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墨画相关知识与简单教学

水墨画相关知识与简单教学

举报
开通vip

水墨画相关知识与简单教学水墨画相关知识与简单教学 什么是水墨画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

水墨画相关知识与简单教学
水墨画相关知识与简单教学 什么是水墨画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水墨画的特点 水墨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水墨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水墨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浓、淡、破、泼、渍、焦、宿。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另外,中国画爱写诗词及提字,再加红印签名。 水墨画的工具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笔能将墨的神韵最好的发挥出来,且较绢等价格便宜,故现在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毛笔]]是中国所创,并影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广泛地域的传统书写习惯。毛笔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羊毫柔软,狼毫刚健,兼毫柔中带刚。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琏镇)之湖笔,宣州(今安徽泾县)之宣笔,及江西进贤之笔为上。墨分“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漆烟是用国漆作燃料,燃烧后的烟垢加胶加工而制作成的。古代徽州所 产之墨,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徽墨有金不换之美称。颜料有两种,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 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中国画用纸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等,推而广之,不但是纸、绫、绢等织物都是绘画的材料。但宣纸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其特性将国画要求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以安徽歙县之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及山西的澄泥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常有古人为求一方名砚,不惜倾其所有。除文房四宝之外,印章、印泥、笔架、笔洗、笔筒、文镇等相关绘画用具还有很多,广义的文房四宝也将以上所举列入其中。 水墨画技法 用墨要整体,一般讲,“浓破淡”较融合,而“淡破浓”由于生宣纸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尤其是浓墨八成干时再用淡墨或清水去破,这样,先画的就比较清晰。当我们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效果。 画一幅画要有整体设计,墨色要注意黑、白、灰的安排。黑,就是浓墨,灰是淡墨,白是白纸,是空间。人群中的留白和白纸空间要呼应好。还有一点切不可忘记,线的疏密变化也会造成灰的效果,线面搭配要合理。尤其画面人物众多时,更不要在局部过多地找小变化,要在一组一组中找大的对比。 积墨 积墨为了使画面厚重,一次用墨不够分量,可反复加强。积墨积在什么地方好呢,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在结构素描中讲过,光影素描浓缩于粗线之中,这种浓缩的光影,是积墨最好的方法,但不可一律乱加,尤其结构凸起的地方不能积墨。 付强作品 1 画一个单人时,尽量少用积墨,必要时,应积在前后物体形成空间的地方。画面人物众多时,墨应积在人与人形成的空隙中,大面积积墨要有形状,或方形,或三角形,不可太规则。 积墨时,不可太平均,画面上要保持几块第一遍水墨原始痕迹,或者说是在凹进去的地方积墨方显厚重。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好这一技法的应用。 淡墨 淡墨以透明、干净为主,要保持笔与笔之间形成的水印。淡墨要与浓墨呼应、对比、相互依托,同时保持它自有特色。 用淡墨最好是用研的墨,而不能用墨汁,否则没有笔痕的力度。淡墨是墨韵的主要成分,水太少画面会干燥,水太多又会烂掉,要做到淡墨润而不烂,同时还要和空白、白纸、浓墨的对接、呼应,方可造成黑、白、灰和谐的整体。有时单独用淡营造阴雨、雾气、冰雪的气氛,更能发挥它的特长,妙不可言。 淡墨里最忌混进红色,尤其脏水,不能作为淡墨用水。在淡墨上积墨,只能一遍比一遍更重才好;否则淡墨上置淡墨或置上淡颜色都会破坏它的性能,易发闷、显脏,失去透明感。 学习用墨 用墨是指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水墨画中,墨就是色,由于笔中含水和墨量的多少,便产生了干、湿、浓、淡的变化。墨的深浅有墨分无色的说法: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要掌握墨的浓淡变化,关键是学会用水,墨中加水越多,墨色越淡,最重的墨就是墨汁瓶中的原墨汁。 在学习用笔的同时,要学习用墨。墨用得好,墨色层次有变化,才能生动地变现所画形象,作品就活泼、有精神。 蘸水调墨法:笔头先蘸水或淡墨,然后笔尖蘸适量浓墨,在调色碟中调几下,让墨色在笔头上形成由笔尖到笔根渐渐变迁的效果,这样,落纸行笔时就在宣纸上形成浓淡变化的墨色效果。根据作画需要,不断蘸水或墨(为了保持住笔头墨色的深浅顺序,可采用往笔根加水的办法),调整墨色的浓淡,只要反复练习,掌握好水和墨的多少,就能画出变化丰富的墨色效果。 2 泼墨法:大笔挥洒,好像往纸上泼墨,所画的形象面积较大,形体表现自由度较大。画荷叶、山水等,用泼墨较多。 破墨法:第一层墨没干时,接着画第二层,让不同的墨色相互渗化,形成丰富的墨色变化。可以先画淡墨,再用浓墨坡淡墨,叫浓破淡。或者先画浓墨,用水或淡墨破浓墨,叫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也是常用的方法。破墨法是水墨画中运用最多的墨法,渗化的墨色产生水墨淋漓的效果,有湿润、奇妙的活力和美感。 浓破淡 淡破浓 色破墨 墨破色 3 积墨法:墨色层层积加,一层干后再加一层,最后达到理想效果。主意墨要逐渐加重,不要突然加重,那样会前后层衔接不自然。丰富和厚重的美感是积墨法的特点。 墨的干湿:墨的干湿,要看笔头水分的多少。笔头水分大,在生宣纸上渗化强,可画出水墨淋漓的效果;笔头水分少,笔头干,能画出枯笔或飞白。 水墨画--怎样画荷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高洁的精神,因此许多人都喜爱画荷花。画荷叶要大面积用墨,所以刚开始学水墨画,通过花荷叶练习用墨很不错,并且还可以锻炼大刀阔斧作画的胆量。 小技巧:水墨画的构图讲究技巧地留空白,又称“计白当黑”。所留的白纸部分并非空纸,也是画的组成部分,是画的虚处,使画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空白部分更像有形象的部位一样做认真的推敲和处理,利用不同的构图形式使画面形成独特的意境。水墨画构图也借鉴西方绘画的构图特点,画面不留空白或少留空白,画满画面,使画面形成自然的边框,这就是所说的满图构。不论怎样构图,都要使画面均衡并且富有变化。画中落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字和印章也属于构图的组成部分。 长锋笔蘸淡墨勾花瓣,注意线条要灵活。 提斗笔笔肚蘸淡墨,水分稍大些,笔尖蘸浓墨,测锋画前面稍弄墨叶。 4 根据构图,大提笔斗侧锋画后面的重墨叶,长锋笔勾后面的花瓣。 重墨勾荷梗,注意疏密和穿插。 荷叶半干时,用稍重的墨勾叶脉,笔要干些。 用朱砂色染花瓣,调整,提笔完成。 作品赏析: 5 水墨画的学习用笔--胳膊的三种姿态 水墨画非常讲究笔墨,用笔就是笔法,也就是运笔的方法和技巧。水墨画靠不同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并利用生宣纸的特殊渗化效果,画出丰富多彩的作品。用笔是画水墨画最重要的绘画技和基本功,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握笔方法:和写毛笔字握笔相同,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中指稍微勾住笔杆前面,无名指抵在笔杆后面,小指随意靠在无名指外侧。握笔要“指实掌虚”,不要把笔杆攥死,这样运笔才灵活。 胳膊的三种姿态: 悬腕:肘部作为支撑,手腕悬起,小臂、手掌、手指运笔,画小幅画时可悬腕画。 枕腕:手腕作为支撑,手指手掌运笔,画精细的地方可枕腕画。 悬肘:整个胳膊悬空运笔,画稍大些的画时要悬肘画。 水墨画-怎么画菊花 菊花不畏寒冷的傲霜精神为人们所喜爱,是水墨画的传统题材。花朵有盘形、球形,有直瓣、弯瓣。颜色以黄色居多,也有红色、白色、紫色等。花的画法主要用勾勒法。从花心勾起,一层一层,由内到外,由小到大,可用墨勾,也可用色勾。菊叶与花头相比,不宜太大,花茎柔中带挺。 小技巧:水墨画讲究诗、书、画、印一体。在画上写诗文,叫‘题’。在画上署姓名、写年月、盖印章,叫‘落款’。 考虑好构图,用长锋勾线笔调胭脂色勾花瓣,提斗笔侧锋画叶。 6 根据构图,勾上面的花朵,花瓣要以花心为圆心,一层一层勾,花瓣要有姿态。 继续画后面的叶子,为了和前面的叶子有区别,墨色可稍重些。根据构图,添画一个花苞。 中锋勾花茎,墨色可比叶子稍重些,注意枝条的穿插要自然。 曙红稍加大红,稍大的软毫笔调色染花,水分大些,颜色给足,一遍完成,为了生动,要留一些空白。 趁叶子半干,用勾线笔调稍重些的墨勾叶脉,前面的叶脉稍微实些,落款盖章完成。 作品赏析: 7 水墨画用笔方法 用笔方法:用笔的方法很多,要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先学习几种最基本的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散锋、拖笔、点厾。 中锋 侧锋 中锋:笔杆与纸面基本垂直,运笔时笔尖处在笔画中心,主要用于画线,是最基本的运笔方法,画出的线圆浑厚重、有立体感。画荷梗、藤枝等常用中锋。 侧锋:倾斜笔杆,笔尖处于笔画一侧的运笔方法。侧锋灵活多变化,用于画大面积的墨,如荷叶、葡萄叶等,也用于画变化多的线,如山石、树木轮廓。 逆锋 散锋 逆锋:逆向行笔,笔锋推进中,受阻散开,自然形成斑驳的效果。 散锋:运笔时笔锋呈散开状,可画出特殊效果的笔痕。 拖笔 点厾 拖笔:拖着笔顺毛而行,可边行边转笔,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点厾:笔尖在纸上骤起骤落叫点,笔点下后拖成短线叫厾,合成点厾。中锋、侧锋都可用于点厾。点厾是常用笔法,可点叶、点花、点苔等。 水墨画--画白菜与螃蟹 通过白菜和螃蟹进行用笔练习。 8 技巧:用笔是水墨画塑造形象的关键技巧,要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用笔方法,如行笔的轻重缓急、长短方圆、中锋、测锋、逆锋等,笔下的线条和磨痕要有很强的表现力,才能很好地表现所画内容,传递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画白菜: 中锋淡墨购菜帮,线要灵活。 侧锋画菜叶(笔肚蘸淡墨,笔尖舔浓墨) 菜叶半干时浓墨勾叶脉,完成。 画螃蟹 笔肚蘸淡墨,笔尖舔浓墨,大笔侧锋排列三笔,画螃蟹壳。 9 接着侧锋画钳,浓墨在外。 中锋画腿,腿跟部集中些。 中锋画腿,要有力度。 中锋画第二节腿,画尖爪。 腿的姿态要有变化 干笔焦墨勾钳、点眼、完成。 作品赏析: 10 水墨画如何学习用色 水墨画以墨为主来变现形象,如果用色,是以表现固有色为特点。水墨画用色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纯粹用墨画或者在墨的基础上适量搭配一些颜色,应该让色不碍墨。这样,画面的墨色就会整体统一。二是在墨中加颜色来变现形象。三是画面以色为主来变现形象,以色为主的画也被称为彩墨画。 小技巧:水墨化、彩墨画都是一种透明的画法,要让颜色薄、亮、透,彩色不能画得很厚,这样画面才能不死板。一般先用墨画出形象,然后在墨上罩色,要透出底层的墨来,或者色和墨调在一块儿使用。一些小细节需要用厚颜色时,可以适当加厚。 以色为主 以墨为主 墨中加色 作品赏析: 水墨画--怎样画葫芦 11 葫芦是农家院子里常种的植物,它攀附在葫芦架上生长,小葫芦是绿色的,可以食用,老葫芦是黄色的,可做容器和工艺品。葫芦是宽阔的叶子、胖胖的葫芦头,特别适合画写意水墨。 小技巧:掌握笔头调墨和调色的浓淡、干湿很关键。为了画的更准确,可把画废的宣纸作为试笔纸,放在调色碟旁边,作画过程中经常试一下笔,试好后再落笔。 考虑构图,大提斗笔先调黄色,笔尖调赭石色画葫芦,为了不让色太艳,色中可加一点墨,长锋笔勾藤。 再添画后面的葫芦,要有远近、疏密之分。 接着考虑构图,用提斗笔画一组主要叶子,用笔要灵活。 添画后面的叶子,趁先画叶子的半干时,勾好叶脉。 后画再添画些叶子,调整疏密关系。长锋笔调较干的赭墨勾藤。 12 作品赏析: 13 水墨画--怎样画牵牛花 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牵牛花,大家都很熟悉它,它也是水墨画中常见的题材,比如,齐白石就很喜欢画牵牛花。 小技巧:有时水分没掌握好,墨或色在宣纸上渗化得很厉害,会破坏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时,马上用一块干净的宣纸蒙在画面上吸去多余的墨,就可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要事先准备好一块吸水用的干净宣纸放在画案上, 方便随时取用 大白云笔蘸青蓝,笔尖稍调些花青画花头,色要浓。再用提斗笔,花青加墨,侧锋画叶,白加青蓝画花筒。 花青调重墨画前面的重叶,再添画花和花蕾。 稍重的墨勾花托,叶半干时,勾叶脉。中锋重墨画竹篱笆。 画枝,点花心,落款盖章完成。 14 作品赏析: 水墨画--如何画丝瓜 丝瓜和葫芦一样生长在架上,也是农家院子里常种的植物,丝瓜叶子和葫芦叶子一样很宽大。很多人喜欢用水墨画丝瓜,水墨丝瓜作品既雅致,又具有乡土气息。 小技巧:画水墨画学会‘分黑布白’。分黑布白的意思的动笔之前,就要根据画面构图大致考虑好纸上哪里用重墨画、哪里用淡墨画、哪里留白纸,做到画面有黑、白、灰对比,墨色有干湿,浓淡的变化,构图有疏密、聚散的处理。 15 鹅黄色调花青色,根据构图用大提斗笔画丝瓜。 笔肚调赭墨,笔尖调稍重的墨,大提斗笔测锋画主要的叶子。 然后画周围的叶子,墨色要稍淡一些。 根据构图再添画两根丝瓜,趁半干时用长锋勾线笔勾叶脉和丝瓜上的纹理。 用长锋笔勾瓜藤,落款盖章完成。整幅画为暖色调。 16 17 水墨画--画葡萄 葡萄是高大的藤类植物,生长在架上,葡萄叶呈掌状,果实是半透明的圆球形或椭圆球形,颜色有紫色、绿色等。葡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也是水墨画经常表现的题材。 用花青调胭脂色,笔尖稍蘸清水,逆时针勾葡萄珠。 勾柄成串。 18 大提斗笔调赭墨,笔尖调较重的墨,用侧锋先画下方较重的主叶,接着画上面较淡的叶子,用笔要灵活,注意疏密。 赭墨勾藤,叶子半干时勾叶脉。 用白云笔调花青和胭脂色,笔尖稍蘸清水,勾葡萄珠,一笔一个,主意葡萄珠的遮挡关系。 根据构图添画些藤,较干的赭墨点葡萄珠下的点,落款盖章完成。 19 作品赏析: 水墨画--画麻雀、小鸡和鱼 麻雀的画法:麻雀是常见的鸟,身体是卵形,眼睛很小,为了画得更可爱,可以画成大眼睛。 1、重墨勾眼。2、赭石稍加墨,头顶一笔。3、赭墨画背,两笔画翅。稍重的墨勾嘴。4、淡墨画腹部。5、重墨点翅、尾和背上的斑点,眼睛点一笔腮斑,最后勾爪。 20 小鸡的画法: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鸡毛茸茸的,很可爱,身体胖乎乎的,好像卵化。用水墨画小鸡会很有意思。 1.中号羊毫笔先调淡些的墨,笔尖再调一点重墨,一笔画出头顶。 2、两笔画出翅膀。3、调稍淡的墨画出胸部、腹部和尾部,大腿部可稍画一笔。4、勾线笔调重墨勾出嘴和爪,点眼睛。 鱼的画法:鱼是美丽的水中动物,种类很多,是画家们经常画的题材。 1、用重墨点眼,稍淡的墨勾上嘴唇。2、稍重的墨侧锋画头部。3、湿笔重墨画背和尾。 4、稍重的墨画下嘴唇,较淡的墨中锋勾鱼鳃、背和肚。5、中锋和侧锋画背鳍和腹鳍。6、朱砂色点背上斑点, 完成。 水墨画--山石法 21 大山的结构和石头的结构很相似。学画山水画,要先学画山石,画山石要懂得‘石分三面’的道理,也就是要画出山石的高度、宽度、和厚度。画山石的步骤分为勾线,渲染、点苔四部。 1、勾线:中锋或侧锋勾勒墨线,画山石的形状、起伏、阴阳面。注意,用笔要有顿挫提按,墨不能太湿,后面的石头用墨要淡些。 用干墨擦阴阳面,表现出石头的纹理、质感和立体感。 渲染:用淡墨染一遍加强山石的厚重感,然后着手,或者接用颜色渲染。 点苔:色半干时,用浓墨或焦墨点苔点,表现草木的感觉。 没骨的画法:没骨画法是不先勾墨线,而是直接用墨或颜色画。要注意墨的浓淡、干湿。 1、直接用墨、侧锋画石,笔墨要活。 22 2、用较重的墨画后面的石头,要擦石头的质感。根据需要补画一些墨线。 3、墨半干或干后染色,色快干时点苔,整理完成。 水墨画--树 法 要根据各种树的不同姿态画树。树分根、干、枝、叶几部分,一般先画根,再画枝,最后画叶。 勾勒画法: 1、从枝和干的交接处开始画,向上画出大枝,向下画出树干。 2、接着画出小枝。3、最后画叶子。 没骨画法: 23 1、画出主干姿态。2、画出小枝。3、点叶或勾叶。 两叶有两种方法: 24 作品赏析: 25 水墨游戏--画出第一笔 第一笔,是老师画还是孩子画?看似简单的问题,隐含着一个教学方法的探讨。让孩子画出第一笔,感觉毛笔、水、墨、宣纸的特性和韵味,或许孩子的第一笔不成体统,不好看,这都没有关系,下一步就是老师的指挥捧在指挥了,记住,是指挥,不是代替,不然你永远看不到童趣,也很难找到特点,没有特点就没有以后的风格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习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作画的习惯,这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了依赖,他们就自己去感受去创造了。 玩线——跳舞的线 毛笔画出的线条,你努力让它一样都不可能,毛笔的特性注定它画出的线是有变化的,稍微变化下节奏,它就会跳舞似的活蹦乱跳,孩子的小手是把控不住平稳的,那先让他们撒欢地跳吧,听着音乐的节奏,拉着线条跳舞吧! 用笔的提按,变化出粗细。孩子画得不会均匀,必有粗有细,也不会直,必有弯有曲,也不会行云流水般流畅,必有稚嫩和拙味,这些自然天成的舞蹈的线条,不就是我们要的童趣的雏形吗?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如果一开始就限定一种模式,我们还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舞蹈吗? 玩墨——神秘的墨 墨是实的,水是清的,注入了水,墨才有灵性,水墨交融的境界,就像走进一片森林,阳光投射出的阴影,斑驳陆离,就像远望阴雨绵绵的雨雾,神秘莫测,总给人一种想走进探究的欲望;宣纸是水与墨的舞台,只有在宣纸上的渗化才会感受到水墨交融的神秘意象,层层的叠加与冲染,会让孩子体会到一层层无限的深远,就像浩瀚的宇宙给人无限的遐想,玩吧,孩子们,比比看谁能变化出更美的水墨世界。 积累孩子的每一笔感受,孩子画出了第一笔感受,留住,但不可重复,第二笔继续寻找——笔笔有感受,每一笔都是简单的,汇集起来就是丰富的。 26 品画: 这幅作品是孩子在玩舞蹈的线的课堂作业,向上的充满动感的线条粗细相间,墨色丰富,自由旋转如音乐的旋律,优美抑扬,让我联想到了敦煌飞天,能使人产生想象的抽象作品才是好作品。 品画:孩子在玩、墨色变化的时候,引导他去想象 一个情景,孩子说:他画的是透过树林看阳光,带着意境的 想象去感受墨韵,笔墨才会控制得恰到好处,不然就会一塌 糊涂了,画中的留白是斑驳的阳光,大片的墨块是树叶的层 次,既然联想到树林,自然就会添加几笔自由苍劲的树枝线 条了,没有具象形的限制,表达的就是超越物象的意境,这 恰恰是中国画的精神追求。 枯湿浓淡--笔墨的基本技法 有了第一笔的感受,接着我们再来进一步探究笔墨的基本技 法,枯湿浓淡四个简单的字眼却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丰富多 彩。 “中国毛笔与西方油画笔完全不同,它刚柔相济,含水 量丰,曲折如意。善使用者运墨而无色具。墨之五色,乃焦、 浓、重、淡、清。中国画,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干湿皆备,就显苍翠秀润;浓淡明辨,凹凸远近,高低上下,历历皆入人眼。由此可见,要画好中国画,首先要运好笔,以笔法为主导,发 挥墨法的作用,才能如兼五彩。”——张大千 笔法 中锋:笔尖走线,中锋的变化靠的是节奏,提、顿、按、行,就像音乐的音符起伏抑扬,拥有一种圆润的力度,柔中带刚,切忌平滑平直,应以节奏的快慢自然地抖动出精彩的线条,孩子的小手必是抖动的,天然的稚趣呼之欲出。 侧锋:侧笔笔肚皴线或面,适合大刀阔斧地挥洒,靠的是性情,切忌平铺和划扫,带有激情地去泼洒皴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笔法。 逆锋:逆笔行走,别有韵味,苍劲泼辣,不落俗套,孩子运用起来更有一番独特的味道。 散锋:笔头散开,皴擦疾走,自然产生飞白效果,随性潇洒,生动自然。 27 笔法的运用 让孩子在体会各种笔法时,要综合运用,比如湿笔中锋在宣纸上行走后,水分会逐渐被吸收,笔头自然变成干笔散锋了,继续画下去,直到无墨可用再重新调墨,这样一笔就会出现浓淡干湿的变化。 干笔苍劲,湿笔圆润,对于水墨画笔法,虽然我们的祖先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了高深的笔墨理论和一整套程式化的技法经 验,但对孩子来说,越简单越 好。 “白云笔调墨,笔尖蘸墨 产生浓淡变化,转动笔锋有枯 笔、飞白„„”这些就足够孩子 玩的了。 墨注入了水的灵性,就活了 淡墨的层次无限丰富 墨法 枯:也是焦墨、枯笔,原墨浓稠,不加水,易成死墨,焦墨的运用 靠的是笔锋的变化寻找虚实浓淡,散锋运用较多,在教学中适合孩子运 用最多的还是“拖泥带水”法,即干湿结合,干笔拖出的焦墨飞白与湿 笔润出的饱满形成变化多端的笔墨韵味,非常好看。 湿:水分充足,墨色饱满,大面积渲染色彩运用较多,没骨画法基本上用湿墨表现,湿笔画出的线条丰厚润泽,是写意画里常用的表现方法。 浓:浓墨也是加水的墨,不加水会干,属于焦墨,浓墨很润,水在墨里起到润泽饱满的作用,让墨色感觉浓厚沉着,浓墨就是黑白灰里的黑,黑是画面里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起到托起画面的作用,缺了它画面就会飘。 淡:淡墨是水墨画里运用最为广泛的,可以说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也是黑白灰里的灰,是画面的主题元素, 28 墨色层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淡墨里,如果说这幅画墨色层次丰富,主要是淡墨运用得好,水的灵性也是在淡墨里充分体现。 墨法的运用 墨法是水墨韵味的具体体现,水墨画成败的关键,墨法的单一会造成墨色单调缺少韵味,教孩子运用时要齐头并进,综合运用,不管是线还是面,都要呈现出枯湿浓淡的丰富变化,这个变化来自墨法。这里面需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调墨,调墨主要是加水,水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墨的层次变化,水要一点点地反复地加,墨才会丰富,切忌搅拌成一桶去平抹,那就毫无韵味可言,墨色要想通透浑厚,需要层层叠加,干湿并用,一遍没感觉就再来一遍,直到满意,也就是说,墨色是积出来的。 笔法和墨法加起来就是笔墨,笔是骨,墨是肉,骨肉相连,水墨画的灵性与韵味靠的就是笔墨的枯湿浓淡,孩子在掌握时不可能全盘吸收,会有侧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和兴趣需求,不可求全,出现的所谓“错误”不要一下子否定、妄加指责,少给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让孩子简单接受。在错误中发现特色,将错就错。点滴积累,及时发现,最终呈现个性特色的丰富画面。 水墨--点线面的关系 组织点线面主要是引导孩子学习找关系,每一个元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呈现各种关系,才能展开语言的叙述,就像孩子有父母兄弟姐妹,也有同学朋友,关系不同,故事也就不同,生活因此而多彩。体现在画面里,即是让点线面之间产生各种关系,让它们交朋友,缠绕、衔接、平行、穿插、叠加、留白、空隙、递进、聚散„„这些画面需要的关系要象讲故事一般地让孩子领会接受。点评大师的作品,让孩子在感官卜有个刺激和认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就会潜意识地支配组织这些关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地引导和强调,该叫停时收笔,该继续时放笔,老师指挥,孩子冲锋,一番好玩而又轻松的笔墨游戏之后,一幅幅精彩的抽象水墨作品就这样产生了。 这幅作品以线的变化为主,采用湿笔淡墨的方 法,通透灵丽,层次丰富,线的关系运用了平 行、穿插、连接的规律。 这幅作品以面的变化为主,采用叠加、衔接、递进的规律处理得厚重通透,墨 色虚实相间,空间感极强。 水墨--抽象的理解 感受到了五彩的笔墨韵味和基本方法,这些单个的元素需要组织起来才能画成一 张完整的水墨画,那我们就从点线面开始吧,抽象的点线而组合其实是有章法和 29 规律可循的,不是乱涂乱画,需要有目的,有想法地去经营。 首先欣赏当代抽象水墨作品,开阔孩子眼界,让孩子感受到点线面的组合规律,可以抽离出其中一个元素加以扩大化,以此为主要的画面语言,比如以线的变化为主,点和面为辅,或者以面为主„„以此类推,这样的画面会呈现静谧高雅的境界,走走极端或许能带来独到的形式感。也可以综合表现,点线面齐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让画面热闹起来,这样的画面会呈现张扬恣肆的气概,大气磅礴,灵活多变。 品画:这幅以线为主导的作品,强调了层层递进的墨色变化,产生了由近至远的空间感,点和面的点缀丰富了线的单薄。在出现笔墨不到位的情况下,及时运用另外两个元素救场,见机行事,是老师辅导过程中常用的引导方式,也是灵活课堂的具体体现。 水墨花鸟画创作--布局 花鸟画是最讲究章法布局的。画面的组织关系也是儿童学习水墨画的必修课程,作品最终呈现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章法布局,画面的气势和形式美感来自于布局,章法贯穿于作品的起始和收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就在布局上,画面组织能力是综合能力,老师每堂课都要穿插讲解构图问题,它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消化、实践才能掌握的。中罔画章法论内容繁多,开合聚散、疏密繁简、虚实有无„„前人总结的经验和规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孩子一听头就大了,跟孩子讲章法,他们是不领情的,但无章可循就会杂乱无章,形式美是有规律的,教孩子就要琢磨怎么样去繁就简,寻找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感知这些高深的理论。那么起个头,让孩子自己去试验,你会发现章法忽然变得如此简单,孩子自己体验到的东西永远忘不了。 ?走进去,走出来(开合聚散) 忽略中心,从边沿角落开始,走进去走出来,这一句简单的话,找到了儿童绘画构图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道出了画面布局很多道理,中国画章法里的开合聚散就深含在这几句浅显的话里面,还解决了线条的张扬、延伸、跳跃的质感,造型问题也会随着线条的轻松变化而灵动鲜活,继而带来了大胆放松的绘画状态。孩子在开始画画时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假思索随便找一个地方就画起来,一般选择在画面中心开始着笔,而忽略边缘和角落的空问占有,一旦注意力放在了中心,精力投入到中心位置的经营,他们就不会再去关注边缘和角落了,就是老师 30 让他们加内容,也是牵强附会,随便搞两下完事,我们经常看到的画面中心物象细节丰富,而边缘空白处零零碎碎的问题,就是因为他的思维活跃期已经结束,不再去思考了,孩子普遍耐性不足,缺少整体观念,基本上是从局部开始到局部结束,缺乏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特别是9岁以下的儿童,针对这种情况,与其讲解整体关系构图要素,还不如先给他们指条明晰的路,让他们自己走,在路上提示停下来看看风景,边走边唱,这样来得更精彩、更轻松,这条路就是从角落开始,从边缘走进,一下子跳到中央,没了漫步少了沿途,即使看到再好的景象也是遗憾不完美的,美丽的风景是怎样欣赏到的,一路走来才深有体悟。 品画: 这幅作品是过于简单而不是简洁,画概念形,忽略细节,三个荷叶三角排列,虽然拙味有加,要不是荷叶走出去了,这画面 就更呆滞了。 走进去走出来,拉着线条跳舞,画纸就是舞台,纸外的空间是延伸的舞台,流光溢彩的精彩瞬间在舞台上展现,无限的想象留给聚光灯之外的舞台。 品画: 从角落和边缘走进走出,流畅潇洒的线条 穿插组合,自然呈现动态活泼的画面,小乌的“点”, 枝条的“线”,背景留白的“面”,组合得很精彩。 以此感受到孩子绘画时的自由状态,轻松自如地解决 了画面章法的诸多问题。 ?走两步,停一停(繁简疏密) 走走停停,走过的印痕自然呈现起伏聚散,走是 行笔,停是停顿,这不光是线条的提按顿挫的节奏感 要求,也适合在章法布局里表现繁简疏密。孩子画画 容易出现这几种现象,性格豪放的孩子收不住笔,一 直跑,不会停下来歇歇,有放没收;性格谨慎的孩子 31 只会走,不会跑,放不开步子,呆板生硬;天性急躁的孩子三下五除二不见细节,散乱浮躁,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控制不好节奏,没有繁简疏密的空间意识,一味地顺着性子来,没有章法规律,虽然轻松却显得浅薄,画面感觉还是要提倡厚重感、丰富感,就是简约风格的作品,也是由繁到简一步步抽离出来的精华部分的组合,虽然表面看似简洁实际空白之处见痕迹,这就是中国画的有无,看似无实则有。 病症1 病症1:只走直线不走曲线,生硬而缺乏趣味,笔直大路虽然 宽敞,但没有羊肠小道的情趣。只疏不密,缺少节奏的变化。此 画面最大的问题是平均化处理空间关系,没有大面的留白,也没 有集中的密集,这是孩子常犯的画面布局问题。 病症2:这幅画面安排得比较集中,留有大面积的留白,构图相 对独特,集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有效办法,要让孩子养成笔笔连 接重叠穿插的习惯,杜绝平均,寻找平衡,才有画面形式感的韵律。 这幅作品的问题是叶子不会组合变化,只会重复排列,线、面分离 表现没有学会融合,就感觉单一了。好在路走得不平板,有繁简 空间意识。 品画: 点线成面:中心的留白很关键,表达了画面的空间感, 贯穿了整幅画面的气势,多加几笔都显得堵;线条穿插在点叶的 前后左右,组成两个整体的面,再配以淡墨的渲染,显得整体而 不凌乱,这个办法是解决画面杂乱无章的有效途径,藤蔓是训练 孩子画面布局的最佳题材。 32 品画: 收放自如,由繁到简(减法):男孩子作画的状态比较大胆泼辣、轻松潇洒,这个孩子的每一根线条都很有张力,每一笔都很有感觉,但有放没收,往往最后的结果是一团乱麻,这张作品是减掉了很多东西之后呈现出来的,让孩子学会抽离,在引导过程中提示,在放的状态中学会收笔。 33 月夜摇影,细节都掩映在这整体浓淡的氛围中,不空、 不薄,很厚、很实在。 雾里看花,虚实浓淡的空间感把握得真好! 水墨花鸟画创作--成熟的味道 在技巧训练到成熟阶段如何保持孩子鲜活的初体验,而不被技巧的繁琐掩盖灵性,取决于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发现与及时引导,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把握的是灵性、韵味和个性语言,始终倡导的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的思维状态。 只要营造出高雅的氛围,体验到艺术品位的高度,技巧训练得再成熟也不会流于程式,抛弃所谓标准和惯性思维,才能学会创造,有了创造和品位才能呈现个性和风格。 34 品画: 墨色通透,酣畅淋漓,随性随意的高雅品位:这两幅作品借鉴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性情境界,笔墨成熟老到,在精致的笔笔墨意 中不失稚趣,牡丹花头的墨色衔接到位,组合层次丰富,属于技巧娴熟状态下的性情之作,这个女孩笔下牡丹雅态端方,悠悠自在,雍容高贵,绝无市侩艳俗之气,这种状态得益于平时高雅审美气质的培养和艺术感悟能力的塑造,取决于老师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营造什么样的状态,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老师的审美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艺术素质的培养。 水墨花鸟画创作--延伸群鸟 鸟是生灵,相对于花是动的、活的,活的东西比较难画,难在画活,没有感受生命的跃动,也会把活的东西画死。这个“活”体现在造型、笔墨、姿态、神态上。在这一课程里,首先需要解决形的问题,点线面组成花和叶茎相对没有固体形的限制,可以是半抽象的,鸟就有具体形了,如何运用掌握的笔墨技能进一步塑造更具体的形态,是画鸟的要点。首先还是要开眼,对鸟的形象感知来自于优秀面家画鸟的各种样式和造型方法,以及将各类鸟的摄影图片作为药引子,让孩子展开笔墨延伸塑造,与其去学五笔画成一个小麻雀的步骤图,不如借来周京新教的鸟让孩子感受,周教授的鸟画得更深入更传神。 品画: 这是两幅临摹周教授的乌的作品,孩子已经把周教授的笔墨方式、表现技法深刻领会了,但这只是个引子,不是目的,延伸创作出自己的乌才是研究的重点。如何引导孩子创作呢? ?一点带面 给孩子引导一个点,这个点很简单,是一只鸟的一片羽毛,或者是一只鸟的一个动态,或者是一笔浓淡的墨,这些就够了,通过一个点引导孩子进入一种状态,而不单纯是一笔造型技巧和笔墨技艺,是创造、想象和 35 对水墨的感觉与印象,孩子抓住他的一笔 感受之后,就如脱缰野马任意驰骋了,重点是这一笔的感受如何把握和肯定,也就是说这一个点怎样找?找到了怎样表现?其实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在孩子那里都非常简单,你只要给他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自由挥洒性情,及时提示点拨孩子的每一笔细 节,把握艺术感悟的高度,师生和谐地融合互动,而不是单纯地一个教一个学,最终呈现的作品就是五光十色的。 从鸟头开始找感觉,运用怎样的笔墨表现最具趣味性的鸟头?我没有固定一个模式教他们怎样做,而是让他们了解各种笔墨的表现方式,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笔墨语言,比如说画鸟嘴,可以干笔双钩,也可以湿笔表现: 品画: 这是运用周京新教授的笔墨方式参照鸟的摄影图片画的借形创作,从一个点开始辰开,确定全身羽毛的表现方式,这是水墨画乌的第一步延伸,这个阶段药引子还没有完全脱开,孩子还在学习消化的过程中。不过这里面已经有了自己的创造,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举一反三 鼓励孩子通过一只鸟的动作联想更多鸟的动态,帮助他们寻找规律,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确实让人惊叹。 这个女孩是从翅膀开始画的,她对大雁展开的翅膀很感兴趣,选择大笔挥洒,笔墨气势始终贯穿其中,一气呵成。 她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图片的参考都已经抛开了,完全是根据形象记忆和笔墨痕迹的感觉自由表现出来的,在动态的把握上注重翅膀和头部连接的规律,举一反三,创造出不同动态的鸟的形象。 36 品画: 笔锋的千变万化,墨色的通透淋漓,是水墨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孩子的自我受,不可求全,孩子所能理解和感受的只是其中的某个方面,但他能尽情发挥这个方面的才情,顺势引导,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点,发现并抓住这一点,放马驰骋,童趣就自在其中了,它不是刻意而为之的,也不是按部就班而来的,是激情进发的偶然所得,老师需要做的是把这点偶然塑成他的趣味和特点。 品画: 这个女孩画的鹭鸶简洁大气,趣味十足,是从她偶然的一笔墨趣中发现并给予肯定,最终形成了她的特色,这笔墨趣直接影响了乌的造型和整体画面的气势和风格,这幅作品缺少丰富的细节变化。那是因为她还不具备表现细节的能力,那就大胆舍去吧,如果一味地求全,那可能就什么都表现不出来了。 ?群乌创作 如果我们把这一个点找到了,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课程进行到现在,同学们对鸟的体态变化、笔墨趣味和表现方式,都已经把握得到位而精彩了,只画一只鸟感觉不过瘾了,那咱们就开始群鸟欢唱吧。孩子们兴趣盎然,创造力和想象力如脱缰的野马,日行千里,在这个环节,画面的布局和形象之间的关系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冲进来,飞出去吧,我们画的不是几只鸟,而是上百只上千只,方寸之间见天地,让我们笔下的鸟儿在广阔无边的蓝天上自由飞翔吧„„看,它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你挨着我我伴着你,亲密无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多热闹啊!”老师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解深奥的专业理论,用感性的热情代替理性的冰冷,孩子们激情澎湃,再难懂的问题也会在这种状态下化解。 37 品画: 这是孩子们状态最佳的时候画的一批优秀作品,画幅均为长约134厘米。轻松随意,丰富多彩,生命的活力跃然纸上,不同的动态,欢快的表情,鸟儿们在欢唱,每幅作品都呈现出鲜活的气息,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表现语言。暑假集中一起展出的时候,场面壮观,仿佛整个展厅都能听到鸟的歌声,观众被感染了,人们感动了„„ 水墨山水--线条风格 先贤哲人的高度智慧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境界,勾、皴、点、染的笔笔墨意传达的是一种性情和思想,精神要通过技法来实现,技法是画内,精神是画外,中国艺术重心灵感应借物抒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切都要在造物的过程巾体验,智慧的哲人还要在一点一皴中展现对自然万物深度的认识和理解。 那么儿童应该感受什么呢?感受思想?他没有。感受哲理?他不懂。别给孩子背上这么沉重的理性大山,套上繁琐枯燥的技法枷锁,孩子应该是感受轻松,感受快乐,在一点一皴中我形我塑,在墨色交融中得意忘形,这最真实、最人性的纯真境界,才是儿童水墨画的山水精神。 在孩子提笔在宣纸上画出第一根树枝线条时,老师就要屏气凝神地关注了,是关注有一波三折的变化吗?否,技术层面还不是最主要的。他为什么用枯笔焦墨?她为什么用湿笔淡墨?她的线圆润飘逸,他的线枯涩苍劲,问他们, “我喜欢这样画”,把孩子喜欢的第一笔感受留住,当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反复勾勒自南组合成形时,他们的风格就已经形成了。 感受孩子喜欢的线条是第一步,线是中国画的骨,山水画线条训练先从树开始,树又是山水画的骨,树在山水画里是最难表现的,也最容易形成程式化图示画法。我教孩子画树,师法自然,来自于写生观察,一开始就定式于某种样式对孩子的自由表达没有好处,他们容易形成依赖,画什么都是一个样子,不去自我观察体验,依赖于经验和模式去学习画树实不可取。观察自然形态,融化自我感受,写出心中形象,才能画出我的气质。 感觉怎样找?首先来自笔墨变化的快感,继而来自观察和触觉,把自己感应到的自然形态的变化、质感和笔墨结合起来,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顺感觉画下去„„有的孩子是先笔墨感觉开始对应自然,有的孩子从自然感应对应笔墨变化,不管谁先谁后,画出感觉就好。 38 品画: 这幅作品是孩子观察一棵树后,自我描述的一种状态,他扩大了树冠的形态,缩短了树身,因为他的关注点放在了小树杈的形态各异的变化上,自然地采用短线相接的方法,很有耐心且饶有兴趣地画了一上午,画到兴奋处完全是凭着感觉走了,最后呈现的树的形态与自然的树差别很大,但基本的特征抓住了,不失为一幅精彩的作品,这样的写生完全是意象写生了,不是描摹自然((这不是老师的经验教的,是他自己感觉自然呈现的形态。 品画: 这个孩子完全是在玩笔墨游戏,毫无章法的乱线条随处飘舞,性情倒是抒发了,但没有形态,线条全都散出去了,感觉草率浮躁,放得太过收不住笔也不成画。艺术需要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浮夸,拿笔乱玩一气,只是一时过了一把瘾(戍不了艺术。孩子玩耍出的偶然性的一笔即使很精彩,可以肯定(但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他的下一笔还能继续保持精彩吗?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而不能满足于偶尔的一笔墨色。 39 品画: 这幅作品画得很认真,孩子很有耐性,但缺少感觉,用笔死板,没有灵性,密集的树叶只是平均地重复排列,他是在机械地画图纸般表现树的形状,自然形态的律动变化没有让他感动,即使最终画面画得很漂亮,也毫无意趣而言,这也是不提倡的。 水墨山水--寻找感受 具体到孩子作画过程中,要想在稍纵即逝的感觉中留住灵性,那么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及时肯定,继而延伸行走,把灵性贯穿始终,用相关知识及时导入,帮助孩子升华丰富自己的艺术感觉,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 1.发现 发现来自于一笔线、一块墨、几笔组合,多角度多渠道去发现孩子的灵感呈现的一瞬间,下面这几幅不完整的作品呈现的是不同灵性发现,及时肯定留住这一笔的精彩,相当关键,直接影响到整幅作品的延伸和风格的最终体现。 40 品画: 这个孩子采用双勾的方法表现枝条繁密的穿插,中锋用笔圆润而有力度,浓淡相间的墨色变化灵秀飘逸,这个灵感来自于笔墨的韵味,一棵普通的树被展示得如此美。 品画: 这幅画出自女孩的手笔,呈现出简洁明快、清秀典雅的风格,她把枝条的伸展画得很短,内秀含蓄,没有男孩子的张扬恣肆,这种感觉是内秀的性格自然形成的。枝条画短了不要求非要画长,没有统一的标准才能百花齐放。 品画: 这幅作品的笔墨灵感来自于繁茂伸展的枝条穿插,孩 子采用干笔皴擦表现了树枝的百态,灵活潇洒的小笔勾线,配以 焦墨的苍劲,采用同样的干笔表现淡墨的层层叠加,丰富而不沉 闷,虽然渲染得稍平了点,但形成了独特的厚重风格。 2. 延伸 发现了灵性的笔墨语言,留住了之后,如何发展,是完整作 品呈现的关键环节,延伸过程中需要老师沣入新的知识元素,比 如将构图、疏密、聚散、形态、动势等各种形式美的规律和方法 导入孩子的画面中,更加完美地展现风格。下面几幅作品展示的 就是不同知识元素注入得相对完整的形式语言。 源于自然的观察体验导人山水课题,能呈现不同面貌的个性 特点,先人为主的是孩子自己对自然的解读和感觉,这第一印象 和第一感受将对今后的山水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 初显个人风格,这种风格会顺势走下去,直到完美展现山水境界。 41 品画: 这两幅作品均是采用流畅动感的线条勾勒画成的树的姿态组合,老师在引导时贯注了动势和姿态的知识点,让孩子自由展示不同的姿势变化组合,这两幅树跳出了写生进入到了自由创作的状态,信笔游走变化的线条,自由组合生动的形态,做得是游刃有余,上图这个孩子关注了枝条细节变化,很有耐心地勾勒每一根灵动的线条,自始至终,非常精彩。下图这个孩子表现细节方面不太擅长,耐心不足,但悟性很好,表现树的姿态非常自由张扬,她把关注点放在主干的穿插变化上(减少了小枝条的细密组合,画面简洁大气,形态怪异,不失为另一种独特的风格。 品画: 这两幅作品采用的是枯笔焦墨的表现方法。延伸注入了笔墨的变化方式和画面情景的营造。上图表现了飞雪漫天的冬季枯枝的情境,焦墨枯笔苍劲泼辣,随意轻松;下图表现了秋末冬初黄叶飘落枝丫初现的苍茫景致,采用枯笔焦墨皴擦勾勒,很厚实,细枝勾勒还稍显赢弱,整体画面气息还是不错的。 水墨山水--借势造境 势,是山水画的灵魂和框架,境,是境界,山水画的精神追求,心象的最终体现。中国人崇尚自然万物的和谐共融,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共化”,这种精神在山水画里得到充分地表达,所以山水画是中国文化最成熟的表现方式之一。让孩子通过学习山水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人埘大自然的深刻理解,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也就是表现人的心境、情感、意境。 在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范画很重要,老师要拿出范画,目的是开阔他们的视野,老师要讲解范画,目的是使他们感受水墨,有一个起步和参照,没有创造、没有想象、没有理解的作品也没有临摹的价值。借范画 42 的布局章法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元素组,比如近景、巾景、远景的空问表达,点线而、黑白灰的整体布局方式,大山、石头、树木、河水、云气、点景等山水画基本内容的组合关系等等,这些基本的山水画要素都要借助范画来解决,参照范画,大胆改变,不要照搬外表,而要领会内涵,可以找些“泛泛之作”,没有风格,但很丰富的那种,因为复杂,孩子面起来“不容易”,不容易他们就变,变得牛头不对马嘴,各人有各人的变法,就有了千变万化。下面几幅作品,都是参照同一幅范画,但最后呈现的结果,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们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创造和风格在里面,完全没有受范画的限制,因为他们没有把范画作为标准,只是拿来作为一个样式参照,画的是自己的感受,孩子在向大人学习,但孩子又是大人的老师。 品画: 这两幅作品在借了基本布局框架之后,笔墨造像却是各人画各人的理解,上图采用中锋线条的疏密变化表现主景,呈现清新淡雅的意境;下图采用湿笔淡墨层层叠染营造出朦胧氤氲的画面氛围。通过借此范画,孩子基本掌握了主体附属的关系,及远近虚实的变化,房屋的塑造也一改往日儿童画勾形填色的习惯,从瓦片开始着墨延伸到整体,掩映在树木之间,淡墨处理远景时合理分割空间,篱笆碎石丛草点缀角落,道路河流留白透气„„山水画基本语汇组织关系,以及一幅完整山水画所需要的各种形象感知让孩子了解学习,为以后山水画创作打下基础。 43 品画: 李涵同学的每一幅作品部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不管是写生 还是参照画册,她只需看一眼基本形态就闷头画自己的了,全然不顾 其他人的影响,陶醉在自己的笔情墨趣之中,喜欢玩湿笔冲染的效果, 简化了繁琐的细节造型,擅长把控整体画面的气氛营造,我喜欢这样 的具有独刨气质的孩子和作品。 怎样画好写意花鸟画《一》 最近以来,有很多网友让我谈谈是如何教学生画国画,只能从命,简单的介绍一下写意花鸟画入门与提高。 学习国画其实说难也不难,关键要得法,在这种前提下努力勤奋才能见到成效,否则方向搞错了就会越走越歪。在学习国画时首先要记住三个字“读”“品”“临” “读”就是欣赏和分析,从作品的主题立意到构图,气韵,从造型特点到笔墨变化,从色彩的运用到虚实关系等等。 “品”就是脱开技法的层面,品味作品要表达的情。 “临”就是对照范画模效,也叫临摹。临摹的方式很多,对构图气势好的可以进行“整临”如果画面局部精彩,也可以“节临”,一切因需要而定。每次临完之后一定要对照原作反复比较,努力寻找差距,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 引申画法训练 《怎样画小鸡,麻雀,小燕子》 44 画法引申是对初学者最好最快的一种训练方法,例如画好小鸡,图一, 我们看看小鸡和麻雀对比,用笔是一样的,我们再看看麻雀与小燕子的对比 一 小鸡的画法 45 小鸡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小鸡是大卵形套小卵形,躯干两侧是左右八字形小翅爪有四趾,前三后一 具体画法步骤 用大白云笔中等墨色,笔尖略 调浓 墨,画头,双翅和臀。最后 用朱砂点鸡冠 ,看看小鸡的动态规律 二 怎样画麻雀,小鸡引申麻 雀, 画麻雀与小鸡用笔一样,不同的 是飞行和色彩的变化 ,一,用大白云笔调赭石笔尖点 淡墨画头 ,二,画背和双翅,前实后 虚 46 ,三,再加墨画飞 翅和尾羽 ,四,用淡墨画胸, 腹,用浓墨点背斑,嘴眼,腮 斑爪子,如图, 三 怎样画小燕子,麻雀引申燕子, 根据麻雀的笔法引申领会燕子的画法。 47 ,一,用大白云笔调中墨,笔尖点浓墨画头。 ,二,紧接着两笔画背,注意虚实,一气呵成。 ,三,以方笔侧锋画近端翅,顺势画剪刀尾 ,四,用淡墨勾胸腹,用淡朱砂画腮红,,注意要等墨色少干再点腮红, 《作品欣赏》 48 49 50 51 52 53 详细介绍“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画法步骤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下面介绍兰花的结构:) 54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兰花的画法: 步骤一:(在仿古宣上画) (作者:车来通) 画叶子时,要有长短?高低错落,使之有节奏感,不可平齐; 兰花一般为五瓣,结构简单, 但画时要注意: 花有偃仰?正反?开和?藏露等变化。 55 步骤二: 用淡墨分染,留水线 56 步骤三 步骤四: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当如兰。 57 竹 [attach]12333[/attach]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明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 竹叶为互生,中叶细侧叶宽, 每个叶片均由左右两笔弧线组成, 用笔勾线要挺拔。 几组叶子之间穿插组合要注意疏密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58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59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 在孔子眼中,君子是最具理想人格的人,君子之德,无所不施, 他的道德,他的知识,他的作用,不该像容 60 器那样,在作为上有所限制, 而应当博学多识, 具有多方面才干, 如此方能通观全局, 领导全局。 竹的生长规律是:从笋内抽出新苗;有枝没有叶叫新篁,新篁长高后放叶; 竹未出笋时就有节,竹干出土后长到七节以上才发枝, 枝左右生长, 每节生出两枝,在外侧的节长, 并且枝多,到竹子梢头则每节生一枝; 枝上生叶,有一组五叶?七叶及十几片叶的不等, 竹叶是从叶柄长够宽度后就向前直伸; 并行叶脉。 竹子的画法 步骤一: (作者:张琪?张宏民) 用中墨勾竹叶,线条要挺拔。 鸟用淡墨勾出,鸟嘴. 眼. 爪用重墨勾出 61 步骤二: 用淡墨按叶筋进行分染, 染时用水线留出主筋。 用淡墨作底染出鸟的躯干. 头, 并根据要求用不同墨色染出翅尾 步骤三: 竹叶按第一遍的淡墨,留水线,用花青分染第二遍,再用赭石分染一下, 完后再用花青分染第三遍(不留水线), 鸟头和背在淡墨基础上再分染赭石, 胸腹用胭脂分染。 62 步骤四: 用石青分染叶子,画出鸟的嘴. 眼, 用黄色分染眉, 然后用淡墨丝毛, 经调整满意后提款盖章。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菊花叶子画法要领: 菊花的叶是单叶,也是完全叶。 互生,每节一片, 叶有柄(柄长1~2厘米), 柄下方的两侧有托叶或退化而无托叶。 叶 呈卵圆形或狭长圆形,长 三四厘米至15厘米, 边缘有缺刻及锯齿, 基部为心形, 叶背生白色绒毛。 菊叶呈绿色。菊叶5出,互生,叶生长在枝梗的似节非节处。 63 菊花:花头大小不等, 直径自2厘米至30厘米都有, 单生于枝端或叶腋, 或排列成伞房状。 菊花颜色丰富多彩,有黄?白?红?粉?橙?泥金?褐色?嫩绿等等 菊花画法 步骤一: (孙兆昌画) 64 65 简单的介绍三种 构图 形式 “上插”?“下垂”?“横倚”三种范式: “上插”就是花枝向上。布局上要注意取势,不是笔直书在画幅中间, 应偏向一方, 应有长短?粗细?前后的变化, 以及枝干?花朵的疏密对比, 并要避免平行。 “下垂”即花枝自上而下倒挂。 菊花在布局上呈下垂的较多。可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也可利用特写的方法,取一二枝下垂花枝入画。 下垂构图应灵活处理, 没有固定的程式。 “横倚”草木?木本花都可采用。小幅的构图,木本取其局部,草木取其花端, 但横的一枝不可横于画中, 旁枝须有大小和长短, 这随布局的主次而定, 要求全幅紧凑得势为宜。 菊花画法二 步骤图一: 66 步骤图二: 2?用淡曙红色分染花朵,要保持花朵的生动变化,花朵前后有致,层次分明。 用淡墨分染叶子和枝干, 求得枝干的变化和质感。反叶用嫩汁绿分染。 步骤图三: 3?用曙红继续分染花朵,根据花瓣的阴阳向背来调整深浅变化。 表现叶子,可用重墨继续分染正叶,反叶用草绿分染。 1?用淡墨勾出菊花花朵,线条要流畅中有变化, 用稍浓的墨勾出枝干和叶子,要有层次疏密变化。 67 步骤图四: 4?用白粉渲染(提粉)花朵,保持花朵的生动自然。 然后用汁绿罩染正面叶子, 反叶用三绿提染。 最后 精心调整花与叶子和枝干的整体关系。 国画画法的口诀,太神奇了 画前需定形, 先从树起跟! 勾出树枝干, 稍点树梢墨! 颜色要细调, 红绿要纯清! 染在树梢顶, 树头浓墨分! 松要摆大气, 枝干壮山魂! 近松叶要明, 远松稍点清! 叶用深绿染, 干要株黄清! 杂树枝要细, 点叶要分明! 不可太浓厚, 不要太稀匀! 山涧多树长, 层次要分明! 大小照远近, 浓淡要看形! 山石虽大气. 莫忘暗与明! 有光一方照, 此方须淡澄! 无光一方照, 明暗下笔沉! 画好一磅石, 远近多关心! 与树相连处, 层次要高明! 无光山顶树, 树下一片黑! 有光山顶树, 用色要沉稳! 68 落山脚处时, 染色几次分! 山脚可点树, 但要雾和云! 山脚不作树, 需要染纯清! 远山写云海墨色相染成! 近山有雾气, 只在山脚形! 高低多层次, 写云几次成! 浓墨下脚处, 浓淡要细明! 檫点明暗处, 用笔要细稳! 檫点一山成, 远近常关心! 山涧紧相连, 浓淡要辩清! 画半要细看, 似乎可以成! 若是不合意, 寻找顺势形! 该改侧大胆, 不改须细心! 画前须静想, 画时耐心稳! 多在墙面画, 才好看得正! 画好需回味, 多看否改进! 细看多难处, 记得下次稳, 此为画中意, 意境难悟成! 悟到深思处, 好画自然成! 民间美术色彩口诀(传统的色彩搭配原则) 1(红靠黄,亮晃晃。 2(要想精,加点青。 3(青间紫,不如死。 4(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 5(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 6(红搭绿,一块玉。 7(红间黄,喜煞娘。 8(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 9(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 10(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 11(红离了绿不显,紫离了黄不显。 12(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 13(艳不俗,淡相宜。 14(色多不繁,色少不散。 15(草绿披粉而和,藤黄加赭而老。 16(一幅画面好比造一间屋子,总要开几扇天窗,否则就感觉发闷。 17(紫多发恶红主新,黄色多了多主淡,绿色多了也不新,上样三色均可用,唯有紫少画真新。 18(断国孝,三蓝墨。 19(红红绿绿,图个吉利。 20(文相软,武相硬。 69 21(女红、妇黄、寡青、老褐。 22(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 山水皴法 皱法是山水画独有的笔墨方法,可以说不懂皱法即不懂山水画,皱法是指运用不同的笔法皱擦出山石树木的皱折纹理,以表现山石树木的质感,皱法有几十种之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70 71 72 73 74 书画用纸及画法的讲究 75 书画用纸及画法很有讲究 书画用纸通常分为生宣纸和熟宣纸,熟宣面上染了一层矾,所以不浸,生宣则没有,所以容易浸。 这两种纸各有优势,生宣因浸而使画面更显兹润,但很难控制浸染程度,尤其初学者很容易将画面弄花弄废。熟宣不会浸染比较容易控制画面,适合初学者使用,但画面往往显得生硬呆板且有毛刺感。 书法用纸一般都用生宣,很少有用熟宣的,这不用讨论,而绘画就不同了,值得深研。 我们都知道,绘画分为工笔、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工笔通常用工整的线条勾画,作工细腻精致,许多古建筑上的画大多是工笔类的。小写意又叫工写结合式画法,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较工笔放纵,较大写意严谨,古代自中唐以后至清未的千多年里,绝大多数画家画作都是小写意画法。大写意古人很少有人画,是近现代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画法,其特点是姿意狂放,不拘一格,但这种画法看似简单,近乎于乱塗乱抹,但事实上却是最难的画法,需要深厚的功底,否则就成了塗鸦之作,所以这类画法的人也不太多。 那么,哪种画法适用哪种纸呢,原则上讲,通常工笔画都用熟宣,才容易勾画出严谨工整的画面,而写意画大多用生宣,画面比较兹润。 根据本人的实践体会,用生宣作画应注意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最好采用枯笔干画法,即不湿纸,用笔直接勾画点抹,画好即成,一般不染,如写意花鸟画大多是这种画法。二是构图宜简不宜繁,太过复繁的画面很容易出败笔而使作品品相不佳,其实写意花鸟画就是这种章法;三是笔墨功夫要厚实,尤其造型能力,笔墨功夫要过硬,通常都应落笔即成,除个别地方小心收拾修正完善外,最不宜在一个地方反复塗抹,四是如果需要染云雾之类的渲染,应注重用水,将纸喷湿,并凉八成干时进行渲染为宜,如果是干纸渲染,往往会在两笔交汇处出现一道白印,使画面不能水乳交融。五是中近景通常是实景描绘,因此,通常要等中近景的画面干透后才能喷水,否则,画面见水就容易浸花。六是远景通常用淡墨抹出,但这种塗抹的画面不宜过多,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易控制,有一些中远景可尽量用勾画法,减少塗抹法的份量,或者不用塗抹法,全部用枯笔勾画,只是用墨较中近景为淡即可。七是笔墨多用蘸墨法,即先将笔洗净,在笔尖上蘸一些浓墨,使笔尖浓而笔肚淡笔根是清水,运笔取侧锋式,画出的笔迹便浓淡过渡自然,水乳交融颇有韵味。八是在画法步骤上采用先染后画比较好,将需要染的地方先染好,待水份稍干时再适当的勾画,这样可避免先画后染时出现的染墨浸出画面的跑墨现象,破坏画面整体美。 虽说写意多用生宣,但也不尽然,一般写意花鸟画用生宣较多,因为花鸟画很少用皱染。而山水画皱染是很多很普遍的,因此,用生宣进行皱染是很需要功力的,许多院校培训机构动辄就让学员用生宣,这无疑是赶鸭子上架。本人经过多年摸索,实践证明山水画用熟宣同样可以作出精美的写意画包括大写意画,熟宣最大的优点是可改可救,即便个别地方画得不如意,可及时更改,所以作出的作品败笔很少,废品也少,较完美,特适合初学者学用,且熟宣布局很复杂的画面照样可画出好画,熟宣可采用分染法,也可采用积墨法渲染,运用比较灵活,渲染出的效果比生宣更具蒙笼美,尤其表现云雾和景物的阴阳向背有独特的优势,所以用熟宣画写意山水尤其是大写意山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很多名家的写意山水都是用熟宣画的。用熟宣画写意应注意三点,一是勾画多用浓墨,再用淡墨破浓墨,显出山石轮廓,二是画山石笔上水份不宜多,用侧锋抹出飞白来。三是渲染时待画面干透后,将纸喷湿凉半干后进行。 熟宣作画最大的缺点是画面生硬毛糙,所以,染法和生宣有所不同,生宣通常采取先染后画的步骤,而熟宣通常采取先画后染的步驟,而且要多染几遍,所谓三矾九染,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毛糙感,使画面更柔美。 用熟宣画写意,很容易画出飞白来,这是国画的一项重要技巧,加之渲染比较好作,画出的云雾效果往往优于生宣,所以,用熟宣作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同样优美。问题的关健在于,应熟知这两种纸各自的特性,并根据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画法,如果一个画家只熟悉一种画法,不能变通,那也就爱莫能助了。 以下是熟宣大写意山水范例 76 以下是生宣大写意范例 77 国画的肌理方法 一(揉纸法 将纸揉皱后,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后衬浓墨或浓色;也可根据需要衬淡墨色。 1(全纸揉皱 2(局部揉 熟宣纸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后,根据需要,揉局部成规则或不规则纹路,展平后处理。 3(先画后揉 78 画时不必过于具体。正面画反面画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纸 折成细密的或横或竖的纹路。 5(扎纸 将纸中间提起,握紧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后,可呈放射状。 6(压纸 将画纸折成或横或竖,喷湿后,滚压,再展平着墨色,可呈更细碎纹理。 二(扎染法 1(画前扎染 扎后浸墨色,或者用笔涂墨色。 2(画后扎染 3(干后展开 4(趁湿展开 三(拼贴挖补法 生宣纸:用干净水将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湿撕去,理顺毛边后,用另笔蘸白净的浆糊刷上边口,再将同样型号的 宣纸粘贴,水洇,撕去多余部分即可。 熟宣纸:剪去多余部分后,洇湿边口,轻撕薄边,粘纸。 也可在补贴后,边缘处略加几点浆糊,使之大体固定,而后补笔或渲染进行调整,使之神完气足,完成后装裱即 可。 1(把一幅画切割、分解,然后换位或原位(如将一个圆变换角度或反过来贴上)重新组合。 2(或把别的画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画面上,构成新的关系。如用金箔直接贴在画面等。 3(穿插拼贴法(如画芦苇和芦苇后的渔舟)。 四(纸板遮挡法 1(纸筋法 在画纸上加上纸筋,用水粘贴,画后撕掉,可表现山石的纹理与质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纸筋。 2(刻版遮挡法 刻出大雁、白鹭等形象,再拓印。其它杂物:麻批子、松针等。 3(纸版漏印 此法与遮挡法相反,先在较硬的纸上剪刻出空洞形象,用它来刷印或拓印。 五(反衬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后着色 3(正面作画主体,托纸上画背景 六(拓印法 可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胶合板、塑料板、布料、纸张、石板、铁板等。在玻璃上拓印,可在下面衬一 张白纸,以显示墨色之形迹与深浅变化。 (硬板拓印 1(单墨色直接拓印 2(多墨色直接拓印 3(局部拓印 79 4(反复拓印 5(连续拓印 在已经拓印过的材料上,尚留少许墨色,可趁其未干时继续拓印,可得干裂秋风而又迷离朦胧之趣。 6(干画纸拓印 7(湿画纸拓印 8(加油拓印 9(刷水点墨拓印(滃拓法) (水拓印 10(一次拓印而成 11(多次拓印而成 12(水中花纹处理后拓印,拓印后也可以提起较长时间,或在局部加点水墨,任其自然流淌。 13(先胶矾再水拓 14(水中加油拓 要用挥发油:松节油、汽油等。 16(在已有墨色的水面淋油后拓印 17(再水中淋油后拓印,再着墨色。 (实物拓印 18巧借实物纹理,拓后再渲染。可选择的实物有:树叶、绳子、麻批子、松针、席子、蝇拍、木板花纹等 19(对印 20(反面拓印 在画纸的反面拓印,再冲墨处理。 21(拓团蘸色印 将纸团、蔗滓、麻绳、麻袋布、粗纹布料、木板纹、丝瓜瓤等肌理材料做成拓团,蘸了墨色直接拓印到画纸上。 七(滚印法 1(软垫滚印法 2(硬垫滚印法 3(加绳滚印法 4(滚版拓印法 5(皱纸滚印法 6(生宣喷水滚印法 7(熟宣散扔细线下衬硬板滚印法 8(滚子上不均匀涂墨色滚印法 9(多种手法重复多遍滚印法 10(在无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有墨滚滚印法 11(在有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无墨滚滚印法 八(渗透法 1(两张纸叠在一起作画,下面一张成自然纹理。 2(一张纸折叠后在一面作画,原理同上,展开后作为同一张画再作处理。 3(在不透水的板面上作画,下面一张会渍出奇异纹理。 九(平涂法 80 1(淡墨色平涂 2(淡墨色平涂叠加笔触 十(积墨法 1(干积墨法 2(湿积墨法 3(干湿积墨法 4(积墨加皴擦法 十一(破墨法 1(浓破淡 2(淡破浓 3(墨破色 4(色破墨 十二(冲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冲墨需要用大笔戳洗、吸干。垫不吸水的垫子叫“流墨冲”,垫吸水的垫子叫“吸墨 冲”。冲墨之前,要准备热风机。此法可与撒盐法、皱纸法、局部变性等方法合用。 1(水冲墨 墨水中加树胶水,画出大意后,趁未干时放地下用大量清水冲墨,使原墨尽量渗化,效果理想时,用热风机固定。 如果需要冲洗的部位较多,可以分作多次冲洗。比如,先冲洗枝干,再冲洗树叶等等。 2(墨冲水 先用水画或喷淋,再用浓淡墨淋或冲之。此法类似“破墨法”,参见该条。 3(待机冲墨 待墨色稍干时冲之,墨的边缘先干,有朦胧之效。 4(纸上先刷一遍肥皂水,再作处理。 5(冲墨后,将画挂起,用喷壶喷水,令墨块流动,用热风机固定。 6(含胶墨点,趁湿在墨点中心滴入清水 十三(撞水法 又称点水法、注水法,多用于熟宣或矾绢。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 棉纸等材料将多余水分吸干。 1(撞墨 2(撞色 十四(让水法 1(用水画物象,再用较干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处吸墨,并自然渗化,再加点画。 2(墨让水,用水画物象,用较湿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让开,无水部分墨晕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十五(弹色法 淋色法与此相类。 1(用笔管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2(用牙刷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十六(喷染法 可以局部遮挡,再喷染。 1(喷墨色 81 2(喷水 3(喷绘 局部遮挡,用来画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来画墙壁,表现水泥纹路,辅之以实物拓印法(如牵牛花叶等),可得真实立体层次效果。 十七(晕结腐蚀法 一盆水约一两洗衣粉。 1(用适当浓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后用墨色画出物象,稍停用水洒点于墨上,即出现斑点;再用水喷,将纸竖起,在一个方向斑点晕化,就会出现冰凌、冰雪等效果。最后用热风机固定即可。 2(先画物象,再淋、点、喷、冲洗衣粉溶液,提起画作,倾斜导引。 3(洗衣粉泡落墨法 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搅拌,使之成为稠密泡沫状,捧到画纸上(生熟均可),然后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阴干,即可出现网状泡沫肌理效果。 4(画纸放在画毡上无干扰泡落墨法 5(画纸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 十八(吸收沉淀法 1(直接撒盐法 小颗粒加精盐为好。 2(水墨色彩加入碱类(肥皂水、洗衣粉、洗涤剂等)调匀,敷色后半干时撒盐。 3(与撒盐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可以选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面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较好。 十九(浆纸法 1(豆浆法 取生豆浆备用。根据对渗化程度兑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则越接近熟纸。把要处理的生宣、皮纸、高丽纸等铺在画毡上,或淋洒、或喷点,或涂刷,挂起阴干后即可使用。 2(牛奶法 3(生蛋清水法 用豆浆水均匀地刷到生宣或皮纸上,可单张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纸铺到已刷的纸上刷制,一摞可刷十余张,一起搭在木杆上,干后揭开使用。 将生宣纸挂在无烟尘污染处,在空气作用下,质地变紧也颇好用。 二十(胶矾法 1(胶矾作画,干后点画渲染。 2(胶矾作画,趁湿点画渲染。 3(局部变性,在生宣上完成工笔效果。 4(进行中使用胶矾 在生宣上淋上矾水,干后画墨竹;干后,再以饱和矾水点画竹上积雪;干后,在画纸背面喷点或烘染水墨。 黄明胶一钱,捣碎;白矾五分,研成细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别用少量温水泡三天左右。然后,在黄明胶和白芨中兑入适量开水,促使其完全溶化,与矾水合成混合液约一市斤左右,冷却后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余张。 二十一(蜡染法 1(干蜡染 用来画纹理。 82 2(液蜡染 涂在画纸上,干后掰裂揉碎,再涂画墨色。 3(在熟宣上表现水墨淋漓效果,不宜用胶矾,就可以选择使用蜡染。 二十二(加油法 1(熟宣用 在墨色中加入少许松节油画出物象。 2(生宣用 先用松节油画出物象,再用墨色罩染。 二十三(做旧法 1(红茶水反复渲染 2(淡墨加少许赭石藤黄,使做旧呈黄灰色。 3(淡墨加少许花青,使做旧呈蓝灰色。 4(熟宣可以正面刷,也可以反面刷(后者较佳)。 5(生宣可以托好后再从背面刷,直至满意为止。 6(橡皮擦后再上色 7(砂纸擦后再上色 垫板:玻璃、木板、水泥墙、直线硬板等。 8(烟头烧或者落灰烧 烧后的空洞要在托后补色 从十六个比喻看用笔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 翻阅历代书法典籍,选出以下9位书法家主要的16个用笔“比喻”,大体按时间顺序列出来和同道共勉。 1.用笔如“鹰望鹏逝”。 李斯不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阐述笔法的第一人。“鹰望鹏逝”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精神准备”,看准———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迅速下笔,方可捕捉到“目标”———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法,也被称作“摇笔”。 2.用笔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 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 83 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 3.用笔“犹若登阵”。 汉丞相萧何是中国书法史上把兵法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机应变,用笔要善于变通———在于用腕;登阵要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攲、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4.“笔是将军”。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发布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字”的生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这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论书》中的原话。“锥画沙”、“印印泥”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锥画沙”,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用笔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笔“诀窍”,才算领悟到了。 6.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7.用笔如“屋漏痕”。 “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是对用笔要求和艺术效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怀素的“四个比喻”也是可供借鉴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墙壁自然开裂处具有天然清峭、没有人为布置之巧的“裂纹”,用笔若能如此,点画一定会浑然天成。这一比喻也常为后人引用。 8.用笔如“长年荡桨”。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 84 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9.用笔如“折钗股”。 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钗,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韧性很好的金银材料打造,一般由两股合成。“折钗股”,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意思是用笔到线条转折之处,笔毫要平铺,锋要正,要圆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转折处的线条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含力,显出一种宽闲圆美之态。后代书家对这一比喻也多有解释,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 以上李斯、萧何、王羲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姜夔等9人的16个比喻,涉及到用笔的重要性、观念、姿势、动作、技巧、效果等各个方面,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重要传统之一,也是历代书家传授的用笔“真经”(对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认识)。踏入“书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毕竟是比喻,它只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习书者在实践中只可参照,不可拘泥。因为说到底,“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上述9人都是书法大家,每人对笔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样嘛。 为便于记忆,笔者将16个比喻连句为“用笔口诀”: 笔是将军,犹若登阵。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长年荡桨,惊沙坐飞,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奥妙,用笔定能通神。需要指出的是,翻阅典籍,发现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书家,在探讨用笔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复、注释、延续唐宋之前的说法,很少有独到见解的新比喻。故笔者也只选到宋代之前。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关于如何用笔,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因此,欲学书者在学习和把握用笔方法时,应多看宋代之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和经典墨宝。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 翻阅历代书法典籍,选出以下9位书法家主要的16个用笔“比喻”,大体按时间顺序列出来和同道共勉。 1.用笔如“鹰望鹏逝”。 李斯不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阐述笔法的第一人。“鹰望鹏逝”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 85 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精神准备”,看准———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迅速下笔,方可捕捉到“目标”———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法,也被称作“摇笔”。 2.用笔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 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 3.用笔“犹若登阵”。 汉丞相萧何是中国书法史上把兵法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机应变,用笔要善于变通———在于用腕;登阵要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攲、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4.“笔是将军”。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发布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字”的生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这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论书》中的原话。“锥画沙”、“印印泥”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锥画沙”,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用笔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笔“诀窍”,才算领悟到了。 6.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7.用笔如“屋漏痕”。 “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 86 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是对用笔要求和艺术效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怀素的“四个比喻”也是可供借鉴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墙壁自然开裂处具有天然清峭、没有人为布置之巧的“裂纹”,用笔若能如此,点画一定会浑然天成。这一比喻也常为后人引用。 8.用笔如“长年荡桨”。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9.用笔如“折钗股”。 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钗,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韧性很好的金银材料打造,一般由两股合成。“折钗股”,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意思是用笔到线条转折之处,笔毫要平铺,锋要正,要圆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转折处的线条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含力,显出一种宽闲圆美之态。后代书家对这一比喻也多有解释,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 以上李斯、萧何、王羲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姜夔等9人的16个比喻,涉及到用笔的重要性、观念、姿势、动作、技巧、效果等各个方面,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重要传统之一,也是历代书家传授的用笔“真经”(对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认识)。踏入“书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毕竟是比喻,它只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习书者在实践中只可参照,不可拘泥。因为说到底,“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上述9人都是书法大家,每人对笔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样嘛。 为便于记忆,笔者将16个比喻连句为“用笔口诀”: 笔是将军,犹若登阵。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长年荡桨,惊沙坐飞,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奥妙,用笔定能通神。需要指出的是,翻阅典籍,发现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书家,在探讨用笔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复、注释、延续唐宋之前的说法,很少有独到见解的新比喻。故笔者也只选到宋代之前。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关于如何用笔,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因此,欲学书者在学习和把握用笔方法时,应多看宋代之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和经典墨宝。 87
本文档为【水墨画相关知识与简单教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157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