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

举报
开通vip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建材行业分析报告1999-8-22建材工业是我国最早进入市场的产业部门,迫切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这个产业十几年来不断畸型发展,“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是对我国建材工业最形象的描绘.畸形发展的建材工业格局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国内产品质量档次落后,在一些建材领域,国内产品几无市场,而呈主体多、规模小的市场发展态势,更恶化了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环境;加之国内需求不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建材业的发展有面临重重困难."全面开花"的建材工业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业内人士形象地...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建材行业分析报告1999-8-22建材工业是我国最早进入市场的产业部门,迫切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这个产业十几年来不断畸型发展,“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是对我国建材工业最形象的描绘.畸形发展的建材工业格局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国内产品质量档次落后,在一些建材领域,国内产品几无市场,而呈主体多、规模小的市场发展态势,更恶化了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环境;加之国内需求不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建材业的发展有面临重重困难."全面开花"的建材工业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业内人士形象地称其为“大而不强”。随着我国加大基建投资的措施逐步落实,国家政策对基础行业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建材行业也触底回升.随着农村商品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对建材产品的消费也会有较快的增长;而且居室装修业等建材相关产业方兴未艾,建材市场还大有潜力可挖.作为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动力的产业,建材工业在未来几年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其商机只能来自于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本报告试图就经济运行状况、市场格局、行业及产品发展态势等方面对我国的建筑产业加以分析.?第一章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一、九八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九九形势预测据有关方面透露,从1998年三季度开始,在全国加紧落实以增加投入、扩大内需、鼓励出口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建材经济运行和市场需求情况开始出现好转迹象,全国市场对建材产品需求有所增加,建材生产开始出现回升,扭转了经济增长速度曾连续20个月下降的态势。全年整体经济运行及市场需求显示出以下五个特点:(一)工业生产继续增长,增幅呈回升态势1.经济增长率可实现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目标三季度,建材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0.9%,比二季度增长4.1%。10月份增长速度继续加快,比上年同月增长了14.1%,11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3%,回升势头有所加快;其中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也扭转了下降局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个百分点。预计1998年建材工业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5%左右,可实现年计划目标。2.主要产品生产稳定,水泥、平板玻璃工业在建材行业中仍起主要作用在月度监测的24个主要产品产量中,水泥、平板玻璃两种产品生产稳定,1〜8月份水泥、平板玻璃产量的累计增长率始终分别保持在1〜2%和6〜7%之间。特别是9月份以来,水泥、平板玻璃等作为投资类基础产品的生产回升明显。9、10两月水泥累计增长率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且保持在7.7〜7.8%之间;平板玻璃产量9、10两月累计增长率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且保持在10.7〜10.8%之间。预计1998年全年水泥产量5.36亿吨,比1997年增长4.5%,平板玻璃产量1.75亿重量箱,比1997年增长5.4%。3.企业产销衔接基本平衡,产成品存货下降1998年以来,建材工业各月工业产品销售率始终好于去年,l〜3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94%、95%,比1997同期分别提高l个百分点以上,1l月份的产品销售率高达99%;其中大中型企业的工业产品销售率始终高于建材全国平均水平。在三季度全国经济增长和对原材料工业产品需求的带动下,9月末,建材工业累计产成品存货比上年同期减少3.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了0.4%;产成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为73天,比去年同期减少1天,比二季度减少3天。(二)建材工业经济效益仍在低谷,但已有好转的迹象从各项指标的不同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建材工业经济效益已开始回升。1.销售收入下降幅度见缓三季度销售收入首次扭转了下降的局面,比上年同季增长3.8个百分点,累计销售收入虽比上年同期减少1.1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的下降幅度减少了2.8个百分点。2.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幅度见缓三季度当季亏损企业亏损额首次扭转了上升的局面,比上年同季减少21.3个百分点;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虽比上年同期上升7.7%,但比上半年上升幅度减少14.5个百分点。3.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见缓三季度末,县及县以上5102户建材工业企业完成的利润总额为-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7.3亿元。按季度分析:一季度当季利润总额为-14.9亿元,二季度-5.8亿元,三季度-2.2亿元,形成了遂季好转的态势。4.资金利税率下降幅度见缓二季度累计实现利税10.3亿元,每百元资金创利税0.9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近1元。三季度累计实现利税25.8亿元,每百元资金创利税1.50元,比二季度增加0.54元,情况遂季好转。5.平板玻璃出厂价格有所回升1998年建材行业坚持不懈抓了平板玻璃行业价格自律工作,实行限产保价和严禁生产非标产品措施,平板玻璃出厂价格保持了回升态势。1998年7月份以前,3毫米本色平板玻璃全国平均出厂价格基本在45〜46元/重量箱之间,自8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1元左右,价位开始回到1997年1〜5月份的水平,平板玻璃企业普遍得到实惠。(三)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建材工业在市场需求不旺,经济效益处于低谷的形势下,企业重视信息,积极拓展市场,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1.企业自发组织成立了区域性产销联合体在近两年玻璃行业销售量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凌原向东浮法玻璃公司和内蒙通辽等玻璃企业自发组织成立了区域性产销联合体(即价格、品种交叉开,以维护各企业利益),自联合体试运行以来,已见到较好成效,当月通辽销售量增加25.7%,销售率122.4%;凌原向东浮法销售量增加76.7%,销售率97%,库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1%。依靠信息,进入市场,寻求发展云南昆明的建材企业积极参与世博会的工程建设,产品销售大有供不应求趋势。地处二滩电站工程所在地的双马水泥集团,其销售状况也一直走俏。红水河在柳州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产、销异常看好。福建地区水泥销价一度上升了10-20元/吨,企业抓住时机,在促销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拖欠货款的回笼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四)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部分缓解了亚洲经济危机对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口的影响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自1997年12月份开始下降,1998年前十一个月,出口19.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个百分点。其中七月份增长了21%,但随之以后的四个月仍为下降趋势,十月份比1997年同期下降了27.9个百分点,这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月。在1998年主要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口商品中,花岗石板材、水泥、萤石、滑石、料石等商品的出口大幅度下降。出口增长的主要商品有钻石、平板玻璃、石墨、,夹层玻璃、水泥构件、磨边玻璃、墙地砖等。其中水泥构件、磨边玻璃和卫生陶瓷的出口异军突起,前十一个月的出口已达8965万美元,增长率分别为44.8%、62.7%和82.7%。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和上海五省市的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口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三1998年,这五省市的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口额占全国四分之三,其中广东和福建就占了将近二分之一。广东省出口额增长了10.8%,跃居全国首位,主要是钻石、水泥构件、水泥、平板玻璃和磨边玻璃出口的大幅度增长。上海市扭转了上半年出口下降的局面,出口额增长了6.2%,主要是萤石、钢化玻璃、玻璃纤维织物和水泥出口的增长。而福建、山东和辽宁则比往年大幅度下降。同样遭受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广东和上海能保持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口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地区出口商品的多样化和出口地区的多元化。以花岗石板材出口为主的福建省,以水泥出口为主的山东省,以水泥、滑石和平板玻璃出口为主的辽宁省,出口对象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出口额下降在所难免。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我国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对象以往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其中亚洲占70%左右。由于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亚洲国家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对亚洲地区的出口。以进口花岗石板材为主的日本从我国进口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下降了11.1%,以进口水泥为主的韩国下降了71.3%、新加坡下降了41.2%。为缓解亚洲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出口国家和地区从1997年三季度的153个增加到1998年的173个。在对亚洲国家出口普遍下降中,对北美洲和欧洲等地区出口大幅度增长。如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116.2%,对比利时的出口增长了37.6%,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出口也分别增长了17.8%、127.3%。1998年全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额初步预计可达21.5亿美元,比去年减少10个百分点。(五)虽然建材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但整个经济形势尚未从根本上好转建材工业自1996年以来,连续3年始终没能走出谷底。1998年建材工业企业亏损面仍高达53.1%,比1997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6.8亿元,在1997年比1996年增长30.7%的基础上,又比1997年增长了7.7%。整个经济形势并未好转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失衡,总量过剩,市场需求不足。1998年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比1997年低0.4元,比较为正常且略偏低的1995年低55元;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比1997年低3.5元,比1995年低46.6元;5毫米本色、彩色平板玻璃虽然比1997年分别高出2元和I元,但仍比1995年低29元和36元。价格低迷是造成建材行业经济效益不好的主要因素。全年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尽管销售成本下降了I个百分点,销售费用下降了7.9个百分点,销售税金及附加下降了3.4个百分点,但销售利润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在价格的制约下,建材产品是在盈亏平衡点的边缘上销售。业内有关人士对1999年建材工业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生产运行指标工业总产值预计1999年在1998年下半年开始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的作用下,建材工业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格)预计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6%左右。主要产品产量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促进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预计1999年水泥产量为5.2亿吨,平板玻璃产量为I.7亿重量箱,分别与1998年持平。效益指标(口径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转亏为盈,争取实现3亿元。产品销售率达到97%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5次/年。在国家监控的5l2家重点企业中的建材亏损企业,基本实现扭亏。二、1999年上半年建材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在今年上半年的建材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呈现出4个明显特点:一是前4个月在去年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拉动下,建材行业出现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销售收入持续保持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增长势头,效益好转,行业整体减亏已取得明显实效;二是建材商品出口额呈现出恢复性增长;三是5月份建材工业生产增幅回落较快,形势不容乐观;四是通过上半年的生产运行,充分显示出行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供大于求和价格普遍低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建材工业经济效益仍未彻底走出困境。、建材工业生产情况工业生产出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县级以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下同)的建材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其中大中型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工业增加值1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其中大中型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12.4%;完成销售产值6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其中大中型完成383亿元,同比增长7.5%;这三项工业生产总量指标的累计增长速度达到近6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在主要建材产品中,水泥产量及增长速度是近6年同期最高和最快的,上半年生产水泥2.4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9%,水泥产量及增长速度是近6年同期最高和最快的。上半年全国生产平板玻璃8409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6.7%,为近6年同期增长速度最低点。主要产品出厂平均价格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带动下,不仅建材产品产量增速加快,主要产品价格也在去年年底回升后,继续恢复到1997年同期水平。今年以来,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比去年同期增长5至9元,平板玻璃出厂价格平均比去年同期增长1至7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与去年基本持平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建材市场需求增加,从1998年10月份开始,县及县以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建材工业企业销售总量扭转了持续下降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产值6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54%,比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建材产品销售状况基本保持在去年同期的水平上。(二)、建材工业经济效益情况随着建材工业销售量的增加,建材工业经济效益开始好转。从目前情况来看,建材产品销售价格总体上已被遏止住下降的趋势,一些产品销售价格有所回升,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虽然行业整体还处于亏损状态,尚未走困境,但经济效益正在好转,比去年同期减亏23亿元。1.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企业上交税金总额稳步增长今年1-6月份,在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增长的带动下,全部国有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11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在银行利息再次调整下,利息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建材企业因此减少利息支出1.7亿元。1-6月份工业企业累计上交税金6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5%。产品销售利润累计增长34.4%,销售税金及附加累计增长13.6%。2.行业减亏23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6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8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23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47.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4%。国有工业企业的效益情况基本与行业总体趋势同步建材国有工业企业1-5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9.1%,完成工业增加值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4%;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9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比第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3.7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3.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比第一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建材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益情况虽然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基本与行业总体趋势相一致,从5月开始,经济效益与第一季度相比,其增幅出现回落,处于艰难回升状态。(三)、建材商品出口额呈现出恢复性增长1-5月份,建材商品出口8.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7%。1.以工业技术玻璃和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织物、大理石板材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建材产品,形成新的出口热点。在主要出口商品中:水泥出口继1997、1998两年下降后,今年继续呈下降趋势;花岗石板材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但仍低于出口的最高年份;钻石、萤石出口继续增长;平板玻璃出口今年以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工业技术玻璃和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积物、大理石板材等产品的出口快速增长,形成了新的出口热点。2.对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出口呈恢复性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对亚洲建材商品出口额比去年同期下降3.6%。对东盟国家的建材商品出口额下降25.5%;对除亚洲以外各洲的出口增长幅度都在40%以上,对欧盟国家出口增长49.4%,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出口增长9.9%。在建材商品的主要出口对象中,对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出口呈恢复性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5%、47.9%和18.7%,但仍未达到1997年的水平。在对韩国的出口商品中,原主要出口商品水泥的比重下降了10百分点,蛭石、玻璃纤维织物、萤石和花岗石板材的出口大幅度上升。去年我国大陆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建材商品出口大幅度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分别下降了7.5和46.3百分点。在对香港的主要出口商品中,除钻石、平板玻璃和玻璃纤维织物大幅度增长外,水泥、水泥制品、釉面砖、花岗石板材、磨边玻璃和墙地砖等商品的出口均大幅度下降。在对台湾省的出口商品中,去年曾大幅度增长的水泥和大理石板材今年大幅度下降,其出口比重不足1%。(四)、在半年经济运行中显现出的主要问题1.5月份建材工业生产回落幅度高于去年,形势不容乐观对1-5月份建材工业生产所呈现出的较快增长态势逐月分析,可以看出:建材生产较快增长态势主要受去年经济走势“前低后高”等因素的影响,5月份开始回落,5月份当月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比1998年同期低11.2个百分点。2.建材工业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未改变从今年建材工业生产形势的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尽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加大,带动建材市场需求量有所扩大,但建材工业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未改变。今年以来,虽然建材工业销售量保持在10.4%的较高的增长水平上,但建材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却达到了14.8%,建材工业产品的增量超过了建材市场增加的容量。主要产品价格仍处在低价位上从月度价格资料显示,虽然今年水泥、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继续回升,但仍处于低价位状态。建材商品出口价格也在低价位状态下,其中部分年度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宗商品,花岗石板材商品价格平均每吨314美元,比去年低41美元;水泥商品价格平均每吨33美元,比去年低2.8美元;平板玻璃平均每平方米2.5美元,比去年低0.2美元。市场容量的扩大给小型企业带来的机遇仍优于大中型企业今年以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大中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增长速度均低于建材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工业销售产值增长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因此,建材工业各项生产指标的增长仍主要是由小型企业所补足。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建材产品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中需要加快扶植和引导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业技术用玻璃、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钢制品、防水密封和隔热保温等建筑材料产品在产量增长、效益回升、出口创汇中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更强活力。针对这些行业的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发展缓慢的特点,努力形成和扶持壮大建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五)、下半年生产经济运行中的工作重点要完成今年行业整体转亏为盈,利润总额实现3亿元的目标,必须继续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认真做好4项重点工作:1.控制总量,加快结构调整,把淘汰“两小”工作落实到实处。一是要精心组织和科学地编制好“十五”规划。二是重点抓好淘汰“两小”工作。2.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落实目标负责制,努力完成企业脱困增效的具体指标。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以新型建材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为主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利用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外贸政策,努力扩大建材产品出口。加强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和行业管理,努力提高建材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第二章建材业行业形势、市场格局及发展机遇一、建材业机遇当前1998年,随着我国加大基建投资的措施逐步落实,国家政策对基础行业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建材行业也触底回升,下半年产销明显好转。考虑到启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效果滞后,可以预计99年行业受益将更明显。98年建材行业市场情况98年初,国家确定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决定将在未来三年投资75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资金将重点投向交通运输、邮电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住宅建设等方面。道路、桥梁、机场、码头等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更新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直是建材产品尤其是水泥的主要市场,以上项目将有效增加我国水泥市场的总需求。据交通部门测算,98年公路建设1800亿元将需要水泥4300多万吨,这一增加需求已是我国97年水泥总产量5.1亿吨的8.4%,可见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需求的拉动效果相当强。而资金投入的另一方向住宅建设则将对玻璃等建材产品产生直接拉动作用。以下我们选取建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传统产品水泥和玻璃来考察行业98年的市场状况。水泥全国重点水泥生产企业一年来的产销统计可以反映产品的整体市场变化趋势。1998年全国70家水泥大中型企业产销情况回顾一年的水泥市场,上半年产销不旺,1——4月本是水泥产销的淡季,6、7月份生产销售未上升却有明显的下降,除天气炎热对施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98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部分企业直接受灾,生产中断,还有的企业因交通受阻,影响了原料或产品运输,导致整体产销下降。自进入旺季,8月后,由于基建投资带来的需求拉动效应,市场出现旺盛的产销,到10、11月本该转淡,市场却延续9月来的旺势,直到11月产销依然良好,并出现库存首次下降的好局面。水泥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充分体现了增加基建投资对水泥生产厂家的正面影响。上市公司中主业非常突出并处于利润增长前列的的企业,如新疆屯河、天山股份、云南保山、祁连山等,全年净利润增长幅度都在50%以上,而且下半年增长幅度均远大于上半年增长幅度。以祁连山为例,在98中期利润同比下降67%情况下,下半年抓住市场转暖机遇,很抓销售,水泥销量明显增加,从而使全年净利润大增51%。玻璃以下通过全国重点玻璃生产企业98年产销状况分析玻璃行业98年整体发展动态。1998年全国重点玻璃企业产销情况从玻璃的产销看,有几个特点:一、上半年的需求处于低谷,尤其1月的销量远低于其他月份,产销率也是年内最低,表现出销售淡季的明显特点,期间库存按月递增,4月底达到年内峰值。二、6、7两月产销出现异动。6月平板玻璃销售量急剧上升,同比增长两位数,月产销率达117.08%,创近年最高记录。期末库存大幅下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经销商风闻国家有关部门将出台关于制止低价倾销玻璃的规定,纷纷抢购导致。7月1日起国家计委、国家建材局联合发出通知,开始实施《关于制止低价倾销平板玻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暂行规定》,规定出台后,价格上升,因为大多经销商已提前进货,7月销量有下降,但所幸保持在平稳的正常范围内。三、临近年底,产销形势持续好转。7、8、9三个月在保价措施下,产销保持稳定,库存水平一直低于上半年。10、11、12三个月中,产量有较大增长,销量却增长更大,比去年同期也有增加,三个月产销率均保持在100%以上,库存继续下降,达到年内最低。销量比去年的增长,表明今年产销情况已比去年有所好转。水泥和玻璃的统计数据表明下半年产销形势有一定好转,不仅是与上半年比,而且比去年同期情况也好。建材行业的整体情况也和这两种主要产品的表现一致,大部分产品的市场情况均有改善。可见国家扩大内需宏观政策的实施在市场表现上已有反映,基建对建材行业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可以预见,99年这些拉动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甚至效果更加明显。建材行业99年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宏观政策为建材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建材业有紧密联系,建材行业对固定资产投资依赖度为67.4%。再以水泥产品为例,水泥需求量会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增加,以一种线形拟合方式可以估算出我国水泥产品的总需求弹性为0.53,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时,水泥的消费量将增长0.53%。根据需求弹性可以预测今后几年的水泥需求量,如98年的投资规模名义将增长17%,1999年预计增长18%,2000年增长20%,初步估计我国未来三年水泥的需求量将分别为5.56,6.09,6.74亿吨,说明基建投资的增加将对整个水泥行业产生极大拉动作用。考虑到这次加大基建投资较往次侧重于道路、住宅建设,水泥用量均较大,因此对水泥需求的增加可能还高于估计值。98年8月27日,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1000亿元长期国债,作为国家预算内基础建设专项投资,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投入,以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新国债主要投向中与建材产品有较大联系的方面包含1、农林水利建设,重点建设大江大河的防洪水利工程,如长江、黄河等大江河的堤防加固和骨干枢纽工程建设;另外还包括重点海堤加固工程、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和林业及生态项目。2、交通通信建设。其中包括铁路、公路建设、民航、航道、通信。3、城市基础设施。4、经济适用房建设。水利、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建材产品的大用户,住房建设更将对几乎所有建材产品产生拉动。98年水灾后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如水毁房屋的建设、新修居民点、道路桥梁的修复,也将产生对建材尤其是水泥的大量需求。因为自然气候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这方面的需求有一部分还会持续到1999年。可以预见,随着这些相关宏观政策的继续实施,建材行业99年确实面临很大机遇,行业面临形势大幅好转的机遇。2、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是提高效益的根本保证但若考虑到建材产品供给能力及产品结构,目前形势不容盲目乐观。据披露,97年水泥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全国平均为80.9%,目前有预测认为到1999年初水泥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将接近或达到90%甚至以上。简单匡算,如利用率提到100%,产量可达6.37亿吨,到2000年才可达到平衡,前提是生产能力不增加。这虽是一种粗略估计,但反映整个行业供求失衡还很严重。而在国家经贸委下发的建材行业的最新控制目标中,水泥到2000年总产量控制在5.3亿吨。目前行业内结构不够合理,高标号水泥比重低、低标号的比重高;先进旋窑水泥比例低,落后立窑比例高;新型干法生产线比重不到10%。最新控制目标要求到2000年旋窑由目前的21%提高到25%--28%。如果需求增加使本应淘汰的小水泥死灰复燃,对整个行业并非福音。我国目前水泥总量中只有15%左右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后基础建设需求较多的大坝水泥、道路水泥、高标号水泥等供应将趋于紧张。而普通水泥、低标号水泥等产品仍将维持供过于求的局面。所以,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拉动固然重要,结构调整也必不可少。因此,在需求即将拉动的前提下,建材业应警惕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落后工艺死灰复燃,在适度快速增长中不放松结构调整,才能走出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困境,进入良性循环。可喜的是行业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并提出淘汰落后“小玻璃”、“小水泥”,对建材行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出了今后两年的目标,99年底前淘汰2M以下机立窑,2000年底以前淘汰2.2M以下机立窑,目前国家技术监督局已公布2M以下机立窑许可证废止的公告。1999年年底将关闭和淘汰小水泥生产能力4000万吨,2000年将继续关闭和淘汰6000万吨,两年共计关闭和淘汰约1亿吨。今后两年将要关闭257家“小平拉”玻璃厂,淘汰12条落后平拉、引上玻璃生产线,淘汰生产能力3000万重量箱。如果上述措施能确保落实到位,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建材企业的经营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建材行业逐步优化结构,改变大而不强的状况。前面曾简单匡算我国水泥生产能力约为6.37亿吨,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亿吨,不考虑新增生产能力,2000年生产能力减到5.37亿,这对于目前深受供过于求和激烈竞争折磨的水泥企业,当然是个大喜讯,其他产品玻璃、建筑陶瓷等也是如此。如果说需求拉动预示99年建材业上市公司将有望不同程度改善业绩,那么现在加上淘汰落后双管齐下,可以为业绩的改善提供切实保证。展望99年,建材业正如久旱逢甘露般面临发展机遇,行业整体经营情况应会出现较大好转,考虑原有基础,水泥企业受益幅度最大,业绩将最先得到改善,玻璃、建筑陶瓷可能滞后一些时间,程度上也有所不及。在行业全面启动之际,各企业如能抓住发展机遇,将是实现加快发展和业绩飞跃的大好时机。在建材业的上市公司中,有可能最先得到拉动的水泥行业有13家上市公司,除了受到行业回暖的全面良性影响,还要看哪些企业最能抓住机遇。98年部分企业受灾后重建影响收益较明显,已表现为产销旺盛,如华新水泥、天鹅股份等,但业绩的改善还要看生产效率是否高,成本控制如何,即最终是否能转化为业绩。也有部分企业已经抓住需求拉动机遇,在业绩上达到飞跃,如新疆屯河。最终能在业绩上脱颖而出的企业将或是地域有利,如处于公路建设直接拉动的地区,或原来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地区,如东北、新疆,或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或是企业管理卓有成效,注重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可以从这些角度对企业进行关注。二、建材商机在调整中产生作为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动力的产业,建材工业在未来几年发展中的商机只能来自于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建材工业是我国最早进入市场的产业部门,迫切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这个产业十几年来不断畸型发展,“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是对我国建材工业最形象的描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业内人士形象地称其为“大而不强”。朝阳产业大而难说到中国建材工业之大,的确头顶几个世界第一:水泥产量世界第一,平板玻璃产量世界第一,粘土实心砖产量世界第一。而如此之高的产量绝大部分靠庞大的企业数量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建材行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800多家,县市级以上的企业6000多家,村办企业则多达20多万家。庞大的企业群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全行业乡及乡以上企业完成年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在不少的省区,建材工业早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关起门来称“大”自然得意,走出去看看就不免惭愧了。我国建材工业几个主要支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都拿不到市场份额:国内能生产高档汽车挡风玻璃的企业廖廖无几;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和装饰材料每年进口多于出口;4亿多吨的水泥年产量中,国企达标产品只有4000多万吨;至于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国内几乎都无法生产。我国的建材企业十之八九是乡镇企业,这些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对市场适应能力差,加上劳动生产率低,一遇风吹草动,经济效益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发达国家的水泥生产企业规模多在100万吨以上,而我国7000多家水泥生产企业中规模在20万吨以上的不过200多家,绝大部分企业的规模都在5万吨左右。“秦砖汉瓦”式的生产技术早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的需要。特别是在庞大的企业群背后还隐蔽着惊人的资源消耗。据统计,建材工业每年的能源消耗全部折合成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煤计算已达1.79亿吨,占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耗总量的16%。因此有人戏称建材工业是我国消耗能源的“专业户”。向“小作坊”全面开战为了改变我国建材工业的这种落后局面,国家建材局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该行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向“小作坊”生产方式全面开战。当年9月,该局科技司原司长甘智和曾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远景:我国传统的“砖瓦灰石”和“水玻陶”制品将被数量充足、质量可靠、性能优越、使用方便和品种齐全的新型建材制品所替代,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材料将会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庭。4年后的今天,随着该项战略的逐步推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的确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这种密切关系一是表现为直接,即建材产品的质量更好、配套率更高、价格更便宜;二是表现为间接,即更加注意保护资源、更加注意保护环境。特别是继去年国家加大了基础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之后,今年将继续扩大投资规模,主要领域集中在铁路、公路、城市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和住宅建设。因此,作为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动力的基础材料产业,建材工业中的水泥、玻璃等建材产品就有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据统计,今年水泥产量将达到5.5亿吨,增长5.8%,其中旋窑水泥占25%左右,高标号水泥比例超过15%,特种水泥的比例也将大幅度提高;平板玻璃的总产量将达到1.66亿重量箱。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建材局最近发出了一份《新型建材发展导向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大批在未来几年中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同时强调今后建材工业将“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并提出了五项原则:致力于技术进步的原则,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提高经济质量的原则,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并用的原则。世纪之交商机何在这份目录说,新型建材是指建筑及工程构筑物所用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包括结构性材料、功能性材料和辅助材料。重点发展类包括:一、墙体材料。重点发展具有减轻墙体自重、节约原料和土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筑造价、隔热保温性能好的粘土实心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各类板材及复合墙体。具体项目有:(1)100号以上的粘土粉煤灰烧结砖(3000万块标准砖/年以上生产线);(2)100号以上的蒸压灰砂砖、多孔灰砂砖(3000万块标准砖/年以上生产线);(3)蒸压粉煤灰砖(3000万块标准砖/年以上生产线);(4)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和条板(砌块5万立方米/年以上生产线);(5)混凝土空心砌块及板材(5万立方米/年以上生产线);(6)加气混凝土砌块(5万立方米/年以上生产线);7)石膏砌块(5万立方米/年以上生产线);(8)石膏空心板条(20万平方米/年以上生产线);(9)水泥刨花板(100万平方米/年以上生产线);(10)硅酸钙板(300万平方米/年以上生产线);(11)钢丝网架板(10万平方米/年以上生产线);(12)彩钢夹芯板(10万平方米/年以上生产线);(13)各种承重复合外墙板;(14)各种人造板。二、保温绝热材料及制品。重点发展保温性能优良的多孔保温材料、纤维类保温材料和轻质保温材料;积极发展采用高效保温、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等多功能的复合制品。具体项目有:新型高效绝热材料及制品(4000吨/年以上生产线);新型复合绝热材料及制品;(3)新型吸声隔音材料及制品。三、防水密封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油毡,积极推进高分子防水片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和堵漏材料。具体项目有:(1)优质SBS改性沥青油毡(500万平方米/年以上生产线);2)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0万平方米/年以上生产线);(3)优质PVC防水卷材(100万平方米/年以上生产线);(4)丙烯酸、聚氨脂防水涂料(1000吨/年以上生产线);(5)优质结构胶、密封胶,如硅硐胶和聚氨脂胶等(1000吨/年以上生产线)。四、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无毒、耐污染、耐老化、保温性好、装饰性强的内外墙涂料;生产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的塑料门窗及塑料管件;解决好塑料五金件的配套。具体项目有:(1)丙烯酸酯系列外墙涂料(1000吨年以上生产线);(2)氟树脂涂(1000吨/年以上生产线);(3)水性聚氨脂涂料(1000吨/年以上生产线);(4)优质塑料门窗(型材生产线6000吨/年以上生产规模);(5)塑料上下水管、热水管、煤气管、电缆电线套管、芯层发泡管;(6)铝塑复合管;(7)玻璃纤维与丙烯酸酯类涂料复合高档内墙装饰材料;(8)石膏类建筑装饰制品。当前控制发展类包括:对于那些虽然也具有优良使用功能的新型建材产品,由于目前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因此在近期不宜再发展。具体项目有:(1)纸面石膏板;(2)其它市场过剩的产品。禁止发展类包括:(1)质量低劣的纸胎油毡;(2)PVC塑料油膏;(3)含有有毒挥发物的低档建筑涂料,如聚乙烯醇类涂料;(4)107涂料;(5)小作坊式的矿物棉生产线;(6)其它生产工艺落后、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危害人体健康的生产线和产品。除了这份导向目录之外,国家建材局另外制定的一项实施细则中还明确了时间限制。细则说,1999年淘汰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能力4000万吨,2000年再淘汰6000万吨;2000年底以前一律不建设(包括新建、扩建及改造)平板玻璃原片生产线,1999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500万重量箱,2000年再淘汰1500万重量箱,使浮法玻璃产量达到玻璃总产量的70%以上;建筑陶瓷要在现有总量的基础上压缩20%以上,1999年与2000年各淘汰落后生产线能力15亿平方米以上;实心粘土砖则在1999年和2000年中每年各淘汰500亿块。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国家建材局的行业发展计划不可谓不详细且又具体,但能不能真正把握住商业机会,就要看企业调整是不是到位了。第三章建材工业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与途径一、农村市场:建材工业由大变强的基础提起农村市场,首先想起的就是两个概念:一“大”二“低”。“大”是指市场容量大。全国有2亿多农户,近9亿农民。简单想一想,每人用1平方米建筑陶瓷全国就是9亿平方米,每户用1件卫生陶瓷就是2亿件,每人用100公斤水泥就是近9000万吨,每人用1平方米平板玻璃就是9亿平方米。这还仅仅是个极低标准的通俗描述,农村的实际市场需求比这要大得多。“低”是指消费水平低。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可能是农村贫困人口。其实,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为1997年的5000万。同时,地域分布也从以县为单位的贫困区逐步转为乡、村级小范目的贫困区。在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农民收入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八五”期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大大高于“七五”时期年均增长2.9%的水平。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消费层次分化,低收入层面减少,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下的只占11%,高收入1500元以上的占24%,接近农村人口的1/4。可以说,农业连年丰收、乡镇企业高速发展以及农产品价格上调,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建材产品的消费将开始新的一轮较快增长。建材工业的发展是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的。从1978年至今,农村经济的每一次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每一次大提高,都相应推动了建材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家可能时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建材工业的飞跃发展记忆犹新,其中重要原因正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积极投资于建材生产并大量使用、消费建材。广大农村兴起的“建材热”、“建房热”就是明证。据专家统计,当时水泥总量的近50%、玻璃产量的40%多,都用于农村住房建设。可见,农村市场对建材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跨世纪发展战略中,特别强调了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问题。有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仍把希望寄托在城市市政建设和房地产业上。不错,城市市政建设的加速发展,会成为建材工业的主要市场之一,但这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建材企业不可能全都挤在这一市场上迈出跨世纪发展的步子。对许多人寄予厚望的住房制度改革,可以说,它对建材工业尤其是对房建材料的需求拉动不可能在短期内表现出来。据统计,到1997年年底,全国城市商品房空置70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有5000多万平方米为住宅。用权威人士的话说,这一庞大存量恐怕要跨世纪才能消化。同时,住房制度改革的结果,将对企事业单位自建住房的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未来3年,除安居工程外,城市房屋建设市场较小,对建材产品的需求有限。中国建材工业要想在本世纪米实现由大变强的阶段性目标,必须把眼光转向农村。可以说,农村市场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希望所在。那么,农村建材市场的容量有多大?首先是农村住房建设。除“吃”以外,“住”始终居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序列的首位。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典型调查,今年农村市场将呈现稳中见旺的好势头,建房装饰装修材料在局部地区可能成为启动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之一。目前,农民每户使用住房面积由1992年的18.8平方米增加到22.5平方米。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集中建房阶段基本已过,多数家庭把“住”的消费转向厨房、卫生间和居室装修上。而在中西部地区,建房仍是头等大事,建材消费将明显上升。建筑材料消费增长80%以上的地区有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30%以上的有河南、新疆,20%以上的有贵州、湖南、四川。估计今后3年的新建房面积仍会在8亿平方米左右,需要装饰面积有数十亿平方米。与此同时,80年代初期农户建造的房屋,许多已进入翻修期,即使按200亿平方米保有量的1%粗略计算,也将有数百亿元的翻修工程量。因此,农村市场房建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需求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稳定增长。其次是农田水利建设亟待加强。《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指出,“八五”期间,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全国水库1/3以上带病运行,淤积严重;万亩灌区工程基本完好的仅占30%,不同程度老化损害的占60%,其中急需维修的占30%;调洪能力弱,旱、汛情加重的问题尤其突出。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坚实耐用的材料是建材工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三是农村道路建设市场很大,目前,农村相当部分道路狭窄破乱,等级低。截至“八五”末,全国仍有1500多个乡、镇,19万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广大农民已深刻认识到路不通则富不致的道理,建路、修路积极性很高。第四是村镇公共建筑及小城镇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旺盛。目前,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村镇公共建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全国村镇的公共建筑面积较少,年需新建近2亿平方米;村镇自来水普及率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将带来对工生陶瓷产品的大量需求。同时,商业店铺、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为建材产品提供巨大的市场。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途径。“八五”末,新建小城镇5.6万多个。其中,建制镇1.6万个,常年居住在小城镇的人口2亿多。据专家估计,今后3年,将是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高潮。建筑材料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可以想见,它将对建材工业发展提供多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建筑材料的总量供给有余的相对性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国内建材市场之所以被称之为“大”,也是缘于农村市场的广阔。离开了农村市场,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将无法实现,大中型建材企业的壮大更无从说起。因此,重视农村建材市场,积极开拓农村建材市场,应当成为行业、企业当前的重要工作。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对相当多的人来说,宁愿在城市中打转儿,拼个你死我活,也不愿到农村经营,这不仅仅是对农村市场容量的认识问题,主要是有畏难情绪,他们也知道农村市场大,但不像乡镇企业或小企业那样熟悉农村建材市场,把握不住农村建材市场的运作规律,不知道农村需要什么材料,也不知如何才能把建材产品送到农民手中。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建材市场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初级阶段的农村市场,掌握其运行规律,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以较低的成本进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开拓前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加大投入,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营销网络。目前,在相当多的农村,由于商业网点建设滞后,买不到建材的现象突出。据统计,到1996年年底,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仅有18.8万个,所属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2500个,农村居民每人拥有网点0.25个而建材产品体重、量大、易碎、易污、易变质的特点要求有较好的储运条件,只靠规模很小的个体商户很难做到。因此,大中型建材企业要在城镇结合部和中心村镇投资建立营销网络。之所以叫网络,就是要结合特定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消费水平,规模或大或小,档次或高或低,一库带多点,进行连片建设,减少营销费用,以取得较好的效益。最后,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生产农村需要的建材产品。一般地说,由于我国农村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其对建材产品的需求没有城市消费所特有的多样性,需求层次较单一。对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功能简单、使用方便、结实耐用以及适应农村特定生活环境仍是对建材产品的普遍要求。所以,大中型建材企业要研究农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提高建材工业整体素质和实现经济新增长的主要途径作为原材料工业和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材料工业,如何提高整体素质和实现经济新的增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是实现建材工业整体素质提高和效益新的增长的主要途径。当然不是说其他的办法和措施不重要,但就当前来说,它是解决建材工业现实问题中带有治本和抓住源头促进其他工作的主要措施一、建材工业发展的实践和现状决定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已迫在眉睫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材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的建材生产大国。水泥年产量达5.1亿吨,占世界总量30%左右,平板玻璃产量达1.6亿重量箱,占世界总量的24%左右。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表明,截至1995年,全国建材工业总产值4352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5%,占重工业总产值的11.6%。从1986年至1995年的10年中,建材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1.2%。在传统建材产品迅速发展的同时,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代表新型建材、化学建材、无机非金属材料、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新型墙体材料折合标准砖已达1644亿块,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2%。从总体上看,无论是技术装备、质量档次及配套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但是,我国的建材工业只是个生产大国,而不是强国,生产总量的实现主要靠占企业总数90%的小企业及比较落后的工艺实现的。水泥产品的70%多是靠机立窑生产的;墙体材料的80%仍是实心黏土砖,而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的产量和优质浮法玻璃产量都仅占总产量的8%;比较高档的建筑卫生陶瓷仅占总量的18%左右。同时,建材工业每年能源耗量却高达1.8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国民经济能源总耗量的12%、全国工业能源总耗量的17%,是全国第三耗能大户。每年仅制砖毁坏土地约12万亩,而且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由于重复建设,多数传统产品已供大于求。这种过剩不仅对资源、财力、人力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造成企业间无序竞争和相互压价,已经到了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境地,近3年来建材工业实现利税有较大幅度下跌。由于价值和价格严重脱离,一批老企业亏损加剧,一批新建企业由于投产之后产品价格与可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效益评估预测相差甚远,加之缺乏资本金,投产之日也是亏损之时。在“八五”末“九五”初国家建材局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时,已经把建材工业现状归纳为“四大五低”,即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大(22万个),职工队伍大(1300万人),能源消耗大(1.8人吨标准煤);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但从目前情况看,“四大五低”的状况在一些地方没有多大改变,一些地区落后工艺的重复建设没有真正遏制,而随着供大于求的加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带来整体性的经济效益下滑,形势异常严峻。虽然近几年国家建材局和各地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了调整“三大结构”,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脱困增效,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制止落后工艺和重复建设,对新建水泥项目实行国产化低投资,在上大项目时有机地结合淘汰立窑水泥,即上大改小”等一系列措施。但由于体制、利益驱动,加之一些措施在执行中还没有真正到位,各种因素交叉在一起,使供需失去平衡的趋势越演越烈,结构矛盾越来越严重。为此,下决心对建材工业实行总量控制、调整结构”已迫在眉睫。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目的和落脚点是提高整体素质,实现新的增长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两个基本条件。供需平衡是稳定发展的基础,结构优化是总体素质提高的体现,又是经济新的增长的基本保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必须促进建材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必定会形成新的增长点,届时必定迎来建材工业的又一个春天。总量控制,必然要对落后工艺和重复建设采取种种遏制措施,这样不仅制止了落后工艺、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财力、物力等浪费,而且由于发展的重点和目标更加明确,人力、财力可以更加相对集中,使设计方案、工程质量、建设周期都会得到极大提高和加快,为项目建成投产后取得盈利奠定了基础。总量控制必然带来供需日趋平衡,竞争秩序也随之较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价格在公平竞争中得以恢复,经济效益就会明显提高。特别是总量控制是在鼓励、扶持、增加新型建材及制品、高新技术和优质产品,限制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的前提下实现的,它必然增强人们技术创新意识和加快科技进步机制的形成,企业自然会把自己的生存与新”连在一起。而新材料的发展,会促使建材工业新的发展,而且还会将部分国外产品挤出市场,同时,必然增加内需,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而增加引进外资发展建材工业,同时也会增加高新技术和优质产品的出口量。随着结构调整和优化,建材工业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将会极大提高。建材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配套水平的提高,既可以增加同数量工程建设中的用量,又能拓宽新的应用领域,其产销率自然会提高,生产量肯定会增加。同时,由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同样的生产量,由于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价格的上升,其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显然会增加;随着技术结构的优化使产品的单位成本,包括原料、能源、劳动力等各种消耗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创造优质低消耗的生产经营;由于优化规模和调整结构,集约化经营的效果一定会反映到经济效益上,随着规模经营,各种综合设施的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经济运营的质量和效
本文档为【建材行业分析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zhouhe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交通与物流
上传时间:2021-12-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