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PPT课件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PPT课件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免疫规划概念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内容 1、法律、条例、规范 2、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3、疫苗使用管理 4、冷链系统管理 5、预防接种服务 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 7、资料管理 8、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PPT课件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免疫规划概念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内容 1、法律、条例、规范 2、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3、疫苗使用管理 4、冷链系统管理 5、预防接种服务 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 7、资料管理 8、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 9、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 *.第1节:法律、条例、规范*.与免疫规划有关的各类法律、条例、规范文件《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16年4月23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预防接种工作的指导性法律规范文本】《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06年)《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2003年)《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6年)《2006~2010年全国乙肝防治规划》(2006年)《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2005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方案》(2006年)《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2006年)《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2006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7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07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2008年)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9年)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10年)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方案》(2010年) *.法律、条例、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施行时间:2004年12月1日起与免疫规划相关的条文(第十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法律、条例、规范《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于2005年3月16日经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在3月24日签署予以公布。施行时间:2005年6月1日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目的加强疫苗流通管理加强预防接种管理*.《疫苗流通》第一类疫苗的流通如下:省CDC市CDC县CDC乡级医疗机构疫苗生产或批发企业其他单位或个人申报计划下发疫苗接种单位*.《疫苗流通》第二类疫苗流通如下: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省CDC市CDC县CDC接种单位*.法律、条例、规范 接种单位;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2.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4.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法律、条例、规范 接种人员; 1.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区域服务人口、面积和地理条件,合理配置相应专业技术人员。 2.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3.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法律、条例、规范 接种单位职责; 负责区域内预防接种,按技术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制定一、二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障疫苗冷藏。 按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儿童。 做好常规接种率报告和疫苗针对传染病报告。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谁接生,谁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的原则,为新生儿接种服务。*.第2节: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1; 微生物包括三大类 真核细胞类; (原虫、真菌等) 原核细胞类; (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 非细胞类; (病毒、类病毒等) 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大多数与人类生活、食品工业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只有极少数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的,称为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由于病原微生物可以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传播,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故称此类疾病为传染病。*.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2; 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生物特性多样,其致病性和浸入途径会有所不同; (皮肤或伤口、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 病原致病力弱、量少或途径不适宜,往往形成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病原致病力强、数量大且感染途径适宜,呈显性感染或急性发病。 (多频次、小剂量感染对人体有益,“产生天然主动免疫力”)*.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3; 病原微生物具有“病原性”和“抗原性”的双重特性 病原性; (病原微生物引起机体发病过程中,引发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 抗原性; (病程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4; 抗原; 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免疫活性细胞,并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抗原”。凡具有上述2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全抗原,大多数蛋白质属全抗原,大多数多糖和所有脂类属于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即成为全抗原。 (流脑A+C结合疫苗、Hib结合的是吸附破伤风蛋白)。*.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免疫和免疫应答1; 机体的免疫系统有识别自己组织和异己物质的能力,并有自我保护和排斥异己的功能。 免疫是复杂的生理病理活动过程,免疫反应既有对自身有利的一面,也有对自身有害的一面。 (如:乙肝病毒在肝细胞中生长繁殖,乙肝病毒本身对肝细胞无损害。免疫活动过程中,抗原抗体生成复合物,诱导机体组织免疫细胞对局部进行清除处理,即清楚异己物质,又损害正常细胞,产生局部症状。非典、某些病毒感染临床使用激素) 免疫学是预防接种的理论基础,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免疫学基本知识,尽力达到有利无害的目的。*.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免疫和免疫应答2; 机体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表现有三大作用; 1、防御作用; (消除外来物质,包括病原微生物、综合体内毒素) 2、稳定作用; (清除体内衰老的和被破坏的细胞) 3、监视作用; (监视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癌细胞”) 若功能失调,反应性过高可出现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过敏等)。 若免疫反应性过低表现为免疫缺陷,易发恶性肿瘤。*.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 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是指经过抗原的刺激使机体自身产生免疫力。 天然自动免疫; (感染患病后获得的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 (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 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获得由其他机体产生的活性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 天然被动免疫; (胎儿通过母体获得的IgG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 (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清、抗毒素等获得的IgG抗体)*.第3节:疫苗使用管理*.疫苗使用管理 疫苗分类和种类; 一类疫苗;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免疫程序受种的疫苗。 (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白破二联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麻腮风减毒活疫苗、流脑多糖疫苗、流脑A+C多糖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 二类疫苗;指由公民自费并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除上述一类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 年(月)龄 疫苗名称 途径和部位 年(月)龄 疫苗名称 途径和部位 出生时 乙肝第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8月龄 麻风疫苗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卡介苗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 乙脑第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1月龄 乙肝第2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6月龄—18月龄 A群流脑第2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2月龄 脊灰疫苗第1剂 口服 18月龄—24月龄 麻腮风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3月龄 脊灰疫苗第2剂 口服 百白破第4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百白破第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甲肝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4月龄 脊灰疫苗第3剂 口服 2岁 乙脑第2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百白破第2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3岁 A+C第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5月龄 百白破第3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4岁 脊灰疫苗第4剂 口服 6月龄6—18月龄 乙肝第3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6岁 A+C第2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A群流脑第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白破1针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疫苗使用管理 基础免疫 完成基础免疫接种后,都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力 基础免疫针次 (乙肝第1、2、3针,卡介苗1针,脊灰疫苗第1、2、3剂,百白破第1、2、3针,麻风1针,乙脑第1针,A群1、2针,甲肝1针)*.疫苗使用管理 加强免疫 灭活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不能维持终生。 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忆性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 加强免疫针次 (脊灰疫苗第4剂,百白破第4针,麻腮风1针,乙脑第2针,A+C第1、2针,白破1针)*.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内容1 免疫起始月龄 考虑三个因素 来自母传抗体的干扰 个体免疫系统发育状况 传染病暴露机会 最佳:存在发病危险小而又能对疫苗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小月(年)龄*.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内容2 接种剂量 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会出现免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症状 过小,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无保护水平的特异性抗体,造成免疫失败。仅产生IgM(临时抗体),不产生IgG(保护性抗体)*.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内容3 接种次数 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起到动员抗体产生的作用,只产生(IgM)抗体,其抗体滴度随时间而下降,须接种二或三次方可以获得高水平抗体和牢固的免疫,不产生局部抗体。 活疫苗接种类似自然感染过程,病毒在体内复制增生,可形成局部和全身免疫,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生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IgG)抗体。*.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内容4 接种间隔 2次或以上接种要有一定间隔时间,间隔长短影响免疫效果。 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 但过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露的机会。 间隔应适当。 间隔过长中断者,不需重新开始或增加次数。 间隔过短,(包括首针提前)该针次不应作为程序中的一次,视为无效接种。*.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内容5 接种途径 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采取与自然感染相同的途径是最佳的接种途径 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接种疫苗后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 口服减毒活疫苗通过肠道感染,产生IgG同时,也产生肠道分泌型抗体sIgA,sIgA不但限制病毒的初始感染,也参与清除绝大多数病毒 目前所有疫苗使用中只有4个途径,即口服、皮内、皮下、肌内 *.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内容6 接种途径和部位 皮内注射 上臂三角肌中部,4-4.5号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进针刺入皮内,注入疫苗形成圆形皮丘,旋转针头180°斜面向下快速退针,切忌用酒精棉球和干棉球按压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肤附着处,5-5.5号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进针约3/1或3/2长度,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干棉球压针眼快速退针。 肌肉注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5.5-6.5号针头,与皮肤呈90°角垂直进针3/2长度,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干棉球压针眼快速退针。 口服 糖丸剂型,儿童用汤勺直接喂服或凉开水送服,小月龄幼儿将糖丸碾碎凉开水喂服,30分钟内不喂奶和吃热食。液体剂型直接滴入口中。 *.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内容7 同时接种 2种灭活疫苗、1种灭活疫苗与1种减毒活疫苗、注射疫苗与口服疫苗 可以在同一天在不同部位接种 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在不同部位接种 2种减毒活疫苗 2种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4周以上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不主张同时接种 由于补偿机制不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疫苗使用管理 特殊情况下的接种 免疫损害者的接种 接种灭活疫苗并无危险性,但免疫应答不如无免疫损害者 常需接种较大剂量或多次进行加强接种 接种活疫苗风险大(接种活疫苗类似于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疫苗病毒可在体内生长繁殖。免疫缺陷者(如白血病、某些药物治疗、HIV感染)使用活疫苗,疫苗病毒的复制生长可失去控制,从而引起严重或致命的反应。) 停止化疗3个月后可以接种活疫苗 接受免疫球蛋白(Ig)预防或治疗者的接种 在接受Ig后至少4周才能接种活疫苗 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能接种活疫苗,停止后至少3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疫苗使用管理 结核菌素实验 PPD皮试反应的意义; 阳性 机体曾经有过结核菌感染 接种过BCG 结核现症感染者(但不能据此诊断为结核病) 只有3岁以下幼儿,未经卡介苗接种而结核菌素反应呈阳性时,是机体感染了结核菌的标志。凡儿童及青少年结核菌素呈阳性者,应定期检查,一般结核病检出率较高。 阴性 未受结核菌感染(包括自然和人工感染)*.疫苗使用管理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规定-时间要求 基础免疫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 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 加强免疫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加强免疫要求在规定的月/年龄内完成*.疫苗使用管理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规定-间隔要求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大于等于28天。(脊灰疫苗3、4剂间隔12个月,百白破3、4针次间隔12个月) 麻疹1、2针次间隔6个月,乙脑1、2针次间隔12个月 乙肝疫苗:“0、1、6”,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1剂,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1-2月龄)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如果24小时内没能及时接种,应按上述时间间隔尽快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28天,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 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3个月;第1剂次A+C群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A+C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3年 *.疫苗使用管理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不得提前 脊灰减毒活疫苗2月龄。 百白破疫苗3月龄。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8月龄。 A群流脑6月龄。 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 A+C群流脑疫苗3岁。*.疫苗使用管理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规定-合格接种判断 有准确出生和接种日期记录; 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剂次间隔时间正确; 接种时间判定以证记录为准,无证有卡者以卡为准,无证无卡者视为未接种。*.疫苗使用管理 及时接种 乙肝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全球死于乙肝的病例中,有21%是在围产期感染的。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的年龄与变成慢性乙肝携带者的机率有很大关系。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HBV)后约有90%以上的人将成为HBV慢性携带者,因此乙肝疫苗的第1剂接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很重要,以使新生儿获得保护。 麻疹: 8月龄和18月龄的适龄儿童尽可能在当月内完成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疫苗使用管理 早产儿的接种 应该尽早给早产儿接种疫苗。 我国目前暂定体重<2500g的早产儿暂缓接种BCG,其他疫苗可按常规进行接种。(《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 出生时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疫苗使用管理 妊娠妇女的接种 •妊娠期间妇女的危险性主要是接触传染病的危险性增高,以及接种疫苗和感染传染病后对母亲和胎儿的特殊危险性。如果需要对孕妇进行疫苗接种,必须评估在这特殊时间段接种疫苗的医学危险性,着眼点在于保护孕妇和新生儿。 •接种灭活疫苗对孕妇和新生儿都是安全的 •个别减毒活疫苗也可以给孕妇接种(脊灰疫苗)*.疫苗使用管理 HBV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接种 应在出生时尽早,越早越好(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10ug,并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所有针次。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堵住分娩过程中的传播,产程中的创口很难做到不受感染,乙肝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血液,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马上中和掉血中病毒。乙肝病毒一旦进入肝细胞,这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有用了)。 按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疫苗使用管理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接种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在出生后暂缓接种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再予以补种;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阳性,不予接种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如经医疗机构诊断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予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如无艾滋病相关症状,可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和白破疫苗等。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不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疫苗使用管理*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建议 疫苗 HIV抗体阳性儿童 HIV感染史不详儿童 HIV抗体阴性 有症状或 无症状和 有症状或 无症状 儿童 有免疫抑制 无免疫抑制 有免疫抑制   乙肝疫苗 √ √ √ √ √ 卡介苗 × × 暂缓接种 暂缓接种 √ 脊灰减毒活疫苗 × × 暂缓接种 暂缓接种 √ 百白破疫苗 √ √ √ √ √ 白破疫苗 √ √ √ √ √ 麻风疫苗 × √ × √ √ 麻腮风疫苗 × √ × √ √ 麻腮疫苗 × √ × √ √ 乙脑灭活疫苗 √ √ √ √ √ 乙脑减毒活疫苗 × × × × √ A群流脑多糖疫苗 √ √ √ √ √ A+C群流脑多糖疫苗 √ √ √ √ √ 甲肝减毒活疫苗 × × × × √ 甲肝灭活疫苗 √ √ √ √ √.第4节:冷链系统管理*.冷链系统管理 疫苗的储存与运输 疫苗的领取、发放必须带冷藏设备运输。 乙肝、卡苗、三联、二联、甲肝、A群、A+C、麻风、麻腮风、乙脑疫苗须在2~8℃条件下运输储存。 脊灰、麻疹疫苗须在-20~8℃条件下运输储存。 含吸附剂液体疫苗严防冻结。*.冷链系统管理 疫苗出、入库管理 疫苗出、入库必须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名称、数量、剂型、批号、效期、批签号、生产厂商等) 疫苗须分类码放整齐 先进库的疫苗先出库 效期短的疫苗先出库 每个月盘点一次,做到帐、苗相符 过期、毁损疫苗及时清理,并作好记录 疫苗使用要求日清月结*.冷链系统管理 冰箱管理 冰箱设备应安装在干燥通风的专用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每台设备安装专用接地插座,不可与其他设备或电器共用。 冰箱必须专柜专用,计免用冰箱不得存放与计免无关的物品。 冰箱内存放疫苗须码放整齐,疫苗与疫苗间、疫苗与箱壁间应留1-2㎝空隙。 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应将脊灰、麻苗、乙脑、卡苗存放在冰箱底部,将甲肝、A群、A+C、百白破、白破、乙肝、放在冰箱的中、上部,含吸附剂的液体疫苗避免冻结。 冰箱温度每天进行监测记录。*.第5节: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组织形式 常规接种; 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定期为适龄儿童提供的预防接种。 群体性接种 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 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 定点接种 预防接种门诊 (日门诊、周门诊、旬门诊、月门诊) 村级接种点 (月接种) 出生时接种 (设有产科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 入户接种 偏远山区、海岛、牧区交通不便地区采用此方法接种 临时接种 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集聚地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证、卡(薄)使用管理 预防接种证、卡(薄)的建立; 预防接种证、卡(薄)的建立实行属地化管理,本地儿童出生1个月内到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卡(薄)。 外地儿童寄居当地3个月以上,由寄居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薄)。应随时注意发现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应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服务。 接种证要求机打,卡(薄)可手写或机打,手写要求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项目齐全。 接种单位至少半年对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卡(薄)进行一次核查清理,剔除迁出、死亡和失去联系的卡片。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保管,卡(薄)由接种单位保管,期限在儿童满7周岁以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发现漏证或漏种儿童及时给与补证和补种。*.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实施1 确定接种对象; 根据免疫程序,对照接种卡(薄)接种记录确定接种对象。 通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 采用预约、通知单、电话、口头、广播等形式通知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接种器材的准备; 按接种对象人数的1.1倍准备注射器。 75%酒精、镊子、无菌干棉球或棉签、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上腺素、安全盒、污物桶等(注:预防接种严禁使用酒精以外的消毒用品)*.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实施2 接种时的工作; 接种场所 接种室有醒目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有降温设备、有候诊和休息场所、有独立的观察室。 接种台宽敞清洁、操作方便、接种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品种标志。 醒目的公示疫苗种类、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核实接种对象 查验儿童接种证、卡,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接种记录,确认是否接种对象。 接种前健康查询 了解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询问家长或监护人,儿童有无严重疾病、过敏史、禁忌症等。 因由禁忌不能接种者,预防接种人员应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实施3 疫苗须带冰运转使用。 使用前核对疫苗品种,查外观,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和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严禁使用。 液体疫苗有冻结现象的禁用。 安瓿开启后,死疫苗1小时,活疫苗30分钟没有用完的应废弃不用。 消毒酒精不能接触到疫苗。 皮肤消毒必须待消毒液干后方能接种疫苗。 接种部位正确,操作过程规范。 接种完后告知休息30分钟才离开。*.第6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分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定义;(1、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出现,2、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3、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分类;1、不良(异常)反应,2、事故,3、偶合症,4、心因性反应,5、不明原因。 不良(异常)反应; 不良反应分为1、一般反应,2、异常反应。 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接种事故; 因人为地操作不当造成的预防接种事故。 偶合症;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 应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无菌性脓肿。 2、热性惊厥。 3、过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过敏性皮炎。C、过敏性紫癜。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血管性水肿。F、其他过敏反应)。 4、多发性神经炎。 5、臂丛神经炎。 6、癫痫。 7、脑病。 8、脑炎和脑膜炎。 9、脊灰疫苗相关病例。 10、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A、卡介苗淋巴结炎。B、卡介苗骨髓炎。C、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11、局部化脓性感染(A、局部脓肿。B、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C、蜂窝组织炎)。 12、全身性化脓感染(A、毒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 13、晕厥。 14、癔症。 15、群发性癔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报告人; 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报告时限;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 诊断;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须由县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做出。 补偿; 一类疫苗:由省、市财政承担。 二类疫苗: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第7节:资料管理*.资料管理 应收集的资料; 人口资料: 总人口数、1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人口数、出生数、死亡数、建卡数、建证数、儿童流入流出数, 疾病监测资料: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AFP、麻疹) 接种资料: 每月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未种原因。 记录表: 接种记录(即种即录入电脑可以不用此表)、疫苗领发记录、冷链温度记录、冷链设备档案资料、接种器材使用记录、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调表等。*.资料管理 报告资料 每月上报资料; 免疫规划常规接种率报表6-1、6-2。 每月1-5日报县(市)CDC AFP、麻疹主动监测旬、月报表,AEFI监测报表。 年度报告资料; 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行政区域和接种单位统计表。 各种资料年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归档保存。*.第8节: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 “查验”工作已经纳入计免常年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 “查验”工作托幼机构、学校的职责; 托幼机构、小学负责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具体实施,在办理入托、入学儿童手续时,应要求儿童监护人必须提供儿童接种证明,填写“全国学校(托幼机构)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审核登记表”(附表3)。*.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 各接种单位的职责; 负责指导、协助幼托机构、小学开展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以及补种(补证)通知单的填写;负责儿童补种、补证工作,并将补种或补证信息及时反馈给儿童所在幼托机构和小学。 接种单位应建立补种登记册,做好补证和疫苗补种登记,并汇总上报“全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情况汇总表”(附表4); 补种信息录入接种证、卡(薄)、信息系统。*.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 负责指导托幼机构、小学及预防接种点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证补种工作(包括接种人员培训,冷链、接种器材、疫苗准备等),负责检查、指导接种单位的补种补证工作。*.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 “查验”时间; 每年秋季入学时,对新入托、入学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 次年的1月30日之前将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附表和各类工作照片分别上报疾控中心。 *.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 疫苗补种原则1; 14岁以内儿童,按下面要求补种; 1、没有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的儿童,应按照程序规定补种。 2、没有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应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3、卡介苗 。3月龄内直接接种,3月龄-3周岁儿童需做TB-PPD实验,阴性者方可接种。4周岁以上儿童不再接种 4、百白破 3月龄-5岁儿童,未完成4剂次的,使用百白破三联补足4剂次,3-4剂次间隔6个月。6-14岁儿童,不管百白破三联完成剂次如何,不再使用百白破三联疫苗,使用白破二联疫苗注射一剂,百白破三联最后一剂与白破二联接种至少要间隔1年。 5、脊灰 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剂次的儿童,4岁以下未达3剂次(含强免)补足3剂次。4岁以上未达4剂次(含强免)补足4剂次,3-4剂次间隔1年。 6、麻疹(含麻疫苗) 未完成麻疹(含麻疫苗)剂次的儿童,未达2剂次(含强免),应补足2剂次。第1剂次与第2剂次应间隔6个月。*.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 疫苗补种原则2; 7、乙脑 未完成乙脑疫苗剂次的儿童,未达2剂次(含强免),应补种完成2剂次。第1剂次与第2剂次应间隔10个月。 8、A群流脑 2岁内未达2剂次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剂次间间隔3个月。3岁以上不再使用A群流脑疫苗。 9、A+C流脑 3岁以上未接种A+C流脑疫苗的儿童,应补种A+C流脑疫苗,但3年内应避免重复接种。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的儿童,接种A+C流脑应与A群流脑间隔3个月,已接种过2剂A群流脑的儿童,接种A+C流脑疫苗应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间隔1年。 10、乙肝 未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应补种达3剂次,2-3剂次间隔2个月。 11、甲肝 未完成甲肝疫苗接种的儿童至少要补种完成1剂甲肝疫苗。 12、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二联免费接种。 13、新纳入国家免疫程序规划的疫苗(扩免疫苗),按免疫程序,从2008年7月1日起,符合国家规定年龄段的儿童免费接种。 14、剂次间间隔时间过长的不用增加剂次,只需补足应种剂次。*.第9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及信息共享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预防接种信息共享报告制度。 2.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保持系统运行最新版本,随时查杀毒。 3.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电脑、U盘双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4.设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镇卫生院,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5.计算机要专人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6.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安装有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或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20*.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及信息共享 7.辖区内新出生的儿童(包括常住和流动儿童)及时建立电子档案,建档率≥100%,及时建档率≥90%。 8.随时核查系统、卡、证信息,保持三者信息一致。 9.随时查重,删除重复个案信息。*.*.
本文档为【免疫规划知识培训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84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20-03-18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