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

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

举报
开通vip

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离幸福很近》第15课“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目录一、依止上师,发菩提心二、护持正念排除障难三、以藏王智慧光和阿底峡尊者为榜样四、再再忆念菩提心的功德一、依止上师,发菩提心想寻找正确的方向,一定要依止具有智慧和慈悲的善知识。有了上师善知识,在十字路口才不会迷失方向。(一)三士道:西藏密宗以阿底峡所着的《菩提道灯论》为基础,把学佛的次第分为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又称三士教、三士夫道、三丈夫道论。'三士道'的理论是,一个人若想学佛,必须先访求名师,依照师长的指导...

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
“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离幸福很近》第15课“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目录一、依止上师,发菩提心二、护持正念排除障难三、以藏王智慧光和阿底峡尊者为榜样四、再再忆念菩提心的功德一、依止上师,发菩提心想寻找正确的方向,一定要依止具有智慧和慈悲的善知识。有了上师善知识,在十字路口才不会迷失方向。(一)三士道:西藏密宗以阿底峡所着的《菩提道灯论》为基础,把学佛的次第分为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又称三士教、三士夫道、三丈夫道论。'三士道'的理论是,一个人若想学佛,必须先访求名师,依照师长的指导修习,以免误入歧途;具备这项条件以后,才能从'下士道'依次做起。正确定位人生目标三士道的“三士”,指的是三个层次、三种心量、三种目标。三士道的三个层次是修佛道必经的三个阶段。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第一层,就不会有第二、第三层……直至最高层。这种菩提道的循序渐进,只有速度快慢之分,没有省略中间环节的顿悟之法。下士道:下等的修行、最下等的修行中士道:中等的修行上士道:上等的修行下士道:具有人天乘属性,厌三恶趣苦而深信因果,皈依三宝,行五戒、十善,只求解脱个人一时的苦难,以人天乘的利乐为目的。最下等的修行:皈依、念佛、拜佛、烧香、朝寺等善法的目的,为了今生,如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生活平安等。下等的修行:深信因果不虚的道理,害怕后世堕入三恶道中,感受无量的痛苦,希求善趣的安乐,中士道:具有声闻、缘觉属性,但求个人的生死解脱,而思惟四谛、十二因缘之理。最下等的修行:行持学佛、学法、皈依、念佛、拜佛、烧香、朝寺等善法的目的,全部为了今生,如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生活平安等。下等的修行:深信因果不虚的道理,害怕后世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三恶道中,感受无量的痛苦,希求善趣的安乐,故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地精进修持。上士道:具有声闻、缘觉属性,但求个人的生死解脱,而思惟四谛、十二因缘之理。上等的修行:认为自我解脱不合理,应让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都获得解脱.发起舍弃自我、救度众生的无上菩提心——愿他们暂时离开六道轮回的痛苦,究竟获得佛菩萨的果位。上士道包括大乘显宗和密宗,因为都以发无上菩提心为前提。显教:依发菩提心,修四摄法、四无量心、六度万行,渐进佛地。密教:除以显教教理修持为基础外,更依密乘'依次修起'、'圆满次第',以达到与佛平等不二的境界。在修学上士道之前,必须以下士道、中士道为基础。因为从下士道能得人身,才能进而思惟生死轮回过患,进而欲求脱离生死之心;由此进修中士道,观四谛、十二因缘法;中士道完成,更进一步思及一切众生仍沉迷苦海,由此发起无上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而成就佛果,此即上士道。因此,三士道等于一个大乘行者的修行阶段、过程,不可忽略任何一士道。此三士道说原为阿底峡所倡导,而由格鲁派创教者宗喀巴所承袭,但此二人所说略有不同。前者认为三士道系应上中下之根机所说;后者则视之为一士夫于修行上必经之次第西藏的格鲁派认为三士道有四个特色:(1)可藉此解除佛教教理中所出现的矛盾,(2)可藉此全面信顺佛典中的教法,(3)易于了解佛陀教法的正意,(4)可避免毁谤正法的罪过。下士道改变世俗的短浅眼光,放眼后世;中士道改变留恋苦世的思想,追求出离轮回;上士道破除自私自利的贪心,树立利乐众生的思想。(二)下士道是什么下士道是根据什么利益而施设的通过下士道的修行将获得什么下士道的发心是怎样的下士道是通过什么方式、内容的修行来达到远离恶趣之苦,获得人天之乐下士道有哪两类什么是正下士道什么是共下士道下士道的修行重点,并不是为了希求今生的现前安乐,是对三恶道生起怖畏,重点在于希求舍身之后,能感得能够修行的暇圆满之身,并以现前善行作为成就未来善趣果报的因。所谓正下士,即人天乘的修行内容,以修习五戒十善获得人天福报,本身是独立的修行内容,故名之为“正”。但从整个《道次第》建构来说,下士道同时也是中士道、上士道的前行和支分,故名“共下士”。(三)中士道是什么中士道是根据什么利益而施设的通过中士道的修行将获得什么中士道的发心是怎样的中士道是通过什么方式、内容的修行来达到摆脱生死轮回,获得解脱之乐中士道有哪两类什么是正中士道什么是共中士道主要指声闻和独觉的修行,其中的一切修法,属于本论正中士和共中士的部分。正中士,就是以获得声闻、独觉的修行果位为目的。共中士,是为导向上士道服务的。中士道行者对于轮回三界生起厌离之心,为求得自身解脱,从戒、定、慧三无漏学等解脱法门契入,依三学建立解脱三有的方便。这是声闻乘修行的基本套路,此外还有五分法身,分别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中士道的修行,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由此灭除罪业、出离轮回,这些都是和上士道共有的。(四)上士道是什么上士道是根据什么利益而施设的通过上士道的修行将获得什么上士道的发心是怎样的上士道是通过什么方式、内容的修行来成就无上菩提因大悲心的推动,发愿救度一切有情之苦,以成就无上佛果为修行目标,以六度万行和生起、圆满二次第为修学手段。“唯彼大悲之所自在”,正是上士道的修行重点。因为自己由系缚感到痛苦,联想到六道一切众生都在饱受轮回之苦,从而发心拯救众生出离。当我们这样发心时,就是上士道的修行人。(五)修行之路是怎样的1、修行,我将得到什么如果说修行就是改善生命的形态,现在,我们是否清楚了,随着道次第的修学,我们的生命,以现在的人身为起点,将一步一步,向着怎样的形态提升对于善趣、解脱、圆满的生命,有何认识修行的利益有二:一是世间的暂时利益,如人天道的身份,以及伴随这一身份得到的名利、富贵等。因为这些我们只能暂时拥有,所以称为暂时利益。一是出世间的究竟利益,这才是永久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利益。我们的生命将从凡夫向着智慧与福德圆满的正遍知发展。依次第,从修习五戒十善获得人天福报,到从轮回获得解脱,直至成就一切种智,即佛果境界。2、修行,我将想些什么如果说修行就是提升心行的品质,现在,我们是否清楚了,随着道次第的修学,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以现在这个充满无明的心为起点,将一步一步,向着怎样的认知提升对于恶趣苦、轮回苦、执我苦、一切有情苦有何认识发出离心、菩提心,为利益一切有情而修习佛法。因为自己由系缚感到痛苦,联想到六道一切众生都在饱受轮回之苦,从而发心拯救众生出离。对三恶道生起怖畏,彻底认清轮回的痛苦本质,不仅畏惧恶趣之苦,对人天善果也无心留恋。3、修行,我将做些什么如果说修行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完善,这是来自于“由因而有果”的规律。现在,我们是否清楚了,以现在贪嗔痴杀盗淫妄的有漏行为起点,将一步一步,具体修习哪些善行来感得圆满的生命对于五戒十善、戒定慧三学,六度四摄有何认识依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次第修行。下士道以五戒十善成就人天果报,中士道从戒、定、慧三无漏学等解脱法门契入,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上士道以六度万行和生起、圆满二次第为修学手段,以成就无上佛果为修行目标。三士道的循序渐进的引导,本质上是为了帮助我们达到怎样的目标佛法修学最殊胜的目标是什么整个菩提道的修行,核心内涵是什么佛法修学最殊胜的目标是无上佛果。整个菩提道的修行以发菩提心为核心。二、护持正念排除障难自己学佛、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自我解脱还是为了众生解脱可能到时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在理论上懂了或嘴上会说,而心里为众生修行、解脱的念头并不真实。——此时,希望大家奋勇直前,直至生起真实的菩提心。若因此而退怯,再也不学了,那还要在无数劫中于轮回里面感受无比的痛苦。因此,这并非一种好的选择。有些人说:虽然菩提心的功德很大,但对我来讲实在没办法,我还是退下来不学了。这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不但知自己必将以此而感受痛苦,还以勇敢的语气来远离修行。所以,这并非智者的选择,而是愚者的行为。暂时修行不好,甚至连简单的修法都修不上去,也是正常的,因为修行不可能马上得到明显的效果。否则,以前很多高僧大德都不需要长期修行了。所以,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发起勇猛的心。之后一点一滴的修行,一刹那间的发心,也会成为真正菩提资粮的因。无伪的菩提心很重要,因为它是寻找大乘的唯一指南针。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在依靠高僧大德和善知识的教言、窍诀,知道了这个方向之后,就应继续不断地走下去,之后就会获得对治烦恼的明显效果。对闻思修行有信心,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在修学菩提心等大乘佛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违缘,比如家庭的阻挠、单位的障碍、自身的烦恼等。此时我们就要想:前辈高僧大德不惜生命代价,才获得佛法的精华,我们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一点一滴的障碍也不算什么。因此,不应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马上倒下去,而应更加坚定誓言。三、以藏王智慧光和阿底峡尊者为榜样藏地国王智慧光牺牲自己,迎请阿底峡尊者到藏地来弘扬大乘佛法的公案。在前弘时期(藏地佛法分前弘、后弘两个时期,前弘时期的开创者是莲花生大士,后弘时期的开创者是阿底峡尊者),藏地佛法非常兴盛,后来遭遇比“三武灭佛”还厉害的朗达玛灭佛,出家人要么强迫还俗,要么被杀戮,要么被赶走,许多经典、佛像、寺院都被烧毁,除了部分密宗法要流传下来以外,整个藏地的佛法都被毁掉了。《阿底峡尊者传》:敬礼焚烧诸戏论,圆证深广二种身;事业光明流十方,末世法王然灯智。正法有无,依于受持宏演之行者;有诸行者正法住世,无诸行者正法隐没。俱舍云:‘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受持讲说修行,亦依有传承者为言,若不尔者,则邪正爁矣。西藏佛法,大宏于持松德尊王朝,三传至朗达玛王朝,大灭佛法,未久朗达玛遭变,佛法重兴。然当一切时忆度邪徒,随自聪辩,不依师承,滥传教法,数百年中,真伪莫辨(至今尚存余习)。俟有王名哦日(原地名)出家号曰智光,智游纶言,圣意莫决,参访诸师,疑情尤甚。遂集智童,遣送天竺,遍学显密诸宗,访迎宏法彦德,凡经两代(智光后有菩提光续之,下文广述)殷勤访学,始阿底峡尊者至藏,破邪显正,重树法幢。是为西藏佛法中兴之时代也。阿底峡尊者诞生在宋太宗七年,982年,圆寂大概是1054年。一日卧在宫殿上层宝床上,后来尊者看到宫殿发大响声,若梁崩裂。他的母亲看到一些蝎子,像要下来螫他一样,“尊者全无惧色,即便散去”,看到毒蝎要下来把他螫了,他母亲看到了很害怕,尊者一点都没有惧色,后来毒蝎就逃走了。法尊法师说这是非人的显现,来干扰他。又有一天,发出声响,他的母亲发现有一朵青莲花,但是尊者看到有一个度母现身,是尊者以前修行的本尊,尊者从小就有本尊摄受他。朗达玛是在838年的时候即位,然后到了842年就被刺杀了,因为他本性比较暴烈,挑起了很多争端,被手下人刺杀。后来又有另外一个王即位,就又开始慢慢地恢复佛法。这是在朗达玛灭佛以后,有的人就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便地去解释佛法,不依师承,滥传教法,导致数百年中佛法真伪莫辨。在哦日这个地方有一个国王,他出家了,法名叫做智光,所以也叫智光王。他“智游纶言,圣意莫决,参访诸师,疑情尤甚。”智光法王对佛法仔细研阅,发现很多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哪种是对的他没办法抉择,他又去参访了很多善知识,这些人当中,各自的看法又不一样,差别非常大,他的疑问就更深了。“遂集智童,遣送天竺,遍学显密诸宗,访迎宏法彦德,凡经两代(智光后有菩提光续之)殷勤访学,始阿底峡尊者至藏,破邪显正,重树法幢。然后他就选一些非常有潜智的幼童,最后挑了七个,每个人又配了两个同伴,一共二十一个人,培养他们长大,派到印度去。那时印度的佛教还非常兴盛,他们去到印度,结果其中的十九个都不能适应印度的气候而死亡了,最后只剩下其中的两个人,学了很多的经论,然后又拜访、迎请愿意到西藏弘法的大善知识。前后经过两代,他的侄子菩提光又继承他的志愿,继续来迎请,动用了举国上下所能尽的努力,最后终于把善知识阿底峡尊者由印度迎请到西藏,破邪显正,重树法幢。阿底峡尊者到了西藏以后,又造了《菩提灯论》,本叫《灯论》,广论后面附录里面法尊法师翻译的又叫《菩提道炬论》,当时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圆满的解答,尊者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第一次迎请后来朗达玛被杀,前藏、后藏、阿里、安多、康区全部分散,没有统一的国王。在拉萨一带的阿里地方,有一位智慧光国王,为了佛法再次弘扬,他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因刚刚灭佛,兴盛起来相当困难.后来智慧光国王派了七位(每人配两名侍者,共二十一人)非常聪明的藏地僧人,如后弘时期最了不起的大译师仁钦桑布(又称宝贤)、善慧等,到印度去学习佛法。但因气候不适,除了宝贤和善慧两位译师之外全都死了。他们两人在印度遍学显密、断诸怀疑后,便到处寻找、打听能重兴藏地佛教者。后来得知,阿底峡尊者在印度无数大智者中威望最高,其学问、戒律、成就等都是大家公认的。但因他们没有迎请的把握和能力,就回来告诉国王智慧光尊者,说:印度有一位阿底峡尊者,是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他如果能来藏地,佛法肯定有兴盛的希望。国王听到他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便派遣精进师子为首的一百多人,带着十六两金子到印度去请阿底峡尊者来藏地弘扬佛法。他们经过尼泊尔到达印度,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印度几经周折后,才见到阿底峡尊者,他们牵着尊者的僧衣说:藏地国王迎请尊者到藏地弘扬佛法。但阿底峡尊者没有答应,因为当时缘分还没有到。他们回来后,智慧光国王说:请不到尊者也没办法,那就请尊者以下的大德吧!于是精进师子又带领五六个眷属前往印度。2.第二次迎请智慧光国王为了迎请尊者,至于印藏边境筹备金子,结果被一位外道国王抓起来关在监狱当中。菩提光马上召集军队前往相救,也没有成功。虽欲重兴振兵,但恐生灵涂炭,又恐智慧光国王死在监狱,自己在战场上牺牲,大乘佛法没有机会传到藏地,于是与外道国王和谈。外道国王说:如果你们进入我的教法,我不但可以释放人,还可以大量金子奖赏你们。如果不答应,就拿与智慧光身量相等的金子来换。虽然当时藏地条件不是很好,但菩提光只答应后面的条件,而不愿意入他们的教。通过四方寻找,得到了头部以下身体重量的金子,还差等同头部的重量,但外道国王仍不放人。此时菩提光面见了智慧光国王,告以再寻找头部重量的黄金便可相救。但有气无力、奄奄一息的智慧光国王说:这些金子一点一滴都不要给外道国王,否则太可惜了!我现在人已经老了,即使释放也做不了什么。你们若能把这些金子用来迎请阿底峡尊者到藏地弘扬大乘佛法,我死也瞑目了。但你们一定要告诉尊者:我是为了迎请尊者而付出生命的,希望尊者能把大乘菩提心为主的法要弘扬到藏地,众生和佛法需要尊者!阿底峡尊者听后,非常感动地说:藏王是非常了不起的菩萨,你们为了大乘佛法如此付出,也是菩萨,我应该去藏地弘扬大乘法。但我还要斟酌、考虑一下,你们暂时不忙把金子供养我。然后他就开始祈祷本尊度母,度母在梦中告诉他:你去藏地弘扬大乘佛法是合理的,在那里有殊胜因缘。具体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明天在某某寺院当中,有一位瑜伽母告诉你。问了三个问题:第一、到藏地能不能满藏王的愿第二、能不能弘扬大乘佛法第三、寿命状况如何瑜伽母回答说:你能满国王的愿,也能弘扬大乘佛法,但寿命只有72岁,如果在印度会活到92岁。只要能把大乘佛法弘扬到藏地,自己减少寿命也不要紧。之后他就准备到藏地来。当时印度传出了阿底峡尊者要去藏地的消息,国王、大臣等人都制止他。后来尊者对译师们说:你们都装作已经回藏地了,以商人的打扮在印度圣迹等着我,我跟他们说我不去藏地,之后就去朝礼圣迹,过一段时间再出去。他们把消息传开后,印度人也就放心了。阿底峡尊者在印度找了很多经书,和如何弘扬大乘佛法的教言,还有很多物品,全部交给装扮成商人的译师。之后阿底峡尊者朝礼诸大圣迹,经尼泊尔到了藏地。刚来藏地时,本来阿底峡尊者不显神通,但为了当时的藏民生起信心,也为了驱散智慧光的妹妹的悲伤,尊者显示了各种各样的神变。3.对后人的激励藏王智慧光为了迎请阿底峡尊者到藏地弘扬大乘佛法,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也减少了20年寿命。如果自己与某一个地方有因缘,敢不敢发这个愿能不能像藏王智慧光一样,牺牲自我学习智慧光国王和阿底峡尊者的发心,始终要想到利他。《入大乘论》云:“诽谤大乘法,决定趣恶道”。四、再再忆念菩提心的功德1、速超恶趣成佛做祖若想永远离开三恶趣,一定要像前辈高僧大德一样,发珍贵的菩提心。若欲永断三恶道,应当发起菩提心《大集经》云:最迅速的成就方法也是菩提心,故欲速获菩提者,必须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利益:《入行论》: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根本,自他利乐之源泉,灭.除一切烦恼痛苦的甘露,到达无余涅盘彼岸之津梁。《华严经》云:“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永明延寿禅师在《宗镜录》中说:“若一发心,功德无际,念念圆满十波罗蜜。”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在此概括为下面五个方面:第一、能消重罪。众生由于往昔无明愚痴,身、口、意造无边罪业。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假设罪业有体相者,尽虚空无法包容。”我等烦恼深重,只靠微薄的善行怎么能够遣除呢但是若靠圆满殊胜的菩提心就可以对治恶业习气,消除罪障。如《入行论》云:“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又《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第二、能获妙乐。《入行论》又云:“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佛陀于许多大劫的时间中思维饶益众生的方便方法,最终发现菩提心对众生具有无边的利益,依此菩提心,无量众生便可获得究竟安乐。第四、转劣为胜。众生若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即称为菩萨,原来垢染污秽之身将逐渐得到清净,而转成无价宝之佛陀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等无量功德,因此我们应坚守菩提心宝。第五、得果无尽。若以菩提心摄持,修行一切善法,其所获果报无有穷尽。《入行论》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普通的善行种子生果之后即消尽,如芭蕉树生果之后即枯萎,而菩提心树,其根深植于无边众生的沃土之中,以大悲水浇灌饶益,以六波罗蜜庄严树干,行万行而使其枝繁叶茂,所生菩提的花果也是层层无尽。由于众生无尽的缘故,菩提心树之果也一样无穷无尽。总之,发菩提心概括了佛陀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是有则皆足,无则皆缺之教言,犹如百病一药的万应丹一样。若不依靠菩提心则通过种种途径也无法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阿底峡尊者的公案:以前,他是一位国王的太子,出家后依止了一位叫罗睺罗的上师。有一天,阿底峡尊者问上师:最快捷的成就方法是什么罗睺罗尊者回答说:舍弃自利、精进利他,这是最快的方法。当时阿底峡尊者有点怀疑:修一个利他、忘我的心,怎么能最快开悟呢有一天他去转印度金刚座,在南边的空中有两位特别美丽的女人在对话。一位美女问:最快的成就方法是什么另一美女回答说:断除我执、利益他众。于是尊者心有所动。第二天,他去转绕菩提伽耶佛塔和塔旁的菩提树时,看见一位乞丐和一位麻风病人在谈论佛法。麻风病人问:最快的成就方法是什么乞丐回答说:舍弃自我、饶益他众。这时尊者想:不管是卑贱、高贵之人,还是美人和丑人,都说最快的成就方法是修菩提心,这与上师的说法完全吻合,好像只有我一个人不懂这一点。他对自己产生了一种呵斥的心态。第三天,他转菩提伽耶旁边的殿堂时,看见殿堂里面有一尊观音像,有一只小鸟飞落在观音膝盖上。小鸟问观音菩萨:最快的成就方法是什么观音菩萨说:舍弃自我、勤修利他。这时,阿底峡尊者豁然开悟,完全明白了利他的重要性。之后,为了稳固、提升菩提心的境界,尊者前往印度尼西亚依止金洲大师12年,才彻底生起了利他的菩提心。因此,阿底峡尊者提起其他上师的名字,只合掌当胸,而一提起金洲上师的名字,便特别恭敬地合掌在头顶上。2、最胜供养最高修行《守护国界主陀罗尼》云:“若有欲供养,无量寂静尊,当发菩提心,福过供养佛”。意谓:想供养无量无边寂静尊——诸佛菩萨者,一定要发无上的菩提心,其功德远远超过财物供养。所以,大家都应做这样的法供养。如果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即使没有以世间财富来供养诸佛菩萨,心里的功德也会自然而然圆满。《华严经》云:“知诸根方便,念念心所行,虚空尚可量,菩提心难知。”“众生心行可数知,国土微尘亦复然,虚空边际乍可量,发心功德无能测。”如果有了让众生获得安乐的利他菩提心,即使身边的人对你不公平、不恭敬,或者轻视、埋怨、伤害,你也会把他们看作自己的父母等最亲近的人。这样的话,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会过得很快乐。《华严经》云:十方世界诸众生,欲解方便意所行,及以虚空际可测,发心功德难知量。如果菩提心重一点,身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转为道用。众生很可怜,在贪嗔痴驱使下,毫无自由地造了无边无际的恶业,而我们是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对他们为什么不能原谅、谅解呢这样一想,心里的疙瘩自然而然就会解开。3.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愿相续当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所作所为经常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的事情。这对弘扬佛法和佛教长住世间,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大乘佛教徒应该有长远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为了一个众生的暂时安乐,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但在弘扬大乘佛法的同时,也不能让佛教被社会同化,在信心、修行、仪轨等方面都应原汁原味地保持。当然,也应主动让佛教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让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根发芽,让更多现代人接受佛教的利他精神。如果利他精神真正被众生接受,空性等佛教甚深道理,自然而然就会获得。我常讲:人生很短暂,即生遇到佛法不容易,自己应该认真修行;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就像生活离不开行住坐卧一样,闻思修行、弘法利生这两点也不能离开。作为一位负责任的佛教徒,对自己的宗教应该有一种使命,要想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传承上师,为了弘扬佛法,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时间。虽然我们不能像高僧大德那样,所有精力全部用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上,但对身边的人起到一点好的作用,也未尝不可。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颗心,其光芒就能遣除重重黑暗,这样佛教的未来也会有希望的明天。因此,从现在开始,每一位佛教徒都要发愿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因为,弘法利生是我们的家务,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事业!
本文档为【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法师辅导文字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欢欢工作室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2-27
浏览量: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