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已成为我国民族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这个大背景下,针对日益凸显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加强司法救济的最终保障,从而继续完善业已形成的中国...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关于政教主任述职报告关于产科护士述职报告关于离任审计述职报告总经理述职报告范本个人述职报告ppt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已成为我国民族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这个大背景下,针对日益凸显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加强司法救济的最终保障,从而继续完善业已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关键词: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民族法制建设;民族法治 C913 A 1005-5681(2013)03-0049—04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他们分布全国各地。据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统计数字,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国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3000万。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我国进行民族法制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改革开放后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散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曾经先后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对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做过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认真 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国内的民族工作出现了不小地起色。 (一)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民族区域自治法》为聚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奠定了法律基础,不少学者也针对“自治”与“平等”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但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敏锐地关注到了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问题。这些散居于城市关厢或农村阡陌之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们,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后可否得到公正地司法保障和及时地司法救济,如金炳镐、吴正光、庄嘉如等专家和学者是这个研究领域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他们论证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必要性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每年约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000万人,大部分以进城务工经商和学习为主。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他们在农村生活中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另一方面,当前城市社会中少数民族数量和类别增多,无疑又会给城市发展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事关个人的生存、家庭的维系、民族的传承、社会的稳定。面对这种情况,学者们就如何界定这些新居住形态下散居少数民族的族群概念,他们的族籍权、生存权、平等权、政治权、宗教信仰自由权、风俗习惯自由权、受教育权、语言文字权利等等如何保障并落实;有没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法来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权益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以敖俊德、吴宗金、王允武、徐中起、陆平辉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确定并丰富了“散居少数民族”这个概念内涵,分析了散居少数民族享有权利的构成,并就如何立法保障,建立健全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制体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建立以《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为基本法,国务院行政法规和规 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配套的散居少数民族立法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对于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成熟,走向专门化、规范化与学科化。 (二)有关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制度保障 我国关于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法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在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条例、政府综合性文件和规定中都有所涉及。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各少数民族积极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以《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在民族自治的法理基础之上,也逐渐完善对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 1.族籍权保障 1981年11月,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出了《关于恢复或者改正民族成分的处理原则的通知》,规定:“凡属于少数民族,不论其何时由于何种原因未能正确表达本人的民族成分。而申请恢复其民族成分的,都应当予以恢复”。这个《通知》是我国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特别是散居少数民族族籍权的重要规章。使那些散居少数民族恢复了过去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承认或者被承认的族籍权利。 2.政治权保障 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做好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报告》;1983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民族乡问题的通知》;198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1993年12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等规章,特别是1993年施行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更加注重提高散居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能力,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3.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权保障 1978年7月,财政部、国家民委、国家劳动总局发出了《关于妥善解决回族职工的伙食问题的通知》;1979年2月,民政部、国家民委发布了《不要强迫回族实行火葬问题的通知》;1985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1986年2月,国家民委发布的《关于慎重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通知》以及2000年8月,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清真食堂、清真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都对尊重散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进行了规定。 4.语言文字、文化权保障 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的问题的报告》;1991年6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报告的通知》;2000年2月,文化部、国家民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2002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文件,都对发展散居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5.地方保障条例 部分省、市也相应出台了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如:《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重庆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广东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辽宁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等。 二、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现状 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它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中国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一)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也标志着作为该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建国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初步确立到基本完善,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启智同志于2011年9月在接受《中国民族报》记者专访时谈到,“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为核心,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以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和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省(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中国特色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工作已经全面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时代。该体系是我国在长期的民族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的重要经验,其将为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在令人欣喜的同时,我们认为,同整个中国特色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渐完善相比而言,目前关于对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保障还是不尽如人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数字,我国目前少数民族人口约为一亿一千三百七十九万余人,其中散居少数民族约三千万人,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6.4%,也就是说,超过四分之一的少数民族散居在非民族自治地方。如此之多的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和不低的人口比例,关系到地区甚至国家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在少数民族散居地区,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少民族问题,如因经济利益引发的民族纠纷,因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没有受到尊重而产生的民族矛盾,这些问题给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带来了不良影响。要解决好这些问 题,不能仅仅只依靠党的民族政策,而必须加强国家立法,加快我国《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立法步伐,使散居少数民族工作变得有法可依。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力度,制定相应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如此,才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二)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法制规划——国家民委《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公布 2011年8月11日,国家民委公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民族法制的第一个专项规划编制——《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国家民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党和国家有关加强民族工作,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为推进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完善民族工作机制而编制的,《规划》主要内容分为: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关于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在该《规划》中主要涉及的有:加紧修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清真食品管理、少数民族殡葬管理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以及强化民族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推进民族事务依法管理、推进民族法制的宣传教育与普及、加强民族法制理论创新研究等工作;依据体系结构,编写民族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汇编:依法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完善对涉及民族因素突发性事件的协调处理机制,将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纳入法治轨道,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民族事务服务体系,通过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相结合,平等保护和优惠照顾相结合,行政措施和司法救助相结合,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等内容。 (三)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的重心——稳定与民生 1.社会稳定是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前提 近年来,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之间因为民族、宗教、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会产生一些纠纷,如果应对不当,没有做好相关预防和处置工作,往往会出现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事件和大规模群体事件,这将对地区稳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一些涉及民族因素事件的处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职能部门的作用,为散居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将矛盾纠纷消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因矛盾积累而爆发的涉民族突发性事件。只有社会的稳定,才能真正为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提供良好环境。 2.改善民生是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目的 2011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民生问题是关系人心所向的大问题。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以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大力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11年9月,国家民政部、国家民委也为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养老机构建设,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养老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该文件要求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养老机构建设工作;要本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对于少数民族,特别是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地方,应当在现有的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养老机构中,增设清真灶或清真食堂等符合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设施设备,解决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需要。 总体上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在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同时,对于散居少数民族 工作也有所加强。国家在法律规章制定,民族工作调整,社会环境稳定的基础之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突破点,着力解决好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对策 展望未来,今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可以预见到,有关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理论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化,法律规章会进一步健全,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依然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一)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理论研究的创新 散居少数民族在国外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法学研究中属于少数人群体的范畴。作为少数人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受到了国际法和比较法的关注,并在权利特征、权利性质、权利保障的必要性、权利保障的具体内容和途径、权利保障的制度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对于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大部分著述仍然集中于基本概念分析、发展状况描述等等,相比于国外的研究,在研究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更新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国内一些研究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陆平辉博士在其《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研究述评》中就已经谈到,我国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相关研究与国外成熟的少数人权利研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少数人权利的研究成果实现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理论研究的创新,使之成为民族理论和法学理论研究中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潮和前沿理论之一。因此,在继续加强民族法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法制理论体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散居少数民族法制建设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下散居少 数民族法制理论研究,以争取用较成熟的理论指导散居少数民族立法实践。国内理论界应当加强研究理论的创新,以法学研究为基础,与其他学科研究交叉联动,合理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使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这一研究更为深入,能出现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制体系的完善 前文中已经提到,尽管目前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其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民委制定的《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正是要解决民族法制体系的立法系统性问题和可操作性问题。 1.加快立法,规范制度 尽管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并不健全。国家目前对于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保护主要还是等同于一般少数民族权益的保护,因此,今后国家在立法层面最重要的还是加快《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出台。在立法之前要注意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散居少数民族存在的具体特殊情况,在摸透实际情况之后才可能制定出切合实际,适用性强的法律法规。此外,目前国内现行的民族法规,主要是以决定、工作条例、办法等文件形式出现,不够规范。立法的名称较为混乱,有多用“意见”、“通知”、“指示”、“报告”、“批复”等名称的现象,难以判断其效力、等级、适用范围,而且多属于政策性质,法律语言不规范,直接搬用政策语言,灵活性大,变动性快,可操作性差,从而影响了立法地位,削弱了立法效力,影响了立法的稳定性、严肃性、权威性。所以,该《规划》的提出,正是要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工作,根据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一些特殊性,对于一些已经不合时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陈规旧章予以修改或者废除,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2.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检查 散居少数民族居住地的行政管理机关对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散居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的对象和目标,相关行政机关应当针对散居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扎实推进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此外,面对散居少数民族居住地的特殊情况,在依法行政时应当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我国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变通补充规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拾遗补缺”,起到了沟通国家法的统一性、普遍性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法律监督是民族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的形式呈多元化特点。对于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来说,关键是加强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实现监督检查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监测评估体系,掌握贯彻落实情况,进而加强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制的权威性。 3.公正司法,全面推进民族事务依法治理 散居少数民族在散居地往往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属于少数人群体和弱势群体,且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散居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较为缓慢,大部分在社会底层生活,没有一定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弱势群体容易遭到其他强势群体的歧视,其各项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司法的保障作为终极解决手段,其对于权利的救济比立法途径和行政途径更为直接和有效。因此,在处理涉及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案件中,司法机关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实现宪法提出的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规定。同时完善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机制,研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将行政措施和司法救助相结合,依法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民族事务依法治理。 参考文献: [1]张小蕾.当前城市民族管理的特点、问题及其功能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1,(3). [2]袁年兴,许宪隆.民族共生理论:散杂居民族关系及目标范示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9,(1). [3]陆平辉,李莉.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研究述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3). [4]张殿军,崔慧姝.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法律变通的价值蕴涵[J].青海民族研究,2011,(4). [责任编辑 马成俊] [责任校对 张海云] 阅读相关文档:试析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及完善策略 论环境习惯法的环保效力 多维一体 关于宗教心理结构性分析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造 民族餐馆从业人员消费方式研究 对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与把握 对中学男子篮球队的防守训练方法浅析 民族多样性对个体学习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城市穆斯林研究的人类学视角 拨开云雾见天日 “芝麻小官”的为官之道 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某相邻两幢房屋因地基沉降引起纠纷的检测鉴定 基于换位思考之下的几点教学实践 小议 “绿色”课堂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 下载 课程表模板下载资产负债表下载英语单词下载学习机资料下载励志文章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本文档为【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精品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26