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66.历史文档 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 论文

66.历史文档 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 论文

举报
开通vip

66.历史文档 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 论文中图分类号:UDC:学校代码:10055密级:公开高蕊犬淫硕士学位论文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Studyonthe“Ye-.bu—shou”MilitarySystemofMingDynasty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二。一一年五月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根据《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版。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南开大学拥有在《著作权...

66.历史文档 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 论文
中图分类号:UDC:学校代码:10055密级:公开高蕊犬淫硕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Studyonthe“Ye-.bu—shou”MilitarySystemofMingDynasty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二。一一年五月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根据《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版。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南开大学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的学位论文使用权,即:(1)学位获得者必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印刷本及电子版),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学位论文,并编入《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等场所提供校内师生阅读,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以及论文全文浏览、下载等免费信息服务;(3)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南开大学向教育部指定单位提交公开的学位论文;(4)学位论文作者授权学校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电子出版社提交规定范围的学位论文及其电子版并收入相应学位论文数据库,通过其相关网站对外进行信息服务。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非公开学位论文,保密期限内不向外提交和提供服务,解密后提交和服务同公开论文。论文电子版提交至校图书馆网站:http://202.113.20.161:8001/index.htm。本人承诺: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质本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负。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授权j忙签署一式两份,m研究生院和图书馆留存。作者暨授权人签字:韭壶苤2011年5月25日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论文题目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姓名张亮术学号2120091720答辩日期2011年5月13日论文类别博士口学历硕士口硕士专业学位口高校教师口同等学力硕士D院/系/所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专业中外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联系电话1382018523lEmailnkzls_1986@163.corn通信地址(邮编):天津市南开大学西区公寓9号楼B座5~106室备注:是否批准为非公开论文否注:本授权书适用我校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由作者填写(一式两份)签字后交校图书馆,非公开学位论文须附《南开大学研究生申请非公开学位论文审批表》。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韭壶苤2011年5月29日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本页表中填写内容须打印)根据南丌人学有关规定,非公丌学位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川意、作者本人申j请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标注。未经批准的均为公开学位论文,公开警篓考乡/‘说明为空白。\——/论文题目申请密级口限制(<2年)口秘密(<10年)口机密(<20年)保密期限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审批表编号批准日期20年月日南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盖章(有效)注:限制★2年(可少于2年);秘密★10年(可少于10年);机密"k20年(可少于20年)摘要摘要终明之世,边患不断。明代白朱元璋开国之初,即面II缸lk方蒙元侵扰的压力,虽然元朝统治者在明朝大军的进攻下逃亡塞外,但依然具有雄厚的实力,退回塞北草原的蒙古贵族时刻图谋恢复旧业,因此明代国防不得不以北方防御为重。综而观之,明代边防态势自永乐以后逐渐由以战为守而皇子守边的攻势演变成天子守边,进而文臣督边的被动防御之势,后益以卫所制渐崩,于边疆仅能备兵防守而已,虽有定制总兵、督抚,修筑长城,遍建墩台之举措,然此种理论构想上据险扼守的军事部署,在现实中却往往使明边军处于死守孤垒以待囚的尴尬境地。明代固化保守的军事防御体制,在客观上要求一种机动高效的情报刺探与传递方式,以补守势之缺。夜不收军对明代旧有预警机制因循损益,化数者为一,集情报刺探与传递于一体,且保密性与时效性更强,可以对敌方进行全天候监控侦查的特点,使其在明代侦防体制中得以承担情报搜集与传递的重任,同时也会因将帅临时指令而执行烧荒、劫营、押解犯人及开展间谍活动等任务。在与其他军事运作协调配合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维护明王朝边疆安宁。然其在实际运行中因体制自身漏洞、管理混乱以及实施中人为偏离等的影响,也曝露出诸多弊病,并不能完全保证沿边防御没有失误。本文在整理分析《明实录》、《明会典》等文献资料以及明代杂记、地方志中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夜不收军的编制、职掌、待遇、管理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力图运用政治学、军事情报学以及系统论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宏观制度叙述与微观个案分析,探讨夜不收军在明代边疆防御中的作用,揭示其对当今军事情报研究与边防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0全文共分为四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所具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综述先行研究成果,概述所运用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研究夜不收军的设置、职掌以及运行机制。在对明代史籍中关于夜不收编制、职掌及其运行机制的史料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构建夜不收军制相对完整的架构,详细考证夜不收执行的任务,纠正已有研究对其性质界定存在的偏差。摘要第三章主要探讨明代夜不收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内容包括夜不收的选募与训练、经济待遇、抚恤政策以及奖惩机制等,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梳理,为下一章的反思埋下伏笔。第四章重在分析评价。通过对明代夜不收军制现实运作的反思,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其中的利弊得失,力图为现代军事情报研究的发展与边防体系的建设提供某种积极的启示。关键词:夜不收哨探墩台架炮间谍11AbstractAbstractMingDynastyhadbeenplaguedbytroubleonthefrontiersinceitWaseverfounded.Facingthesterndefensesituationofwesternandnorthemfrontier,theMinggovernmentadoptedtheWeiSuosystemtostrengthenitsdefense.However,theWeiSuosystemcannotcopewiththegravesituationmotionedabove,effectively.Therefore,conservativemilitarydefensesystemrequiresanactiveandmobileinformationcollectionnetworktomakeupthedefectofpassivedefense.Ye-bu-shouhasstrongersecrecyandeffectivenessthantheoldearlywarningmechanismandCancarryouttheceaselessmonitoringdetectiontotheenemyside,whichmakesittoundertaketheta.skofinformationcollectionandtransmissioninthesurveillancesystemofMingDynasty.Itwillalsoexecuteinstantinstructionsformilitarychiefs,suchasShao-huang(toclearlandorforestwastebyburning),attackingonthehostilecamp,escortingprisonersandcarryingoutespionagemissions.Incoordinationwithothermilitaryoperations.Ye-bu—shoucaneffectivelysafeguardspeaceinborderareasofMingdynasty.However,inactualoperation,becauseofitsownvulnerability,chaoticmanagementandthedeviationfromtheimplementationofartificial,itcannotcompletelyguaranteeanymistakesalongtheborderdefense.Onthebasisofseveralsortsofdocuments,includingtherecordofMingDynasty,Ming-hui-dian,chorography,miscellaniesandthepresentresearch,thisarticlehasasystematicalanalysisontheYe-bu-shousystem.Atthesametime,wetrytomakeuseofthetheoriesofPolitics,MilitaryinformaticsandSystemtheory,aswellasmethodsofandmacrostatementandmicroanalysissystemtoexploreitsroleinthefrontierdefenseofMingDynastyandrevealitsreferencetocurrentmilitaryintelligenceresearchandtheconstructionofborderdefensesystem.ThedissertationCanbe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chapteristheintroduction,whichmainlyelaboratedthetopicsofstudy,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fresearch,literaturereview,thetheoryandresearchmethod,andthepossibleinnovations.IIIThesecondchaptermainlyresearchestheinstitutionalsystemanditsoperationmechanism.Theauthordisplaysitsrelativelycompetesystemframeworkandworksoutitsfunctionsbased011historicaldata.Inthethirdchapter,thedissertationdealswiththemanagementsystemofY苷-bu-shou.Memberrecruits,training,economictreatment,pensionpolicy,andrewardandpunishmentsystemhavebeenallincluded.Thefourthchapterisanalysisandevaluation.Attheendofthearticle,theauthoraimstoprovidesomepositiveinspirationfortheresearchonthedevelopmentofmodemmilitaryintelligenceandtheconstructionofthefrontierdefensesystembyreflectingonitsactualoperation.Keywords:Ye--bu-shou;Scout;Beacon;Informationtransmission;SpyIV目录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1一、研究对象⋯⋯⋯⋯⋯⋯⋯⋯⋯⋯⋯⋯⋯⋯⋯⋯⋯⋯⋯⋯⋯⋯⋯⋯⋯⋯⋯⋯.1二、选题意义⋯⋯⋯⋯⋯⋯⋯⋯⋯⋯⋯⋯⋯⋯⋯⋯⋯⋯⋯⋯⋯⋯⋯⋯⋯⋯⋯⋯.3第二节研究现状⋯⋯⋯⋯⋯⋯⋯⋯⋯⋯⋯⋯⋯⋯⋯⋯⋯⋯⋯⋯⋯⋯⋯5一、夜不收性质界定问题研究⋯⋯⋯⋯⋯⋯⋯⋯⋯⋯⋯⋯⋯⋯⋯⋯⋯⋯⋯⋯⋯.s二、夜不收群体研究⋯⋯⋯⋯⋯⋯⋯⋯⋯⋯⋯⋯⋯⋯⋯⋯⋯⋯⋯⋯⋯⋯⋯⋯⋯.6三、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8四、附带性研究夜不收的文章⋯⋯⋯⋯⋯⋯⋯⋯⋯⋯⋯⋯⋯⋯⋯⋯⋯⋯⋯⋯⋯.8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0一、研究方法⋯⋯⋯⋯⋯⋯⋯⋯⋯⋯⋯⋯⋯⋯⋯⋯⋯⋯⋯⋯⋯⋯⋯⋯⋯⋯⋯一10二、本文的创新点⋯⋯⋯⋯⋯⋯⋯⋯⋯⋯⋯⋯⋯⋯⋯⋯⋯⋯⋯⋯⋯⋯⋯一:⋯⋯11第二章明代夜不收军的设置与职掌⋯⋯⋯⋯⋯⋯⋯⋯.12第一节人员定额与机构设置⋯⋯⋯⋯⋯⋯⋯⋯⋯⋯⋯⋯⋯⋯⋯⋯⋯。12一、人员定额⋯⋯⋯⋯⋯⋯⋯⋯⋯⋯⋯⋯⋯⋯⋯⋯⋯⋯⋯⋯⋯⋯⋯⋯⋯⋯⋯..12二、机构设置⋯⋯⋯⋯⋯⋯⋯⋯⋯⋯⋯⋯⋯⋯⋯⋯⋯⋯⋯⋯⋯⋯⋯⋯⋯⋯⋯..18第二节职掌与运行机制⋯⋯⋯⋯⋯⋯⋯⋯⋯⋯⋯⋯⋯⋯⋯⋯⋯⋯⋯..20一、敌情侦察⋯⋯⋯⋯⋯⋯⋯⋯⋯⋯⋯⋯⋯⋯⋯⋯⋯⋯⋯⋯⋯⋯⋯⋯⋯⋯⋯..21二、情报传递⋯⋯⋯⋯⋯⋯⋯⋯⋯⋯⋯⋯⋯⋯⋯⋯⋯⋯⋯⋯⋯⋯⋯⋯⋯⋯⋯..23三、其它职掌⋯⋯⋯⋯⋯⋯⋯⋯⋯⋯⋯⋯⋯⋯⋯⋯⋯⋯⋯⋯⋯⋯⋯⋯⋯⋯⋯⋯25第三章明代夜不收军的管理⋯⋯⋯⋯⋯⋯⋯⋯⋯⋯.27第一节选募与训练⋯⋯⋯⋯⋯⋯⋯⋯⋯⋯⋯⋯⋯⋯⋯⋯⋯⋯⋯⋯⋯⋯27一、夜不收的来源⋯⋯⋯⋯⋯⋯⋯⋯⋯⋯⋯⋯⋯⋯⋯⋯⋯⋯⋯⋯⋯⋯⋯⋯⋯⋯27二、训练与任用⋯⋯⋯⋯⋯⋯⋯⋯⋯⋯⋯⋯⋯⋯⋯⋯⋯⋯⋯⋯⋯⋯⋯⋯⋯⋯..28V目录第二节待遇与抚恤⋯⋯⋯⋯⋯⋯⋯⋯⋯⋯⋯⋯⋯⋯⋯⋯⋯⋯⋯⋯⋯⋯⋯⋯⋯.29一、经济待遇⋯⋯⋯⋯⋯⋯⋯⋯⋯⋯⋯⋯⋯⋯⋯⋯⋯⋯⋯⋯⋯⋯⋯⋯⋯⋯⋯..30二、抚恤制度⋯⋯⋯⋯⋯⋯⋯⋯⋯⋯⋯⋯⋯⋯⋯⋯⋯⋯⋯⋯⋯⋯⋯⋯⋯⋯⋯..33第三节奖赏与惩罚⋯⋯⋯⋯⋯⋯⋯⋯⋯⋯⋯⋯⋯⋯⋯⋯⋯⋯⋯⋯⋯⋯⋯⋯⋯⋯.35一、奖励制度⋯⋯⋯⋯⋯⋯⋯⋯⋯⋯⋯⋯⋯⋯⋯⋯⋯⋯⋯⋯⋯⋯⋯⋯⋯⋯⋯..36二、惩罚制度⋯⋯⋯⋯⋯⋯⋯⋯⋯⋯⋯⋯⋯⋯⋯⋯⋯⋯⋯⋯⋯⋯⋯⋯⋯⋯⋯⋯37第四章明代“夜不收”军制的反思与启示⋯⋯⋯⋯⋯⋯..40第一节实施效果及影响⋯⋯⋯⋯⋯⋯⋯⋯⋯⋯⋯⋯⋯⋯⋯⋯⋯⋯⋯⋯⋯..40一、积极作用⋯⋯⋯⋯⋯⋯⋯⋯⋯⋯⋯⋯⋯⋯⋯⋯⋯⋯⋯⋯⋯⋯⋯⋯⋯⋯⋯..40二、存在的问题⋯⋯⋯⋯⋯⋯⋯⋯⋯⋯⋯⋯⋯⋯⋯⋯⋯⋯⋯⋯⋯⋯⋯⋯⋯⋯..42第二节制度规范与现实运作⋯⋯⋯⋯⋯⋯⋯⋯⋯⋯⋯⋯⋯⋯⋯⋯⋯一44一、人治色彩浓厚,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44二、依赖“能人”,弱化制度的执行力⋯⋯⋯⋯⋯⋯⋯⋯⋯⋯⋯⋯⋯⋯⋯⋯⋯45三、赏罚无章,激励机制实施不力⋯⋯⋯⋯⋯⋯⋯⋯⋯⋯⋯⋯⋯⋯⋯⋯⋯⋯..45第三节值得思考的问题⋯⋯⋯⋯⋯⋯⋯⋯⋯⋯⋯⋯⋯⋯⋯⋯⋯⋯⋯..46一、规制以法,强化制度执行力⋯⋯⋯⋯⋯⋯⋯⋯⋯⋯⋯⋯⋯⋯⋯⋯⋯⋯⋯⋯47二、以人为本,辅以高新军事技术的应用⋯⋯⋯⋯⋯⋯⋯⋯⋯⋯⋯⋯⋯⋯⋯⋯47三、审时度势,树立新型边防观⋯⋯⋯⋯⋯⋯⋯⋯⋯⋯⋯⋯⋯⋯⋯⋯⋯⋯⋯..48结语⋯⋯⋯⋯⋯⋯⋯⋯⋯⋯⋯⋯⋯⋯⋯⋯⋯.50;口p口⋯⋯⋯⋯⋯⋯⋯⋯⋯⋯⋯⋯⋯⋯⋯⋯⋯·UU参考文献⋯⋯⋯⋯⋯⋯⋯⋯⋯⋯⋯⋯⋯⋯⋯⋯52附录⋯⋯⋯⋯⋯⋯⋯⋯⋯⋯⋯⋯⋯⋯⋯⋯⋯.56致谢⋯⋯⋯⋯⋯⋯⋯⋯⋯⋯⋯⋯⋯⋯⋯⋯⋯.68个人简历⋯⋯⋯⋯⋯⋯⋯⋯⋯⋯⋯⋯⋯⋯⋯⋯69VI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自国家产生之后,战争与其它军事活动长期被作为国家间相互竞争、争权夺利的主要手段,较之社会生产活动,其对抗性更为激烈,对国家的生死存亡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是以《孙子兵法》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①。然战争之道,贵在先知,先期洞悉敌我之势,是军事战略决策的先决条件与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以及国防战略全局的主动与被动,诚乃国家安危之所系,故而历代无不重视情报搜集与情报体制建设。以此观之,对明代侦防体系中夜不收军的考察,其蕴含的军事与政治意义不言而喻。研究对象“夜不收”,以明人叶盛所言,乃是“军中探听贼中动静消息,及专备急干使令之人”②,因其彻夜在外打探消息,晚上回不了营地,故名。《明实录》中最早关于夜不收的记载见于宣德三年(1428)八月乙未“以遵化卫夜不收张大川为本卫百户。初大川与守鲇鱼石关,巡至将军树石,匣口猝遇虏骑四人,与之敌,虏被大川射伤,俱弃马走,边将以闻,召大川至京师,询其实,上嘉其勇,故有是命”@。从此条史料可知,夜不收在明代军政上运作己久,至少在宣德年间夜不收即已存在。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注释小组:《孙子兵法新注》,中华书局,1977年,第1页。②【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水东日记》卷3l《缉事军》,中华书局,1980年,第313页。叶盛(142旺1474)字与中,号蜕庵,自号白泉,又号泾东道人、淀东老渔,明代江苏昆山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4朝,官至吏部左侍郎。编有《菜竹堂书目》6卷,《两广奏草》16卷、《菜竹堂稿》8卷,著有《水东日记》38卷,《水东诗文稿》4卷、《文庄奏疏》40卷、《秋台诗话》、《卫族考》1卷、《经史言天录》、《宣镇诸序》1卷等。⑨《明宣宗实录》卷46,宣德三年八月乙未条。l第一章绪论据《水东日记》所载,夜不收主要设置于西北二边的军事重镇④,然从其成书时间考虑,此处当为对夜不收初期情况的描述。从叶盛之后的史料来看,夜不收并非仅仅分布于西北沿边地区。如正德七年(1512),副总兵时源于庐州追盗之际,即遣夜不收七人为进城前导②。又明清之际颇有声名的布衣军事家郑若曾《江南经略》中记载江南金山卫设置有夜不收@,戚继光在剿倭之时,军中每营设有夜不收50名④。再如万历四十三年(1615),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张鹤鸣奏请在贵州设立夜不收@,甚至于皇陵之中亦有设置⑥。由此可见,明代夜不收这种主掌侦防之职,以备急干使令的兵种,是普遍存在的。“大凡制度之来,无一定之法,通变以随时代之需,而其变必有所本”④。夜不收的出现,必亦是“通变以随时代之需”的结果。然其何所本,疑其由来一方面在于补旧制哨探之临时因上级将领指令而哨,出战时调动,战后随即取消摆哨,导致警讯及联络不能持久之短;另一方面在于纠传统预警防御机制过于被动、僵化,无法高效传递情报及积极防控之弊。由此见之,夜不收军的创制必是因时善变者,以明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对比为基础,对军制中故有的∞【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水东日记》卷31《缉事军》:“军中探听贼中动静消息,及专备急干使令之人,如宋时西边所调急脚、急步者,今湖湘谓之健步,西北二边称夜不收,惟广中则称缉事军。此辈固自有得力人,但其间尽多虚诳坏事,受贿通贼小人,顾亦在用之者何如耳”。中华书局,1980年,第313页。㈢《明武宗实录》卷89,正德七年六月已巳条。@【明】郑若曾:《江南经略》卷7下《海防条议》:“查得沿海设立墩台,金山卫夜不收四十名,守墩军余一百一十七名”。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第728册该卷第25页。郑若曾(1503--1570),字伯鲁,号开阳,明代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著名的布衣军事家、战略家。郑若曾青年时期师从昆山大儒魏校,常与归有光相互切磋学业。嘉靖十四年(1535)考取秀才,后被推荐入国子监就读,成为贡生,仕途失利后即归居乡里,潜心钻研学问。嘉靖中期,为胡宪宗所识,征聘入军中为幕僚,辅佐平倭事宜。有《日本图纂》、《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流传于世。④【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卷1《练伍法第一》:“第二,骑旗鼓。每营旗牌六名⋯⋯,夜不收五十名”。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第728册该卷第4页。@《明神宗实录》卷536,万历四十三年闰八月乙未条。⑥【清】徐乾学:《读礼通考》卷93《丧考·山陵六》引《两朝从信录》:“诸陵神宫监军,巡山军,巡逻军,夜不收军,黄土军,行宫军,天桥军,圮坟军,本户军,御马监军,御女军,朝房看料军,金钱山军,并悼陵军,李贵妃坟军,共六千二百四名”。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第116册该卷第54页。④马楚坚:《明清边政与治乱》,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4页。2第一章绪论哨制加以变革,将嘹哨固定于沿边城、堡、墩台处,不受行军与否的影响,将其预警机制由前线扩展到后方,形成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常态性双轨侦哨预警和通讯网络,并广泛部署于缘边前线,源源不断的传回敌方情报,以供将帅调度指挥之用。本文即以明代夜不收军制为研究对象,希冀在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1)从夜不收的设置、职掌、人事管理等方面入手,力图还原其历史原貌;(2)依托史籍中的典型个案,借助政治学、军事情报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评析其实际运行效果;(3)在对夜不收军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试图为当今军事情报研究以及边防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二、选题意义之所以将夜不收军制作为研究对象,除了该体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之外,还另有研究的可行性:从学术上存在创新的可能,从社会实践上具有可借鉴性。因此本选题既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同样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理论意义所谓理论意义,意即与前人相比,为同类命题增加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观点:与同时代相比,或者完善了既有的理论体系,在特定理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对后续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及通过研究开辟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或体系。对明代夜不收军制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一,从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关系来看,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历来密不可分。“微观研究可以使具体的个别的事件更具真实性,进而使整体或全局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弥补宏观研究往往忽视对局部、细部的研究,使‘历史失去了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内容和面貌⋯⋯克服宏观研究中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枯燥”’,而“宏观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和固有的规律,而且可以从整体或全局上正确认识局部和细部,弥补微观研究的不足”∞。对明代夜不收军制的研究虽是众多微观研究的-d,部分,但其理论意义应该是不容置疑①金福来、裴云涌:《论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宏观与微观的研究方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3第一章绪论的——这一微观研究不但与宏观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起到促进宏观研究的作用。其二,夜不收虽已逐渐为学者关注,但学术成果稀少,且多不深入和系统。这既表明存在继续研究的必要,也暗含了展开和深入的可能: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完整勾勒夜不收军历史原貌,重新界定其性质,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和见解;进而对夜不收军制的实施层面进行拓展和深入,评析利弊得失,为现今军事情报研究和国防体系建设提供积极性的启示。(二)现实意义夜不收军制实为一种历史存在,并非现实之运作,但这并不意味着选题完全脱离现实,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现实意义并非仅仅包括功利意义、实用意义,也不全是直接意义,同样也包含着对现实所产生的间接作用,研究夜不收军制的现实意义主要是指后者。一方面,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具体到夜不收军所体现的军事情报活动和侦防体制,同其他社会因素一样,也有其内在的规律,而历史为研究这种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和参照系。夜不收军制的创制及实际运行既是明代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既有自身的特点,同样也体现出情报活动与侦防体制运行的一般规律,其问的成败得失,为后世军事情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对此进行归纳分析,揭示一般发展规律,本身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当今与历史之间既存在着继承性和延续性的一面,又具有发展性和创新性的一面,然研究历史制度的目的并不在于述古,而在于继承与延续已消逝制度的价值,为当今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寻求立足点。在探寻夜不收军制设置与运行机制的同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社会状况,从整体上分析明代各时期的朝政治乱、经济和军事状况、国家安全战略政策的变动对夜不收军制产生的影响,评断利弊得失,以求为现代军事情报研究与体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总之,本文在力求还原夜不收历史面貌的同时,重新界定其性质,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宏观研究提供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之上,对夜不收军制展开反思和理论分析,揭示其对现今所具有的借鉴意义。这些既是本选题得以展开的基本原因,也是继续深入的动力,更是根本立意所在。4第一章绪论第二节研究现状虽然目前尚无关于夜不收的专著问世,但存在为数众多的相关研究,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和侧重以及结论等彼此间存在诸多差异。如果全面而细致地进行总结和描述,则有可能偏离主题,因而在借助相关工具书,如《明史研究备览》①、《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②和《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参考资料》③以及CNKI检索等,进行系统搜集的前提下,以研究内容为中心将相关论考分门别类,辅之以发表先后,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论述。文中未能涉及到的学术成果可能还有许多,这主要是受本人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所限,并不涉及对其本身的评价问题④。夜不收性质界定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祁美琴教授是大陆首位关注夜不收的学者,其《明清之际的“夜不收”与“捉生”》@一文详细介绍了明与后金之间在辽东地区的军事侦察与反侦察活动。她认为“夜不收”是明代辽东边防守军中的哨探或间谍的特有称谓,作为一种重要的御敌手段,在当时辽东总兵之下很可能已经建有夜不收的侦察兵兵种,其最初的侦查对象主要是蒙古诸部,随着辽东局势的变化以及明与努尔哈赤冲突的不断升级,明军方开始加大对女真地区的刺探。随后,她通过将夜不收与后金“捉生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比较,得出夜不收军的腐化与废弛是明朝在与后金的决战中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结论。相较之下,“捉生"是祁文探讨的重点,于夜不收只是就其名称、职能、生存状态及国家的抚恤政策作了简短分析,且在夜不收的定性问题上出现了偏差。眇李小林、李晟文:《明史研究备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罾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自20世纪初至今,欧美学者从多角度对明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民族与边疆、农民起义、中外关系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且每个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其中,西方学者对于明代兵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这些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视角都与夜不收相去甚远,故而没有将其纳入综述之列。@祁美琴:《明清之际的“夜不收”与“捉生”》,《清史研究》,2005年第4期。5第一章绪论柏桦《明代蓟镇的夜不收军》将夜不收纳入明代侦防体系之内,详尽考察了蓟镇夜不收军的员额、职掌等问题,并以此为立足点,对学界关于夜不收性质与职掌的诸种观点提出质疑㈨。焦杰认为夜不收是明代的一种侦察部队(皇帝的夜不收除外),性质与宋代探听军事情报的急脚比较接近,并指出明朝在初年即已在北部边境建有夜不收的机构,其任务是打探蒙古军情并向国内报警②。总体而言,焦文侧重于“健步”、“急脚”与“夜不收”三者的比较,对夜不收着墨不多,参考意义不大。另外,邢玲玲在《“夜不收”释疑》一文中对自己学位论文中关于夜不收的论述进行了展开。在此篇文章中,她以明朝为切入点,从时问、空间及职能三方面,对“夜不收”进行释疑,进而得出夜不收并非明代所特有的称谓,即使是作为情报人员,夜不收也并非只有明代才有;同时夜不收也并非是明代辽东军中哨探或间谍的特有称谓,而是边防军之一般职役,并非仅指军中探谍,凡是与边境安全有关的刻不容缓之事,都会交由夜不收办理③。虽然邢玲玲指出夜不收于明代边防中承担着诸多任务,但是却没有对其职役做进一步的细化分析。二、夜不收群体研究中国台湾学者于志嘉《明代军户世袭制度》④一书,主要以明代官军的世袭法为中心,探讨两者的身份是如何被固定起来,同时介绍清军与武选二法,以及政府方面为维持军与官世袭制度正常营运所做的各项努力,在行文之中从军户的角度考察了“夜不收”的组成与来源。日本学者川越泰博的《再论明代北边的“夜不收”》@,以《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为主要史料,经过仔细考证,得出夜不收并非世袭的结论。此前,在2001年,川越泰博即已发表《明代北边的“夜不收”》@,但囿于语言及国内藏书,∞柏桦:《明代蓟镇的夜不收军》,尚未发表文章。②焦杰:《健步、急脚、夜不收》,《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总第63期。⑨邢玲玲:《“夜不收”释疑》,《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④于志嘉:《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⑤【日】川越泰博:《再论明代北边的“夜不收”》,《中央大学文学部史学科纪要》,2006年第58期。@【日】川越泰博:《明代北边的“夜不收”》,《中央大学文学部史学科纪要》,2001年第46期。6第一章绪论至今无法拜读,深感遗憾。另外,该氏《明代异国情报。研究》④、《明代中国口)兵制己政治》②也是具有较高水准的研究明代兵制,特别是明代情报体系的著述。遗憾的是,这两部著作并未寻得。香港学者马楚坚的《明清边政与治乱》是一部约六十万字的论文合集,探讨自明中叶嘉靖万历迄于清中叶雍正乾隆时期约200年时间内有关边防边政的问题。在《明代搪报之创生及编制》③一文中,马楚坚将夜不收、家丁、通事及塘马等作为情报人员列入塘报系统,对夜不收的别称、数目及家丁、通事向情报人员的演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肖立军《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④一书涉及夜不收的部分为“墩军”,内容含括墩台的规制,墩军的人数、来源、任务与管墩官,以及夜不收的种类、政府的抚恤政策等。韦占彬对明代边防预警机制中的哨探及传烽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边防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综合的评价@。由于其立意在于明代的边防预警机制,所以对边防机制中的情报人员关注不多,仅简略涉及夜不收而已。邢玲玲对夜不收关注最多,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明代北部边防预警系统研究》@中对学术界关于夜不收的疑误进行了释疑,认为夜不收并不仅仅担任哨探任务,还从事烧荒、劫营等任务。随后她从夜不收的名称、别称、选拔,哨探的防范措施、赏罚、生存状态,以及国家的抚恤政策等方面入手分析,试图揭示夜不收全貌。另外,在《论明代北边报警系统中的情报人员》⑦中,邢玲玲较详细的考察了明代九边地区的情报人员(主要有夜不收、尖哨和尖夜、通事、家丁等),从情报人员的组成、选拔及优恤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指出在明代哨探系统中夜不收发挥主要作用。限于篇幅和所用史料,两篇文章未能清晰勾勒出夜不收的原貌,所得出的一些结论还值得商榷。∞【日】川越泰博:《明代异国情报。研究》,汲古书院,1999年。㈢【日】川越泰博:《明代中国。兵制巴政治》,国书刊行会,2001年。@马楚坚:《明清边政与治乱》,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④肖立军:《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韦占彬:《明代边防预警机制探略》,《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邢玲玲:《明代北部边防预警系统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④邢玲玲:《论明代北边报警系统中的情报人员》,《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7第一章绪论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林为楷的《明代侦防体制中的夜不收军》①是一篇系统探讨夜不收军制的文章,在文中,林为楷将夜不收军置于明代侦防系统之中,分以六个部分进行论证。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夜不收军设置的原因,并对明代军事侦防系统进行了简单界定。在第二个部分“夜不收军的编制”中,对夜不收在明代边境设置的先后顺序、编制与数量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证。第三个部分“夜不收军的任务”与第四个部分“夜不收军的待遇与赏罚”介绍了驻扎于边境墩台、城、堡等处的夜不收,负责传递情报的夜不收和深入敌境侦查敌军动态三类夜不收的职责及待遇赏罚情况。第五部分“夜不收军在侦防体制中的检讨”和结语从积极作用与存在弊端两个方面对夜不收进行了评价。该文明代设置夜不收军墩堡单位的附表,是以前典籍和文章中所没有的,显示作者对此用力甚深。然而林为楷只是对夜不收军制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考察,还有迸一步拓展的空间,并且其对夜不收的定性及分类亦有失偏颇。四、附带性研究夜不收的文章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李建丽《河北明长城军事管理体制及兵力配置》②,杨建林《明代宁夏镇防御体制述略》④,陆宁、马建民《明代宁夏镇“烧荒”考》④,李文君《明代西海蒙古史研究》@,王长松《北京沿河城军事历史地理研究》@,张翠敏、王宇《大连明碑考略》⑦,汪崇赁《对明代战争引起淮盐困守支问题的初探》@,李凯灿《多尔衮与清初弊政整饬》⑨,傅玉璋《防御俺答的名将翁万达》@,肖立军《九边重镇与明之国运——兼析明末大起义首发于陕的原因》㈨林为楷:《明代侦防体制中的夜不收军》,《明史研究专刊》,2002年第13期。②李建丽:《河北明长城军事管理体制及兵力配置》,《文物春秋》,2008年第6期。㈢杨建林:《明代宁夏镇防御体制述略》,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㈤陆宁、马建民:《明代宁夏镇“烧荒”考》,《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㈢李文君:《明代西海蒙古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王长松:《北京沿河城军事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10期。④张翠敏、王宇:《大连明碑考略》,《东北史地》,2007年第5期。圳汪崇簧:《对明代战争引起淮盐困守支问题的初探》,《盐业史研究》,2009年第4期。㈢李凯灿:《多尔衮与清初弊政整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傅玉璋:《防御俺答的名将翁万达》,《史学月刊》,1992年第6期。8第一章绪论①,曹永年《明代蒙古中晚期的经济》②,肖立军《明嘉靖九边营兵制考略》⑨等。这些文章仅是在行文中语及夜不收,并没有进行展开论述,参考价值不大。此外,自20世纪初至今,国内外涌现出众多关于明代兵制的论著,如王毓铨的《明代的军屯》④、《中国全史·中国明代军事史》@、《中国军事通史·明代军事史》@、《中国历代征兵制度考》④、《中国政治制度史》⑥等。这类著作于军事制度只是梗概性的介绍,虽然在内容上包括明代军事的各个方面,但是其所涉及的内容多为背景性知识的铺垫,并无直接相关性,此类论考在此不再一一罗列,综述情况敬请参阅《明代兵制研究六十年之回顾》⑨和张金奎的《二十年来明代军制研究回顾》㈣两篇文章。总体看来,明代夜不收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然而,无论是从其综合程度,还是从其论证的深度考虑,已有研究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第一,从研究角度来讲,已有成果主要以夜不收群体为中心,对于夜不收军制的考察比较薄弱,并在界定夜不收的性质上存在谬误。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夜不收的名称、待遇与赏罚、编制及军前情报刺探职能得到较详细的论述,却少有对其所承担职役进行细致划分的论著,缺乏将夜不收军制的产生、完善与衰落同明代政治经济及边疆策略的变动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文章。第三,从理论分析来看,大多数论考只是史料的罗列,未能有效利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深入的论证,在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④肖立军:《九边重镇与明之国运——兼析明末大起义首发于陕的原因》,《天津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㈢曹永年:《明代蒙古中晚期的经济》,《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㈤肖立军:《明嘉靖九边营兵制考略》,《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㈤王毓铨:《明代的军屯》,中华书局,1965年。@毛佩琦、王莉:《中国全史·中国明代军事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范中义、王兆春、张文才、冯东礼:《中国军事通史·明代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④刘公任:《中国历代征兵制度考》,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赵明:《明代兵制研究六十年之回顾》,《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8期。@张金奎:《二十年来明代军制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0期。9第一章绪论研究方法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的手段,不可或缺,恰当的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虑到研究对象的性质、写作目的以及自身的能力,故而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混合采用了多种方法。具体而言,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指导下,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一)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视为定性研究方法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步骤为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或研究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和口述史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案例进行描述、分析和比较,进而总结、归纳或证明、解释既定的社会科学主题’’①。考察明代夜不收军制自然脱离不开查阅大量的相关史料,只有在充分占有翔实与准确资料的前提下,进行细致的分析、整理与归纳,才有可能写出一篇既切合史实而又论述全面的学位论文。因而在写作中既考证借鉴了已有学术成果所应用史料,又有意识的应用了一些或由于偏僻或由于繁杂而被忽略的史料,力求整合已有史料并加以丰富完善,以还原夜不收军制的历史原貌,为下一步的理论论证奠定坚实基础。(二)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方法,又称主题分析方法,“其目的是要弄清被分析文献‘究竟讲什么’,以便给予检索标识。其步骤一般为通过浏览文献的篇名、目次、摘要、引言、结论以至正文,对文献内容作调查,对调查所得的情况作分析判断,进而形成主题概念的一种研究方法’’②。总体说来,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夜不收研究已经逐渐地形成体系,在已有学术成果中,其编制、待遇、作用、管理等层面都有涉及,只有在充分了解前人成果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怀疑,做进一步的拓展。本文拟通过学术著作、刊物、数据库等渠道,搜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夜不收军制的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2页。《政治学研究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2页。lO第一章绪论作出一定的理论推进。(三)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主要是指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去认识历史,形成历史概念、构筑史学理论体系的各种有关方法。比如,形成概念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等等"①。逻辑分析方法强调在获得大量可靠史料并对历史事实有了清晰把握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对具体的历史材料、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实质是利用一定的概念体系和逻辑准则对史料和事实进行解释和解读的抽象思维过程。本文在对获得的史料进行去伪存真的基础上,依据史料建构明代夜不收军制的历史存在,进而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解读,试图通过这一过程,排除历史中的偶然性因素,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夜不收军制所体现出的军事情报活动和边防体系演变的规律。二、本文的创新点在封建社会,国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抵御外来威胁和侵犯,镇压内部异己势力,而战争常被统治者作为防御外来侵犯,实现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社会活动的目的之一便是不断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军事和战争在封建制国家统治者的意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封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及情报侦察活动往往依附于军事系统,并以作战、刺探军情与传递情报为主。早期学者由于未觉察到这一点,忽略了影响夜不收军建构与运作的背景性因素,割断了其与明代国家防御体系之间密切的联系,致使对夜不收性质的界定有失偏颇。本文在对夜不收承担的主要任务进行区别划分的基础上,认为其主要任务在于侦防,大概履行相当于现代的侦察兵与边防军的任务,同时也会依据边防情势受命处理其它事务,如烧荒、劫营、缉捕逃犯等。在这其中,又将夜不收群体具体划分为侦防两大部分,属于侦察兵的,就是各边镇领兵将领直辖的夜不收;而属于边防军的,就是部署在各暗哨、架炮、墩台的夜不收。①赵吉慧:《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03页。ll第二章明代夜不收军的设置与职掌第二章明代夜不收军的设置与职掌第一节人员定额与机构设置关于夜不收的设置问题,明季史籍中的记载呈现出官方记述多侧重于夜不收活动及其激励机制,而明人传记、地方志、杂记等则详实记载夜不收编制的现象。例如,《明实录》中共记载有夜不收的史料一百四十余条,对夜不收的编制和组织形式则欠直书其详。《明会典》与《万历会计录》的记述侧重于夜不收的待遇和赏罚,同样鲜有关于夜不收编制的记载。而以《四镇三关志》、《西关志》、《山海关志》为代表的明代边关志书以及《苑洛集》、《练兵实纪》与《武备志》等个人著述则对著作人所处朝代及地域内的夜不收编制情况加以详细记载。有鉴于此,本节对夜不收编制的考察将尽量统筹各种史料记载,并加以适当的归纳、分析、推理,力图使论述贴合历史实际而又不失于简略。然限于个人能力,文中对夜不收编制的勾勒亦有可能掺杂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中的不当之处还请方家雅『E。人员定额人贝疋耿明季史籍中关于夜不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宣德初年,因而对于夜不收人员定额与结构比例的考察自然只能以此为起点。宣德三年(1428)“以遵化卫夜不收张大川为本卫百户"①;又宣德八年(1433)命“给开平诸卫夜不收,并各处关、口、台、墩哨探守嘹军士七千九百余人,皮袄狐帽’’②;再如宣德九年(1434)大同参将都指挥使曹俭奏称“大同左等卫夜不收高政等,常出穷边绝境窥探贼情,跋涉险阻,冒犯霜露,昼伏夜行,艰苦万状”@。由这些记载可以得知,宣德年问遵化卫、开平卫、大同左等卫都编制有夜不收军,然其他卫所是否也设有夜不收及具体员额,无从得知。正统三年(1438)命“给密云中后卫及营州左屯等卫,守墩夜不收、旗军①《明宣宗实录》卷46,宣德三年八月乙未条。@《明宣宗实录》卷106,宣德八年九月癸未条。③《明宣宗实录》卷115,宣德九年十二月丁未条。12第二章明代夜不收军的设置与职掌一千七百余人,毛袄”①。正统四年(1439),“行在户部会廷臣并巡抚等官议备边二事⋯⋯,一大同、宣府、缘边营、堡、墩台,原设夜不收,不时出境巡探声息,每月关支行粮,其腹里总兵等官所设夜不收,待有差遣,验日支与一升五合。上以事虽小而縻费多,允所议”②。据此两条史料,则明英宗正统初年,沿边墩台及总兵官下业已设有夜不收。又正统六年(1441)年,参赞甘肃军务右佥都御史曹翼,移文陕西布政司右参政年富赴边,议增夜不收月粮。年富不至,曹翼自拟增之,有司以未经年富公议,留难不与。曹翼上疏弹劾年富不赴公议,专擅妄为,英宗诏令年富,令其自陈。年富在自我辩解时提到:“臣所职距翼治五千余里,非疾驰,经月不能至,且边储有限,而夜不收诸边具有之,此例一兴,恐所费不赀”⑨。从年富的说辞中可知,正统年间,沿边各镇之中已普遍设有夜不收。景泰、天顺、成化三朝,多有明廷对夜不收的升赏抚恤事例见诸史籍,然未有其明确详细设置情况的记载。据马楚坚对《明实录》中有关景泰、天顺、成化三朝边防所传瓦剌信息统水可知,在景泰朝传回的88条信息中,仅有1条为主动出边哨探所得,其中嘹望所得信息36条;天顺朝有关防范瓦刺情报仅有消极2条;宪宗朝仅得18条,其中同样缺乏主动出哨获得的情报。从一个侧面说明,景泰、天顺、成化三朝时夜不收虽然已经较为受到重视,但在自朝廷至各边文臣守将对情报活动的功能认识不深的情况下,夜不收尚难以形成完善的编制。自弘治七年(1494)始,墩台夜不收的员额渐入史籍记载,《明孝宗实录》载“自边至城,每十里或八里,止用大墩筑墙围之,环以壕堑,留一小门,拨夜不收五人戍守,遇警接递传报”⑨。据此,弘治朝沿边墩台传报军情的夜不收在传报路线上的配置应该是每墩五名。又嘉靖时大同巡抚史道在其《创立五堡以严边防疏》中提到:“仍会置夜不收、通事、家丁人役数百余人分投(哨探),昼夜伏住二边紧要墩台及山岗高阜去处”@,可知嘉靖年间夜不收驻扎于沿边墩u《明英宗实录》卷48,正统三年十一月丙申条。㈢《明英宗实录》卷59,正统四年九月乙酉条。@《明英宗实录》卷79,正统六年五月甲辰条。㈤参见马楚坚:《明清边政与治乱》,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第117—120页。@《明孝宗实录》卷94,弘治七年十一月甲寅条。螂【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166载史道《创立五堡以严边防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689页。史道(1485—1553),字克弘,号鹿野,北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13第二章明代夜不收军的设置与职掌台已是常事。隆庆四年(1570)规定“每墩哨军五名、夜不收二名,令相互保结,侦报虏情”①。据此,从理论上讲,隆庆时沿边每一墩台当设有2名夜不收。事实上,明人多依据地形地势、交通情况以及对军事活动的影响将边地分为“极冲⋯‘次冲”等级,墩台、营、堡亦有此划分,以为设置军士多寡的参考②。因此,墩台、城、堡处所设夜不收人数会因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差异、军事要冲与否以及朝代的更替而改变,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仅以王士翘《西关志》中的记载为例,隆庆卫守军原额为14,246名,先年逃绝10541名,至嘉靖年间,实际在守军人共3,750名,其中口外各墩架炮、出哨、夜不收153名。另外白羊城军814名,内有夜不收65名;长峪城军445名,设有夜不收41名;横岭口军508名,包括夜不收44名;镇边城军510名,而夜不收仅有30名之设@。另外,在居庸关所属的中、北、南、东、西5路隘口的128墩台内,分设夜不收312名,多者每一墩台达9名,少者1名,甚至不设(详见表2.1)。表2.1居庸关下辖墩台夜不收配置情况④居庸关总接墩冲要9双泉口东西山墩二座僻静1上关墩冲要9贺伯口西北山墩冲要1转轮山墩冲要8陈友良口北山墩僻静l泥河墩冲要7黄土岭口无墩幸●木1高庙墩●掌木7石佛寺口西北山墩冲要1老君堂墩冲要8青龙桥东口北山墩冲要l岔道墩冲要9青龙桥西口北山墩冲要1黄土梁墩冲要6小岭口无墩木}宰1棒槌峪墩冲要7西水关口西山墩僻静1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嘉靖十五年(153
本文档为【66.历史文档 明代“夜不收”军制研究 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培训考核小魏子
叉车专业培训老师
格式:pdf
大小:1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历史学
上传时间:2020-02-03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