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净土系列开示 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

净土系列开示 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

举报
开通vip

净土系列开示 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净土系列开示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佛恩何处?报恩何在?提要:如法修持安乐行忏悔是一种放下的安乐法印即方便明发心真安心大安乐净土法门泯除对待,断烦恼于当下为何用不上力狮子搏鹿依法行心即清净心识烦恼、伏烦恼、断烦恼、究竟无烦恼佛果两种妙用——寂灭与光明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知恩报恩净土教言的传承点眼抉择自性,究竟安住五念门,入功德与出功德自性何以退转广大平等安乐弥陀与文殊发心无二如何面对业习安心念佛自性弥陀、他方弥陀——弥陀在哪里?弥陀报德回施,令众生抉择自性如法修持正...

净土系列开示    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
净土系列开示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佛恩何处?报恩何在?提要:如法修持安乐行忏悔是一种放下的安乐法印即方便明发心真安心大安乐净土法门泯除对待,断烦恼于当下为何用不上力狮子搏鹿依法行心即清净心识烦恼、伏烦恼、断烦恼、究竟无烦恼佛果两种妙用——寂灭与光明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知恩报恩净土教言的传承点眼抉择自性,究竟安住五念门,入功德与出功德自性何以退转广大平等安乐弥陀与文殊发心无二如何面对业习安心念佛自性弥陀、他方弥陀——弥陀在哪里?弥陀报德回施,令众生抉择自性如法修持正确的修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什么呢?是如法的修持。为什么说累?就是违法地操作自己的生命,以恶法来逼迫自己,带来了苦、困、难、障,这都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东西。安乐行安乐行是什么呢?按照正行来说,就是苦难之时坦其自性,即坦露自性的刹那生起的喜悦。就在苦的时候,坦露自性的时候,这种乐才是不可思议的乐!好比我们感到这件事本来很好,它就没有什么了,人基本上就是这个状态,称为业相续状态;但你在极苦之处,突然把它的本质揭开了,会生起大乐。这个乐是大乐,就是苦处有乐!一般我们在乐处才会有乐,而不知这个难处、障处、危险处,就是业缘泛起处,在坦露它的本质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乐!佛法恰恰用在这个地方!把所有的难缘、障缘解决于当下,这是真正的佛法利益,并不是在这个苦之外,再找一个乐。忏悔是一种放下的安乐现在的人犯错误了,就包藏,隐蔽,害怕,畏惧,不敢面对。若面对了,忏悔得安乐。忏悔实际是一种放下的安乐,但透其本质,了其实相,得究竟安乐。因为业一来,你就把它解决了,那么在这个地方得究竟方便。什么事情来了,都可以得方便,不然我们不得方便。法印即方便实际法印就是方便,也就是究竟方便。不像守株待兔的人,突然碰到一只死兔子,就认为在这个地方可以得到兔子了,结果怎么守,兔子也不来,为什么呢?它是偶发性的。有人碰到一个利益也是偶发性的,但是一旦掌握了法印,就会时常欢喜,清净安乐。你是主动的!明发心真安心大安乐在学佛最基础的因缘上,要安心!要知道发心,要知道本心,明确本心,究竟于本心!我们在这个地方要不断地去实践,这是最初因缘。人一旦安心了,就会面对世间。面对世间的时候,看自己是真安心,还是假安心。这时候的业种、业相,不是你个人的单一业相,是正报的相续了。业报相续,无始以来的业种一时泛起,面对事相若能如实解决,这时候得真实安心,就是相应安心,就是理事一如安心!开始我们只能在事相解处安心,就是说:哎呀,我理解了,这个烦恼来了,我不要染著。对诸行无常、诸受是苦、诸法无我、寂静涅槃(注:四法印)认知了。但到事上,不见得能行,所以在事上就不断地锤打,锤打……然后理事并举,一时契入,这个契入是真实利益。但此处尚不究竟,何以故?还有理,还有事,理事二种对待,尚有观照二法。有观有照,观照为碍,此时不能得究竟欢喜,即没有断烦恼。若人一时对待消融,诸法无所得,无智亦无得,无有对待故,一切法秉然于光明藏中,连“无对待”都没了,这时候得大安乐!此时不只是真实安乐,是大安乐!以大安乐故,能利益世间,无所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一路走出!在这个地方利益众生。你们开始能把心安下来就不错了!先要把心安下来,先要解悟,然后在事上锤打自己。你先要经过道理,先要有个发心,先要有个心地的参照。如果这个都没有,你怎么行法啊?都是造业去了!你知道吗?什么业呀?烦恼的积累!这个地方要看好,再把这个对待的问题解决了。知如法不如法,事事知其本性,坦其本性,念念回归,这还是有觉有照,觉照之时不得究竟方便。一时观照安乐,但是观照也为碍,安乐之时也为障碍,不得究竟安乐,即不能断除烦恼。这个地方已经能伏烦恼了,即烦恼来了,马上知道它的本性是什么,马上能回归到它的本性中来,这是很重要的修持。净土法门泯除对待,断烦恼于当下净土一法不是这样修持,净土是什么呢?泯除对待,一时回入光明藏,清净安住,无所对待!但你们若用不上,那就慢慢爬吧,爬什么?读自己的心,明白自己的心。其实净土教言是最深刻的了!九法界(注:“九法界”指佛以下的九界众生,三恶道、三善道、三圣道)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平等缘起,一时回入,没有对待!无对待的法则就是一时断除烦恼!何以故?无始以来的善恶无记一时消融,归入弥陀无碍的光明中。这么大的福报你不要,没有对待的法则你不要,就是小心眼,小胆量,总想搞点儿小鬼名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好了,那就慢慢来吧,不能一次性抉择啊!平等智中得大安乐,断除烦恼!以弥陀无碍光明故,断除现前烦恼,即善恶无记一时消融,凡圣一时消融,归入光明,得以自在力;光明亦不可染,得以究竟寂灭。这个地方是断烦恼方便,连伏它都不伏了!伏的时候还有这个东西呢,还有对待。对待消融,心智荡然,得三种清净心中的乐清净心(注:“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见《往生论》)。菩萨们啊!我讲了这么多年,就讲这一句话:咸同趣入,一时解脱!但是人们不要,“哎呀,我有烦恼,我业障很重,我做了多少善事,这个善知识多好,那个善知识多坏,这个寺庙怎么样……”。心总是对待啊,择取啊,不能安乐。本来是一身轻之人、利益世间之人,结果奔波于自己的取舍中,沉沦于六道,辜负了弥陀啊!本来我们应该利益世间去了,没事了,结果还在忙着自己的善恶无记业缘,辜负了弥陀!修这修那,你修三年以后再回头,再来听无修为之法、非因果之法、出生死当下成就之法!弥陀教言本来就是这样的——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得生彼国,平等一味,入莲池海会;称赞阿弥陀佛平等光、智慧光、不思议光,乃至无尽的光明一时涌入自己心中,何以故?心智荡然啊!什么荡然?无所挂碍,无所对待!你还有什么烦恼呀?还有什么凡圣呀?还有什么高低呀?还有什么人我呀?只是赞佛功德,欢喜踊跃,不能自制。所以心常发愿,愿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得大安乐。可惜了阿弥陀佛哟!这样一个珍宝的教言,被我们踩在脚底下当土了,但当土也给你带来安稳了。你一对比,就知道弥陀教言甚深不可思议的所在了。平等缘起,光明缘起,也就是如来藏缘起,不可思议就在这儿!就是断烦恼于当下,出生死于当下,横断横出,不假第二方便。这不是胡说的,是真实不可思议!历代祖师讲:善哉稀有啊!净土了义之了义啊!径中之径啊!圆顿之极圆顿啊!不可思议,横断生死!人们不知道这一点,认为这是夸大其词,因为说自己的法门,就来夸赞它。根本不是这样的!这是如实之教、如实之说、如实的法则、如实的利益。为何用不上力有人认为弥陀教言在事上用不上力,就不以为真了,又回到世俗的善恶、是非、对待、得失、人我、凡圣中……又徘徊去了,这是我们的习惯。比如别人说我恶,你说我恶就恶呗,心智不动摇;比如别人说我善,你说我善就善呗,心智不动摇。用什么力呀?就是在现实面前,你是不是能这样做!《往生论》中五念门与五种果门,念门是什么呢?心念一至,即用此法。你用它就用上力了,你不用它就不用力。不是你用不上力,是你没有用过!我们平时不用,因缘一来,就寻找其他的东西去了。你用的时候就知道了,经常用,用久了就方便了。此处若不在事事处处串习,人多生畏惧,就说用不上力。在每个事情上都要这样,在这个地方串习,串习……要不然人就很假,什么假呀?遇法不知妙用,就是假。狮子搏鹿果门就更简单了,直接回入。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游戏神通,至教化地,面对烦恼如狮子搏鹿,游戏自在。(注:“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见《往生论》)什么是狮子搏鹿?烦恼来了,抛抛它,让它继续跑,再抛抛它,还在跑,再抛抛它,跟烦恼逗着玩,如此而已,而不是被烦恼所困扰、缠缚了。鹿虽然很能跳跃,但狮子是久蓄而待发,一扑,把鹿给扑倒了,这时候鹿挣扎挣扎,狮子也不咬死它,让它跑,然后又扑上去……鹿难逃狮子的大力与速度,它逃不出去。我们运用法则纯熟的时候,烦恼业习来了,就像鹿一样,不过是狮子之食、狮子游戏之物,而非危害之物了,因为鹿肯定是狮子口中之食。那烦恼、业障在佛法面前呢,亦是滋养佛法的食物,亦是其威德表现的地方。这就是现在学佛人转不过弯的地方,认为“哎呀,这个人这么大的烦恼呀!”我说太了不起了,烦恼大好呀,刚好有好的法则来对治它。你真试一试嘛!关键是不是在用法则——这是最大的问题!你要是用自己的想法、业习,肯定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永远没有尽头了,徘徊去了。依法行心即清净心人念佛,主要是心中无事嘛!三种清净心主要是无事。这清净二法,就是平等清净、无染清净、安清净、乐清净。过去讲过一百二十种清净心,实际这清净心是什么呀?依法行心!不依法行,我们的心没法清净。你再去伪装它,再去设置它,总是不清净;你若依法行呢?它不清净也得清净!我们要是有这个基础,再来看净土教言的机制,就知道它的不可思议了。识烦恼、伏烦恼、断烦恼、究竟无烦恼我们从识烦恼、伏烦恼、断烦恼、究竟无烦恼上来看这个法则。识烦恼一般的法则是让你认取烦恼,就是知苦、知乐,先知因果。伏烦恼知苦知乐之后,能伏烦恼,为什么呢?一般人就会舍诸恶,何以故?恶为苦源故;行诸善,何以故?善为诸乐之源故;所以心智调柔,入于止观二法。止观是什么?知应作处,作者;不应作处,止者。从凡夫地入菩萨地,十行、十住、十回向,三贤位菩萨得以伏烦恼。烦恼现前之时,依法伏观,就是止观二法令其心智安乐,出生种种功德。这个乐是什么呢?依因果法则而现,暂伏于烦恼,它不能断,所以称为“贤位菩萨”。贤是什么呢?于应作处决定作,于不应作处决定不作!这样的人一定是贤善之辈,在世上一定受人拥戴,受人爱乐,何以故呢?贤善之人心智调柔故,称为“菩萨”。断烦恼一到菩萨地,断除烦恼,无所对待,如指标月,观于诸法,对待消融。见月故,而消融指的作用,为什么呢?见月了,月之本体照明世间,必无对待,千江有水千江月,相应之法,无取无舍,这是断烦恼方便。知道所有烦恼不过是心的折射,实无对待,所以一时心境一如,得究竟解脱。净土教言一下手就是断烦恼!就是所谓的九界众生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光明普照,照耀之处莫不解脱,一味真实。实际你念一念“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本来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一切众生在阿弥陀佛无碍的光明中,咸得消融自己的善恶无记业,一味的平等与安乐,就是清净平等、无染平等、无对待平等、真实平等。这个地方下手处极高,为什么呢?果地觉故,下手就很高。佛果两种妙用——寂灭与光明佛果有两种妙用,一个是寂灭为乐之真实功德之用,寂灭海中游历自在,庄严国土游历其中,自在抉择!这个寂灭之乐,就是在一切众生的业相处无染无著,游历自在,在教言中称为“息用”,即一切造作已经停止,无用功自然现前,不假劳作,不假对待。这是一种佛果的受用。但众生在这个地方会迷失,怎么办呢?所以光明趣入,光明远超于神通。你看戒、定、慧中的“慧”,有定力与通力,二力合并为慧力,此慧力抉择于光明之力,也就是二力抉择于光明力。光明力能消融善恶、是非与无记,一时回入大光明自在藏,你就得自在了!它的下手处就是光明!《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无量寿经》中说“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无尽的光明!十二光明名号实际是假设之号,也就是一切光明一时涌出,普照于十方,令一切有情入大光明藏,入无量光佛刹,得见心智!实际这是本源心智所照,心智光明与弥陀光明一时相应,而得究竟解脱!这时你再读如来随顺觉性,《圆觉经》中讲:“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一切对待一时消融,这是消融之法。印契与消融!果地回施令人心智一时安住,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互彻互照。就是说我们举心动念之时,就像佛的果地觉一样,佛的果地觉映彻我们的因心,因果相应,一时趣入无上菩提!对于“趣入”二字,我们一般难以审视清楚。我们的心不可得,佛心也不可得;众生心无色相,诸佛心也无色相;所以,运用这个大悲大智的心,你就得大悲大智;运用所谓世间的种种心,你就得种种报、种种果。这个教言就是直接从光明下手,若不从光明下手呢,就从寂灭下手。但一说寂灭,众生不知道怎么回事,难以审视,难以启用。所以以光明趣入、平等趣入、清净趣入,令人解脱。我们在这个地方要不断去思维、对比。教法有很多,藏通别圆等(注:“藏通别圆”为天台宗五时八教之内容:顿,直显真实之教;渐,由浅入深之教;秘密,因人而宜之教;不定,一音异解之教;藏,声闻、缘觉之教;通,声闻、缘觉、菩萨共通之教;别,不共二乘,独为菩萨所说之教;圆,佛陀内证的实相之教——不论迷悟,生佛一如。),你依什么教就依什么趣入,就得什么利益。趣入很重要!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阿弥陀经》讲:“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很多人都把这句话轻轻带过去了。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就是普照十方法界,令一切有情在无所障碍的光明中一时趣入,令有情的心智趣入光明,直接夺我们的善恶无记业。众生三业,夺掉了,称为“摄受”。什么“夺”?你说“我这儿黑暗一千年了”,太阳一出来,你这一千年的黑暗还有没有了?你说“我这儿灯光已经一万年了”,太阳一出来,你这灯光还有用没用了?善业就像这灯光一样,你再亮,太阳一出来就没有用了;恶业就像这黑暗一样,黑得再久,太阳一照,就没有了;你不黑不明的地方,太阳一照,也都是光明了。所以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这就是果地回施的法益!光明回施,令众生趣入!为什么说净土是摄受之法呢?《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说“摄受”。“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实际都是摄受,没有一个你能怎么样、他能怎么样的问题,没有!知恩报恩虽说是佛力,实不过是本性之力;虽说是佛力,实不过是报德差别之力。但若不知道报德差别,你不能趣入!你不会感恩!所以差别处显无差别之真实,就应该感恩戴德!弥陀先成佛于我,光照于我,令我心智与佛无二,心生感激!这个地方若不感激,人就会沉沦,就会颠倒,会出大事情!沉沦而不知啊,遇佛法而沉沦了。所以,不知佛法之点眼与传承,说是修行,实际是三恶道业。这可不是吓唬人的,看起来你在修行,搞这搞那,心里的种子不是无上菩提的种子,还是轮回,三恶道还是你的家园。以佛心为我心岂可思议?以佛愿为我愿岂可思议?就是这个摄受!十方众生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无量寿经》真实教义,全在于此!平等摄受,这个点眼要不知道,就是不知弥陀的报德回施。往往我们就在这个地方差这么一点,说“我自性是佛,他自性也是佛,我们自性都圆满,怕什么”——你就完了!因为什么?你没有报德的回施!比如说我自性中有这个佛堂,没有你来做,它就出不来。比如我自性中有这个罄,你不拿来,它就没有用。(慈师轻击一下身边的罄,发出声音。)这就是报德差别!拿来之时你可以用了,用了就相契,契无别,契无别实是真恩德!所以,弥陀的报德印契自心,本来无碍,心生感恩,这就是他的报德给予。“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佛以无量悲心,矜哀三界,予众生以真实之利,这个真实就在这儿,就是果地回施。就像别人盖房子,我们住房子是一样的。这个地方要是看不清楚,人就出问题了。你在这个地方生起一念感恩心,说:原来佛先我成佛,以报德回施,印我自心,虽有差别,一时印契故,无差别妙用一时现前,感恩戴德,欢喜念佛!这感恩戴德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所以净土法门是知恩报恩的法,先知其恩,后报其恩。恩者,令你心休息、安乐,令你心智无碍。那你报什么恩呀?令此法广传世间,熄灭众生的对待苦恼,令众生得以成就!要不然我们白学佛了,嘟嘟囔囔地还是给自己找麻烦,鬼鬼祟祟地还是给自己找一身颠倒、一身痛苦。净土教言的传承点眼这个教言的点眼,就在于弥陀报德的给予,令众生心智印契,一时回入平等妙用。所谓在差别中,方便印契,令众生心智平等,妙用顿起,所以心生欢喜,感恩戴德。要不然你永远没法欢喜,弥陀给你什么恩呀?你感什么恩呀?平等清净,一味趣入!无始以来的善恶业缘,一时回入光明藏!昙鸾法师举个例子,百年积薪,你整天打柴,堆柴,用火一点,哇!没了!(注:“譬如百夫百年聚薪,积高千仞,豆许火焚,半日便尽。岂可得言百年之薪积,半日不尽乎。”见《略论安乐净土义》,释昙鸾撰。)阿弥陀佛的智慧之光就是这样的,呼一下,就把你千年积的东西烧了,化作光明与温暖。要不然我们很愚痴,会说:“我这柴这么硬,烧不着。”智慧之火把它点燃,回入光明,这就是感恩的地方。否则末法时期,我们修来修去修骄慢,修来修去修邪见,修来修去修苦难,修来修去修迷失。在这个地方要看清楚。说用不上力,用力的关键点就在这个地方!报德差别,平等摄受,令我等一时趣入光明藏,所以差别中生起无差别妙用,一时抉择,感恩戴德了。这是最重要的地方,净土教言的传承全在于此!这一点要是马虎过去了,你永远不知道佛恩是什么!你念阿弥陀佛,念得头也大了,脚也小了,还是生烦恼,说“我都念佛了,怎么还这么多业障,还这么多烦恼?”因为什么呢?就是没有把佛的功德接受过来。在这个差别中,无差别回施,令你心趣安乐,无始以来的善恶无记业一时消融,消融于佛陀的大光明藏中!所以佛光明为己光明,佛光明、己光明了无差别,佛心、众生心、我心无差别,一时趣入圆满教言,得究竟安乐!这个点眼,若不给你点,你就是瞎子!你念佛就像画龙,但是没有眼。没有眼,你飞不起来,就是飞也是瞎扑腾,搞得遍体鳞伤。为什么呢?没有眼睛!传承就是眼目啊!没有眼目修这个法太难了!你念佛怎么得力呀?你没有力可得。你心不向法,只向往自己的妄想、业力、沉沦。你就苦啊,真是苦海无边!多生勤苦而不知法益究竟所在,多劫修行而不证道啊!弥陀垂手,接度一切苦难的有情,光明回施,入平等智,得究竟安乐。我们在这个地方的确要甚深地观察、思维,无始以来,我们再多的善不记了,再多的恶不记了,再多的无记也不记了,但光明于世间,平等于世间,安然于世间,无愧于世间,抉择于世间,就是现在!抉择自性,究竟安住现在念佛人真不知道在干什么,什么圆顿不圆顿,了义不了义,得力不得力,糊里糊涂的,就是这个地方没有抉择,即弥陀报德与我等报德之别。这个“别”我们没有分清楚,就笼统地说自性是佛,完了!生骄慢了!闭塞了佛陀慈悲的给予,无意识地排斥了。以阿弥陀佛圆满报德令其心智一时平满,回入光明,善恶无记业缘一时回入光明藏。因为它无自性,所以“回入”,是为方便!回入光明藏,于差别中生起无差别妙用,就是印契自心!以佛果德印契自心,自性坦然,一时安住,非外得,亦非内得,一时究竟抉择!但你若不假于报德差别印契,不能抉择于自性。即现世这种回施的利益,于差别中回施无差别妙用,令我们的善恶无记业顿时消融于光明藏中。这个消融光明藏,即自性坦露,一时究竟安住!方便安住就是究竟安住。报德回施是方便安住,因为什么呢?是接度方便,令你究竟安住于自性平满中,得真实安乐,不可毁坏,入于不动地。此地不动,所以无有退转。为什么说净土法门一生即得阿毗跋致,就是在这一点抉择了!这个地方非修证法!(你修证法总是有进退的)非有为法!非因果法!因果法摄,它能表达出来,但是非因果法。何以故?究竟、彻底、圆满故。非轮回现象所能再造,非有为所能再造,但显自性之抉择,但以弥陀无量劫因地的成就,一直到成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德回施,令我等差别心智中一时平满,回入光明藏,即贪嗔痴慢疑一切业缘,一时回入光明,印契自心,得以究竟解脱,或者究竟安住。这个究竟安住,是净土教言最真实的地方。彼国次于泥洹(注:涅槃,又名灭度,是灭尽烦恼和度脱生死的意思。见《佛教辞典》)之道,诸有众生往生彼国,必趣于究竟菩提。佛这个报德接度,就是令你进趣差别中显无差别妙用,无差别妙用是为真实,所以印契自心,得究竟安乐。没有自性的印契,人不得究竟安乐,因为还是有对待。它是消融之时彰显自性,即我们的差别业报,所谓善恶无记消融在弥陀这个平等光明之刹那,自性坦露,究竟解脱,究竟圆满,究竟安住,无有退转,这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念佛人就在这个地方没有如理地实践、感知、观察,所以没有“至心信乐”。“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至心信乐”,就是信顺二法,入如来种性,一时回入光明,因为有种性,故得趣入,信顺是如来种性业嘛!若没有这个,人就排斥,认为自己有修持、有善……而不能趣入。所以净土教言不可思议就在这一点,善恶无记业一时融入弥陀的无碍光明报德,即圆满报德。五念门,入功德与出功德在此处不断地思维、观察,就可以入此功德,得以自利。然后就是第五门,回向为首,成就大悲,普利一切而无所畏惧。你就不在得失上计较了,不在修法上计较了,不在人我是非上计较了。在自利分中,即礼拜、赞叹、作愿、观察这四门,就是入功德善巧。什么叫入功德呢?就是你在不断审视、观察的过程中,得到抉择了,要不然你根本没法得到这个利益!在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即利益世间的智业)上,在入功德处,不断地去感知、审视、观察、实践、发愿,实际佛法的实践就是这样的。若于自利分全然不顾,但回施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一时就得见了!好比说,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普摄一切众生一时往生极乐国土,实际就是一时令众生照见自性,在这个差别相中,一时抉择,回入光明,一时入平等一味法则,得究竟安住!就是现下安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一时得见,此心无造作、无对待!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以明自心,原来明也是明自心,印契自心罢了!印契你无上的菩提心,此心非造作分,非对待分。所以,弥陀报德就是印契自心的方便罢了!这第五门就是直接趣入,直接取用,不假方便了!若说自利分,你还有自己的想法,还用前四门不断地串习。第五回向门,“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回向什么呢?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普摄一切众生,毕竟往生,令一切差别众生在无差别光中一时融入,得见自性,清净抉择!这就是无上菩提心的抉择!一切众生咸能往生,就是无上菩提心的抉择!这就是净土的大力所在与无畏之说!自性何以退转《无量寿经》中说:“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无量无边的诸佛赞叹什么呢?无量寿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趣入!趣入什么呢?住不退转!这个不退转地是自性抉择之地!是以佛平等光明照耀众生差别业相,使之一时回入平等光明,得真实平等安住,显自性真实。此自性真实是抉择处,就是不退转!自性何以退转呢?无自性处何以退转?无增减处何以退转?无造作分何以退转?所以入不退转位。这个教言就是直趣不退转!你若有机会听闻,你这样做,就一生得不退转,何以故?阿弥陀佛以平等光明印契我们的心,就是以平等光明照耀我们的差别业相,令差别业相一时趣入平等光明,而得究竟平等安住,就是自性安住!这是清净平等真实一味的法则,它无动无摇,无可散坏,不可诋毁——在此处你想诋毁也诋毁不得,你怎么诋毁它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的房间有灯光,像善业;有的地方有黑暗,像恶业;也有不明不暗的地方;但是太阳一出,一切消融!弥陀这个平等的光明,令九界众生的差别业报一时融入平等智光中。智光是什么呢?直显一切众生本来的自性、与佛不二的自性,抉择于不退转。这个地方是真实不虚的“阿毗跋致”之教言。《阿弥陀经》中这样讲:“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就是一生成办!这可不是大话啊,这是佛说的,佛若不说,我不敢说!这个地方,诸位菩萨要是能够观到,感知到,真是这一生的大福报了!我在这个地方真是对弥陀生起了感激!我以前自认为挺有修持的,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这学佛人怎么不持戒?怎么不精进?怎么不禅定?遇到弥陀这个地方,心一下子歇下来了!一切众生原来如是啊!一切因缘、业相莫不是幻化!弥陀的平等光明回施之时,莫不是大悲惠予众生真实之利,令众生平等安住,所以得清净平等之乐。要不然我们不得乐啊,总是有差别——凡圣之别、男女之别、出家在家之别、善恶之别……太多了!
本文档为【净土系列开示 净土点眼——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7-01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