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两套)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两套)

举报
开通vip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两套)《论语》十二章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记载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讲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中的前六章。(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敏、喻、质、史”等文言词语含义。2.辨析君子、小人的区别。3.理解“仁”“道”“义”等核心概念的含义。4.学习“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修身方法。知识要点:《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两套)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高中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记载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讲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中的前六章。(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敏、喻、质、史”等文言词语含义。2.辨析君子、小人的区别。3.理解“仁”“道”“义”等核心概念的含义。4.学习“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修身方法。知识要点:《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文化常识八佾:读音yì,古代舞蹈奏乐的行列,八个人为一行,叫做一佾。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人,按照周礼,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因鲁国国君是周公后代,周公曾有功于周王室,为报答周公之德,周成王赐给鲁国国君用天子之礼乐祭祀的特殊待遇。(一)朗读文本,疏通文意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1.安:安适、安逸。2.敏:勤勉。3.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4.“君子”一词的理解身份君子:贵族社会的成员,按照血统关系组成。处于社会高端,大富大贵,有身份,有地位。道德君子:指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一种新兴的力量。他们不但比当时的贵族更有知识,还有他们更不具备的底层经历。这种新君子,往往出身贫贱,但有道德,有学问。(以上解释参考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而:如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对“道”的理解:1.杨伯峻《论语译注》:真理2.“道”指“大道”。3.儒家的“道”,指的是他们的政治理想---“仁政”。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1.喻:动词,知晓、明白2.义的理解:适宜《中庸·第二十章》:“义者,宜也,尊贤为大。”3.君子和小人,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第一个层面,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另一个层面,我们可以将君子理解成统治阶级、贵族,把小人理解成平民。《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1.质:质朴、朴实。2.文,华美、文采。3.野:粗野、鄙俗。4.史:虚饰、浮夸。5.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二)解读文本,教师示范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抵制物质的诱惑“敏于事而慎于言”——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自己的言行“就有道而正焉”——提高自身修养解读方法1.抓——关键字“食、居、敏、慎”等关键词“君子”等2.引——引申,由具体的事例引出深奥的道理不求物质丰足,只求精神充实3.思——结合当今现实(我们应该怎么样……)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解读:理解本章的关键是“礼、乐、仁”三字的理解。礼,就是各种礼节规范;乐,包括音乐舞蹈,是通过器乐与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状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解读方法1.抓——关键字“仁”“礼”“乐”2.联——联系樊迟问仁章节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解读:立身处世——小人取利,君子取义《中庸》:“义者,宜也。”在《论语》一书中,还有两个论述: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解读方法1.抓——关键字,从“义”字含义出发2.联——结合了《中庸》一书对义字的解释另外两章写君子小人的例子3.修辞——对比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解读:1.“质”:质朴,朴实2.“文”:华美,文采3.“野”:粗野、鄙俗4.“史”:虚饰、浮夸5.“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解读方法1.抓——关键字:质、文、野、史关键词:文质彬彬2.联——联系名家观点解读经典文化语句的方法:1.抓——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修辞2.联——联系,相关章节、名家讲解、社会背景、古代文化3.引——引申,由具体的事例引出深奥的道理由文字的表层含义解读文字背后的思想4.思——思考,思考观点的现实意义(三)运用文本,巩固提高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1.抓——关键字:道的理解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联——《里仁》第一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处(三声):居住,都做动词。反馈与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B.人而不仁,如礼何而:如果C.君子喻于义喻:比喻D.质胜文则野质:质朴、朴实反馈与评价2.请同学们回答本节课所学章节阐述了哪些立身处世的观点?答案参考立身处世:持身以仁持身以道持身以义文质彬彬见贤思齐反馈与评价3.本节课所讲章节关于学习的是哪一章?从哪些方面讲述的?答案参考好学:轻视物质享受重视精神追求敏于事慎于言课后作业1.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词语,背诵所学六章。2.从本节课所学的六章内容中选出三句,融入自己的思考,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写一篇议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字数不少于800字。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前六章,明白了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等观点,懂得了文质彬彬、见贤思齐等道理,也领悟了君子好学的精神,并学会了一些解读经典文言语句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秉持本节课学习到的优秀思想修身学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解读更多的经典。《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前六章,解读了“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观点,也明白了孔子对“学习”的追求方向,学会了解读文言经典语句的抓、联、引、思四字法,本节课我们继续以“修身”为主题,解读孔子的思想,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学习目标1.积累“弘毅、兴、观、群、怨”等词语含义。2.理解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礼”“恕”的内涵。3.学习持身以礼、以恕的道理,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一)朗读文本,翻译句子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1.篑:盛土的竹筐。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2.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3.平地:填平洼地。 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知,同“智”。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2.一日:一旦。3.归:称赞、称许。4.目:条目,细则。5.事:实践,从事。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一言:一个字。2.其:大概。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1.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2.夫:那3.兴:指激发人的感情。4.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5.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6.怨:指讽刺时政。7.迩:近。(二)教师示例,讲解难点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解读方法:抓关键词、关键句此章中“克己”为“内修”,复礼为“外修”,顺序上由内而外。儒家讲究“为仁由己”,从自身出发。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解读方法:抓关键字、联系其他篇章、思考现实1.“恕”非常重要。《论语·颜渊》第二章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里仁》第十五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恕”难以做到。《论语·公冶长》第十二章: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3.现实社会很需要。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解读方法:抓关键词、联系其他篇章、名家解读此章写孔子劝弟子学诗。诗教温柔敦厚,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与君,又可广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故学者不可不学也。“可以兴”: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如悦、乐、愠、愤、悱等《论语·泰伯》第八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观”:《论语·颜渊》第十九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以群”:读诗可以让人变得温柔敦厚,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惟学于诗者可以怨,虽怨而不失其性情之正”(钱穆《论语新解》)。(三)学生活动,自主解读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解读方法:抓关键字、联系篇章、引申结构上:先总后分——任重而道远内容上:1.曾子眼中的读书人,志向远大和意志坚强。2.曾子作为孔子的弟子,推崇孔子倡导的“仁”。3.对于每一个人,这种完美人格都是值得追求的。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解读方法:抓关键句、比喻修辞1.比喻——“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和“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2.“止,吾止也”和“进,吾往也”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解读方法:抓关键字、关键词、联系材料、引申1.《中庸》写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2.“不惑”——通过“好学”,没有疑惑“不忧”——凭良心说话做事,没有忧虑“不惧”——以“羞耻心”为前提,无所畏惧3.《中庸》写到:“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反馈与评价1.下面选项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B.知者不惑知:同“智”C.请问其目目:条目,细则D.迩之事父迩:远反馈与评价2.读下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2)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章句下》 课后作业1.总结重点词语,背诵本节课所学六章。2.阅读《论语·为政》五、七章,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进行解读,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传统“孝道文化”的认识。(五)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七)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本节课我们继续应用抓——联——引——思四字法,解读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后六章。这六章或讲述持身以礼、以恕、以仁,或讲述坚持、勇敢的作用,或讲述诗教的兴、观、群、怨。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顺畅。《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人而不仁,如礼何?2.人而不仁,如乐何?3.朝闻道,夕死可矣。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原因是责任重大道路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9.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10.吾止也。吾往也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____________”。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2.其恕乎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可以群,可以怨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7.敏于事而慎于言18.就有道而正焉19.克己复礼为仁2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的君子之“仁”《论语》十二章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为什么要读《论语》?因为《论语》里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离你不远,离你的心抑或只隔一米阳光,你只要跨进去,就有新的体验与思索,就可领受其光芒的温暖。这样,也许你的生命就加增了一些宽度和深度。好比你的家旁边就有一座花园,而你却未曾进去过,是否有些遗憾呢?生命就是一场大的遇合,生命的意义是种种遇合赋予的。正如诗人布罗茨所说:“我是我所读过和所记得的东西的总和。”读过《论语》,“我”的“总和”会大许多。为什么要读论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敏:勤勉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思考《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位之人”,有时指“有德之人”;你觉得本篇中指的“君子”是哪个?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译文:孔子说:“为人却无仁心,礼仪制度对他又有什么用呢?为人却无仁心,音乐对他又有什么用呢?”就儒学而言,礼为政治儒学之开端,仁为心性儒学之始基。礼与仁,一外一内,相辅相成。孔子时代,礼崩乐坏,而仁又属于心性范畴,孔子倡导“仁”,能解决社会实质问题吗?相反,麦克阿瑟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坐镇日本东京,负责日本的战后事宜,采用的是整肃政策和强力改革。麦克阿瑟在日本“统治”六年,全面整肃,强力改革一解散财阀,改革土地制度,尊重人权,解放妇女,废除秘密警察,提倡新闻自由,释放政治犯,鼓励成立工会,铲除日本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给予日本民众自由,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日本,让日本进人到现代文明时代。此前,麦克阿瑟指挥美军消灭过上百万日军,但麦克阿瑟离任返美国之时,无数日本人走上街头争相欢送,直到现在日本人仍然对他念念不忘。孔子和麦克阿瑟的方式,你如何评价?思考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甘心。”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喻:知晓,明白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胜文则野: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文学的文、质和做人有必然关系吗?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译文:曾子说:“一个志于道的人,不可以没有宏达而强毅的德行,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而道德长远。他把行仁当做自己的责任,这不是最重大的责任么!他以仁为终身的事情,这不是最长远的道途吗?”子曰:“辟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平地:填平洼地。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啊”其止其进,皆在我,不在人。不光是学习,在一切领域,古往今来,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成功者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品质:坚持。忍他人所不能忍,才让自己与众不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知:同“智”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致疑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一言:一个字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道:“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近译文:孔子说:"弟子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呀?读(诗,可以兴发志意,抒发感清;可以观察风俗,考见得失;可以合群乐群,切磋砥砺;可以怨刺上政,反映民情。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侍奉本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而且还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十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上的不同态度。第五部分(第5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第六部分(第6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要配合适当第七部分(第7章):孔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第八部分(第8章):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第九部分(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智、仁、勇这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第十部分(第10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第十一部分(第11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第十二部分(第12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鲜”“怨”等多方面的作用。思考讨论1、在《〈论语〉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思考讨论2、难点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观?在以往对孔子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孔子理欲观的研究,通常认为孔子主张只要仁、义,不要利、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够富贵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对人们去获取财富,只是孔子认为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方式。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传达的正确思想,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利”的不同态度,从而告诉人们无论致富达贵还是摆脱贫贱,虽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这是孔子对义利关系的基本看法。在义利关系面前,是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还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确实可以检验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来表达这种判断。思考讨论3、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们可以发现孔子非常看重对《诗》的学习,那么《诗》真的是一个人提高修养所必须研读的吗?观点一:是必须研读的。孔子认为,不学习《诗》,就没有办法说话,学《诗》能知言善语,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观点二:不是必须研读的。孔子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要学习《诗》的建议,孔子看重《诗》,其本质是对教化和德行的重视。如果一个人通过其他途径能够获得相关的教育,不一定必须研读这部书。写作特点1、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本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通过师徒的对话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主张,表明人物的观点,体现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2、丰富多变的手法。文中多采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言简义丰。文中还多次运用反问句,言语之间跳跃较大,含意丰富。总结《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①乎?”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注】①彻:周代的田税制度,十分抽一。②二:十分抽二的税。(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B.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C.按照时令,役民于时,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D.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2)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课后练习1.答案:(1)C;(2)选段所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富民”的经济思想。有若认为,应该削减田税的税率,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税过多,那么必将导致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解析:(1)选段没有涉及此项内容。(2)在理解选段的基础之上,分析其中包含的“经济思想”。注意比较文中所说的“彻”与“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竭泽而渔只能让百姓更加贫困,只有富民才能富国。【参考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收成不好,国家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呢?”哀公说:“(现在)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够,怎么能实行十分抽一的政策呢?”有若回答说:“百姓的用度够了,您怎么会不够呢?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会够呢?”课后练习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1)克己复礼为仁(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敏于事而慎于言(5)止,吾止也课后练习2.答案:(1)判断句;(2)定语后置句;(3)状语后置句;(4)状语后置句;(5)判断句课后练习3.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课后练习3.答案:B解析:《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课后练习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譬如平地(3)小子何莫学夫《诗》课后练习4.答案:(1)文质彬彬:古义,质朴和文采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形容人文雅有礼貌。(2)平地:古义,平整地面,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土地。(3)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本文档为【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两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42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和风细雨
本人是从教二十多的教师哟,平时积累了大量资料,愿与大学分享。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1-04-20
浏览量: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