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极大的影响,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那时,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 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影响 1第一 ,1,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的 失败告终,之后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以林则徐、魏源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认识到国家的危难和落后,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魏源写了《海国图志》,这是中国第一部较详尽地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的著作,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3,鸦片战争更加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洪秀全通过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19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不满足鸦片战争中获得侵略权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清政府拒绝修约要求,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对英法的侵华战争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趁火打劫。这次战争仍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俄、美、英、发现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先后创办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并筹划海防,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由于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办殖民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政治上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对中国的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彼此之间也展开了分割殖民地的争斗。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的邻邦和边疆地区遭到侵略者更加严重的蚕食鲸吞。当时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俄英对新疆的侵略、英对西藏的侵略等,1883—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挑起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国都陆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1894年,日本又发动了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时也说明洋务运动没有是中国走上富强。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部平衡的加剧, 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紧了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侵略,这一时期对外扩张的经济形势以资本输出为主,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对中国加剧经济侵略,并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后,美国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4,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面临中国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失败告终。 ,5,同时期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但最终也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保护帝国主义各国在华侵略利益,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发动了旨在瓜分中国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战后,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尤其《辛丑条约》签订后,使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以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反清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侵略利益,极力破坏中国革命,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难以继续维持,就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 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局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在中国的共同的代理人,各自扶植地方军阀作为代理人,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 正是充分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经验,才使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得以成功,国家得以强盛,人们生活得以富裕,
本文档为【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4
浏览量: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