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常用方剂

中药常用方剂

举报
开通vip

中药常用方剂三、 开窍剂 凉  开 1、安宫牛黄丸 【处方】 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 【性状】为黄橙色至红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炮制】以上十一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香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600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

中药常用方剂
三、 开窍剂 凉  开 1、安宫牛黄丸 【处方】 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 【性状】为黄橙色至红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炮制】以上十一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香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600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牛黄清心丸 【异名】万氏牛黄清心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组成】黄连(生)15克 黄芩 山栀仁各9克 郁金6克 辰砂4.5克 牛黄0.75克 【用法】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7~8丸,灯心汤下。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主治】温邪内陷,热入心包,身热烦躁,神昏诂语;中风痰热内闭,神昏语謇,及小儿惊风,发热抽搐。 【方论】方用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为君;黄连,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为臣;郁金芳香开闭,朱砂寒凉重镇,用以开窍安神,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安神之功。 3、紫雪丹 【处方】石膏144g 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麝香3.6g 朱砂9g 【性状】为棕红色至灰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砸成小块,加水煎煮三次。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用石膏等煎液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芒硝、硝石粉碎,兑入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中粉或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痉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5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4、至宝丹 【处方1】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30克 牛黄 龙脑 麝香各7.5克 安息香45克(酒浸,重汤煮令化,滤去滓,约得净末30克)金银箔各50张 【制法】将生犀、玳瑁研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浊开窍,清热解毒。治卒中急风不语,中恶气绝;中诸物毒、暗风;中热疫毒,阴阳二毒,山岚瘴气毒,蛊毒,水毒等所致昏厥,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以及产后血晕,口鼻血出,恶血攻心,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乱,死胎不下(以上诸证以童便送服);并心肺积热,伏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神魂恍偬,头目昏眩,睡眠不安,唇口干燥,伤寒狂语;儿科用于心热癫痫,急惊,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烦躁、风涎、搐搦等。现用于脑血管意外、肝昏迷、乙脑、癫痫等属痰迷心窍者。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入参汤下;或用童便1合,入生姜汁3~5滴送服。小儿以二岁服2丸为准,视年龄大小加减。 【注意】本方芳香辛燥之药较多,有耗阴劫液之弊,凡中风昏厥属肝阳上亢者禁用。 【备注】本方所治,属热邪内盛,痰闭心包所致,治当逐瘀开窍,清热解毒。方中麝香、冰片、安息香辟秽化浊,豁痰开窍,共为君药;犀角、牛黄、玳瑁清热解毒,下降心火,雄黄劫痰解毒,用以醒神开窍,为臣药;朱砂、琥珀、金箔,银箔重镇安神,共为佐使。本方药物多为珍稀难求之动物、矿物和树脂类药材,价格昂贵,且功效卓著,故名为"至宝"。 【摘录】《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 【处方2】生乌犀屑(研)、朱砂(研.飞)、雄黄(研.飞)、生玳瑁屑(研)、琥珀(研),各一两。麝香(研)、龙脑(研),各一分。金箔(半入药.半为衣)、银箔(研),各五十片。牛黄(研)半两,安息香一两半。 【炮制】为末,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沙土,约得净数一两,慢火熬成膏。上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馀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搜成剂,盛不津器中,并旋圆如桐子大,用人叁汤化下三圆至五圆 【功能主治】治诸风。 疗卒中急风不语,中恶气绝,中诸物毒暗风,中热疫毒,阴阳二毒,山岚瘴气毒,蛊毒水毒,产后血晕,口鼻血出,恶血攻心,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难(一本作乱),死胎不下。已上诸疾,并用童子小便一合,生姜自然汁三、五滴,入于小便内温过,化下三圆至五圆,神效。 又疗心肺积热,伏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神魂恍惚,头目昏眩,睡眠不安,唇口干燥,伤寒狂语,并皆疗之。 又疗小儿诸急惊心热,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烦躁风涎搐搦。每二岁儿服二圆,人叁汤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小儿回春丹 【处方1】西牛黄0.6克 天竺黄6克 煅青礞石6克 制半夏 黄连 胆星 川贝 胡连 飞朱砂各6克 九节菖蒲9克 珠粉1.5克 麝香0.6克 【制法】上药各取净末和匀,用钩藤6克、薄荷6克煎汤去滓,加蜜13.5克,炼熟烊化泛丸,分作400粒,每粒约重0.18克,每蜡丸装五粒。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开窍安神。治小儿急惊,痰热蒙蔽,神昏气喘,烦躁发热等证。 【用法用量】周岁以下服2~3粒,周岁以上服5粒,或用2粒研匀贴脐。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2】 牛黄3克 天麻9克 麝香4,5克 蛇含石24克 冰片4,5克 防风 腰黄各9克 胆星60克 朱砂9克 天竺黄30克 全蝎(酒洗,漂淡)僵蚕(炒)羌活各9克 川贝母30克 白附子(制)9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粉和匀。再用甘草30克、钩藤60克,煎汤泛丸,每粒潮重0.3克,每盒5粒,蜡壳固封。 【功能主治】治小儿急惊风,痰涎壅盛者。 【用法用量】每服2~3粒,温开水化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6、行军散 【别名】武侯行军散(《感证辑要》卷四)。 【处方】西牛黄 当门子 真珠 梅片 硼砂各3克 明雄黄(飞净)24克 火消0.9克 金箔20页 【制法】上八味,各研极细如扮,再合研匀,瓷瓶密收,以蜡封之。 【功能主治】通关开窍,解毒辟秽。治霍乱痧胀,山岚瘴疠,及暑热秽恶诸邪,直中包络,头目昏晕,不省人事,肚腹绞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牙关紧闭等危急之证。并治口疮喉痛。点目,去风热障翳;搐鼻,辟时疫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0.9~1.5克,凉开水调下,或点眼、搐鼻。 【备注】方中麝香、冰片芳香透窍,行气辟秽;牛黄、雄黄、硼砂、火消清心解毒;珍珠、金箔重镇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开窍、辟秽之功。 【摘录】《霍乱论》卷下 温    开 1、苏合香丸 【处方】苏合香50g 安息香100g 冰片5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75g 檀香100g 沉香100g 丁香100g 香附100g 木香100g 乳香(制)100g 荜茇100g 白术100g 诃子肉100g 朱砂100g 【性状】为赭红色的水蜜丸或赭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微苦、辛。 【炮制】上十五味,除苏合香、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安息香等十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再将苏合香炖化,加适量炼蜜与水制成水蜜丸960丸,低温干燥;或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960丸,即得。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冠心苏合丸 【处方1】苏合香50g 冰片105g 乳香(制)105g 檀香210g 青木香210g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凉。 【炮制】以上五味,除苏合香、冰片外,其余乳香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另取炼蜜适量,微温后加入苏合香,搅匀,再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1000丸,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止痛。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 【用法用量】嚼碎服,一次1丸,一日1~3次;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 檀香21两,青木香21两,乳香(炙)10两零5钱,朱砂10两零5钱,冰片10两零5钱,苏合香10两零5钱。 【制法】上除苏合香外,共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分,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理气止痛。主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塞,胸闷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丸,1日3次,口含服或咀嚼后咽服;也可于临睡前或发病时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临床应用】 1.心绞痛:应用本方治疗心绞痛118例,其中轻度75例,中度33例,重度10例。经治疗后,显效40例,好转7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2%。其中对重度心绞痛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本组心电图资料完整者86例,疗前心电图不正常者74例,疗后显效2例,好转8例,显效率为13.5%。 2.银屑病:应用本方治疗78例寻常型银屑病,其中45例单独采用本方治疗,33例采用冠心苏合丸加活血方进行治疗。结果单用冠心苏合丸其有效率为75%,显效率为37.8%;冠心苏合丸加活血方则疗效有所提高,其有效率为87.9%,显效率为45.5%。随访16例,复发率为3/16。 3.胃痛:用本方治疗185例胃痛,其中男72例,女113例。一般每次1粒,于饭前服用,一日三次,药后十分钟后疼痛缓解。结果显效(服药一次疼痛缓解,一天后疼痛消失)者147例;有效(服药一天后疼痛减轻、三天后痛止者)27例;无效(服一次后只能缓解一时,一天反复多次)者11例,此11例中7例伴有胆结石,1例嵌顿性疝,3例胃癌。 【摘录】《中药制剂手册》引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方 四、 理血剂 活血祛瘀 1、桃核承气汤 【组成】 桃仁12g        大黄12g        桂枝6g        甘草6g        芒硝6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下焦蓄血。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甚或潜语烦渴、至夜发热,以及血淤经闭、痛经,脉沉实或涩等。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方义体会】 《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传入下焦,淤热互结所致之下焦蓄血证。淤热结于下焦,故少腹急结;因系下焦蓄血而非蓄水,故小便自利;热在血分,故至夜发热;淤热上抚心神,故其人如狂、烦躁不安,甚至诺语昏狂。证属淤热互结,治当逐激泄热。 方中桃核破血祛淤,滑肠通结;大黄既入阳明之腑,通泻实热,又兼入血分,活血化淤;芒硝软坚散结,可助大黄攻下积热;桂枝温通血脉,既可助桃仁活血化淤,又可引硝黄入血脉发挥清热逐淤之功,共起相辅相成之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使急中寓缓,并能兼顾中气。五药配伍精当,佐制严谨,共奏破淤血、清积热之效。 【临床应用】 此方不仅是治疗下焦蓄血证的主方,临床还可用于多种疾病,尤其是稍事加减,对于治疗上部及皮肤等血热淤阻经脉的病证,效果都比较满意,且易于掌握。临症应用时,关健在于抓住“淤”、“热”这两个辨证要点。人体不论哪一个器官和部位,凡因淤热互结,造成的气血运行受阻、脏腑机能失常,均可用此方活血化淤,清热泻实以治疗。 狂蹂型精神病 实热淤滞,邪热上干,扰及心神者,使用本方有良效。
本文档为【中药常用方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4-14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