 200t 为一检 验批,硅灰不超过 30t  为一检验批; D 应按外加剂产品标准规定对其主要匀质性指标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 标进行检验。同一 品种外加剂不超过 100t 为一检验批; E 当采用饮用水作为混凝土用水时,可不检验。当采用中水、搅拌站清洗水 或施工现场循环 水等其他来源水时,应对其成分进行检验。 76、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 A 混凝土在生产前应检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是否与施工配合比 一致。在生产过 程中应检查原材料实际称量误差是否满足要求,每一工作班应至少2 次; B 每次开盘前应检查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是否正常,计量设备是否归零; C 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检查每 100m3 不应少于 1 次,且每一工作班不应少 于 2 次,必要 时可增加检查次数; D 骨料含水率的检验每工作班不应少于 1 次;当雨雪天气等外界影响导致混 凝土骨料含水率 变化时,应及时检验; E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在开盘前检验 1 次。 77、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 A 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 B 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C 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 D 施工单位应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单位签认。 78、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输送泵的选型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输送高度和距离、混凝土工作性 确定; B 输送泵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量和施工条件确定,必要时宜设置备用泵; C 输送泵设置的位置应满足施工要求,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应畅通; D 输送泵的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输送泵设置位置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 79、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选择与支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混凝土输送泵管应根据输送泵的型号、拌合物性能、总输出量、单位输 出量、输送距离以 及粗骨料粒径等进行选择; B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25mm 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 125mm 的输 送泵管;混凝土粗 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40mm 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 150mm 的输送泵管; C 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 D 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 架应加密。支架应 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对设置位置的结构进行验算; 80、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选择与支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垂直向上输送混凝土时,地面水平输送泵管的直管和弯管总的折算长度 不宜小于垂直输送 高度的 0.2 倍,且不宜小于 15m; B 输送泵管倾斜或垂直向下输送混凝土,且高差大于 20m 时,应在倾斜或 垂直管下端设置直 管或弯管,直管或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高差的 1.5 倍; C 垂直输送高度大于 200m 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口处的输送泵管位置应设置截止阀; D 混凝土输送泵管及其支架应经常进行过程检查和维护。 81、混凝土输送布料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布料设备的选择应与输送泵相匹配;布料设备的混凝土输送管内径宜与混凝土输送泵管内径 相同; B 布料设备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布料设备工作半径、施工作业面大小以及施工要求确定; C 布料设备应安装牢固,且应采取抗倾覆稳定措施;布料设备安装位置处的结构或施工设施应 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D 应经常对布料设备的弯管壁厚进行检查,磨损较大的弯管应及时更换; E 布料设备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并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 82、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应先进行泵水检查,并应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泵水检查后 ,应清除输送泵内积水; B 输送混凝土前,应先输送水泥砂浆对输送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然后开始输送混凝土; C 输送混凝土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应在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输送; D 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应设置输送泵集料斗网罩,并应保证集料斗有足够的混凝土余量。 83、吊车配备斗容器输送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以及混凝土浇筑方法选择不同的斗容器; B 斗容器的容量应根据吊车吊运能力确定; C 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宜直接装入斗容器进行输送; D 斗容器宜在浇筑点直接布料。 84、施工缝或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结合面应清除浮浆、疏松石子、软弱混凝土层, 并应清理干净; B 结合面处应采用洒水方法进行充分湿润,并不得有积水; C 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 1.0MPa; D 柱、墙水平施工缝水泥砂浆接浆层厚度不应大于 30mm,接浆层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 成份; E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后浇带强度等级宜比两侧 混凝土提高一级,并宜采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进行浇筑。 85、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可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 7d; B 当留设后浇带时,后浇带封闭时间不得少于 7d; C 超长整体基础中调节沉降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时间应通过监测确定,差异沉降应趋于稳定 后再封闭后浇带; D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86、型钢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型钢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 1/3,且不 宜大于 25mm; B 混凝土浇筑应有充分的下料位置,浇筑应能使混凝土充盈整个构件各部 位; C 型钢周边混凝土浇筑宜同步上升,混凝土浇筑高差不应大于 500mm。 87、钢管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B 混凝土应采取减少收缩的措施; C 在钢管适当位置应留有足够的排气孔,排气孔孔径不应小于 20mm;浇筑 混凝土应加强排气 孔观察,并应在确认浆体流出和浇筑密实后再封堵排气孔; D 当采用粗骨料粒径不大于 25mm  的高流态混凝土或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0mm 的自密实混凝土 时,混凝土最大倾落高度不宜大于 9m;倾落高度大于 9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等辅助 装置进行浇筑; 88、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应根据结构部位、结构形状、结构配筋等确定合适的浇筑方案; B 自密实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20mm; C 浇筑应能使混凝土充填到钢筋、预埋件、预埋钢构周边及模板内各部位; D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布料点应结合拌合物特性选择适宜的间距,必要时可通 过试验确定混凝 土布料点下料间距。 89、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用多台输送泵接输送泵管浇筑时,输送泵管布料点间距不宜大于 10m,并宜由远而近浇筑 ; B 用汽车布料杆输送浇筑时,应根据布料杆工作半径确定布料点数量,各布料点浇筑速度应 保持均衡; C 宜先浇筑深坑部分再浇筑大面积基础部分; D 宜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法,也可采用全面分层、分块分层浇筑方法,层与层之间混凝土浇 筑的间歇时间应能保证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 E 混凝土分层浇筑应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宜大于  500mm; 90、表面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表面振动器振捣应覆盖振捣平面边角; B 表面振动器移动间距应覆盖已振实部分混凝土边缘; C 倾斜表面振捣时,应由低处向高处进行振捣。 91、特殊部位的混凝土应采取下列加强振捣措施( ) A 宽度大于 0.3m 的预留洞底部区域应在洞口两侧进行振捣,并应适当延长 振捣时间;宽度 大于 0.8m 的洞口底部,应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 B 后浇带及施工缝边角处应加密振捣点,并应适当延长振捣时间; C 钢筋密集区域或型钢与钢筋结合区域应选择小型振动棒辅助振捣、加密振 捣点,并应适当 延长振捣时间; D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流淌形成的坡顶和坡脚应适时振捣,不得漏振。 92、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 7d;采用其 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B 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 14d; C 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 14d; D 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 E 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 F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93、洒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等养护方式 ;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B 洒水养护用水应符合本规范第 7.2.8 条的规定; C 当日最低温度低于 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94、柱、墙混凝土养护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3d; 带模养护结束后可 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继续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 养护剂养护方式继续养护; B 其他部位柱、墙混凝土可采用洒水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 喷涂养护剂养护。 95、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 距离宜为 0mm~ 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 0mm~300mm; B 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 为 0mm~50mm;当 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 0mm~20mm; C 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 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 D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96、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水平施工缝应低于地脚螺栓底端,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 150mm; 当地脚螺栓直径 小于 30mm 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深度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 凝土部分总长度的 3/4 处; B 垂直施工缝与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 250mm,且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 5 倍。 97、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过程控制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 A 模板 B 钢筋及预埋件 C 混凝土拌合物 D 混凝土浇筑 98、钢筋及预埋件过程控制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 A 钢筋的规格、数量 B 钢筋的位置 C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 预埋件(预埋管线、箱盒、预留孔洞)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 99、混凝土结构拆除模板后的实体质量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 A 构件的尺寸、位置 B 预埋件 C 构件的外观缺陷 D 构件的连接及构造做法 100、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预制构件的边角宜采用倒角或圆弧角; B 模具应满足构件精度要求,模具表面宜均匀涂刷脱模剂。底模和侧模的连接处宜可靠密封; C 应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并应保证每班生产构件的养护温度均匀一致; D 构件表面应采取保护和防污染措施。对出现的质量缺陷应采用专用材料修补,修补后的混凝 土外观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101、预制构件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预制构件的运输线路应根据道路、桥梁的实际条件确定。场内运输宜设置循环线路; B 运输车辆应满足构件尺寸和载重要求; C 装卸构件时应考虑车体平衡,避免造成车体倾覆; D 应采取防止构件移动或倾倒的绑扎固定措施; 102、预制构件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装卸构件时应考虑车体平衡,避免造成车体倾覆; B 应采取防止构件移动或倾倒的绑扎固定措施; C 运输细长构件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水平支架; D 对构件边角部或链索接触处的混凝土,宜采用垫衬加以保护。 103、简支梁、板类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构件两端支座处的搁置长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支垫处的受力状态应保持均匀一致; B 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避免单个梁、板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 C 不宜在施工现场对预制梁、板进行二次切割、开洞; D 梁、板支座的连接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支座应采取保证钢筋可靠锚固的措施。 104、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承包1园林工程施工准备消防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水电安装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 105、现浇混凝土结构在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现浇结构。 10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式结构。 107、采用专用设备,按规定尺寸、形状预先加工成型的普通钢筋制品叫成型钢筋。 108、施工缝是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 缝。 109、混凝土结构施工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110、混凝土结构工程各工序的施工,应在前一道工序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 111、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对隐蔽工程应进行验收,对重要工序和关键部 位应加强质量检查或进行测试,并应作出详细记录,同时宜留存图像资料。 112、材料进场后,应按种类、规格、批次分开贮存与堆放,并应标识明晰。贮 存与堆放条件不应影响材料品质。 113、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订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和试验计划,并应经监理(建设) 单位批准后实施。监理(建设)单位应根据检测和试验计划制定见证计划。 114、模板及支架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且应便 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115、模板及支架的结构设计宜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116、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期间各种受力状况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 117、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 2;当高宽比大于 2 时,应增设稳定性措施, 并应进行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118、模板应按图加工、制作。通用性强的模板宜制作成定型模板。 119、模板面板背侧的木方高度应一致。制作胶合板模板时,其板面拼缝处应密封 。 120、地下室外墙和人防工程墙体的模板对拉螺栓中部应设止水片,止水片应与对  拉螺栓环焊。 121、与通用钢管支架匹配的专用支架,应按图加工、制作。搁置于支架顶端可调 托座上的主梁,可采用木方、木工字梁或截面对称的型钢制作。 122、对跨度不小于6m 的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梁、板跨度的 1/1000~3/1000。 123、支架的垂直斜撑和水平斜撑应与支架分开搭设,架体应与成形的混凝土结构 拉结。 124、支架的垂直斜撑和水平斜撑应与支架同步搭设,架体应与成形的混凝土结构拉结。 125、对现浇多层、高层混凝土结构,上、下楼层模板支架的立杆应对准,模板及 支架钢管等应分散堆放。 126、模板拆除时,可采取后支的后拆、先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 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127、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板构件跨度当跨度小 于或等于2m时,拆除底模及支架时按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计 应为≥50(%)。 128、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129、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3m。 130、 对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不 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131、拆下的模板及支架杆件不得抛扔,应分散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应及时清运。 132、模板拆除后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对变形和损伤部位应进行修复。 133、对预制构件模板,首次使用及大修后应全数检查其尺寸,使用中应定期检查并不定期抽查其尺寸。 134、钢筋工程宜采用高强钢筋。在运输、存放及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避免钢筋混淆的措施。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135、钢筋在运输和存放时,不得损坏包装和标志,并应按牌号、规格、炉批分 别堆放。室外堆放时,应采用避免钢筋锈蚀的措施。 136、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该批钢筋,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137
本文档为【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0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8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3-12-04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